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docx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通用25篇)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通用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bfa05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6.png)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舌尖上的中国作文(通用25篇)舌尖上的中国作文篇1有一部纪录片,叫做舌尖上的中国。
这部片主要讲述了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以及中国的人民都吃各种各样的美食,借此来体现出中国美食的岁月积淀以及中国人民已经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这又是要讲什么呢,这是给谁看的呢,给中国人,中国人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状况,给外国人,向他们展示中国特有而世界没有的繁华?我估计别的国家才不会这样展示,他们落到实处,而这只是掩饰,掩饰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
就算是中国人民都富起来了,但那又怎样,富人如何,无休止的浪费?不知有多少无辜的饭菜在中国人这么富裕的嘴里丢掉,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垃圾场,还是猪圈?公款吃喝之风已盛行其道,被倒掉的饭菜又应如何计算,如果少花一些钱,够自己吃,那么额那些多余的钱就白白扔掉了么?这些钱,只是给自己舌尖味蕾的一次炫耀,但是那些穷人应该怎么办,他们难道只给自己的味觉天天说对不起?节约,从口边做起,从手边做起,不要把舌尖上的中国,演变成为舌尖上了浪费,一切为他人着想,一切要落到实处,中国不仅会国富民强,而且也展示了是么才是真正的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作文篇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吃为主,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美食节目。
有吃就有浪费,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却高达2000亿元。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特别注重人情面的国家。
在餐桌上多点的菜显的有面子,点的菜多吃一半留一半显得大方,孩子吃什么点什么才显得爱孩子,这就是中国人的习俗。
现在的餐饮浪费已不是原来的吃了倒掉,而是演变成了故意浪费。
应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显得出了自己多么有钱,多么大方。
这只不过是一种奢侈的浪费,一种虚荣的浪费。
可是当我们在炫富,炫奢侈时,有多少人吃不饭,有多少人连浪费的资格都没有。
我们的这种行为就好像用鸡蛋“练靶子,用牛奶“打仗”,而且玩的不亦乐乎。
或许我们扔一个鸡蛋的时间内,就有一个儿童因饥饿而去死。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通用36篇)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通用3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c883a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d.png)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通用36篇)舌尖上的中国作文篇1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
五千年传承下来的历史博大精深,五千年来的美食文化也是色香俱全。
我们常听到人们说:“中国是行走在舌尖上的美食国度。
”是啊!就连一块肉都有N种吃法。
煮着吃、蒸着吃、炒着吃、做汤喝、夹馍吃等等。
我第一次遇见北京烤鸭,便是在舌尖上行走的开端。
那是2018年,我与妈妈奔赴北京参加钢琴比赛。
比赛前一天晚上,我们行走在北京的小吃巷里。
突然,一阵阵香将我吸引到了巷子的角落。
虽说这是个不起眼的地方,但队伍几乎从这头排到那头。
我踮起脚,看到了店名“北京烤鸭”,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快到我们了。
店主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站在摊前,麻利的切着一只又一只烤鸭。
“要几等分?整只、一分、二分还是五分?”老奶奶对每一位客人都说道。
“我们要一整只。
”妈妈回答。
我们提着一整只鸭,坐到了小店的座位上。
妈妈将袋子松开,热气顿时从袋中涌出来,清风将香气送入我的鼻腔。
看着烤鸭金黄的外皮,嫩白的里肉,我一连咽了许多口水。
妈妈用小刀轻轻划下一只鸭翅膀,黄皮裂开,露出嫩白的鸭肉,热气不断从白肉中冒出,伸向巷子的深处。
我带好手套,轻轻拿起鸭翅膀,放在鼻边轻轻一闻,香气从鼻中渗入,一直渗入到我心里。
我对着鸭肉轻轻吹起气来,咬下一口,热气与鸭肉那种微妙的质感传入牙尖,松软的肉在牙尖游走,最终还是极其不舍地滑入咽喉。
一只鸭翅膀吃完,我已是满嘴流油,鸭肉的质感仿佛还存留在我的牙尖,香气仿佛还留在鼻中。
我抓起另一只翅膀,又大口吃了起来。
我在株洲是吃过烤鸭的,但是否正宗,我就不得而知了。
从那一次吃完后,我就再也没有吃到过这样的味道。
直至那次,我与“它”的第二次相遇。
那是在深圳的海鲜自助餐厅。
什么大龙虾、大螃蟹应有尽有,可我只对北京烤鸭情有独钟。
妈妈夹来了三块,我拿起一块儿就往嘴里塞。
淡淡的面粉香先渗入牙尖,接着着黄瓜,沙拉的清淡涌入嘴中。
再往下咬一点,烤鸭的香味从口中冒出来。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三篇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60e242b4daa58da0114ab5.png)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三篇篇一: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是美味的,舌尖上的中国也是浪费的。
如今的科技进步飞快;如今的人们生活条件很好;如今的人们在餐桌上浪费也已成了家常便饭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已严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我们先不说现在的浪费情况,先说说以前。
经常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时候,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肉都是只在过年的时候留一只猪,供全家六七口人吃。
浪费在那时几乎是不存在的,当然了,连自身都无法顾好,何来的浪费呢?现在,我们就说说如今的社会:三天两头吃一次肉,每次还把肥肉挑出来喂狗吃;家里有喜事了,请亲戚朋友吃饭,每次都是点一大桌菜,可能这样显得自己真的很高兴?很有面子?当然了,可以吃完的话,我也无话可说,问题就是在这,不仅吃不完而且剩的很多,并不打包,可能打包丢面子?显得小气?中国,有很多美食你永远也无法品尝完,可是按照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快就会造成粮食短缺问题。
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成了所谓的遇难人民,谁来帮助我们呢?即使在以前,人们都很穷科技不发达,可是人们不会去浪费,那么,我们现在的条件好了科技发达了,就应该以此为理由去浪费么?不,舌尖上的浪费是我们抵抗,我们向往光盘,所谓的光盘就是把饭菜都吃掉,请客的时候应适量点菜能够顾光盘是最好的,这就是舌尖上的美。
以上所说的是请客时舌尖上的浪费与美,现在我就想说说食堂里舌尖上的浪费。
