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北京市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
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设置
![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f6bc905ac850ad02de80412b.png)
课程设置方案(一)语文(代码YW)1、课程说明高中语文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
每修完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5个选修系列为诗歌与散文(系列1)、小说与戏剧(系列2)、新闻与传记(系列3)、语言与文字(系列4)、文化论著研读(系列5)。
每个系列分为若干模块,选修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10学分,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4个模块,并获得8学分,有志于人文社会科学、语言文学方面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7个模块,并获得14学分,达到最高要求。
(二)英语(代码EN)1、课程说明高中英语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2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英语1、英语2、英语3、英语5、英语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在完成必修的基础上按顺序开始,共6个模块,即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
选修系列2是任意选修课程,是与水平、等级没有直接关系的兴趣型、拓展型的选修课程,有10个模块。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英语1--5)的10学分、并达到7级目标要求。
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选修英语6--英语8,达到8级目标要求,有志于英语方面发展的学生应继续选修英语9--英语11,并达到9级目标要求。
1、课程说明高中数学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系列组成,5个必修模块为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和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系列3和系列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学分。
必修是选修系列1和系列2的基础,系列3和系列4基本不依赖其他系列课程,可同时开设,不考虑先后顺序。
2、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数学1--5)的10学分,有志于文史、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1-1、1-2和系列3的两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理工、经济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2-1、2-2、2-3和系列3的三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体艺发展的学生,一般不要求选修。
四省市普通高中课程课程安排指导意见 教育部教材局
![四省市普通高中课程课程安排指导意见 教育部教材局](https://img.taocdn.com/s3/m/8935270da0116c175e0e486a.png)
2017年四省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精神,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四省市秋季入学新生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使用2017年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但此届学生使用现行高中各学科教科书作为过渡。
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教学与新高考改革之间的衔接,现就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高中三年的课程教学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
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综合育人水平出发,认真总结高中课改经验,积极推进以新高考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课程教学与新高考的有机衔接以及平稳过渡,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高中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找准新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在现行课程安排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依据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二)适切性原则本方案是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学生的过渡性方案,既需体现新高考和学业考试、新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兼顾现行高中教材的内容安排和体系设计,从学生健康成才和学校教育教学平稳过渡的角度,突出课程安排的适宜性。
(三)整体性原则把握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突出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并重,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撑作用。
要贯穿新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要求,针对本届学生进行三年一贯整体设计,保持学校课程安排、学生选课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在一致性,突出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选择性学习。
新课改各科学分分布
![新课改各科学分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f661d3cd2cc58bd63186bd14.png)
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如下表所示:一、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新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
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础结构。
这与以往高中课程只是由各种科目组成有很大不同。
二、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要求富有弹性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的增加和要求的灵活化,体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和尊重差异的课程理念,这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修习方案。
课程实施者应注意帮助学生从中学会选择,实事求是,优化组合,发展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规划人生的能力。
三、实行学分管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具体而明确。
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个模块一般为36学时,2个学分,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以获得2个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 1个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
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学校和教师应按照学分管理的方式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在选修部分每个领域的学分是相对固定的,也是不允许选择的,因此,为了如期毕业,每位学生首先要保证获得每个领域的必修学分,这也是构建合理知识结构所必须的,能够为自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选修课,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做选择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在某些领域多获得一些学分是可以的,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0b9919f12d2af90342e609.png)
2014 年 12 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 2004 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 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为指针,深入总结 21 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 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成既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 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四大核心素养相互渗透, 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 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英语课程的育人指引,也是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
᪴ࡃ৮ᵩ
ᕊ 㐡 ৮
䉕
႓ 䄚㼭㘪߈ 㘪
߈
图 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图
