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与离子交换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七章吸附与离子交换_图文

第七章吸附与离子交换_图文

活性炭对物质的吸附规律
活性炭是非极性吸附剂,因此在水中吸附能力大于有 机溶剂中的吸附能力。 针对不同的物质,活性炭的吸附遵循以下规律: ①对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极性基团少的化合
物; ②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 ③对相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相对分子量小的
化合物; ④pH 值的影响 ;
7-3
7.2吸附过程的理论基础
7.2.1吸附原理
固体的分类:多孔和非多孔性 比表面的组成:多孔性固体的比表面是由“外表
面”和“内表面”所组成。表面积大并 且有较高的吸附势。 表面力的产生和吸附力的关系:见图7-4 界面分子的力场是不饱和的,能从外界吸附分 子、原子、或离子,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 吸附过程中的几个名词: ⑴吸附作用 ⑵吸附剂 ⑶吸附物(质)
7.1概述
7.1.1什么叫吸附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 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吸附过程通常包括: 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合、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
面、料液流出、吸附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料液与吸 附剂混合
Step1
吸附质 被吸附
Step2
料液 流出
Step3
001×7-交联度为7%的苯乙烯 系凝胶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骨架代号 D315:大孔型丙烯酸弱碱
分类代号
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大孔型代号
大孔型
代号 0 1 2 3 4 5 6
离子交换树脂命名法代号表
分类名称
骨架名称
强酸性
苯乙烯系
弱酸性
丙烯酸系
强碱性
酚醛系
弱碱性
环氧系
螯合性
乙烯吡啶系

《离子交换与吸附》PPT课件

《离子交换与吸附》PPT课件

表3-15 P507解吸稀土四分组结果
组别
工艺条件
成 分(%)
镱镥富集物
1.5%P507-煤油解吸
钇富集物 中稀土富集物 轻稀土富集物
20%P507-煤油解吸 20%TRPO·HNO3-煤油解
吸 3.75 mol/L HNO3
(Yb+Lu)2O3 34.54 Y2O3 43.89
Y2O3 77.78 轻中稀土 3.65
(Sm、Eu、Gd)2O3 26.32
Nd2O3 30.89 轻中稀土 90.17 钇及重稀土 9.83
§ 3.9.4 无机离子交换剂及其应用
无机离子交换剂大致可分为下列六类: (i)铝硅酸盐类:包括天然的蒙脱土,各种沸石及合成的各种
分子筛。 (ii)不溶性多价金属酸式盐,多价金属包括锆、钛、铈、锡等,
24hr。
• 饱和金的树脂在用硫脲解吸前需经过一系列净 化步骤:首先用水洗去夹带的矿泥与木屑,再 用4-5%的NaCN溶液洗去树脂上吸附的铜、铁、 氰络合离子,经水洗后再用20-30g/L H2SO4解 吸树脂上的锌、钴、氰络离子及氰根。
• 解吸剂组成为9%的硫脲[CS(NH2)2]+3%的硫酸。
浓度为28g/L左右的富钨解析液用氯化铁沉淀并控制 最终PH为3.5~4.5,得到钨精矿.
2. 树脂矿浆法提金 为了从浸出液中提金并尽可能提高金的收率, 提出了树脂矿浆吸附工艺。所用树脂可以是强 碱阴树脂,也可以是弱碱阴树脂,或者混合碱 性(即有季胺基也有叔胺基)的阴树脂。
R O H [A(C u)2 N ] R A(C u)2 N OH
1.从西尔斯盐湖水中离子交换提取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尔斯盐湖水中含有约70 mg/L WO3,总量估计约为7.7万吨WO3,相当美国钨埋藏量的 50~60%。用离子交换法从母液中回收钨。

