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论文——叔本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幸福之路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
以上文字是摘自百度百科。
由于时间紧迫的关系,笔者只拜读了他的《人生的智慧》一书(1850年《附录与补遗》中的
一部分)而心有所感,因此,对于此人的思想的见解或许会有片面和不当之处,还望老师能够谅解。
“悲观主义哲学家”似乎已经成为了叔本华的代名词,而作为乐天派的我也差一点儿为此而
放弃选择他作为我这次论文的参考对象。然而,正是了解到他那“欲望乃一切痛苦之源”的思想
与我的人生观不谋而合,我还是决心一读他的文章去一探究竟。值得惊喜的是,从这本《人生的智慧》中,我并没有看出他的悲观主义,相反的,它像一盏明灯般给我以启迪,告诉我如何去追求更加幸福和快乐的生活。这如这本书中的引言所说: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的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刻成为“幸福论”。因此,这本著作指导人们如何才能想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方面论说我的一些见解(其中也会掺带自身的经历作为引例)。
泛论幸福
正如叔本华所说:
“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使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确实肯定的。”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所以,要想获得幸福和快乐,就是竭尽可能去避免和减少痛苦。而痛苦的来源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无穷无尽的欲望。当我们的各种欲望无限大,而我们所能满足的却十分有限时,痛苦就随之而来了。因此,想要获得幸福,就要尽量的节制甚至是克制自己的各种欲望。如果达到这用无欲无求的状态,我们便不会为了失去什么而悲伤难过,也不会因为得不到什么而失望。相反的,正因为我们不刻意得去追求或者去争夺什么,那么也许一点点意外所得便会让我们感到惊喜,从而满足和快乐不已。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而叔本华也说: 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
除了节制自己的欲求之外,我们还不妨假设生活中的一切不幸都是必然发生的,这样也会增加我们的幸福感。因为只有这样,当灾难亦或是不幸降临时我们才能够坦然处之,而当这些得以避免时又会平添我们的幸运之感。即叔本华所说:
经常不时的想象一下那些有可能降临在我们身上的巨大不幸和灾难,这倒是一件好事情。
而与我在自身,也有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一直有丢东西的习惯,以前每次我丢了东西都会懊恼、伤心、难过不已。然而如今转念一想,如果把丢东西这些不幸之事当做生活中的必然,那么,即使是丢失了也不会那么可惜,若是失而复得则更是令人欣喜不已,这不是为自己平添了一份幸福感吗?从另一方面想,如果丢失是必然,那么只要这些东西还属于我,还好好的保留着,那就足够让我幸运的了!这也让我在更加珍惜身边的事物的同时还心存庆幸和感恩。我也渐渐感受到了:
“幸福的生活”,实应被理解为“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
当然,一个人幸福与否还是要看他自身的态度与感想,即自己是否认为自己幸福。只有主观上真切的感觉自己是幸福的,那么其他什么都不能动摇我们的幸福,不论客观上幸运或是不幸。
一个愉快的人总有他高兴愉快的原因,原因就是:他就是一个愉快的人。
因此,获得幸福最关键的便是怀有一颗积极向上且乐观平和的心,坚信我们是幸福着的,那么我们就的确是幸福着的,因为,幸福只与我们自身相关。
亚
谈金钱(财富)
叔本华认为:
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他们是:
人的自身;记载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为: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认定看法又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能够决定我们幸福的最关键的是第一项内容,即我们的自身,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良好的体魄。而金钱或者说财富显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个,它算的上是我们的身外之物(即第二项内容)。换句话说,金钱(或者财富)对于我们获得幸福并无促进作用,甚至还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无论我们获得的金钱数量有多庞大,我们对于金钱的需求总是无限膨胀的,而实际获得的金钱却也总是无法与我们达到期望。这便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怪圈子,或者说是一个恶性循环——钱越来越多,但却越来越不满足,幸福感也随之越来越少。正也引证了叔本华那句话:
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海水喝的越多,他就越感口渴。
谈到自己,虽然只是个学生,但是在以前对于金钱看得也是很重的,有时也会对此斤斤计较而弄得自己跟其他人都很不愉快。如今仔细想来,钱财之于自己,不是够用就行了吗?再多也只是给自己平添和烦恼,对于幸福而言并无益处。所以,懂得这些道理后,自己心态也更加平淡和从容了。
因此,何不把金钱看得淡一些呢?这样我们也能离快乐和幸福更近一步了。
谈虚荣心
如叔本华所说:
我们所展现的表象——这也就是我们存在在他人心中的样子——通常都被我们过分看重,这是我们人性的一个特殊弱点所致。
但是根据他的“三分法”我们又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人们对于我的看法”对于一个人的幸福而言是最无直接关联的,也可以说事最无关紧要的。然而,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忧心、烦恼、操劳、愤怒、恐惧都确实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关。
大多数总是时时刻刻在意自己展示给别人的样子,或者说,太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甚至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以至于几乎迷失了自己,只是十分不幸的。别人对于我们的看法只是建立在他们思想中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虚幻的甚至是不实的东西,它并不等同于我们真正的自身,甚至很可能与之大相径庭。因此,这些看法对于我们来说是既无用处又无益处的。我们不可能因为别人说我们是什么我们就是什么,我就是我,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但是,真正了解这个道理的人少之又少,而我们的虚荣心也是因此而产生的。
叔本华对于虚荣心的表述相当的贴切:
虚荣是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价值,并希望通过唤起别人的确信,能够使自己真的拥有这一份确信。
虚荣就是博取他人的赞许,以便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对自己的良好评价。
这种把非直接为我们所存在的东西作为直接存在来加以看中的愚蠢做法,人们称之为虚荣。
的确,虚荣心在现在的社会上是实在是太普遍了。大多数人都是希望能在别人的心中树立起这样那样的完美形象,于是他们各种显示,各种炫耀,甚至是各种矫作。但是他们真正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了吗?就算是得到了,那个快乐又是真切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真正拥有非凡价值的人是拥有发自内心的自信的,他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找到自身的价值,如叔本华说:
想到我们这一份拥有,我们就已经心满意足的了。
而对于虚荣的人,他去极尽可能去争取(我更愿意用乞求)那些虚幻的本不属于自己的夸赞或者说羡慕,那到头来获得的只可能是虚无。或许他们称之为幸福,但我却觉得那太不幸了。正如叔本华说:
他并不从自己的真正自我,而是从自己在他人头脑中的表象那里寻求满意和快感,那他就是相当不幸的。
说到自己,又有一个不恰当的例子:
身为女孩子的我,虚荣心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爱美爱打扮这是女生虚荣心的一个典型的体现。以前的我也不例外,为了能让自己“看起来”漂亮一些,我用尽各种方法减肥,只为了达到别人觉得“瘦”的标准,最后把自己的身体也弄坏了,以至于不得不终止计划。现在的我开始反省,即便是真的瘦下来了,或者是被别人夸奖漂亮,你自己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快乐感嘛?即便是有也是十分短暂的。而后剩下的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只有病痛的折磨罢了。与我所失去的相比,我得到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因此,虚荣心之于人的幸福而言是在是没有任何正面影响的,我们获得的只是短暂的快感,而且终究会化为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