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同步学案:第11章 三角形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迅速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然而,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部分学生对于SSS、SAS、ASA判定条件的应用还是显得有些迷茫。我意识到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他们巩固这一部分。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这种方式似乎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案例的选择可能还可以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以便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来自角相等。-判定: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5.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6.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海伦公式: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可以计算其面积。
-正弦公式: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可以计算其面积。
-外角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SSS(Side-Side-Side):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AS(Side-Angle-Side):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Angle-Side-Angle):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的分类和全等判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角形的内角》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三角形内角的情况?”比如,在拼图、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大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内角的奥秘。
-举例:利用内角平分线将三角形内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并解决相关证明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几何证明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分步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证明过程。
-内角与外角关系的应用:将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灵活运用。
-举例:通过折叠、拼接三角形纸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内角和为180°。
-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掌握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以及外角等于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举例: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验证内角与外角的关系。
-内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理解内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但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仍然是一个挑战。这让我意识到,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直观演示和逐步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证明的逻辑。
实践活动环节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的性质。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时可能还是过于依赖老师的引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新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 全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 全单元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操作对比、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及其概念和表示方法,运用分类思想对三角形进行分类;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符号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埃及金字塔、常见的交通标志和移动信号塔都是什么形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概念典例1看图填空:(1)图中共有个三角形,它们是;(2)△BGE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三条边分别是,三个角分别是;(3)△AEF中,顶点A所对的边是;(4)∠ACB是△的内角,∠ACB的对边是.[解析]根据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答案](1)4;△ABC,△EBG,△AEF,△CGF(2)B,G,E;BE,EG,BG;∠B,∠BEG,∠BGE(3)EF(4)ACB;AB探究点2三角形的分类典例2如图,过A,B,C,D,E五个点中的任意三点画三角形.(1)以AB为边画三角形,能画几个?写出各三角形的名称.(2)分别指出(1)中的三角形中的等腰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解析](1)如图所示,以AB为边的三角形能画3个,分别是△EAB,△DAB,△CAB.(2)△ABD是等腰三角形,△EAB,△CAB是钝角三角形.探究点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典例3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互不相等,且有两边长分别为7和9,另一条边长为偶数.(1)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第三边长.(2)符合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有多少个?[解析](1)第三边长是4.(答案不唯一)(2)∵2<m<16,∴m的值为4,6,8,10,12,14,共六个.【归纳总结】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变式训练“佳园工艺店”打算制作一批两边长分别是7分米,3分米,第三边长为奇数的不同规格的三角形木框.(1)要制作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木框共有几种.(2)若每种规格的三角形木框只制作一个,制作这种木框的木条的售价为8元/分米,问至少需要多少钱购买材料?(忽略接头)[解析](1)三角形的第三边x满足:7-3<x<3+7,即4<x<10.因为第三边又为奇数,因而第三边可以为5,7或9.故要制作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木框共有3种.(2)制作这种木框的木条的长为:3+5+7+3+7+7+3+7+9=51(分米),所以51×8=408(元).答:至少需要408元购买材料.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教学反思◇由于初次接触三角形的相关元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特点以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表达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作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操作、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及画法.【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交于一点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一块三角形的地,小明的爸爸想种花草,妈妈想种菜.于是想平分三角形的面积,一半种花草,一半种菜,不知如何作,小明说,这还不好办,做一边的中线就行了,聪明的你,能帮他们家把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知道小明这样做的原因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高典例1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E⊥AC,垂足为E,AD,BE相交于点F,连接CF.(1)在△ABC中,AC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2)在△ABD中,AD边上的高为;(3)在△BCE中,CE边上的高为;(4)在△BCF中,BC边上的高为;(5)在△ABF中,AF边上的高为,BF边上的高为. [解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答案](1)BE;AD(2)BD(3)BE(4)FD(5)BD;AE【归纳提升】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变式训练下列尺规作图,能判断AD是△ABC边上的高的是()[答案] D探究点2中线的特性典例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解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定义,知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答案] B【技巧点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探究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典例3如图,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I,则:(1)∠ACD=∠= ∠ACB,∠ABC= ∠ABE.(2)BI是∠的平分线,CI是∠的平分线.(3)若∠ABC=60°,∠ACB=80°,则∠BIC= 度.(4)你能画出△ABC的第三条角平分线吗?[解析](1)BCD;;2.(2)ABC;ACB.(3)110°.(4)连接AI并延长,即为∠BAC的角平分线.探究点4三角形的中线与周长典例4如图,AD是△ABC的中线,且AB=10 cm,AC=6 cm,求△ABD与△ACD的周长之差.[解析]∵AD为中线,∴BD=CD,∴△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AD+BD)-(AC+AD+CD)=AB-AC,∵AB=10,AC=6,∴△ABD与△ACD的周长之差=10-6=4 cm.变式训练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BC的周长为34 cm,△ABD的周长为30 cm,求AD的长.[解析]由题意得AB+AC+BC=34,AB+AD+BD=30,∵AB=AC,BD=BC,∴②×2得2AB+2AD+BC=60,③③-①得2AD=26,∴AD=13 cm.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的概念、图形和它们的相关特性,如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的性质,应逐步加强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培养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数学的美学价值,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仔细观察上面一组图片,你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做成三角形的原因吗?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什么作用?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典例1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垂线段最短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观察图可发现图中窗钩构造了一个三角形AOB,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可得答案.[答案] D变式训练如图所示是一个起重机的示意图,在起重架中间增加了很多斜条,它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D.直角三角形[答案] B探究点2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典例2(1)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的钢架,输电线的支架等,这里运用的三角形的性质是.(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有个.①正方形;②长方形;③直角三角形;④平行四边形.(3)已知四边形的四边长分别为2,3,4,5,这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大小能否确定?(4)要使五边形木架(用5根木条钉成)不变形,工人准备再钉上两根木条,如图的两种钉法中正确的是.(5)要使四边形木架(用4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需要加1根木条固定,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2根木条固定,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3根木条固定,……,如果要使一个n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根木条固定.[解析](1)三角形的稳定性.(2)1.(3)不能确定.(4)方法一.(5)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知道需要的木条数等于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的条数.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所以,要使一个n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n-3)根木条固定.【技巧点拨】这里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解决问题,考虑到利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如图,由6条钢管铰接而成的六边形是不稳定的,请你再用三条钢管连接使之稳固.(方法很多,请提供四种不同连接方法)[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将六边形分成若干个小三角形即可. [答案]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探究点3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典例3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A.A,C两点之间B.E,G两点之间C.B,F两点之间D.G,H两点之间[解析]用木条固定长方形窗框,即是组成三角形,故可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答案] B【方法点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反思◇通过对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探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经历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猜想、归纳、证明等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小学的时候我们通过度量或剪拼得到:∠A+∠B+∠ACB=180°.现在你能用我们学习的方法给出证明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典例1如图,在△ABC中,BD为△ABC的角平分线,如果∠A=47°,∠ADB=116°,求∠ABC和∠C的度数.[解析]∵∠A=47°,∠ADB=116°,∴∠ABD=180°-47°-116°=17°,∵BD为△ABC的角平分线,∴∠ABC=2∠ABD=34°,∴∠C=180°-47°-34°=99°.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BAC=56°,∠ABC=74°,BP,CP分别平分∠ABC 和∠ACB,则∠BPC=()A.102°B.112°C.115°D.118°[答案] D探究点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典例2如图,△ABC中,∠B=65°,∠BAD=40°,∠AED=100°,∠CDE=45°,求∠CAD的度数.[解析]在△ABD中,∵∠B=65°,∠BAD=40°,∴∠BDA=180°-(∠B+∠BAD)=180°-(65°+40°)=75°,∵∠CDE=45°,∴∠ADE=180°-(∠BDA+∠CDE)=180°-(75°+45°)=60°,在△ADE中,∵∠AED=100°,∴∠CAD=180°-∠ADE-∠AED=180°-60°-100°=20°.变式训练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如图,在三角形ABC中,已知∠2+∠3=180°,∠1=∠A,试说明∠CFD=∠B.解:∵∠2+∠DEF=180°(邻补角定义),∠2+∠3=180°(已知),∴(同角的补角相等).∴AC∥EF().∴∠CD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A(已知),∴∠CDF=∠A(等量代换).∴DF∥AB().∴∠CFD=∠B().[答案]∠DEF=∠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探究点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典例3如图,BD平分∠ABC,CD⊥BD,D为垂足,∠C=55°,则∠ABC的度数是()A.35°B.55°C.60°D.70°[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B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CD⊥BD,∠C=55°,∴∠CBD=90°-55°=35°,∵BD平分∠ABC,∴∠ABC=2∠CBD=2×35°=70°.[答案] D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C边于点E,∠BAC=60°,∠ABE=25°,则∠DAC的大小是()A.15°B.20°C.25°D.30°[答案] B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小学的探究形式,引导学生寻找做辅助线,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进行严谨的证明,慢慢培养学生对证明的理解,逐步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推理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格式进行书写.11.2.2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探索、交流等过程,增强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会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两只野狼在如图的A处发现有一只野牛离群独自在O处觅食,野狼打算用迂回的方式,一只先从A前进到B处,然后再折回在C处截住野牛返回牛群的去路D处,另一只则直接从A处扑向野牛,已知∠BAC=40°,∠ABC=70°,问野狼从B处要转多少度才能直达C处?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外角典例1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25°,∠ACE=60°,则∠A=()A.105°B.95°C.85°D.25°[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D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B=25°,∴∠A=120°-25°=95°.[答案] B变式训练一副三角板有两个三角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20°B.135°C.150°D.165°[答案] D探究点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典例2如图,已知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AB于点F,交AC于点E,∠A=30°,∠D=40°,求∠ACD的度数.[解析]∵DF⊥AB,∠D=40°,∴∠DFB=90°,∴∠B=90°-∠D=90°-40°=50°,∵∠ACD是△ABC的外角,∠A=30°,∴∠ACD=∠B+∠A=50°+30°=80°.【技巧点拨】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是认准图形,找出图中三角形的外角,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变式训练如图,若∠A=27°,∠B=45°,∠C=38°,则∠DFE等于()A.110°B.115°C.120°D.125°[答案] A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围绕三角形的外角识别、性质及应用展开教学,在讲解外角和内角关系时层层递进,使重点得到突出;及时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分析;对于易错问题及时讲解,此外注意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到位.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和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作图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归纳等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多边形、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数学概念以及凸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的概念.【教学难点】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三角形的概念,并尝试说明多边形的概念.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多边形的概念典例1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属于多边形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定义: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显然只有第一个、第二个、第五个是多边形.[答案] A变式训练如图,下列图形不是凸多边形的是()[答案] C探究点2正多边形的概念典例2我们知道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小明却说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就是正多边形,各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也是正多边形,他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你能举反例(画出相应图形)说明吗?[解析]他的说法错误.菱形各边相等,但不是正多边形.如图,菱形ABCD的四个角不相等,不是正多边形;矩形各个角相等,但四边不一定相等,不是正方形.探究点3多边形的剪切典例3若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变成十五边形,则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为()A.14或15或16B.15或16C.14或16D.15或16或17[解析]因为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根据剪的角度、方式不同,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依此即可解决问题.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则多边形的边数是14,15或16.[答案] A【技巧点拨】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变式训练把一个四边形锯掉一个角,剩下的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答案] D三、板书设计多边形多边形◇教学反思◇通过类比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边形的边数与对角线的数量关系.教师应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合作、交流等过程,初步形成推理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猜想、探索、归纳等过程,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研究问题的方法,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公式.【教学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以及对多边形外角和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小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左转24°,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24°,…,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一共走的路程是多少米?你能计算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多边形的内角和典例1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内角和是(n-2)·180°,这样就得到一个关于n的方程,从而求出边数n的值.[答案] C变式训练把n边形变为(n+x)边形,内角和增加了720°,则x的值为()A.4B.6C.5D.3[答案] A探究点2多边形的外角和典例2小鹏用家中多余的硬纸板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多边形飞镖游戏盘,则该游戏盘的内角和比外角和多()A.1080°B.720°C.540°D.360°[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外角和等于360°列出算式求解即可.(8-2)×180°-360°=1080°-360°=720°.故该游戏盘的内角和比外角和多720°.[答案] B【方法总结】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变式训练如果n边形每一个内角等于与它相邻外角的2倍,则n的值是()A.4B.5C.6D.7[答案] C探究点3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典例3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6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3B.4C.5D.6[答案] D变式训练如图,边长相等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的一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A.20°B.25°C.30°D.35°[答案] C探究点4多边形外角的理解典例4如图,小东在足球场的中间位置,从A点出发,每走6 m向左转60°,已知AB=BC=6 m.(1)小东是否能走回A点,若能回到A点,则需走多少米?走过的路径是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路径A到B到C到…)(2)求出这个图形的内角和.[解析](1)∵从A点出发,每走6 m向左转60°,∴360°÷60°=6,∴走过的路径是一个边长为6的正六边形.(2)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6-2)×180°=720°.三、板书设计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教学反思◇通过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灵活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概念与运用.多数学生能达到预期目的,对课上吃力的同学,课下还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关注,以后在课堂上还应充分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收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4练习.【探研时空】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七、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八、作业设计课本P4习题11.1第1,2,3,九、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十、教学反思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二、教材分析1.作用与地位: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2.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4.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三、资料收集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1) (2)四、授课类型:新授课五、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 ACBD CDAD AD=⎧⎪=⎨⎪=⎩∴△ABD≌△ACD(SSS).【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8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七、课堂小结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八、作业设计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九、板书设计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十、教学反思11.2.2 三角形全等判定(SAS)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能力.【教学形式】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形成共识.(二)、范例点击,应用新知【例2】如课本图11.2-6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2,分析:如果能够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在△ABC和△DEC中,CA=CD,CB=CE,如果能得出∠1=∠2,△ABC和△DEC•就全等了.证明:在△ABC和△DEC中12CA CDCB CE=⎧⎪∠=∠⎨⎪=⎩∴△ABC≌△DEC(SAS)∴AB=DE想一想:∠1=∠2的依据是什么?(对顶角相等)AB=DE的依据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讲例之中,领悟“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会分析推理和规范书写.【教学形式】教师讲例,学生接受式学习但要积极参与.【评析】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三)、辨析理解,正确掌握【问题探究】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拿出教具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操作教具:把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铰合在一起,•使长木棍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棍与射线BC所成的角后,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起来(课本图11.2-7),出现一个现象:△ABC与△ABD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条件,但△ABC与△ABD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操作教具、发现问题、辨析理解,动手用直尺和圆规实验一次,做法如下:(如图1所示)(1)画∠ABT;(2)以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BT于C、C′;(3)•连线AC,AC′,△ABC与△ABC′不全等.【形成共识】“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形式】观察、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0练习第1、2题.七、课堂小结1.请你叙述“边角边”定理.2.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是:首先分析条件,•观察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然后以已具备的条件为基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边或角对应相等,再设法证明这些边和角相等.八、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5习题11.2第3、4题.九、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右边部分板书“边角边”判定法,中间部分【知识回顾】(投影显示)情境思考:1.小菁做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交流.(1) (2)[答案:能,因为根据“SAS”,可以得到△EDH≌△FDH,从而EH=FH] 2.如图2,AB=AD,AC=AE,能添上一个条件证明出△ABC≌△ADE吗?[答案:BC=•DE (SSS)或∠BAC=∠DAE(SAS)].3.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说明.【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活动】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会正确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学形式】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二)、实践操作,导入课题【动手动脑】问题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出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规律,画图如下:画一个△A′B′C′,使A′B′=AB,∠A′=∠A,∠B′=∠B:1.画A′B′=AB;2.在A′B′的同旁画∠DA′B′=∠A,∠EBA′=∠B,A′D,B′E交于点C′。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1章 三角形(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1章 三角形(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第1课时三角形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培养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数学的美学价值,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会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四边形框架、小木棍等。

