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地球运动与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线。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请同学们自行绘制)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四、地图的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知识: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A.1:200000B.1:1000000C.1:300003.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②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所指方向为北方。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③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A.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a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正南正北。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根据用途和制作材料的不同,地球仪可分为教学用地球仪、装饰用地球仪、礼品 用地球仪等。
如何使用地球仪
01
02
03
04
确定地理位置
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可以确定任意地点的地理位置 。
了解地理现象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海洋、陆 地、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现 象,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 环境和地貌特征。
01
02
03
04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极昼极夜
在地球两极地区,由于地球公转 导致极昼和极夜现象交替出现。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变化,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如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则相反。
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高度角也会发生 变化,如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而在冬季则较小。这种变化会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 和地球仪
目
CONTENCT
录
• 地球概述 • 地球仪简介 •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 地球的运动与产生的现象 • 地球的圈层结构
01
地球概述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 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射能的多少,从而影响气温的高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吐血推荐)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
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经度是西经的,与20°W比较,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经度是东经的160°E比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一地球形状与气候地球运动与气候(共15张PPT)
五 23.5°N
带
0°
的
划 分
23.5°S
66.5°S
90°N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 归 线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S
项目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
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和五带
地球的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短的变化,导致各地的光热不同,气候不同,并在地球 表面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 地球形状与气候 地球运动与气候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形成世界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阅读材料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2.利用图示,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3.利用图片,对比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
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 影响。(重、难点)
太阳是个巨大的能量体,时 刻向四周发送能量。气候现 象的千差万别,主要取决于 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太阳辐射强度
两束相同的光线照在平面上,哪里亮些?
直射
太阳高度 斜射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A
太
B
C
阳
D
E
光
哪里太阳辐射强?哪里温度高?
地球自转与天气
今天中午 真热啊!
是啊,不过早 晨来的时候还
挺凉呢。
为什么会有白昼与黑夜的交替?
地球是不透明的,被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是白昼, 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
气温的变化
地球公转
点击画面变化与气候
地球公转示意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一:地球形状与气候知识点二:地球运动与气候2.公转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2016.市北、育才)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春节期间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的()A. a、b之间B. b、c之间C. c、d之间D. d、a之间青岛市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分别在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刻测量学校旗杆影子长度,并运用地图的有关知识绘制了图甲和图乙。
读图完成问题。
3.教学楼位于旗杆的()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4.在图1测得旗杆至教学楼的长度为3厘米,那么旗杆至教学楼的实地距离是()A.3米B.30米C.300米D.3000米5.夏至日正午,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最接近图乙中的()A.甲B.乙C.丙D.丁6.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此图是显示的日期为()A. 3月21日前后B. 6月22日前后C. 9月23日前后D. 12月22日前后7.图中四点按照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1月18日下午,顺利返回着陆。
本次飞行任务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神舟|一号飞船执行飞行任务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大致是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9.此期间,青岛昼夜长短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B.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C.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D.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10.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A.一直向北移动B.一直向南移动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家住青岛的小青,在一年中不同的时期观察并绘制了青岛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井与远在澳大利亚的朋友约翰进行交流,根据下图示资料完成11-12题11.四幅图中最有可能是青岛冬至日的是哪一幅A.A图B.B图C.C图D.D图12.小青和约翰对于以下地理现象的描还,不正确的是A.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看到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B.由于地球公转,我们放暑假的时间不同C.由于地轴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太阳始终直射赤道D.春节时,青岛的白昼时间短于澳大利亚的白昼时间13.仅从太阳高度角度考虑,途中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是()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跨东西半球的是___.(2)地球绕日公转时,___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之间移动.(3)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一年内四季变化明显的是___,有“极昼”和“极夜”的是___.(4)8月1日建军节,三处阴影区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是___.15.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探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梯级评价(第1课时)(教师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形状与气候地球运动与气候地球形状与气候1.世界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所导致的。
2.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图甲中,当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时,地表的受热面积会越来越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就会越来越少。
3.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是当天最大的太阳高度。
4.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知识回顾】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名师提醒】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气温高低的关系。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获得太阳光热气温低大多高高小少低地球运动与气候1.地球自转与气候:(1)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2)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昼夜更替: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不停地更替同一个地方的人们,每天经历着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2.地球公转与气候:·画图在甲图中地轴上方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在乙图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填图将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2)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