3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 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 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就 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 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普通高中2017年级课程改革解读
![普通高中2017年级课程改革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7745db84028915f804dc2cc.png)
改革 重点
课程特色+办学特色
改革 关键
选择+扬长
考
选择
管
性
课
教
赋予学习者选择权的意义
选择促进学习者主动性学习 选择促进学习者兴趣化学习 选择促进学习者自我责任担当 选择促进学习者生涯发展
改革的关键——实现有选择的学习
学什么
学到什么程度
什么时候学
一、改革背景 二、改革关键点 三、要点解读
把握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整体与局部的内在 关系,从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全面审视各学科教学, 突出学科育人价值,体现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支撑 作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 作用,促进课程教学与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实现平稳过 渡,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 有个性发展,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1.“三新一旧“——高中过渡方案
新高考、学考 两依据一参考
新课程方案、新课标 调整必修、选修
旧教材 模块、内容不变
2018—2019学年将同时并存—— 全旧、过渡、全新三种方案的学生在 一校的情况并存 原模块考+原会考+原高考与新模块考 +新学业水平考试+新高考在一校并存
三新一旧过渡方案:仅适用2017级高一学生一届
各区自主确定开设年级 艺术(或音乐、美术)三个学年都必须开设,具体开设科目
由学校自行确定 体育与健康三个学年每周必须开设,应提供模块供学生选择
课程结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三方面组成,16学分
考察探究活动6学分:社会调查、科学实验、野外考察为主,学生至 少应完成2个课题或项目
解读04课程结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
![解读04课程结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77a2538767f5acfa1c7cde7.png)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解读04 课程结构
(一)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3年版课标: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
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
课程结构如图所示。
选 修
系 列
选修3-6 选修3-5
选修3-4 选修3-3
选修3-2 选修3-1
选修4-10
选修4-4
选修4-3
选修4-2
选修4-1
……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2 选修2-1
选修2-3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必修
模块
注:上图中
代表模块(36学时),
代表专题(18学时)。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中系列1,系列2课程的基础。
选修课程中系列3、系列4基本上不依赖其他系列的课程,可以与其他系列课程同时开设,这些专题的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
必修课程中,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和数学5的基础。
2017年版课标:
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结构如下:。
2017年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36f88f7dd88d0d233d46aed.png)
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录一、指导思想 (2)二、课程目标 (2)三、课程结构 (3)四、课程内容 (5)五、实施建议 (11)六、答疑解惑 (16)附录一 (19)附录二 (48)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整体部署,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将从2017年秋季起,实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此轮改革将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新修订课标”)和新高考方案,但教材要使用现行教科书。
为了帮助四省(市)高中教师准确理解新修订课标的理念和目标,明确新的英语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要求,做好与现行教材的对接工作,以顺利推进新课程实践,特制定本教学指导意见。
制定本意见的指导思想,一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实施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于英语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二是明确新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结合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便于教师了解新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分安排、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的要求,形成适用于四省(市)的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三是根据实事求是原则,提出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统一实施建议,同时根据四省(市)的教学实际,留给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空间,使本指导意见好用、管用。
二、课程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是学生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https://img.taocdn.com/s3/m/a60fdd50bed5b9f3f90f1c60.png)
科目
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语文
8
0--6
0--6
数学
8
0--6
0--6
外语
6
0--8
0--6
思想政治
6
0--6
0--4
历史
4
0--6
0--4
地理
4
0--6
0--4
物理
6
0--6
0--4
化学
4
0--6
0--4
生物学
4
0--6
0--4
技术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6
0--18
信息技术
(1)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2)选择性必修: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模块2:网络基础、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3)选修: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和校本课程
通用技术
(1)必修: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2)选择性必修:技术与生活系列、技术与工程系列、技术与职业系列、技术与创造系列;(3)选修: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和校本课程
物理
必修1/2
必修2/2
必修3/4
(1)选择性必修:在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中选择0-3个模块;(2)选修: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近代物理学初步等3个选修模块和校本课程
化学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5个主题/2
社会实践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09da7fb6c85ec3a86c2c5a7.png)
版 程的基本特点。
高 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
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
基础。
2017年 版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 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㓉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分。
(三)建构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语 文学科学习任务群有18个,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 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 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 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能满足学 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基础能力的需求,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 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提升他们的自 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课程的实践能力。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
