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六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
百分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它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教材把它单独编为一章。
教材编写特点。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设置数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教学建议(1)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开放课堂,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3)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4)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目标: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三.单元重点: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四.单元难点: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五.教学时间:13课时(机动两课时)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上册)第五课时第七课时第六单元《百分数》检测题一、想一想,填一填。
(15分,第3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28.6%读作(),百分之零点零七写作()。
2、火车的速度是120千米/时,燕子的速度是150千米/时。
火车的速度是燕子的()%。
3、0.6= ()()=()∶()=()25=()%4、甲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是乙数的()%。
5、比80米少20%的是()米,()米的20%是60米。
6、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约占女生人数的()%,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比男生多()%。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1.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1】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1教材简析: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6)》参考教案人教版
《“和倍”“差倍”问题》参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同?你为什么这样列方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3.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准备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的。
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出示例61.课件出示例6图片。
2.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1)知道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2)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3.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练习六》教案(公开课)
5.(1)10月比9月节约用水百分之几?师:这个问题与刚才的问题一样吗?生:这两个问题属于同类问题,这个问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
问题中单位“1”的量是9月份的用水量。
“节约用水百分之几”就是10月比9月少用的水量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列式为(160-140)÷160=12.5%。
师: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将它的解题方法总结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求甲数比乙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甲-乙)÷乙求甲数比乙数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乙-甲)÷乙5.(2)如果11月比10月节约用水5%,每吨水费为2元,11月应付水费多少元?师:让我们来看看第二小题属于哪种问题,怎样解决。
生:这个问题属于“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根据题意,要求11月应付水费多少元?需要先算出11月份的用水量,已知11月比10月节约用水5%,可以先计算节约了多少,再用10月的量减去节约的量就是11月的用水量。
140-140×5%=133(吨)因为每吨水费2元,所以用133×2=266(元)就是11月的水费。
还可以先算出11月用水量是10月用水量的1-5%,11月的用水量就是140×(1-5%),再乘2就是11月的水费。
列式为140×(1-5%)×2=266(元)。
师:下面让我们总结一下“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百分率或单位“1”的量×(1±百分率)6.据资料统计,2009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15%,2005年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有多少平方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师:问题中单位“1”的量是哪个量?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借助什么方法来解决呢?生:单位“1”的量是2005年的住宅建筑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免费下载(10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免费下载(10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免费下载(10篇)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那么六年级数学有哪些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免费下载,仅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免费下载篇1复习内容:课本第22页练习六。
复习目的:1、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一)导入:板书:整理和复习(二)整理。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使学生明确:5×12或12×5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明确:8/15×5,5个8/15的和,8/15+8/15+8/15+8/15+8/15=8/15×5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使学生明确:24×3/8就是求24个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对整数乘法的的扩展。
练习:练习七的第3题。
板书: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使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应用乘法交换律应用乘法结合律应用乘法分配律练习:练习七的第4、5题。
5、口算练习七1、10题。
6、分数应用题。
(1)把谁看作单位“1”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倍。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性质和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分数的性质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如分蛋糕、分苹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25分钟)
(1) 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
(2) 解释分数的性质,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等。
(3) 讲解分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集体讨论答案。
(2)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谁最快算出结果”,增加课堂趣味性。
4. 总结与作业(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2) 分配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分数的理解程度和运算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六年级数学教案的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投影机。
学生预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标出以下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快速将实际的详细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按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争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殊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争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复。
4.学生依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阅历和学问为学生供应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方式,将用生活阅历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展数学思索,培育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转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转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看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转变,上移时行也就是其次个数据发生转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学问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检验沟通,最终,教师再展现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3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3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分数乘法的简算教学过程一、复习(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 ○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二、探索、悟理(一)出示例题(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三)做一做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四)小结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 ×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三、归纳、质疑(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四、训练、深化(一)巩固混合运算1.判断(×)(×)(√)(√)2.计算(二)巩固简算1.填空2.简算(三)提高练习五、课后作业(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六、板书设计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圆的周长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大全(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大全(6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大全(6篇)小学六年级的课件很有意思。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大全,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大全(篇1)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执笔:陈华栋)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8页教学目标:(1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 )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
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你想知道六(1)班学生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吗?出示教材第106页上的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1、出示条形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2005年10月制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个性化添改(1) 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 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教师归纳:如果要更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 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2、出示扇形统计图。
六( 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2005年10月制(1) 教师讲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 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在这个 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
(2) 看图回答问题。
