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授予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_应唯

合集下载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股权激励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公司通过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股票或者期权,让他们在未来能以较低价格购买公司股票,以此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提高公司业绩,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个计划本质上是为了让员工和公司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在实际操作中,股权激励计划涉及到的会计处理却往往较为复杂。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看看企业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

一、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与背景1.1 股权激励的目的和作用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手段,目的是通过让员工持股或拥有股票期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忠诚度。

通常,股权激励适用于公司发展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在那些需要迅速扩张或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企业。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股权激励的最大优势是能避免一次性支付高额现金,而是将员工的薪酬与公司股价的未来表现挂钩,从而让员工有动力推动公司成长,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同时,股权激励也能有效留住人才,因为员工只有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受益。

1.2 股权激励的形式股权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

股票期权:即员工可以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以一个预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通常这种购买价格低于市场价。

如果公司发展顺利,股票价格上涨,员工就能通过以低价购买股票再高价卖出,从中获得收益。

限制性股票:这是指公司直接授予员工股票,但这些股票会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员工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比如工作年限、业绩目标等)才能解锁股票,才能真正拥有这些股票。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股票期权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也容易引起管理上的复杂性;而限制性股票则有较为直接的激励效果,但同时对公司的资金流动要求较高。

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2.1 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主要是根据会计准则来进行的。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企业在授予员工股票期权或其他股权激励工具时,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相关费用,并在一定的期间内摊销。

浅析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会计和所得税处理

浅析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会计和所得税处理

浅析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会计和所得税处理作者:李萌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5期摘要: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是企业向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员工奖励限制性股票,是股权激励计划的方式之一,可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它作为一种企业的新型激励制度和分配制度,是我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基于其实务应用广泛、会计处理复杂,研究其会计和税务处理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会计处理、税务处理限制性股票是指企业按照预先确定的获得条件和出售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条件满足时,才可出售获得的限制性股票并从中受益。

它的有效期包括锁定期和解锁期,在锁定期内,激励对象获得的股票全部被锁定,不得转让、用于担保或偿还债务。

锁定期结束并满足解锁条件时才能对进行转让,解锁条件一般包括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

若在解锁期内未满足企业规定的服务期限条件或业绩条件,则企业有权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将股票予以回购。

基于其实务应用广泛、会计处理复杂,本文将针对计划各个环节的会计和所得税处理进行简要阐述。

一、会计处理(一)授予日会计处理一方面,企业发行限制性股票履行了法定的增资手续,另一方面,若未满足解锁条件,企业有义务回购其已发行的限制性股票。

因此,关于企业发行限制性股票于授予日对收到的认购款的分类和计量,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依法律形式,企业发行的限制性股票与普通股票并无实质区别,募集到的资金在确认资产的同时,应确认为一项权益工具;对未满足解锁条件需回购的部分,实际回购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授予日不需确认未来的回购义务。

2、依经济实质,企业发行的限制性股票与普通股票存在本质区别。

由于限制性股票存在未来回购义务,即企业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的义务,因此企业于在授予日收到的认购款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回购金额的现值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

3、依适用准则,企业发行的限制性股票应分类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适用股份支付会计准则而非金融工具列报准则。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股权激励计划在当今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高管和核心员工的激励。

这种激励方式通过给予员工公司股票或期权,目的是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分析其实际应用,并讨论在企业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首先,理解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很重要。

股权激励通常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股票期权,另一种是限制性股票。

股票期权让员工在未来某个时间以固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而限制性股票则是直接给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股票,但在某些条件下才能完全拥有。

1.1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原则在会计上,股权激励的处理相对复杂。

首先,企业需要在授予员工股权激励时,确认相关费用。

这些费用的确认与企业的会计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股权激励的费用在授予时就要进行确认,而不是在员工实际行使期权时。

这意味着,尽管员工可能需要在未来某个时间才能使用这些股票或期权,但企业却要在授予的那一刻就记录下相关的费用。

1.2 公允价值的测量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还需要计算其公允价值。

这通常通过一些模型来确定,例如Black-Scholes模型。

公允价值的测量不仅涉及股票的市场价格,还需考虑员工行使期权的概率、预计服务期限等因素。

这一过程可能会非常复杂,因为它需要对市场动态进行深入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看股权激励计划的实际应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股权激励,他们希望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2.1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股权激励的一个直接效果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当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能够直接影响公司业绩,并最终得到股权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工作。