学生:三角尺、四边形框架、小木棍、细绳。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学生回答:房屋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建筑用的三脚架等.教师问:观察下图,将四边形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再扭动它,这时木架的形状还会改变吗?(二)探索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问:如图,在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示课件3)学生讨论,得出各种结论.这样不容易变形.教师问: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出示课件5)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教师问: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会改变.教师总结:(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出示课件6)教师问: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教师问:经过以上三次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可以发现,三角形不会变形,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教师总结讲解:(出示课件7)“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问: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起重机、屋顶架构等.(出示课件8-10)教师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衣服挂架、放缩尺等.(出示课件13-15)例: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上一根木条,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使它保持形状,那么要使五边形,六边形木架,七边形木架保持稳定该怎么办呢?(出示课件20)师生共同解答如下:都加上木条,分成三角形即可,如下图:总结点拨:为了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一般需要用木条将多边形固定成由一个一个的三角形组成的形式.(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8)1.下列图中具有稳定性有()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关于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稳定性总是有益的,而不稳定性总是有害的B.稳定性有利用价值,而不稳定性没有利用价值C.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均有利用价值D.以上说法都不对3. 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三角形的稳定性4. 如图,桥梁的斜拉钢索是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为了()A. 节省材料,节约成本B. 保持对称C.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D. 美观漂亮5. 如图,用钉子把木棒AB、BC和CD分别在端点B、C处连接起来,用橡皮筋把AD连接起来,设橡皮筋AD的长是x,(1)若AB=5,CD=3,BC=11,试求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在(1)的条件下要围成一个四边形,你能求出x的取值范围吗?(3)AB、BC、CD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参考答案:1.C2.C3.D4.C5. 解:(1)x最大值= AB + BC + CD = 19.x最小值=BC – AB – CD = 3;(2)3 < x < 19;(3)不能.(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1.2.1)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本章将在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和角(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基础上学习多边形的有关知识,如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学习本章后,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还可以了解一些几何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中考中,本章考查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本章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本章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和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如:解决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一边长的相关问题或与三角形高相关的问题,需要分类讨论.2.体会方程思想.如: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以建立方程,从而运用方程思想解决相关问题.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3课时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课时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表示法、分类法以及三边存在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提高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P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如图,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A、∠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3.三角形的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5.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6.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如下: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5.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3,5 B .5,6,10 C .1,1,3D .3,4,9【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 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B 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C 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D 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B.【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需判定两条较短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例2】用一根长为18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列方程求解;(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厘米→分类讨论:已知边长是腰长还是底边长→得三角形另外两边长→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解答】(1)设底边长为x 厘米,则腰长为2x 厘米. 根据题意,得x +2x +2x =18,解得x =3.6. ∴三边长分别为3.6厘米、7.2厘米、7.2厘米. (2)分情况讨论:当4厘米长为底边长时,设腰长为x 厘米,则 4+2x =18,解得x =7.此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7厘米、7厘米、4厘米;当4厘米长为腰长时,设底边长为x 厘米,则4×2+x =18,解得x =10. ∵4+4<10,∴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可围成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且三边长分别为7厘米、7厘米、4厘米.【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当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一边长时,需要分类讨论已知的一边长是腰长还是底边长,再解决问题.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③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C)A.1个B.2个C.3个D.4个2.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则︱a+b―c︱-︱b-c-a︱的化简结果是(D) A.2a B.-2bC.2a+2b D.2b-2c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6 cm,且它的周长大于14 cm,则第三边长为6 cm.4.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三角形的周长小于20,求三边的长.解:2,3,4;3,4,5;4,5,6;5,6,7.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2.能够准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过程与方法】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分别交于一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分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难点】会利用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解决问题.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4~P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3.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1.画三角形的高.如图,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注意:标明垂直符号和垂足的字母.教师点拨:回忆并演示“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讨论1: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高,观察高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结论:由作图可得:(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一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2.画三角形的中线.如图,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讨论2: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中线,观察中线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结论:由作图可得:(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3.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线段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则∠BAD=∠CAD.讨论3: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角平分线,观察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结论:由作图可得:(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在△ABC中,EF∥AC,BD⊥AC于点D,交EF于点G,则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C)A.BD是△ABC的高B.CD是△BCD的高C.EG是△ABD的高D.BG是△BEF的高2.如图,DE∥BC,CD是∠ACB的平分线,∠ACB=60°,那么∠EDC=30度.3.如图所示,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 cm,BC=8 cm,求边AC的长.解:∵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AD=BD.∵△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 cm,∴(BC+BD+CD)-(AC+AD+CD)=3 cm,∴BC-AC=3 cm.又∵BC=8 cm,∴AC=5 cm.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周围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P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2.如图,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是为了防止窗框变形.3.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如图所示,在发射运载火箭时,运载火箭的发射架被焊接成了许多的三角形,这样做的原因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4.下列设备,没有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A)A.活动的四边形衣架B.起重机C.屋顶三角形钢架D.索道支架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1)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①如图1,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图1图2图3②如图2,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③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结起来,然后再扭动它,这时木架的形状还会改变吗?为什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学交流.(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是我们常常需要克服的,那么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有没有应用价值呢?如果有,你能举出实例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解答】(1)①不会改变.②会改变.③不会改变.原因: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从上面的实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有应用价值,实例不唯一,如: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B)A.平行四边形B.等腰三角形C.长方形D.梯形2.下列实际情景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是(C)A.人能直立在地面上B.校门口的自动伸缩栅栏门C.古建筑中的三角形屋架D.三轮车能在地面上运动而不会倒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可以在任意两个点之间钉上木棍,各至少需要钉上多少根木棍?【互动探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怎样添加木棍才能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呢?【解答】①四边形木架至少需要钉上1根木棍;②五边形木架至少需要钉上2根木棍;③六边形木架至少需要钉上3根木棍.如图所示:【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n边形沿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添加(n-3)条木棍后就具有稳定性.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第1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和获得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验证.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1~P1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利用三角板的三个角之和为多少度来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图1图2图1:30°+60°+90°=180°;图2:45°+45°+90°=180°.2.探索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为180°.(1)在所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2)动手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如图.用量角器量出∠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3)把∠B和∠C剪下拼在一起,如图.用量角器量一量∠MAN的度数,可得到∠BAC +∠B+∠C=180°.(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3.在△ABC中,∠A=60°,∠B=80°,则∠C=40°.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是A、B、C三岛的平面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多少度?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方法一)分析与解答过程见教材P12~P13.(方法二)【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过点C作AD的垂线,求∠ACB的度数可转化为利用平角为180°来求解.【解答】∠ABC的求法同“方法一”.如图,过点C作CF⊥AD,则CH⊥BE.∵∠ACF=180°-∠DAC-∠AFC=180°-50°-90°=40°,∠BCH=180°-∠CBH-∠CHB=180°-40°-90°=50°,∴∠ACB=180°-∠ACF-∠BCH=180°-40°-50°=90°.故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例2】如图,D 是△ABC 中BC 边延长线上一点,DF ⊥AB 交AB 于点F ,交AC 于点E .若∠A =46°,∠D =50°,求∠ACB 的度数.【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DF ⊥AB ,∠D =50°→得∠B 的度数,结合∠A =46°→得∠ACB 的度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DF ⊥AB , ∴∠DFB =90°.∵∠D =50°,∠DFB +∠D +∠B =180°, ∴∠B =40°. 又∵∠A =46°,∴∠ACB =180°-∠A -∠B =9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三角形的内角,一般要用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图形特点,在不同的三角形中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ABC 中,∠A =80°,∠B =∠C ,则∠C =50°.2.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0°,60°,100°.3.已知△ABC 中,DE ∥BC ,∠AED =50°,CD 平分∠ACB ,求∠CDE 的度数.解:∵DE ∥BC ,∠AED =50°, ∴∠ACB =∠AED =50°. ∵CD 平分∠ACB , ∴∠BCD =12∠ACB =25°.又∵DE ∥BC ,∴∠CDE=∠BCD=25°.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其逆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导出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和获得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教学难点】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3~P1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 =180°,即∠A+∠B+90°=180°,所以∠A+∠B=90°.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4.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20°,则另一个锐角等于70°.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DF ⊥AB ,∠A =40°,∠D =43°,则∠ACD 的度数是________.【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DF ⊥AB ,∠A =40°→∠AEF =5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CED =50°(对顶角相等),结合∠D =43°→∠ACD =8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答案】87°【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常常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综合起来求角的度数.【例2】在△ABC 中,如果∠A =12∠B =13∠C ,那么△ABC 是什么三角形?【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法:要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从三角形的边或角入手→已知∠A 、∠B 、∠C 的数量关系→△ABC 各内角的度数→△ABC 的形状.【解答】设∠A =x ,则∠B =2x ,∠C =3x . 根据题意,得x +2x +3x =180°,解得x =30°. ∴∠A =30°,∠B =60°, ∴△ABC 是直角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已知三角形内角的数量关系,可以利用“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ABC 中,若∠A +∠B =∠C ,则△ABC 是( B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2.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 ⊥CD 于点C ,若∠BOD =38°,则∠A =52°.3.如图,Rt △ABC 中,∠ACB =90°,∠1=∠B ,∠2=∠3,则图中共有5个直角三角形.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1.2.2三角形的外角(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和性质.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研究三角形的内、外角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会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方法,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与三角形的外角有关的性质.【教学难点】三角形外角性质的推导.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4~P1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图1,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像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2.试结合图形写出证明过程:证明:过点C作CM∥AB,延长BC到点D,则∠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1+∠2=∠A+∠B,即∠ACD=∠A+∠B.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ABC中,∠A=80°,∠B=4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则∠ACD=120°.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BAE、∠CBF、∠ACD是△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方法一)见教材P15解答过程.(方法二)【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考虑利用平角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BAE=180°-∠1,∠CBF=180°-∠2,∠ACD=180°-∠3,∴∠BAE+∠CBF+∠ACD=180°-∠1+180°-∠2+180°-∠3=540°-(∠1+∠2+∠3)=540°-180°=36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由此题可以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2)拓展: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同学们可自行进行证明).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1等于(B)A.120° B.105°C.60° D.45°2.求下列各图中∠1的度数.解:左图:∠1=90°;中图:∠1=80°;右图:∠1=95°.3.求下列各图中∠1和∠2的度数.解:左图:∠1=60°,∠2=30°;右图:∠1=50°,∠2=140°.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所示,P为△ABC内一点,∠BPC=150°,∠ABP=20°,∠ACP=30°,求∠A的度数.【互动探索】∠A与已知角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内→考虑作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解答】延长BP交AC于点E,则∠BPC、∠PEC分别为△PCE、△ABE的外角.∴∠BPC=∠PEC+∠PCE,∠PEC=∠ABE+∠A,∴∠PEC=∠BPC-∠PCE=150°-30°=120°,∴∠A=∠PEC-∠ABE=120°-20°=10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此类题的一般方法是作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将已知与未知的角联系起来计算角的度数.此题也可以延长CP与AB相交,还可以连结AP并延长与BC相交,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另外两种解法.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2.能正确判断正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三角形的概念归纳多边形的概念,能从实物中辨别寻找出几何图形,并由几何图形联想或设计一些实物形状,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类比这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多边形、正多边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解决有关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问题.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9~P2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3.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4.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5.下列图形不是凸多边形的是(D)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合作探究,完成下表,将你的思路与同学交流、分享.多边形边数(n )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n 边形 现规律,总结出n 变形的对角线总条数.【解答】【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熟记n (n >3)边形的对角线总条数为n (n -3)2.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 D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长方形D .正方形2.九边形的对角线有( C ) A .25条 B .31条 C .27条D .30条 3.下列不是凸多边形的是( C )4.连结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与其他顶点的线段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了6个三角形,则原多边形是( D )A .五边形B .六边形C .七边形D .八边形4.一个n 边形共有n (n -3)2条对角线,那么十边形共有35条对角线.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若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变成十五边形,则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为( )A .14或15或16B .15或16C .14或16D .15或16或17【互动探索】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则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为14,15或16.【答案】A【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解决此类问题可以亲自动手画一下.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边、对角线、正多边形的概念. 2.正多边形需满足两个条件:(1)各边相等;(2)各角相等. 3.n (n >3)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n (n -3)2.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及其简单运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1~P2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1)展示1:分成2个三角形,180°×2=360°;(2)展示2:分成4个三角形,180°×4-360°=360°;(3)展示3:分成3个三角形,180°×3-180°=360°.展示1展示2展示33.将下表填写完整:。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学案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掌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学习重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学习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2.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二、探究新知:1、你所知道的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问题:根据你的理解,下列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①边:。