(4)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3.地球上的五带:(1)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2)名称、范围、现象。
【图示导学】昼夜长短与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质疑判断】1.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垂直,太阳直射点会一直照射到赤道上。
(√)2.低纬度地区全部位于热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为点。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3.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E)、西经(W)。
180°经线是一条重合的经线。
4.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时间)。
- 地球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五带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温带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南极圈以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做题)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会判断经线、纬线,南北纬东西经的判别注意对应字母大写),判断两点位置方向(根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温度带。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我们所在的家园,它作为一个天体,具有特定的形状和运动。
本文将探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是一个几何图形,但我们通常将地球视为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这是由于地球受到自身自转和引力的作用,呈现出一个稍微扁平的形状。
这个形状被称为“地球的地理球体”。
地理球体分为两个部分,即地球的赤道和地球的极点。
赤道是地球的最宽处,它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而两个极点则是地球的最窄处,它们将地球划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地球的形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赤道区域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因此,一些热带地区成为了重要的农业产区。
其次,地球的极地区域气候寒冷,几乎没有绿色植物生长。
这限制了人类在这些地区的居住和发展。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偏心轴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轴线称为地轴,地轴北端延伸到天空中的一个点,称为北极星。
地球自转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1670千米,造成了地球的日夜更替。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一系列的自然现象。
例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是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在地球的不同方向,有时面对太阳而有时背对太阳。
此外,地球的自转也导致了地球表面的风,影响着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除了自转,地球还有公转运动。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一次公转周期大约为365.24天(即一年的长度)。
这导致我们在不同的季节经历着气温和日照时间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人类的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因此距离太阳较近的时候,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强,气温较高,进入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太阳辐射减弱,气温较低,进入冬季。
这一规律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差异明显。
地球的公转运动也与地球的倾斜度有关。
地球的倾斜度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气温和日照时间上的明显差异。
例如,北半球的夏季和冬季与南半球正好相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图》知识点详解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含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北逆南顺)、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13页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日期、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光照面积大小)注意南北半球刚好相反。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形状和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和存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球的形状以及地球的运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呈现出略微扁平的形状,我们称之为“椭球体”。
这种形状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时,由于向赤道方向的离心力作用,使得赤道周围略微膨胀,而两极则稍微压缩。
虽然这个形状和一个完美的球体相差微不足道,但对于地球的运动来说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个主要的运动,分别是自转和公转。
1. 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地球的一天,约为24小时。
地球自转造成了日夜更替,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此外,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地球的重力分布。
由于地球是略微扁平的,所以地球在赤道面上的半径比极地处的半径要长,导致赤道周围的重力稍微弱一些。
2. 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且轨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轴线并不平行,而是倾斜23.5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赤道倾角。
地球公转决定了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倾斜使得太阳的光线在不同的季节倾斜角度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形状与运动的影响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和存在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区域气候差异地球的形状和赤道倾角导致不同区域气候差异明显。
赤道地区阳光照射更直接,温暖湿润,气候更为炎热。
而极地地区由于阳光斜射,温度更低,气候更为寒冷。
这种气候分布差异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植被、动物分布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大洋洋流和气候变化地球的形状和自转也影响了大洋洋流的形成和运动。
赤道附近的热带水体受到太阳辐射加热,使得水体向两极流动,形成了大洋洋流。
这些洋流对气候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热量,调节了地球各地的温度和气候。
3. 地球引力和地理特征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分布也影响着地球上的地理特征。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由于地球公转,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会有所变化,这是地球上气 候和生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恒星日与恒星年
地球公转使得观察者在恒星背景中相对于恒星位置的变化周期,称为 恒星日,它是地球自转的周期;而地球公转的周期称为恒星年。
04 昼夜交替与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的原因与现象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周期
方比西边的地方时间早。
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每个地方都有 自己的地方时,用于指导当地
的生活和工作。
气候差异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纬度的地方 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
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03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与方向
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它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大小
01
02
03
地球的直径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千 米(8,038英里)。
地球的周长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00千 米(24,902英里)。
地球的表面积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 方千米(1.96亿平方英里 )。
地球的测量
地球测量学
地球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 状、大小和重力场的科学 。
大地测量学
自转周期与速度
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24小 时,称为恒星日。
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越靠近赤道速 度越快,越靠近两极速度越慢。
自转的意义
01
02
03
04
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 替现象,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 时间看到太阳升起和落下。
时差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 存在时间差异,例如东边的地
地理七年级上册1~3节重点内容
地理七年级上册1~3节重点内容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的使用1.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它的直径在赤道上大约是地球极轴的1/300公里长,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半径大于极轴半径。
2.地球的纬度和经度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任何地点位置的坐标系统,纬度表示了地球表面的哪一个地点位于赤道的北或南,在地球的真实形状上,纬度线是与南北方向垂直的等角线;经度则是表示地球上每一个地点位于哪一纬度线东或西,经度线是与北极和南极的北侧和南侧垂直的等角线,地理坐标的表示通常是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3.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仪器,它可以用来表示地球上的位置、国家和城市的位置等,通过地球仪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分布等。
第二节:地球上的自然环境1.地球的大气环境是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生存必需的环境,在地球的表面范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会产生气候变化,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使得地球的气候分布出现了不同,比如纬度越高的地区气候越寒冷。
