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精品课件(3课)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C
的特权地位,因此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也符合印度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 广泛的社会基础。再次,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教人消灭欲望,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
世界,这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的传播
古印度象兵
感悟提升
1.种姓制度的特点:
婆罗门
(1)各等级之间贵贱 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的职业; (3)不同等级的人不 得通婚。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2.种姓制度的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 印度社会的发展
教学任务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 间:
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任务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 度 河
教学任务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国家
时 间: 种 族:
公元前1500年左右; 雅利安人; 盛时期。
古代印度文明的鼎 孔雀王朝:
雅利安人入侵
教学任务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请问:造 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 国家相似?
种姓制度的消极影响 种姓制度制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印度人民团结对敌。此
外,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种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古代印 度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种姓制度的消极影响在今天
的印度社会依然存在。
课堂小结
一个流域:印度河流域。 一个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 文明的鼎盛时期。 一种等级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 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一种宗教: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佛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16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16张PPT)
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
浴佛节
Buddha's Birth Day
农历四月初八,纪念佛教 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 式节日,又称佛诞节。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也称“鬼 节”。俗传去世祖先七月初被 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 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 “佛成道日”,纪念释迦牟 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 立佛教的日子。
被统治阶级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 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 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 从脚生出首陀罗。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 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 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三、佛教(教义、传播)
1、地理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
古古汉 代巴谟 两比拉 河伦比 流王法 域国典
1、法典内容
2、法典特点 3、制定目的 4、法典地位 5、法典实质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 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 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前23—前18世纪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种姓制度
前4—前2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
佛教
再次分裂
前 4000
前 2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元 元年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的亚非文明课件 (共55张PPT)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的亚非文明课件 (共55张PPT)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佛教的诞生
创立时间 创始人
教义
公元前3世纪前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我国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对中国影响深远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发明者 传播者 命名者
亚非文明 大河流域 埃及文明 巴比伦文明 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
文明出现时间
文明的代表
1、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 ()
制小国
公元前24世纪 两河流域实现
初步统一
新月沃地
新月沃地的早期居民 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 比伦王国
19世纪英国一位年轻军官罗林生在伊朗期间
在一处高大的山体上发现了楔形文字的铭文 他制成拓本,经语言学家研究,成功释读成 功了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阴 晴圆缺的变化,编制了太阴历。
每当要发放救济物资时,政府领导人就 得提出六份灾民清单。目的就是要确保地位 高的种姓群体先获得救助,尽管这样而位居 最下层的贱民仍拿不到救济物资。救援人员 不由感慨:“地震震垮了房舍,却无法撼动 无形的种姓制度。”
——2001年2月9日《扬子晚报》
例题: 古代的国王就是一国之主,拥有至高 无上的权力。古代印度的国王在种姓 制度之中属于( )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如果损害无公民权 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应赔钱即可。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
范畴,不受法律保护;
——《汉谟拉比法典》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 不受法律保护;
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 损失;
拐卖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 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或者不承认自己的主 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因为出现了
“国家”和“文字”
金字塔位于今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的吉萨高原 目前发现的金字塔约80座,大小不等 分布在尼罗河两岸。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激 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了印度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 度虽已废除,在 当今印度社会仍 有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 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民、牧民、商人)从事农、牧、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者)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 3.特点:种姓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如来佛祖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第3课 古代印度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C
___吠___舍____
农民、牧民、手工 供,供养第一、第二等
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
D
__首__陀___罗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 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
产失去土地的人
三个等级服务
3.探究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社会 关系。
种姓制度说明了古代印度四个等级地 位不平等,界限森严;佛教却说明了古代 印度人渴望“众生平等”。
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目为的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实质(性质 ): 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归纳:
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 :
制度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社会发展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不拒绝
低②种宣姓传的忍人耐入顺教从。
佛教的传 播:
中 亚
中 国
朝鲜半 岛、日 本