②角:。

③顶点:。

问题:右图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三条边分别是,三个内角分别是。

3、三角形的表示:ABCD EF GABCabc A B DC E如右图,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读作。

4、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问题:那么等边三角形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呢?三角形的分类:①按三个内角的大小分类:、和。

②按边进行分类。

三角形5、自主探究(1)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边到点C,有几条路线?(2)各条路线的长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6.例题讲解例:有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三、练习内容1、课本4页练习1,2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5cm.(1) 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若两边分别为2cm,5cm呢?四、小结:本节课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五、当堂清1.用木棒钉成一个三角架,两根小棒分别是7cm和10cm,第三根小棒可取()A、20cmB、 3cmC、11cmD、2cm2.下列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3 4 6 B 、8 9 15 C 、20 18 5 D、16 30 14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等于5cm,一边等于10cm,另一边应等于()A、5cmB、 10cmC、5或10cmD、 12cm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cm和11cm,第三边的长是一个偶数,则第三边的长是()A、2cmB、 4cmC、6cmD、8cm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启发。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提高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启发。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条件。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为180度,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2.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如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和夹角相等)、ASA(两角和一边相等)等。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和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三角形的相关情境,如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塔吊的三角形结构等。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的动画和图片,如三角形的变化、三角形的构造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达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条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一章三角形》是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承载着对三角形基础概念和性质的全面介绍,还扮演着连接学生先前所学与后续几何知识深入探索的桥梁角色。

本章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三角形的奇妙世界,为他们构建一个系统而坚实的几何知识体系。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首先接触到三角形的各种线段,包括边、高、中线以及角平分线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实则是解锁三角形众多性质的关键。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理解每条线段在三角形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三角形的形态与特性。

例如,中线不仅将对应的底边平分,还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这一性质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理解更复杂的几何问题大有裨益。

除了线段,章节还深入探讨了三角形的角,包括内角和外角。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基础知识是证明许多三角形性质的基础。

外角的概念及其与相邻内角的关系,也将被详尽阐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三角形的角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章还拓展到了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几何视野。

多边形作为三角形的延伸,其内角和的计算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图形内在规律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几何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本单元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实际测量、作图、证明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被鼓励亲自动手,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几何之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十一章三角形》不仅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章节,更是学生几何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础概念和性质,更能在实践中锻炼几何直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几何学习乃至整个数学学习旅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1、学生自学课本2-4页探究之前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如图,线段____、______、______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图中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_____________ 三角形 _____________DEFABC —5页完成下列内容三角形高的定义:。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二、合作探究1、在下列图形中分别作出点A到BC的垂线段。

