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名词解释
![法律原则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db91b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c.png)
法律原则的名词解释法律原则是指在法律制定和适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它们是法律制度的纲领,为法律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合意性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是司法机关判断案件、裁决冲突的指导原则。
法律原则的运用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精神的实现。
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律领域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则之一。
它要求法律适用对象在相同情况下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并受到同样的待遇。
平等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袒,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权益和社会地位的公正平等。
在司法实践中,平等原则体现为法官对案件的公正处理和对不同人群的平等对待。
法官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断,不受个人偏见、特定利益或社会地位的影响,确保法律适用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二、正义原则正义原则是法律领域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要求法律的制定和适用能够保障公正和合理的权益保护,为社会各个成员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福利。
正义原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体现了人们对公平和公正的共同追求。
在司法实践中,正义原则体现为法院对案件的公正裁决和法律责任的正确界定。
法官应当基于法律的规定和社会公众的期望,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遵循公开、公正、公正的原则,确保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法律的不可逾越性。
三、权利保障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是法律的核心目标之一。
它要求法律应当保障人们的各项基本权利,并确保这些权利不受侵犯和剥夺。
权利保障原则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为人们的自由、平等和尊重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司法实践中,权利保障原则体现为法院对侵权行为的追究和对受侵权的赔偿。
法官应当在保护自由和平等的前提下,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法律权益的有效保护,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四、合法原则合法原则是法律适用领域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要求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必须合乎法律规定和程序,具有合法性和合规性。
合法原则保障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确保了法律规范的稳定和一致性。
在司法实践中,合法原则体现为法院对相关法律的适用和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的追究。
法律知识:十个常见的法律原则
![法律知识:十个常见的法律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dd0a61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4.png)
法律知识:十个常见的法律原则引言法律是我们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确保了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秩序。
然而,法律非常复杂,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法律原则来解决问题和保护我们的权益。
本文将介绍十个常见的法律原则,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法律并合法地应对各类问题。
一、合理预期原则在合同法中,合理预期原则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合理预期对方当事人的行为符合合同约定的原则。
也就是说,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根据合同的内容合理地预计对方当事人将如何行事。
如果对方当事人未按照预期行事,可能构成合同违约,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法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它要求法律适用的对待是公正和公平的,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享受法律的保护和权益。
公平原则在很多法律领域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例如在劳动法、合同法、民事法和刑法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
三、最大限度保护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原则是指法律在保护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时,应采取最大限度的保护措施。
也就是说,当法律条文存在不确定性时,应该优先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确保其在法律纠纷中能够得到公正待遇。
最大限度保护原则在民事法律领域特别重要,例如在家庭法、劳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是指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也就是说,当个人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在环境保护、土地征用和建设规划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法律所依据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它要求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必须保持诚实和守信的原则,不能采取虚假和欺骗的手段。
诚实信用原则在商业活动和合同履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保障了交易的公正和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
六、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法律对所有人应该一视同仁的原则。
不论是种族、性别、年龄、政治信仰、财富状况等,所有人在法律面前应该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待遇。
法律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
![法律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046190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a.png)
法律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它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法律的正确执行和公正性,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基于一系列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并分析其在法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法律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合法,也就是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合法性原则确保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从而保护公民的权益和自由。
2.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要求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公平正义。
在法律中,任何人都应当平等地获得法律的保护和公正的审判,不受任何特殊利益群体的影响。
3. 人权原则人权是法律的重要价值观,法律必须保障每个人的基本人权,例如生命权、财产权、言论自由等。
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保障人民的尊严和自由。
4. 透明原则透明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应当公开透明,避免不当的操纵和腐败行为。
透明性是确保法律执行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提高了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度。
二、法律的基本价值观1. 正义价值观正义是法律的根本追求,它包括公平正义、道德正义和法律正义。
法律必须以正义为导向,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效益价值观效益价值观强调法律的实用性和效用。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必须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效益,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自由价值观自由价值观是法律的重要目标之一,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
同时,法律也要对个人自由的行使进行合理限制,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利益。
4. 平等价值观平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追求平等和公正。
法律的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特定群体或个人。
