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免疫应答2 B-简版xiao

合集下载

《适应性免疫应答》课件

《适应性免疫应答》课件
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
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广谱的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分类
根据来源和功能,树突状细胞可 分为传统树突状细胞、浆细胞样 树突状细胞等亚型。其中,浆细 胞样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原
提呈能力。
树突状细胞的激活
树突状细胞在受到感染或肿瘤细 胞的刺激时被激活,通过吞噬、 处理抗原并呈递给淋巴细胞,启
正向调节机制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这些 细胞因子能够进一步激活和招募更多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 应答。
负向调节机制
抑制免疫应答
负向调节机制通过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抑制过度或过强的免疫应答,以避免对机体的自身组 织造成损伤。
抑制细胞因子分泌
负向调节机制能够抑制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招募,抑制免疫应答。
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树突状细胞是抗原提呈的重要承 担者,在启动和调控适应性免疫
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
03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识别
抗原呈递细胞(APC)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 )识别抗原。
淋巴细胞激活
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产生信号分子,激活淋巴细胞。
细胞主要辅助体液免疫应答,而CD8+T细胞则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02
T细胞激活
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被激活,通过克隆扩增和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
忆T细胞。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或诱导炎症反应,而记忆
T细胞则能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快速反应。
03

T细胞功能
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表达共刺激分子等方式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 —B 细胞介导共56页

适应性免疫应答 —B 细胞介导共56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适应性免疫应答 —B 细胞介导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识别活化、增殖分化和效应)
1. 初始T细胞活化和Th2细胞的形成
TD
2.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提呈及其与Th2细胞
的相互作用
BCR识别抗原特点: 1.可识别蛋白、多肽、核酸、多糖、脂类等 2.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 3.抗原无需APC加工处理,无MHC限制性。
抗原特异性B细胞与Th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是不同 的,但两者必须识别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表位,才 能相互作用。
髓样DC、某些非专职APC 、初始T细胞、CD4+Th1细 胞、CD4+ Th17细胞和 CD8+CTL。
一、 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 CD4+初始T细胞活化和分化形成CD4+Th1细胞
TCR识别抗原特点: 1.形成免疫突触 2.识别特异性 3.识别的自身MHC限制性
CD40-CD40L: 通过活化APC促进B7表达 和IL-12的产生。进而促 进T细胞的分化和活化
双信号: 故障-安全 机制
2. CD4+Th1细胞活化、增殖和效应Th1细胞形成
IL-2是始动和促进T细胞 增殖的关键因素
3. CD4+效应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免疫效应和免疫调 节作用
效应Th1细胞通过释放IL-2、IFN-γ、TNF-α/β
等细胞因子介导产生细胞免疫效应、炎症反应和免疫调 节作用
1. Th1细胞非依赖性CD8+初始CTL的活化
高表达B7等共刺激分子的髓样DC(如病毒感染的mDC) 活化初始CTL,无需Th1细胞辅助。
2. Th1细胞依赖性CD8+初始CTL的活化
Th1细胞依赖性专职APC对CD8+初始CTL的激活作用 Th1细胞依赖性非专职APC对CD8+初始CTL的激活作用

医学免疫学:适应性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主要内容
1. 名词: 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突触
2. APC-T如何相互作用。 涉及哪些分子
3. T细胞各亚群功能: Th1 、Th2、 Tc 。
T细胞免疫应答
• 抗原识别阶段 • 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 效应阶段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CTL的细胞毒效应
• 效-靶细胞结合
– TCR特异性识别Ag--MHC-Ⅰ类分子 – 黏附分子
• CTL极化 • 致死性打击
–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 FasL途径 – TNF与IFN-γ
杀伤机制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 穿孔素:打孔 – 颗粒酶(granzymes):降解DNA
死亡受体途径 – FasL:与Fas结合,致靶细胞凋亡 – 分泌TNF和IFN-与相应受体结合,介导凋亡
中心是TCR和抗原肽-MHC复合物 周围是细胞黏附分子对 “筏”状结构,相互靠拢成簇
ICAM-1
LFA-1
CD80/86
MHC II/I
CD28 CTLA-4 TCR
LFA3/ CD48
APC
CD2