(1)(2)(3)在上面的图形当中分别连接AB、AC组成△ABC是否影响过点A做BC的垂线段?思考: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三角形每条边上的高有几条?共几条?根据上面画的图形你总结一下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高有何特点?2、三角形的中线(1)根据定义总结三角形中线的画法:a、用刻度尺量出一边长,找出它的。

b、连接此边的中点与它所对的边的顶点(2)画出上图(1)(2)(3)中的中线,观察其特点。

(3)三角形中线的性质:a、∵AD是△ABC的中线(已知)∴ = = 或 =2 =2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b、∵ = = (或 =2 =2 )∴AD是△ABC的中线(三角形中线的定义)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CBACB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角的角平分线:2、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则∠BAD=∠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对比: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如图(4)A、∵A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 = = (角平分线的定义)B、∵ = (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定义)探究三、反馈提升BD=BC,则BC边上的中线为______,△ABD的面积=_____的面积、4、达标运用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2、、如图3,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cm,AC=3cm,求△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五、总结反思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工程建筑当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的钢架,其中的道理是什么?盖房子时,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现在窗框上斜订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二、问题探究如图(1)所示,将三根木条用钉子订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如图(2)所示,将四根木条用钉子订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如图(3)所示,在四边形木架上再订一根木条,将相对的顶点连起来,然后扭动它,这时候木架的形状还能改变吗?总结: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来为我们服务?“四边形易变形是缺点吗?三、反馈提升1下列哪些图形具有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RJ)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RJ)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与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老师出示教具,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教具,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一)探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顶点及符号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的边.教师继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相关的概念. 学生注意记忆相关的概念. 教师再出示另外剪好的三角形,各顶点字母与原来不同,然后通过新三角形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有关概念.(二)探究三角形的分类问题1:小学中已经学过,如何将三角形进行分类?问题2:如何将三角形按边分类?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提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有两边相等和有三边相等,以及三条边均不相等.教师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并进一步讲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然后给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后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三)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究: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点,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画图然后进行讨论,并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1)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C路线最短.然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条路线为什么是最短的?学生举手回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AC+BC>AB①AB+AC>BC②AB+BC>AC③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师提问:(1)由不等式①②③移项,你能得到怎样的不等式?(2)通过刚才得到的不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教师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分析:(1)“用一条长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有一边长为4 cm是什么意思,哪一边的长度是4 cm?三、练习巩固练习:教材第4页练习第1,2题.老师布置练习,学生举手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让学生说明理由.解决完以后,教师利用投影出示补充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补充练习: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 cm,一条边长是6 cm,求其他两条边长.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对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边关系的认识方面进行小结.布置作业:习题11.1第1,2,7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

八年级数学11.1全等三角形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11.1全等三角形学案人教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一、学习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能够准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发现等过程,培养识图能力及审美意识.二、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及准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三、学法指导: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仔细识图,尝试总结规律,逐步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四、学习过程【课前准备及预习感悟】1、对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来说:如果它们的大小相等,那么放在一起能够;如果它们放在一起能够重合,那么它们的大小.2、复写纸,硬卡纸,剪刀,大头针.(注意安全)依据预习提纲预习并完成相关的问题预习提纲自学教科书P1~3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A:(1)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形状,大小.)(2)找出教科书P2三幅图中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并记下来.(3)请再举出类似的例子(至少3个).(4)按照P2“思考”中的方法动手操作,并回答其中问题.(5)由此,你发现上述图形的共同特征是:完全相同——放在一起能够.(6)进而得出概念:叫做全等形.类似的,叫做全等三角形.(7)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形?为什么?B:(1)请在硬卡纸上制作两个全等三角形,把它们取下来,并重合在一起.叫做对应顶点,叫做对应边,叫做对应角.(2)△ABC与△DEF全等,记作△ABC△DEF,读作△ABC△DEF.(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把你自制的一对全等三角形纸片重合,你发现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2)回答P3下边“思考”中提出的问题,并填空:图11.1-1中,AB=DE,AC=,BC=;∠A=∠D,∠B=,∠C=.(3)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请默写.(4)如图,△ABC与△ADC全等,请用数学符号表示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相等的边和角.CA3、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1)用自制的两个三角形纸片,按P3上面“思考”中的方法,动手操作,你认为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写下你的结论.(2)如图,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B C EF那么,对应顶点是,对应边是,对应角是.(3)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还有哪些规律?.预习疑难摘要【课堂学习研讨交流】1、小组研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不会的要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噢!2、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是什么?你是怎样得到这个概念的?3、全等三角形有何性质?请利用该性质解决有关问题.4、如何准确地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你有何技巧?与大家分享一下.【知识应用与能力形成】例1 已知△ABC≌△DFE,∠A=960,∠B=250,DF=10cm,求∠E的度数及AB的长.例题反思:例2 如图,已知△ABC≌△AEF,∠B=∠E,AB=AE,(1)请写出其它的对应边、对应角;(2)∠BAE=∠CAF吗?为什么?FECBA例题反思:训练巩固1、教科书P4练习1.2、教科书P4练习2.【学习体会】1、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说说你的收获.2、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请教老师同学寻求解决.【基础与达标】1、下列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④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正确的说法是()A ②③B 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2、△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_______是对应角;AB与_______是对应边,BC与_______是对应边,AC与_______是对应边.3、如图△ ABD ≌△CDB,若AB=4,AD=5,BD=6,求BC、CD的长.五、综合与提升(必做作业)教科书P4习题第1、2、3题.六、拓展与探究(选作作业)请思考:教科书P4-5中的5个图形,是由两个重合的全等三角形做什么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动手操作一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1章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1章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1章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1章《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性质、分类以及三角形的证明。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方法以及三角形的证明技巧,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仍存在对概念理解不深、证明过程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方法及三角形的证明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方法及三角形的证明。

2.教学难点:三角形证明方法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如自行车三角架、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方法,通过示例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边、角、三角形的中线、高线等。