这种心理效应非常明显,尤其是在高管和核心团队中。

2.2 增强团队凝聚力股权激励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员工不仅是公司的雇员,更是公司的股东。

这种身份的转变让员工更愿意团结合作,共同为公司的目标努力。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股权激励计划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创业型公司和上市公司中,如何合理进行股权激励,不仅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那么,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究竟是怎样的?如何既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又兼顾到激励效果的实现呢?这是很多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概念与发展1.1 股权激励计划的定义股权激励计划,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通过给予员工一定的股权或股权相关权益,来激励员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努力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员工不仅仅是一个受薪者,还变成了公司的“主人”,从而增强其对公司业绩提升的动力。

股权激励的形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等。

1.2 股权激励计划的发展历程股权激励计划起源于美国。

最早的股权激励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公司意识到通过股权激励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

进入21世纪,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使得股权激励逐渐成为吸引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的关键手段。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通过合理的股权激励,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帮助公司走得更远。

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方法股权激励计划涉及到的会计处理方法比较复杂,既要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又要避免影响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在会计处理上,股权激励计划通常会根据计划的类型和实施方式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2.1 公允价值的确定首先,无论是股票期权,还是限制性股票,都会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评估。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双方自愿、充分信息的情况下,资产可以交换的价格。

对于股权激励来说,公允价值通常需要通过专业的评估模型来计算,例如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或者是期权定价模型的变种。

对于股票期权而言,企业需要在期权授予日根据股价、行权价、期权的有效期等因素,来确定期权的公允价值。

这一公允价值就是股权激励计划在会计上需要确认的费用,它会被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反映在公司财务报表中。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它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今天,我想从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和实际应用的角度,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股权激励。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通过授予员工一定的股权,让他们在企业发展中分享收益。

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激励员工,又能让他们更加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听起来不错吧?接下来,我们进入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这部分其实很关键。

会计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报表,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我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看。

一、股权激励的基本会计处理1.1 权益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在会计上,股权激励通常会被视为一种权益工具。

这意味着企业在授予股权时,需要对其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

这时候,公允价值的评估就显得特别重要。

通常,企业会依据市场价格、估值模型等方法来计算。

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知识,也需要对市场变化有敏锐的洞察。

1.2 股权激励费用的摊销股权激励的费用一般会在授予时确认,但并不是一次性计入费用。

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摊销。

这种摊销的时间一般与员工的服务年限有关。

比如,假设某个激励计划的有效期是四年,那么企业就需要在这四年内,将激励费用逐步摊销到损益表中。

二、股权激励的实际应用2.1 激励的目的与效果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是为了留住核心人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当员工手中握有公司的股份时,他们的利益就与公司的业绩紧密相连。

这样一来,员工在工作中就更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结果。

比如,有些科技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会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团队。

这不仅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还能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

2.2 实际案例分析举个例子,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曾推出一项股权激励计划,针对其核心技术团队。

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激励,让团队在一年内完成一项重大技术的研发。

结果,这个团队不仅按时完成了任务,还超额交付。

公司因此获得了大量的市场关注,股票价格也随之上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企业的财务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和公司的长期发展。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这一话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股权激励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通过给予员工股票或股票期权的方式,激励他们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样的安排看似美好,但在会计处理上却涉及到不少复杂的环节。

一、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1.1 股权激励的目的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通过这种方式,员工可以分享公司的成长收益,从而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和责任感。

设想一下,若一个员工看到自己手中的股票价值不断上升,他自然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力求让公司更成功。

1.2 股权激励的类型股权激励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常见的有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和业绩股等。

限制性股票是指员工在一定期限内无法出售的股票,股票期权则是员工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

这些不同的激励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公司战略和员工需求。

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2.1 确认与计量在会计处理上,股权激励的确认和计量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企业在授予股权激励时,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相关费用。

这个费用通常根据股权的公允价值来计量。

对于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其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需要专业的评估模型。

2.2 折旧与摊销股权激励的费用通常是在授予日确认,并在一定的服务期限内进行摊销。

也就是说,企业需要将这部分费用分摊到员工提供服务的期间。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员工获得了一年期的股票期权,企业就需要在这一年内均匀地摊销这笔费用。

2.3 报表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股权激励的费用通常列入管理费用或者营业费用。

这一处理方式对企业的利润水平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会计处理带来的影响。

三、实际应用中的挑战3.1 管理层的决策尽管股权激励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在实际应用中,管理层常常面临一些挑战。

