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欣赏

合集下载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大,太震撼!(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大,太震撼!(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太震撼!(324字全⽂,值得收藏)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太震撼!(324字全⽂,值得收藏)2019-02-19 00:26 来源:灼见王羲之/收藏/书法|⽂征明《兰亭修禊图》书法,静⽓;练字,养⼼。

若偷得浮⽣半⽇闲,望窗外⽉,赏案头花,写纸间墨,此⽣更复何求?王羲之《兰亭序》,公认天下第⼀⾏书。

飘若惊鸿,婉若游龙。

其态⾏云流⽔,其根⼊⽊三分,字字当真尽善尽美。

有幸得遇放⼤版,⾃是与君共赏。

公元353年4⽉22⽇(晋永和九年三⽉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谢安、孙绰等41⼈在会稽⼭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集,作序⼀篇,以记述流觞曲⽔⼀事,并抒写由此⽽引发的内⼼感慨。

这篇序⽂就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兰亭序》中,凡是重复出现的字没有⼀个不变化的,绝美兰亭,奥妙不尽,亦在此。

下⾯,为⼤家奉上《兰亭序》⾼清⼤字全本,收藏起来,随时翻读!⼀幅《兰亭序》,不尽古今情。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世⼈常⽤曹植的《洛神赋》中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除了书法之美,王羲之尽兴⽽写的《兰亭集序》,其实更想要说的是:每个⼈都有⾃⼰的价值,不要浑浑噩噩的了此⼀⽣。

和光同尘,在世沉浮,悲喜交集的⼈⽣,我们能做的事,就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本⽂选⾃“古典书城”(ID:gudianshucheng)。

灼见经授权发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王羲之《兰亭诗》的全诗赏析

王羲之《兰亭诗》的全诗赏析

王羲之《兰亭诗》的全诗赏析王羲之《兰亭诗》的全诗赏析《兰亭诗》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创作并编入《兰亭诗集》而流传的六首诗,其中一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兰亭诗》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压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兰亭诗》重点字词解析①群品:指万物。

品,类。

②因:由。

③群籁:即《庄子》中所谓的人籁、地籁、天籁。

《兰亭诗》赏析: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上巳节,从西晋时起,固定为三月初三日),王羲之等42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按照古老的风俗临水洗濯,以祛除不祥。

他们在集会中即席赋诗,井结之为《兰亭集》。

这些诗歌流传至今有三十七首,我们把它们都称为《兰亭诗》。

王羲之《兰亭诗》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五言的一首,文学史上称它为玄言诗,兰亭雅集,是历史上文人上巳集会中最著名的一次。

当时作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谢安、谢万、孙绰、孙统等老少名士四十二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临水拔楔。

据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载,那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这次聚会,留下了一本玄言诗集——《兰亭集》,王羲之为它作前序,孙绰作后序,都成为传世名篇。

尤其是王羲之的前序,以深情的笔墨,简淡的风格,和精妙的书法艺术,成为不朽的精品。

《兰亭诗》的艺术价值并不在《兰亭序》之下,王羲之的这首五言诗,尤其如此。

该诗从狭小的功利世界超脱后,大美的自然呈现,心情无往而不畅于三春开启的群品。

蓝天、绿水,仰望、俯视,清寂旷朗的景象无有边际,即目所见,无非自然之理。

伟哉,造化之功!万物无不沐浴着自然的恩浑,均分了世界的和谐。

各种声响虽有差异,对我们这些久居尘世,久为俗务奔忙的人来说,每一种的谛听,无不是新鲜如斯,激动如斯。

古老的`节日在春天苏醒,再次唤醒了人们奠名的愉悦,以玄学的态度反思这种愉悦,则天地之大美,自然呈现,“适我无非新”,而回到自然,享受大乐,又成为体玄悟道的一种方式。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的字形特点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的字形特点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的字形特点
一、概述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字形特点、流畅自然的线条、婀娜多姿的字体、丰富的笔划变化以及磅礴的气势,展现了王
羲之深厚的书法造诣和情感表达。