(人教版)2020学年秋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全章学案

(人教版)2020学年秋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全章学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 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 1.1三角形的边1.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认识按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观点及其基本因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要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 3 条线段可否构成三角形.一、自学指导自学 1:自学课本P2-3页,掌握三角形的观点、表示方法及分类,达成填空.(5 分钟 )总结概括: (1)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按序相接所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此中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极点.(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3)三角形按内角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按边的大小关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点拨精讲:等边三角形是特别的等腰三角形.自学 2:自学课本P3-4页“研究与例题”,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5 分钟 )总结概括:一般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达成,小组内展现、评论,教师巡视.(5 分钟)1.如图①,以A,B,C为极点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它的边分别是AB,AC,BC(或a, b, c),内角是∠ A,∠ B,∠ C,极点是点A, B, C.点拨精讲:三角形的边也能够用边所对极点的小写字母表示.2.图②中有 5 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ABC,△ BEC,△ CDE,△ BCD,以 E 为极点的三角形是△ABE,△,△,以∠D为角的三角形是△,△,以AB为边的三角形是△,△.BEC CDE CDE BCD ABE ABC3.以下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有②:①3,4, 11;② 2, 5,6;③ 3, 5, 8.小组议论沟通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现活动成就.(10 分钟 )研究 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8 cm.(1) 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 3 倍,求各边的长;(2) 已知此中一边的长为 6 cm ,求其余两边的长.解: (1) 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 3 cm,依题意得2×3+= 28,解得x= 4, 3 = 12,∴三边长x x x x分别为 4 cm, 12 cm, 12 cm.(2) 设另一边长为x cm,依题意得,当 6 cm为底边时, 2+ 6= 28,∴ = 11;当 6 cm为腰长时,x+2×6x x= 28,∴x=16. ∵6+ 6< 16,不切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因此不可以围成腰长为 6 cm的等腰三角形,∴其余两边的长为 11 cm, 11 cm.研究 2 某同学有两根长度为40 cm, 90 cm 的木条,他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那么第三根应当如何选择? (40 cm , 50 cm, 60 cm, 90 cm, 130 cm)解: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 cm,依题意得90-40<x<40+90,∴50< x<130,∴第三根应选60 cm 或90 cm.学生独立确立解题思路,小组内沟通,登台展现并解说思路. (5 分钟 )1.图中有 6 个三角形,以 E 为极点的三角形有△ABE,△ ADE,△ ACE;以 AD为边的三角形有△ABD,△ ADE,△ ACD.2.以下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C.A. 3,4, 8B. 5, 6, 11C. 2,4, 53.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等于 3 cm ,一条边等于 6 cm,则它的周长为15_cm.点拨精讲: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3 分钟 )(3分钟)1.等边三角形是特别的等腰三角形.2.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计算时,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同时要注意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所求三条线段长可否构成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可依照三边关系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疑惑)(2 分钟 )(10 分钟 )11. 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均分线1.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均分线等有关观点.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均分线的画法;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均分线分别交于一点.要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均分线观点的简单运用及它们的几何语言表达.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一、自学指导自学 1:自学课本P4 页,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达成以下填空.(4 分钟 )作出以下三角形的高:如图①, AD是△ ABC的边 BC上的高,则有∠ ADB=∠ ADC= 90°.总结概括:三角形的高有 3 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订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订交于三角形的直角极点上;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订交于三角形的外面.自学 2:自学课本P4- 5 页,掌握三角形的中线的画法,理解重心的观点,达成以下填空.(5 分钟 )作出以下三角形的中线,回答下边问题:1如图①, AD是△ ABC的边 BC上的中线,则有DB= DC=2BC;总结概括:三角形的中线有 3 条,订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取一块质地平均的三角形木板,试着找出它的重心.自学 3:自学课本 P5 页,掌握三角形的角均分线的画法,理解三角形的角均分线与角的均分线的差别,达成以下填空. (3 分钟 )作出以下三角形的角均分线,回答以下问题:1如图①, AD是△ ABC的角均分线,则有∠ BAD=∠DAC=2∠ BAC;总结概括:三角形的角均分线有 3 条,订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角均分线是线段,而角的角均分线是射线.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均分线都是线段.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达成,小组内展现、评论,教师巡视.(5 分钟)达成课本P5 页的练习题1, 2.小组议论沟通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现活动成就.(10 分钟 )研究 1如图,在△ 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均分线,AF 是高,则:1(1)∵AE是△ ABC的中线,∴ BE= CE=2BC;(2)1∵AD是△ ABC的角均分线,∴∠ BAD=∠ DAC=∠BAC;2 (3)∵AF 是△ ABC的高,∴∠ AFB=∠ AFC=90°;(4)∵AE是△ ABC的中线,∴ BE= CE,又∵S△ABE=11BE· AF, S△AEC= CE·AF,∴ S△ABE= S△ACE.22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均分线的观点既是性质,也能够做为判断定理用.研究 2如图,△ ABC中,AB=2,BC=4,△ ABC的高AD与CE的比是多少?11解:∵2AB·CE=2BC·AD, AB= 2,BC= 4,∴ CE= 2AD,∴ AD∶ CE=1∶2.学生独立确立解题思路,小组内沟通,登台展现并解说思路. (5 分钟 )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均分线、三条高都是( C)A.直线B.射线C.线段D.射线或线段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正是三角形的一个极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B)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可以确立3.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红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 D)A.中线B.高C.角均分线D.以上都正确4.如图, D, E 是边 AC的三均分点:(1) 图中有 6 个三角形, BD是三角形ABE中 AE边上的中线,BE 是三角形DBC中 CD边上的中线,AD=12DE= EC=3AC, AE= DC=3AC;1(2)S △ABD= S△DBE= S△EBC=3S△ABC;2(3)S △ABE= S△DBC=3S△ABC.(1 分钟)1.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均分线都是线段.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均分线的观点既可获得角与线段的数目关系,也可做为判断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均分线的判断定理.(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疑惑)(2 分钟 )(10 分钟 )11. 1.3三角形的稳固性经过察看和操作获得三角形拥有稳固性,四边形没有稳固性,认识稳固性与没有稳固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6- 7 页,掌握三角形的稳固性及应用,达成以下填空.(5 分钟 )将准备好的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木架、四边形木架拿出进行操作并察看:(1)如图①,扭动三角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如图②,扭动四边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由上边的操作我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 ,而四 形木架的形状会改 . (3) 如 ③,斜 一根木条的四 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 .想想此中的道理是什么? :三角形是拥有 定性的 形,而四 形没有 定性. 二、自学 :学生自主达成,小 内展现、点 ,教 巡 . (5 分 ) 1. 本 P7 第 1 .2. 例 生活中对于三角形的 定性与四 形的不 定性的 用 例.小 沟通解 思路,小 活 后 代表展现活 成就. (10 分 )研究 1 要使四 形不 形,最少需要加 1 条 段,五 形最少需要加2 条 段,六 形最少需要加 3条 段⋯⋯n 形 (n > 3) 最少需要加 (n -3) 条 段才拥有 定性.点 精 : 一点把一个多 形分红若干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条 段.研究 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 将此等腰三角形分红9 cm , 15 cm 两部分,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 是 多少?1x + x =15, x = 10, 解: 等腰三角形的腰 x ,底 y ,依 意得,当2 x > y , 解得 cm cm1 y = 4;y + 2x =9,1x + x = 9,x = 6,当 x < y ,2解得∵ 6+ 6= 12,不切合三角形的三 关系,故舍去.∴此三角形的周1y = 12,y + 2x = 15,10+ 10+ 4= 24( cm ) .答:此等腰三角形的周 24 cm .点 精 :此 用到分 思想,同 要考 三角形的三 关系.学生独立确立解题思路,小组内沟通,登台展现并解说思路. (10 分钟 )1.课本 P9 页第 10 题.2.以下图形拥有稳固性的有( C)A.梯形B.长方形C.三角形D.正方形3.体育馆屋顶的横梁用钢筋焊出了无数个三角形,是由于:三角形拥有稳固性.4.已知 AD,AE分别是△ ABC 的中线、高,且 AB= 5 cm,AC=3 cm,则△ ABD与△ ADC的周长之差为2_cm;△ABD与△ ADC的面积关系是相等.5.如图, D 是△ ABC中 BC边上的一点, DE∥ AC交 AB 边于 E, DF∥ AB交 AC边于 F,且∠ ADE=∠ADF. 求证: AD是△ ABC 的角均分线.证明:∵ DE∥AC,DF∥AB,∴∠ ADE=∠ DAC,∠ ADF=∠ DAB,又∵∠ ADE=∠ ADF,∴∠ DAC=∠DAB,∴ AD是△ ABC的角均分线.(1 分钟)三角形的稳固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固性在平时生活中非经常用.(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疑惑)(2 分钟 )(12 分钟 )11. 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 2.1三角形的内角( 1)1.会用不一样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要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自学指导自学 1:自学课本P11- 12 页“研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达成以下填空.(5分钟 )概括总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已知:△ ABC.求证:∠ A+∠ B+∠ C= 180°.点拨精讲:为了证明的需要,在本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协助线.作协助线是几何证明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协助线往常画成虚线.证明:延伸BC 到点 D,过点 B 作 BE∥AC,∵ BE∥ AC,∴∠ 1=∠ A,∠ 2=∠ C,∵∠ 1+∠ 2+∠ ABC=180°,∴∠ A+∠ ABC+∠ C= 180°.自学 2:自学课本P12-13“例 1、例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5 分钟 )你能够用其余方法解决例 2 的问题吗?点拨精讲:可过点 C 作 CF∥AD,可证得 CF∥BE,同时将∠ ACB 分红∠ ACF 与∠ BCF,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 ACB.解:过点 C作 CF∥AD,∵ AD∥ BE,∴ CF∥BE,∵ CF∥ AD,CF∥ BE,∴∠ ACF=∠ DAC= 50°,∠FCB=∠ CBE=40°,∴∠ ACB=∠ ACF+∠ FCB= 50°+ 40°= 90°,∵∠ CAB=∠ DAB-∠ DAC= 80°- 50°= 30°,∴∠ ABC= 180°-∠ CAB-∠ ACB= 180°- 30°- 90°= 60°.答:从 B 岛看 A, C 两岛的视角∠ ABC 是 60°,从 C岛看 A, B 两岛的视角∠ ACB 是 90°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达成,小组内展现、评论,教师巡视.(5 分钟)达成课本P13 页的练习题1, 2.点拨精讲:仰角是当视野在视平线上方时视野与视平线所夹的角.小组议论沟通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现活动成就.(7 分钟)研究 1①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1 个直角;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1 个钝角;③一个三角形中起码有2个锐角;④随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起码为60°.为何?点拨精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研究 2 如图,在△ ABC 中, EF 与 AC交于点 G,与 BC的延伸线交于点 F,∠ B= 45°,∠ F= 30°,∠CGF= 70°,求∠A的度数.解:在△ CGF 中,∠ GCF= 180°-∠ CGF-∠ F= 180°- 70°- 30°= 80°,∴∠ ACB= 180°-∠ GCF =180°- 80°= 100°,在△ ABC 中,∠ A= 180°-∠ B-∠ ACB= 180°- 45°- 100°= 35° .学生独立确立解题思路,小组内沟通,登台展现并解说思路. (8 分钟 )1.课本 P16 页复习稳固第 1 题.2.在△ ABC中,∠ A= 35°,∠ B= 43°,则∠ C= 102°.3.在△ ABC中,∠ A∶∠ B∶∠ C=2∶3∶4,则∠ A= 40°,∠ B= 60°,∠ C= 80°.114.在△ ABC中,假如∠ A=∠B=∠C,那么△ ABC 是什么三角形?2311解:∵∠ A=2∠B=3∠C,∴∠ B=2∠A,∠ C=3∠ A,∵∠ A+∠ B+∠ C= 180°,∴∠ A+2∠A+3∠A = 180°,∴∠ A= 30°,∴∠ B= 60°,∠ C= 90°,∴△ ABC是直角三角形.(3 分钟 )(3 分钟 ) 为了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转变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类转变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疑惑)(2 分钟 )(10 分钟 )11. 2.1三角形的内角( 2)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解决实质问题.重、难点:理解和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13- 14 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质,达成以下填空.总结概括: (1) 直角三角形能够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能够写成(5 分钟) Rt△ABC.(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达成,小组内展现、评论,教师巡视.(10 分钟 ) 1.在Rt△ ABC中,∠ C= 90°,∠ A=2∠B,求出∠ A,∠ B 的度数.解: 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2∠B,∴ 2∠ B+∠ B= 90°,∴∠ B= 30°,∠ A=60° .2.如图,∠ ACB= 90°, CD⊥AB,垂足为D,∠ ACD与∠B 有什么关系?为何?解:结论:∠ ACD=∠ B.原因以下:在 Rt△ACB中,∠A+∠B=90°,在 Rt△ACD中,∠A+∠ACD=90°,∴∠ACD=∠B.点拨精讲: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能够方便地证出两角的相等关系.3.如图,∠ C=90°,∠ AED=∠ B,△ ADE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何?解:结论:△ ADE 是直角三角形.原因以下:在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 .