第三章 离子交换与吸附.ppt

第三章 离子交换与吸附.ppt
如苛性碱,硫化物,亚硫酸盐。它们都可作为 连多硫酸盐的解吸剂。
用氢氧化物解吸时,发生下列反应:
4S4O62 6OH 5S2O32 2S3O62 3H 2O
连三硫酸盐对树脂的亲合力较小,所以可从树脂 上洗下,进一步再用NaCl溶液洗脱,可将树脂上残 留的连三硫酸盐与硫代硫酸盐解吸下来。
τ= VR (hr) W
VR-床层中的树脂体积(m3) W-液相体积流量m3/h
空间速度(SV):
SV W VR
指单位时间,单位床容积所处理的料量, 或者说单位时间处理的料液体积是床层容积的 若干倍,故也称为设备负荷。
EBCT 1 SV
SV W A u u VR AH H
减少有机物的吸附可采用如下措施:
(i)采用活性碳或多孔吸附树脂,预先吸附有机物 的预处理措施。
(ii)选择凝胶树脂进行交换作业。
(iii) 对于已经发生有机物中毒的树脂,可采用下 列措施再生:
1)用1 mol/L 苛性钠溶液洗脱。
2)用2 mol/L NaCl+1.5 mol/L NaOH溶液进行再生,或 者对强碱I型树脂可采用60℃,30% NaOH+70% NaCl 再生,对强碱Ⅱ型,温度可适当低一些,如40℃。
另一种解毒方法是用浓HNO3洗涤树脂,浓HNO3 可使连多硫酸盐分解。
S4O62 14 NO3 8H 4SO42 14 NO2 4H 2O
硝酸量不足时,则会折出硫
S4 O62 2N O3 2S O24 2NO2 2S
§ 3.6.1.4 有机物中毒
(i)尽量减少吸附液中的硅酸含量,包括从浸出液中 添加铝盐除硅。
(ii)不同树脂对硅的吸附能力不一样,因此应选择尽 可能吸附硅少的树脂。

水处理原理与工艺课件-物理化学处理法2-离子交换、吸附_PPT幻灯片

水处理原理与工艺课件-物理化学处理法2-离子交换、吸附_PPT幻灯片

物化处理法应用的场合很多, 多用在废水的深度处理中,在自来 水的常规处理工艺以及工业给水的 处理工艺中,也常见到物化的处理 技术。
3
2.1 离子交换剂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
根据母体材质的不同,离子交换剂可以分为无 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两大类。
无机离子交换剂:沸石、磺化煤等,用得不多; 有机离子交换剂:又称离子交换树脂,一种高分 子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最广泛。
➢转型膨胀率(%):树脂从一种型号转为另一种型号时体积 变化的百分数。在交换容器的设计时需预留空间。
一般地,苯乙烯系阳树脂从Na型转为H型,转型膨胀率 5~10%;苯乙烯系阴树脂从Cl型转为OH型,膨胀率10~20 %;丙烯酸系阳树脂的转型膨胀率很高,由H型转为Na型膨 胀率约为60~70%。
27
(8) 其他性能指标
31
离子交换树脂的保存
树脂宜在0~40℃下存放,当环境温度低于0 ℃或发现树脂 脱水后,应向包装袋内加入饱和食盐水浸泡;对长时期停运而 闲置在交换器中的树脂应定期换水;
通常强性树脂以盐型保存,弱酸树脂以氢型保存,弱碱树脂 以游离胺型保存,性能最稳定。
32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树脂在使用前都要进行预处理,以除去杂质,最好分别用水、 5%HCl、2%~4%NaOH反复浸泡清洗两次,每次4~8h。
一般来说,阳树脂的密度大于阴树脂。
24
(5) 树脂的交联度
树脂的交联度对树脂的许多性能有广泛的影响: 随交联度的增加,树脂结构紧密,微孔小,树脂含水
量降低,溶胀度减小,离子交换速度下降,在催化反应中 活性降低;但在另一方面,树脂对离子的选择性会有所增 加,机械强度改善,耐化学药品和氧化性能提高。
➢水处理中常用的树脂的交联度为7%~10%,此时,树 脂网架中平均孔隙大小约为2~4nm。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吸附与离子交换PPT课件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吸附与离子交换PPT课件