二、线条流畅
《兰亭集序》的线条流畅自然,犹如行云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羲之运用自如的
笔触,将每一个字都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使得整篇作品充满了动态美。


种流畅自然的线条特点,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字体婀娜
《兰亭集序》的字体婀娜多姿,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王羲之运用巧妙的笔划和
结构,使得每一个字都如同一位佳人,袅袅婷婷,独具魅力。

这种字体特点,使得《兰亭集序》在众多书法作品中独树一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笔划变化
《兰亭集序》的笔划变化丰富多样,既有粗犷豪放之处,也有细腻精致之处。

王羲之
通过对笔划的灵活运用,使得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这种笔划变化的特点,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气势磅礴
《兰亭集序》的气势磅礴恢弘,充满了力量和生命。

整篇作品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气势磅礴的特点,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又一重要标志。

六、情感真挚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真挚情感的流露。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王羲之在书写时将
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这种情感真挚的特点,使
得《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份情感的表达。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摘要:
一、导语:介绍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二、
正文:
一、《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
1.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展现了行书的独特魅力。

他的笔法矫健、流畅,如行云流水,给人以视觉享受。

在结构上,他注重疏密有致,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富有节奏感。

在用墨上,他巧妙地运用了浓淡变化,使整幅作品更具立体感。

2.文学价值
《兰亭集序》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骈文。

文章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古人雅集的场景。

王羲之以其优美的文字,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意境优美,令人陶醉。

3.意境表达
《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展现了人生的美好。

王羲之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整幅作品充满了诗意。

文章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感慨,使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感悟。

【结论】
《兰亭集序》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代表了王羲之个人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对中国书法、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和鉴赏的楷模。

王羲之经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

王羲之经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

王羲之经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作者:张书玮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4期摘要: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的称号,特别是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书法和文学方面可谓登峰造极,彰显了王羲之的魏晋风骨。

在书法艺术层面,《兰亭集序》是打破传统汉魏书法形式的典型,它的字体结构通篇遒媚劲健、飘若浮云、矫如蛟龙,构建了妍美流便的书法美学新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书法境界。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书法;魏晋风骨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他先后拜师出身书法世家的卫铄和叔父王廙,又博览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从而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终于创造出天质自然的行书极品。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兰亭集序》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字态疏朗如清风明月。

从该作品中清晰可见王羲之自身超凡脱俗、打破禁锢的思想倾向,展现出王羲之深厚的思想和悠远的书法境界。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一)王羲之《兰亭集序》创作的历史背景魏晋风骨是对于魏晋时期文人名士精神境界的一种表述,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尚神韵,其中魏晋尚韵而南北朝尚神。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隶的破体隶变发展成的楷、行、草飞速发展,从而涌现出一批有才华的书法名家,出现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图1)。

《兰亭集序》创作于中国书法的鼎盛发展期。

王羲之所处的东晋,相去竹林七贤所在年代一百年左右,但是从王羲之的生平和其书法作品不难看出,王羲之本身有着十分鲜明的魏晋文人风度,其中,不拘礼法、敢于挑战、追求自然、超凡脱俗等成为王羲之文化形象的代表。

事实上,这种文化精神与竹林七贤所追求的精神自足一脉相承,有着深远绵延的文化气韵,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气度。

《晋书》和《世说新语》中共同记载的典故“东床快婿”便是王羲之魏晋风骨的重要体现,也是王羲之能够在《兰亭集序》的创作中,将宏大开阔、汪洋恣肆又沉郁幽深的艺术内核充分表达出来的关键。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备受人们的关注,而作为这篇佳作的作者的王羲之也让人们十分的佩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研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早年曾随叔父王厚和卫夫人(名摄、字茂猗)学书画,深受东汉书法家张芝的影响。

三国时魏国书法家钟繇的影响,变汉魏古朴为王体的流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辞官后,定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悉心研究,博采众长,他的楷书完全摆脱了隶书的形迹,达到完美的境地;行书、草书被赞为“飘着浮云,矫若惊龙”。

他书法的特点是“点画清圆,笔力雄健,风度超逸,结构严谨而疏爽”,为历代学习书法者所崇尚,被誉为“书圣”。

而今传世多为事本。

辑有《王右军集》。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东晋谢安、王羲之等40多位著名文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兰亭集》,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

