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考试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52413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f.png)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人力资源管理师(PHR)是一个颇具前途的职业,通常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战略和运营支持。
为了增强个人的职业发展,许多电子商务行业的从业者易选择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试。
本文将为考生简要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1.人力资源策略和规划:人力资源策略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需要考虑的人力资源方案,而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和员工的需求进行招聘和培训的过程。
2.人力资源开发:员工能力提升的培训方案;提高员工士气的激励方案;员工关系管理的策略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3.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知识:了解劳动法、用工合同、社会保险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二、招聘与面试1.招聘流程和招聘手段:了解招聘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种招聘渠道的手段的使用,如互联网招聘、人才市场、校园招聘等。
2.简历评估、面试技巧和面试问题:应掌握基本的面试技巧,如提问技巧、面试官形象、面试时间、面试记录和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等。
三、员工培训与发展1.员工培训规划:员工培训需要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等一系列步骤。
2.培训方法与技术选择:有全方位的培训方法可供选择,如在线学习、面授课堂、研讨会等。
3.员工发展计划:员工发展计划是制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提高员工绩效的关键工具。
四、员工福利、关怀和安全1.员工福利计划设计:员工福利包括基本社会保障、补充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补充养老金计划、员工休闲活动、员工旅游、道德道德奖励等。
2.员工关怀:做好员工管理的基础是要关心员工,以关怀满足员工的需求,促进企业高效运转。
3.安全防范及应急管理:员工安全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需要预防措施、应急计划和危险标志等。
五、职业行为、职业伦理和职业准则1.职业行为:通常包括工作行为、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职业伦理:了解职业伦理及其产生的原因、维护职业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职业准则:涉及到从事行业的各种规则和标准,是企业员工的职业基础。
人力资源的考试复习题重点难点
![人力资源的考试复习题重点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0050b33c1ec5da50e270ea.png)
人力资源的考试复习题重点难点在任何组织内,最稀有的当然是第一流的人才。
人力资源就是挖掘有能力的人才,下面是人力资源的考试复习题,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1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26、衡量收入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 )。
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GDPD、需求弹性【答案】:B,基础知识P2627、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 )。
A、劳动力资源B、劳动者的劳动力C、使用劳动者的企业D、劳动者的所有者个体【答案】:B,基础知识P1128、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 )来实现。
A、社会保险B、社会保障C、社会救济D、薪酬福利【答案】:A,基础知识P3129、( )不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答案】:B,基础知识P3430、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C、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D、劳动法律关系的原则【答案】:D,基础知识P4231、PDCA循环法作为一种计划管理的方式,包括①执行,②处理,③检查,④计划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按照( )顺序循环进行。
A、④①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④【答案】:A,基础知识P7132、建立合理有效的( )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
A、计划体系B、决策体系C、目标体系D、营销体系【答案】:C,基础知识P7333、( )是指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A、引申B、总结C、归因D、归纳【答案】:C,基础知识P10334、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不包括( )。
A、分配公平B、程序公平C、互动公平D、法律公平【答案】:D,基础知识P10635、( )是把领导行为风格与下属参与决策相联系,并在具体情境和工作结构下讨论如何选择领导方式和参与决策的形式以及参与的程度。
人力资源管理师重点复习提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重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fb53f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6.png)
人力资源管理师重点复习提纲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功能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原则3.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价值二、招聘与选拔1.招聘策划与招聘渠道2.招聘流程和招聘评估工具3.面试技巧和面试评估方法4.选拔决策和入职流程三、员工培训与开发1.培训需求分析2.培训计划与培训方法3.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成本控制4.员工发展和职业规划四、薪酬管理1.薪酬理论与薪酬体系设计2.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3.薪酬调整与薪酬福利管理4.离职与解雇的薪酬处理五、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法律法规与劳动合同管理2.人事纠纷预防与处理3.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技巧和方法4.劳动关系调研与劳动力供需预测六、绩效管理与员工关系1.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流程2.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和考核周期的选择3.绩效反馈与激励措施4.员工关系管理技巧和方法七、福利管理与员工关怀1.福利制度设计与福利管理流程2.员工关怀和员工满意度调研3.健康管理与员工福利的创新八、知识管理和组织发展1.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知识管理的流程和方法3.组织发展的概念和目标4.组织发展的策划和实施九、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与跨文化管理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挑战2.跨文化管理的原理和方法3.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技巧以上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重点复习提纲,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备考情况和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模拟考试和解析,查漏补缺,提高备考效果。