三、基本原则与价值观的重要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的存在和遵循,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法律的存在使得社会活动可以有规则可循,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的基本原则
![法律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de3b8f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f.png)
法律的基本原则
一、法律基本原则是什么
1、法律的基本原则如下: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信原则;
(5)绿色原则;
(6)公序良俗原则。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二、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法律原则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法律原则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2、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和谐统一的重要保障;
3、法律原则对法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法律的基本原则
![法律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d9691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8.png)
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法律体系中,为了确保公正、公平和合理的司法决策和社会秩序,人们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这些原则给予人们权利和义务,并为法律的制定、解释和执行提供指导。
下面是关于法律的基本原则的一些详细介绍。
1. 合法性原则:法律的权威性必须建立在合法的依据之上。
这意味着法律应该被正确地通过并根据宪法而制定。
此外,法律应该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
2. 等同原则:法律应该适用于所有人。
这意味着人们在法律面前应该一律平等,不论其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或其他个人区别。
法律应该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并应避免对某些人或群体的歧视。
3. 公正公平原则:法律应该保证公正和公平的决策。
这就要求司法决策必须基于对事实的准确了解,并且要遵循相应的法律程序。
此外,裁判员和执法机构应该是中立的,不受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的影响。
4. 不可逆性原则:法律确定的决策一旦通过,就应该是不可逆转的。
这个原则确保了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并为人们提供了可预测性。
法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建立信任和社会秩序非常重要。
5. 摘要原则:法律应该是明确、简明和易于理解的。
这就要求法律文本要清晰无歧义,不给人们留下解释的余地。
这样可以确保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执行性,减少对司法解释的需求。
6. 效力原则:法律应该是有效的,能够为人们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法律应该能够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公共利益、推动社会发展并满足人们的合理期望。
如果法律无法实现其目标,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和尊重就会受到质疑。
7. 自由原则:法律应该保护人们的自由。
这就要求法律保护人们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人身自由等,并保障人们的个人和集体权利不受非法侵犯。
8. 个人尊严原则:法律应该尊重和保护人们的个人尊严。
这就要求法律对个人不得使其遭受虐待、侮辱或其他形式的精神或身体伤害。
同时,法律还应保证个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9. 公共利益原则:法律应该追求公共利益,并在决策中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50e17d3360cba1aa811da83.png)
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冲突1、含义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
法律原则无论是对法的创制还是对法律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法律规则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中国法学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一般不作区分,可以通用,在中国法学中,法律规范通常有两种用法,一是广义的法律规范,指称法律,它包括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技术性规定和法律规范四个要素。
一是狭义上的法律规范,指称法律上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因此它排除了非规范性法律要素。
法律原则的作用从法律制定的角度看在法制实践中,法律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法律制定的角度看,法律原则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法律原则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因而构成了整个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2.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和谐统一的重要保障。
3.法律原则对法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从法律实施上看从法律实施上看,法律原则也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着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2.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
3.法律原则是确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合理范围的依据。
可以防止由于适用不合理的规则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1、在对人对事的覆盖面上,法律原则较宽,法律规则较窄,即法律原则有更大的宏观指导性,某一法律原则常常成为一群规则的基础。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有的学者将法律原则称为超级规则。
2、在变化的速率方面,法律原则有较强的稳定性。
法律原则通常是社会重大价值的积淀,不会轻易改变,相比之下,法律规则的改变要容易得多。
3、在时候适用的确定性方面,原则较为模糊,规则较为明确;当原则与原则、规则与规则相互冲突时,选择的方法也不相同。
冲突的规则的适用常常是么无效,要么有效,确定相互冲突的原则的适用时,常常是对冲突的原则所代表的利益作出权衡,相互冲突的原则必须衡量或者平衡,某些原则比其他原则具有较大的“分量”。
法律的法律原则
![法律的法律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28f43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3.png)
法律的法律原则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公布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
法律原则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原则,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法律的法律原则,并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原则。
一、法律的正当性原则法律的正当性原则是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正当程序,不得任意武断。
这一原则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性,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制定应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以确保法律条文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此外,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依法行政,不得随意滥用行政权力。
二、法律的公正性原则法律的公正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公正地对待所有人,不分阶级、地位、财富等因素。
法律不论贫富、贵贱,司法机关在解决争议时应当客观、公正地依法判断,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
这一原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法律的确定性原则法律的确定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具有明确、确定的规定,以便公民能够了解并遵守。
法律规定应尽量明确,不得模糊或多义,以免给公民带来困惑和不确定性。
当公民与法律发生冲突时,法律的确定性原则可以确保公民能够依法行事,也能够预见到法律后果。
四、法律的稳定性原则法律的稳定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保持相对的长期稳定性,以确保社会秩序的持续性和公共利益的保护。
法律的稳定性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秩序和依据,使得人们能够预见和规划自己的行为。
法律的稳定性也反映了一种法治的精神,体现了国家的权威和法律的权威。
五、法律的效率原则法律的效率原则是指法律应当具有一定的执行效率,以便顺利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的效率取决于立法过程的高效和法律实施的便捷性。
在立法时,应当尽量避免冗长复杂的规定,而法律实施应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处理效率。
这一原则有助于加强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治理效能。
六、法律的一致性原则法律的一致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一致和协调。
不同法律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不能造成法律盲区或法律冲突。
法律原则的八大原则?