在学校,同学们往往都是上了四节课后,然后再拍一个长龙似的对才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饭菜,然而却有很多同学把饭菜剩很多,或是把不想吃的食物调出来,扔一桌子,这就是已经不仅仅是浪费不浪费的问题了,还会影响下一位在这里做的同学吃饭的食欲,所以我们同样是向往光盘,有些实在是不想吃的,完全可以留在碗里,然后倒到桶里,不要大部分都倒掉或扔在桌子上,这是光盘确是浪费到光盘。
我记得中央一套有一段时间在播《舌尖上的中国》,那是在介绍中国各地的美食,那些美食都是即好做又好吃。
我看舌尖上的中国作文
![我看舌尖上的中国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420f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3.png)
我看舌尖上的中国作文《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 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 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 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 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 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第一次听到“舌尖上的中国”是在两年前的一堂语文课上。
从老师的口中我得知《舌尖上的中国》是记录中国各个地区的不同寻常的美食。
对于我这样的吃货, 听到老师详细的描述, 早已垂涎欲滴。
我回家立刻上网搜《舌尖上的中国》。
六个红色的字眼映入眼帘, 一道道富有民族特色的菜肴像浮云一样在我眼前飘动。
我的每一个味蕾都在颤动。
从此看这档节目成了我的必修课。
排骨莲藕汤、煎焖鱼头泡饼、腊味飘香腌笃鲜……可能看到这些每一个吃货的灵魂都升华了。
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带给我们的视觉的真实感受以及味觉上的虚拟体味。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食物是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从一锅米饭, 一个馒头, 从粗茶淡饭演变为今日的各色美食, 从简单到丰富。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展示了各地的特色美食, 还展示了中国从古至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食物与人永远是一个整体。
食物的多样化也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物质条件的提高, 使得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
浙江的竹筒饭, 山西的羊肉泡馍, 哈尔滨的锅包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菜系。
蒸煮炸炒, 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味道。
酸甜苦辣, 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感受。
从云南到内蒙古, 从浙江到西藏, 不论是纬度或是经度的变化, 不同的地域, 总会有不同的风土人情。
美食只是《舌尖上的中国》的一部分, 而更多的是各民族地区人民淳朴的民族风情。
在这种淳厚的风情下, 山有山的味道, 水有水的味道, 阳光有温暖的感觉, 花草有自然的芬芳。
勤俭坚忍质朴是每个人民的信念。
在漫长的岁月中, 这些信念早已和土地混合, 打造出特色的美食。
美食的味道中蕴含着深刻的乡土情怀, 停留在我们的舌尖, 刻在我们心底。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c2d1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1.png)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国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1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人似乎对吃有着一种狂热的迷恋,古有易牙烹子而食,今有各种美食比赛络绎不绝,是什么让国人这么热衷于吃呢?闲来无事,翻阅了满清的满汉全席食谱,驼峰,狮乳,鱼翅,胎衣……鲜血淋淋的食谱啊!里面传递出的是原始,野蛮,以及狂热。
说到吃,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茹毛饮血,造就了国人的一副好牙口。
燧人氏钻木取火,这大概就是第一种烹调方法,从此国人对吃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秦周时期有了小米,唐宋有了以肉食为主的烧尾宴,明清有了饮食之巅峰为代表的满汉全席,现如今更是肉食,果蔬,水酒,炒,蒸,闷,煮样样精通,中国饮食文化不得不令人大为折服啊!俗话说得好,饱食才能思淫欲,人活在世上最主要的就是填饱肚子,这样单纯的果腹毫无文化可言,中国饮食文化多种多样,最具有代表性的定是以下几种。
你们听说过饕餮吗?饕餮是一种中国传说中的动物,这种动物对于吃有着不可抑制的狂热,最后竟把自己给撑死了,这一境界图的就是一个爽字,三五人合伙下一馆子,吃的喝的叫上一大桌,胡吃海喝,谈天说地,到最后竟赤膊上阵,那是一个大汗淋漓,不亦乐乎。
而饭桌上的交流又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重点。
俗话说饭桌上好说话,是中国人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习惯,我想那是由于古代男人外出工作,妻子儿女在家只有吃饭的时候见得到一家之主一面,自然,家中的大事小事也只有吃饭的时候能够一叙。
到后来逐渐发展为国人交流感情的好帮手,老友见面下馆子,找人借钱下馆子,求人帮忙下馆子,将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还有养生问题。
国人总是迷信于吃能够解决任何问题,天气冷了吃羊肉,肾虚了吃甲鱼,头发白了吃芝麻,便秘了吃香蕉,强身健体吃牛肉,要想补脑吃核桃,红枣补血,天麻生发,在这一道道食材中是古人的传承与经验,传统的饮食文化指引着我们今人不断前进,不断完善。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600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600](https://img.taocdn.com/s3/m/96c55a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4.png)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讨论和关注。
作为一部以中国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它深入探讨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和背后的故事。
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生活场景,观众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丰盛的饮食盛宴中,领略着中国各地独特的味觉和文化碰撞。
在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独特情感。
在这部纪录片中,食物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意义和回忆,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无论是大手笔的宴席还是平凡的家常菜,每一种烹饪方式都蕴含着厨师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正是这份热爱和敬畏,使得中国美食在世界上独具魅力。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我不仅看到了食物的美味,也看到了中国各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每一集都展现了不同地域的独特风味和独特魅力,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气息。