对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思考

对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思考

现代经济信息228对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思考周 沙 青岛大学商学院摘要:2015年,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的通知》(财会[2015]19号)明确了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

论文对文件进行解读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发现文件对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授予员工和将限制性股票无偿授予员工的情况的会计处理并没有涉及,而且股份支付准则和金融准则计量原则的不一致给财务人员造成了困惑。

关键词: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会计处理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228-01一、引言目前,企业为获得员工更高质量服务主要采取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即通过非公开发行等方式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该股票与普通股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别,为获得员工对象高质量服务,企业对该股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锁定期、解锁条件和解锁期。

在锁定期和解锁期内,员工无权处理该股票,只有满足条件才能行权,而不能行权的通常由上市公司进行回购。

论文研究发现,发现文件对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授予员工和将限制性股票无偿授予员工的情况的会计处理并没有涉及,而且股份支付准则和金融准则计量原则的不一致给财务人员造成了困惑。

二、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原则(一)授予日授予日,上市公司为获得员工更高质量服务向其发行限制性股票得到款项,根据解释第7号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将款项,一方面确认为资产和权益工具,另一方面,对需要回购的未达到解锁条件的股票确认为库存股和金融负债。

企业应该按照收到款项,借记 “银行存款(收到的认股款)”科目,贷记“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科目。

同时,确认回购义务:借记“库存股” 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 —限 制性股票回购义务”科目。

(二)等待期内1.与股份支付相关的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员工只有完成服务期限条件或业绩条件,其获得的限制性股票才能够解锁行权上市流通。

而员工行权前各资产负债表日,均要预计未来可行权数,以授予日公允价值为因子,计算为换取员工本期服务所产生的代价,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股权激励成为了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手段。

它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本文将探讨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以及其实际应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管理工具。

首先,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确。

简单来说,股权激励是企业通过授予员工一定的股权,来激励他们为公司付出更多努力。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然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

一、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1.1 归属期的确认在进行股权激励时,企业需要设定一个归属期。

归属期就是员工获得股权的时间段。

这段时间内,员工必须满足一定的绩效目标或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才能最终获得这些股权。

会计上,企业需要在归属期内按月或按年进行费用摊销。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将股权激励的成本在归属期内逐步计入损益,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1.2 公允价值的测量在确认费用的同时,企业还需对授予的股权进行公允价值的测量。

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计算依赖于市场价格或使用评估模型。

在股权激励计划启动时,企业需要对未来的股权价值进行合理估算。

这一过程十分重要,因为股权的公允价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二、股权激励的实际应用2.1 绩效导向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企业将股权激励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比如,某科技公司设定了明确的业绩目标,只有在达到这些目标后,员工才能获得对应的股权。

这种绩效导向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更强的责任感。

2.2 长期与短期的平衡股权激励还需要在长期与短期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短期内,企业可能需要实现某些快速的业绩增长,这时候员工的激励措施可能更多地集中在现金奖励上。

而长期来看,企业又需要员工的忠诚和稳定。

这时候,股权激励则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股权激励计划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包括其基本概念、相关会计准则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挑战。

首先,了解什么是股权激励计划非常重要。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通过给予员工公司股份或股权的方式,来激励他们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方式使得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常见的股权激励形式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员工股票购买计划等。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

首先,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需要将授予的股权视作一种费用。

在会计上,这种费用应该在授予日进行确认,并在未来的服务期内逐步摊销。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匹配收入与费用,使财务报表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一、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基本原则1.1 公允价值的确定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首先需要确定授予股票的公允价值。

这通常由独立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公允价值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比如市场价格、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行业趋势等。

准确的公允价值有助于企业在会计上进行合理的费用确认。

1.2 服务期的划分服务期的划分是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另一个关键点。

一般来说,授予的股权会有一个规定的服务期。

在这个期间,员工必须持续为公司服务,才能享受这些股权的权益。

会计上,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服务期,将公允价值按年分摊,逐步确认相关费用。

二、会计处理中的挑战2.1 估计不确定性确定公允价值和服务期都涉及一定的不确定性。

例如,市场行情波动会影响股票的公允价值,员工的流动性也可能影响服务期的预测。

这些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呈现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

2.2 与法规的变化随着经济环境和的变化,股权激励的相关法规也在不断调整。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相关的变化,以确保其会计处理符合最新的法规要求。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股权激励计划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常见。

它不仅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还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不过,这种激励方式的会计处理却是个复杂的问题。

