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与气候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气环流课件PPT课件

第二单元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
三圈环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全
球
性
大
气
环 流
季风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大气环流形成的因素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 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所以很早以来
信风就有“贸易风”之称。
极地高压带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补充知识
何为“贸易风”
在中纬度地区来自高纬的冷空气和来自低纬的热 空气交汇,使得西风带很不稳定,出现波动,还经常有 锋面和气旋活动,形成西风带不稳定的天气,尤其是海 洋上多风暴天气。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中 东
副极地低压带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
三圈环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全
球
性
大
气
环 流
季风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大气环流形成的因素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 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所以很早以来
信风就有“贸易风”之称。
极地高压带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补充知识
何为“贸易风”
在中纬度地区来自高纬的冷空气和来自低纬的热 空气交汇,使得西风带很不稳定,出现波动,还经常有 锋面和气旋活动,形成西风带不稳定的天气,尤其是海 洋上多风暴天气。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中 东
副极地低压带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3330037页PPT

①赤道低压带:5°N—5°S
成因:空气受热上升而致。因A小,气
流基本不发生偏转。
特点:因对流强烈,云多,降水多,多对
30.11.2019
流雨。
章 下页 上页 节 8
②副热带高压带:30°N(S)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成因:赤道上空流动的空气在此堆积而致
特点:气流下沉,多晴天,空气干燥,沙
成因: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
的风,受到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
响,北半球偏成东北风,南半球
则偏成东南风。
30.11.2019
特点:风向、风速基本是稳章定的下页 上页 节 10
⑥西风带:30°N(S) — 60°N(MS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成因: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极地的气流在地转 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西南风, 南半球而形成西北风。 特点:暖湿气流北上或南下,多锋面和气旋。
即有平均状况也有瞬时状况,并代表全球大 气的基本运动状况
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30.11.2019
章 下页 上页 节 2
(二)大气环流的尺度: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名 称 水平尺度 活动时间 例 子
大环流 >2000km 一周 东风波、西风带 中间环流 2000-200 2 - 3天 季风、气旋、反气旋
30.11.2019
副热带高压:南移、章 强下页度弱上页 节 32
2、夏季环流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特征:风带、气压带北移 高空:西风带北移、两支急流 低空:地面:印度低压、北美低压
海洋:亚速尔高压、西太平洋高压 副高:北移、强度大
第二章大气环流与气候 大气科学基础培训班课件

三、地表性质的影响
在地表均匀的假定下,全球平均纬向环流都具有
环绕纬圈的带状分布特征。实际上,地表性质的 不均匀性会使沿纬圈环流的带状特征受到很大的 破坏,从而导致全球大气环流更为复杂。对大气 环流影响最大的是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和高大地形
的作用。
1 海陆分布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夏季,陆地 形成相对热源,海洋形成相对冷源;冬季则相 反。这种冷热源分布直接影响海陆间的气压分 布。具体表现为:
明显作用!
