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分析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565addd5bbfd0a795673aa.png)
愉悦感
不愉快
唤醒 避免高唤醒的系统(严肃的) 追求高唤醒的系统(嬉戏的)
逆变理论的观点
逆变理论是一种双峰模型,个体处于高 唤醒时既可能是愉快的也可能是不愉快的; 个体处于低唤醒时也同样如此。无论是在 高唤醒时还是在低唤醒时,个体的愉悦感 是由其元动机状态决定的。在严肃状态下, 个体在较高唤醒时是焦虑的,在低唤醒时 是放松的;在嬉戏状态下,个体在较高唤 醒时是兴奋的,在较低唤醒时是厌倦的。
倒U形假说
高 工 作 效 率 1、中等唤醒水平对应更好的工作效率。 2、体能类项目要求较高的唤醒水平, 技能类项目要求较低的唤醒水平。 3、对于大多数项目来说,稍高的唤醒 水平更有利于运动表现
低
唤醒水平
高
倒U型假说局限
• Neiss认为: 1、假设本身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 2、不能被证伪 3、不能充分解释复杂的行为表现 4、妨碍了对个体表现差异的准确理解
Gould-Krane的唤醒概念模型
有机体的一种普遍的生理和心理激活 状态,是从深度睡眠到极度兴奋的一个连 续体。
唤醒
生理唤醒 心率、皮肤电反应等
唤醒的认知解释与评价
物质 质 焦虑
生理唤醒的认知评价
唤醒的消极情感、 认知、评价
唤醒的积极情感、 认知、评价 积极状态
身体焦虑
认知焦虑 (消极状态)
人际间 状态焦虑
• • • • • • • •来自• • • • •15.我有信心面对这场挑战。 16.我担心在比赛中发挥不好。 17.我心跳得很厉害。 18.我相信我会有出色的表现。 19.我担心能不能达到我的目标。 20.我感到胃部下沉。 21.我感到精神是放松的。 22.我担心别人会对我的表现感到失望。 23.我的手又湿又凉 24.我很有信心,因为在我内心已达到自己的目标。 25.我担心不能集中注意力。 26.我感到身体发僵。 27.我有信心在这种压力下完成比赛任务。
第六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六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3dee4cb5fbfc77da269b139.png)
多维焦虑理论
认知焦虑
认知特质焦虑
特质焦虑
认知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
躯体特质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躯体焦虑 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
人们对倒U形假说和内驱力理论的两维模型感到不 满,重要原因就是这两种理论过于简单,而运动成 绩的影响因素有过于复杂,要想更好地预测运动成 绩,需要多维度理论的介入和指导。 马腾斯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三个方面,认知状态焦虑 是指个体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 认识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景的担忧,是由对自 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成绩)的消极期 望引起的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是指个体在竞赛时或 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急火火唤醒 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 引起的焦虑。
唤醒
特质焦虑 运动表现 优势反应 认知状态焦虑 心境与心境状态
引入语:
“考试型”学生和“学习型”学生,“训练 型”运动员和“竞赛型”运动员的出现说 明了学生或运动员在学习、考试、训练、 比赛时的心理学状态与行为的关系,简单 讲也就是我们应激、唤醒和焦虑对我们行 为的影响。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焦虑(anxiety)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 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 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李维 等,1995)。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情绪体验, 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 醒。
焦虑(anxiety)
第三节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 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个体因素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d5170f0143323968001c9217.png)
唤醒
唤醒
arousal 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 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
准备状态。
这种状态是进行脑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生理基础。
6
唤醒
/唤醒水平
唤醒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 上变化。
10
焦虑
/焦虑水平的测定
1 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血压) 2 肾上腺素 3 状态-特质焦虑 躯体知觉问卷 竞赛状态焦虑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素
生理学评定法
11
生物化学评定
量表评定法
第二节 /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1.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及 其相互关系 2. 四种理论学说
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
能掌握阶段,或表达正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 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16
确动作、错误动作的比 例优势。
(一)驱力理论
/举例 一个篮球初学者在罚球线后的投篮命中率是10 投3中,即失误的比例达到70%,表现出了错误或不 熟练还占有优势地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给予练习 者更大的压力,驱力理论的预见是他的命中率将降 得更低。反之,一个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同样情况 下的投篮命中率是10投8中,显然能够正确完成动 作技能属于他的优势反应,此时如提高运动员的唤 醒水平,他的命中率将会得到提高。
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
高 运 动 中 表 现 低 低 中 唤醒水平 高
低唤醒水平—中等唤醒水平,
运动表现逐步提高;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水平的临 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发展,运 动表现将恶化、成绩下降。 中等强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 现最为有利。
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8662ce2856a561252d36f49.png)
与最佳唤醒水平更为密切的个性因素是特质焦虑和性格的内、外向性
23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最佳功能区 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 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 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 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 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 得最佳运动表现。
24
主要观点
认为不同运动员应该存在各自不同的最佳功能区域, 即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竞技水平的唤醒程
13
唤醒与焦虑的关系?