希望以上提纲能对考生复习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具有一定帮助。
人力资源重点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00dad09de80d4d8d15a4f6d.png)
(红色的是重中之重。
)一、名词解释人力资源: 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劳动力的人的总和,是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它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能使国民收入增加。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HRM):是指企业能够实现目标所进行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工作分析:是指完整地确认工作整体,以便为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有关工作方面的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信息收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及预测,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使之平衡的过程。
招聘:是指通过多种方法,把具有一定能力、技巧和其他特性的申请人吸引到企业组织空缺岗位上的过程。
招募:招募人员,是企业根据招聘计划,开始招聘工作的第一步。
筛选:是从合格的应聘者中选择能胜任组织工作职位的人员的过程。
培训: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而对其实施的培养和培训。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使个人在整个职业历程的工作更富有成效,对整个职业历程进行计划、实施、评估,并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调整的过程。
绩效管理: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绩效管理人员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与员工一道进行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诊断与提高的持续改进组织绩效的过程。
绩效考评: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以便形成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的过程。
薪酬:是指雇员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所有形式的回报。
福利:是企业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在改善直接的劳动条件之外,从生活诸多侧面,以提高职工及其家属生活水平/质量而开展的活动和采取的措施的总称。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通过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考核组织绩效以及每个部门和个人绩效产出对组织的贡献的标准。
202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202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04ec5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d.png)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复习一、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旳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旳科学。
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体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旳稀缺个人追求旳目旳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旳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旳满足。
企业追求旳是利润旳最大化。
就业量和工资旳决定是劳动力市场旳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旳功能是通过商品旳供应和需求来决定价格旳机制,实现、调整资源旳配置;处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旳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旳重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旳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应、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旳作用原理。
劳动经济学旳研究措施有两种,重要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自身“是什么”旳问题。
重要环节是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环节。
规范研究措施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旳工具。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旳指标。
总人口率参率=劳动力×100%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100%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动力供应变量对工资率变动旳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应旳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应弹性。
供应无弹性E=0无论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应量固定不变。
供应有无限弹性E=~ 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应量变动旳绝对值不小于0。
单位供应弹性E=1在这种状况下,工资率变动旳比例与劳动力变动旳比例相似。
供应富有弹性E)1 劳动力变动比例不小于工资率变动比例供应缺乏弹性E(1劳动力变动比例不不小于工资率变动比例劳动力参与率旳生命周期:1、15~19岁年龄组旳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
2、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
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
4、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
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旳时候,由于衰退,某些一级劳动力处在失业状态。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b4f33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a.png)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重点作为一名准备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学习者,复习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复习重点,以便有需要的学习者进行参考。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该项内容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要想深入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首先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比如掌握人才与组织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联系,了解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等。