![法律原则的八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ef3de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f.png)
法律原则的八大原则?展开全文提出的法治八项原则具体如下:(一)法不溯及既往,应公开明确;垍頭條萊这个原则可以叫做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也可以叫做法治公开原则,只有发的可预测性和透明性才能让法治更加的公正公平。
頭條萊垍(二)法律应相对稳定;條萊垍頭这个原则可以理解为法治的稳定性原则,没有稳定的法治也就没有稳定的政局,反之亦然。
萊垍頭條(三)特别法的制定应受公开、稳定、明确的一般规则指导;我个认为拉兹只说出来了一半,即特别法与一般法关系的前半段,后半段也应该补充上,即在具体的法律规则的适用上,一般法的适用要逊于特别法。
垍頭條萊(四)保障司法独立;萊垍頭條司法独立的原则是一个恒久的话题。
司法独立一般是指法院系统的独立,但对于中国来说,司法独立还要包括检察系统的独立。
同时,中国的司法独立相对性较强,并不独立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
萊垍頭條(五)遵守自然正义原则:公开审理、不得以偏见司法;这个原则可以称之为法律正义原则和公开公正司法原则。
自然正义必然戴着朴素的道德价值观,这是拉兹本人的思想观的显示。
这种正义的道德朴素价值观在一定程度暗合了如今的良法善治的观念。
萊垍頭條(六)法院应对于其它原则的执行握有审查权,即审查议会和行政立法等公共权力机关部门;这个原则又称之为司法审查权原则或者司法审查原则。
这也是三权分立的要求,美国为典型。
司法审查权,亦称为违宪审查权,最先发端于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之后风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
萊垍頭條(七)法院应易于接近:省时省钱;萊垍頭條司法便宜主义原则或者司法便利当事人主义原则。
法律是要为一个个个体的人所服务的,为“人”服务,应该更加注意为的是更广大的人群服务,而不是一少部分特权阶层服务的。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并能够有效地带来了中国法治的巨大飞跃。
萊垍頭條(八)预防犯罪的机构在行使裁量权时不得滥用法律。
萊垍頭條不得滥用司法权原则,同时还要求不得浪费司法资源。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e00c78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0.png)
我们还知道,在百年前美国所发生的著名的里格斯诉帕尔玛(Riggs v.Palmer)一案中,针对受遗嘱人(遗 嘱继承人)帕尔玛在杀害遗嘱人(自己的祖父)之后还有无继承权的问题,形成了多种完全相左的意见。其中一 种意见是:如果按照纽约州《遗嘱法》的一般规定,似乎即使继承人杀害了遗嘱人,除了承担相关刑事责任之外, 并不应当剥夺其继承权。然而,在法律规则的背后存在着更为重要的法律原则:“法院说,在‘必须遵守合同约 定’的条文的背后,可以发现‘诚实信用’的原则,在‘不得伤害他人’的条文的背后,可以发现‘保护个人权 利’的原则。同样,继承遗产的条文也依赖‘不得有过错’的原则。试想,《遗嘱法》怎能容忍继承人谋杀被继 承人而获得遗产!因此,法律包括了原则,违反了原则当然是违反了法律。”此案最终的判决结果帕尔玛败诉, 并因此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任何人不得因其过错而获益”。
2.按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之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大小,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 原则。
基本法律原则是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所适用的、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原则,如宪法所规定的各项原 则。
具体法律原则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中特定情形的原则,如(英美)契约法中的要约原则和 承诺原则、错误原则等。
我们以为,法律原则的效力大体上体现在六个方面: 其一 是法律原则的效力普泛性地体现于一切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中,即只要法律条文发生法律的效力,也就意味 着法律原则在起作用; 其二 是当具体的法律规则失去法律效力时,法律原则依然具有效力,从而以法律原则来补法律规则失效后的真空; 其三 是当法律规则的内容有明显漏洞时,法律原则以补漏的方式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其四
分类
1.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法律的基本原则
![法律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8b59e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b.png)
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而法律的制定与应用都离不开一系列基本原则的指导。
这些基本原则构成了法律体系的核心,为法律的公正性和可预见性提供了保障。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的平等原则、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人权保护原则以及国际公约原则等。
一、法律的平等原则平等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法律的核心原则之一。
法律的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对于所有人都应当平等适用,不论其身份、社会地位、财产状况或其他任何区别,都不能因个人特权而违背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的体现,既是政府机关的工作准则,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法律的合法性原则法律的合法性原则是指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依法进行。
在法制国家中,法律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由合法的机关予以制定和发布。
同时,法律的实施也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任何机关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或解释法律的内容。
合法性原则旨在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法律的公正原则公正是法律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法律的根本目标之一。
法律的公正原则要求法律对每个人都应当公正对待,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必须基于客观事实,遵循公正的程序和标准来判断和处理案件。
公正原则的确立,有助于确保法律的公信力、可靠性和权威性。
四、法律的人权保护原则人权保护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
法律的人权保护原则要求法律保障每个人的基本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人格权等。
同时,法律还通过限制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规范法律程序,确保人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人权保护原则是法律制度合理性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五、法律的国际公约原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和法律一体化越来越重要。
法律的国际公约原则要求法律应当与国际公约保持一致,尊重和遵守国际法。
国际公约是各国在保护人权、促进和平与发展等领域达成的共识,具有约束力和普遍适用性。
法律的国际公约原则旨在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各国间的合作与发展。
综上所述,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法律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为法律的制定和应用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法理学考点:法律原则
![法理学考点:法律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8cdb3ea27d3240c8547ef4d.png)
法理学考点:法律原则(一)法律原则的含义法律原则是法的构成要素之一,为法律规则提供基础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