唤醒
焦虑
14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
15
• 特质焦虑 &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 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 特征部分。 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 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图)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血压) 2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素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20
项目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不同运动项目的最佳唤醒水平参考点(引自张力为,2007)
21
运动水平的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对不同技能水平步枪射手的应用(引自姚家新,2005) 22
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高 运 动 表 现 甲 乙
中
低 低 中 唤醒水平 个体差异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高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 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
41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42
43
44
45
37
三、心境状态与运动员的成就水平
摩根等人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的分值标 图,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 状,而不成功的运动员,其心境状态剖面图较 为平坦,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3187d41a21614791711287c.png)
第6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1.什么是应激?结合体育运动应该如何理解应激的概念?答: 应激又称为紧张,是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
对应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导致应激的刺激物通常不能直接地引起紧张,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中介因素。
(2)应激不能只根据生理术语来界定,还应考虑应激的认知因素。
(3)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理化学基础,它是由网状丘脑投射系统向大脑提供的弥散性兴奋所诱发。
(4)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
(5)知觉水平的不同,应激程度也不一样。
(6)单纯的紧张性心理生理状态在某些场合有积极作用,它可以促使个体产生适当的“精神压力”和“紧迫感”,从而提高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
2.什么是唤醒?其主要表现有哪些?答:(1)唤醒的概念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保持觉醒状态有重要作用,它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2)唤醒的表现形式①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
②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
③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三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
3.什么是焦虑、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答:(1)焦虑的概念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2)焦虑的类型对于焦虑研究的深人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概念。
①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特质焦虑的问题以“我一般感到……”的形式出现。
②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季浏、符明秋,1994)。
状态焦虑的问题以“我此时此刻感到……”来开头。
唤醒、焦虑和运动表现的关系
![唤醒、焦虑和运动表现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a50817027d3240c8447ef3e.png)
如何满足运动员归属集体的需要
• 教练员VS运动员 • 运动员VS运动员 • 运动队的管理者VS运动员
如何满足运动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 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使他人承认自己的价值,
或不必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只需自认为有价 值、有能力,都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 对于失败定向的运动员,教师或教练应帮 助他们重新确定目标,并尽可能设法通过 成功的体验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才能与自我 价值的需要,引导他们改善归因控制点, 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每个个体有一个自己
的理想机能区段,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 内时,可获得最佳运动成绩,即个人最佳功 能区理论。该理论强调的是个体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 多维焦虑理论:1982年,马腾斯等人
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三方面。根 据三个维度的性质变化以及各自随时 间而变化的模式,多维焦虑理论对每 一个维度与操作活动的关系做出了不 同解释。
OVER! THANKS!