① 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②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 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4、 完成教材 107页的“做一做”。
三、解决问题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 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与李明同学的 进行对照。
先在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 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 信息。
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
根据课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在组内交流,口乒乓球…I 足球 」跳绳 「i 踢毽 ■其他个性化添改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6单元 比例尺
第6单元比例尺第1课时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教材第71~73页。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对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PPT课件、放大镜、小棒。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PPT课件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放大的圆,还有一个缩小的圆。
师:你们看看第一个圆和第二个圆有什么区别?生:第二个比第一个大。
师:那第一个和第三个圆又有什么区别呢?生:第三个比第一个小。
师总结:第二个圆是第一个圆经过放大得来的,第三个圆是第一个圆经过缩小得到的。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放大与缩小)二、讲授新课1.放大与缩小。
师:我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啊?(教师手里拿着放大镜) 生:放大镜。
师:谁能说说它的作用呢?生: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
教师用放大镜把书本上的字放大从而引出放大的概念。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的内容。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照片把景物缩小了。
(引出“缩小”的概念)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小组交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说的多的一组获胜。
(给获胜的小组一点精神上的奖励)生:用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PPT课件出示一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教学过程教师批注2.摆三角形。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1。
师: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征?生:三条边相等。
师:那用3根、6根、9根同样长的小棒摆等边三角形应该怎样摆?同学自己动手摆一下,看谁摆得又好又快。
(2)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
师:观察自己摆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
师:第一个图形的边是几根小棒?生:一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例6》教案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页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2页练习八第10~13题。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试题。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揭示课题)二、教学例6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1)各自尝试列式。
(2)指名汇报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
4.教学“试一试”。
(1)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
5.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1.做“练一练”: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评议矫正。
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解得又对又快。
提问:在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2.讨论练习八第11题。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指出: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列式时是怎样想的?3、完成练习八第13题。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四、作业练习八第10、12、13题。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初中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这部分可约200字)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六年级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如代数、几何、数据处理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这部分可约200字)
根据六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例如:整数的运算、分数和小数的转换、简单的方程、图形的认识等。
三、教学策略
(这部分可约400字)
1. 教学模式:采取问题导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模型、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
3. 教学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这部分可约600字)
详细描述每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引入新课、讲解新知、组织活动、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等环节。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这部分可约100字)
在每次教学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便于下一次的教学改进。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教案设计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 百分数(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百分数(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百分数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值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百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换,以及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对数值表达方式有一定的理解。
但百分数作为一种新的数值表达方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但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
2.动手操作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实例和练习题: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除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应用。
2. 混合运算:分数、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3. 应用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 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整数、小数混合运算。
3. 学会分析并解决分数应用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分数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分数乘除法:讲解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示例计算。
(2)混合运算: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进行示例计算。
(3)分数应用题: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进行示例分析。
3. 随堂练习(1)分数乘除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数乘除法的计算题。
(2)混合运算:让学生独立完成混合运算的计算题。
(3)分数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题。
4.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
2.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3. 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4. 示例计算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乘除法计算题。
(2)混合运算计算题。
(3)分数应用题。
2. 答案:(1)分数乘除法计算题答案。
(2)混合运算计算题答案。
(3)分数应用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2)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混合运算问题。
(3)拓展分数应用题的类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课件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自主研究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叙事案例篇二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
本学期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6篇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正比例的特征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正比例要满足哪两个条件?生:要满足两个条件: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2、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不变。
师: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吗?为什么?生:成正比例,因为y和x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x的变化,y也在不断变化,y和x的比值始终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师:看来对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掌握,下面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图画的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画一画)(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导入本课。
)二、动手画图,理解含义。
填表,说一说表中两个量的关系。
一个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这个数的`5倍(1)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
(3)谁能说一说这两个量的关系。
这两个量在不断变化,并且一个数增大,它地5倍也不断增大,但他们的比值不变。
所以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带领学生看懂图,明确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各点所表示的含义。
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点,扫清障碍。
)三、试一试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六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40页练习六;《作业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提高制图技能。
2、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增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并能在教师帮助下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看图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忆
1、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达数量的多少的?
2、折线统计图在表达数量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折线统计图吗?
3、折线统计图如何绘制?应注意什么?
二、练习六教学。
1、谈话:某厂业务部要做以下两项统计,一是去年各车间的产值统计,二是近5年来全厂产值的发展变化情况。
你认为每种统计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理?说说理由。
2、教学第1题。
(1)讨论:统计图的标题应补充什么?你从图中能够想到什么?
(2)反馈交流。
(3)根据统计表画好折线统计图。
3、学生尝试完成第2、3题。
(投影反馈)
4、思考题:(略)
5、补充题:
小明家去年一年的电话费(含上网费)统计如下,请把它改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说一说小明家去年电话费的变化情况,猜测一下变化的原因。
147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
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08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本》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