从北方的独特涮羊肉到南方的鲜美海鲜,每一种风味都勾勒出了中国大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而每一个食材背后的故事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除了美食和风土人情,我在《舌尖上的中国》中还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纪录片中,大自然被描绘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食材宝库,人们通过采摘、狩猎、捕鱼等方式与自然相互依存。
这种和谐共处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只有尊重自然,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和安宁。
总的来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食物、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
在这部纪录片中,美食不仅仅是令人垂涎的风味,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希望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和人文底蕴,感受到中国人对食物和生活的热爱,让这份独特的味道在世界各地传扬开来,共同见证中国美食的魅力。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0a8b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1.png)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舌尖上的中国。
在中国,美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态度。
无论是北方的麻辣火锅,还是南方的粤菜,都展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而《舌尖上的中国》这档纪录片,更是将中国美食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大饱眼福,口福更是不在话下。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不同菜系的精髓,以及不同食材的独特魅力。
比如在四川,我们可以看到麻辣火锅的热辣风情,可以品尝到麻辣鲜香的美味;在广东,我们可以领略到粤菜的清淡鲜美,可以品尝到鲜美鲜甜的海鲜;在江浙,我们可以感受到深厚的酱香文化,可以品尝到酱香浓郁的美味。
这些不同的美食文化,不同的菜系精髓,都展现了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也展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除了美食文化,这部纪录片还展现了中国人对食材的独特魅力。
比如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食材,比如鲜美的海鲜、鲜香的肉类、鲜甜的蔬菜等等。
这些食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品质上乘,让人垂涎欲滴。
而且,这些食材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都是经过人们精心挑选和烹饪的,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和人们的用心。
纪录片中还展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比如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的美食爱好者,他们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情和执着。
而且,他们不仅对美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对美食有着独特的见解,让人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总之,《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展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让人大饱眼福,口福更是不在话下。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继续保护和传承中国美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美食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500字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7e0bee026fff705cc170af6.png)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500字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500字篇一:舌尖上的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便是美食大国,中国人爱吃,会吃,痴迷于吃,所以也便有了“民以食为天”之类的俗语,但是,中国人真的能算是“吃货”吗?我倒不这样认为。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做了一部大型的纪录片,是有关于中国人的吃这方面的,叫做《舌尖上的浪费》,素闻“舌尖上的美味”,哪来“舌尖上的浪费”?奇特的标题将我吸引。
从不关注CCTV1的我竟也看的津津有味,新闻中的调查是针对一个省,只是一个省,就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食物被浪荣,别让“舌呢?吃不饱而营养不良!望着孩子们的眼睛,总能从他们的眼神当中看出对食物的渴望与热爱!每当看到这里,我的心不知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也正是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鞭策着我的行为!让我不在浪费任何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小时候,最好的就是吃上一顿肉了!可是,现在的我们已经过上了吃香的,喝辣的!但,山区里的孩子,还过着那种爸爸妈妈们以前的那种生活!我们的生活质量还真是天壤之别啊!?节约无小事,但从我做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舌尖上的中国每天我们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享受生活,剩菜剩饭已经很常见了,它们大多都会被倒掉;可大家知道吗?在一些贫困的地区,有好多的同龄人在忍受饥饿的折磨。
但是许多人还没有醒悟,很多人已经对中国式“剩宴”司空见惯。
不论是高校食堂还是各类餐馆、饭店,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中不乏好食物,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舌尖上的浪费看似事小,却在切切实实地危害着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