唤醒的三种表现:
• 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
压快波(β波)。 • 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着行为 变化(行动着)。 • 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的植物性神 经系统的活动(出汗、心跳加快等)。
• 三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
独存在。唤醒对维持和改变大 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 态起着主要作用,它为注意的 保持和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 能量。
应激、唤醒、焦虑和运动表现 的关系
刘书强
• 应激刺激会引起应激反应。应激刺激
引起生理反应,会使个体的唤醒水平 提高;应激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会 使个体的焦虑水平提高。而唤醒和焦 虑的变化,与运动员的比赛表现和成 绩密切相关。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948bef89b6648d7c0c74630.png)
1 / 4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小。 【答案】强度;性质
7.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______受到持续威胁下 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
25.运动疲劳的运动员常常具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与无疲劳
4 / 4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的运动员相比,疲劳的运动员更为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冷漠;厌倦;急躁
26.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会导致明显的______,当训练刺激增加,______困扰也随之增 加,这些困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______下降。
32.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择性;强度(阈限性);资源的有限性
33.活动任务的______、______和______决定着注意选择的标准。 【答案】特点;难度;意义
11.Oxendine 认为,高水平的唤醒可促进______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______的 活动。
【答案】粗糙或简单;精细或复杂
12.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______。
2 / 48
圣才电子书
【答案】越低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负性心境;心境状态;沮丧;愤怒;疲劳;精力
27.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行为结果。以自我 为参照标准评价行为结果主要有______、______以及______三个方面。
体育心理6-13章
![体育心理6-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d4782b9cdd88d0d233d46a9e.png)
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又称为。
2.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和诸因素。
3.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4.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以及提供能量。
5.唤醒水平的变化与刺激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刺激的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6.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
7.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部分。
8.状态焦虑是一种在上有变化、随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9.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
10.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和。
11. 与升高状态焦虑水平有关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有和。
12.心境状态是由而引起的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的情绪状态。
13.积极的心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消极的心境包括、、、和等情绪。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B. 非常高C. 比较低D. 非常低2. 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A. 相对高B. 非常低C. 相对低D. 非常高3. 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A. 较高B. 很高C. 很低D. 较低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知觉因素是。
()A. 刺激的数量B. 决断的数量C. 刺激的强度D. 技能的精细程度2.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操作因素是。
()A.决断的备选范围B. 精确性和稳定性C. 刺激的持续时间D. 协调运动的成分四、名词解释1. 唤醒2.焦虑3.应激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心理技能是通过____________形成的能影响个体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心理操作系统。
心理学
![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6c3202f647d27284b73514a.png)
3 2 1 总体常模 0 -1 -2 -3
紧张
抑郁
愤怒
活力
疲劳
混乱
四.心境状态与运动疲劳的监测 心境状态与运动疲劳的监测 运动疲劳时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症状失调被认为与不适应的运动负荷相关,国外学者研究表明 过度训练或疲劳会导致明显的负性心境,这种心境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 训练时间太长或训练负荷越重时,心境困扰也随之增加。
第三节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因素 (一)比赛重要程度 (二)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二.个体因素 (一)特质焦虑 (二)自尊
个人因素 个人与环境 交互作用 特质焦虑 自尊
环境因素
重要程度 不可预测性
赛前状态焦虑
第四节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一.心境状态的概念 心境状态的概念 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者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 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心境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方面 体现在精力感和幸福感两个方面;消极的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 等情绪。 心境状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等。
唤醒,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一.驱动理论 运动表现(p)=习惯(h)*驱力(d) 二.倒u形假说 由低低唤醒水平到中等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 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当超过临界点以后继续向高度兴奋 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 高
中
低 低 中 高
三.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技 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域内时,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 现。 四.多维焦虑理论 martens提出的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 和状态信心三个方面。根据三个维度的性质变化以及各自随时间而变化的模式, 多维焦虑理论对每一个维度与操作活动的关系做出了不同解释。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93a99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2.png)
了解应激、唤醒、焦虑和它们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 来说至关重要。
应激理论概述
1 应激的定义和分类
2 应激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学习什么是应激,以及将应激分为何种类型。
发现应激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机理。
唤醒机制及其影响
唤醒的意义和作用
探索唤醒对运动员状态和表 现的重要性。
1 心理技能训练的定义和目的
了解心理技能训练的含义和培养目标。
2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研究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继续讨论心理技术训练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并介绍实用的技巧和策略。
唤醒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展示唤醒对注意力、反应速 度和持久力的影响。
焦虑与运动表现
焦虑的类型和特征
区分不同类型的焦虑以及焦虑的表现特征。
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研究焦虑对技能执行和决策过程的影响。
焦虑管理的方法
介绍减少焦虑和提高运动表现的有效策略。
焦虑与成功的关系
1
探究焦虑与运动成功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6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6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dda71443169a4517723a3f1.png)
六、人格与心境的交互作用模式对运动表现的预测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在预测运动行为,需要将人格特 质因素与情境因素一并考虑。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用人格和情境来预测运动行为, 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
情境论认为,理解人格特质,运动表现以及情境影 响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运动员本 身的人格,而是运动员所处的具体情境。
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 动
5
二、唤醒
极低唤醒 (深睡)
中等唤醒 (觉睡)
极高唤醒 (疯狂)
唤醒水平连线 示意图
随着唤醒水平提高,在心率、呼吸频率、出汗量方面 有变化。
6
三、焦虑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 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 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一、应激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渡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 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应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躯体、心理、社会文化均 可导致应激
3)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 理化学基础
5)知觉水平不同,应急程度 也不一样
2)应考虑应激的认知因素
4)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 成的复合情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杨华薇
1
本章知识点:
重点:赛前焦虑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难点:不同气质类型运动员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 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2
课程导入
比赛前会产生什么样的心 理反应?
