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为后续的乘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演示、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2.讲解:讲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乘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讲解:讲解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除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6.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如乘法中的因数、积,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乘除法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让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例题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除法,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除法的意义,通过PPT展示乘法算式“3×2=6”,解释乘法中的因数、积的概念。
接着展示除法算式“6÷3=2”,解释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巩固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如“2×3=?”,“6÷2=?”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个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朋友?”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
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过程设计思路学习新知环节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
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乘除法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教学设计 2021.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鲜花图片:师:同学们,看着这些鲜花,有什么感觉?生:非常漂亮,简直太美了……师:花不仅仅漂亮,而且人们还赋予她很多美好的含义。
荷花象征着纯洁,牡丹则象征着高贵,梅花象征着坚贞不屈,紫荆象征着兄弟和睦。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美丽的鲜花。
2.(出示主题图)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5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二.自主探究,概括乘除法意义。
(一)概括乘法意义。
1.师:谁能用加法解答?生1:3+3+3+3+3=15(枝)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5个花瓶一共就是5个3相加。
2.师:用乘法算式就是?生2:3×5=15(枝)3.师:看来5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5。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生: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4.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5.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以3×5=15为例生:3和5都叫因数,15叫积。
师:由此,我们可得到一个关系式,因数×因数=积。
(板书:因数×因数=积)(二)概括除法意义。
1.课件出示:师: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时2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doc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课时课时二.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能力目标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2(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教师板书(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练习:“做一做”。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法中的因数、积,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引导学生发现:当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表示。
从而引出乘法的意义。
2. 探究乘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认识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了解乘法中的因数、积,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导入除法的意义通过乘法引入除法,让学生思考: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如何求另一个因数?从而引出除法的意义。
5. 探究除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6. 认识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了解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7.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案:四年级下册1单元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一、激超导入,解读目标。
(1)(2)(3)出示问题: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1. 读题,你知道了什么?2. 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预设:(1)用乘法算:3×4=12(枝)追问: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预设:3表示一个花瓶可以插3枝花,4表示有4个花瓶。
(2)用加法算:3+3+3+3=12(枝)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揭示课题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教师解读)二、自主学习、学习新知。
第一步:自学任务:自学课本P5-P6例2,完成学案。
方法:1、一边阅读例2,一边解决学案上的问题。
2、用已经学习过的加法、乘法、除法的知识来学习抽象乘、除法的意义和归纳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要求:解决不了的问题用Δ标注,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
第二步:互助交流,完善学案。
任务:完善独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方法:师友交流学习。
要求:1、学师、学友对学,交流独学中存在的问题。
2、学师检查学友的学案,纠正错误。
3、学友把学师纠正过的学案向学师进行讲述。
4、助学结束后,小组长分配交流任务,在组内展示交流。
第三步:展示交流,解惑释疑任务:学习小组踊跃上台展示自学成果。
方法:小组长主持,成员合作完成交流。
要求:1、小组长主持,成员合作完成交流。
2、每展示完一个问题就向其他同学质疑、提问,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先由展示小组的同学回答,回答不了的就由其他同学回答。
3、学案展示完毕,教师对展示情况进行评价。
三、梳理学案、提炼思维。
解惑:在小组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生成情况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答案,以完善学案。
预设:(1)3+3+3+3=12和3×4哪个更简便?你是怎么样想的?乘法和加法的意义是否相同?(2)什么是乘法?预设: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预设:不是,必须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乘、除法的意义,二是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本单元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内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减法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各部分间的关系。
2.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乘、除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乘、除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乘、除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演练乘、除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小道具等,便于学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小明的生日聚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配食物。
从而引出乘、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如:乘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表示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乘除法混淆,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不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正确地进行乘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乘除法运算规律的探索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自主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乘除法的运算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乘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分析例题,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乘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明确各部分间的关系。
4.练习巩固: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对基本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乘法和除法与加法和减法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能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乘、除法的正确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4.教学板书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那么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立即回答出答案是6个苹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呢?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6个苹果,所以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了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概念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的内容,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动物园、水果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知道动物园里有多少只动物,或者水果店里有多少个水果,我们应该怎么办?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除法。
部编新人教 4年级数学 下册--第1单元: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借助学习经验,主动建构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整数乘、除法口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已有学习方法的唤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通过知识的迁移同化新知。
2.以自学指导为导向,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突出建模思想。
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我及时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行看书解决问题,遇到看不懂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随时小声请教同桌或老师,这就使学生不断地对知识进行迁移,便于学懂新知。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先看书自学,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存在的问题,教师在了解了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决定教学的方向,实现了“以学定教”这一理念。
3.以问题为牵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合理化。
在课堂上,老师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合理化。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浅层次的模仿;另一个是深层次的理解。
本节课我力求通过不断追问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新知深层次的理解,最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的乘法、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乘法、除法的意义。
