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合集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发布时间:2021-11-16T08:42:58.48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第18期作者:丁顺霞[导读]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主要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法律概念。

丁顺霞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中学,重庆 409609摘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主要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法律概念。

创建科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在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创新之举,让爱国思想意识培养走进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基本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是迈入社会之前的一个重要拐点,利用思想意识渗透教育构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对学生形成爱国思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引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青少年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尚未成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重要使命。

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而爱国主义是作为公民个人层面必须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念,应对当代中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更新教学理念随着当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目标的提出,为了确保该种教学目标实践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在其开展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自身教学理念的变革与更新来指导其教学实践的开展。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为了完成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要求,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性。

从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实践来看,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思考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以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完成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目标。

浅谈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入爱国主义教育概要:中学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础教育,而基础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宏伟工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学政治内容相结合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

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

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

二、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1)通过“英雄事例”教育,可以用一个个为国捐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来激励学生。

比如为他们讲述不畏大漠风沙守疆保土的卫青和霍去病及大汉将士,告诉他们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他们肯为国家民族舍弃小家,他们身上包含着千年不变的爱国主义英雄情节。

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认识来激发自己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国情教育,使学生对祖国壮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为曾经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

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

(3)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必须在知识上不断地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爱国、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加强该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尤为迫切。

本文旨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培养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贡献的优秀学生。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这种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且,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民族文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同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法治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符合情感态度目标。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教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唤起学生对国家情感的认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命运、参与国家建设的情感体验。

其次,强化法治教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与法治教育密切相关。

了解国家的发展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教育的核心要求。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更加关注法律的重要性,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保障作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法治意识。

最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略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略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略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让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历史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共同进步。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路径。

它是以初小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中与日常的德育息息相关。

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下面浅谈几点:一、《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

如在“少年有梦”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从敬业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中隐含着对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

而爱国主义教育、敬业、诚信这些问题都是日常德育中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主动地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一种需要。

而创设情景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家人、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参与公共生活,具有公共意识,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二、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1.教师要把握教材,挖掘并延伸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彰显了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教师要利用各种社会焦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上,教师不但可以讲授课本中的内容,还可以联系社会焦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布时间:2021-08-09T10:47:05.290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作者:周春燕[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的政治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周春燕乌鲁木齐第三十四中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的政治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当中非常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爱国主义引言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核心则是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学校应当肩负起教育的责任,将爱国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真正意义。

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的现状及分析(一)教学方法落后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也在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但是教学观念并没有发生改变。

大部分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互动。

除此之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骄傲是认为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并不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即可,也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程的产生不了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开展。

[1](二)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很容和同学之间进行攀比。

在加上初中学生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容易形成自我主义观念,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也会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喜欢通过互联网丰富自己的知识范围,而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学生又缺乏判断能力,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作者:来海洋来源:《新课程·下旬》2019年第12期摘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强化,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

对初中政治课堂中爱国主题教育的充分发挥,既满足了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倡导。

在当前的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学重点是对课本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就使两者之间呈现相互制约的效果,使政治课程与爱国教育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主要对初中政治课堂中运用以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中贯穿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发挥出政治课堂的教学优势。

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很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深度挖掘素材,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在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内容本身就具备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作用。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内容为教学依据,与此同时对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将其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情感价值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综合素质。

[1]在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两方面的矛盾:首先,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来自学校课堂之中,形式与内涵相对过于单一。

其次,虽然学生懂得了许多的大道理但并没有具体实践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加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鼓励并带领学生到课堂之外去学习,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加强对爱国知识与内容的认知。

例如,在“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对学生讲解我国具有坚强意志的优秀人物来引入课程,如,邱少云为了保护战友,即使已经大火烧身仍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最终志愿军获得了胜利,但是邱少云却壮烈牺牲。

二、强化国情引导,实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提升初中政治教育要以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为主要教育理念,以国情教育为教育的开端,为学生做好针对性的引导。

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时间:2020-12-23T11:45:46.7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作者:郭美数[导读]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德育法治教学理念逐渐得到了拓宽和更新。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综合德育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时代面貌。

初中教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多样化的培养和塑造,使学生对真理保持积极的求索和认知态度,促进学生公民素养的切实有效培养。

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郭美数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第三中学 516400【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德育法治教学理念逐渐得到了拓宽和更新。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综合德育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时代面貌。