T 细胞识别、活化
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s)
– 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过程中,由TCR和肽MHC复合物及聚集的黏附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 圆柱状结构
T cell activation
导致Lck 磷酸化ZAP-70
ZAP-70磷酸化LAT 和 SLP-76
P
Fyn
SLP-76 LAT
PPPP
Lck
Zap-70
活化的 ZAP-70 磷酸化 LAT & SLP-76

医学免疫学—适应性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适应性免疫应答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相
对较长的潜伏期后产生抗体,在血清中出现含量较低、 持续时间较短、以IgM为主、抗体的亲和力较低。
再次应答:初次应答后,当
抗体下降并恢复正常时,再用 相同的抗原进行免疫,则抗体 产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 含量明显上升,且维持时间更
抗胞内感染作用
抗肿瘤免疫
参与移植排斥反应 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如Ⅳ型超敏反应
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ity, HI)
分TD抗原和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两种情况:
(一)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1)抗原识别阶段
免疫抑制: 非特异性无免疫应答
免疫缺陷: 非特异性无免疫应答
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的区别
免疫缺陷:
– 由于遗传或疾病等因素造成机体免疫系统 缺陷或功能障碍,导致对多种抗原不应答 或应答低下。
免疫抑制:
– 因使用免疫抑制剂使免疫功能受抑制,导
致对多种抗原不应答或应答低下,停用抑
制剂后,可使免疫应答恢复正常。
③促进M产生多种细胞因子(IL-1/2/6等)和
炎性介质(PEG等)来调节免疫效应;
④活化NK细胞,增强杀瘤和抗病毒作用,提
高机体的免疫监视机能。
(二)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致敏Tc细胞的功能特征
– 只能杀伤携带有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特异
性);
– 杀伤靶细胞时受MHC-I类分子的限制; – 致敏Tc细胞在杀伤靶细胞后,可以继续杀 伤带有相应抗原的其它靶细胞,即Tc细胞 的再循环。
子,诱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02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
抗原识别与呈递
01
抗原识别
免疫系统通过特定的受体(如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识别抗原,这是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第一步。
02
抗原呈递
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摄取、处理并呈递给
T细胞和B细胞,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
03
MHC分子在抗原呈递中的作用
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抗原呈递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辅助CD8+T细胞
CD4+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表达共刺激分 子,辅助CD8+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 CD8+T细胞的杀伤作用。
调节免疫应答
CD4+T细胞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调节免 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CD8+T细胞的杀伤作用
识别靶细胞
CD8+T细胞通过其表面的T细胞 受体(TCR)识别靶细胞表面的 MHC-I类分子和抗原肽复合物。
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
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 长。
抗体介导的肿瘤杀伤
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可以介导肿瘤细胞溶解或抑 制其生长。
THANKS
抗炎细胞因子
如IL-4、IL-10和IL-13等,它们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减轻组织损伤,促进组织修复。
调节性细胞因子
如TGF-β和IL-27等,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 的分化和功能,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04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的活化与分化
B细胞受抗原刺激
B细胞表面的B细胞受体(BCR)特异 性识别并结合抗原,启动B细胞的活
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如IL-2、IL-4、IFN-γ等)在T细胞和B细胞的 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 分化和功能。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YY Y
YY Y
GERMINAL CENTRE Transient structure of Intense proliferation
Germinal centre
YY Y
releases B cells
that differentiate
into plasma cells
一、TD抗原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CD40—CD40L结合可诱导静 止期B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 期,是刺激B细胞活化的最 强信号。
CD40—CD40L的作用是双向 的,也可通过上调B细胞B7 的表达进一步刺激T细胞的 活化。
3.Th2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对B细胞增殖分化的
辅助作用
活化的Th2还会增加表达更多的细胞因子受体并分泌细胞因子 活化的Th2接受IL-2为主的CK刺激下增殖 效应Th2产生细胞因子IL-4 IL-5 IL-6 TGF-β
(3) 致死性攻击 •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 Fas/FasL和TNF与相应受体结合途径
效应CTL的极化
效应CTL极化即使其内某些细胞器,如细胞骨架系统、高尔 基体和胞浆颗粒向效-靶细胞接触部位重新排列分布的现象。
可使CTL表达和分 泌的效应分子集 中在效-靶接触形 成的狭小空间内, 从而有效作用于 靶细胞,而对周 围正常组织没有 杀伤作用。
双信号: 故障-安全 机制
2. CD4+Th1细胞活化、增殖和效应Th1细胞形成
IL-2是始动和促进T细胞 增殖的关键因素
3. CD4+效应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免疫效应和免疫调 节作用
效应Th1细胞通过释放IL-2、IFN-γ、TNF-α/β
等细胞因子介导产生细胞免疫效应、炎症反应和免疫调 节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TD-Ag
CD4 BCR-Igα 、Igβ (第一信号)
MHC 抗原肽 TCR-CD3 -II
B细胞
第二信号
第一信 号 Th 细胞 第二信号
B7 CD40
CD28 CD40L
Th活化 浆细胞 抗体 B 活化
表达细胞 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4) IL-2、4、5、6、IFN等
• B细胞增殖和分化 • 浆细胞,记忆细胞
Tm
CD8+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h细胞依赖性 靶细胞-MHC-I+抗原肽 TCR-前体 Tc细胞 细胞因子 凋亡 APC MHC-II+抗原肽 CD4Th
效应性TC
Th细胞非依赖性 自身活