2.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3分钟)1.回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指名回答。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独立回忆。
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0+190=586-98=答案:530验算530-190=340488验算488+98=586二、探究新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以及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需要理解乘法是将一个数重复相加的过程,而除法则是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乘法与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即乘法的结果可以通过除法来验证,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并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乘法与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理解。
2. 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除法算式卡片。
3. 实物模型,如苹果、糖果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模型,如苹果,向学生展示乘法的意义。
例如,将3个苹果每份分成2个,让学生计算总共需要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将一个数重复相加的过程。
2. 讲解:详细讲解乘法的意义,并通过乘法口诀表进行巩固。
接着,引入除法的概念,解释除法是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通过除法算式卡片,让学生亲自进行计算,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3. 活动一: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实物模型,如糖果。
让学生通过乘法和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将糖果平均分给每个同学。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活动二:进行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乘法算式,学生需要迅速计算出对应的除法算式。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5. 总结:通过板书,总结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以及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并回答相关问题。
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将一个数重复相加的过程。
2. 除法的意义: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3. 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乘法的结果可以通过除法来验证,反之亦然。
作业设计:1. 完成乘法口诀表的练习。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0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复习导入【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唤醒学生已有学习方法和经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
1.你能根据第一个等式,直接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28+19=4767-55=1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回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学习任务一:探究乘法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提问,并放手解决“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另一种是用乘法计算。
最后通过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
学生最后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一、理解乘法意义:(1)观察动态情景图,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吗?(有4个花瓶,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2)你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插了多少枝花?)(3)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用加法计算:3+3+3+3=12(枝)用乘法计算:3×4=12(枝)(4)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方法简便?(乘法计算简便)(5)在3×4中3和4分别表示什么?(3是相同的加数,4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6)二、概括乘法意义(1)观察下面的算式来看,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2)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介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步轻松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步轻松练班级:姓名:学号:一、我会填。
1.(1)每盘有5个苹果,3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列式计算:(2)有15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列式计算:(3)有15个苹果,平均放入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列式计算: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 )。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 )。
除法是乘法的( )运算。
2. 0+5= 5-0= 5-5= 0×5= 0÷5=我知道( )不能作除数。
3.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道算式。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0+135= 128-128= 44-0÷33 = 15×0+75=( ) ×20 =780 ( )÷23 =30 952÷( ) =17 ( )÷17=2......3 1221÷( )=27 (6)4.把下面每组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1)☆×☼=△□÷○=▲△+▲=●综合算式:(2)○-☼=△▲+□=●△×●=■综合算式:5.在□÷8=12……△中,△最大是( ),这是□是( )。
6.一箱牛奶有24盒,7箱牛奶有( )盒;264盒牛奶可以装( )箱。
7.把一个数加上7,乘7,减去7,除以7,结果还是7。
这个数是( )。
·二、我会选择。
1.要使算式(51÷3)×(□-15)=0成立,□里应填( )。
A.0B.15C.51D.302.已知○×☆=◇,△-□=○,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数,下面正确的有( )。
①◇÷☆=○②☆×◇=○③○+□=△④△-○=□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已知○÷□=☆,所以○÷(□×☆)=(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乘法和除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逐步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
此外,学生可能对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2.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乘除法的运算工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除法的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小明想要得到和小红一样多的苹果,他需要给小红几个苹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向学生解释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加减法之后,对数学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乘、除法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对乘、除法运算的困惑,特别是在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进行正确的乘、除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图片、实际情境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感受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例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张图片,比如一张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每份水果有3个,那么5份水果有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除法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例如,3乘以4等于12,表示3个4相加的结果;3除以4等于0.75,表示4个3相加的结果。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乘、除法题目,让学生在纸上完成。
同步配套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P5——P6的例2、3。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在情境题组中感受除法的意义。
通过观察算式了解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理解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2.通过观察,对乘、除运算和“0”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3.通过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对乘、除运算和“0”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难点: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乘法的意义1.创设情境:2.提出问题:观察情景图,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吗?预设: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一共有四个这样的花瓶。
追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3.提出要求:请你根据要求列式解答。
预设1:用加法计算:3+3+3+3=12(枝)因为求一共插多少枝花,就是求4个花瓶里的花合起来有多少枝?用乘法算:3×4=12预设2:用乘法计算:3×4=12(枝)因为求一共插多少枝花,就是求4个3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更加简便。
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一)明确乘法的意义1.提出问题:算式3×4=12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预设1:算式中的3表示的是每个花瓶里可以插3枝花。
预设2:算式中的4表示的是有4个这样的花瓶。
2.提问:比较这个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4个3相加就是3×4的积。
说一说加法和乘法有怎样的关系?预设1:乘法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简便运算。
预设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小结:你认为什么是乘法?预设: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教师补充: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除法算式中各 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的运算,叫作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作被除数。
已知的一个因数叫作除数, 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作商。
例如: 12 ÷ 3 = 4
被除数 除数 商
… … …
环节四
(1) 3×4=12 (2) 12÷3=4 (3) 12÷4=3
1125÷25=45 1008÷48=21
1125÷45=25 45×25=1125 1008÷21=48 48×21=1008
2.下面算式中的 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教材P7 T3)
89× 4 =356 700 ÷20=35
43 ×18=774 672 ÷ 28 =24 29× 32 =928 858 ÷ 22 =39
3. (教材P7 T4)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225
21
10
15
420
18
23
6
478
36
13
10பைடு நூலகம்
4.直接写出得数。(教材P8 T7)
24+0= 24
13-13=0
0×8= 0
0÷9= 0
70-0= 70
0+504=504
0÷36= 0
392×0= 0
发展性作业
5.进入知识宫的密码是 14+82- =87
用加法算:3+3+3+3=12(枝) 用乘法算:3×4=12(枝)
思考: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 … …
3 × 4 = 12(枝) 因数 因数 积 你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精品】第一单元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步微课精讲-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
减法
一个数加上0,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仍得原数。
如:5+0=5。
如:3-0=3。
0不能
乘 法
做除数
一个数和0相乘, 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 的数,还得0。
除
如:6×0=0。
如:0÷9=0。 法
拓展创新
非0的数除以0
0除以0
0不0为能什做么除不数 5÷0=()根的据互乘逆除 关法 系
能做除数 0×()=5
知识讲练
有12枝花,每3枝
有12枝花,平均
插1瓶,可以插几 我们知道了一共 插到4个花瓶,每
瓶?
