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课外阅读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九课《老王》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词语:荒僻,滞笨,愧怍,镶嵌等。
2、紧扣文本内容,分析老王人物形象。
3、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4、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写法。
2、领会本文表达的主旨。
难点:体会重点词语表达效果和重点句子的深意。
教学安排: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找出文中所写的事。
2、教学时间为一节课。
一、导入课题。
二、学生代表上台听写词语,其余学生在稿纸上默写。
三、教师评价听写情况,并引导学生对这几个词语理解。
四、解题:从《老王》这个题目来看,你能猜想到作者跟老王这个人的关系怎么样?(然后简介杨绛: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曾被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五、进入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1、能否用原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老王的身世?(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紧扣人物特点,用“不幸”来概括是很好的)2、能否在文章中找出表现老王“不幸”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跳读,收集文本中有用信息,然后进行归纳。
)提示:老王不幸体现在:人老了,没有亲人,眼睛瞎了一只,住的地方很破败。
3、虽然老王很不幸,但是“我”对他还是是很感激他的,你能说说我感激他的理由吗?(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有用信息去分析人物形象)提示:他对我一家很关照,送冰比别人大还帮我搬运到家,送家人去医院不要钱,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给我吃等。
可以看出老王很老实厚道善良。
4、学生朗读文章第6-12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1找出文段中对老王的描写,这些描写能说明当时老王的什么状况。
2你对这些描写老王的句子中,觉得那些词语和句子写的好,找出来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理解文句表达的深意和情感。
)提示:对老王的肖像和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老王当时的麻木,笨拙,毫无活力的状态。
其中“直僵僵”“镶嵌”用的好,突出了老王当时毫无生机的状态,预示他即将离开人世。
同时也写出我当时的无措和担忧。
更能表现老王的对我的感激感谢和他内心朴实善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老王》【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陶冶美的情操。
2.学会写人叙事类作文的写法。
【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情境导入营造氛围1、播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板书课题:老王2、学生交流从网上查到的作者作品及预习情况。
交流后师展示媒体展示:杨绛,原名杨季康,钱钟书夫人,生于1911年,某某某某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某某某某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一、“画说老王”看着老王的画像,你最想了解什么?(设计说明:以一幅课本画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带着你的关切,阅读课文,走进老王的心灵.请自由阅读课文。
用一句简要的话,说说老王给你留下的印象。
(或播放课文朗读磁带,整体感知。
)文章写什么?(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三、“评说老王”:1、精读文本,找出老王“境况苦”,“心肠善”的有关语段,声情并茂地朗读相关语段。
八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老王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探究
2.为什么作者一家对不幸的老王那么关心、爱护? 首先是平等观念。作者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因
各人境遇不同,才有了差别,但这不过是幸与不幸造 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 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 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 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 抱歉的。
惶恐(huáng ) 愧怍(zuò ) 塌败( tā )
骷髅( kū ) 滞笨( zhì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然后按顺序改正。
闲话 肿涨 .塌败 荒辟 边缘 失群落伍
欺负 奏合 嗓子 田螺 骧嵌 面如死灰
(1)“涨”改为“胀”。 (2)“辟”改为“僻”。 (3)“奏” 改为“凑”。 (4)“骧”改为“镶”。
3.指出下列句子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 病,瞎掉了一只眼。
规规矩矩,不惹事的意思。
(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 实的。
忠厚诚信的意思。
4.指出下列各句的人物描写方法。 (1)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语言描写) (2)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 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重点探究
其次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 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 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怀有的就是这种精神。知道老王有夜盲症, 就送给他鱼肝油;总是照顾老王的生意,尽管老王总是很客气,他们还是照 原价付钱,载三轮改为运货的平板三轮,不能坐了,还是关心老王能否维持 生活。只有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关心人、爱护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说课稿
《老王》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散文《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阐述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第一部分:说教材1、教材简析《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用的是平实的语言,但作者笔下的老王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像风暴一样强烈。
老王一辈子孤苦伶仃,一生凄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
但他心地善良。
讲感情,知恩图报,即使在文革那样不正常的年代,精神上也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能尊重遭遇不幸的作者夫妇,正是这样,不幸的他赢得了作者及家人的同情尊重。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交往的经历,既写出了老王生活的苦,老王内心的善,也体现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内心的悲酸,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不失为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同情心的佳作。
2、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老王》是编排在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3、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目标: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目标: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4、教学重难点本文感情真挚,我把教学重难点定为“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第9课《老王》表格式活页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2、师: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管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
讲话训练:任选一张照片预备两分钟发言,角度自选。
教师总结:在那个世界,人只有身份不同,谋生方式不同,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同时在一些一般人的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因此人只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之分,而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鄙视不幸者的理由。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吁爱,我们要尽可能关怀周围的人,专门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和处境艰巨的人。我们应当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多媒体展现〕
授课时刻
20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课时
教学课题
老王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明白得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怀一般人
教学重点、
难点
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二〕、品味老王:
师: 文章中写了老王专门多事,有些事一带而过,有些事却要具体写详细写。这确实是我们常讲的〝详写〞和〝略写〞?那些最能表达人物性格的我们要详写。课文中也采纳了这种方法。老王的哪件事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伙儿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观赏这一片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课文原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9课《老王》1
•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 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 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 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 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 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 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 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 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 爱护人。
老王
•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问题 •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 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 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 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 人?