请描述你赛前的最佳心理 状态?
你是否出现过赛前焦虑? 赛前对比赛成绩产生影响
了吗?
3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bc39ca84868762cbaed50d.png)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由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__________个分量表。
A.5B.6C.7D.82.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可以带来自信心的增强,可以提高运动表现水平,两者呈__________关系。
A.倒U形B.线性C.波浪形D.U形3.积极的心境状态体现在__________。
A.精力感B.抑郁C.疲劳D.惊慌4.Martens认为可以将__________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A.探照灯B.发动机C.电脑D.变压器5.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影响的是__________。
A.特质论B.情境论C.交互作用理论D.状态论6.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地预测__________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A.闭锁式B.开放式C.连续式D.间断式7.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__________关系。
A.倒U形B.线性C.波浪形D.U形8.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的运动员__________得分较高。
A.慌乱B.抑郁C.疲劳D.精力9.__________的个体,在相对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A.高特质焦虑、外向B.高特质焦虑、内向C.低特质焦虑、外向D.低特质焦虑、内向10.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__________。
A.比较高B.非常高C.比较低D.非常低二、多选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1.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__________可表现为抑郁性紧张。
A.恐惧B.厌恶C.敌意D.失望12.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知觉因素是__________。
A.刺激的数量B.决断的数量C.刺激的强度D.技能的精细程度13.过高唤醒水平或焦虑状态的症状有__________。
唤醒、焦虑和运动表现的关系
![唤醒、焦虑和运动表现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a50817027d3240c8447ef3e.png)
如何满足运动员归属集体的需要
• 教练员VS运动员 • 运动员VS运动员 • 运动队的管理者VS运动员
如何满自己的价值,
或不必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只需自认为有价 值、有能力,都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 对于失败定向的运动员,教师或教练应帮 助他们重新确定目标,并尽可能设法通过 成功的体验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才能与自我 价值的需要,引导他们改善归因控制点, 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 应该如何满足运动员需要,从而培养和激
发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呢?
(一)如何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 (二)如何满足运动员归属集体的需要 (三)如何满足运动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何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
• 第一,根据运动员的能力安排练习的难度 • 第二,训练方法手段多样化。 • 第三,让所有运动员都积极参与训练。 • 第四,练习时根据运动员特点分派任务,
OVER! THANKS!
