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9 《日知录》三则1-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9 《日知录》三则
学习目标
1.诵读翻译,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2.分析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3.合作交流,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 于天下”、著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 思想。体悟“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 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世致用
经世:治理国事。其内涵是“经国济世”, 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致用:付诸实用。其内涵是“学用结合”, 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跳跳,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 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 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
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 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 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
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 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 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 的头,微笑着说:“跳跳,
9 《日知录》三则
预习检测(一)
摭( zh)í我华 奸佞( )nìn庶g ( )
民 sh舛ù( )漏 菑(chu)ǎ畲n ( )
剿(zī )袭 shē
chāo
潢( huá)ng潦( )lǎo
预习检测(二)
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也。 2.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真正文人:识经术,通古今 韩愈诗:经训乃菑畲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经训是学问根本,博古通今是治学基石) 刘挚训:以器识为先
(重器量见识,轻文采华章) 扬雄、黄庭坚:仅赏其文辞,则助长华而不实的气 陆文裕所记言:刘健重义理、典故,轻诗歌创作 欧阳修语: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对政事的关心,要经世致用)
拓展延伸
1.“经世致用”的思想在今天也被很 多人发挥到了极致,你想到了谁?请简 单讲讲他(她)的事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9.1 《日知录》三则(共25张PPT)
对于无益之文,作者分为四类:写“怪力乱神”之事的文章、无稽之言、
剿袭之说、谀佞之文。据以上分析可见,作者虽然立论为“文须有
益于天下”,却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而且把重点稍稍落在了对
写无益之文的批判上。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1.注字音
加点字 无稽. 剿.袭 谀佞. 舛.漏
读音 jī chāo nìng chuǎn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加点字 菑.畲. 潢.潦 襟裾. 摭.
读音 zī shē huáng jū zhí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3.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 点评:《文人之多》一则以感叹开端,直揭主题,融入了强烈的情 感。这一开头,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文人之多”有什么不 好?为什么单说“唐、宋以下”?他说“文人之多”,是因为有些“不识经 术,不通古今”的人,滥竽充数,“自命为文人”。显然,在作者心目 中,“文人”这一称呼是有其特定意义的,作为“文人”,不可或缺的条 件就是“识经术”“通古今”。作者用苛刻的眼光审视“唐、宋以下” 的元明清时代,表明了他关心社会现实的精神,也表现出他尊古复 古的思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1.《著书之难》与《文人之多》两则在立论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与不同之处?
提示:《著书之难》与《文人之多》两则的立论有同有异。相同 之处:《著书之难》与《文人之多》所强调的主旨具有一致性,借 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就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同之处:《著 书之难》以著述为话题,从正面立论,说“难”是高标准严要求,是为 了与“后人之书”的“易”作对比。《文人之多》是以人为话题,从反 面立论,说假“文人”多,正是要揭示真“文人”少。
高中语文9.9《日知录》三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 )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并序》)( )
士当以器识为先( )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 ) 默而识之,该学习做人的道理,积极进取,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身 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3)《文人之多》主张“识经术”“通古今”,去华就实,从养器 识的角度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唐宋以后,著作泛滥,文人 之多,文风浮华,都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所以首先要端正创 作态度。
【探究平台】 顾炎武所提出的“文须有益于天下”在今天有什么现实积极意义?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现今社会下,“文须有益于天下”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 社会的发展、和谐、稳定,我们就应当多讲“于社会有益之事”。在 政治上思想上形成合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自己的力量。国 家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长足发展。不利于天下的话语徒说 无益,只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和谐音符。所以我们应提倡 顾炎武所说的“文须有益于天下”的主张。
无足观矣( )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 记》) ( )
谓文章止于润身(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况望多名誉( ) 吾令人望其气(《鸿门宴》)( )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第9课《日知录》三则 (共89张PPT)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9.《日知录》三则(顾炎武)(共43张PPT)
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 “清学开山”始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经 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一生辗转,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创一种新的治学 门径,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 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 据。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 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 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日知录》
滑稽(jī) 奸佞(nìng) 命途多舛(chuǎn) 畲(shē)族 潦(lǎo)水 摭(zhí)谈