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1000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1000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它由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全篇笔走龙蛇,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首先,从整体上看,《兰亭集序》的章法布局非常精妙。

全篇共有324个字,笔意流畅,气脉贯通,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生姿,错落有致。

特别是其中20个“之”字,各有千秋,无一雷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无常,尽显书家的高超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兰亭集序》的笔法也十分精湛。

王羲之的书法兼具隶书的浑厚和草书的飞扬,既有圆润婉约之美,又有挺拔刚劲之势。

在《兰亭集序》中,他运用了丰富的笔划和变化多端的墨色,展现出了一种“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美感。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

此外,《兰亭集序》的意境也非常深远。

作品中所表达的“齐物论”思想,体现了王羲之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独特思考。

他通过书法艺术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兰亭集序》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技艺,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它的鉴赏价值不言而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

王羲之《兰亭集序》精品课件

王羲之《兰亭集序》精品课件

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是:这 惠风:和风
所以:用来,借以…… 骋:开畅,舒展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极:穷尽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信:实在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 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 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 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 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 欢娱,实在很快乐。
第四段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揭示本文的写作意图
列叙:一一记叙 所以:……的原因 致:意态,情趣 斯文:这篇文章
翻译: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 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 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兰亭集》,并借 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其书 法为“天下第一行书”。
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 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 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 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 “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 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 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放浪形骸:放纵,不受拘束
悟:同“晤”,面对
翻译:人与人相互交往, 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 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 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 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 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 (图文)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 (图文)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图文)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图文)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兰亭集序全文单字高清放大行书字帖《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书法赏析

兰亭集序书法赏析

兰亭集序书法赏析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这篇作品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首先,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兰亭集序》的笔法、结构和章法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深厚,他运用笔墨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构思,使得《兰亭集序》的字迹飘逸、遒劲、婀娜多姿,龙飞凤舞,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章法上,王羲之巧妙地运用了疏密、大小、粗细等元素,使得整篇作品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

其次,《兰亭集序》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情感也是极为深邃的。

这篇作品是在王羲之酒酣意足之际挥毫写就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在作品中,王羲之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情感和意境的交融,使得《兰亭集序》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篇作品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

它反映了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历史上,《兰亭集序》对后世的书法、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兰亭集序》是一篇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书法作品。

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于我们这些后世的读者和艺术家来说,《兰亭集序》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及创作背景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及创作背景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及创作背景赏析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及创作背景赏析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及创作背景赏析,希望对您有帮助!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及创作背景赏析篇1兰亭序全文兰亭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兰亭序》书法作品赏析

《兰亭序》书法作品赏析

《兰亭序》书法作品赏析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这幅作品以深沉的墨色、流畅的笔画和优美的结构展现出了王羲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书法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下面我们将对《兰亭序》这幅书法作品进行赏析。

首先,从整体布局来看,《兰亭序》的构图精致疏朗,层次分明。

王羲之将作品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为序文,中部为行书体“兰亭序”四个大字,下部为序文结尾。

整幅作品左上角书写“王羲之”,右上角书写“兰亭集序”,构成了一个美丽的整体。

在结构方面,整幅作品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体现了王羲之在构图上的高超造诣。

其次,从墨色和笔法来看,王羲之运用的墨色浓淡相宜,勾勒出了气质高雅的书法作品。

他的毫笔转折自如,笔下流畅如行云流水,端庄大方。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四个字,每个字形神兼备,笔画纵横有致,勾勒出一种极具美感的书法造型。

整幅作品墨色深浅相间,浓淡得当,既显得美观大方,又体现了王羲之对于墨色运用的精湛技巧。

再次,从书法艺术内涵来看,王羲之《兰亭序》展现了他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造诣。

他运用书法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想,融合了自己的艺术观念,通过笔墨来表现文字的意蕴。

整幅作品气韵悠扬,跌宕起伏,富有节奏感,展现了王羲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扎实的书法功力。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和思想的传达。