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它是如何运作的。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股权激励计划。

简单来说,股权激励就是企业给予员工一定的公司股票或股票期权,以此来激励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努力。

通过这种方式,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

如果公司做得好,股票增值,员工自然会受益。

这种机制鼓励员工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接下来,我们说说会计处理。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确定授予的权益。

这包括股票的数量和价格。

公司在制定激励计划时,通常会设定一个授予价格,也就是员工购股时需要支付的价格。

这一价格一般低于市场价格。

这样,员工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股票,从而获得潜在的收益。

会计上,这部分权益的成本需要在授予时进行确认。

接下来是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根据会计准则,股权激励的成本需要在授予日进行初步确认。

这个成本不仅包括授予的股票数量,还要考虑到授予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计算比较复杂,通常需要使用定价模型,比如黑-舒尔茨模型。

这种模型会考虑多种因素,比如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率、无风险利率等。

然后,我们还得谈谈费用的摊销。

股权激励的费用一般在授予日确认后,会在一定的期间内进行摊销。

这段时间通常与员工的服务期相一致。

比如,假设某个员工获得了1000股的股票期权,授予价格为10元,市场价格为20元。

这时,我们就需要将这1000股的公允价值在员工的服务期内进行逐年摊销。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也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税务处理。

股权激励的税务问题常常被忽视。

根据税法,员工在行权时会产生所得税。

公司在确认这部分收入时,应该如何处理相关税费?一般来说,公司可以在员工行权时扣缴所得税,并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当期的经营费用。

以上就是股权激励计划会计处理的一些基本方面。

2023年注册会计师《会计》 第0108讲 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

2023年注册会计师《会计》 第0108讲 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

【考点【考点3】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 (一)授予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 1.向职工发行的限制性股票按有关规定履行了注册登记等增资手续的,收到职工缴纳的认股款时: 借:银行存款[按照职工缴纳的认股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同时,就回购义务确认负债(作收购库存股处理)。

借:库存股[按照发行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以及相应的回购价格计算确定的金额] 贷: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包括未满足条件而须立即回购的部分] 2.等待期内股份支付相关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应当综合考虑限制性股票锁定期和解锁期等相关条款,按照准则规定判断等待期,进行与股份支付相关的会计处理。

其中,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限制性股票授予日股票的市价-授予价格。

3.未达到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而需回购的股票 借: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按照应支付的金额]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股本[按照注销的限制性股票数量相对应的股本金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按其差额] 贷:库存股[按照注销的限制性股票数量相对应的库存股的账面价值] 4.达到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而无需回购的股票 借: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按照解锁股票相对应的负债的账面价值] 贷:库存股[按照解锁股票相对应的库存股的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如有差额] (二)等待期内发放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限制性股票等待期内发放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项目现金股利可撤销现金股利不可撤销内涵未达到解锁条件,被回购限制性股票的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或需要退回)其在等待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即不论是否达到解锁条件,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仍有权获得(或不得被要求退回)其在等待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针对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处理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同时:借:其他应付款 贷:库存股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针对预计未来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处理借:其他应付款 贷:应付股利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股利 【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采用授予职工限制性股票的形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分析股权激励是现在很多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工具。

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本文将从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入手,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挑战。

首先,我们来聊聊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

股权激励通常指公司通过授予员工股份或期权的方式,来激励他们的工作表现。

这样做的好处是,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业绩紧密绑定。

换句话说,公司的成功就是员工的成功,大家同舟共济,形成合力。

这种激励机制在科技公司、初创企业尤其普遍,因为这些企业在资金上可能不如传统行业雄厚,股权激励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补偿方式。

在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中,主要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确认和计量。

根据会计准则,企业在授予股权激励时,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相关费用。

这些费用通常与授予的股票数量、行权价格以及股票的公允价值密切相关。

比如说,公司授予员工1000股,假设每股的公允价值为20元,那么总费用就是20000元。

这笔费用会在未来几年的利润表中逐步摊销。

接下来,我们谈谈股权激励的类型。

常见的有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

股票期权是指员工有权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而限制性股票则是直接授予股票,但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出售。

两者在会计处理上略有不同。

股票期权通常需要在行权时确认费用,而限制性股票则是在授予时就要确认相关费用。

然后是税务处理。

股权激励的税务问题常常让公司头疼。

一般来说,员工在行权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公司在确认相关费用时也可能面临不同的税务处理。