∵∠ AED=∠ B,∴∠ A+∠ AED= 90°,∴△ ADE是直角三角形 (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小组议论沟通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现活动成就.(10 分钟 )研究1如图,AB∥ CD,AE, CE分别均分∠ BAC,∠ACD.求证:△ ACE 是Rt△ .证明:∵ AB∥CD,∴∠BAC+∠ ACD= 180°,∵ AE,CE 分别均分∠ BAC,∠ACD,∴∠1EAC= 2∠BAC,∠111ACE=∠ACD,∴∠ 2EAC+∠ ACE=∠BAC+∠ACD=90°,∴△ 2 2ACE 是Rt△(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研究 2解:在如图,在 Rt△ABC中,∠C=90°,AD,BD是∠CAB,∠ Rt△ABC中,∠CAB+∠CBA=90°,CBA的角均分线,求∠D的度数.∵ AD, BD是∠ CAB,∠CBA的角均分线,∴∠1DAB= 2∠CAB,∠1DBA= 2∠CBA,∴∠1DAB+∠ DBA= 2∠CAB1+2∠CBA= 45°,在△ ADB 中,∠ D= 180°- ( ∠DAB+∠ DBA) = 180°- 45°= 135° .学生独立确立解题思路,小组内沟通,登台展现并解说思路. (5 分钟 )1.在△ ABC中,∠ A∶∠ B∶∠ C=1∶2∶3,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 ABC 中,∠ ACB= 90°,∠ ACD=∠ B.求证:△ ACD 是Rt△ .证明:在 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 ACD=∠ B,∴∠ A+∠ ACD= 90°,∴△ ACD是Rt△ (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分钟 )(3分钟)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的判断:①有一个角是直角;②两边相互垂直;③有两个角互余;(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疑惑)(2 分钟 )(10 分钟 )11. 2.2三角形的外角1.研究并认识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利用学过的定理证明这些性质.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质问题.要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有关角的计算及证明问题.一、自学指导自学 1:自学课本P14 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定义,达成以下填空.(3 分钟 )如图 1,把△ ABC 的边 BC延伸到 D,我们把∠ ACD 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思虑:①在△ ABC 中,除了∠ ACD 外,还有那些外角?请在图 2 中分别画出来;②以点 C 为极点的外角有 2 个,因此△ ABC 共有 6 个外角;③外角∠ ACD 与内角∠ ACB 的关系是:互为邻补角.总结概括: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伸线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每一个三角形都有 6 个外角;每一个极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 2 个;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自学 2:自学课本P15 页“研究与例4”,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学会运用.(7 分钟 )如图,△ ABC中,∠ A=70°,∠B= 60°,∠ ACD是△ ABC的一个外角.能由内角∠ A,∠ B 求出外角∠ACD 吗?假如能,外角∠ ACD 与内角∠ A,∠ B 有什么关系?仔细思虑,达成下边的填空:(1)∠ACB= 50°,∠ ACD= 130°,∠ A+∠ B= 130°,∠ ACD=∠ A+∠ B; ( 填“>”“<”或“=” )(2)∠ACD>∠ A,∠ ACD>∠ B. ( 填“>”“<”或“=” )总结概括: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达成,小组内展现、评论,教师巡视.(5 分钟)CEF,△ CEB.1.如图,是△ BFD 的外角有∠ CDA,∠ BFC,∠ DFE,以∠ AEB为外角的三角形是△2.如图,∠ 1,∠ 2,∠ 3 是△ ABC不一样的三个外角,求∠1+∠ 2+∠ 3.解:∵∠ 1=∠ ABC+∠ ACB,∠2=∠ BAC+∠ ACB,∠ 3=∠ ABC+∠ CAB,∴∠ 1+∠ 2+∠ 3= 2( ∠ABC+∠ ACB+∠ BAC) ,∵∠ ABC+∠ ACB+∠ BAC= 180°,∴∠ 1+∠ 2+∠ 3= 2×180°= 360° .3.课本 P15 页练习题.小组议论沟通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现活动成就.(10 分钟 )P,且∠ P=β,尝试研究 1如图,在△ ABC中,∠ A=α,△ ABC的内角均分线或外角均分线交于点求以下各图中α 与β 的关系,并选一个结论加以证明.111解:①β=2α+ 90°;②β=2α;③β= 90°-2α.证明: ( 略)研究 2如图,∠ A=50°,∠ B=40°,∠ C=30°,求∠ BPC的度数.解:连结 AP并延伸到点 E,∵∠ BPE=∠ B+∠ BAP,∠ CPE=∠ C+∠ CAP,又∵∠ BPC=∠ BPE+∠CPE,∴∠ BPC=∠ B+∠ BAP+∠ C+∠ CAP=∠ BAC+∠ B+∠ C= 50°+ 40°+ 30°= 120° .学生独立确立解题思路,小组内沟通,登台展现并解说思路. (5 分钟 )1.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C)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没法确立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 C)A.90°B.110°C.100°D.120°3.如图,∠ 1+∠ 2+∠ 3+∠ 4+∠ 5+∠ 6=360°.错误!,第4题图) 4.如图, BE∥ CF,∠ B= 50°,∠ C= 75°,求∠A的度数.解:∵ BE∥CF,∴∠ ADE=∠ C,∵∠ ADE=∠ B+∠ A,∴ 50°+∠ A= 75°,∴∠ A= 25° .(3 分钟 )(3 分钟 )1. 三角形的每个极点处都有 2 个外角,这两个外角互为对顶角,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2.在三角形的每个极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三个外角的和为360° .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三角形有关角的计算与证明的常用依照.(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疑惑)(2 分钟 )(10 分钟 )11. 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1.理解多边形的有关观点.2.认识凸多边形及正多边形,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断.要点: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括.难点: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断.一、自学指导自学 1:自学课本P19 页,掌握多边形的有关观点,达成以下填空.(5 分钟 )总结概括: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按序相接构成的关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相邻两边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伸线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自学 2:自学课本P20 页,掌握多边形的有关观点,达成以下填空.(5 分钟 )总结概括: (1) 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极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假如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3)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达成,小组内展现、评论,教师巡视.(5 分钟)1.四边形有 4 条边, 4 个极点, 4 个内角, 8 个外角;五边形有 5 条边,5 个极点, 5 个内角,10 个外角; n 边形有 n 条边, n 个极点, n 个内角, 2n 个外角.2.画出以下多边形的所有对角线:3.四形的一条角形将四形分红 2 个三角形,从五形的一个点出,能够画 2 条角,它将五形分红 3 个三角形.小沟通解思路,小活后代表展现活成就.(10 分 )研究 1: m形的一个点有7 条角, n 形没有角,求mn的平方根.解:由意可得 m- 3= 7,∴ m= 10, n= 3,∴±mn=±30.研究 2:填表点数一个点可引的角条数角共条数一个点可分成三角形个数四形4122五形5253六形6394⋯⋯⋯⋯⋯n 形n n- 3n( n- 3)n- 22学生独立确立解题思路,小组内沟通,登台展现并解说思路. (5 分钟 )1.以下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 ( D ) .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ABC .长方形D .正方形2.过 n 边形的一个极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红 8 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 3.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等于它的边数的4 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是一个 n 边形,依题意得n ( n - 3)= 4n ,∵ n ≥ 3 且为整数,∴ n = 11.2(3 分钟 )1. 在初中阶段所讲的多边形指的都是凸多边形.2.已知多边形的边,能够推导出其对角线的条数和分红的三角形的个数;反过来,已知过一点所画对角线的条数或分红的三角形的个数能够推导出多边形的边数.(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疑惑)(2 分钟 ) (10 分钟 )多边形的内角和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会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要点: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难点: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一、自学指导自学 1:自学本 P21- 22 ,掌握多形内角和公式的推方法,达成以下填空.(5 分)填写以下表格:多形三角形四形五形六形⋯n 形一个点可引的角条数0123⋯n- 3所引角分红三角形的个数1234⋯n- 2: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随意四形的内角和360度;随意五形的内角和等于540 度;六形的内角和等于720 度; n 形的内角和等于 (n - 2) ·180°;多形的数每增添一条,那么它的内角和就增添 180°.点精:多形可分红若干个三角形,将多形内角和化成三角形知( 如 1,2) .自学 2:自学本P22- 23 例 1,例 2 和研究,掌握多形外角和用.(5 分 )如 3,依据前方三角形的有关知,研究在每个五形点各取一个外角,些外角的和叫做五形的外角和,五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度,六形的外角和是360 度.: n 形的外角和是360°.二、自学:学生自主达成,小内展现、点,教巡.(5分 )1.本 P241, 2, 3.2.七形的内角和 900°,十形的内角和是 1440°;假如一个多形的内角和等于 1260°,那么它是九形.3.已知四形ABCD中,∠ A∶∠ B∶∠ C∶∠ D=1∶2∶3∶4,∠ C=108°.4.求出正三角形、正四形( 正方形 ) 、正五形、正六形、正八形的内角的度数.(10分钟 )小组议论沟通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现活动成就.研究 1 (1)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它是几边形?(2)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 2 倍,它是几边形?1解: (1) 设它是 n 边形,则有180°· (n -2) = 2×360°,∴ n= 3.(2)设它是 n 边形,则有 180°· (n - 2) =2×360°,∴ n= 6.研究 2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内角都相等,∠DAB= 60°, AB与 DE有如何的地点关系?BC与 FE 有这类关系吗?解:结论: AB∥DE, BC∥ FE.证明: ( 略)学生独立确立解题思路,小组内沟通,登台展现并解说思路. (5 分钟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它的边数为12.2.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它的内角必定都相等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它的边必定都相等吗?3.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五边形的内角和的 2 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个边多形的边数为n,则有 180° (n - 2) =2×180°× (5 - 2) ,∴ n= 8.(3 分钟 )1. 已知多边形的边数能够求出其内角和,依据其内角和也能够求出其边数.2.内角和的推理要用到转变的思想,将多边形的知识转变为三角形的知识.(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疑惑)(2 分钟 ) (10 分钟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1 三角形的边 (1)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3)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7)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0)11.2.1 三角形的内角 (10)11.2.2 三角形的外角 (14)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9)11.3.1 多边形 (19)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22)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3.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学习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推导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情感态度】通过求三角形的边长时必须注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画一个三角形,结合图形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问题2 出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探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定义及概念.问题3 如图,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探究AB、AC、BC之间的关系.【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上面三个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在全班同学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针对问题3进行重点讲解.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三角形按边怎样分类?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怎样的.3.已知三条线段,怎样判断它们能否围成三角形?【归纳结论】 1.主要定义: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已知三条线段,可用如下简易方法判断它们能否围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最长边,则能围成三角形,否则不能.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a,b,第三边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a-b<x<a+b(a≥b).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哪些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哪些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1)6,8,10;(2)3,8,11;(3)3,4,11;(4)三条线长度之比4:6:72.等腰△ABC中,AB=AC,D是AB的中点,连CD,若CD将△ABC周长分成19和8两部分,求△ABC的腰长及底边的长.【教学说明】可由学生抢答完成,再由教师总结归纳.【答案】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若干同学口头小结,之后将小结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1.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定义.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边训练边讲解,然后学以致用.【情感态度】训练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难点】画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高.问题2 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中线.问题3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角平分线.【教学说明】对问题1,对于钝角三角形的作高要给予集体指导、分类指导,甚至要进行个别指导,以便让绝大部分同学过关.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位置有何不同之处?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自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归纳结论】1.定义: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所得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高.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中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以这个顶点和交点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有时在形内,有时在直角顶点上,有时在形外;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们的联系是都是平分角.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F 是△ABC 的高,填空:(1)BD= =21 ; (2)∠ABE=∠ =21∠ ; (3)∠ =∠ =90°.2.如图,△ABC 中,∠A 是钝角.(1)画出AC 、AB 上的高BD 、CE ;(2)画出∠ABC 的平分线BF ;(3)画出边AB 上的中线CG.3.已知,如图,AB ⊥BD 于B ,AC ⊥CD 于C ,且AC 与BD 交于点E.那么(1)△ADE 的边DE 上的高为,边AE 上的高为 ;(2)若AE=5,DE=2,CD=59,则AB= .。