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一项重点,该项内容网络《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实施与评估》等。
要想通过这一部分的考试,需要首先掌握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管理等各项人力资源策略的制定方法。
再者,了解如何将组织目标与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相匹配,如何制定有前瞻性、远见性、系统性的人力资源战略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核心的部分,也是展示实际操作能力的部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入职管理、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福利等。
这一部分的考试较为实践性,需要学习者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案例中,熟悉并掌握相关的各项工作流程。
四、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因为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处理。
因此,需要学习者了解和熟悉劳动法律法规的各项内容:《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社会保险法》等。
五、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是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考点之一。
在这一部分的考试中,需要学习者了解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形成机制等,并能够引导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
六、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带来了较大的改变。
《人力资源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
![《人力资源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565f2d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a.png)
《人力资源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人力资源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第一章【人力资源】一、含义P5人力资源: 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二、人力资源特点1、能动性2、时效性3、增值性4、社会性5、可变性6、可开发性P11-13【人力资源管理】一、含义P2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1、人力资源规划2、职位分析和胜任素质模型3、员工招聘4、绩效管理5、薪酬管理6、培训与开发7、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8、员工关系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P311、为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赢得竞争优势(有助于实现和提升企业的绩效)2、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证(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第二章一、人性假理论P501.X理论-Y理论(X:恶Y:善)2.四种人性假设理论①经济人假设;②社会人假设;③自我实现人假设;④复杂人假设二、激励理论P541.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2.ERG理论:生存需求、关系需求、成长需求3.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没有满意-满意)保健因素:安全感、地位、与下属关系、与同事关系、与主管关系、个人生活、薪酬、工作条件、监督、公司的政策和管理等十方面。
(不满意-没有不满意)4.成就激励理论:权力需求、归属需求、成就需求第四章【职位分析】1.含义P110职位分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2.职位分析提供的信息可以用6W1H来概括,具体如下:P110Who,谁来完成这些工作?What,这一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When,工作的时间安排是什么?Where,这些工作在哪里进行?Why,从事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For who,这些工作的服务对象是谁?How,如何进行这些工作?3、职位分析的作用P113-114(1)职位分析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①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②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明确的标准③为人员的培训和开发提供明确的依据④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基础⑤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帮助(2)职位分析对企业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员工校正自我的行为★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有助于员工协同工作,提高效率4、职位分析方法(了解)P119-123、P124-132(1)定性的方法包括:访谈法(个别访谈法和集体访谈法)、非定量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技术(CIT)、工作日志法、工作实践法等(访谈法)是由职位分析专家与被分析职位的任职者就该项职位进行面对面的谈话。
人力资源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考试复习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212ed43186bceb19e8bbe2.png)
1人力资源:(1)广义:智力正常的人(2)狭义: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2人口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体的数量表现。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雇员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践以及态度。
4薪酬管理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5职业管理即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员工个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6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
7如何做到人岗匹配8面试。
可以说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通过主试与被试双方面的观察交谈等双线沟通方式,了解应试人员素质状况,能力特征及求职应聘动机的一种人员考选技术。
9结构化面试根据特定职位的胜任素质要求,遵循固定程序,采用专门设计的题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不同的被评价者使用相同的评价尺度,以保证判断的公平合理性。
结构化面试:即主试对问题回答的模式与标准有一定的规定非结构化面试:主试提问问题涉及面较广,内容丰富,考生回答时充分发挥。
10心理测验。
是对行为的测验,标准化的,力求客观化的测验。
11评价中心就是把被试者至于一个模拟的工作情景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观察和评价被试者在该模拟工作情景下的心理和能力。