如果我们现在不行动起来,反对浪费,那么你将会为今天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懊悔,甚至多年以后你和我们都会变成饥民。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从现在开始杜绝“中国式剩宴”!我曾看到一组惊人的数据: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600字_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600字_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848ae3dd9b6648d7c0c74616.png)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600字_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舌尖上的中国》是一档非常好的美食节目,当然我也不会放过这本书。
我不仅是被,书中的美食所吸引,更多的是从美食中体会到人生百态。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籍家人。
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
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
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是啊人们的成长相爱别离是啊,人们的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常常被凝聚在美食之中。
一道平淡无奇的家常菜往往会成为味觉的种子深深的埋在你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当你怀念故乡时,家的味道也会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家常》这一个章节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烧肉,它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味觉与嗅觉的盛宴,还会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人最淳朴的爱。
主人公紫玉的家庭并不富裕,母女俩,租住在学校附近,他们居住在15平方米的小屋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四户合用厨房,但房租便宜,这就是他们的家。
我发现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章节里,有许多内容,其实与红烧肉并没有关系,和总是与食物本身不一样,偷偷在告诉我们什么。
比如“五年来,父亲从没有来过上海。
”我在这里会感受到,父亲争取每分每秒挣钱,想让紫玉过上更好的生活,表达出了无私的父爱。
“五厘米厚的笔记已是第四本,女儿的专业课,妈妈从未缺席过。
”妈妈记得如此细致的笔记,代表着他对女儿的期望,也代表着细腻入微的母爱。
这样普通的红烧肉,凝聚了一家人的爱,我们家也是如此。
时间很快过去了,哥哥越来越大,已经不怎么爱说话了,每次回家爸爸妈妈都会准备丰盛菜品。
也只有聚在餐桌上时,冷漠的哥哥才会找回一点热情,家里也会找回更多的温暖。
就像书中告诉我们的:“总有一种味道,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这几天,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凭借着高清的摄影技术,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的美食,以及对热爱美食的中国人的描写,都令它狠狠地火了一把。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9篇)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f9c7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c.png)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9篇)舌尖上的中国作文(9篇)舌尖上的中国作文1有人说:“中国菜吃的是味道,西洋菜吃的是环境。
”这话不假。
中国菜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自古“民以食为天”,吃的就是味道。
基本味道分酸、甜、苦、辣、咸。
可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域不同,品味不同,那味道可不止“五味”了。
不信?请看下文。
不说别的,就说“火锅”吧。
四川的“重庆火锅”香喷喷、麻辣辣。
吃火锅的人,轻则舌头打颤、大汗淋漓,吃不惯的'人甚至泪流满面,可重庆人却说:“不麻不辣还不过瘾呢!”相比之下,广东人却喜欢吃清淡利口的火锅,火锅也多用鲜鸡、猪骨熬汤,又鲜又香。
于是四川的“重庆火锅”虽辣,但又超出了辣的境界,那就是“麻”,本来平平淡淡的鸭肠、芽菜,经过这汤一滚,味道就变得绝妙了;广东火锅虽清淡,但它令锅中的海鲜味道超出了“五味”,这便是“鲜”!也许,重庆人会问:“为什么广东人不喜欢吃我们香喷火辣的‘重庆火锅’呀?”我身为广东人,就让我这位“小广东”告诉重庆的朋友吧!这并不是“麻辣火锅”的味道不好,只是广东气候较为炎热,有时还十分干燥,吃这么辣的火锅,就很容易“上火”了;而重庆气候潮湿。
更有趣的是,贵州某山区有一种“油茶”,顾名思义,是用油泡的茶,常人喝起来苦涩油腻的“油茶”当地人却非常爱喝。
原来,当地气候也十分潮湿,这和“麻辣火锅”的功效就大同小异了,它们都有去寒去湿的作用。
这样,我国多种多样的气候,加上各地物产各有不同,造就了中国菜的味道复杂多样、千奇百怪的特点。
有一些食品,虽各地的味道不尽一样,但是,它们是全中国老百性都适合吃的,都爱吃的:酥的月饼、香的粽子、甜的汤国……它们的来历、故事,在中国早已街知巷闻,妇幼皆晓。
可不少外国人开始并不了解,当他们听到“嫦峨奔月”、“屈原含恨投江”等美丽动人的传说,定赞叹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我真为我们的“味道之邦”而自豪。
这饮食文化给这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增添独特的魅力,并使它更放异彩。
舌尖上的中国3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3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4dd3b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d.png)
舌尖上的中国3作文
哎呀,《舌尖上的中国 3》终于开播啦!我可喜欢看这个节目了!
嘿嘿,这个节目里有好多好吃的呀!有麻辣鲜香的火锅,有香甜可口的糕点,还有各种地方特色美食,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哈哈,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做烤鸭的师傅。
他的手艺可真是厉害!他把鸭子烤得金黄酥脆,香气扑鼻,让人看了就想吃。
哎呀,还有那个做面条的奶奶,她的面条拉得又细又长,就像艺术品一样。
我真佩服她的手艺!
嘿呀,看了这个节目,我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美食,这么多文化。
我以后一定要去尝尝这些美食,感受一下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舌尖上的中国 3》真是一个好看的节目!我推荐大家都去看看哦!。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精选30篇)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精选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8aad2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a.png)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精选30篇).doc》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140544.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作文(10篇)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作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beee1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6.png)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作文(10篇)每次去餐厅都要点一道菜。