(二)法律原则的分类(三)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四)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为了保障法律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必须对法律原则的适用设定严格的条件。
具体来讲,法律原则的适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穷尽规则”。
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有规则依规则。
“法律发现”的主要任务是法官尽可能全面彻底地寻找个案裁判所应适用的规则。
当出现无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才可以作为弥补“规则漏洞”的手段发生作用。
所以,从技术的层面看,若不穷尽规则的适用就不应适用法律原则。
这可以表述为法律原则适用的一个条件规则:"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②“实现个案正义”。
在通常情况下,适用法律规则不至于要进行本身的正确性审查。
但假如适用法律规则可能导致个案的极端不公正的后果,那么此时就需要对法律规则的正确性进行实质审查,首先通过立法手段,其次通过法官之"法律续造"的技术和方法选择法律原则作为适用的标准。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条件用反面推论的方式确立为如下规则:“法律原则不得径行适用,除非旨在实现个案正义。
”③“更强理由”。
在判断何种规则在何时及何种情况下极端违背正义,其实难度很大,法律原则必须为适用第二个条件规则提出比适用原法律规则更强的理由,否则上面第二个条件规则就难以成立。
在已存有相应规则的前提下,若通过法律原则改变既存之法律规则或者否定规则的有效性,却提出比适用该规则分量相当甚至更弱的理由,那么适用法律原则就没有逻辑证明力和说服力。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条件规则:“若无更强理由,不适用法律原则。
”。
法律原则知识点总结归纳
![法律原则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6564b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a.png)
法律原则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核心理念。
平等原则要求在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中,不因种族、国籍、性别、宗教、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差异对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的保护采取不同的标准,而要对所有人保障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平等原则是法律的基本理念,也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权利平等的基础,它要求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中的平等对待,既包括法律的平等适用,也包括司法实践中的平等保护。
二、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和核心价值观,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
公正原则要求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中,必须坚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对待不同的当事人,保障其合法权益。
公正原则要求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防止不公正的现象发生,保证法律公平适用。
公正原则是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它体现了法治社会的特点和优势,是社会公正和法律权益保障的重要途径。
三、约束原则约束原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所有的法律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和法令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权限和范围行使权力。
约束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公正和法律秩序的重要保障,它要求所有的法律主体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不得滥用权力,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约束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它体现了法治的秩序和原则,是社会公正和法律权益保障的重要制度基础。
四、适用原则适用原则是司法实践和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法官和法律解释者在解释和适用法律规范时,要根据法律规范的本意和目的,坚持客观和公正的原则,不可主观臆断,不可随意变通,而要做到严格适用和公正判断。
适用原则是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的基本原则,也是法律权益保障的重要途径,它要求法律解释者和法官要坚持客观和公正原则,保证法律的公平适用和权益的公正保护。
五、保护原则保护原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法律的制定和适用都要为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和其他权益提供保障,要促进和维护人民民主、自由和法律的权益。
法律知识: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法律知识: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c9a465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c.png)
法律知识: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律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利的基石。
它具有普遍性、公正性和可预测性等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都与法律的基本原则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一、法律的基本原则1.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所有的法律行为都必须遵循法律规定,依法制定,依法执行,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尊严性。
法治原则的基本意义在于确保法律统治,增强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公正和公平。
2.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律的另一基本原则,它根据宪法和国际法的规定,主张人人平等,不分贵贱,一律受法律保护。
平等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政治和社会体制中的基本价值,也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
3.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一种法律和道德价值,它主张公正、公平、正义,要求法律在运作时必须公正,保证每个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
公正原则的基本意义在于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正,强调法律制度得到完整执行。
4.团结原则团结原则是一种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要求全体国民团结一心,携手前进,共同建设美好四个现代化的新社会。
团结原则的基本意义在于确保合作共赢和和谐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5.安全原则安全原则是一种基本的公共政策,要求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者考虑到公众的安全利益,确保公共安全、工业安全和环境安全。
安全原则的基本意义在于增强社会信心,维护社会安定,避免灾难发生。
二、法律基本原则的意义1.保障公平正义法律基本原则的最大意义是保障公平正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减轻社会矛盾,实现和谐社会。
因此,只有依照法律原则,公正执行法律,才能达到维护公民利益和保障社会稳定的目的。
2.加强权力约束依照法律基本原则来管理社会,可以有效地加强权力的约束和监督。
在法律基本原则的规制下,政府、公司、个人等都必须遵守权力原则,按照法律规定来维持公正和经济繁荣。