初中教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多样化的培养和塑造,使学生对真理保持积极的求索和认知态度,促进学生公民素养的切实有效培养。

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学;教学分析;策略制定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21-01引言初中学生的现实理念逐步发展更新,对爱国主义教学理念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

和传统教学中对理论的解释和“喊口号”不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网络中信息的对比,学生对政治的认识更加真实和详细,了解到身为民族主体在国家发展中需要扮演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责任意识。

但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腐朽思潮也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了冲击,教师需要注意对社会中存在的腐朽思想进行辩证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对爱国主体迸发出更真实的情感。

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摘要:如今的初中教育教学最为基础的目的应该是立德树人,借此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的过程之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外,同时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课堂之中,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教师可以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渗透爱国教育,它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以及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道德水平,将其渗透到教学课堂之中,以切实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1.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在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所占据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是教学课堂开展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核心人物,是切实提高学生爱国精神道德素养的灵魂人物。

在教学课堂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的言行也会影响学生的举止,学生会不经意间模仿并学习教师,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只有优秀的教师才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成为学生积极向上、向善的本源力量。

而且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三观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也应重视自身的模范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将培养学生作为教学课堂开展的首要前提。

例如,在课堂开展过程之中,教师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多为学生分享一些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故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仅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师为人处事之中汲取精神力量,如“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自己从小到大所感受到的中国的发展,中国是如何在世界的大舞台上逐渐雄起并呈现出大国的担当与责任的,是如何使世界为之侧目的,从而侧面引出教学内容,渗透爱国精神,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析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析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析发布时间:2021-11-24T01:29:20.599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8期作者:陈方静[导读] 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陈方静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第一中学 662599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为视角,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探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对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对策;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在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新时代的家国情怀,能够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自觉地以爱国主义作为精神支柱和情感纽带。

一、结合道德与法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一)爱国主义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载体,结合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性实践路径之一,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为主旨,引导学生化育爱国之情、坚定信国之念,激发报国之行,从而厚植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之本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以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目标的课程,是德育、法治教育的主阵地。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130教育版■文/ 全海琴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否更好地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个思政老师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学 渗透 爱国主义迈入新时代,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是围绕“五位一体”的建设对学生展开国情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情况,渗透爱国意识是非常关键的。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在经济建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腾飞谱新篇”教学中,我让学生提前搜集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很多同学展示了自己家庭几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照片,通过直观的展示,学生清晰的看到只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才有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对祖国的爱油然而生。

我们再把视角转到国际上,中国经济的腾飞还深刻影响了世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这让孩子们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在“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小节,学生不仅了解到我们国家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同时也看到,在整体上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如何缩小这种差距,赶上发达国家,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需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努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爱国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所以,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如何才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通过讨论,认识到我们平时的点滴学习,培养自己的好奇心,生活中勤动手,多动脑,遇到问题多想几种解决的办法其实都是为爱国积攒点滴的能量,这个活动不仅强化了孩子们的爱国意识,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可谓一举两得。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发布时间:2023-05-10T02:22:15.716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4月下作者:刘坤[导读] 道德与法制课主要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法律概念。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永远的主题,是我校德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南部县长坪镇小学 637300)【摘要】道德与法制课主要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法律概念。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永远的主题,是我校德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基本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是迈入社会之前的一个重要拐点,利用思想意识渗透教育构建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对学生形成爱国思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4-100-01前言道德与法治的德育课程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载体,它可以在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增强学生新时期的家国情感,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就读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使学生自觉地以爱国主义作为精神支柱和情感纽带。

但如何让道德与法治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落到实处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结合道德与法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1.1、爱国主义教育概述爱国主义从精神意识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自愿的情绪,主要指的是以个人思想意识为中心而产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认同和维护祖国利益、弘扬祖国文化的意愿。

严格的说爱国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个人的对于自身所建立的道德标准和价值。

那么为了保障社会文明的稳定发展,人们就必须要自发地维护民族的完整性,所以爱国主义应该是源自于基本良知和自发的形成精神力量,以此促进国家的统一发展。

1.2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之本思想道德教育和基本法律课程,为了把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观内化成目标的必备课,是指品德、法治教育的主阵地。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作者:段琛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0期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是强化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的重要载体。