比如,股票期权的行权通常被视为一种收入,因此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个过程复杂且繁琐,需要企业和员工在操作时多加注意。

再来说说股权激励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首先,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方案是一大难题。

过高的激励可能导致短期行为,员工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反之,激励不足又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因此,企业需要在设计激励方案时,既要考虑到市场竞争情况,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股权激励计划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激励机制,尤其在创业公司和高科技企业中。

这种计划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然而,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却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话题。

我们今天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领域。

首先,我们得了解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通过给予员工公司股份或期权的方式,来激励他们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常情况下,这些股份或期权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授予员工,形成一个锁定期。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员工能把公司的利益与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努力提升公司的整体业绩。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将这些激励措施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这涉及到一些会计原则,比如公允价值原则和摊销原则。

在这方面,首先我们要考虑股权激励的公允价值。

企业在授予股权时,需要评估其公允价值。

这个价值不是随便定的,而是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公司发展前景等多个因素来计算。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期权定价模型,比如黑-斯科尔斯模型,来确定期权的公允价值。

一旦确定了公允价值,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这个价值。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在员工获得股份或期权时,将公允价值计入公司的费用。

这部分费用通常会在锁定期内分摊。

比如,如果一项股权激励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锁定期为四年,那么每年会将25万元计入费用。

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公司在财务上更透明,也能让投资者和管理层更清楚地看到股权激励的成本与效益。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企业需要有足够的会计人员来进行评估与记录。

同时,股权激励的变动性也给会计处理带来了难度。

比如,若公司的股价波动较大,公允价值可能会随之变化,企业就需要重新评估。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关注。

比如,如果公司进行了分拆、合并或其他重大财务重组,那么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也会相应调整。

这时候,企业要确保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确保报表的真实与公允。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股权激励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很多公司都希望通过股权激励来留住优秀的人才,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可这股权激励背后,涉及的会计处理却是个复杂的课题。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探讨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股权激励。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通过给予员工公司股份或股权选择权,来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工作。

这样一来,员工不仅是公司的一部分,更是股东。

大家的目标就统一了,企业的业绩提升自然就成了员工的直接利益。

接着,咱们来看看股权激励的分类。

通常,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股票期权,另一类是限制性股票。

股票期权允许员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而限制性股票则是在满足特定条件后,员工才能获得的股票。

两者各有优缺点,企业在选择时,需要考虑自身的情况。

说到会计处理,这里可真是个技术活。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对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有着严格的规定。

我们先从股票期权说起。

在会计上,这种期权的公允价值需要在授予日确认。

也就是说,企业要根据期权的价格、员工的离职率等多种因素,计算出一个合理的价值。

这个价值将被摊销到未来的收益中,通常是按照员工的服务期来分摊。

比如,一家企业决定给予员工股票期权,假设每个期权的公允价值是100元,授予了100个期权,员工需要在未来三年内服务。

每年企业需要计入费用3333元,直到期权到期。

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反映股权激励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避免在某一特定时间出现巨大的费用波动。

说到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其实也类似。

企业在授予限制性股票时,同样需要评估其公允价值。

不过,限制性股票的处理更为简单,因为通常不需要考虑期权的执行价格。

企业在授予日确认其公允价值,并在员工达到服务条件时,逐步摊销相关费用。

除了会计处理的复杂性,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税务。

股权激励的税务处理常常让企业感到困扰。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股权激励是一种很常见的企业管理工具。

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留住核心人才,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不过,股权激励在会计处理上涉及到很多细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股权激励。

简单来说,股权激励就是企业通过给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股票或股票期权,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员工不仅仅是拿工资,他们还会关心公司的长期发展,因为他们的收益和公司的表现息息相关。

那么,在会计上,股权激励是怎么处理的呢?这就要从企业的财务报表说起。

股权激励的成本,按照规定,是要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

这个成本通常是根据授予的股票或期权的公允价值来计算的。

公允价值的确定,有时候会比较复杂,通常需要借助一些金融模型,比如Black-Scholes模型。

这个模型会考虑多种因素,比如股票价格的波动率、无风险利率等。

再深入一点,我们来看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流程。

首先,企业在授予股票或期权时,需在财务上进行相应的记录。

这个记录通常是在授予日进行。

企业会计算出授予的股票或期权的总价值,然后将其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通常是按照授予期的长度进行线性摊销。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员工的股票期权在四年内归属,企业就会在这四年里每年分摊相应的成本。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企业授予了1000股股票,公允价值是每股10元,那么总成本就是10000元。