3.提高法律效力法律基本原则是法律的基石。
法律的原则 名词解释
![法律的原则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bf6ed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b.png)
法律的原则名词解释法律的原则:法律是社会秩序的规范,用于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的实施和适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基础。
法律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不能违背国家的基本法律准则和价值观。
合法性原则要求法律的内容和目的不能违反公众利益,必须具有正当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二、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律适用的核心原则。
法律的目标是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倡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分种族、性别、宗教等身份差异。
公正原则要求法律对违法行为予以适当的惩罚,对合法行为给予应有的保护。
三、法律的确定性原则:法律的确定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具有明确的规定,人们能够预见和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后果。
这样才能对法律的遵守和违反做出准确的判断。
确定性原则也要求法律不得含糊其辞,不能给人们留下模糊的解释空间和裁量权。
四、效力原则:效力原则是指法律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
法律是权威的,人们应当遵守和服从法律。
效力原则要求法律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受到惩罚,同时也要保障被侵害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护和补偿。
五、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原则是法律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法律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应当遵循公共利益的原则,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为特定个体或群体谋取私利。
六、适用原则:适用原则是指法律应当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案件,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
适用原则要求法律能够根据具体事实和法律规定的特点而做出适当的裁决和决策,确保法律适用的公正和公平。
七、人权原则:人权原则是法律制定和实施的核心。
法律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人们的尊严、自由、平等和安全。
人权原则要求法律对侵犯人权的行为予以制裁,同时也要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实现。
八、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实践依据。
法律应当具有可行性和可执行性,不能过于理想化而无法实施。
法律基本知识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法律基本知识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8d4bdb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9.png)
法律基本知识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法律基本知识: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法规体系,它以一定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离不开一些基本原则和要素。
本文将介绍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要素,以及它们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一、法律的基本原则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法律对待每个人都应当一视同仁。
这意味着无论社会地位、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民族等身份差异,法律都应当平等对待,并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2. 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法无禁止即可为,即除非法律明确禁止,否则公民可以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不受限制。
这个原则保障了公民的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法律对公民行为的限制。
3. 法定性原则法定性原则要求权力的行使必须有法律规定。
政府及其机关的行为必须依法行事,不得随意处理或剥夺公民的权益。
这个原则是民主法治的基础,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社会公正。
4. 合法权益不可侵犯原则合法权益不可侵犯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要求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侵犯了公民的权益,公民可以依法维权。
二、法律的基本要素1. 法律的规范性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总称,它规范人们的行为,有明确的内容和要求。
法律的规范性是法律具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重要基础,确保了法律可以有效地在社会中实施。
2. 法律的权威性法律的权威性来源于法律的制定机关,如宪法、立法机关等。
法律的权威性是法律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的重要保障,保证了法律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
3. 法律的具体性法律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不能含糊其词。
法律的具体性保证了法律可以被正确理解和适用,避免了法律执行过程中的二义性和不确定性。
4. 法律的时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法律也需要及时更新和修改。
法律的时效性要求法律能够及时反映和适应社会变化,保持其有效性和权威性。
三、法律基本原则和要素的应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要素在法律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689ae9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d.png)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法律作为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它以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为指导,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合理和可信赖。
本文通过对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法律的意义和功能。
一、法律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律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种族、性别、宗教、财富等社会地位等因素,法律对待每个人应当公正无偏。
平等原则是保障个人权利和社会公正的基础,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正义。
2. 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之一。
它要求个人在法律框架内享有一定的自由和权利,例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财产自由等。
法律的自由原则不仅保障个人的权益,还为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3.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要求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正无私,确保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能得到公正对待。