强化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发挥,既是该课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下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重要倡导。

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知识内容忽略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造成二者相割裂、相脱节,制约了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本文主要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0-0207-01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accomplish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help them to establish correct ideas, values and emotional attitudes.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urriculum, but also an important advocacy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teaching goal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here is a problem of ignoring patriotic education by focusing on knowledge content, which results in the separation and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restricts the function and function of patriotic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explores how to use and infiltrate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Key words: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permeates patriotic education1 以深入挖掘教材为切入,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科学培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很多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注重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发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任务。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时期,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门户,有责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旨在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立足于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历史、中华文化,从而逐渐形成民族认同感。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多媒体展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卓越性,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讲解和讨论优秀的爱国主义故事和代表性的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等,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和无私奉献精神,以此激发学生争做祖国的新一代建设者的愿望。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除了课堂讲解,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志愿者活动和文化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

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邀请退役军人、爱国主义教育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等参与讲座,讲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重要性。

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如参加社区清洁、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为社会作贡献的喜悦。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热爱和关心祖国。

三、设计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能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爱国主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针对性地进行研讨,并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摘要:初中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还是学生养成正确三观,建立文化思想,落实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阶段。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国教育的文化核心,在此阶段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日后思维,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性作用。

因此在初中阶段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情怀。

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作出深入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学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学习,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基于当今时代中所发生的时事热点为基础,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的学科,因此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初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品质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素质教育工程的持续进行,国家要求引导学生发展为具备爱国主义情怀的有志青年,所以教师教育工作者更要深化开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刻关注教材内容变化的趋势及学生心理的发展方向,使它们进行综合性结合来有效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更新教学理念,规范学生文化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前身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偏向于依赖教材课本,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充当了一个知识搬运工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教师应该跟随社会发展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在真正意义上将道德与法治有效结合。

教师需把目光聚焦在青少年身上,让学生扮演一个教师的角色,然后以教材为基础,以社会,实际生活为教学案例对其他学生进行趣味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还可以让学生以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沉浸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深入浅出,在潜移默化的形式中让学生知法守法,提升道德品质,规范学生文化思想。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中国人,中国梦》这一课中,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如“墨子号”圆满实现目标、“天舟一号”完成多项应用等,在课上由小组代表发言。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为此本文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厚植爱国情怀的价值以及路径进行探究,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意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情怀引言教材是初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教学工具,在初中素质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对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

在外来文化思想冲击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价值理念有着极大的影响,初中学生作为支撑祖国未来的重要保障资源,对于中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势在必得。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价值中学课程教学期间,应试教育思想对学生的政治科目看法有着极大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重要性并不高,部分学生家长认为《道德与法治》是初中课程教学体系的副科。

《道德与法治》中不仅包含了法治内容、传统文化内容以及民族团结等教学内容,同时也包含了运用、探究和分享的教学环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期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鼓励学生按照课堂上所学习的道德标准对社会现象进行评判,转变学生以往对于政治课堂教学的刻板印象。

同时课堂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思想,让中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国家有着全面性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路径(一)实现爱国教育与教学目标的紧密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撰写以及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基础,倘若未能发挥教学目标所具备的引领作用,教师的教学活动则无法达到计划中的育人效果。

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理解存在偏差,在进行教案编写过程中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内容,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仅能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感态度的培养并不重视。

为此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有效落实。

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作者:冯晓红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5期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也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广大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其爱国情感,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激励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正确教学方法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将思想政治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方法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爱国主义的旗帜永不褪色,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永远散发光芒。

青少年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发展与进步,还关乎中华民族的成败与兴衰。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德育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思政学科当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还要积极联系社会热点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爱国激情,坚定学生的爱国信念。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一)有助于完善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从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解放出来,除了具备极高的知识水平以外,还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完善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核心,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同时利用思想政治学科当中的爱国教育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

这样学生会逐步坚定自己的爱国情感,形成成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逐步提升道德品质,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有助于建设初中思想政治学科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存在已久,甚至有了根深蒂固的倾向,让课堂教学蒙上了一层应试教育色彩,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May 20212021年5月第18卷第05期Vol.18No.05读与写杂志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黄登翠(甘肃省景泰县第三中学甘肃景泰730400)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出得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加强对于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爱国情怀是学生德育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要高度重视,而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将爱国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因此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在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爱国主义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5-0096-01爱国主义的培养和教育应该贯穿教育的全过程,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对其它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重大的影响,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单单要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水平,加强学校的爱国热情。