2019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1章 三角形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1章 三角形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初步运用这一性质来解决问题【重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掌握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并能加以应用【自学案】一自学指导(8分钟)1自学课本P2-4 ,学会例题。

2. 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三角形的两边的和三角形两边的差.(为什么?)二自学检测(5分钟)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 (2)5,11 ,6 (3)10,6,5三、合作探究(10分钟)1.若四条线段的长为2cm, 3cm, 4cm, 5cm,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长,可以构成多少个三角形?把构成三角形的每组数分别列举出来。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 (1) 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长。

(2) 已知其中一边长为6cm,求其它两边长。

3.已知a, b, c是△ABC的三边,且a=4, b=6, 若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18的偶数,(1)求c 边的长;(2)判断△ABC的形状【课堂检测】A组(基础限时练)(7分钟)1.如图,在△ABE中,AE所对的角是_____________;∠ABE所对的边是_____________;AD在△ADE中是__________的对边;在△ADC中是______________的对边。

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7,则第三边c的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周长为奇数时,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当周长是5的倍数时,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本章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难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的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三角架、自行车的三角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三角形性质的问题,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等,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第11章 三角形-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第11章 三角形-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课时)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第1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和获得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验证.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1~P1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利用三角板的三个角之和为多少度来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图1图2图1:30°+60°+90°=180°;图2:45°+45°+90°=180°.2.探索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为180°.(1)在所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2)动手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如图.用量角器量出∠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3)把∠B和∠C剪下拼在一起,如图.用量角器量一量∠MAN的度数,可得到∠BAC +∠B+∠C=180°.(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3.在△ABC中,∠A=60°,∠B=80°,则∠C=40°.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是A、B、C三岛的平面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多少度?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方法一)分析与解答过程见教材P12~P13.(方法二)【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过点C作AD的垂线,求∠ACB的度数可转化为利用平角为180°来求解.【解答】∠ABC的求法同“方法一”.如图,过点C作CF⊥AD,则CH⊥BE.∵∠ACF=180°-∠DAC-∠AFC=180°-50°-90°=40°,∠BCH=180°-∠CBH-∠CHB=180°-40°-90°=50°,∴∠ACB=180°-∠ACF-∠BCH=180°-40°-50°=90°.故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例2】如图,D 是△ABC 中BC 边延长线上一点,DF ⊥AB 交AB 于点F ,交AC 于点E .若∠A =46°,∠D =50°,求∠ACB 的度数.【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DF ⊥AB ,∠D =50°→得∠B 的度数,结合∠A =46°→得∠ACB 的度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DF ⊥AB , ∴∠DFB =90°.∵∠D =50°,∠DFB +∠D +∠B =180°, ∴∠B =40°. 又∵∠A =46°,∴∠ACB =180°-∠A -∠B =9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三角形的内角,一般要用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图形特点,在不同的三角形中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ABC 中,∠A =80°,∠B =∠C ,则∠C =50°.2.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0°,60°,100°.3.已知△ABC 中,DE ∥BC ,∠AED =50°,CD 平分∠ACB ,求∠CDE 的度数.解:∵DE ∥BC ,∠AED =50°, ∴∠ACB =∠AED =50°. ∵CD 平分∠ACB , ∴∠BCD =12∠ACB =25°.又∵DE ∥BC ,∴∠CDE=∠BCD=25°.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其逆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导出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和获得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教学难点】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3~P1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 =180°,即∠A+∠B+90°=180°,所以∠A+∠B=90°.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 △”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可以写成Rt △ABC . 4.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20°,则另一个锐角等于70°.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DF ⊥AB ,∠A =40°,∠D =43°,则∠ACD 的度数是________.【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DF ⊥AB ,∠A =40°→∠AEF =5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CED =50°(对顶角相等),结合∠D =43°→∠ACD =8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答案】87°【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常常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综合起来求角的度数.【例2】在△ABC 中,如果∠A =12∠B =13∠C ,那么△ABC 是什么三角形?【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法:要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从三角形的边或角入手→已知∠A 、∠B 、∠C 的数量关系→△ABC 各内角的度数→△ABC 的形状.【解答】设∠A =x ,则∠B =2x ,∠C =3x . 根据题意,得x +2x +3x =180°,解得x =30°. ∴∠A =30°,∠B =60°, ∴△ABC 是直角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已知三角形内角的数量关系,可以利用“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ABC 中,若∠A +∠B =∠C ,则△ABC 是( B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2.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CD于点C,若∠BOD=38°,则∠A=52°.3.如图,Rt△ABC中,∠ACB=90°,∠1=∠B,∠2=∠3,则图中共有5个直角三角形.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1.2.2三角形的外角(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和性质.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研究三角形的内、外角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会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方法,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与三角形的外角有关的性质.【教学难点】三角形外角性质的推导.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4~P1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图1,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像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2.试结合图形写出证明过程:证明:过点C作CM∥AB,延长BC到点D,则∠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1+∠2=∠A+∠B,即∠ACD=∠A+∠B.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ABC中,∠A=80°,∠B=4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则∠ACD=120°.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BAE、∠CBF、∠ACD是△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方法一)见教材P15解答过程.(方法二)【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考虑利用平角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BAE=180°-∠1,∠CBF=180°-∠2,∠ACD=180°-∠3,∴∠BAE+∠CBF+∠ACD=180°-∠1+180°-∠2+180°-∠3=540°-(∠1+∠2+∠3)=540°-180°=36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由此题可以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2)拓展: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同学们可自行进行证明).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1等于(B)A.120°B.105°C.60°D.45°2.求下列各图中∠1的度数.解:左图:∠1=90°;中图:∠1=80°;右图:∠1=95°.3.求下列各图中∠1和∠2的度数.解:左图:∠1=60°,∠2=30°;右图:∠1=50°,∠2=140°.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所示,P为△ABC内一点,∠BPC=150°,∠ABP=20°,∠ACP=30°,求∠A的度数.【互动探索】∠A与已知角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内→考虑作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解答】延长BP交AC于点E,则∠BPC、∠PEC分别为△PCE、△ABE的外角.∴∠BPC=∠PEC+∠PCE,∠PEC=∠ABE+∠A,∴∠PEC=∠BPC-∠PCE=150°-30°=120°,∴∠A=∠PEC-∠ABE=120°-20°=10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此类题的一般方法是作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将已知与未知的角联系起来计算角的度数.此题也可以延长CP与AB相交,还可以连结AP并延长与BC相交,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另外两种解法.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引入课」三角形的引入视频助学 学习视频【三角形的引入】「概念课」三角形的分类学习目标☐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视频助学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三角形的分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三角形如何按角进行分类?(00:00-00:26)1.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和c :_____________.引导问题2 三角形如何按边进行分类?(00:26-03:07)2. 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________,另外一条边叫做______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______.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 ∠和C ∠是____角,且B ∠____C ∠.3. 等边三角形:____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________三角形.如图中,等边三角形ABC 中,______AB ==,且______60A ===︒∠.4.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________________.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目标☐ 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掌握三角形的构成条件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引导问题1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00:00-04:00) 1. 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 证明:根据两点之间________最短 ∴有___AB BC +> ___AB AC +> ___BC AC +> 2. 我们可以快速验证任意三条线段是否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要比较相对________(短/长)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如果________第三边,则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3. 根据上述方法,请你算一算三条分别长为4cm ,6cm 和10cm 的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引导问题2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04:00-04:46) 4. 三角形两边之差________第三边. 证明: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 ______AB BC AB BC +>−−→>- ______AB AC AC AB +>−−→>- ______BC AC BC AC +>−−→>-引导问题3 已知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如何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04:46-05:34) 5. 已知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要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需要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以及三角形两边之差________第三边. 6.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该三角形的第三边a 的长可能是________. .4A .5B .6C .11D 7. 已知ABC △的AB 边长度为6,BC 边长度为9,求AC 边长度的取值范围.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概念课」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学习目标☐ 了解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与作法☐ 了解三角形的中线、重心的定义与性质☐ 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视频助学1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三角形的高】,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有何特点?(00:00-01:57)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______2S =⨯2. 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________所在直线画________,顶点和垂足之间的________就是高.三角形的高是一条________(直线/射线/线段).引导问题2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高的位置有何特点?(01:57-05:28)3. 一个三角形有____个顶点,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____条高.4. a 、锐角三角形高的位置特点: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________(内部/外部);如上面()a 图所示.b 、直角三角形高的位置特点:其中有两条高是三角形的________,第三条高在三角形的________(内部/外部);如上面()b 图所示.c 、钝角三角形高的位置特点:其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________(内部/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的________(内部/外部);如上面()c 图所示.视频助学2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三角形的中线】,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有何性质?(00:00-02:55)1.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从三角形一边的________到所对顶点的________. 2. 性质:三角形由中线所切分开的两个小三角形的________相等.证明:已知线段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高∴12ABD S =△____⋅____,12ACD S =△____⋅____又∵点D 是BC 的中点. ∴______=.∴___ABD ACD S S △△. 3. 已知线段AD 是ABC △的中线,BC 的边长为8.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4A AB =.4B BD DC == .4C AD = 4. 如右图中,线段AD 是ABC △的中线,14ABC S =△,则ABD ADC S S ==△△________.引导问题2 什么是三角形的重心?(02:55-04:23)5. 三角形的________相交的点叫做重心.视频助学3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什么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有哪些特点?