2.地球的水环境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环境之一,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雪和水蒸气等资源,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都被海洋覆盖,而且海洋中蕴含了丰富的资源和能量。
3.地球的陆地环境是生物和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不同的地形地貌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会影响当地的气候、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等等。
第三节:地球上的居民和行政区划1.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发展了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和地域特色。
2.行政区划是国家和地区对地理空间的政治、经济、行政管理和文化活动进行划分和管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政区划方式和范围不同,而且会随着历史和政治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3.地球上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地球上的一些适宜居住和生产的区域,比如由于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地肥沃度等因素,亚洲和非洲的人口数量最多,而南极和西北极等地区人口稀少。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PPT课件
B.地球运动 D.海陆分布
2.下列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热带都在低纬地区
B.温带都在中纬地区
C.高纬都在寒带地区
D.低纬都在热带地区
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回归线—北极圈 原因:无太阳直射、极昼和极夜现象;
寒带:南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内, 原因: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阳光直射
有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北寒带
北极圈 66.50N
有极昼极夜
北温带
北回归线 23.50N
无 极
昼
热带
极
夜
南回归线
23.50S
南温带
南极圈 66.50S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深居内际的地方:水汽稀少
降水较多 降水较少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 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 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地区虽然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 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且当地有寒 流影响,降水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陆地:受热快、放热快 海洋:受热慢、放热慢
升温快、降温快 升温慢、降温慢
夏季,陆地气温偏高、冬季,陆地气温偏低
夏季,海洋气温偏低、冬季,海洋气温偏高
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 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
北半球中纬度,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 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8月、2月。
影响因素
影响表现
地球形状 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影 响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改变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球公转,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4)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经度的分布规律、判断东西经W/E、东西半球分界线(难点))。
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站得高看得远
(4)夜晚看北极星,越往北,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越高,越往南则越低;(5)地球的卫星照片以及在航天飞船上观察地球。
考点2地球仪
1.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 经纬线特点
4. 经纬度特点
考点3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地球五带划分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4.方向的判断:
(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
考点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6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去某个景点旅游,需要导游图;想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要交通图;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需要世界政区图;想去山区旅游,需要地形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详细情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要想了解一个区域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它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概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小的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存的星球,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之一。
而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作为初中地理学科的一部分,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知识点是相对基础的内容。
以下是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形的星球,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而极半径则为6357公里。
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公里,而地球的总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形的,但它并不是完全的球形,而是向两极稍微扁平。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结构和性质非常重要,比如,地球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地球的引力场和动力学特征。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地核、地幔和地壳。
其中,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部分,其深度约为2900公里,它由铁和镍构成。
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中层,其深度约为2900公里到6500公里,它由硅酸盐和镁铁表面构成。
地壳则是地球的最外层,其厚度约为5公里到70公里不等,它由岩石和矿物质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非常重要,比如,地球的地壳是地球的生命层,因为它支撑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而地球的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例如,一天的变化、四季交替和日食、月食等。
同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比如,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形成了不同的季节和地域气候差异。
四、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围绕着地球,它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
地球的大气层对于维持生命和各种自然过程的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收和释放能量,使地球保持温暖,并阻止宇宙辐射和小天体撞击地球表面。
除了以上几个地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球知识点还包括地球的地理经纬度、地理坐标和地球的环境保护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地球形状与气候 地球运动与气候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形成世界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阅读材料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2.利用图示,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3.利用图片,对比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 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
今天中午 真热啊! 是啊,不过早 晨来的时候还 挺凉呢。
为什么会有白昼与黑夜的交替?
地球是不透明的,被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是白昼,
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
一天之中天气有什么变化?
气温的变化
地球公转
点击画面暂停或者再次播放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
直射点的变化与气候
地球公转示意
探究学习 赤道 北半球昼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 3 月___ 春分:__ 夜等长; 6 月___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__ 北回归线,北半球 夏至:__ 短 长 夜___; 昼___ 赤道 北半球昼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 9 月___ 秋分:__ 夜等长; 12月___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冬至:__ _________,北半球 短 夜__ 长。 昼___
66.5°N
90°N 北寒带 北 极 圈 北温带 北 回 赤 热 归 带 线 道
五 带 0° 的 划 23.5°S 分 66.5°S
23.5°N
南
回 归 南温带
线
南 极 圈 南寒带 90°S
项 方 周
目 向 期
自
转
公
转
自西向东 一天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和五带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地球的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短的变化,导致各地的光热不同,气候不同,并在地球 表面形成四季和“五带”。
影响。(重、难点)
各种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太阳是个巨大的能量体,时 刻向四周发送能量。气候现 象的千差万别,主要取决于 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太阳辐射强度
两束相同的光线照在平面上,哪里亮些?
太阳高度
直 射 斜 射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A
B C D E
哪里太阳辐射强?哪里温度高?
太
阳
光
地球自转与天气
1.气候四季分明 2.气候终年寒冷
A.热带 B.北温带和南 温带 C.北寒带和南 寒带
a.有极昼、极夜 现象 b.有阳光直射 现象 c.既无直射又无 极昼极夜现象正价值的东西,可以
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