围剿(jiǎo) 庶(shù )民 菑(zī) 装潢(huáng) 衣裾(jū)
1、《文须有益于天下》中,作者认 为有益之文有哪些益处?无益之文有哪 些坏处?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以天下为己任,是顾炎武治学的出发 点。他清醒地认识到理学崇尚空谈的危害, 提出了“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与 施愚山书》)、“经学即理学也”(全祖 望《亭林先生神道表》)的思想,高举经 世致用的大旗,反对理学的离经叛道。
顾炎武治学,并非纸上谈兵,亦且身 体力行,注重实际调查。他晚年流寓秦晋 之间,每出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 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 之。”(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他 怀抱经世之才,不愿为统治者所用,常常 自己“小试”一番。他曾垦田于山东,畜 牧
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曾慨 然叹曰:“使吾泽中有牛羊千,则江南不 足怀也!”他漂泊北地25年,最终客死异 乡。然其生活所资皆赖自我操持经营,财 力有余,无需乞求,可见其非凡的经济才 能。
顾炎武与归庄等兴兵抗清,事败, 其母绝食而死,留下遗言:“我虽妇人, 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 臣子。”
——《论语》
第九单元《日知录》三则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归纳起来明代“经世致用”的具体内容,有以下
五点:第一,务当世之务。第二,勇于任事的精神。 第三,致力创新的精神。第四,注重调查研究。第五, 研究范围宏伟广大。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 词语。 2.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 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 3.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
谀佞之文
“谀佞之文”,是指多溢美之辞的书序铭状等应酬 文字。顾炎武曾说“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如果只作 《原道》《原贤》《争臣论》等政论文章,不写碑志表 阡一类的“谀墓之辞”,那真可以称之为泰山北斗了。 他为了拒绝别人请托写铭状之文,竟在家里悬牌明示, 可谓“绝情”。他的好友李中孚再三请他为其母作传, 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这是“一人一家之事,而无 关于经术政理之大”(《与人书》十八)。《日知录》 卷十九还有一条为《书不当两序》,指出时人著书,为 了博得文名,请人写序多至两序、三序甚至四序,实在 是过于虚荣。由此,顾炎武模仿孔子的口吻说:“人之 患在好为人序。”
教统治者如何治国。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从其产生 之时,就具有强烈的经世的传统,这对中国传统社 会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吸收了这种经世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 责任,自觉地担负起关心时政、关注国事、针砭时 弊、甚至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使命。
随着儒家思想不断被统治者利用、宣传,其中
的实学之风也随之传播开来。到了宋代,程朱理学 大兴,其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的社会伦理准则。这正是在宋王朝的统治面临巨大 危险之时提出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世风,以挽救国 家。但后世的理学家却“把‘修身’置在最重要的 位置上加以强调,所以落实到行动上往往使修身养 性的‘内圣’与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并论而形成 事实上的对立,割裂了‘修齐治平’之间的有机整 体联系”。走上了“穷理”之途,并将“理”的思 想僵化,违背了朱熹“经世”的本意,失去了对现 实的指导意义,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而自明中叶 以后,理学走上了末路。
五点:第一,务当世之务。第二,勇于任事的精神。 第三,致力创新的精神。第四,注重调查研究。第五, 研究范围宏伟广大。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 词语。 2.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 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 3.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
谀佞之文
“谀佞之文”,是指多溢美之辞的书序铭状等应酬 文字。顾炎武曾说“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如果只作 《原道》《原贤》《争臣论》等政论文章,不写碑志表 阡一类的“谀墓之辞”,那真可以称之为泰山北斗了。 他为了拒绝别人请托写铭状之文,竟在家里悬牌明示, 可谓“绝情”。他的好友李中孚再三请他为其母作传, 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这是“一人一家之事,而无 关于经术政理之大”(《与人书》十八)。《日知录》 卷十九还有一条为《书不当两序》,指出时人著书,为 了博得文名,请人写序多至两序、三序甚至四序,实在 是过于虚荣。由此,顾炎武模仿孔子的口吻说:“人之 患在好为人序。”
教统治者如何治国。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从其产生 之时,就具有强烈的经世的传统,这对中国传统社 会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吸收了这种经世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 责任,自觉地担负起关心时政、关注国事、针砭时 弊、甚至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使命。
随着儒家思想不断被统治者利用、宣传,其中
的实学之风也随之传播开来。到了宋代,程朱理学 大兴,其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的社会伦理准则。这正是在宋王朝的统治面临巨大 危险之时提出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世风,以挽救国 家。但后世的理学家却“把‘修身’置在最重要的 位置上加以强调,所以落实到行动上往往使修身养 性的‘内圣’与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并论而形成 事实上的对立,割裂了‘修齐治平’之间的有机整 体联系”。走上了“穷理”之途,并将“理”的思 想僵化,违背了朱熹“经世”的本意,失去了对现 实的指导意义,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而自明中叶 以后,理学走上了末路。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日知录》课件(31张)
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2.背景资料 顾炎武生于明末,深切地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楚,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当大势已 去,恢复无望之时,他则洁身自保,多次拒绝清廷的诏举,以死为誓,不复出仕。在痛苦 的反思中,他区分了“亡国”与“亡天下”两个不同的概念,他写道:“有亡国,有亡天 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他认为,“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的责任,可以推到国君大臣等 “肉食者”身上,而“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渊源。 以天下为己任,是顾炎武治学的出发点。他清醒地认识到理学崇尚空谈的危害,提出 了“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与施愚山书》)、“经学即理学也”(全祖望《亭林先生神 道表》)的思想,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反对理学的离经叛道。他认为,舍弃经学而谈论 理学,邪说遂起,流为禅学。 顾炎武反对理学家一味推崇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他以孔子学琴的 故事为例,说明“非器则道无所寓”,就是说,“道”要借助“实体”来表现。所以,他治 学弃华就实,不为空言。举凡典章制度、郡邑沿革、天文仪象、河漕兵农、赋役屯田、军 事边防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都是他关心的焦点。