冬季: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出现低压槽,大 陆西岸(大洋东岸)出现高压脊。
夏季: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出现高压脊,大 陆西岸(大洋东岸)出现低压槽。
2、地形因子的影响-青藏高原等大地形的作用 地形起伏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尤
其是高大山脉和大高原的影响更加明显。 其 影 响 包 括:
3)7月,北半球大陆低压:印度低压(亚欧非大陆)、北美 低压;海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副高)、北太平 洋副高。四个中心纬度偏南(低纬)。南半球高纬度,由 于海洋影响,40S以南地区等压线几乎与纬圈平行,带状 明显;在其北侧仍为南太平洋副高、南大西洋副高、印度 洋高压。
4)各个活动中心和气压带的位置随季节不但有 南北移动(冬南移、夏北移),而且整个环流 还有明显的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如冬季高、低 纬间,海、陆间水平温度梯度大,气压梯度也 大(等压线密集),环流强;夏季相反。
仅在某些季节经常出现的大气活动中心称为半 永久性的活动中心。大多出现在大陆,是大陆 上的季节性气候区,冬季出现高压,夏季出现 低压。如亚洲大陆上,冬季蒙古高压,夏季印 度低压。北美大陆上,冬季出现北美高压,夏 季出现北美低压。
➢ 海陆分布对西风带高空环流形势的影响 北半球的海陆都是东西相间分布,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和大洋东岸(
大气环境——气候类型的PPT课件

A 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ABC三点各为什 么气候,形成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第34页/共4C5页亚热带季风气候
指出字母代表 的气候类型
A 热带草原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E 温带海洋性气候 F 地中海气候
第35页/共45页
第一步:以最热月定南北半球。如果气温曲线向上凸出,或最热月在7、8月份,说明是 北半球,反之是南半球。
第二步:以最冷月定温度带。 最冷月气温大于15℃,为热带;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者,为温带、寒带的气候。
第10页/共45页
第三步:以降水状况定气候类型
都分为旱季、雨季。不同之处表现在: (1)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毫米-1000
毫米。 (2)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月-10月,且
干、湿季明显。 (3)从降水过程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
第23页/共45页
类型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年变化判断
该地纬度是 。 该地气温和降水特征是 。 气候类型是 。 22°N; 夏热多雨 冬温少雨(或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 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第24页/共45页
类型八:根据气温、降水玫瑰图判断
北半球 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25页/共45页
甲 南半球 地中海气候 乙 北半球 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17页/共45页
依据表格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ABC三点各为什 么气候,形成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第34页/共4C5页亚热带季风气候
指出字母代表 的气候类型
A 热带草原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E 温带海洋性气候 F 地中海气候
第35页/共45页
第一步:以最热月定南北半球。如果气温曲线向上凸出,或最热月在7、8月份,说明是 北半球,反之是南半球。
第二步:以最冷月定温度带。 最冷月气温大于15℃,为热带;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者,为温带、寒带的气候。
第10页/共45页
第三步:以降水状况定气候类型
都分为旱季、雨季。不同之处表现在: (1)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毫米-1000
毫米。 (2)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月-10月,且
干、湿季明显。 (3)从降水过程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
第23页/共45页
类型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年变化判断
该地纬度是 。 该地气温和降水特征是 。 气候类型是 。 22°N; 夏热多雨 冬温少雨(或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 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第24页/共45页
类型八:根据气温、降水玫瑰图判断
北半球 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25页/共45页
甲 南半球 地中海气候 乙 北半球 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17页/共45页
依据表格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全球性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及气候ppt课件

海平面气压图.swf 解说 10
亚洲季风
赤道
赤道
思考: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冬夏季的盛 行风 向有何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
11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带西伯利亚高压
大
阿留申
低压 60N
太
西
亚 欧 大陆 平
夏
洋
洋
副亚速热尔 带 高 气 亚压洲(带印度)低压
D.丁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降水量大
2.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8
3.在图中所示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桃花盛开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正值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29
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 风向的是( )
3、分布在南北纬400 -600大陆 西岸的气候类型属于(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式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
A 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变少 B 海平面下降 C 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 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24
7、世界上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是 A.亚洲东部 B.亚洲南部
10 热带雨林气候
0
10 0 18
第一步:“以温定半球”
最热月是7月或8月——北半球 最冷月是1月或2月——北半球 最热月是1月或2月——南半球 最冷月是7月或8月——南半球
19
第二步:“以温定带”
(1)以最冷月平均气温15 ℃和0 ℃两个数 值极限,把12种气候类型(除高原气候和 山地气候)缩小到三个范围内: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风环流 C.西风漂流 D.热力环流
主题6 大气环流与气候——季风环流与气候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雨带推移
夏季风 VS 冬季风
Round 3
时间: 7月下旬-8月上旬 地点: 华北、东北地区
现象: 华北、东北地区出现强降雨, 河流进入汛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雨带推移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夏季风 VS 冬季风
Round 4
时间: 10月-次年3月
地点: 全国范围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南) 现象: 普遍降温,易发大风、 寒潮
60°N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30°N
海洋
陆地
海洋
海洋
陆地
海洋
冬季
夏季
判断:冬季风的性质 寒冷干燥 ;夏季风的性质 炎热湿润 。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问题一:为什么季风现象在亚欧大陆(东部)最明显?