猜猜是什么——糖醋里脊。
为什么每次去餐厅都要点糖醋里脊?从小时候第一次吃糖醋里脊开始。
小时候最喜欢吃红色的食物。
一岁的时候,第一次吃糖醋里脊的时候特别兴奋。
不一会儿,我就吃完了一大盘。
第一次吃是什么让我喜欢?从食物的第一个标准:颜色来说,糖醋里脊的颜色最好。
红色,让人第一眼就有好感,食欲大增;第二条:香,糖醋里脊可以说是“十里香”,鼻子不灵的人也能闻到;第三条:口感,糖醋里脊也很不错。
吃了之后酥脆香甜,还有点酸。
吃完之后,我回味很久。
别这么说,我该“秀才华”了。
我把猪肉切成条,加一点盐,腌一勺料酒。
最后裹上一层淀粉,锅里放油,加热到50%的热度,放入肉条,炸至酥脆,倒入番茄酱,滚至每条肉条都被染成红色。
最后,我的“糖醋里脊”由我妈准备品尝。
结果她吐了,我赶紧尝了。
很好吃,我妈突然笑了。
原来他是在逗我。
就在我舌尖上很好吃。
以后想多做点好吃的。
为此,我要努力学习美食的知识!在我看来,新年的滋味凝聚在舌尖。
年复一年,我们在这新年的味道中慢慢长大。
“当你进入农历十二月,这是元旦。
”虽然老话这么说,但目前来看,过年的兴奋似乎是从小就开始的。
在春节的盛大开始,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中国新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
饺子的意思是年纪轻轻就要孩子。
不管今年怎么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全家人的年终盛宴。
“舒服但是躺着,好吃但是饺子。
”饺子好吃,饺子馅多种多样,让人吃得更多。
在我的家乡,饺子馅永远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
韭菜是新的,嫩嫩多汁,刚买来摘下来的是绿色的,滴水的。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放着几份报纸,一起采摘韭菜,年和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
猪肉最好用手切,可以嚼清楚,最好有一些肥肉。
肥而不腻的猪肉和香辣的韭菜的组合,是对一年味道的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和饺子是最好的组合,但除夕午夜吃的饺子是素馅的。
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的简单与和平。
我不信这个说法,但是素馅的饺子确实有不一样的味道。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00字五篇通用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00字五篇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dcb26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f.png)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00字五篇通用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00字五篇篇一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
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却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考虑。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冲动得落泪。
多得意的中国。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土,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表达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宏大影响?“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消费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一位您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
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却惟独少了真实。
什么都尽心尽力,却惟独没有真诚。
有一个不太悦耳的说法:美国人喜欢拍科幻片是因为找不到历史,中国人喜欢拍穿越剧是因为不展望将来。
这样的武断结论值得商榷,但它提出的问题却发人深省。
假设满足于闭门造车,没有对现实的观照,或者只关注少数人锦衣玉食的奢靡,却无视普通人丰衣足食的愿望,不管是穿越历史,还是畅想将来,都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化推进。
转型的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
然而,有一些人仍然故我,在陈旧空洞的说辞中打转。
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质疑时,归咎于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论者的“外行身份”。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500字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b0a139d01f69e31433294ff.png)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500字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500字篇一:舌尖上的中国自古以来,中国即是美食大国,中国人爱吃,会吃,痴迷于吃,因此也便有了“民以食为天”之类的俗语,可是,中国人真的能算是“吃货”吗?我倒不如此以为。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做了一部大型的纪录片,是有关于中国人的吃这方面的,叫做《舌尖上的浪费》,素闻“舌尖上的美味”,哪来“舌尖上的浪费”?独特的题目将我吸引。
从不关注CCTV1的我竟也看的津津有趣,新闻中的调查是针对一个省,只是一个省,就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食物被浪费,而在这百分之二十中,餐馆的浪费就占了绝大部份,在记者去餐馆做调查时,餐馆的负责人几乎都是用相同的语气说着这件事:去餐馆用饭的的大部份都在意于体面上的问题,吃不完时打包带回家的人很少,而人们点餐时又会点很多的菜,似乎在他们的心中,用饭完后剩的多多的,就会让他人有好感,会给自己涨体面,可是,这是明晃晃的浪费啊,浪费并非光荣,浪费可耻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较,咱们那个“进展中”国家的人,本质上差不到哪里去,只只是国人差了一点自觉,多了些许虚荣,有的人,月薪并非高,可是为了请客撑体面,一顿饭就会花去很多钱,剩下的日子有的节衣缩食,有必要吗?实在是划不来。