傣族地区以及斯
里兰卡、缅甸和
泰国等
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基本统一,宣
高种姓男 人
顺婚
你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种姓 不和。
低种姓女 人
高种姓女人
逆婚
低种姓男人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料二: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 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 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 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思考: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5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特料点一::在1.实种际姓生界活限动中森,严瓦尔那地位较高的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
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
2.种姓职业世袭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3.种姓实行内婚
只要我们相爱,种姓不是问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精品教案(3课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精品教案(3课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3.教师提问:(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与事物形状相似。

3.资料链接:纸莎草纸古埃及人在距今5000年前发明了纸莎草纸,纸莎草纸的制作材料是纸莎草。

它盛产于尼罗河沿岸的水生植物。

人们将纸莎草的粗茎切割下来,剥去外皮,将里面柔软又有韧性的茎芯儿切成薄片。

再将切成片儿的茎芯横、竖编织或叠放。

然后用锤子将两层茎芯儿敲打,直至融合成一张薄纸。

融为一体的薄片儿在经过晒干、打磨等工艺处理后,世界上最早的纸就诞生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25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25张PPT)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佛祖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 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 佛教的创立
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 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 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 印度的国教。
拓展延伸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 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c

练测促学
3、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4、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 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复习课件(共23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复习课件(共23张PPT)

C. 古巴比伦奴隶制度的概貌
D. 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 4.当你漫步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 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记载?( ) A.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印度河流域、甲骨文 B.两河流域、拉丁字母 D.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人们习惯把埃及称为“金字塔的国度”,但其天文学也是极 其突出。古埃及天文学成就突出的是( ) A.授时历 C.太阳历 B.儒略历 D.太初历
3.右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 读、研究,可以了解( ) A. 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而中国的 秦始皇陵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谈谈如果对世 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进行考古,哪些先进的做法能被 借鉴?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设备进行考古;把保护古代文物 放在第一位,避免进行破坏性发掘;通过电视等媒体 广泛报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商业运作 获得考古与文物保护经费等。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证据和解读
记录大洪水的泥板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新巴比伦城的伊什塔尔城门
贝希斯敦铭文
亚述帝国浮雕
古代印度文明的证据和解读
古印度“印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哈拉帕文明城市遗址 梵文残片
典型祭司 形象
哈拉帕陶器
共同探究一
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出现在大河流域? 气候适宜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大河治理
金字塔之思
短短千年,从繁盛到败落,我看到了文明是如何的不 堪一击,我们人类能够幸存到现在是多么的不易。

新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课件

新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课件

新课探究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这一 文化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孔雀王朝是印度历 史上第一次完成基本统一的王朝,其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 文明的鼎盛时期。
新课探究
摩亨佐·达罗遗址
新课探究
孔雀王朝为古印度摩揭陀的王朝, 因其创立者旃(zhān)陀罗笈多出身 于孔雀家族而得名,首都为华氏城。 约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率领当地 人赶走了马其顿入侵者,推翻了难陀 王朝,建立孔雀王朝。公元前4世纪中 叶,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帝国疆 域达到最大,统一出印度半岛南端外 的印度全境。孔雀王朝后为巽(xùn) 加王朝所取代。
新课探究
①数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 伯数字”。
②艺术方面:佛像艺术水平精湛,是中国古代 石窟佛像造型艺术的渊源。
新课探究
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的入侵。随着雅利安人 内部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等级 的差别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
新课探究
婆罗门
No刹帝利
第一等级:掌管祭祀
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
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 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佛教中宣扬的“众生平等”思想,只存在于虚幻的世界 中,它是为迎合阶级社会;中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 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存在的。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是 不会给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众生平等”的。
新课探究
佛教宣扬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 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 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佛教主张人民 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 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 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 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只是用 来安慰人民的“麻醉剂”。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课件(共24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课件(共24张PPT)