假设这个激励计划的归属期是四年,那么每年就要在财务报表上记录2500元的费用。

这笔费用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反映出股权激励带来的财务影响。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一些企业中,股权激励计划可能会遭遇员工的不满,特别是当市场环境变化,股价下跌的时候。

员工可能觉得自己的期权没有价值,甚至可能因此产生离职的倾向。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可能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反过来影响公司的发展。

因此,企业在设计股权激励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和市场的波动。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股权激励是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通过给予员工公司股权,让他们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从而增强归属感和积极性。

这种激励方式在近年来逐渐普及,但其会计处理却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了解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

股权激励,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通过股票或期权等形式,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

想象一下,一个公司业绩好,员工手中有股份,大家都开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个人收益。

这样一来,员工更愿意全心投入工作,努力达成公司的目标。

接着,我们来看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这部分通常分为两大类:权益结算和现金结算。

权益结算是指员工获得公司股票或期权,通常在授予时就需要确认相关费用。

这就需要企业对股票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

比如,如果一个员工被授予了100股,市场上每股价值50元,那么企业就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5000元的费用。

这笔费用将会在员工的服务期内分摊。

现金结算的处理相对复杂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获得的并不是股票,而是以现金形式兑现的股票价值。

比如,员工在行权时,如果股票涨到70元,公司就得按照这个价格给员工现金。

这样一来,企业的负担就会随着股价波动而变化,风险也相对更大。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往往面临挑战。

首先是估值的问题。

如何准确评估股票的公允价值,这是一个技术活。

很多公司会借助专业的评估机构,但即使如此,估值也可能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会计处理的结果。

此外,股权激励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明确激励的对象、激励的条件以及股权的分配比例。

这不仅关乎员工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公司的股东结构。

如果设计得当,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都会大大提高;反之,则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影响团队的稳定性。

再者,合规性问题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各国的会计准则对股权激励的处理有明确规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相关法规,避免因不当处理导致的法律风险。

比如,中国的会计准则明确要求对股权激励的费用进行确认和披露,这样做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对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应用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很多公司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常常会采用股权激励这种方式。

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

不过,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涉及到的内容相当复杂。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股权激励。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给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股份,作为他们努力工作的回报。

这样做的好处是,员工会更加关注公司的表现,因为他们的利益和公司的成功直接挂钩。

这种方式在技术公司和初创企业中尤为普遍,大家都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实现共同成长。

在股权激励的实施过程中,公司的会计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处理不仅涉及到如何在账面上记录这些股份的价值,还包括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这些信息。

具体来说,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授予日的会计处理和行权日的会计处理。

授予日的会计处理是指在员工获得股权激励的那一天,企业需要根据股权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

这时,公司会将这些股权视为一种员工福利,计入相关费用。

比如说,如果一家公司授予员工1000股,假设每股的公允价值是10元,那么公司需要在账面上确认10,000元的费用。

这部分费用通常会在员工服务期间进行摊销,按年计入损益。

接下来是行权日的会计处理。

行权日就是员工实际行使股权的那一天。

这个时候,公司的会计处理就需要更复杂一些。

当员工行使股权时,企业会收到相应的资金,同时要相应调整股本和资本公积。

比如,假设员工以每股10元的价格行使1000股,那么公司会收到10,000元的资金,并相应增加股本和资本公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离职或者放弃行权的情况。

这就涉及到如何处理未行权的股权激励。

当员工离职时,未行权的股权通常会失效。

这时候,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账目,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除了基本的会计处理,企业还需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股权激励计划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中。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有效吸引、留住人才,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

然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却是一个复杂且细致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理解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股权激励通常是指企业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予其公司股份的权利。

常见的形式有期权、限制性股票等。

比如,某公司为了激励核心员工,决定给予他们未来三年内以固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还能让他们与公司共同成长。

在会计处理方面,首先要明确的是,股权激励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企业需要在授予股权激励的时点,对其进行公允价值的评估。

这个评估一般是通过期权定价模型来完成的,比如布莱克-舒尔斯模型。

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公司当期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接下来,企业需要将股权激励的成本分摊到授予期内。

这通常涉及到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授予日期的公允价值,然后根据激励计划的期限,将这一成本在多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销。

比如,如果一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为期三年,且授予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那么每年需在利润表中确认100万元的费用。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公司准确地反映激励计划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另外,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还涉及到税务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在授予股权激励时,可能无法立即享受到税收优惠。

