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文言语法?
君:(名作动)统治、治理。 庸:(意动用法)功劳,认为……有功劳。 说:(通假字)通悦,高兴、愉快。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介词结构后置)用 小槌敲打,钟声则小。
作业(背诵积累)
比喻主要有: 1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成才, 懂得大道。 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以“味美”比喻“道 善”,论说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好坏。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3攻坚木:先枝叶后节目,比喻问题的由易到难,由 浅入深。强调了问学必需由易而难,循序发问。 4撞钟:以钟发声比喻教学的效果。首先钟要经过敲 击才能发声,强调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教 育。叩之小、大比喻教学的不同方式。“待其 从容,然后尽其声”,比喻因材施教的最好结 果。
归纳段落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内容,归纳段落 大意! 明确:本段论述精进学业的方法。
美玉鉴赏
美玉鉴赏
美食鉴赏
美食鉴赏
撞钟
伐木
木刻
木雕
提问:请同学看第一段,指出其文体, 并进行分析。
明确:这是议论文。议论文的特点是 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摆事实讲道理, 现在我们来分析作者是否做到了这一 点。作者首先以日常生活的常识:玉 璞必须经雕琢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 来比喻人必须受教育,进而推出教育 对国家的重要性,后引用名言来证明 这一道理。
《尚书》: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译文: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 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 首先要设学施教。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 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 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 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 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 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 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学记》介绍
《学记》选自《礼记》,主要论述办学兴 教的意义,各级学校的设置,教学原则、 方法,教学中应当纠正的弊病,教学成功 的经验,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 等,本文节选其中的三段。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 礼》合称为“三礼”。
第一段
词语解释: 君:(名作动)统治、治理。
归纳段落大意
提问:请同学根据内容,归纳段落大 意! 明确:本段从个人到国家论说教育的 重要性。也论说教学相长的规律。
最后一段
词语解释: 庸:(意动用法)功劳,认为……有 功劳。 说:(通假字)通悦,高兴、愉快。 从容:读作“舂容”。形容声音宏大 响亮。
最后一段译文: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 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 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象木 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 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 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 善于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象撞钟 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 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善 于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都 是精进学业的方法。
“之”的用法
之+名——助词,的 动+之——代此,它 之+动——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方位、处所——动词,去 形+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之+形——副词,还 名+之+不+动——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名+之+动(疑问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1.锲而舍之 代词,它 2.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3.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助词, 的 5.糅使之然也 代词, 它 6.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助词, 不译
“其” 的用法
1、代词 (1)人称代词:他,他(它)们;自己(我);他的, 我的。 (2 )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这,这个,这些;其 中的。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副词 (1)“代词+其”——还是,可,千万 “吾其还也” (2)表揣测——恐怕,大概,或许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表反问——难道 “其孰能讥之乎?” 3、连词 (1)其……?其……?—— 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2)假设——如果 “其业有不精” 4、何其——多么
提问:请同学看第二段,并进行分析。
明确:作者先采用比喻从反面论证 “学”的重要性。再理论阐述教学相 长,以强调“师生都要学习”。最后 引用名言证明。结构上与上一段类似。
提问:请同学看最后一段,并进行分 析。 明确:第三段较长,细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 “善学者,…不善问者反此。” 首先就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的态度进行正反 说明,其次对善问者与不善问者的感受作 正反说明,两者都从学生的角度来论证。 第二层: “善待问者如撞钟, …不善答 问者反此。” 作者采用撞钟的现象来比喻论证善答、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第三层:“此皆进学之道也。” 最后一层总结。
ຫໍສະໝຸດ Baidu
1比喻论证:如第一和第二段的开头,作者分 别以玉和佳肴做比,说明学习对人成才的重要 性,以及善“道”只有经过“学”才能知晓。 2对比论证:如第三段,作者将善学者与不善 学者进行对比;又将善问者与不善问者进行对 比;最后将善答与不善答进行对比,来证明进 学之道。 3引用论证:如第一和第二段的结尾,作者为 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均引用了《尚书· 兑命》 篇中的话,以此来增强说服力。
本文提出了哪些教学原则?
明确:1,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即教 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 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老师经过教学能 够发现需要完善的地方。 2,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教师因根 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 法,这就像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 则小。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