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合集下载

高考64篇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精编(附答案)

高考64篇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精编(附答案)

高考64篇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精编(附答案)高考64篇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精编本文档总结了高考必背的64篇古诗词及其理解性默写练题,并附有答案。

通过默写练,有助于学生记忆古诗词,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以下为本文档的目录:目录唐诗1. 《登高》王之涣2. 《将进酒》李白3. 《春夜喜雨》杜甫4. 《春夜喜雨》杜甫(古文)5. 《望岳》杜甫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7. 《夜泊牛渚怀古》杜牧8. 《静夜思》李白9. 《悯农》李绅10.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1. 《江雪》柳宗元1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13. 《苏幕遮》唐·无名氏14. 《长恨歌》白居易15. 《池上》白居易16. 《秦时明月汉时关》张养浩17. 《滁州西涧》韦应物18. 《登高壮观》王之涣19. 《黄鹤楼》崔颢20.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陆游21. 《观书有感》韩愈22.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上元丹丘作》白居易23. 《春望》杜甫24. 《枫桥夜泊》张继25. 《江畔独步寻花》杨万里26.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27. 《游子吟》孟郊28.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29. 《相思》王维30. 《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31.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2.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33. 《拟行庭赋兼怀故人》欧阳修34.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35. 《清明上河图》张懋修36.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3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38.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煜39. 《临江仙·满庭芳》杨万里40.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1.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王季正42. 《圆舞曲·功名梦》陆游43. 《浪淘沙令·北戴河》曹禺44. 《夜雨寄北》杨万里45.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王之涣46. 《金缕衣·元夕》唐寅47.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48. 《夜泊牛渚怀古》杜牧(古文)49.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50.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宋词51.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52. 《减字木兰花·紫骝金鞍》刘克庄53.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54. 《卜算子·咏梅》55. 《八声甘州·寄张济之广州刘郎中》李清照56.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古文)57. 《庐山谣》宋·杨万里58. 《满江红·登吴趋府寄宣州李使君》岳飞59. 《·赤壁怀古》苏轼60. 《长恨歌·自京城至吴门水陆》白居易61. 《·过洞庭》杨万里62. 《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杜牧63.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64.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古文)练题每篇古诗词附有理解性默写练题,通过默写来检验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一】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 ; , . 1, “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完整版)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绝对无错版)

(完整版)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绝对无错版)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3.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为政》)6.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里仁》)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9.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0.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鱼, 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答案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写出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连赞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示,他们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用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想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7、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初中部分(50篇)上集一、《孔子语录》(《论语》)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中,谈论孔子的治学方法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9.《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 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这一意思时,我们可以引用《论语十则》中的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4、《论语》中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的两句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成品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填空版

成品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填空版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6)《氓》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 !”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 !”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7)《离骚》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4、我们可以从《离骚》中“”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高中)1.劝学荀子(战国)1. 《劝学》一文中说:“,,;,,。

”刘禹锡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在《劝学》中,荀子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

”3.在《劝学》中,“,”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4.《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6.《劝学》中,劝导我们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功的句子是:“,;,。

”7.不坚持,什么也做不成;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劝学》中所说:“,;,。

”8.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9.在《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2.逍遥游庄周(战国)1.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要达到的境界是:“,,。

”3. 《逍遥游》中,用“杯水芥舟”做比喻,说明万物的活动都“有所待”,且所待与自身大小有关的句子是:“,,,。

”4. 《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5. 《逍遥游》中,叙述宋荣子面对外界的称赞与非议的反应的句子是:“,,,,。

高中必背64篇古诗文情景默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必背64篇古诗文情景默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部分(14篇)(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全球高考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全球高考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全球高考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简介全球高考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综合了语文知识和应试技能。