公正原则的实现需要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工作者的公正司法,以及整个法治机构的公正运作。
4. 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法律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
它要求人们在法律活动中诚实守信,遵守合同、兑现承诺等。
诚信行为的普及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法律文化。
二、法律的价值观1. 公正正义公正正义是法律的根本价值观。
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正,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和尊严。
公正正义要求法律对待每个人都公平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2. 社会稳定法律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通过界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行为,从而减少争端和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
3. 自由权利法律还重视保护和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
这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等。
法律的存在和发展为个人提供了相对独立和自由的空间,让每个人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4. 人权尊重法律关注和尊重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
法律的价值观强调尊重每个人的人权,包括生命权、财产权、教育权等。
法律适用的四大基本原则
![法律适用的四大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729a68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7.png)
法律适用的四大基本原则
法律的四大基本原则:
一、宪法原则
即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原则,宪法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整个国家实施规范性管理,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所有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任何法律不能违反宪法。
二、国际公约原则
即国家之间所签署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等国际司法文件,一旦签署并具有法律效力,则相关法律及法规应当遵守所签署的公约。
三、普通法原则
即以古代的惯例或经验法,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规定的法律,及由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由法律专家据案件交换的证词给出的判例或判决,这些都属于普通法,是法律上重要的一部分。
四、现行法律原则
即现行法律,在现代法治主义中,公民对于不同事件的行为,都有现行的法律条文和有关的法令规定。
任何违反现行法律的行为,都会被视为违法行为。
五个需要知道的法律基本原则
![五个需要知道的法律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11c67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4.png)
五个需要知道的法律基本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五个需要知道的法律基本原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法律事务。
一、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它要求法律的实施必须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公正原则要求政府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公平、合法、公开的原则,不歧视任何人,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公正原则的具体体现包括庭审公开、双方当事人平等地发言和辩护的机会,以及判决结果权威性和公信力等。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要求任何人在法律的面前都应该平等对待,不分地位、财富、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等因素。
这个原则在各个层面上都有具体的体现,例如工作机会、教育机会和法律程序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坚守,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进行,符合法律规定。
行政机关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才能行使权力,否则将违反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对于行政机关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行政滥权、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确保法治的实施。
四、责任追究原则责任追究原则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违反法律规定时,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责任追究原则的核心是强调行为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只有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并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才能更加谨慎行事,避免违法行为。
五、保护人权原则保护人权原则是最基本的法律原则之一,它要求国家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保护人权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刑事领域,也适用于民事、行政和经济等各个领域。
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权益,因此保护人权原则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对于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这五个法律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合法性原则、责任追究原则和保护人权原则,它们构成了法治社会的基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法律保障和指导。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b34501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4.png)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工具。
在法治社会中,理解和掌握法律基本知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本文将介绍法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的含义及其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一、法律的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础,它是法律体系中的一种根本性规范,为法律的制定、解释和适用提供了指导原则。
法律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它要求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不得因个人的身份、地位、财富等而对待不公。
法律平等原则能够有效避免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2.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律实施中的根本指导原则,它要求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必须公正、客观、公开。