APC(病毒感染)直接激活前体Tc 合成IL-2
IL-2R
IL-2
DC
Tc
活化,扩增
Th
APC
Tc
IL-2
• 缺乏第二信号,T细胞无能(anergy)
T细胞活化
信号 1
APC
信号 2
B7
Th
活化
CD28
T细胞活化机制
Antigen 低亲和力 IL-2 R(b )
IL-2 IL-2 IL-2Ra IL-2Ra
1
信号 1 高亲和力
IL-2 R( a b )
静息 T细胞
T细胞活化机制
共刺激
抗原
1
2
IL-2 IL-2Ra
IL-2表达增加
无能
抗原
Naï ve T cell
1
只有信号 1
IL-2 IL-2Ra
上皮细胞
无信号2,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细 胞因子,不能增殖

免疫学原理适应性免疫应答讲课

免疫学原理适应性免疫应答讲课

ICAM-1
CD2
LFA-3
ICAM-3
DC-SIGN
(2) CD40L(活化)
CD40(活化)
4-1BB(CD137)
4-1BBL
辅助作用 (1)使T细胞与APC之间的结合更稳定,维持结合时间,
有益于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2)维持或修饰协同刺激信号,传送活化信号给T细胞,
活化的APC表达B7分子增加,进一步刺激T细胞克隆增殖。
第十四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学原理适应性免疫应答讲课
掌握 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抗体介 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 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了解 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及基因表达, 免 疫力维持的机制。
免疫学原理适应性免疫应答讲课
获得性免疫应答: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 机体中与抗原相应的淋巴细胞活化,如B淋巴 细胞、T淋巴细胞等,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免疫 应答反应。
2. 辅助CTL活化增殖
CD8+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需要CD4+T细胞分 泌的IL-2的刺激,没有IL-2的作用,CD8+ CTL的克隆扩增是不可能的,
IL-2可提高CD8+CTL的杀伤活性。
免疫学原理适应性免疫应答讲课
3.辅助B细胞产生调理抗体
CD4+Th1细胞通过分泌IFN-γ和IL-2,可辅助 B细胞产生调理抗体,一般为IgG1和IgG3亚 类。
免疫学原理适应性免疫应答讲课
(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
免疫学原理适应性免疫应答讲课
三、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介导特异性免疫效应的T细胞
Th1细胞
CTL细胞
免疫学原理适应性免疫应答讲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抗体的亲和力成熟
指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亲和力的提高。是分泌 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选择性生存和Ig体细胞基因高 频突变的结果。
可产生具有更高抗原结合能力的抗体。 需要Th细胞的参与及CD40-CD40L相互作用只出现
于机体对TD-Ag的免疫应答。