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 分)
思辩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
分)
学分)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分)
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模式上也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以专 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上有文本,但是不以文本为纲,也不求完备、系统的知识, 突出强调整体阅读、学会思维与表达、提升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 主体。
2017级高一新生注意了,你高中三年的“课程表”来啦
![2017级高一新生注意了,你高中三年的“课程表”来啦](https://img.taocdn.com/s3/m/27eab10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1.png)
2017级高一新生注意了,你高中三年的“课程表”来啦我省从2017级高中学生开始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为确保学校课程安排、学生选课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和新高考的内在一致性,对2017级高中学生的课程教学进行三年一贯整体设计。
山东省教育厅昨日公布《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展开剩余82%学制和学时1.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
每学年41周,每周35学时,每学时按45分钟计。
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时长,开展长短学时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2.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是否分学段安排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自主确定。
3.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一般1个模块教学时间36学时可获得2学分,1个专题教学时间18学时可获得1学分。
模块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18学时的倍数,一般一个学科每周4学时、2学时或1学时。
1.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
每学年41周,每周35学时,每学时按45分钟计。
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时长,开展长短学时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2.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是否分学段安排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自主确定。
3.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一般1个模块教学时间36学时可获得2学分,1个专题教学时间18学时可获得1学分。
模块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18学时的倍数,一般一个学科每周4学时、2学时或1学时。
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1.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打好共同基础,促进全面发展。
必修模块学习顺序可根据学校教学情况适当调整。
选修Ⅰ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相应模块修习,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基本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选修Ⅱ课程由国家在必修与选修Ⅰ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和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组成,学生按照需要修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殊需要,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四、课程内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word文档)
![四、课程内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f87f8e704a1b0717fd5dd80.png)
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共8学分144课时,表1给出了课时分配建议,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
表1必修课程课时分配建议表主题一预备知识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为载体,结合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做好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内容要求】内容包括: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1.集合在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是刻画一类事物的语言和工具。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使用集合的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的研究对象,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积累数学抽象的经验。
内容包括: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针对具体问题,能够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③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学+科网(2)集合的基本关系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常用逻辑用语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使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对象,进行数学推理,体会常用逻辑用语在表述数学内容和论证数学结论中的作用,提升交流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内容包括: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及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及](https://img.taocdn.com/s3/m/9aa2d245b307e87101f69681.png)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指导意见(试行)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需要进行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
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请各区县和学校参照执行。
一、学分要求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必修116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学分。
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技术8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艺术6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学生修满144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二、学分认定(一)学分认定的主体学分由学校认定。
学校应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由校长主持,由有关校、处领导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校的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并对模块考核的成绩和学科教师所初步认定的学分进行审核、确认。
(二)学分认定的办法1.必修模块学分的认定学生修习各科目必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
2.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的认定学生三年内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间符合课程方案的规定,研究课题(或项目)都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研究结果以及综合性评价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校应在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或项目)后及时予以认定。
3.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学生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不少于10天,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性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及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及](https://img.taocdn.com/s3/m/063ce2f958f5f61fb6366611.png)