12招聘途径1,内部招募(1)内部提升(2)内部调用(3)内部员工重新聘用2,外部招募(1)广告招募(2)校园招募(3)人才交流会(4)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负责招聘职业介绍所,管理咨询公司,猎头公司(5)职工引荐(6)网络招聘13内外部招聘优缺点内部优点(1)为组织内部员工提供了发展的机会(2)为组织节约了大量的费用(3)简化招聘程序(4)提高招聘质量内部缺点(1)近亲繁殖(2)新选拔的领导难以摆脱“大伙中的一员”的束缚(3)未获得批准会垂头丧气,攀比,嫉妒等心理(4)选择范围小校园招聘优点(1)能吸引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素质的求职者(2)对应聘者易了解,可信度大(3)可有计划地招聘录用校园缺点(1)周期长,时间固定,不能随时录用(2)应聘者缺乏实际操作能力(3)流失率较高(4)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人员素质测评方法:面试,心理测验,评价中心14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de986ca45177232f60a2fe.png)
1.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或其他相似组织中与当前和未来发展相适用的具有治理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2.人口的年龄构成;3.人口迁移。
3.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1.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2.营养因素3.教育培训因素4.人力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比例5.经济与社会发展6.人的主观能动性4. HR管理原理一、同素异构原理二、能级层序原理三、要素有用原理四、互补增值原理五、动态适应原理六、激励强化原理七、公平竞争原理八、信息催化原理九、主观能动原理十、文化凝聚原理5. 职位分类(Position Classification)是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将企业中所有的职位(工作岗位)按照工作性质、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承担本项工作的资格和条件,加以分析比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每一个职位都归入适当的等级档次,作为付酬和任用、考核晋升、奖惩职工的基本依据。
6.工作分析:即职务分析,是对组织中各项职务的工作内容、规范、任职资格、任务与目标进行描述和研究,以确定某一工作的任务和限制是什么,以及哪些人合适从事这一工作的一项管理活动和系统过程。
7.工作分析的基本前提:组织结构图的编制是工作分析的前提(组织结构图存在缺陷);明确的目标8.工作分析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定性工作分析方法1、工作实践法:指工作分析者实际从事所研究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掌握有关工作要求的第一手资料,工作分析人员亲自从事所需研究的工作。
ρ优点:可以准确地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在体力、知识、经验等方面对任职者的要求;ρ适用:适用于短期内可掌握的工作。
对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掌握或有危险的工作不适应。
ρ缺点:不适用于需要进行大量训练和危险的工作。
2、观察法是工作分析者通过对特定对象的观察,把有关工作各部分的内容、原因、方法、程度、目的等信息记录下来,最后把取得的工作信息归纳整理为适用的文字材料。
人力资源考试核心考点一览
![人力资源考试核心考点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c4855f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2.png)
人力资源考试核心考点一览人力资源考试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和认证。
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本文将提供人力资源考试的核心考点一览,以便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
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作用2. 组织的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3.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4. 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价值观二、人力资源规划1. 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和目的2. 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匹配3. 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和方法4.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约因素和挑战5. 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和调整三、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1. 人力资源招聘的定义和目的2. 招聘渠道和方法3. 招聘流程和步骤4. 选拔的方法和工具5. 选拔决策的标准和原则四、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1. 培训与发展的定义和目的2. 培训需求分析和编制培训计划3. 培训方式和方法4. 培训成效的评估和调整5. 绩效管理与培训的关系五、薪酬管理1. 薪酬管理的定义和目的2. 薪酬体系与岗位价值评估3. 薪酬调整和激励措施4. 薪酬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5. 薪酬福利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六、员工关系管理1. 员工关系管理的定义和目的2. 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分析3. 劳动法与员工权益保护4. 冲突和纠纷解决的方法5. 员工参与与团队建设七、绩效管理1. 绩效管理的定义和目的2. 绩效评估的方法和工具3. 绩效考核与奖惩的关系4. 绩效管理的制度与流程5. 绩效管理与工资激励的关系八、员工离职与管理1. 员工离职管理的定义和目的2. 离职原因与调查分析3. 离职流程与手续4. 离职面谈与知识转移5. 离职数据统计与分析上述内容是人力资源考试的核心考点一览。
希望考生能够根据这些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从而顺利通过人力资源考试,获得相关的认证和资格。
加油!。
人力资源复习重点(考试整理)
![人力资源复习重点(考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c74a6c0722192e4436f619.png)
人力资源复习重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的含义:指全部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人力资源指的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
广义指的是劳动适龄人口再加上超过劳动年龄仍有劳动能力那部分人口。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西奥多·W 舒尔茨,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W 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真正形成系统认识。