B细胞经过IgV基因高频突变, Igs改变对抗原的亲和力
活化转录因子 (除NF-AT/NF-kB等)
基因表达
(二)、增殖(proliferation)
B细胞接受足够强度的双信号后,体积增大, 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蛋白磷酸化,分泌多种 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并分化成为能产 生抗体的浆细胞。
(三)、分化 differentiation
1、活化B细胞的分化途径
B1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
单独TI-1抗原不能诱导Ig类别转换、抗体亲和力成熟 和记忆B细胞的产生。
TI-1具有丝裂原成分:
① 高浓度:丝裂原与大多数B1细胞表面的丝裂原受体结合,非特异
性的激活B细胞(多克隆激活),不依赖BCR对抗原的识别。
② 低浓度:激活具有特异性BCR的B1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抗体。
2、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1)生发中心的形成
B细胞在淋巴滤泡与T细胞交界处接触抗原刺激, 在4-7天内迁入淋巴滤泡,迅速增殖,形成初级 生发中心。B细胞大量扩增,初级生发中心体积 增大,成为次级生发中心(一个或几个抗原特异 性B细胞克隆
特定微环境:滤泡树突细胞和活化Th细胞(表达 CD40L和分泌细胞因子)。
TD和TI抗原特性
特性
TD抗原
TI抗原
1型
2型
化学性质
类别转换
体 液
亲活
可溶性 细菌细胞壁成分 荚膜多糖、高 蛋白质 (如:LPS) 分子蛋白抗原


有限







是(高剂量)

第二节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General Rules of Antibody
Production
第一节 B细胞免疫应答
B 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TD抗原-----需要T细胞的辅助,才能刺激刺激B细胞 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多是蛋白质,结构较复杂, 天然抗原大多为TD抗原。
TI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 的抗原性物质,结构较简单,主要包括细菌脂多糖, 荚膜多糖等。
3、记忆B细胞已经历亲和力成熟,产生抗体的亲和 力比初次应答高。
4、记忆B细胞中Ig基因已经过同种型重排,产生针 对于抗原的特异性同种型抗体。
再次应答的意义
为机体提供强而迅速的应答,在抗感染免疫、疫 苗接种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免疫接种和动物实验中,适当增加免疫次数可 加强免疫效果。
IgM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依据; 抗体效价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高,提示再次感染。
① 一部分迁移入外周淋巴组织的髓质(滤泡外区),
也是T/B细胞交界处,分化为产生IgM的浆细胞,分 泌IgM抗体,发生在免疫应答早期。
② 大部分进入淋巴组织的B细胞区(初级滤泡区),继
续增殖形成生发中心(次级淋巴滤泡),分化为浆 细胞,产生大量高亲和力的抗体。
抗原免疫后2-3周,骨髓成为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B细胞对初次遇到的抗原产生的应答。 潜伏期长(1-2周),抗体效价低,维持时间短,
主要为低亲和力的IgM。 参与细胞主要为未致敏的B细胞和Th2细胞。
再次应答 (secondary response)
B细胞对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产生的应答。 潜伏期短(1-2天),抗体效价高,维持时间长,
B细胞亚群及功能
根据其表面标志,个体发育的不同 B1细胞,出现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随后被B2细胞
取代而减少。主要分布于胸腔,腹腔和肠壁固有 层,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主要识别TI抗原(多糖 类抗原),产生的抗体主要以IgM为主。 B2细胞,通常所说的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的主要细胞。主要识别TD抗原。
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 B cell Response to TD Antigens
一、抗原识别阶段
对TD抗原的识别
B细胞的BCR(为抗原高亲和力受体)能直接识别游 离的天然抗原,其识别的抗原无需事先加工和提呈, 没有MHC限制性。但针对其产生免疫应答需要T细胞 的辅助。
应答特点: 既能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引起细胞免疫 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 产生免疫记忆
(2)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高频突变
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导致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
特征:
突变类型:点突变,IgG较IgM更易发生。 主要集中部位:V区抗原决定簇互补区(CDR) 突变频率非常高:Ig V基因中每1000bp有一对发生突变。 只发生于重排过的V基因。 点突变有赖于抗原的选择。
三、效应阶段
抗体存在于体液中。黏膜下和腺体内浆细胞产生的 分泌型IgA主要存在于黏膜局部及分泌液中。
抗体的效应功能是在与抗原结合后激发的,不同结 构,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抗体具有不同的效应机 制。
抗胞外菌、抗毒素、抗病毒、抗蠕虫、免疫损伤
1、中和作用
病毒和细菌感染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可特异性中 和病毒和细菌的外毒素。
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
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
B细胞的BCR特异性结合抗原
B 细
产生第一信号
BCR交联
胞 活
由Ig-Ig传入细胞内
激活的早期PTK为Blk、 Fyn和Lyn