但,这还算好的,这种人浪费的是自己的钱,有些人,公款私用,名义上是公司单位的如此事那样事,实那么满是自己的私事,不是自己腰包里出来的,用起来不心疼,有的一顿饭吃几千块算少的,吃到上万也不稀奇,可是,如此巨额的食物,吃进肚子的,究竟又才多少?,调查结果显示,每一年浪费的粮食,够两亿人吃一年,或许还有剩余,因此,请大伙儿珍惜粮食,别让“舌尖上的美味”变成“舌尖上的浪费”。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500字篇一:舌尖上的中国自古以来,中国即是美食大国,中国人爱吃,会吃,痴迷于吃,因此也便有了“民以食为天”之类的俗语,可是,中国人真的能算是“吃货”吗?我倒不如此以为。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做了一部大型的纪录片,是有关于中国人的吃这方面的,叫做《舌尖上的浪费》,素闻“舌尖上的美味”,哪来“舌尖上的浪费”?独特的题目将我吸引。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范例600字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范例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6b97385561252d381eb6e45.png)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范例600字《舌尖上的中国》以其独特的视觉,浓浓的生活气息和草根气息,是它在众多的美食节目中脱颖而出.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舌尖上的中国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舌尖上的中国》是一档非常好的美食节目,当然我也不会放过这本书.我不仅是被,书中的美食所吸引,更多的是从美食中体会到人生百态.〝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籍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是啊人们的成长相爱别离是啊,人们的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常常被凝聚在美食之中.一道平淡无奇的家常菜往往会成为味觉的种子深深的埋在你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当你怀念故乡时,家的味道也会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家常》这一个章节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烧肉,它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味觉与嗅觉的盛宴,还会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人最淳朴的爱.主人公紫玉的家庭并不富裕,母女俩,租住在学校附近,他们居住在_平方米的小屋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四户合用厨房,但房租便宜,这就是他们的家.我发现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章节里,有许多内容,其实与红烧肉并没有关系,和总是与食物本身不一样,偷偷在告诉我们什么.比如〝五年来,父亲从没有来过上海.〞我在这里会感受到,父亲争取每分每秒挣钱,想让紫玉过上更好的生活,表达出了无私的父爱.〝五厘米厚的笔记已是第四本,女儿的专业课,妈妈从未缺席过.〞妈妈记得如此细致的笔记,代表着他对女儿的期望,也代表着细腻入微的母爱.这样普通的红烧肉,凝聚了一家人的爱,我们家也是如此.时间很快过去了,哥哥越来越大,已经不怎么爱说话了,每次回家爸爸妈妈都会准备丰盛菜品.也只有聚在餐桌上时,冷漠的哥哥才会找回一点热情,家里也会找回更多的温暖.就像书中告诉我们的:〝总有一种味道,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这几天,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凭借着高清的摄影技术,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的美食,以及对热爱美食的中国人的描写,都令它狠狠地火了一把.作为一个小小的美食爱好者,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国〞我不禁一阵感慨呀.在这里,我就和大家谈谈我的心得.食物,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而美食,更是广大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中国人对食物尤其是美食的热爱恐怕可以居于世界之最.正因如此,无数的美食随着地域,时间,空间的变化也不断变化和改进.中国人所创造的食物之多,是不可数的.无论是湘菜,川菜,粤菜,闽菜,浙菜,徽菜,京菜都各有所长,都各有特色,有的以清新的口感,爽口的味道著称,有的则以香辣的味道,火辣的感觉备受好评.每个人对食物的爱好是不同的,有人喜欢的咸的,有的喜欢辣的,有的喜欢甜的,有的喜欢苦的,更有甚者喜欢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每个人都对各地的菜系有不同的看法,像我,一个湖南人,就只吃得惯湘菜那香辣,浓重的味道,我到了青岛,北海那一带吃味道较为清单的海鲜,就很吃不惯.我认为湘菜,川菜,京菜都挺不错的,浙菜就不太对我的胃口了.但是,我同学就有很多喜欢浙菜和粤菜的.食物,真可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连性格都可以随着食物变化,像川湘一带的人,性格都如同川湘菜一样火热,开朗.食物,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用舌尖品尝中国的饮食文化,食物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3和第一季对比起来,第二季似乎更加接地气了,展现了更加淳朴的劳动者们的吃食,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中的一切,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感动.第一集中主要讲的是脚步,从追逐花期的养蜂夫妻,渐渐消失在这个时代的麦客们,顶着海风出海捕鱼的渔民,跋山涉水采集香菇的老汉,捕捉十几米开外仅五厘米长跳跳鱼的爸爸……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美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个叫做〝家〞的东西,有家的味道的食物才是最美的食物.第一集中白玛占堆这个人让我对于那些质朴的美食多了几分感动.为了给家里带去一份蜂蜜,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爬到树上40米……那样一份简单美味的蜂蜜是白玛家里对于美食的最高追求了.时代在变化,我们吃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一切都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愿这些淳朴和美食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美好的感动.二:舌尖上的中国寒假,我在网上看了一遍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看到〝舌尖〞,想必必定是展示各地美食,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吧.想来所料不差,便尝试着欣赏了这个饶有趣味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近日,中央一套播放了一个异常火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中的景象是如此的美妙,大流口水之际我也有着自己的感叹:一.电视上的很多美食我们没吃过.第一集至第七集集集都有令人馋涎欲滴的美味,但是我们吃过的寥寥.而且我们发现,真正的.好吃的美味都是很稀少,很天然,很费功夫的.在速食泛滥的今天,在流水线充斥的现在,在添加剂无所不能的当下,在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的世界里,哪里才是自然珍贵的馈赠,哪里才有浸透着汗水和辛苦的美食?因此,这一切,只能在电视里,不能在肚子里.是电视唤起了我们对美食和美好生活的希望.二.我们的田野.钢筋和水泥里长不出来美食,忙碌和焦灼品尝不了美味,但是我们都已经为了生活住进了城市.