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地理学
姓名:宋宗强
学院:药学院
班级:中药一班
学号:2014515159
指导老师:高素芳
中国自然灾害
摘要:
灾害指凡危害人类生命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为灾害。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前者形成的灾害例如地震等,称为自然灾害;后者形成的灾害例如火灾等,称为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往往带有自然变异的特征或变异的性质;目前主要的灾害类型,人类无法根除,只能预防或避免。人为灾害(有时称为人为灾害)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而成,包括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这类灾害只要人们给予重视并制止,是可以制止的。
(摘自:灾害地理学通论第一章灾害概论灾害的含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广大的东部季风区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
(摘自:好搜百科《中国自然灾害》中国概括部分)
正文: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的悠久开发历史过多地改变了我国的自然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频繁的自然灾害就是这种已大为改观的人工自然、半人工自然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国人口众多,不论在历史上或今日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同时我国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大多数人口依靠农业活动而生活,众多的人口,相对匮乏的土地资源,加上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迫使人们为了摆脱贫穷与落后而向大自然进行过量的索取。建国后,我国又在加速向工业化推进,在此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就以频繁发生的种种自然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灾害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的地理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应用地理学与自然灾害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学校开展《灾害地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灾害现象、认识灾害规律、研究灾害对策、探讨治理措施,培养读者对自然灾害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收集灾害信息、整理灾害资料、掌握研究方法;学会灾中自救、互救,减少伤亡损失;初步掌握灾害研究的野外考察方法。
灾害种类有很多。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概念: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气象灾害种类: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表现为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表现为内涝和渍水。(3)干旱:主要有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其中包括干旱风和焚风。⑸高温、热浪:表现为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⑹热带气旋:包括狂风、暴雨和洪水。⑺冷害:是
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⑻冻害:由于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⑼冻雨:表现为电线、树枝、路面结冰。⑽结冰:体现在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⑾雪害:其中包括暴风雪和积雪。⑿雹害:会导致庄稼毁坏、房屋破坏。⒀风害:表现在倒树、倒房、翻车、翻船。⒁龙卷风:是局部毁坏性灾害。⒂雷电:可能会发生雷击伤亡。⒃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⒄浓雾:体现在人体疾病、交通受阻。⒅低空风切变:表现在(飞机)航空失事。⒆酸雨:表现在作物等受害。
气象灾害特点:(1)种类多。如大家熟知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严寒、雷暴、连阴雨、浓雾及沙尘暴等。(2)空间范围广,可以说,地球上处处都有气象灾害。(3)时间跨度大。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干旱等灾害持续时间长。(4)频率高。我国的旱、涝、风、冻等灾害年年都有,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6.9个。(5)群发性突出。例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6)灾害链。气象灾害往往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风暴潮和植物病虫害等其它自然灾害。(7)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2>地震灾害概念: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震灾害种类:按震级大小可分为七类: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的地震)、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和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地震灾害特点:(1)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由于地震预报还处于研究阶段,绝大多数地震还不能做出临震预报,地震的发生往往出乎预料。地震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在地震发生时不仅没有组织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而且难以采取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进行应对。(2)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类辛勤建设的文明在瞬间毁灭,地震爆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抗御行动。(3)地震造成伤亡大。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尤其一些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夜间。据1988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专家组的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全球地震灾害死亡总人数超过120万人,其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是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1900~1986年间地震死亡人数占在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8%,其中中国的地震死亡人数最多,占42%,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的房屋抗震能力差,人口密集。统计表明,约60%的死亡是抗震能力差的砖石房屋倒塌造成的。
<3>地质灾害概念: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种类:地质灾害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四种:(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