有12枝花,谁能 个花瓶插几枝?
将第(1)题改
12÷3=4(瓶) 成用除法解决的 答:可以插4瓶。 问题?
12÷4=3(枝) 答:每个花瓶插 3枝。
知识讲练
3×4=12 因数×因数=积
12÷3=4 12÷4=3
优化训练
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米,6小时能爬行 多少米?
5×6=30(米) 答:蜗牛6小时能爬行30米。
优化训练
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 可以装几盒?
120÷12=10(盒) 答:可以装10盒。
优化训练
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 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5600÷8=700(千克) 答:这头牛重700千克。
—精品资料—
数学同步微课精讲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课前回顾我会填
300 500
200
200 128
400 328
651 851
120 534
654
154 1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四则运算》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基础知识达标
一、单选题。
1.若□÷△=○,则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2.如果÷= ,那么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3.x÷40=4,x代表的数是()
A. 10
B. 160
C. 4
4.除数是4,商是8,被除数是几?正确的列式计算是()
A. 8÷4=2
B. 4×8=32
C. 8+4=12
D. 8-4=4
二、填空题。
1.两个因数的积是195,其中一个因数是39,另一个因数是________。
2.把38×15=570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80,其中一个因数是20,另一个因数是________。
4.除数和商都是25,被除数是________,被除数和除数都是25,商是
________.
5.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填空。
积=________×________ 一个因数=________÷________
商=________÷________
被除数=________×________ 除数=________ ÷________
三.将表格填写完整。
四.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例:13×24=312 312÷13=24 312÷24=13
201×37=7437 ________ ________
312×14=4368 ________ ________
例:1274÷49=26 26×49=1274 1274÷26=49
2135÷61=35 ________ ________
864÷32=27 ________ ________
综合能力运用
五.小王9分钟能打900个字,照这样计算,他在30分钟内能完成一份3000字的文件吗?
六.小丽去超市购物,饼干每袋9元钱,她买了2袋,还剩下3元,小丽一共带了多少元?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被除数乘商不等于除数,算式错误;
B、除数除以被除数不等于商,算式错误;
C、除数乘商等于被除数,算式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判断并选择即可.
2.【答案】C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如果,那么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进行判断。
3.【答案】B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4×40=160.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解答.
4.【答案】B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
二、填空题
1.【答案】5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95÷39=5
故答案为:5
【分析】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答案】570÷38=15;570÷15=38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38×15=570,则:
570÷38=15
570÷15=38
故答案为:570÷38=15;570÷15=38.
【分析】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解答.
3.【答案】9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80÷20=9 所以另一个因数是9。
故答案为:9。
【分析】根据乘与除的互逆关系,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即可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计算,解答此题。
4.【答案】625;1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被除数:25×25=625;商:25÷25=1.
故答案为:625
【分析】根据“被除数=商×除数”求出被除数;被除数和除数相等,商一定是1.
5.【答案】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故答案为: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分析】根据乘除互为逆运算推出答案。
三3.【答案】
【考点】1000以内的有余数除法
【解析】【解答】372÷14=26……8,13×9+6=123,(556-10)÷26=21。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四.【答案】7437÷201=37;7437÷37=201;4368÷312=14;4368÷14=312;
35×61=2135;2135÷35=61;27×32=864;864÷27=32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
=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综合能力运用
五.【答案】解:900÷9=100(个)
100×30=3000(个)
答:30分钟内能完成3000字的文件.
【考点】简单的工程问题
【解析】【分析】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先求出工作效率,然后求出30分钟能完成的工作量,再与3000字比较即可.
六.【答案】9×2+3=21(元)
答:小丽一共带了21元。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先求出买饼干一共花了多啊好钱,再加上剩下的钱,就是一共带了多少钱。
【分析】每袋9元,一共买了2袋,则买饼干花了18元,加上剩下的3元,所以小丽一共带了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