被钢筋和水泥锁定后我们发现我们心里却一直存在着一片长满了瓜果的田野,那是我们心里的净土.为了这片田野,北京的那名师傅让人拉了三卡车土,把自己的楼顶开辟成了田野,那片田野里长满了放心的瓜果蔬菜,清晨鸟语花香,晚上有邻居聚餐,楼顶上满是开心和快乐.三.转化的灵感.我是陕西人,看了第二集〝主食的故事〞,其中的很多情景我都比较熟悉.那个陕北卖黄馍馍的人我似曾相识.他说,老天爷会把钱给勤快人,不会给懒人的.我觉得他的这句话是这部纪录片的灵魂.豆子经过加工可以转化为豆腐,大米经过发酵可以酿成美酒,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真理:辛勤和汗水可以转化为美好和幸福.中国不在舌尖上,幸福在舌尖上.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这么容易令人感动,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5寒假,我在网上看了一遍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看到〝舌尖〞,想必必定是展示各地美食,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吧.想来所料不差,便尝试着欣赏了这个饶有趣味的节目.本片介绍了华夏各地〝南米北面〞的饮食差异以及烤松茸油.焖春笋.雪菜冬笋豆腐汤.腊味飘香腌笃鲜.排骨莲藕汤.椒盐藕夹.酸辣藕丁.煎焖鱼头泡饼.煎焗马鲛鱼.酸菜鱼.松鼠桂鱼.侉炖鱼等不同地区的风味小食.与其它那些花哨的饮食类的节目不同,这个节目的真诚.朴实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超越美食的思考.从中我了解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食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更深一步的思考时,对处在〝舌尖上〞的中国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恩赐,感谢的那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我认为这个节目最重要的不是味觉上的享受,在视觉上比这个纪录片的色泽好得多的遍地都是,而是淳朴的人,人生观和自然观.我觉得《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是我们每个吃货必看的一部,不看真的是会后悔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600字。
最新整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感范文600字范文5篇.docx
![最新整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感范文600字范文5篇.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46aac707375a417866f8fbc.png)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感范文600字范文5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感600字《一》很欣喜,能在新年到来之际看到一部原汁原味儿的中国风记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
原汁原味的“舌尖体”,以美食为承载,以新年作为一个符号,去讲述中国人年节时下的美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对生活的完美期盼。
影片用温暖的镜头记录着繁复的制作流程和漂流各地的游子们漫漫回乡路,那些美味的食物、菜品都代表着完美的象征,那些对团圆的期盼、对家人的思念、对新年的期望和愿景......都在这部娓娓道来的《舌尖上的新年》里。
以前的“舌尖”讲美食,经过镜头的记录,带着你去体味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八大菜系、民间小吃、街头蜜饯,美食中又蕴含着华夏儿女为人处世的事故哲学。
而这一部《舌尖上的新年》,则是用美食品尝日日冲淡的年味儿。
许多儿时对于新年的完美向往都随着镜头的远近摇移慢慢浮现出来。
当大都市里日渐被洋节日侵占的时候,乡野民间却还保存着年节时祭天祭地送灶王爷的习俗。
你是否还记得,那首小时候一向传唱的年俗儿歌,“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每当细细读起来这首趣味的民谣,心里都是对过年的怀念和回忆。
小时候的我们,过年就是最大的欢乐。
能够买到过年的新衣,走亲访友,吃不完的瓜子、糖果,还有很多长辈们给的“嘎嘣响”的崭新的压岁钱。
那时候的年味儿之于我们,就是过年整的枣花糕、大花卷、饺子就着腊八蒜,还有一根根的吊在屋檐子前的风干腊肠。
或许,那些90年代的记忆已经永远的成为了过去,可是《舌尖上的新年》还是那么恰巧的戳中了泪点。
那些父辈的人们,就仿佛被时光停驻了一般,他们依然坚守着流传几千年的年俗,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感慨~或许,有这样感慨的人不在少数。
生活在都市的我们被一个个精心包装的洋节日迷得团团转的时候,原本属于我们自我的春节,却在年年的“越来越没年味儿”中渐渐失去了欢乐。
最新整理观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00字.docx
![最新整理观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00字.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b1dc4a204a1b0717ed5dd4b.png)
观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00字观看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00字《一》北风呼呼的吹,雪花飘飘洒洒。
村头的二踢脚响起,临近春节了,街头巷尾家家户户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妈妈的石磨又启用了。
经过泡制的黄豆再加上两勺水灌进石磨顶端的小孔里,蒙起眼睛的小毛驴绕着石磨慢悠悠的拉磨转圈,一会功夫,白花花的生豆浆沿着石磨下边沿流了出来,一盆、两盆,满满当当,这便是水磨豆腐的食材。
大火呼呼的吞噬着锅底,开水在锅里翻滚,一双布满裂纹的手在使劲的挤压着装满生豆浆的纱布袋,豆汁沿着木板流进开水锅里,沸腾着,翻滚着,等挤压完全部的豆腐食材,锅里的火候也差不多了,妈妈最拿手的就是拿出一种叫卤水的添加剂,慢慢的点入翻腾的豆浆锅里,奇迹就在这里,大锅里的豆浆开始分离,一会功夫,豆花开始成形。
屋内屋外弥漫着浓厚的豆腐味,我们孩子们自然很馋,口水已经在喉咙里下咽多次,这时候妈妈便会先盛出两勺加上佐料让我们解解馋。
接下来,妈妈会用大漏勺把大锅里分离好的豆花装入一个大竹筛子,上面加一块洗干净的木板,木板上面放置一块大石头进行挤压,卤水从筛子的空隙里流淌下来,小狗小鸡们也都闻出原汁原味的豆腐味儿了,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哄抢豆腐渣儿解馋。
个把小时后,筛子里的卤水已经被挤压干净,掀开木板,这原味豆腐算是完工了,妈妈会小心翼翼的把筛子里的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块存起,以便春节享用。
农村人过年,最实诚的就是每家每户都自己宰杀一头大肥猪,猪血便是这时候收集的。
入秋,天高气爽,在陇东北部山区,荞麦花开遍漫山遍野,充足的吸收了大自然的阳光、水分,辛苦的农民在秋后便储存好这冬天用来享用的荞麦面。
荞麦面加上新鲜的猪血,经过精心的揉搓,精洗之后,像山东人摊煎饼一样,一张一张,妈妈在节前马不停蹄的赶制,摊好猪血荞麦面以后。
白里透红的荞面在案板上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大的食材算是准备好了干净清亮的胡麻油在锅底旋转,陇东特有的干菜加入锅底沙沙作响,妈妈利索的向锅里添加各种佐料,自然少不了猪血荞面,少不了香气四溢的豆腐,葱是刚从地窖里挖出来的,嫩绿色的葱花撒在猪血豆腐的碗里,看着都让人垂涎三尺,口水直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一:舌尖上的中国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追逐美食的浪潮也席卷到了地产界。