共计64篇,内容涵盖了先秦诸子、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不同朝代的文学作品。

此次默写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诠释能力,为高考和中考提供帮助。

内容64篇古诗文如下:1. 《论语·为政第一》2. 《孟子·滕文公下》3. 《荀子·劝学》4. 《礼记·檀弓上》5.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6. 《史记·滑稽列传》7. 《庄子·逍遥游》8. 《韩非子·五蠹》9. 《吕氏春秋·无道》10. 《楚辞·离骚》11. 《楚辞·九章》12. 《楚辞·招魂》13. 《楚辞·九辩》14. 《楚辞·卜居》15. 《乐府诗集·长歌行》16. 《乐府诗集·白鹭上》17. 《乐府诗集·商山早行》18. 《乐府诗集·北人行》19. 《乐府诗集·高阳台》20. 《汉赋·咏史》21. 《汉赋·云台会》22. 《汉赋·登高壮志》23. 《汉赋·月夜忆舍弟》24. 《汉赋·归田赋》25. 《唐诗三百首·登高》26. 《唐诗三百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7. 《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28. 《唐诗三百首·悯农》29. 《唐诗三百首·江南春》30. 《唐诗选·岳阳楼》31. 《唐诗选·登幽州台歌》32. 《唐诗选·赋至崔凤池鱼书》33. 《唐诗选·洛阳女儿行》34. 《唐才子传·白居易》35. 《唐才子传·杜牧》36. 《唐才子传·李贺》37. 《唐才子传·温庭筠》38. 《唐才子传·王之涣》39. 《全唐诗·王之涣集》40. 《全唐诗·李白集》41. 《全唐诗·杜甫集》42. 《全唐诗·白居易集》43. 《全唐诗·骆宾王集》44. 《全唐文·韩愈》45. 《全唐文·柳宗元》46. 《全唐文·苏洵、苏轼》47. 《全唐文·欧阳修》48. 《全唐文·辛弃疾》49. 《宋词精选·青玉案·元夕》50. 《宋词精选·清平乐·别词》51. 《宋词精选·钗头凤·世情薄》52. 《宋词精选·声声慢·寻梦》53. 《宋词精选·长恨歌》54. 《宋词精选·定风波·三字经》55. 《宋文选·周敦颐》56. 《宋文选·陈亮》57. 《宋文选·欧阳修》58. 《宋文选·朱熹》59. 《宋文选·张载、程颢、程颐、李觏》60. 《明诗选·杨慎》61. 《明诗选·陆游》62. 《明诗选·辛弃疾》63. 《明诗选·文征明》64. 《明诗选·唐寅》目的通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领悟,提高语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高考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考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考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高中必背14篇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4、.《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逍遥游1.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全文)【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1、《荀子·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高中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

高中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

64篇理解性默写整理一.《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二.《鱼我所欲也》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二、高中课标必背14篇(五十一)《荀子•劝学》(节选)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些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荀子在《劝学》中,运用日常生活中凭借高处的条件招手,远人也能看见的事例,来论证道理的句子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劝学》中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后,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道儒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君子,就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劝学》中,“其曲中规”一句表明了木头最终做成车轮的弯度,而“輮使之然也”一句说明做成轮子的木材即使晒干了也不能变直的原因。

8、《劝学》中,“登高而招”一句说明了“见者远”的真正原因,而“顺风而呼”一句说明了“闻者彰”的真正原因。

9、《劝学》中,“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句通过“学与思”的关系来说明“学”的重要性,“善假于物也”一句通过君子与普通人的对比来说明君子善于借助“学”来弥补不足。

10、《劝学》中,作者认为“风雨兴”的原因是“积土成山”,“蚊龙生”的原因是“积水成渊”。

(五十二)《逍遥游》(庄子)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做到明辨内外、荣辱之境,因此宋荣子才会“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高中部分(14篇)1.《劝学》(《荀子》)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中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5.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文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文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1.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文中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3. 荀子《劝学》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连用五个比喻,然后推论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可见。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论述学习要逐步积累的语句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文中用螃蟹的例子,从反面说明学习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逍遥游》(庄周)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文中表明大鹏如果没有风的强大力量,便无法展翅高飞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0.文中认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文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正真的逍遥游的句子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1.文中写当大鹏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的两句是:怒而飞,其翼若垂3.《师说》(韩愈)1.文中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的语句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或作用)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文中表达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贤于弟子。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弟子不必不,从而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一以能者为师的观点。

9.文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原因是(或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互相学习,其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文中用来论述懂得道理有早晚,学人之无惑也难矣。

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的错误态度。

14.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阿房宫赋》(杜牧)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阿房宫赋》中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了秦亡的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文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隔离天日。

)(《红楼梦》中俗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两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文中表现宫女们打开梳妆镜后,宫里像明星闪烁一般的两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文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文中用夸张手法批评秦朝统治者大肆搜刮、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兴亡自取)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2.文中描写阿房宫结局的语句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3.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说钉头多于谷仓中的谷粒的句子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4.《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15.《阿房宫赋》中写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6.《阿房宫赋》的文眼是:秦爱纷奢17.《阿房宫赋》中写秦国统治者对待数量众多的奇珍异宝的态度的句子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8.文中用夸张手法通过写歌舞之盛从侧面来衬托阿房宫宏大宽广的句子是:歌台暖想,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9.文中用排比、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美女如云的语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20.《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5.《赤壁赋》(苏轼)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