•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 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 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 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 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 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 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 门来“材料琐碎,但是 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 者是怎样组织的? • 引导学生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 排。
• 3.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 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 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 价相同。 •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 趣。 •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 我们吃?” •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 我们吃?”
• ○布置作业:(选作一题) • 1.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 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 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 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 2.在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他有 什么样的特点? 在周记本里记下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小组合作学习教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老王》小组合作学习教例【教学背景】某某市二中在“尝试教育”理念下的“真课堂”教学模式推行“小组自助合作”,强调学生探究、合作过程中生疑、合作解疑、又生疑、又合作解疑,最终达到每一位学生都“解疑”的目的。
它强调学生的“真自学”、“真合作”、“真检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课堂教学[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老王》,做导学案,在预习时,按照上课惯例,从三方面做预习工作:一是不解之处;二是精彩之处;三是有误之处。
每个同学至少要有一处发现,将它写在导学案或书上,准备上课发言。
(这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习惯。
体现“真自学”的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8页,这幅图中所画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二、个体质疑师: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
现在我们就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开始提问发言。
请语文科代表做好发言记录。
(问题是学生自己的疑惑,体现思考、探索的“真”,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问题意识。
)生1:文中“田螺眼”是什么意思?生2:“干校”是干什么的?生3:老王是不是年轻的时候很坏?生4:文中“脑袋慢”、“没绕过来”、“慢了一步”为什么要用引号引起来?生5: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是更深的不幸”?生6:为什么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车?生7:在老王去给作者送鸡蛋的时候,为什么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的数不完”?生8:“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的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为什么写他不老实,这个老实是什么意思?生9:老王吃鱼肝油后,到了晚上真的看得见吗?生10:前者是写十个或二十个,后者为什么还要写多得数不完?生11:我笑着说“有钱”为什么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生1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鸡蛋,都给我吃?’”为什么“强笑”?生13:为什么作者每当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的?他哑着嗓子问我:“你还有钱吗?”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不幸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课外阅读新人教版
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九课 老王内容解析 人教新课标版
第9课:老王(二课时)一、内容及其解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同学们所了解,但我认为文章不仅仅是为老王而写,老王仅仅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们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尊重人的尊严,所以,他们会在作者失意、不被人尊重时,为作者一家人着想,帮助他们。
有可能我的观点不为大众所接受,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总比教给他们知识重要。
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明白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①复习并逐步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②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
③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三、教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很难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难以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自读点拨法,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通过叙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
学生诵读中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冶性情。
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合作探究法,阅读中关乎作品情感、材料组织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研讨解决。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同学们,正如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二)学习新知识,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注音塌败(tā)取缔(dì)伛(ǔ)翳(ì)骷髅(ū óu)绷(bēng)滞笨(hì)愧怍(uò)(2)释义塌败:塌陷破败。
安徽省广德县私立景贤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课外阅读 新人教版
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9《老王》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杨绛
你觉得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以“从他的————看, 他是一个————的老 人。”的句式回答。
从他满脸的皱纹(弯曲 的脊背)看,他是一个历 尽沧桑的老人。
从他破旧的衣服看,他 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 个善良(老实)的老人。
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
文学翻译家。少年时代先后在 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 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 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即考入清 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 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 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 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 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 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 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 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
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 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 编》等。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 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 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 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 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 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受人好处,总也不忘,临死前送 来香油、鸡蛋这件事最令我感动。 因为老王知恩图报,临死也要去谢 谢好心人,最能体现老王心地善良, 最能令人感动。
思考:作者对老王的友好表现在哪里?体现 出作者怎样的品质?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2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 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 治好他的夜盲症。
字词
第9课《老王》(人教版八年级上)
凄 苦
9
3.回忆了老王的哪几个生活片段?