哈比森(英)在《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中写“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最终基础”人性假设理论:(一)“经济人”的假设(二)“社会人”的假设(三)“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四)“复杂人”的假设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是一种活动或过程,它是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收集、比较、综合有关工作的各种信息,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管理行为服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 工作分析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2. 工作分析是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3. 工作分析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4. 工作分析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5. 工作分析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关键事件法关键事件法(CIT)又称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是指确定关键的工作任务以获得工作分析的成功。
工作分析结果表达四种形式:1. 工作描述2. 工作说明书3. 资格说明书,又叫工作规范4. 职务说明书职务说明书,可看作工作描述再生形式最完整的一种,主要是对相关岗位概况、工作职责及其任职资格的完整说明。
一般包括:工作状况;工作概要;工作关系;工作任务与责任;工作权限;考评标准;工作过程与方法;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工具;任职资格条件;福利待遇及其他说明员工招聘: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和完成任务,由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们按照科学的方法,运用先进的手段,选拔岗位所需的人力资源的过程。
人力资源复习考点
![人力资源复习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fc1f5777232f60ddcca199.png)
人力资源复习考点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开发:国家或地区、企业、家庭、个人、教育等启智活动,培养人才、开发潜能、提升质量,贯穿人的一生。
人力资源管理: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管理活动,合理使用,发挥作用,推动发展。
(从业阶段)2、基本原理:1/系统优化原理,2/反馈控制原理,激励强化原理3、人力资源管理的硬功能:人员福利、人事档案、绩效考核、纪律要求(刚性,弹性小)。
软功能:职业规划与指导、文化与团队建设(柔性,弹性)4、黄金法则(了解)a.行为向受鼓励的方向发展:批评温和,表扬及时。
b.在尊敬和喜欢的人面前表现更好。
c.在和谐高尚的气氛中更注意完善自己。
d.人的需求动态开放,有个性差异。
5、人资管理的演进:1、18世纪中——19世纪中,人事制度的初始阶段: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阶段:3、20世纪初——二战前,工业心理学阶段;4、二战——20世纪70年代末,规范的人力资源法律指导和制约人事管理;5、20世纪70年——今,人事管理让位人资管理(特点:a.管理转为以人为中心,重视个体需要,尊重隐私权。
b以管理为主→以开发为主,培训技能和自觉性,职业首先和职业发展。
c.管理刚性→柔性,个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d.重视团队建设,协作和沟通,员工参与管理。
)6、人资管理的职能(重点记)a.帮助组织实现目标b.补充所需人员c.培训员d. 激励员工,建设团队e.职业规划f.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和满意度g.承担社会责任第二章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主导,以人力资本的高价值运转为特征,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产业为支柱的新型经济。
2、知识经济特征:1、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地位更突出;2、人力资本结构发生巨大变化;3、经济全球化将组织置于更加复杂的环境中;4、管理文化的多元化;5、网络技术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方面。
3、三叶草组织(重点)A.专家系统(企业核心人员,数量少,价格高)3I 智慧信息思想B.人员流动系统(操作工、兼职工、临时工)C.外包系统(组织、协调、服务)4、虚拟企业VS传统企业虚拟企业特点:A.不同地区的现有资源的迅速组合。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ff38cae77232f60dccca19c.png)
人力资源考试复习重点归纳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的构成(一)人力资源的数量1)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绝对数量的构成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等于: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人口+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适龄就业人口②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人口③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④求业人口或待业人口⑤就学人口⑥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⑦军队服役的人口⑧其他人口2)人力资源的相对量(即人力资源率):定义: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
是反映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二)人力资源的质量(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体现在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的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代经济增长取决于四个因素: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②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③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④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尤其是:人力资源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起决定作用;人力资源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一)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之的活动过程.(二)人力资源管理意义1.实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2。
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3。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4。
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感.1 、任人唯贤的原则:任人唯贤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才干,安排其在适合的岗位,做到适才适用。
并根据才能的变化,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
2 、注重实绩的原则:是指评价工作人员工作的好坏,能力高低,只能以其工作的实际成绩为依据.工作人员工作的实绩,是选拔、奖惩以及职务升降的主要依据。
人力资源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223f0176c66137ee0619da.png)
人力资源复习指南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填空、简答、案例分析
第一章
1、人力资源的特点
2、人力资源的内容
3、现代人力资源与传统人力资源区别
第二章
4、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诱引型投资性战略)
5、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方法(需求分析回归分析)
第三章
6、工作分析做什么?