问题二:同样是季风,为什么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方向不 一样?
为什么季风现象在亚欧大陆(东部)最明显?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 洋,二者之间形成的海陆热力差异最大、高低压中心更明显, 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强。
季风气候
? 冬夏季风是不是瞬时转换的呢?
不是 因为高低气压的转换是一个过程。
因此冬、夏季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进行PK。 结果:不同的时间和地区形成雨带
雨带推移
夏季风 VS 冬季风
Round 1
时间: 约4-5月 地点: 华南地区
现象: 华南地区出现大规模降雨、 此区域以南河流进入汛期 华北地区出现春旱
热带雨林气候
0°
0°
大气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季风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
季风的影响
主题6大气环流与气候——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信风带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叫信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风向发生偏离,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终年吹着信风 的地带,叫信风带。
季风及季风气候类型
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主要分布 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周期为一年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地球上 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季节变化 密切相关,如北半球的夏季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 近。
气压中心移动规律
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 而移动,如亚洲大陆 上的蒙古高压和阿留 申低压。
0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低压带和高压带气候特点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 阴雨天气。如:赤道低气压带终 年高温多雨。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 天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 极地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中纬 度)地区多晴朗天气。
西风带和信风带气候特点
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 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探讨全球变暖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 响及应对措施
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6 大气环流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
汇报人:
2024-01-26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流基础知识 •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 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目录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叫信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风向发生偏离,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终年吹着信风 的地带,叫信风带。
季风及季风气候类型
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主要分布 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周期为一年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地球上 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季节变化 密切相关,如北半球的夏季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 近。
气压中心移动规律
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 而移动,如亚洲大陆 上的蒙古高压和阿留 申低压。
0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低压带和高压带气候特点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 阴雨天气。如:赤道低气压带终 年高温多雨。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 天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 极地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中纬 度)地区多晴朗天气。
西风带和信风带气候特点
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 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探讨全球变暖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 响及应对措施
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6 大气环流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
汇报人:
2024-01-26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流基础知识 •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 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目录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共47张PPT)

定 时 40时 间 :
倒计时时钟 7:10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西风(低纬 高纬):温暖湿润多雨
东风、信风(高纬 低纬):寒冷干燥少雨
90°N
60°N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30°N
东北信风带
0°
开 1 始 1 : 时 5 0 间 : 2 : 1
定 时 40时 间 :
定 时 40时 间 :
倒计时时钟 7:10
开 1 始 1 : 时 5 0 间 : 2 : 1
定 时 40时 间 :
倒计时时钟 7:10
五、季风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分布:东南亚和南亚。
开 1 始 1 : 时 5 0 间 : 2 : 1
定 时 40时 间 :
定 时 40时 间 :
