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ME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各级各类的音乐教育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一方面是以音乐作为主要的媒介,实施对人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素养和价值观等的全面教育;另一方面又是以教育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实现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音乐教育的目标:
美育目标-实施美育,
文化目标-传承文化,
学科目标-学习音乐,
终极目标-绿化的事业。
音乐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全过程、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其是音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涉及范围广,20世纪才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通常分为哪几类分别简述其对象与任务
1.两类:专业学校音乐教育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2.专业音乐教育培养音乐专门人才,发展我国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普通音乐教育的对象:除专业音乐院校外的普通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家庭等非学校因素的音乐教育。
任务:推动、普及进步音乐,教育鼓舞全民大众,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了解我国传统的与世界文明的音乐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向前、持续、稳定的发展。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及科学研究方法
1.研究范围:
a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哲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史学等。
b音乐教育的实践:课程、教学、实习、评价、研究方法等。
2.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现状调查区别调查发展调查)
【调查法】:1问卷法(a设计问题必须单一;b问题必须中性;c问题必须明确。问题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基本结构: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与选择答案结束语。回答方式的编制:选择式排序式是否式等级式填空式数量式。2调查表法3访谈法
音乐教育哲学从哲学层面上阐明了音乐教育方向,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并为音乐教育新思想的产生提供共同的基准点。
首先,一个专业领域需要一种哲学观念的支持与指导。
其次,人们对于自己专业的价值的理解,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理解。
再次,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将他们关于自己学科的信条付诸实践。
音乐哲学观:
1.他律论又称反映论。该观点认为音乐总是标志着音响之外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内容。
2.自律论又称形式主义,自律论者认为:音乐中的音响及其作用本来就有着内在的意义,要领会它们的意义,就必须注意音响本身,而不仅仅是注意音响可能使人想到的音乐以外的东西。
3.实践论认为音乐首先是人类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音乐的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音乐作品上,而应该把目光转向音乐产生、制作的过程。(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哲学》;实践论代表戴维·埃利奥特)
实践论超越了他律论和自律论的局限,又弥合了二者的裂痕,将音乐的本质探讨转向了音乐的实践活动,转向了音乐音响与主体活动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的普遍有机的联系。
音乐教育哲学观:
1.审美论:主要内涵是“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由美国着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等人所倡导。
2.功能论:代表人物保罗哈克。认为必须深思审美教育中许多尚未认识到的潜在因素。
3.美育论:通过审美教育来塑造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格。
政治化的音乐教育:他律论,功能论
技术化的音乐教育:自律论,审美论
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美育论
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实践论
综合化的音乐教育发展:多种哲学观的综合运用
雅典教育中“七艺”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
美国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赞科夫、布卢纳、根舍因的教学论思想被视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
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改革
国外:西方音乐课程产生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课程应当包括文法作文与写作音乐数学体育与声调练习。
我国:氏族社会末期,成均,我国最早的以音乐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校庠序等教育机构,瞽宗,大司乐;封建社会,西汉魏晋唐宋元,乐府清商署太乐署梨园;近现代的音乐课程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美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始于1838年,从歌咏学校发展而来,19世纪80年代代中期音乐教材与教法的探索,19世纪60-80年代中期后识谱教学,理论与实践;;
俄国,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时的学校改革;
德国:19世纪初民歌运动;
日本:明治初期确立小学教育中唱歌课。
我国:学堂乐歌(清末民初随着新式学堂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沈心工李叔同),民国时期(蔡元培美育,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五四运动后(新型音乐社团音乐教育机构),抗战时期(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革命根据地(鲁迅艺术学院,秧歌运动)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由瑞士着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主要包括体态律动(对音乐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对基础的节奏感、乐感的培养有很大的贡献,从根本上把只从书面上理性上学习音乐改变为结合律动、听觉、情感、心灵去感受音乐,使音乐学习充满活力)视唱练耳和即兴三大内容,培养学生发展内心听觉、运动觉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
“我的音乐教育和我的作品一样是为了说明一种理念,因此走向世界的不应该是我的教材,而应该是一种理念。”--奥尔夫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奥尔夫(当代着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首创,其音乐教学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其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旋律练习和基本形体动作教学两大部分(元素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主要原则为:一切从儿童出发为首要原则;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为一个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归结点。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