2.金字塔:是 ,反映了古埃 及 发展的较高水平,是 的 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集 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 用 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 的激化, 受到挑 战, 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 。
复习巩固 1、古埃及发源于哪里?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古埃及的兴衰历程:产生?统一?强盛?衰落?
复习巩固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是哪两河?又称什 么?以今天的哪里为中心?
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 索不达米亚”。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4世纪
2、两河流域文明出现和初步统一的时间各是什么? 3、古巴比伦王国何时达到强盛?谁在位?他采取 的统治措施是什么?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C
B
3、埃及曾经成为最强大的军事帝国,这一强盛 是在( )统治时期。 A.胡夫时期 B.图特摩斯三世 C.哈佛拉时期 D.图特摩斯二世 4、埃及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吻国王脚 下的土地。这表明( )。 A.法老专制 B.古埃及国王拥有无限权力 C.人们惧怕法老 D.王权衰落 5、法老拥有无限的权力,包括( )。 ①军权 ②政权 ③财权 ④神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 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 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 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 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B.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C.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D.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授课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授课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 概括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 古印度国教的原因。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 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等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佛 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 的支持;佛教宣扬“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维护统 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上古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统治者]
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被统治者]
农民、牧民、商人、手工业者——从事农业、 畜牧业、商业和手工业 被征服者、破产者——为前面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 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3世纪—前 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左右
约公元前324年 —前187年
后来
哈拉帕和摩亨佐· 雅利安人侵入并 古印度文明鼎盛
达罗遗址
建立奴隶制小国 时期—孔雀王朝
多次受到外族 的侵扰……
你知道的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有哪些?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 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 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 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 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周一良、吴于廑、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Ⅰ.88: 这样,他给婆罗门规定了教授与学习吠陀,为自己和为他人祭祀,以及布施与接 受[施舍物]。 Ⅰ.89: 他给刹帝利规定了保护人民,施与施舍物,祭祀,学习吠陀以及节制现世享乐。 Ⅰ.90: 吠舍则畜牧,施舍,祭祀,学习吠陀,商业以及高利贷业、农业。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3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3张PPT)
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

“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
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 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 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文字——印章文字

数文学字—史— 诗阿 —拉 —《伯摩数诃字婆罗多》烂
种姓制度
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 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 明,低等级的人不得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 业,不同的人不得通 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
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

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
乔达摩·悉达多
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 教 四 圣 树
2
降生于无忧树下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 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3、鼎盛
孔雀王朝
4、种姓制度
等级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5、佛教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 传播
甘肃敦煌 莫高窟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 与衰落
三、
公元11世纪,突厥人占领北印度, 传播伊斯兰教。
那烂陀寺失去 昔日的光辉,并 渐渐被人遗忘, 变成废墟。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 与衰落
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 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 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 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 亡。
门教的振兴。
种——姓耿制引曾度《印赢度得与中了国— 印—度—两,大而文明佛的交教往与
赢得了世界。
激荡》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毗自湿吠奴陀时代至今释的迦3牟000 多年毗以湿来奴,第九印化度 民族立的像统一来自于共尼同像的宗教信仰身佛,陀而不是
来自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领悟。
归纳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
贱民的地位甚至还不如牛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 种姓问制题度四:为何佛教作为印度本土宗教,却在印
度的影响力甚微?
佛教作为一种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并不
是一种彻底有效的社会改革运动。一方面,它没有发动
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 它也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文明历程
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 华氏城,历九位君主。
前23—前18世纪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种姓制度
前4—前2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
佛教
再次分裂
前 4000
前 2000
公元 元年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2020/9/24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 • •
象 征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发展历程2、文明成就
古两古 埃河印
二、金字塔

及流度 文域文
映 三、法老的统治
明文明

1、地理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
古古汉 代巴谟 两比拉 河伦比 流王法 域国典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 “佛成道日”,纪念释迦牟 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 立佛教的日子。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 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 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 • •
象 征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发展历程2、文明成就
古两古 埃河印
二、金字塔