最后,在历史价值方面,《兰亭序》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世书法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在书法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也激发了后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探索。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展现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综上所述,《兰亭序》这幅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书法技艺,展现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深厚功力。

它的优美结构、流畅笔法和深沉墨色都彰显出了王羲之的书法精髓。

兰亭集序赏析(精选10篇)

兰亭集序赏析(精选10篇)

兰亭集序赏析兰亭集序赏析(精选10篇)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兰亭集序赏析篇1《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

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见后)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之后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

描述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

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

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

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一样,性情各异。

刚刚对自我所向往且最终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

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

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

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

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

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梦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一样。

《兰亭序》作品赏析 画作背景 艺术特色 整体评价

《兰亭序》作品赏析 画作背景 艺术特色 整体评价

《兰亭序》作品赏析画作背景艺术特色整体评价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

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真迹殉葬昭陵,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

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兰亭序》是王羲之47 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 之作,死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

现传《兰亭序》之真伪,曾有过大争论,几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

但是《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却是一致公认的。

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

”历代书家摹本不下几十种,也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兰亭序》全文28 行、324 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兰亭序》为行书帖,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

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

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

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

作者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

《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谐的结合,似乎有天机入神,走笔如行云流水,进入书艺的最高境界。

王羲之《兰亭序》作品赏析—张立伟

王羲之《兰亭序》作品赏析—张立伟



《兰亭序》全文欣赏



《兰亭序》局部欣赏

兰 亭 序
《兰亭序》创作的社会背景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 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 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 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 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兰 亭 序
《兰亭序》创作的情感线索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 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 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 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 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兰 亭 序
《兰亭序》的艺术风格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兰亭序》的创作理念

由前面所谈及的创作背景,这是王羲之在晋穆帝永 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期间,与友人
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
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
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兰亭序》技法分析
一、笔法分析:

高中文言文: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文言文: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王羲之(303—361,⼀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兰亭集序/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不知⽼之将⾄⼀作:曾不知⽼之将⾄)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能⼈都汇聚到这⾥,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

兰亭这个地⽅有⾼峻的⼭峰,茂盛⾼密的树林和⽵丛;⼜有清澈激荡的⽔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排列坐在曲⽔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天,天⽓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地上繁多的万物,⽤来舒展眼⼒,开阔胸怀,⾜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与⼈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

有的⼈在室内畅谈⾃⼰的胸怀抱负;就着⾃⼰所爱好的事物,寄托⾃⼰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羁的⽣活。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一、王羲之其人其书(李春青)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王献之则被后世评家认为是可与其父比肩的书家。

“二王”书法对南朝四代以至唐宋以后的书家影响极大,因此王氏父子可视为魏晋书法的代表者。

(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人。

羲之出生两晋门阀世家。

其伯父王导乃东晋元勋,父王旷,官淮南太守。

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

13岁时,去拜见大名士周,周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当时时兴吃牛心炙,吃饭时,在座的客人尚未动筷,周先割一块牛心炙给羲之,于是为时人所重。

长大后,羲之变得极善言谈,为人耿直。

其父辈大将王敦、丞相王导对他都很器重。

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导让他到东厢房在王家子弟中挑选。

这位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都好,但一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

只有一位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

郗鉴说,正是这位才是好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羲之初为秘书郎,这是大多数名门子弟起家的清职。

后被征西将庾亮请为参,累迁至长史。

庾亮临终,上表推荐羲之为宁远将、江州刺史。

羲之声望渐隆,执政的公卿多次召他入朝为侍中、吏部尚书等清要之职,均为其回绝。

又授为护将,此职为禁长官,并兼管武职选任,极为重要。

但羲之依然推辞不就。

扬州刺史、大清谈家殷浩作书劝羲之应命,羲之回书说,我素来不想在朝廷做官,如任边职,无论何处,听凭驱使。

后来,他还是勉强入朝任护将之职。

不久又力求外放,未得准许,不久转为右将、会稽内史。

羲之出身名门,又少有美誉,自然有名士脾气。

其不欲为朝官,其实就是因为不愿在皇帝及公卿面前受拘束。

他又好服食养性,做了会稽的行政长官后,因其地多有名山佳水,于是羲之就打算终老会稽了。

此时谢安尚未出仕,正高卧东山,其地正在会稽,又有孙绰、许询、李充、支遁等大名士名僧隐居于此,于是羲之与他们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清谈饮酒,十分畅怀。