近日,万科府前一号就搭上了“舌尖” 这趟快车,表示将以“舌尖上的南沙”为名义,举办一场海鲜美食节。
其实,广州人一贯好吃,哪怕畸角昔晁,只要有够出名的佳肴存在,也能吸引一众吃货前往。
所以,以美食为“诱饵”也的确能让部分潜在客户愿意专程到楼盘一游。
用美食、购物、旅游景点等作为楼盘的推广手法,已被不少开发商所采用。
比如中国铁建•荔湾国际城,就专门制作了一本生活鉴赏手册,将项目周围交通、美食、旅游和购物场所一一列出,图文并茂,指引明确。
美食篇中,不仅将周围5 ~20分钟车程内的特色餐馆点出,连推荐菜式、电话和地址都详细标明,让人食指大动,马上会对楼盘产生几分亲切之感。
同样,位于萝岗区的万科东荟城也将项目附近的广州植树公园、国际网球中心、翡翠皇冠假日酒店以及各种食肆一一罗列,甚至还制作了一张漫画形式的乐活地图,让客户对楼盘周边吃喝玩乐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有直观认识。
记者认为,这种富有生活情趣的推广方式,远比生硬在楼
书中标榜自己地段多好、在哪个新城核心、未来前景如何光明更能打动买家。
对于刚需客户来说,买楼其实也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好的生活体验。
如果能够让他在脑海中描绘出以后生活场景,也等于让客户离成交又靠近了几步。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搭乘时下流行话题的推广方式,未必适合每个项目。
这种搭便车的营销更像快餐文化,看起来色彩丰富,芳香四溢,短时间内能吸引到不少市民到场,却不一定能让人家长期惦记。
楼盘推广仍要注意凸显自己的个性,并将这种特质延续到每一次活动中。
这样才能让项目在众多楼盘中脱颖而出,培养出真正属于该项目的客户群。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二:《舌尖上的中国2》观后感
几千年来,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
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那就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我想,很多人看舌尖
上的中国,不仅仅是因为它激起的口水使我
们兴奋,也因为从各地的饮食中我们“看”到了家里的味道。
离开家久了,就经常会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
也许我们并不怀念故乡,也许只是故乡对我们魂牵梦萦。
养蜂的女人说,结果我跟她结了婚,风餐露宿的,辛苦得很。
出海的女人说,这海洋的钞票难挣,没有牛劲马力难吃海洋衣食。
这些都是生活给人的最朴素最直接的感受与经验。
这些感受与经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母亲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
我想,对很多人来说,生活都是不容易的,甚至是艰辛的。
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不过是回到家里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巴适睡上一觉。
也许我爸妈的饭菜做得并不那么好吃,但是我总是会想吃它,也许我想吃的只是那种味道,别人无法做出来。
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
这是中国人秉承千年的信仰,朴素而有力量。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会不会有那样一种味道,我后来再也没尝到过?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三: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这几天,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凭借着高清的摄影技术,
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的美食,以及对热爱美食的中国人的描写,都令它狠狠地火了一把。
作为一个小小的美食爱好者,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国”我不禁一阵感慨呀。
在这里,我就和大家谈谈我的心得。
食物,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
”而美食,更是广大中国人民所追求的, 中国人对食物尤其是美食的热爱恐怕可以居于世界之最。
正因如此,无数的美食随着地域,时间,空间的变化也不断变化和改进。
中国人所创造的食物之多,是不可数的。
无论是湘菜,川菜,粤菜,闽菜,浙菜,徽菜,京菜都各有所长,都各有特色,有的以清新的口感,爽口的味道著称,有的则以香辣的味道,火辣的感觉备受好评。
每个人对食物的爱好是不同的,有人喜欢的咸的,有的喜欢辣的, 有的喜欢甜的,有的喜欢苦的,更有甚者喜欢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
每个人都对各地的菜系有不同的看法,像我, 一个湖南人,就只吃得惯湘菜那香辣,浓重的味道,我到了青岛,北海那一带吃味道较为清单的海鲜,就很吃不惯。
我认为湘菜,川菜,京菜都挺不错的,浙菜就不太对我的胃口了。
但是,我同学就有很多喜欢浙菜和粤菜的。
食物,真可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连性格都可以随着
食物变化,像川湘一带的人,性格都如同川湘菜一样火热,开朗。
食物,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用舌尖品尝中国的饮食文化,食物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600字四:看《舌尖上的中国2》有感
最近,我迷上了一部纪录片一一《舌尖上的中国2》,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它呢?因为它是一部记录中国传统美食的纪录片,而我从小就是一个吃货,对美食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部从头到尾都讲述着美食的纪录片当然能够吸
引到我啦。
《舌尖上的中国2》分为六小集,第一集是《脚步》,第二集是《心传》,第三集是《时节》……一集都有一个专题,每一集都有许多制作美食的故事。
播种,采收,制作……这都是一道道美食的身世,看似简单,实际却十分复杂,小小一道菜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个故事啊!
《舌尖上的中国2》不仅讲述了制作食物的过程,更体现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特有的文明、文化、风俗、习惯。
古
代的祖先为后人留下数以千万计的美食制作方法,大自然也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食材。
虽然时间冲淡了古代的文明记忆,也拉开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但还有人坚持着,即使有时间的破坏,这些古老的美食制作方法还是被生生不息的传了下来。
深山幽谷中的少数民族们,也有独特的食物。
奇妙的食材与奇妙的制作方法,造就了只有在深山里才得以品味的奇妙食品。
质朴勤劳的农民们,也有自己家常的独特美味,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来获取美味的食材,学习高超的制作方法,
虽然比不上山珍海味,但这些家常小菜总有独特的味道。
舌尖上的美食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味道,它更是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种古老的艺术精髓,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舌尖上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