➢ 已交换离子由树脂表面向本体溶液扩散(膜扩散)。
.
39
离子交换速度
.
40
.
41
6.2.3 影响吸附的因素
考虑三种作用力: (1)固体-溶质 (2)固体-溶剂 (3)溶质-溶剂
吸附剂性质: 吸附容量(a 比表面,b 空隙度) 吸附速度(a 粒度,b 孔径分布) 机械强度(使用寿命)
.
42
吸附质性质: (1) 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表面所吸附
一般在低浓度范围内成立;
2) b -Langmuir 等温线 (单分子层)-朗格缪尔吸附
q* qmc 或q*qmKbc
Kd c
1Kbc
qm为饱和吸附容量,Kd为吸附平衡的解离常数,Kb为 结合常数
常数测定: 为一直线:截距1/qm; 斜率Kd/qm 此吸附方程适合酶等蛋白质的分离提取。
.
30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
(2) 化学吸附: 放热量大,单分子,选择 性强
(3) 交换吸附: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生物物质的方 法。吸附剂吸附后同时放出等当量的离子到溶液中
.
4
.
5
物理吸附 分子间力(范德华力)引起 没有选择性 放热较小,约42kJ/mol或更少 多分子层吸附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细孔分布影响大
.
6
.
7
交换吸附
分类:
阳离子交换剂:即对阳离子具有交换能力,活性基 团为酸性,又分为强酸性和弱酸性。
阴离子交换剂:即对阴离子具有交换能力,活性基 团为碱性,又分为强碱性和弱碱性。
离子交换树脂命名
强酸性 (1-100) 弱酸性(101-200) 强碱性 (201-300) 弱碱性 (301-400) X 后面交联度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离子交换、吸附设备(共51张PPT)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离子交换、吸附设备(共51张PPT)
型树脂是透明的球珠,大孔树脂呈不透明的 一般说来,交联度越大,树脂越巩固,在水中不易溶胀。
它是现今应用得最多的离子交换设备。
雾状球珠。随合成原料、工艺条件不同,树 视镜孔和孔灯可以在罐顶也可以在罐壁上。
固体吸附与生物工程关系密切,在原料液处理、除臭、目标产物的别离、精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膨胀是可逆地进行的,其程度随树脂的交联度、相反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外部溶液的浓度而变化,一般的商品树脂,每克干树脂可吸附
❖离子交换树脂是能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的固 体,其分子可以分成三个局部:
❖-局部是交联的具有三维空间立体结构的网 络骨架,通常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媒,化 学稳定性良好;
❖一局部是联结在骨架上的功能基〔活性基〕 ;
❖一局部是活性基所带的相反电荷的离子,称 为可交换离子。
LOGO
离子交换的一般流程如下:
LOGO
3.交联度
❖树脂的性质随着作为交联剂的DVB〔二乙烯 苯 〕的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合成树脂时, 单体中DVB 的含量百分数称为交联度,在商 品树脂中,通常是8%~12%。但合成时,通 过改变它和苯乙烯的混合比,可制出不同含 量的产品。一般说来,交联度越大,树脂越 巩固,在水中不易溶胀。而交联度减少,树 脂变得柔软,容易溶胀。
LOGO
2.固定床离子交换设备
再生剂 升液器
流量计 计量槽
料液
蒸气 NaOH
处理液 碱计量槽
空气
处理液 HCL
(A) 单床
酸计量槽 (B)混合床
图10-4 固定式离子交换装置的流程
LOGO
❖ 这种操作方式使用最广,设备结构较为简单,操作也 很方便。离子交换树脂的下部要用多孔陶土板、粗粒 无烟煤、石英砂等作为支撑体。被处理的溶液从树脂 上方参加,经过分布管使液体均匀分布于整个树脂的 横截面。加料可以是重力加料,也可以是压力加料, 后者要求设备密封。料液与再生剂可以从树脂上方通 过各自的管道和分布器分别进入交换器,树脂支撑下 方的分布管那么便于水的逆洗。柱式离子交换器可用 不锈钢、硬塑料制作,常常用有衬里的碳钢制造,管 道、阀门一般均用塑料制成。固定床离子交换器的再 生方式分成顺流与逆流两种。逆流再生有较好的效果 ,再生剂用量可减少;但要发生树脂层的上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0
p0exp4(vLcos)
RTpd
小于1.5nm孔:分子筛筛分法
dp1.7 9/lnp(0/pp0)
4)颗粒尺寸和分布:固定床、流化床、槽式ຫໍສະໝຸດ 颗粒尺寸均一5)密度
Vp
1
b
1
p
6)强度:抗压、耐磨
表6-2常用吸附剂的物理性质
3.吸附平衡
当吸附质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 V吸附=V解吸
即在单位时间内吸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则吸附 质在溶液中的浓度C与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 不再变时,即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吸附质在溶液 的浓度C叫平衡浓度。
粉末活性炭 小