自:独自。一家言:自己的思想体系。取:采纳,综合。 汇:聚集。子书:指四部分类中的子部书。一变:变化。
3.文化常识 (1)《日知录》 《日知录》是一部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笔记体著作。全书一千余条,文字 最长的五千多字,最短的只有九个字,可见其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把它分为经义、政事、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史法、天象、地理等 15 类,顾炎武则 把这部书分为三类:“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 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日知录》的重 头戏毫无疑问是“治道”的内容。从古代黄金的流失,到铸钱之铜的匮乏,从郡县区划的 缘起,到一亭一社的兴衰,乃至地亩大小、斗斛多少、丈尺短长,无不考察在案。面对封 建社会的衰败,他更提出了恢复井田、地方自治等复古色彩颇为浓厚的政治主张。该书内 容丰富,贯通古今,被后世公认为是具有深刻经世和学术意义的巨著。 (2)笔记体 “笔记体”,指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如《日 知录》一书的编辑,采用的是笔记体,属学术札记。南北朝时的小说《世说新语》也是采 用笔记体,属于笔记小说。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属于笔记小说。
2.背景资料 顾炎武生于明末,深切地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楚,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当大势已 去,恢复无望之时,他则洁身自保,多次拒绝清廷的诏举,以死为誓,不复出仕。在痛苦 的反思中,他区分了“亡国”与“亡天下”两个不同的概念,他写道:“有亡国,有亡天 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他认为,“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的责任,可以推到国君大臣等 “肉食者”身上,而“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渊源。 以天下为己任,是顾炎武治学的出发点。他清醒地认识到理学崇尚空谈的危害,提出 了“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与施愚山书》)、“经学即理学也”(全祖望《亭林先生神 道表》)的思想,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反对理学的离经叛道。他认为,舍弃经学而谈论 理学,邪说遂起,流为禅学。 顾炎武反对理学家一味推崇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他以孔子学琴的 故事为例,说明“非器则道无所寓”,就是说,“道”要借助“实体”来表现。所以,他治 学弃华就实,不为空言。举凡典章制度、郡邑沿革、天文仪象、河漕兵农、赋役屯田、军 事边防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都是他关心的焦点。
自:独自。一家言:自己的思想体系。取:采纳,综合。 汇:聚集。子书:指四部分类中的子部书。一变:变化。
3.文化常识 (1)《日知录》 《日知录》是一部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笔记体著作。全书一千余条,文字 最长的五千多字,最短的只有九个字,可见其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把它分为经义、政事、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史法、天象、地理等 15 类,顾炎武则 把这部书分为三类:“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 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日知录》的重 头戏毫无疑问是“治道”的内容。从古代黄金的流失,到铸钱之铜的匮乏,从郡县区划的 缘起,到一亭一社的兴衰,乃至地亩大小、斗斛多少、丈尺短长,无不考察在案。面对封 建社会的衰败,他更提出了恢复井田、地方自治等复古色彩颇为浓厚的政治主张。该书内 容丰富,贯通古今,被后世公认为是具有深刻经世和学术意义的巨著。 (2)笔记体 “笔记体”,指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如《日 知录》一书的编辑,采用的是笔记体,属学术札记。南北朝时的小说《世说新语》也是采 用笔记体,属于笔记小说。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属于笔记小说。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9课 《日知录》三则 课件
顾炎武《日知录· 正 始》:“保天下者,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 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 普通的人都有责任。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 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 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 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 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 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 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
而其中小有舛chuǎn漏,尚亦不免。 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 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 书太 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 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 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 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 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 名的缘故啊。
《著书之难》是《日知录》卷十九的第 三篇,以考察子书演变的轨迹为缘起,纵议 “著书之难”,意在强调自成一家的独立创 作的可贵。
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 能自成,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 此子书之一变也。今人书集 一一尽出 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吕览》、 《淮南》之类耳。 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 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 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 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 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 《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 而成)的。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 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 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 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 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 啊。
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诗曰:“文章 岂不贵,经训乃菑zī畬shē,潢huáng 潦lǎo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 今,马牛而襟裾jīn jū 。行身陷不义, 况望多名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9 《日知录》三则9-人教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找出疑文难词人句之。多
2.思考:作者认为,作为文人不可或缺的条件 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3.探讨:作者以“人识经术,通古今”区分文人, 作者赞治经者,轻为文者,你怎么看?