司法公正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的正当性和法律公信力的维护。
3. 保护原则:保护原则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求法律应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通过法律的保护原则,人们能够在社会活动中享受到必要的保护,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4. 文明原则:文明原则是法律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明原则要求法律应体现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推动社会的前进和进步,避免暴力、狭隘思维等不文明现象。
法律原则的贯彻实施,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
二、法律的法律精神法律精神是法律的灵魂,它是法律规范的精华所在,体现了法律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追求。
法律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正正义:法律精神要求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秉持公正正义的原则,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纠正不正之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人道关怀:法律精神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怀,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品质。
法律应该关注人的尊严和生存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 诚实守信:法律精神倡导社会成员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要求个人言行一致、遵守契约,保持良好的社会信誉。
法律的原则是什么
![法律的原则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8292f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5.png)
法律的原则是什么法律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规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公正和公平。
法律的原则是法律体系的基石,是法律适用的基本准则。
下面将简要阐述法律的原则。
法治原则是法律的核心原则之一。
法治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公正透明、法律具有约束力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法律适用应当公正、公平,不分贵贱、不偏袒任何一方。
法律公正透明是指法律的执行应当公开、公平、公正,法律规范和裁判结果应当向公众公开,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了解法律的规定和适用。
法律具有约束力是指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力,任何人都应当遵守法律。
公正原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公正意味着依法平等地对待每个人,不偏袒一方。
在司法程序中,应当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并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在裁判过程中,裁判人员应当客观、中立地行使公正的职责,不带个人偏见或利益冲突,保证裁判结果的公正性。
人权原则是法律的核心原则之一。
人权是指人类作为人类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人格权、自由权等。
法律应当保护人权,任何法律制度都不能剥夺人权,而应当保护和推广人权。
人权原则体现了法律的人本主义基础,以人的尊严和价值为核心。
自由原则是法律的重要原则之一。
自由是人类追求幸福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组织自由等。
法律应当保护和促进人的自由,提供人们展示才能、追求幸福的自由空间。
自由原则体现了法律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公共利益原则是法律的重要原则之一。
公共利益是整个社会或国家长远发展和公众利益的总和,包括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
法律应当平衡各方利益,保护公共利益,限制个人权益,保证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公正合理原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的内容和适用应当公正合理,合乎道义和道德规范。
法律应当对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具有回应能力,符合社会的公众意愿,能够解决争议和矛盾。
公共权益原则是法律的核心原则之一。
公共权益是整个社会或国家的利益,包括社会公共秩序、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当法律规范之间出现冲突时,根据法律原则的一般规定来协调法律之间的冲突;
其五
是当法律规则的内容出现模糊时,借法律原则以明晰之;
其六
是当法律规则对有关的社会关系没有具体规定调整对策时。
法律原则来续造相关的规则
第一、法律原则的普遍效力
这是指因为法律的普遍效力而必然连带地使法律原则具有普遍效力。既然法律原则是提纲挈领式的,那么,它的精神则渗透在一切法律的具体规则当中。当法律的具体规则发生效力时,自然意味着法律原则因此而发生连带的效力。对于一部具体的法律而言,法律原则贯穿于该法律之规则所适用的一切场合;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律而言,其法律原则则贯穿于该国法律规则所发生作用的一切场合;同样,对于国际法律而言,其法律原则则贯穿于所有国际法规范所适用的一切场合。法律原则的这种普遍效力,使得其在法律中不仅是僵死的规定,而且是活动的内容。正是法律原则的这种日常的、普遍的效力,才使得法律规范尽管内容散漫庞杂,也能保持其珠联不散的整体性。自表面看来,一旦法律在整体上发生作用,则法律原则的效力往往是隐而不彰的,但这并不是其效力的消失,而是其效力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即它的效力隐藏在法律规范效力背后。
第五,法律原则的确定效力
法律应当是肯定的、明确的规范,否则,人们既不能以此为根据预知未来,也不会在其调整下形成现实的社会秩序和心理安定。然而,这并不是说法律的规定总是明确的。事实往往与此相反。在成文法国家,法律的模糊主要来自构造法律的文字本身可能存在的模糊性。就字、词而言,各民族文化中都大量存在着一词多义或多词同义现象,这势必会在立法中有所反映;就字、词的运用和搭配而言,虽然立法语言要求选用最准确的语言和语义搭配,但法律总是在语境中的。这不仅指在不同民族语言文化之语境中,而且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之同时代的立法中,语境不同,法律文字的内容就会发生变化,从而法律的确定性就受到挑战。而在判例法国家,法律的模糊往往来自法官自身理性的有限。面对诸多的先例和复杂的案件事实,法官既要从前者中找出可适用于本案的一般规则,同时也要在后者中总结出针对此案的特殊规则。这对法官而言有时是勉为其难的。更重要的是,同成文法国家一样,法官必须将自己的判断通过文字表述出来。于是文字自身的模糊、歧义等对判例法模糊现象的形成就不难理解。
如果说在法律原则之间出现冲突时,我们可以按不同法律原则之“轻重”采取价值衡量和利益衡量的方式来具体解决的话,那么,当法律规则之间出现冲突时该怎么办?显然,由于法律规则之间不存在“轻重”的隶属性关系(尽管在不同效力层级的法律之间存在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在一般法与特别法之间存在着“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但这仍不能解决在同一层级的法律之间、在同样属于一般法的法律之间、甚至在同一部法律中的法律规范冲突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在法律规则内部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问题,而必须借助法律原则来解决问题。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原则在成文法中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律原则经常并不明确。判例法中最重要的法律原则就是遵循先例原则,在此之下,法官运用识别技术在先例和现例之间定夺、裁决。在更多情况下,法官采取“自然正义”的原则,通过在社会道义中发现法律并解释之而协调法律规则冲突。无论大陆法系的明文规定,还是英美法系根据“自然正义原则”在社会道义中寻求、发现法律,都表明法律原则对法律规则冲突的救济和协调功能和解释效力。
我们以为,法律原则的效力大体上体现在六个方面:
其一
是法律原则的效力普泛性地体现在一切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中,即只要法律条文发生法律的效力,也就意味着法律原则在起作用;
其二
是当具体的法律规则失去法律效力时,法律原则依然具有效力,从而以法律原则来补法律规则失效后的真空;
其三
是当法律规则的内容有明显漏洞时,法律原则以补漏的方式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第三、法律原则的补漏效力
在任何国家,人类的法律规定不可能做到像成语上讲的那样理想:“法网灰灰、疏而不漏”。相反,任何一位伟大的立法者都可能面临法律的疏漏问题,除非法律不是人定的而是所谓神启的。在这方面,被拿破仑视为“不朽的”《拿破仑法典》就是明证。尽管该法典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一切经济—民事关系都纳入到其调整范围,以致法官在它面前只需要做到像“自动售货机”那样,一手收进案件,一手输出法律即可,但事实证明,其疏漏仍然存在,所以此后法国对该法典做了许多补充(而不是根据时代要求的修正)。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因为人类的法律作为人自身心智的产物,与其心智本身的缺陷紧密相关。我们知道,法律是人类认知对象的符号结晶,但人类对对象的认知受制于多种因素,如事物的无限多样性和不断变化性不可能使人类有限的经验世界彻底洞悉之。再如人类的主观偏见尽管在加达默尔那里被认为是理解和认识事物的前提,从而使其取得了某种合法性,但是偏见毕竟同时构成了我们更好地认知事物的障碍。从这一视角讲,偏见既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认知事物的障碍。
程序性原则是直接指涉及程序法(诉讼法)问题的原则,如诉讼法中规定的“一事不再理”原则、辩护原则、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
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适用性
从表面看,法律原则所规定者似乎是大而无当的空洞内容,并因此不存在真正的实践效力。但事实并非想象的那样。我们知道,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盟军把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战犯分别送交纽伦堡和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时,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被告人以执行国家法律或元首命令为军人的天职,从而不构成犯罪为理由为自己辩护。尽管这种辩护在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实证法上讲不无道理,但其并不符合人类生存的公理,不符合人类平等相待的古老法律原则,因此,法庭依然判处战犯们有罪。可以说,“二战”以后对法西斯战犯的审判典型地体现了人类公理性法律原则对某些具体国家法律规则的胜利,也表现了法律原则在法律中的现实适用性。
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无论是对法的创制还是对法律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定义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
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
法律原则的作用
从法律制定的角度看
在法制实践中,法律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有可操作性的条件
前举案例发生在英美法系国家。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典化的法律决定了法律原则不是通过法院的司法判决而具体确定,而是明确地规定在法典当中。因此,法律原则就看上去更为豁显明了。这同样为法律原则效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条件。
法律原则的效பைடு நூலகம்体现
综述
可见,不论是英美法系国家通过司法判决确定或发现法律条文背后的法律原则,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通过严谨的法典规定法律原则,法律原则和法律的其他内容一样,都具有法律效力。不但如此,它还具有法律规则所不及的法律效力。那么,这种效力体现在何处?
1.指导着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2.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
3.法律原则是确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合理范围的依据。可以防止由于适用不合理的规则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法律原则的分类
1.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公理性原则,即由法律原理(法理)构成的原则,是由法律上之事理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是严格意义的法律原则,例如法律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价有偿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等,它们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普适性。
法律原则的直接效力显然不是前述普遍效力的对应说法,因为严格说来,普遍效力也属于直接效力。只是在法律规则存在的情况下,公民们在法律运用中或者法官们在司法活动中,所采取的是直接根据法律规则来解决问题,而不直接地引用法律原则,从此意义上讲,在法律原则隐性地发挥其普遍效力时,明显地不像引用法律原则那样更为直接。而在一定意义上具有“间接性”。同时,在此种情形下,法律原则在人们的法律活动中是显性地存在的。这样,在法律规则失效时,法律原则在实践意义上就是法律规则。
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而制定的一些原则,如我国宪法中规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婚姻法中“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等等。政策性原则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2.按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之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大小,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从法律制定的角度看,法律原则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法律原则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因而构成了整个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2.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和谐统一的重要保障。
3.法律原则对法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从法律实施上看
从法律实施上看,法律原则也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二、法律原则的直接效力
如前所述,当法律规则因为时过境迁而失去效力时,法律原则就是保障法律秩序得以为继的根本。法律规则在法律实践中“是以要么有效要么无效的方式适用的,所以它们并不必须互相衡量或平衡。”尽管这个结论是在比较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之不同作用方式时得出的,但它也在另一方面表明,当具体的法律规则失去法律效力时,现有的其他法律规则不能成为其替代方案。那么,如何解决因法律具体规则失效而给人们行为、特别是司法活动带来的麻烦?如何在此情形下继续保持国家法律秩序的统一、和谐与一致?这个任务只有交由法律原则来承担了。这时,法律原则显性地作用于人们的法律活动,它不再是法律内部的“垂帘听政”者,而且直接“临朝理政”了。
基本法律原则是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所适用的、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原则,如宪法所规定的各项原则。
具体法律原则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中特定情形的原则,如(英美)契约法中的要约原则和承诺原则、错误原则等。
3.按照法律原则设计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实体性原则是直接指涉及实体法问题(实体性权利和义务等)的原则,例如,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中所规定的多数原则属于此类。
第四、法律原则的解释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