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后中国杰出的思想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后中国杰出的思想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战乱纷争,各国之间互相兼并与争霸促 成了各地区的统一。从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起,周代的最 后三个世纪出现了成体系的思辨思想,它主要体现在六七个思想学 派中,但别的不容易归于任何学派的个别思想家也表现出这种思想。 这些学派和思想家可能主要来自正在兴起的士的阶层,他们的讨论 和著作不可避免地集中在这个时代有力的变革使之成为如此紧迫的 政治和社会问题上。 在春秋战国之后,我国历代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我们 来认识下他们吧。 他们是: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 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两宋时 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 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 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 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 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
王守仁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 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今余姚市)人,因曾筑室 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 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 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 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 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 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 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 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 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王守仁(1472—1528) 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 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 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 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 孔、孟、朱、王。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 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 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 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 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 心中去寻找“理”,认为 “理”全在人“心”,“理” 化生宇宙天地万物,故人心 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 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 “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 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 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守仁留有三本传世之作 《传习录》、《阳明全书》 三十八卷、《大学问》。 《大学问》被认为是王阳明 最重要的哲学著作。阳明学
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 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 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采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 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 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 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 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 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 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 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 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 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 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王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战 斗的无神论者,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王充的哲 王充(27—约97),字仲任, 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他虽然反对神学 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 目的论,但他不了解造成吉凶祸福和贫富贵贱的 曾到京城太学(中央最高学 社会原因,因而主张命定论,认为命当贫贱,虽 府)里学习,拜班彪为师。 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 《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 逢福善矣。 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 无神论著作。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 晦,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 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 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 (今江西省婺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 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 大师。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 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 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 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学遂成 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 “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 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 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 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 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 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 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
民安于太平,士乐于学业, 于是讲学通经之士,再聚徒众, 复兴儒业,儒学阵营,陡然大 具。董仲舒,就是在这样一个 社会安定,学术自由的背景下, 走上仕学之路的。
王充
王充的学术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学上,他 提出了“天道自然论”的体系,反对“天人感应 论”,强调天道的自然无为性。 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天自然无为 2.天不能故生人 3.神灭无鬼 4.今胜于古
慧能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 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 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著有六祖《坛经》 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 慧能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针对神秀的偈语,指 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 埃。主张“见性成佛”,提出了“顿悟”的修行方式。 惠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他又认为觉性本有,烦恼 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 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 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 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惠能又曰 “先立无念为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所 谓无念,即虽有见闻觉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归 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 嫉妒心、谄曲心、人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 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 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 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子茂叔,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 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 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 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 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 道学传》将周 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在道德修养上,提 出了“主静”的主张。在学术思想上,“援道入儒”,发 挥了《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Baidu Nhomakorabea弼
王弼(226-249),字辅嗣, 魏国人。王弼出身官僚世家, 其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 “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 的刘表。 王弼能言善辩,是中国 古代最年轻的玄学大师。在 学术思想上,提出了“贵无” 的观点,认为“无”是事物 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制”。在哲学认知 论上,提出了“得意忘言”, 并论证了《周易》的言、象 和意的关系。 王弼人生短暂,但学术 成就卓著。他著有《周易 注》、《周易略例》、《老 子注》、《老子指略》、 《论语释疑》等数种。但其 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而 在其质量,在于其创见。 一.王弼以无为本的宇宙观和 本体论。 王弼“以无为本”思想 的基本意义有两个方面。一 是宇宙观意义:“无”是宇 宙万物赖以化生和形成的根 本;二是社会政治意义: “无”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支 配力量和决定因素,人类社 会的一切事功业绩皆靠“无” 得以完成,一切个人皆以 “无”得以安身立命。 二、王弼的方法论和政治哲 学。 在方法论方面,王弼对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有所继承 和改造,善于运用对立的概 念和辨名析理的方法阐述问 题。
董仲舒,王充,王弼,慧能,周敦颐,朱熹,王守仁,鲁迅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思想家,儒学 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 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 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 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 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 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 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 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 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董仲舒一生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 这是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 荣,国力空前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在思想文 化方面,汉初社会也是宽舒自如的。孝惠帝除 “挟书之律”,置写书之官;武帝时又广开献 书之路。很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秘藏起来的 儒家典籍,纷纷再现于世间;很多退避于草野 的儒学之士,也渐渐走出了山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