焦虑
•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
别是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 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 表征。
• 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
是有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 主观感受,也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活动。 • 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即在各种情 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在何种情境中都预 先具有一种以特殊的焦虑反应方式和焦虑 反应程度来对待事物的倾向,从而显示出 多种情境中焦虑反应的一致性。
应激、唤醒、焦虑和运动表现 的关系
刘书强
• 应激刺激会引起应激反应。应激刺激
引起生理反应,会使个体的唤醒水平 提高;应激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会 使个体的焦虑水平提高。而唤醒和焦 虑的变化,与运动员的比赛表现和成 绩密切相关。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PPT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d53b47f7ec4afe04a1df18.png)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 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概念。特质焦虑 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 特征部分;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 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季浏、符明秋,1994)。较为稳定的 特质焦虑对情绪或行为的影响是通过状 态焦虑来实现的。在相同的应激条件下 ,高特质焦虑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较高的 状态焦虑,即这些个体对于刺激的敏感 性更强,具有引起焦虑反应的“潜质” 。
苏联学者 Hanin(1989)提出 的最佳功能区的概念(ZOF),是 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 个理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 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动 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 现。
4、多维焦虑理论
Martens 于 1982 年提出将竞赛焦 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 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认知状态焦虑是 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 上所认知到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 忧。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 比赛结果(成绩)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 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 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由自主神 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每一个方面与操作 活动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3.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 理生化基础,它是由网状丘 脑投射系统向大脑提供的弥 散性兴奋所诱发。神经递质 的变化,特别是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系统的活动,是 应激产生的物质基础。
4.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 复合情绪。例如,在应激产生的 同时附加恐惧、震惊、愤怒、厌 恶等,可发生焦虑性紧张;若附 加痛苦、敌意、惧怕、失望等, 则可表现为抑郁性紧张。过于强 烈和持久的复合性应激情绪会产 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如知觉狭窄 、行动刻板、注意力被限制、抑 制在正常情境下应对策略的选择 、减少思维中可利用的线索等, 从而导致心理操作效率的全面下 降。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72d90f7ad02de80d5d8400b.png)
+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 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 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 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极低唤醒 (深睡)
中等 唤醒
极高唤醒 (疯狂)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 应激是指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物过程,这一过程 包含应激刺激,对危险的知觉评价和情绪反应 三种主要成分。
+ 马腾斯等人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 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 个方面。
高
操 作
成中
绩
低 低 中高
认知焦虑
高
操
作 成
中
绩
低 低 中高
自信心
高
操
作 成
中
绩
低 低
中
高
躯体焦虑
决断的因素 必须作出决断的数量 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 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
做决断的连续性
知觉的因素 所需刺激的数量 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 刺激的持续时间
1. 你认为哪一种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唤醒水平与 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为什么?308体育心 理学
2. 在体育考试或比赛中你出现过因焦虑而导致 的失败吗?出现焦虑时的具体生理和心理表 现是什么?
总的来说,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哪一种理论可 以取代另一些理论,但是,就研究者的兴趣和实证研 究的数量来说,倒U型假说、最佳功能区理论和多维 焦虑理论更有魅力。
对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以下一些要点是需要特别注意 的:
第一,运动项目不同,场上任务不同,需要的最佳唤醒水 平也不同。
第二,最佳唤醒水平或者最佳焦虑水平也会因运动员而异。 第三,应当注意对认知焦虑的控制。 第四,控制认知焦虑的一个方法,可能是改变运动员对焦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3af168f52ea551811a68736.png)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一、应激
• 物理学:指某种外力作用于物体而产生的反应改变。 • 生理学: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人
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 和生理变化的过程,又称为紧张。 • 心理学:French认为,个体能力和环境要求之间缺乏适 应是导致应激的主要原因。
三、焦虑
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 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 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的三种成分
焦虑的分类
• 特质焦虑: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 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 状态焦虑: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 短暂情绪反应。
六、人格与心境状态的交互作用模式 对运动表现的预测
• 特质论心理学家考虑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 因素的影响,不考虑特殊情境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运动行 为。
• 情境论的心理学家则主张运动行为大都是由环境所决定 的,人格的作用较小。
•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 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
谢 谢!