老王给“我们”送冰 老王送“我们”去医院
老王给“我们”送鸡蛋和香油
10
4.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以什么顺 序来叙述的?
兼用逻辑顺序和 时间顺序来编排
以“我”与老 王的交往为线 索
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有因有果 是逻辑顺序;后面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 个片段,按时间顺序来编排。
4
钱钟书,江苏无 锡人。学者、作家, 著有小说《围城》和 学术著作《谈艺录》 《管锥编》等。《围 城》已经被改编拍摄 成同名电视剧。
钱钟书、杨绛夫妇和女儿钱媛
5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凑合
伛偻
眼翳
骷髅
强笑
滞笨
愧怍
失群落伍
检查预习
惶恐 huáng 惊慌害怕 荒僻 pì荒凉偏僻 塌败 tā 塌陷破败 取缔 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凑合 còu 将就 伛偻 yǔlǚ 弯腰曲背 眼翳 yì眼病 骷髅 kūlou干枯无肉的死人骨骼 强笑 qiǎng 强颜欢笑 滞笨 zhì呆滞笨拙 愧怍 zuò 惭愧 失群落伍 因跟不上时代而感到孤单
五七干校,是上世纪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各 部门根据毛泽东《五七指示》兴办的农场,是集中容纳 中国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对他们 进行劳动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干校”是“干部学 校”的简称,名实相差悬殊,其实是一种“变相劳改” 的场所 。 息县东岳镇社科院五七干校、张陶乡铁道部五七干校、
16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 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7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 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 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 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 们改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 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中《老王》之比较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中《老王》之比较及教学建议摘要:《老王》是杨绛先生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部编版教材对这篇课文的课前预习及课后练习等方面做了诸多修改,由此我们需要对这篇课文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故笔者对人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中的《老王》一文做出比较,研究其转变原因,并提出对部编本《老王》一课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部编本;《老王》;教学;阅读杨绛先生作为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不言而喻。
《老王》是其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杨绛先生一家和老王的交往经过,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愧怍”之情。
部编版教材推行以后,《老王》仍然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但部编版教材对《老王》一课进行了重新编排,本文对人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中的《老王》一文做出比较,研究其转变原因,并提出对部编本《老王》一课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一、人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中《老王》的异同无论在人教版教材中还是部编本教材中,《老王》都属于重点课文的范畴,二者属于一脉相承的关系。
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都对其研究发展十分关注。
下面将分开阐述两版教材中《老王》一文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两版教材在语言特色、叙事线索、价值观导向方面具有相同点。
1.重视沉定简洁的语言特色《老王》的语言多用描写和叙述,看似平淡质朴,实则意韵深远。
例如在对老王的称呼上,其他人称他为“这老光棍”,而杨绛一家亲切地称其为“老王”暗含了对比。
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目标上,两版教材都注重揣摩语言,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领略作者沉定简洁的文学风格。
2.强调理清逻辑上和时间上的叙事线索文章的材料就像一颗颗珍珠,只有用线巧妙地串联起来,才能成为光彩夺目的项链。
在组织材料的方法上,《老王》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把老王的职业、生活状况、身体条件以及送冰、送默存去医院、临终前的探望等日常交往的琐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对学生的写作也能带来一些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
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
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
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莫言《母亲》阅读题目:
1、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3分)
这一题是考察学生搜寻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学生要能够在规定的段落里搜寻信息,学会概括要点。
答: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2、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这一题理解句子的含义,那么就要要求学生从关键词“愁容满面”“辛苦”“哼唱”几个词汇里理解。
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再去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就很简单了。
或者从语言环境中体会句子的含义。
答: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答: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3、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
种巨大的恐惧。
"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凡是谈到句子在文章中的结构上的作用,就要从“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位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等方面考虑;谈句子在文章中内容上的作用,就要联系上下文,再结合句子本身的内容谈作用。
答: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4、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
(不超过40字)(3分)
补写文字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上下连贯、衔接自然,语境统一、人物性格语言等保持统一。
答: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
5、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
排的原因。
(4分)
这一题是考察学生对于文章材料安排的能力,文章材料的安排必须服务于主题。
对于人物的形象、品质具有补充的作用。
答: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
2)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3)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