但在员工行使期权时,通常会涉及到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企业在处理这部分税务时,需要确保合规,以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

除了基本的会计处理,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评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指标和评估机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股权激励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公司整体业绩的贡献。

比如,通过设定具体的业绩指标,企业可以追踪员工的工作表现,从而判断激励措施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ACCOUNTING浅析授予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应 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取授予其员工限制性股票(普通股)的方式,以增强公司凝聚力,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提供服务。

从目前上市公司公告的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方案看,其主要特点有:一是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激励对象授予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并规定锁定期、解锁期和解锁条件;二是授予对象一般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其他核心员工;三是锁定期和解锁期内,已发行给公司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不得上市流通及转让。

达到解锁条件的限制性股票予以解锁,可自由流通;未达到解锁条件的限制性股票将由上市公司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立即回购并注销。

但某些情况下已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可能还存在其他相关限售规定,例如,有些公司在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中规定,持有限制性股票的员工在其任职期内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所持本公司股份等;四是解锁条件通常包括服务期限条件(例如员工留任至解锁日并考核合格)和业绩条件(例如公司净利润、净资产或营业收入等业绩指标达标)。

由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上述特征,其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按照限制性股票发行、锁定期和解锁期、解锁日等业务特点,其会计处理涉及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权益工具和债务工具的分类与计量、每股收益等不同准则的规定,具体涉及的会计问题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授予公司激励对象而发行股份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即授予日的会计处理)、等待期内(锁定期和解锁期)如何考虑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上市公司分配与限制性股票相关的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以及每股收益的计算等。

本文将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下简称《股份支付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金融工具列报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以下简称《每股收益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以下简称《解释7号》)等相关规定,对此类股权激励计划各环节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一、授予日的会计处理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按照发行股份筹集的资金在确认资产的同时,按照股份面值和溢价分别确认为股本和资本公积。

但根据上市公司授予公司激励对象而发行的限制性股票情况分析,虽然上市公司发行的限制性股票已由中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将上市公司的被激励对象登记为该公司的股东,但如未满足解锁条件,发行限制性股票的上市公司有义务回购已发行并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

为此,上市公司因发行限制性股票而收到的认股款(即授予日收到的认股款)如何分类和计量,主要有如下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从法律上看,上市公司发行的限制性股票与发行的普通股没有实质区别,应当采用相同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并将发行的限制性股票筹集的资金在确认资产的同时,确认为权益工具;对于未满足解锁条件拟回购的限制性股票,待公司实际回购时再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授予日无需进行特殊的会计处理,即无需因可能存在的回购义务而确认一项负债。

第二种观点认为:上市公司发行的限制性股票与发行的普通股的经济实质不同。

从金融工具角度分析,发行的限制性股票存在回购义务,即,当未来期间不能满足解锁条件,上市公司存在以现金回购该限制性股票的义务,表明上市公司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履行一项合同义务。

按照金融工具列报准则的规定:“如果一项合同使发行方承担了以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回购自身权益工具的义务,即使发行方的回购义务取决于对手方是否行使回售权,发行DOI:10.16292/ki.issn1009-6345.2016.01.019会计98方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该义务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

据此,上市公司发行的限制性股票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应当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而非权益工具。

在这种观点下,上市公司发行的限制性股票并非实际发行在外的股份,而是或有可发行的股份,员工于授予日认购的限制性股票支付的现金,视为预付款性质,上市公司收到员工支付的购股款应视为预收款性质,确认为一项负债,且负债应当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回购金额的现值确定,不考虑未来回购的可能性。

第三种观点认为,金融工具列报准则第三条规定:由股份支付准则规范的股份支付,适用股份支付准则。

上市公司发行的限制性股票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权支付,应当适用于股份支付准则,不适用金融工具列报准则。

因此,在授予日无需就回购义务确认一项金融负债,在期后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上市公司应就限制性股票能否达到解锁条件进行合理估计,当估计很可能无法达到解锁条件而需要回购股票的,按应付回购金额确认一笔预计负债,并在以后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当估计需回购股票的数量与授予日或上一资产负债表日不同的,按照重新估计拟回购的股票数量相对应的回购金额调整预计负债和权益工具。

考虑到限制性股票的特殊性,在具体会计处理时,对于上市公司发行限制性股票筹集的资金,在确认一项资产并确认为权益工具的同时,按照回购义务的总额确认库存股和金融负债,即糅合了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观点的处理思路。