7、工作分析的作用
8、工作分析的流程
9、工作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
10、招聘的渠道
11、筛选的工具(简历工作申请表)
12、面试的技巧(听的技巧记录的技巧)
13、做测评的方法(测评中心案例角色的扮演公文框无领导小组)第五章
14、培训需求分析
15、培训评估的方法
第六章
16、绩效计划的制定
17、绩效考核的方法
18、绩效面谈的方法
名词解释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5211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1.png)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整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董克用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2.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对企业在某个时期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需,以满足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质合量的人力资源保证,为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利益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3.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或岗位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职务的管理活动,也是对该项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描述书的系统过程。
4.职位分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相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5.员工培训:通过教学或实验的方法,使员工在知识、技术和工作态度方面有所改进,达到企业的工作要求,培训强调即时成效。
6.培训与开发: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延续性的活动。
7.绩效管理:就是指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保持一致,进而保证组织目标完成的管理手段与过程。
8.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明确员工应得的薪酬,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过程。
二、简答题1.人力资源需求供给关系及相应措施。
1)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1,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2,产品和服务的需求3,职位的工作量 4,生产效率的变化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1,主观判断法2,德尔菲法3,趋势预测法 4,回归预测法 5,比率预测法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就是指对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能够供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进行估计。
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总结重点复习
![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总结重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18a214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b.png)
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总结重点复习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测评,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备考,本文将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重点复习,希望能够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人力资源环境与背景知识1. 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2. 熟悉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制度3.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二、组织行为学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组织结构与设计、权力与政治、决策与沟通等方面的知识3. 熟悉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管理方法和技巧三、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1. 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和方法2. 熟悉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的相关流程和技巧3.了解人力资源招聘的方法和渠道,如公开招聘、内部招聘、异地招聘等四、员工关系与绩效管理1. 了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员工绩效管理的流程和技巧3. 熟悉员工关系调解与纠纷处理的常用方法与策略五、薪酬与福利管理1. 了解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2. 熟悉薪酬制度设计与薪酬绩效管理3. 掌握福利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六、培训与发展1. 掌握培训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熟悉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评估的方法3. 了解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方法七、综合管理1. 熟悉绩效考核与激励管理的方法和工具2. 了解员工关怀与关爱的相关政策与实施3. 掌握高绩效团队建设和员工激励的策略与方法以上是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和重点复习。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练习和思考。