(00:00-03:01)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三角形有________条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________. 3. 只有在________(锐角/直角/钝角/等腰/等边)三角形中,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才会重合.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课」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目标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视频助学请.先.思考....【三角形的稳定性】,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再看视频..引导问题引导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的稳定性?1.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运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埃及金字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两个视频中未出现过的例子.2.下图中的图形有稳定性的是________,没有稳定性的是________.()a()b()c()d()e3.将不稳定的多边形变成________的组合,它就具有了稳定性.请在下图中的各个图形中连接最少数量的线段,使其具有稳定性.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概念课」三角形的内角学习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内角的定义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三角形的内角】,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引导问题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请你尝试证明. 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 如右图,已知ABC △,求证:180A B C ∠+∠+∠=︒. 证明:如右图,过点A 作直线EF 与BC 平行 EF BC Q ∥ =B EAB ∴∠∠(依据: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AB BAC FAC ∠+∠+∠=Q ________︒(平角定义) 180B BAC C ∴∠+∠+∠=︒(等量代换) 2. 请尝试利用下图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已知:ABC △,D 是BC 延长线上的一点, CE BA ∥. 求证:=180A B ACB ∠+∠+∠︒.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2三角形的外角「概念课」三角形的外角学习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三角形的外角】,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引导问题1 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00:00-04:07) 1. 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右图中的________是ABC △的外角. 2. 如右图,AOD △中1∠对应的外角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如右图,要表示B ∠的外角,应该延长________或________.请你在图上标示出来. 4. 一个三角形有________个外角.引导问题2 三角形的外角和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04:07-04:42) 5. 三角形的外角与相邻的内角________. 如图,=50ACB ∠︒,求ACD ∠. 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课」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学习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引导问题1 三角形的外角有什么性质?(00:00-04:32)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________的两个内角的________.如右图,1=∠∠____+∠____. 2. 如图,已知三角形中两个相邻内角A ∠、B ∠的度数,则和这两个角不相邻的外角1∠的度数是________︒.请写出简要的步骤. 解: 3. 如右图,已知1∠等于150︒,则A B D ∠+∠+∠=________︒. 解:如图,延长DC ,与AB 交于E 点. 1=∠∠Q ____+∠____ 又=BEC ∠∠Q ____+∠____ 1A B D ∴∠=∠+∠+∠=________︒ 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课」三角形内外角代数应用和几何应用能力目标用三角形内外角的结论解决问题拔高练习1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三角形内外角代数应用】讲题. 1. 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比为1:3:6,求相应的三个外角的比.2.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比为2:3:4,求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拔高练习2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三角形内外角几何应用】讲题. 1. 如图,E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若70A ∠=︒,求ABE ACD ∠+∠.检查梳理 看视频【三角形内外角代数应用】和【三角形内外角几何应用】,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 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三角形外角和等于360︒3.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攻略安能辨我是雄雌——判断内外角放开视野,洞察全局——寻找目标角和已知角间的等量关系「解题课」三角形与平行线能力目标解决三角形与平行线中的角度问题拔高练习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三角形与平行线】讲题. 1. 如图,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CB ∥交AB 于点E ,45A ∠=︒,60BDC ∠=︒,求BDE △各内角的度数.检查梳理 看视频【三角形与平行线】,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 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 判断内外角 寻找目标角与已知角间的等量关系能力目标解决与角有关的几何证明问题拔高练习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三角形中的角度证明】讲题. 1. 如图,在ABC △中,D 在BC 上,DAC B ∠=∠.求证:ADC BAC ∠=∠.2. 如图,在ABC △中,90BAC ∠=︒,AD BC ⊥于D ,CF 平分BCA ∠交AD 于E ,交AB 于F ,证明:AEF AFE ∠=∠.检查梳理 看视频【三角形中的角度证明】,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 同一个角度 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字母表示 相同字母标记相等的角放开视野 洞察全局 寻找目标角和已知角间的等量关系攻略 同一个角度 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字母表示 相同字母标记相等的角放开视野 洞察全局 寻找目标角和已知角间的等量关系能力目标解决与三角形折叠有关的问题拔高练习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三角形折叠与角度】讲题. 1. 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的'A 时,求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2. 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部的'A 时,求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检查梳理 看视频【三角形折叠与角度】,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 折叠 形状相同 大小相等 寻找已知角和目标角 间的等量关系和内外角平分线求角能力目标解决与两内角平分线和内外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问题拔高练习1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两内角平分线求角】讲题. 1. 如图,在ABC △中,若点P 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1902P A ∠=︒+∠.拔高练习2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内外角平分线求角】讲题. 1. 如图,ABC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点P 是ABC ∠和ACE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12P A ∠=∠.攻略相同字母标记相等的角寻找目标角与已知角间的等量关系 消元攻略通过条件标出已知角(用相同字母标记相等的角) 寻找目标角和已知角间的等量关系△Z ]内角外角消元得到最终答案2. 如图,在ABC △中,=64A ∠︒,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ABC ∠和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1A BC ∠和1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得2A ∠;2A BC ∠和2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3A ,求3A ∠.检查梳理 看视频【两内角平分线求角】和【内外角平分线求角】,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能力目标解决与两外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问题拔高练习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两外角平分线求角】讲题. 1. 如图,已知点P 为ABC △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1902P A ∠=︒-∠.检查梳理看视频【两外角平分线求角】,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通过条件标出已知角 相同字母标记相等的角 寻找目标角和已知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基本图形 消元得到最终答案能力目标解决与两同类角等分线有关的角度问题拔高练习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两同类角等分线求角】讲题. 1. 如图,ABC △中,ABC ∠的三等分线与ACB ∠的三等分线分别相交于1G ,2G .求:(1)1G ∠与A ∠的数量关系. (2)2G ∠与A ∠的数量关系.检查梳理 看视频【两同类角等分线求角】,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 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 用相同字母标出相等的角 找目标角与已知角的等量关系 Z ] 内角和△外角等于不 相邻的两个 内角之和消元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概念课」多边形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多边形的定义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多边形的概念】,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再看视频..引导问题引导问题1什么是多边形?(00:00-01:21)1.多边形的概念:由三条或三条以上....叫做多边形.....所组成的平面图形.......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下列图形中,属于多边形的是________;不属于多边形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引导问题2什么是凸多边形?什么是凹多边形?(01:21-03:25)2.凸多边形的概念:如果把一个多边形的所有边中,任意一条边向两方无限延长成为一直线时,其他各边________(都在/不都在)此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凸多边形.凹多边形的概念:如果把一个多边形的所有边中,有一条边向两方无限延长成为一直线时,其他各边________(都在/不都在)此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凹多边形.下列图形中,是凸多边形的是________,是凹多边形的是________.()a()b()c(d)引导问题3什么是正多边形?(03:25-04:46)3.正多边形的概念:________都相等,________都相等的凸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________.()a()b()c(d)4.正多边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正六边形的地板砖、________________.请举出一个在视频中未出现过的例子.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课」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学习目标了解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再看视频....【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引导问题引导问题1什么是多边形的对角线?(00:00-01:14)1.多边形对角线的概念:连接多边形________的两个顶点的________,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三角形________(有/没有)对角线.引导问题2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连多少条对角线?(01:14-05:33)2.如右图,八边形从一个顶点能连接________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将八边形分成________个三角形.请在图中画出从顶点A出发的所有对角线.3.从一个顶点连接对角线可以将多边形分成________(最多/最少)数量的三角形.4.如图,请你动手用笔连一连,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由上表及推理得出结论,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连________条对角线,同时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________个三角形.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概念课」多边形的内角和学习目标了解并会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多边形的内角和】,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引导问题1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么求?五边形呢?(00:00-03:22) 1. 计算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将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________的内角和. 2. 试计算如右图所示四边形ABCD 的内角和,并写出步骤. 解:连接AC . ∵=BAD ∠∠____+∠____,=BCD ∠∠____+∠____ ∴=BAD B BCD D ∠+∠+∠+∠(1+3+B ∠∠∠)+(2+4+D ∠∠∠) 在ABC △中,13=B ∠+∠+∠________︒ 在ACD △中,24=D ∠+∠+∠________︒ ∴四边形ABCD 的内角和为________︒ 3. 右图中,五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 引导问题2 n 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03:22-05:39) 4. n 边形会被一个顶点连接的对角线分割成________个三角形,因此n 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______︒. 5. 12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 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课」多边形的外角和学习目标了解并会计算多边形的外角和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多边形的外角和】,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引导问题1 四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六边形呢?九边形呢?(00:00-01:32) 1. 如右图,这个四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 如右图,这个正六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 如右图,这个正九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引导问题2 n 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怎么证明?(01:32-05:19) 2. n 边形的外角和为________︒. 3. 证明边数为n 多边形外角和为360︒,并写出步骤. 证明:n 边形外角和=外角1+外角2++L 外角n =(180︒-内角1)+(180︒-内角2)++L (180︒-内角n ) =n ⨯________-(内角1+内角2++L 内角n ) =180n ⨯︒-________180⨯︒ =1801801802n n ⨯︒-⨯︒+︒⨯ 360=︒ 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课」8字型中的角度关系和寻找隐藏的8字型能力目标☐ 利用8字型做角度转化☐ 在复杂图形中发现8字型拔高练习1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8字型中的角度关系】讲题. 1. 如图,70A ∠=︒,30B ∠=︒,求C D ∠+∠的度数.2. 已知,60A ∠=︒,求D E F G ∠+∠+∠+∠的度数. 拔高练习2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寻找隐藏的8字型】讲题. 1. 如图,求A B C D E ∠+∠+∠+∠+∠的度数.2. 如图,求A B E F C D ∠+∠+∠+∠-∠-∠的度数.检查梳理 看视频【8字型中的角度关系】、【寻找隐藏的8字型】,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 8字型 A B C D ∠+∠=∠+∠角度转化攻略8字型A B C D∠+∠=∠+∠角度转化攻略角度转化 攻略添加辅助线,构建基础图模型角度转化「解题课」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计算能力目标解决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计算问题拔高练习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计算】讲题. 1. 求证:180A B C D E ∠+∠+∠+∠+∠=︒.2. 如图,求证:123456360∠+∠+∠+∠+∠+∠=︒.检查梳理 看视频【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计算】,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先转化在同一个图形里的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外角 攻略利用基本图形转化角满分必学「解题课」三角形与多边形证明能力目标解决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证明问题拔高练习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三角形与多边形证明】讲题. 1. 如图,在ABC △和ADE △中,已知45EAD AED BAC BCA ∠=∠=∠=∠=︒,并且BAD BCF ∠=∠,求证:ED CF ∥.检查梳理 看视频【三角形与多边形证明】,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明确已知角和目标角找到已知角和目标角的数量关系通过代数方法将数量关系转化为最终结论「解题课」飞镖模型与角平分线能力目标解决飞镖模型与角平分线的问题拔高练习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视频【飞镖模型与角平分线】讲题. 1. 在凹四边形ABCD 中,求证:A B D BCD ∠+∠+∠=∠.2. 如图所示,DC 平分ADB ∠,EC 平分AEB ∠,试探索A ∠、B ∠、C ∠的关系.检查梳理 看视频【飞镖模型与角平分线】,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攻略借助基本图形↓飞镖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