兰亭集序赏析(精选12篇)

兰亭集序赏析(精选12篇)

兰亭集序赏析兰亭集序赏析(精选12篇)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兰亭集序赏析及主题思想,希望有所帮助!兰亭集序赏析篇1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

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

例如《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显然,这篇短文是桃花丛中欢宴的记实。

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一大乐事,加之春风和煦,百芳争艳,怎不引发诗性大作。

故秉烛于桃花丛中,欢宴之余为从弟与其诗集作“序”。

这篇“序”,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炉,而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是全篇的主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开头慨叹天地万物,如匆匆过客,虽慨叹,但不悲观,在他看来,既然“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那么,只要“人生得意”,学古人“秉烛夜游”纵情欢乐,便无所遗憾。

文题中一“夜”字通贯全文,“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天看来不免产生人生消极之嫌,但作者似仙人之语,胸襟如此旷达,可为一叹。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里用“春”照应题目,在这“春夜”之际,“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他的“文章”献给我,这是何等的快慰与陶醉。

所以,此句同他的“烟花三月”一样成为千古名句,为后人吟诵不已。

作者借“烟景”,“序天伦之乐事”,“幽赏”助长“高谈”,快乐无比。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是春宴的最高潮。

变与不变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变与不变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艺术研究变与不变: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胡频(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王羲之有众多书法作品,其中《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得此盛传,不仅是因为全篇整体布局流变协调、行笔流美自然,更关键的是文中回应了一个人类永存的主题——生死问题,文章正是通过对生死问题的回答——“死生亦大矣”,使其思想深度得以升华。

其实,在《兰亭集序》中,“变与不变”的思想贯穿全文,体现了超越生死的生命意境之美。

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析《兰亭集序》中的变与不变:一是在字形、笔画中所体现出的创造的变与不变;二是从“俯仰”中贯穿的生命行为的变与不变;三是从“乐—痛—悲”的情感中所体现的古今贯通之“感”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悲乐;变与不变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130-021 《兰亭集序》创作的变与不变王羲之生活于我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

宗白华认为魏晋时期是在“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1]。

“祸兮福之所倚”,正是这样的时代使人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魏晋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不拘一格,思想多元化,同时,儒释道三家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玄学”的产生与发展便得益于此。

“玄学”对晋人的影响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极致的表现,“中国书法也是在这个时期从以使用功能为主转向以艺术功能为主”[2]。

宗白华说:“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

”[1]得益于文化的滋养,魏晋时期产生了大批书法家,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方面,张怀瓘评价极高,他在《书断》中写道:“尤善书,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

”[3]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涉及各种书体,并且各有特点,结合实际来看,王羲之最为广泛流传的是行书《兰亭集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欣赏王羲之的书法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行笔流畅,侧媚多姿,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亦不为过。

下面我们就来鉴赏一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

卫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飞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

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与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结纂为《兰亭集》。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为此作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兰亭》。

这篇传颂千古的名迹。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

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

在章法(布白)、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

其特点分述如下:
天然的布白。

《兰亭序》布局的形式,是采取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的方式。

《兰亭序》凡二十八行。

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偶有宽密。

如神龙本的通篇行距,前四行较疏,中幅较匀,末五行紧密。

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配合,错落有致。

保存了起草时随手书写的自然姿态,颇得天然潇洒之美。

多变的结构。

《兰亭序》的结构可说极尽变化之能事,它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

结体或修长或浑圆,突破隶书扁平方正的行貌。

特别是文中字有重复者,则转构别体,无一雷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

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

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
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

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

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

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

其挑,或短或长,其折,有横折、竖折、斜折。

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锋捺、带钩捺、长点捺、隼尾捺等。

其钩,则有竖钩、竖弯钩、斜钩、横钩、右弯钩、圆曲钩、横折钩、左平钩、回锋减钩。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

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

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

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

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
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