三读明宗义
探究: 1.三则文段均如何体现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的?
一、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二、著书标准: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 所不可无。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以 期有用。 三、批文风浮华,倡“识经术,能古今” 从养器识角度强调修身重要性。 2.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经世致用思想?
之务者,一切不为。 ——顾炎武
1.找出疑著难书词之句。难
2.思考:著书之难,难在何处? 作者推崇的著书原则是什么?
3.探讨: 作者认为著书要“古人之所未
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你怎么看?
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 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 以充铸而已。
——顾炎武
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 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 削之。积三十馀年,乃成一编。盖其一生 精力所注也。
顾炎武的文论思想,你来评一评,说一说。
作 业:
1.课外阅读《日知录》。
2. 结合当代文风或自身写作实践, 写一写《文须有益于天下》读后感。
谢谢
9 《日知录》三则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 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 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 之亡天下。
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 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日知录》
2
3
. ——
所日
能知
,其
《 论 语
可 谓 好 学
1.找出疑文难词人句之。多
2.思考:作者认为,作为文人不可或缺的条件 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3.探讨:作者以“人识经术,通古今”区分文人, 作者赞治经者,轻为文者,你怎么看?
三读明宗义
探究: 1.三则文段均如何体现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的?
一、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二、著书标准: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 所不可无。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以 期有用。 三、批文风浮华,倡“识经术,能古今” 从养器识角度强调修身重要性。 2.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经世致用思想?
之务者,一切不为。 ——顾炎武
1.找出疑著难书词之句。难
2.思考:著书之难,难在何处? 作者推崇的著书原则是什么?
3.探讨: 作者认为著书要“古人之所未
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你怎么看?
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 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 以充铸而已。
——顾炎武
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 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 削之。积三十馀年,乃成一编。盖其一生 精力所注也。
顾炎武的文论思想,你来评一评,说一说。
作 业:
1.课外阅读《日知录》。
2. 结合当代文风或自身写作实践, 写一写《文须有益于天下》读后感。
谢谢
9 《日知录》三则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 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 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 之亡天下。
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 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日知录》
2
3
. ——
所日
能知
,其
《 论 语
可 谓 好 学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9 《日知录》三则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 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本节重点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预习检测
翻译下面句子:
(1)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译:像这样的文章,对天下有好处,对将来有好处。
(3) 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
(4)本则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课堂延伸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作为一名文科生,请谈谈你明年高考的 专业选择,以及你将来如何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课后作业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预习并翻译第三则《文人之多》
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
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文脉梳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研讨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
(1)本则观点是什么?
(2)什么样的文章是“有益之文”?
(3)什么样的文章是“无益之文”?
(4)本则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1、了解顾炎武及其“经世致用”的思想 。
2、研习第一、二则,并积累文言知识。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顾炎武
“清学”开山始祖
爱国 好学 务实 学以致用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谢谢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2.研讨第二则《著书之难》
(1)从著书的角度,作者肯定了哪些书、否定了 哪些书?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著书原则?
(2)作者认为古人中还有谁做到了此原则?作者 为何推崇此二人?
(3)作者认为今人坚持了著书原则吗?原因何在 ?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9 《日知录》三则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 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本节重点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预习检测
翻译下面句子:
(1)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译:像这样的文章,对天下有好处,对将来有好处。
(3) 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
(4)本则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课堂延伸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作为一名文科生,请谈谈你明年高考的 专业选择,以及你将来如何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课后作业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预习并翻译第三则《文人之多》
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
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文脉梳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研讨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
(1)本则观点是什么?
(2)什么样的文章是“有益之文”?
(3)什么样的文章是“无益之文”?
(4)本则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1、了解顾炎武及其“经世致用”的思想 。
2、研习第一、二则,并积累文言知识。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顾炎武
“清学”开山始祖
爱国 好学 务实 学以致用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谢谢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2.研讨第二则《著书之难》
(1)从著书的角度,作者肯定了哪些书、否定了 哪些书?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著书原则?
(2)作者认为古人中还有谁做到了此原则?作者 为何推崇此二人?
(3)作者认为今人坚持了著书原则吗?原因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