Ig-Ig胞内段的

ITAM磷酸化


激活Syk

(相当于TCR信号中的ZAP-70)

激活Ras通路


5、抗体参与免疫应答调节
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
B细胞对TI-Ag的免疫应答 B cell Response to TI Antigens
抗原的识别
TI抗原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多个重复出现的抗原 决定基并呈线性排列,与BCR结合后使之出现 交联而活化。
应答特点: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只能刺激机体产生IgM类抗体 无免疫记忆
IgG, IgA或IgE
再次应答的机制
1、潜伏期短 记忆细胞数量远大于未致敏细胞,所以接触抗原
的机会增大。 记忆细胞已致敏。 记忆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黏附分子,比未致敏细胞
更容易被APC激活。
2、抗体水平高、持续时间长
抗原特异性记忆细胞的数量远高于抗原特异性未致 敏细胞。
再次应答主要产生IgG,半衰期长。
Th细胞
CD40L
CD40
B细胞活化
B细胞
IL-4
TGF-
IFN-g
IgM
IgG1
IgG2
IgG2a
IgE
IgA
IgG3
细胞因子在Ig类别转换中的作用
(5)记忆B细胞的产生
记忆B细胞不产生Ig,但可长期生存。 它们离开生发中心后分布于外周淋巴组织并参与淋
巴细胞再循环。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迅速活化, 产生大量抗原特异性的高亲和力抗体。 其较未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CD44.
其中,TI-1Ag结合BCR产生第一信号;丝裂原与B细胞丝裂原受 体结合产生第二信号。
B1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具有许多重复性抗原决定 簇,不含有丝裂原成分。 使B细胞受体交联,直接 激活B1细胞。(单信号激 活B细胞,但交联过度或 过低则无应答)
仅能激活成熟的B1细胞, 不能多克隆激活B1细胞。
主要为高亲和力的IgG。 参与细胞主要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h2细胞。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比较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细胞类型 Naïve B细胞 记忆B细胞
潜伏期 长(10天) 短(2-3天)
达到峰值时间 长(10天) 短(3-5天)
抗体水平 低
高(100-1000倍)
维持时间 短

抗体亲和力 低

抗体类型 IgM


没有结合抗原的B细胞凋亡

生成记忆B细胞和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4)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每个B细胞在开始时均表达IgM,在免疫应答中首 先分泌IgM。随后可以表达IgG、IgA、IgE,但所 有这些Ig的V区不变,仅有抗体的类别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称为Ig类别转换,亦称同种型转换。
Ig的类或亚类发生改变,但结合抗原的特异性不变。 仅发生于对TD-Ag的应答中。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B 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肖睿璟
xrj7619@
B淋巴细胞来源于哺乳动物胎肝和成年骨髓中的淋 巴样干细胞,在骨髓造血微环境参与下,发育成 熟后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中。 B淋巴细胞又 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在外周血中, 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
ADCC效应:IgG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与NK 细胞等表面的Fc受体结合,通过ADCC效应杀菌或杀 伤靶细胞。
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
4、妊娠期母体的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为胎 儿提供出生后的早期保护。分泌型IgA通过 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


B细胞由FDC(滤泡DCs)提呈的

抗原所选择
B

B细胞表面Ig接受了
表面具有与抗原低亲和力Ig的
FDC提呈的抗原信号后, B细胞克隆,不能有效接受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