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 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 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 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 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如何理解倒U形假说
•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 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高 操 作 成 绩
射击
体操
高尔夫
网球
足球
铅球
拳击
低
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8a9cbd8b14e852458fb578d.png)
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一、应激、唤醒、焦虑的定义应激是指人体对施加于它的任何要求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
意思是说,一旦身体被唤醒,无论起因是愤怒这样的消极情绪还是快乐这样的积极情绪,身体都处于应激下。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李维等,1995)。
第二节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一、驱力理论(Drive Theory)唤醒水平与具有各种技能水平者的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操作成绩= 唤醒水平×技能水平。
成绩与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
驱力理论指出,唤醒水平对于具有不同技能水平的人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
二、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由较低的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着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
(1)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2)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三、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四、多维焦虑理论马腾斯(Martens)提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这3个方面。
认知焦虑与操作活动水平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状态自信心与操作活动水平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
第三节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一、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二、个体因素(1)特质(2)自尊课堂小结:思考题:1.根据倒U形假说,思考技能的复杂程度与个体差异对唤醒水平有什么不同的要求?2.你认为哪一种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四节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一、心境状态的概念•心境状态(mood)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倒U形假说
倒U形假说是一个人们在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 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来自最初的耶克斯—多 德森定律。 在体育运动情境中,必须结合不同运动项目技能的复 杂程度、参与者的个人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倒U形假说, 更有效地预测和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
• 特质焦虑 &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 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 征部分。
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 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焦虑水平的测定
1
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血压)
2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素
运动表现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二、四种理论学说
(一)驱力理论 (二)倒U形假说 (三)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四)多维焦虑理论
(一)驱力理论
➢ 经Spence修订并定型的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 是习惯 (H) 与驱力 (D)的乘积,即P=H×D。
“习惯”指完成运动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 握阶段,或表达正确动作、错误动作的比例优势。
• 是个体所感知的环境要求与其所认为的自我能力 间出现不平衡时产生的一种身心反应。
• 应激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 唤醒(arousal)
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 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
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注 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 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深睡到 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
3
单维测定 (状态-特质焦虑) (躯体知觉问卷) (运动竞赛焦虑)
多维测定 (认知-躯体焦虑) (竞赛状态焦虑) (运动焦虑量表)
生理学评定法 生物化学评定 量表评定法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 运动表现的关系
一、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及 其相互关系
二、四种理论学说
一、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 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 当唤醒超过一定程度达到过高水平时,人们会 体验到不快的情绪反应和与之相伴的自主神经 系统的变化。此类适应不良的状况常被称为“ 压力”或“状态焦虑”。
➢ 唤醒水平的变化与刺激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与刺激的性质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 焦虑(anxiety)
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 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 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本章内容
1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2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3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一、应激的概念 二、唤醒的概念 三、焦虑的概念
➢ 应激(stress)
• 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人 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 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越低。
不同个体对于同一项运动表现的最佳唤醒水平的 要求不同
(三)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苏联学者Hanin(1989)提出最佳功能区的概念, 2002年又引入了“个人”一词后形成了个人最佳功能 区理论。
最佳功能区
➢ 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 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 于这一区段内时,运动员 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 动表现。
主要观点
➢ 认为不同运动员应该存在各自不同的最 佳功能区域,即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地 发挥自己竞技水平的唤醒程度。
➢ 个人最佳功能区被界 定为一个情绪强度的 区域,在这个区域中 个体获得最佳表演的 可能性比获得非最佳 表演的可能性要高。 Hanin 在研究过程中 尝试了用量表测得的 情绪强度去评估其最 佳和非最佳表演的可 能性,将运动员的情 绪归纳为:
首先,具有不同运动技能、体能状况和经验的个体参 与到各不同的运动情境中去,此时的任务难度和对 个人的重要程度与主观认知评价之间的适当性成为 是否产生焦虑的第一步。
其次,不适当的认知评价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情绪和生 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运动表现,如果不能很好地 应对这些情绪和生理上的变化,势必使主观认知评 价进一步恶化。
➢ 驱力理论提示:在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应尽量消除 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的唤醒水 平条件下进行练习,以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反应。 而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 动作的优势反应,以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目的。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 驱力理论没有考虑运动者的个性、运动项目、环 境等因素,是该理论的不合理性。
发展方向
➢ 在个人最佳功能区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训练,可以 帮助运动员在赛前进入最佳赛前心理状态,改善竞 赛表现。
➢ 研究的重点在模型的理论阐述方面,个人最佳 功能区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
➢ 个人最佳功能区可以从生理、行为和认知三个反 应维度上对其做出评价。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 视多维的这个新的观点。
最后,运动表现作为一种行为结果信息反馈给认知评 价过程,实现对唤醒水平的调节(案例解析)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动参与者
体育运动情 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认知评价
情绪、生理反应
对任务要求 对自身能力 对可能的结果 对结果的含义 对身体的反应
心率 肌肉紧张度 脑电波 皮肤电位
[范例] 一个篮球初学者在罚球线后的投篮命中率是10投
3中,即失误的比例达到70%,表现出了错误或不 熟练还占有优势地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给予练习 者更大的压力,驱力理论的预见是他的命中率将降 得更低。反之,一个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同样情况 下的投篮命中率是10投8中,显然能够正确完成动 作技能属于他的优势反应,此时如提高运动员的唤 醒水平,他的命中率将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