模块考核指导意见(试行)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需要进行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请各区县和学校参照执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学分要求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地学分,总学分达到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地选修模块至少获得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地选修模块至少获得学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必修学分包括:语文学分、外语学分、数学学分、思想政治学分、历史学分、地理学分、物理学分、化学学分、生物学分、技术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学分)、艺术学分(或音乐、美术各学分)、体育与健康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社区服务学分、社会实践学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生修满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地模块,并获得更多地学分.二、学分认定(一)学分认定地主体学分由学校认定.学校应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由校长主持,由有关校、处领导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地有关要求,制定本校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及相应地标准和程序,并对模块考核地成绩和学科教师所初步认定地学分进行审核、确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学分认定地办法.必修模块学分地认定学生修习各科目必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地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地学分.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地认定学生三年内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地时间符合课程方案地规定,研究课题(或项目)都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研究结果以及综合性评价即可获得相应地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或项目)后及时予以认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社区服务学分地认定学生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地时间不少于天,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性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地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地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后及时予以认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社会实践学分地认定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地时间不少于周,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地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地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及时予以认定.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选修模块学分地认定学生修习各科目选修模块,包括必选模块、建议选修模块和学校自主开设选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地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地学分.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专题教育学分地认定专题教育也须进行考核,其学分地认定由区县或学校决定.(三)学分认定地程序.学生每修完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后,或每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每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后,即可向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提出学分认定申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要综合学生地出勤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地表现、模块考核成绩等,集体提出学分认定地初步意见,并报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审核、确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学生地学分认定结果应予公示..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对未获得相应学分地学生下达书面通知并说明原因..未获得相应学分地学生如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申请复议.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及时给予答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模块考核(一)成绩地等第划分模块考核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二)组织与实施建立区县和学校相结合地模块考核制度.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地必修模块、必选模块和建议选修模块可由区县统一命题,学校实施.试题应严格按照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编制.上述科目地任意选修模块、其他科目地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学校自主开设选修模块地考核由学校自主命题和实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生模块考核成绩不合格可以申请补考,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合格后可认定学分.补考仍不合格,允许学生重修相关模块和改选其他模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考核方法应实行多样地模块考核方法,包括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实验、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等.四、学分管理(一)学分管理.学生模块考核地原始成绩和所获得地相应学分、补考地原始成绩和所获得地相应学分均应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于休学等原因间断学习过程,但保留学籍地学生,其学分可连续认定..在本市普通高中学校之间转学地学生和由其他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市转入本市普通高中地学生,其在原校和原地认定地学分应予以承认.由其他未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地省市转入地学生,区县和学校应根据其学习程度予以认定学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生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地网络学校修习相关模块并通过考核,或通过某些科目地公共等级考试,并有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地证明材料,可向学校申请认定相应地学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保障措施.学校要认真做好学分认定和模块考核工作,保持所做工作地严肃性,保证所认定学分地可信性..学校要组织家长代表和有关人士对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家长委员会报告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情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检查学校地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并公布检查结果..对检查出地或群众举报地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地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行为应予以严肃查处.(三)其他综合性高中和培养特殊专业学生高中地学分认定另行规定.。
新高考学分制
![新高考学分制](https://img.taocdn.com/s3/m/f829d3a127d3240c8547ef24.png)
1.合格性考试形式(合格或不合格,不合格占1%)
A.书面笔试 ——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通用技术10科 (语、数 90分钟,其他 60分钟)
B.实验操作合格性考查(现场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物、化、生实验操作3科(30分钟/科)
C.无纸化机考——信息技术(60分钟) D.学校综合评定成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及
第二部分 新高考
高考综合改革对现行的高中教育产生哪些影响?
一是对高中多样化发展形成有利条件。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是在校本课程 建设上形成鲜明特色。 二是对高中阶段的选择性教育具有提升和推动作用。学习的选择性是高中 新课改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改革目标。 三是对中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分文理、评级体系与机制 改革,学生可以文理跨界混搭选课。既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又激发学生创 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
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 是如何细化和计分的?