这种处理方法,一方面,反映了交易的法律形式。

上市公司向激励对象发行限制性股票,需经过严格的注册登记,并履行增资相关的法律手续,中介机构对公司的新增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情况也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

因此,从遵循法律形式的角度看,应当作为增资进行会计处理;另一方面,反映了交易的经济实质。

由于限制性股票发行时有明确的回购约定,意味着上市公司负有在一定情形下必须回购的义务,即存在交付现金的合同义务,且该结算是否发生并不在上市公司的控制范围内。

因此,从经济实质角度看,在授予日,应当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并不考虑未来回购的可能性,以合同中规定的回购金额的现值计量。

在具体会计处理时,对于此类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向职工发行的限制性股票按有关规定履行了注册登记等增资手续的,上市公司应当根据收到职工缴纳的认股款确认股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按照职工缴纳的认股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股本金额,贷记“股本”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同时,就回购义务确认负债(作收购库存股处理),按照发行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以及相应的回购价格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库存股”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包括未满足条件而须立即回购的部分)等科目。

二、等待期内的会计处理(一)与股份支付相关的会计处理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以较低价格向激励对象发行限制性股票,是为了获取其提供的服务而以其股份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该交易符合股份支付准则中对股份支付的定义,且以股份作为支付对价,符合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定义。

按照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规定,上市公司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员工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计量,在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才可行权的换取职工的服务的情况下,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

这里,需注意三点:一是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进行调整,并在解锁日调整至实际可解锁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二是限制性股票分批解锁的,实际上相当于授予了若干个子计划,应当分别根据各子计划的可解锁数量最佳估计在相应的等待期内确认股份支付成本费用;三是如果等待期内修改股权激励计划的,应区分修改对与所授予工具公允价值和数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对于等待期内取消股权或者因未满足可行权条件而被取消的股权激励计划,根据股份支付准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二)分配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由于上市公司发行的限制性股票已在中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登记,并将被激励对象登记为上市公司股东。

由于股权激励有关安排中通常规定,在锁定期内,限制性股票的持有者并不享有有关股东的投票权,在解锁前可能享有或不享有股票的股利。

因此,这部分股票与真正意义上的普通股所享有的权利99ACCOUNTING 有一定的差别。

关于等待期内分配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限制性股票按照法律形式确认为权益工具,则与权益工具相关的分配也应当作为利润分配处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区分现金股利可撤销与现金股利不可撤销两类情况,对于前者分配的现金股利应当冲减负债,因为等待期内可撤销现金股利的发放实质上减轻了公司今后回购相关股票时的支付义务;对于后者分配的现金股利应当计入相关成本费用,属于上市公司的人工成本;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当考虑未来解锁的可能性,对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作为利润分配处理,对于预计未来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应分配的现金股利计入相关成本费用处理;第四种观点认为,既然限制性股票对于发行该股票的上市公司而言本质上是一项债务工具,那么所支付的现金股利就应当视同利息,确认为相关的成本费用。

既然在授予日,兼顾了法律形式和交易实质,对于限制性股票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也综合了上述几种观点,即,首先,要区分现金股利是否可撤销;其次,鉴于限制性股票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股份支付原则估计未来解锁条件的满足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现金股利可撤销与现金股利不可撤销的限制性股票在会计处理上有其共同点:一是都要求对未来解锁条件的满足情况进行合理估计,并且这一估计与上述进行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时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数量进行的估计保持一致。

二是对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应分配的现金股利,都视为对股东的利润分配。

现金股利可撤销与现金股利不可撤销的限制性股票的区别主要在于:不满足解锁条件的情况下,被回购限制性股票持有者是否有权享有原在等待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有权享有现金股利的,为不可撤销的限制性股票,否则为现金股利可撤销的限制性股票。

这一区别直接导致两者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以下两方面差异:一是对于预计未来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如果现金股利可撤销,意味着今后在回购这部分限制性股票时,其激励对象需退还原已收到的现金股利,或者上市公司可抵减应支付的回购价款,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就未来回购义务而承担的负债随之下降,因此应当冲减相关已确认的负债金额和相应的股存股;如果现金股利不可撤销,意味着这部分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将成为上市公司不可避免的人工成本,应当在分派现金股利时,将相关的现金股利确认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二是对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今后上市公司将无需回购这部分限制性股票,如果现金股利可撤销,同样意味着上市公司就未来回购义务而承担的负债随之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