倒计时时钟 7:10
开 1 始 1 : 时 5 0 间 : 2 : 1
定 时 40时 间 :
倒计时时钟 7:10
开 1 始 1 : 时 5 0 间 : 2 : 1
定 时 40时 间 :
倒计时时钟 7:10
开 1 始 1 : 时 5 0 间 : 2 : 1
定 时 40时 间 :
倒计时时钟 7:10
三、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特点:终年炎热干燥
分布:南北回归线到纬度30°之间地区, 23°26′N ~30°N,23°26′N ~30°N
定 时 40时 间 :
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月份 倒计时时钟 7:10
《大气环流》PPT课件

对流层的中、上层,除赤道地区有东风外,各纬度 几乎全是一致的西风。
近地面平均环流(图34):
1.高纬地区:冬夏都是一个很浅薄的东风带,称极地 东风带。其厚度和强度都是冬季大于夏季。
2 . 中纬度地区:从地面向上都是西风,称盛行西风 带。
西风带在纬距上的宽度随高度而增大。西风风速自地 面向上直到200百帕,差不多都是增加的,到对流 层顶附近形成一个强西风中心。
夏季极冰的冷源作用改变了太阳总辐射所形成的夏 季经向辐射梯度,使对流层大气的夏季热源仍维 持在低纬,冷源维持在高纬极区 影响大气环流运动。
(四) 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 大气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与地球表面产生着 摩擦作用,而摩擦作用使空气与转动的地球之间 产生了转动力矩(即角动量)。
• 角动量在风带中产生、损耗以及在风带间的输送、 平衡,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2,赤道上空,西南气流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 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3,副热带高压带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 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 之间形成了低纬环流圈。
7,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 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
8,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使近地面的气压 降低, 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半球同样存 在着低纬、 中纬、高纬 三个环流圈。
近地面,全球 共形成了7 个气压带、 6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
• 极地高气压带 • 极地东风带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西风带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信风带 • 赤道低气压带
近地面平均环流(图34):
1.高纬地区:冬夏都是一个很浅薄的东风带,称极地 东风带。其厚度和强度都是冬季大于夏季。
2 . 中纬度地区:从地面向上都是西风,称盛行西风 带。
西风带在纬距上的宽度随高度而增大。西风风速自地 面向上直到200百帕,差不多都是增加的,到对流 层顶附近形成一个强西风中心。
夏季极冰的冷源作用改变了太阳总辐射所形成的夏 季经向辐射梯度,使对流层大气的夏季热源仍维 持在低纬,冷源维持在高纬极区 影响大气环流运动。
(四) 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 大气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与地球表面产生着 摩擦作用,而摩擦作用使空气与转动的地球之间 产生了转动力矩(即角动量)。
• 角动量在风带中产生、损耗以及在风带间的输送、 平衡,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2,赤道上空,西南气流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 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3,副热带高压带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 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 之间形成了低纬环流圈。
7,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 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
8,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使近地面的气压 降低, 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半球同样存 在着低纬、 中纬、高纬 三个环流圈。
近地面,全球 共形成了7 个气压带、 6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
• 极地高气压带 • 极地东风带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西风带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信风带 • 赤道低气压带
气候影响因素ppt课件

因素 (纬度不同、热量不同)
及其季节移动
大气
环流 季风环流
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 陆 海陆 海 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 度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 因素 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地形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 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洋流 因素 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 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因素
【特别提醒】 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 创新设计60页
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 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 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 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 热带草原气候。
⑥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 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 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 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
欣赏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 图: 名称、分布、特点、成因。
.
.
.
.
.
.
.
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 气候名称及大体分布。