颗粒活性炭 较小
较大 较小 较小 难
锦纶活性炭 大




粉末活性炭
锦纶活性炭
活性炭对物质的吸附规律
活性炭是非极性吸附剂,因此在水中吸附能力大于有 机溶剂中的吸附能力。
针对不同的物质,活性炭的吸附遵循以下规律: ① 对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极性基团少的化
合物 ② 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 ③ 对相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相对分子量小
的化合物 ④ pH 值的影响 碱性物质——中性吸附 酸性洗脱
酸性物质——中性吸附 碱性洗脱 ⑤ 温度未平衡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表1 木糖废水水质分析结果
CODcr/(mg·l-1) 4628
BOD5/(mg·l-1) 1750
pH 颜色 SS NH3-N 5.17 褐红色 267 21
活性炭的投入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吸附与离子交换
5.1 吸附
吸附:指流体与固体多孔物质接触时,流体中的 一种或多种组分传递到多孔物质外表面和微孔内 表面并附着在这些表面的过程。
特点: ①常用于稀溶液的分离, ②操作条件温和,适合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 ③可直接从其他分离过程或反应过程耦合,改善过
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 ④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非常复杂。
在分析上,活性炭可用来吸附、气体有机物, 也可以在多元素富集中作为痕量载体应用。 活性炭的吸附速度一般较快,通常只要把活 性炭与试液共振荡3-5分钟,接着用滤纸过滤, 即可定量吸附待测成分。
高温炭化
活化,800~900℃
木材、煤、果壳
炭渣
活性炭
隔绝空气,600℃
活化剂:ZnCl2
活性炭种类 颗粒大小 表面积 吸附力 吸附量 洗脱
理化指标 吸附作用力
选择性 所需活化能
吸附层 可逆性 发生吸附温度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物理吸附 分子间引力
较差 低
单层或多层 可逆
低于吸附质 临界温度 快
化学吸附 化学键合力
较高 高
单层 不可逆 远高于吸附质
沸点 慢
吸附分离过程分类:
➢变温吸附分离 ➢变压吸附分离 ➢变浓度吸附分离 ➢色谱吸附分离 ➢循环吸附分离技术
原理:降低体系中的离子强度,降低溶质的吸 附量。
吸附剂的物理性质
1)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Sp
Xm
(
Sp ) AmN
M
2)孔容:单位质量吸附剂中微孔的容积
Vp(VHg VH)e/mp
3)孔径分布: 大于10nm孔:汞孔率计
dp
41
cos
p
1.4891010
dp
p
1.5~2.5nm孔:氮气解吸法
化学吸附:吸附作用力为化学键合力,需要高 活化能、只能以单分子层吸附,选择性强、吸 附和解吸附速度较慢。
物理吸附
选择性吸附:固体表面的原子或基团与外来分子 间的引力 分子筛效应:尺寸小于微孔孔径的分子可以进入 微孔而被吸附,比孔径大的分子则被排斥在外 通过微孔的扩散:气体在多孔固体中的扩散 微孔中的凝聚:毛细管效应导致多孔固体周围的 可凝缩气体会在与器孔径对应的压力下在微孔中 凝聚
具有较强的吸附。 ② 高极性吸附剂,在非极性介质中,对极性物质
具有较强的吸附。 ③ 中等极性吸附剂,则对上述两种情况都具有吸
附能力。
常用的解吸方法
低级醇、酮或水溶液解吸 原理:使大孔树脂溶胀,减弱溶质与吸附剂间 的相互作用力。
碱解吸附 原理:成盐,主要针对弱酸性溶质。
酸解吸附——原理同上 水解吸附
低温氧化铝、高温氧化铝 吸附性质:极性吸附剂;
吸附活性与含水量有关; 在非极性介质中,对极性物质具有 较强的吸附。
2.4 沸石
组成结构:Na2Al2O4·xSiO2H2O,多孔网状结构 种类:人工、天然沸石 吸附特性:阳离子交换吸附剂;
表面上的路易斯中心极性很强; 沸石中的笼或通道的尺寸很小,其中引 力很强。 Na2Al2O4·xSiO2H2O = 2 Na+ + Al2O42-.xSiO2H2O
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
接触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
pH值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
2.2 硅胶
组成结构:SiO2. nH2O ,多孔网状结构
O
O


Si—O—Si—OH


O
O


吸附性质: 极性吸附剂 吸附活性与含水量有关 在非极性介质中,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
2.3 活性氧化铝
组成结构: Al2O3. nH2O ,多孔网状结构 种类:碱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酸性氧化铝
吸附过程通常包括: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合、 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料液流出、吸附 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料液与吸 附剂混合
Step1
吸附质 被吸附
Step2
料液 流出
Step3
吸附质解 吸附
Step4
1.吸附分离原理及其分离
常见的吸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物理吸附: 吸附作用力为分子间引力、无选 择性、无需高活化能、吸附层可以是单层,也 可以是多层、吸附和解吸附速度通常较快。
2.5 吸附树脂
组成结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多孔网状结构 特点:选择性好;解吸容易;机械强度好;流体阻
力较小;价格高。 类型:
非极性吸附剂——芳香族(苯乙烯等) 中等极性吸附剂——脂肪族(甲基丙烯酸酯等) 极性吸附剂——含硫氧、酰氨、氮氧等基团
吸附特性: ① 非极性吸附剂,在极性介质中,对非极性物质
2.常用吸附剂
吸附剂的要求
• 交换容量——结构(多孔、立体网状) • 选择性——组成 • 稳定性——结构、组成
吸附剂的种类
1)无机:硅胶、氧化铝、磷酸钙凝胶、沸石等 2)有机: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纤维素等
2.1活性炭(Active carbon)
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剂,表面积约100 1000 m2 /g ,粒度< 90 m 应占97%以上。 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较易吸附极性 较小的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