同时,考生还应该关注最新的人力资源发展动态和实践经验,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应用能力。
最后,祝愿所有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定义:利用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每个组织层级上的管理者都必须关注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人员配置、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安全与健康以及员工关系和劳动关系。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外部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劳动力市场、社会、工会、股东、竞争状况、客户、技术、经济状况及一些突发事件。
每一项因素都可能单独或与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任务的达成方式构成约束。
由谁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任务: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延请外部供应商从事以往由内部完成的工作过程。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将分散在组织各处的常规、基于交易的活动汇合到一处。
职业雇主组织(员工租赁)是一家将员工出租给其他公司的企业。
在一些企业中,直线管理者比以往更多地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伦理的定义,并了解伦理模型:伦理是指有关好与坏,对与错或道德责任与义务的行为准则。
两项关系:模型中的第一要素是道德准则的来源,个人/组织关于合乎道德、正确的行为的信念,与其遵循的伦理标准所认为正确的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被称为第一类伦理;第二类伦理指一个人的道德认知与其道德行为间的关系强度。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管理者隐含的、法定的或感知到的义务,要求其在运用职务能力时,服务、保护除自身以外的其他群体的利益。
它体现了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在社会上行事的。
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契约的含义:利益相关者是指其利益受组织活动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社会契约是关于社会各类群体间关于合意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及假设。
多元化员工队伍的各个组成部分:可能包括:单亲父母与工作母亲、商界女性、重返员工队伍的母亲、双职工家庭、不同种族的员工、老年员工、残疾员工、移民及教育程度有限或缺乏技能的年轻员工。
职位分析(job analysis):确定组织中的职位在执行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职责和知识的系统过程。
职位(job):包括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需要执行的一组工作任务,一个职位可能由单个人来完成,也可多人。
岗(position):是仅由一个人来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的集合。
在组织中,每个员工都对应于一个岗位。
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是一份提供该职位的核心任务、义务和职责等信息的文件。
任职资格(job specification):包括了员工为完成特定职位的工作必须满足的最低资质要求。
开展职位分析的原因(多选):人员配备、培训和发展、绩效评价、薪酬管理、安全和健康、员工关系与劳资关系、法律因素。
职位分析方法(了解):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员工记录法、多种方法的综合职位描述:定义:一份记载了工作任务、职责和责任的文件。
内容恰当、信息准确是极为重要的。
包括:①应履行的主要职责;②在各项职责上所耗费的时间比例;③应达到的绩效标准;④工作环境和可能的危险;⑤从事该职位的员工人数及其汇报关系;⑥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企业高层管理者决定整个公司的经营目的、目标及其实现方式的过程。
战略实施的影响因素:①领导能力②组织结构③信息和控制④系统技术⑤人力资源需求预测requirement forecast:要确定公司为达成目标,在未来某个时间可能需要的员工数量、技能及其所在的工作地点。
供给预测availability forecast:确定公司能否获得具备所需技能的员工,及这些员工的来源的过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多选):零基预测、自下而上的预测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销售额和员工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模拟模型。
预测员工过剩怎么做:限制雇用、缩短工时、提前退休和组织精简。
组织精简downsizing,又称重组、规模适化,指组织和员工雇用数量的一次性重大变化。
继任计划succession planning:指在关键的管理职位出现空缺时,确保有合格的员工足以担任该职位工作的过程。
(是针对高层管理的)职位设计job design:是确定待完成的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时使用的方法及该职位与公司中其他职位存在何种关联的过程。
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是对一项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进行的基本改变,只在向员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工作丰富化是对工作责任的垂直深化。
工作丰富化的五项原则(激励因素)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①增加工作的要求:应改变工作,增加工作难度和承担的责任②赋予员工更大的责任:在保留管理者的最终决策权的前提下,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控制和权力③赋予员工工作安排的自由:在一定限度内,应允许员工自主安排其工作进度④提供反馈:将有关工作绩效的报告定期、及时地直接反馈给员工,而非上级。