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德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也有深刻的影响,将爱国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出成人也成才的学生。

1发挥教师模范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关键人物、核心人物,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人物。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自己的言行会在不自觉间被学生学习和模仿,而只有优秀的教师才会成为学生的榜样,会成为学生向上向善的学习对象,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在初中阶段学生三观还没有成型的时候,教师的三观会影响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

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要注重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0年第50期(总第422期)育人之道▲【摘要】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也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带领着我国社会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学生思想形态形成的重要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中学 何建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运而生。

从其名称可以看出,教师要把培育学生道德品质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与法治意识。

道德是人们生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法治社会能推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不同于小学阶段,初中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也有一定的自制能力。

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让其成为一句空话,而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程中注重引导,科学、合理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精神,提高其爱国主义意识。

一、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1.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爱国是指一个人对国家报以热情并持支持态度的一种情感。

这种情感包括对祖国的各种成就感到自豪,以及对祖国同胞的认可。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渗透进道德与法治课程

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渗透进道德与法治课程

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渗透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摘要:在初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内在动力和由坚定信念所形成的坚强意志力,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献身精神,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一、引言江泽民同志曾说过:“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道德与法治课又是主要的教育课程,所以应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是改变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二、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竭尽忠于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人民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向心力和情感纽带及团结奋斗的基础,能否形成国家和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

三、爱国主义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地位(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中华文化上下传承五千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无数的英雄为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会学生学习传承爱国主义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学习历史入手,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为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发表时间:2018-10-18T16:46:43.340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作者:宋继龙
[导读] 将学科教育渗透于德育之中,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结构。

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二中学 164800
提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让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历史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共同进步。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路径。

它是以初小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中与日常的德育息息相关。

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下面浅谈几点:
一、《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

如在“少年有梦”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从敬业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中隐含着对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

而爱国主义教育、敬业、诚信这些问题都是日常德育中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主动地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一种需要。

而创设情景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家人、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参与公共生活,具有公共意识,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二、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1.教师要把握教材,挖掘并延伸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彰显了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教师要利用各种社会焦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上,教师不但可以讲授课本中的内容,还可以联系社会焦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杨利伟乘坐载人火箭首次登空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载人飞船的资料以及杨利伟的简历,让学生明白杨利伟之所以能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是因为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与艰辛,而支撑着他的正是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生们从杨利伟的经历中经受了精神的洗礼,懂得了爱国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目前要认真进行学习,长大以后才能为了祖国随时奉献自己的一切。

3.教师要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举行专题讲演会、故事会,等等。

课内外结合的形式,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可信度强,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也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三、努力创新教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抓好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模式,最大程度地在品德课上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师要认真研讨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延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1.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互助合作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过程中,在恰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学习,讨论交流。

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能够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也提升了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能够渗透爱国主义的认识,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性模式等进行教学。

情境性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巧设的情境中,激发起内心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多种情境,如小品、讲故事、多媒体课件导入等,在品德课上有计划地安排一个主题探究内容,让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社会实践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课堂内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毕竟是感性的,而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让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社会调查、采访、参观访问等多种实践形式真正参与到社会中来,社会调查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的最佳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采访、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在激发学生不忘历史的同时,更加了解家乡,了解自然,认识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在社会的洪流中真正激发起爱国热情。

四、回归社会生活
关注社会问题,应该让学生走向广阔社会,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实践为载体,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如让学生在学雷锋月的时候,发现身边的弱势群体,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怀。

下面以德育中的生命教育为例子,谈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具体操作。

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谈到我们要珍视生命,我们可以结合东莞“路怒哥”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任何人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关注他人的生命。

东莞“路怒哥”的行为不仅漠视法律,而且是对生命的漠视,缺乏公共意识。

这些例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因此让他们探讨起来会更加的积极,也容易渗透于他们的价值感之中。

总之,将学科教育渗透于德育之中,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结构,自主解决对客观世界的态度问题,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内容作为载体,有效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罗月仙.构筑清新宜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空间[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7).
[2]张霜华.点燃心灵之火[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
[3]娜仁花.思想品德课研究性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