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每门科目成绩由五等细 化为A 、A 、A 、A 、A ;B 、B 、B 、B 、B ;C 、C 、C 、C 、C ;D 、 D 、D 、D 、D ;E共21级,分别占A类:20%(2%+3%+4%+5%+6%); B类:35% (7%x5);C类:30% ( 6%x5); D类:14% (5%+4%+3%+1%+1%); E类:1% 。其中,A 为满分100分,E计40分,相 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第二部分 新高考
三、高考成绩的构成及考试时间
从2020年起,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为750分,其构成为
类别
北京市新高考选考科目或采用“百分位等级”赋分
![北京市新高考选考科目或采用“百分位等级”赋分](https://img.taocdn.com/s3/m/6c8d7c3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2.png)
【导语】作为第⼆批⾼考综合改⾰试点省市之⼀,2017年秋季学期北京进⼊⾼考综合改⾰实施阶段,2017级⾼⼀学⽣成为⾸批尝鲜北京新⾼考的学⽣。
三年后,也就是2020年的⾼考,这批学⽣将参加新的“3+3”⾼考,⾼考总成绩将由语数外三门主科加三门选考科⽬的成绩决定。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业⽔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的⽂件要求,三门选考科⽬成绩,将以等级呈现。
以往⾼考,考⽣各科⽬成绩按分数呈现,⾼校录取时划出投档线,并按总分从⾼到低录取,这种⽅式虽然简单直接,但⾼效公平,是通⽤多年的⾼考录取⽅式。
⽽⾼考改⾰后,考⽣⾼考成绩变为三门主科分数加三门选考科⽬成绩等级。
于此,本轮⾼考改⾰遇到了⼀个⾮常关键的问题:即学⽣选考科⽬成绩的呈现⽅式以及⾼校在招⽣录取过程中对选考科⽬成绩的使⽤⽅式。
能否公平、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是决定本轮⾼考改⾰成败的关键之⼀。
新⼀轮⾼考招⽣制度改⾰已在上海、浙江成功实施。
上海、浙江选考科⽬的成绩呈现⽅式和使⽤⽅式细节有所不同,但都遵循“原始分数 - 百分⽐例 - 等级 - 转化分数”的路径:即把考⽣卷⾯原始分数,按照分数排名所在的百分⽐位置,先转换成百分⽐例,再转成百分⽐对应的等级,成绩按等级呈现;⾼校在使⽤时每个等级再赋以固定的分数。
后续改⾰省市依据各⾃的特点对选考科⽬成绩呈现⽅式和使⽤⽅式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北京,也暂没有相关政策或操作性⽂件公布。
近⽇,北京市教育学会微信公众号刊发题为《新⾼考中学业⽔平考试成绩转换的研究》的⽂章,提出了基于“百分位等级”的分段成绩赋分⽅案:即将全体考⽣成绩排序后等⽐例的分成100个等级,并对各等级按照1-100赋分。
不同于上海的11个等级和浙江的21个等级,这个⽅案的100个等级分的更细。
⽂章称,该⽅案综合考虑了中学教学、考试命题、⾼校招⽣以及社会公众关切等多⽅⾯因素,对新⾼考中学业⽔平考试成绩的转换原则进⾏了论证。
⽂章对浙、沪试点⽅案以及其他受关注⽅案的特点及利弊进⾏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个⽅案。
2017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2017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8b6a93b3567ec112d8ac2.png)
高考改革最新方案:高考总分值为750分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精品课),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3门自选科目,每门科目的满分均为100分。
备注:2017届新高一新生开始实施选考,不再分文理。
高考改革最新方案:高考英语改革大,明年起听力一年两考从2017年起,听力考试可以考两次啦!分值不变,一年两考,最高成绩计入高考英语总分,为你的英语增加胜利的机会!高考改革最新方案:高等院校要求提前公布选考科目要求根据最新高考改革方案,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培养需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自选科目中,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范围提出要求,但要求科目最多不能超过3门,必须提前向社会公布。
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1门,即视为符合报考条件。
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未来北京高考本科不分一二三批了2017年本科二批将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后,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将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高考改革最新方案:2017年起13个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3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课程)、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
高中学生在完成必修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其中3门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
上述6门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以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高考改革最新方案:2017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范围调整从2017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高考改革最新方案:2017年高考考纲新变作为考生,要想决胜高考战场,抓住考纲是关键,只有吃透了“考官”的想法,才能有的放矢,抓住每一分。
温馨提示:2017高考考纲为教育部修订的全国性高考考纲,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