.
.
.
【典例剖析】
创新设计60页
4.短时间内气温变化最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 D.丁
D.南半球暖锋
[题 组 递 进] 创新设计58页
1.(2012·四川文综,6)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 因素是
经纬度位 置
33°N, 98°E
1月平均气 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降水 量(mm)
多年平均 暴雨日数
.
世 界 气 候 的 分 布
1、大陆东岸独有的气候(3种):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 季风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
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下题。
3.导致图示区域 需要判断图中的海陆位置
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
是( B )
A.大气环流
海洋
内陆
B.地形
西
C.纬度位置 南
D.洋流
风
(2013·高考天津卷)结合图赤文道材低料,压回答问题。
副热带高压
年降水总量有区别,a少b多 a、b两城市均属 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 城市相比,有何不 同?为什么?请据
2、与补给来源有关 3、二选一,R 与RH水位有关
R甲
a
1、定位
H a
四、建立思维模式
3、迁移
对接迁移,回顾 课本知识点或已 做过的典型例题
1、定位
东南亚
东经104° 北纬12°
2、与补给来源有关
河
地下水补给
水
湖泊水补给
补
积雪融水补给
给
来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源
大气降水补给
稳定补给 无季节差
异
东南亚无
分布在亚洲甲国境内的R湖是H河流域最大的湖泊,通常 年份中的水位季节变化十分显著。生活在a城市一带的居 民每年在11月中旬前后,都要欢度当地的传统节日——“ 送水节”,其实该节日的确立与当地的水文现象密切相关
(1)推测R湖水位季 节变化大的原因。(8 分) (2)“送水节”期间 ,在a城市可观察到: H河水流向R湖?还是R 湖水注入H河?请判定 ,并简析产生此现象 的原因。(10分)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亚热带季风②气压 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热带季风的夏半年 东亚季风(冬季西北、夏季东南风);东南亚、 南亚季风(冬季东北、夏季西南风)
需要结合推二海出陆、大位回气置环顾与流纬高度考位置真,题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
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
审题干 审材料 审图名 审设问
(醴陵一中高三第七次月考试题18分)阅读图文资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分布在亚洲甲国境内的R湖是H河流域最大的湖泊,通常
年份中的水位季节变化十分显著。生活在a城市一带的居 民每年在11月中旬前后,都要欢度当地的传统节日——“ 送水节”,其实该节日的确立与当地的水文现象密切相关
要盛行西南风,为降水充沛的雨季,湖泊水位高。(2分)
(2)“送水节”期间 ,在a城市可观察到: H河水流向R湖?还是 R湖水注入H河?请判 定,并简析产生此现 象的原因。(10分)
答案要点:①判定,② R 甲 不同时间水位的高低变 a 化情况,③削峰补枯
R
H a
参考答案:R湖水注入H河(2分) 6-10月雨季时,H河流 上、中游的来水量很大,河道水位高于R湖水位,河水流 入湖泊;(4分)进入11月随着盛行风向的转变降水减少, 即进入旱季,H河水位逐渐低于R湖水位,到11月中旬R 湖水注入H河,即“送水” 。(4分)
雨季长短、降水多少有区别 图探究并说明。
三、梳理知识网络
1、三圈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3、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 4、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
四、建立思维模式
1、审题
(1)推测R湖水位季
节变化大的原因。(8
分)
(2)“送水节”期间
,在a城市可观察到:
H河水流向R湖?还是R
湖水注入H河?请判定 R 甲
,并简析产生此现象
a
的原因。(10分)
R
H a
四、建立思维模式
2、分析
分析地理图表, 获取有效信息
并(结醴合陵所一学中知高识三完第成4七下、次列某月要气考求候试。题特1殊8分时)间阅拐读点图文资料,
B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15°
D. 东南风
图例
0~200米
200~500米R500~1000米 1000~2000米
海洋
11°
河流
2.R河段
A
A. 流量季节变化大
C. 河流堆积作用强
B. 春汛明显 D. 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15°
图例
0~200米
200~500米
R
500~1000米 1000~2000米
海洋
11°
河流
(2010·济南统考)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 3~4题。
3.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
区,其气候特点是 B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
方向可能是 D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一、解读高考考点
1、高考考点: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 气候的影响
2、考点解读: 大纲要求 内容说明
大纲精讲
地球上气压带 和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成因
季风的典型分 布地区
难点、重点、 综合点
难点、综合点
难点、重点
难点、重点
赤道低压、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 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气压带热力动力成 因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多少的影响) 大致来说,对于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四、建立思维模式
审题
审题干 审材料 审图名 审设问
析图
分析地理 图表,获 取有效信 息
迁移
对接迁移, 回顾课本 知识点或 已做过的 典型例题
表达
用地理学 科语言归 纳答案要 点
五、课堂练习
(2013高考题四川卷)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
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 东北风
季风环流
3、二选一,与RH水位有关
4、某气候特殊时间拐点
四、建立思维模式
4、表达
用地理学科语言 归纳答案要点
分布在亚洲甲国境内的R湖是H河流域最大的湖泊,通常 年份中的水位季节变化十分显著。生活在a城市一带的居 民每年在11月中旬前后,都要欢度当地的传统节日——“ 送水节”,其实该节日的确立与当地的水文现象密切相关
(1)推测R湖水位季 节变化大的原因。
答案要点:①定位,②
补给来源,③气候类型
R
和降水季节变化
参主考要答靠案雨:水位补于给(的中河南流半,岛其R的流甲柬量埔季寨节)变热化带大季;风(气4分候)H区, (图示地区)这里每年11月a到第二年5月主要盛a 行东北风, 为降水较少的旱季,湖泊水位低;(2分)6月到10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