⑤提供新的学习经验:应创造有利于增进体验和个人成长的工作环境。
工作扩大化(注与丰富化的差别)job enlargement:指增加员工从事的任务数量,所有任务均处于同一职责水平上。
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指从根本上重新考虑、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其目的是实现关键绩效指标的极大提升,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
流程再造强调公司围绕流程重新设计工作,而不是按职能部门来设计。
招聘recruitment:及时、足量地吸引具有合适资质的个人前来组织求职的过程。
招聘之外的其他备选方案:外包、弹性雇用、职业雇主组织(员工租赁)以及加班。
弹性雇员contingent workers:临时工大军,以兼职工、短工或独立承包人的身份工作,与用人单位间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
招聘的外部环境:劳动力市场状况、法律方面的考虑、公司形象内部晋升promotion form within PFW:是一种用组织内现有的员工来补充较高级别职位空缺的政策。
内部招聘方法:使用的有用工具包括员工信息库、职位公告和职位竞聘程序外部招聘来源:①高中和职业学校;②社区学院;③学院和大学;④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者;⑤前雇员;⑥失业者;⑧退伍军人;⑨个体经营者;⑨有犯罪记录者何时外部招聘:①填补初级职位;②获取现有员工不具备的工作技能;③获取拥有不同背景的员工,使思想观念多样化传统外部招聘的方法:①媒体广告,如报纸、行业期刊、广播、电视、公告栏等;②职业介绍所employment agency:帮助企业招聘员工,同时帮助个人找到合适岗位的机构。
私人职业介绍所:猎头佣金20% 中低层;公共职业介绍所③招聘人员;④人才交流会;⑤实习intership:一种特殊的招聘方式,将学生安排在某一临时岗位上,在学生毕业后,公司于学生双方都没有义务与对方建立固定就业关系。
⑥行政搜寻公司executive search firm:帮助客户企业在其他招聘来源不适用时,寻找适合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组织。
典型的行政搜寻安置费为该高管人员第一年收入的33% 有两类行政搜寻公司:应急搜寻公司和雇员搜寻公司专业协会、求职者自荐、公司招待会、特殊事件招聘、签约奖金以及高科技竞赛。
甄选(selection):是指从一组求职者中挑选其中最适合特定岗位及组织的求职者的过程。
影响甄选过程的环境因素(了解):①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②法律方面的考虑③决策速度④组织层级⑤求职者储水池⑥组织类型⑦试用期甄选过程:甄选过程通常始于初次面试以筛除明显不合格的求职者。
应聘者、初次面试、评价申请表和简历、甄选测试、雇佣面试、甄选前的筛选:背景调查和证明材料核实、甄选决策、体检、被雇佣者。
求职者可能在甄选程序的任一阶段遭到淘汰。
简历(resume):是一种目标导向的个人经验、教育及培训经历的总结,被用于企业甄选过程中。
信度reliability):是指一项甄选测试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一致的测试结果。
效度(validity):是指一项测试能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内容。
雇用测试的类型:①认知能力测试(cognitive aptitude tests):是确定一个人的一般推理能力、记忆力、词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数字能力的测试。
②精神运动能力测试(psychomotor abilities tests):是衡量个人力量、协调性和灵敏度的测试。
③业务知识测试(job-knowledge tests):是衡量求职者对所申请职位的各项职责所具备的知识。
④工作样本测试(work-sample tests):要求求职者完成职位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项或多项任务。
⑤职业兴趣测试(vocational interest tests):是用于揭示个人最感兴趣,并最有可能从中获得满足的职位测试。
⑥人格测试(personality tests):是对个性特征、气质或性情进行的自我报告式的测量。
独特的测试形式:①基因测试②书写分析(笔记分析)③测谎测试非结构化面试(unstructured interview):面试官会提出探查性的开放问题。
结构化面试(structured interview):面试官向申请某一职位的每个求职者询问同一系列与工作相关的问题。
往往包括以下四类问题:①情景化问题,即提出一个典型的工作情况,期望确定求职者在类似情况下曾作出的行为。
②业务知识问题:即探查求职者的工作相关知识,这些问题可能与基本教育技能有关,也可能与复杂的科学知识或管理技能有关。
③工作样本模拟问题,即设置一个工作情境,要求求职者回答如何处理该任务情境。
④员工要求问题,即试图确定求职者是否愿意适应工作要求的问题。
例如,面试官可能询问求职者是否愿意从事重复性的工作,或搬到另一个城市工作。
面试的方法:①一对一的面试②小组面试③委员会型面试(专家面试)④多重面试⑤真实工作预览(公务员面试属于小组和结构化面试)面试中存在哪些问题?(多选)①不恰当的面试问题②过早的决策③面试官主导面试进程④询问与工作无关的信息⑤对比效应⑥缺乏培训⑦非语言沟通有效全面的背景调差往往是由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的。
企业中通常做出最后录用决策的人,是将为新员工的绩效负责的管理者。
培训(training):向学习者提供完成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开发(development):包括超出当前工作范围外的学习,有一个更长期性的关注。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指企业意识到与持续改善相关的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并因此采取适当行动。
影响培训与开发的因素:高管团队的支持、技术进步、世界的复杂性、学习风格、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技工学校(vestibule system):是一种培训与开发执行系统,培训使用的设备与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极为相似,但被置于生产操作区域之外。
电子化学习:是一种在线指导的培训开发执行系统。
辅导(mentoring):是一种建议、教练和培训的方法,用于创造一种实际关系来推动员工在职业、个人和专业领域的成长发展。
教练(coaching):通常被视为直接上司的职责所在,他们就像导师一样提供辅导,但其基本关注点是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