及流度 文域文
映 三、法老的统治
明文明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文明历程)
二、森严的种姓教(教义、传播)
1、地理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
古古汉 代巴谟 两比拉 河伦比 流王法 域国典
1、法典内容
2、法典特点 3、制定目的 4、法典地位 5、法典实质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5)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贱民[10],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森严 的种 姓制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明,低 特点 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
得通婚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 影响 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
乔 达 摩 ·悉 达 多 [ 11 ] ( 后 来 被 称 为 “ 释 迦 牟 尼”[12])
(1) 早 期 佛 教 反 对 第 一 等 级 婆 罗 门 的 特 权 ,
提出“众生平等”[13],不拒绝低种姓的人
佛 教
教义
入教 (2)宣扬“忍耐顺从”[14],得到国王和一 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 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主题二十二 古代亚非文明
考点1 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 法老的统治
新课程标准: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
发源 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1](古埃及[2]被认为是“尼罗河
地 的赠礼”[3])
兴起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 了若干个小国家

发展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河 流
文明 兴起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 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域 文
初步 统一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此后,两河 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文化 成就
发明了楔形文字[5];制定了阴历;发明了计数法中的60进制
古巴 比
伦王 国
位置 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6]在位时,对外采取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三课 古代印度课件3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三课 古代印度课件3 新人教版

2020/1/1
精品课件
19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
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
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的扩张是
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
人,被杀的有10万人。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
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
精品课件
8
阅读书本P8资料,回答:
1、说说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 的是什么?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2、理发师儿子的问题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现状
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
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
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一些小国
前6世纪起半 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 陀国阿育王基 本统一半岛
2020/1/1
精品课件
再次分裂
3
哈拉帕残留的土墙
哈拉帕的内城
2020/1/1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精品课件
4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2020/1/1
精品课件
5
原人
2020/1/1
婆罗门

统治阶级

刹帝利

吠舍
被统治阶级

首陀罗
精品课件
6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 武王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尤课件新人教版2022020916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尤课件新人教版2022020916
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 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 鼎盛:_孔__雀__王__朝___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 期,出现了很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 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知识点2 森严的种姓制度
1. 主要内容:
(1)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___祭__祀_____。 (2)第二等级是__刹__帝__利__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第三等级是_吠__舍_______,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4)第四等级是_首__陀__罗___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
1. 创立: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_乔__达__摩__•_悉__达__多__,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 主张:提出“_众__生__平__等___”,宣扬“忍耐顺从”。
3. 外传: (1)向北:__公__元__前__1__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
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2)向南:经___锡__兰_____,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低身份去使用随从吠舍和首陀罗们的水罐,最后竟然活活渴
死了。上述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D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D. 印度河流域
【点拨】由题干材料“婆罗门贵族”“随从吠舍和首陀罗们”
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故选D。
【易误警示】古代印度的国王虽然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 大权,但属于种姓制度中的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祭祀 的僧侣贵族属于第一等级婆罗门,他们都是特权等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快速发展的原因。
原因: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宣扬“众生平等”;佛教教义 简单易懂,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在金钱和土地 方面得到商人、贵族、君王的扶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埃及太阳历
元旦是依据什么历法确立的新年,这种历 法是依据什么制定的? 现行历法是公历, 它是以太阳运行周期作 为制定依据的,早在几 千年前的埃及已出现。 全世界通用的是公历, 中国仍然同时使用农历。
象形文字—英文字母对照表
目标导学二: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
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金字塔群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古埃及人为什么赞美尼罗河?
尼罗河不仅给古埃及人 带来生存必需的淡水,而且 它的定期泛滥也带来肥沃的 泥土,为埃及农业生产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
(一)了解古埃及国家
时 间:约从公元前 3500年开始,国家出现;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 步实现统一;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 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 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 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旱地区,自然环境其实并 不算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 低洼,多沼泽,除了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 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 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由于这样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 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又依赖人工灌溉, 这样一来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这种巨大的水利工程,绝非一家一户所能完成,它 需要较大范围内人们的集体协作。这样,人们的相 互往来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从而推动了两河流 域国家的形成。
B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它, 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 ( ) ①建筑技术 ②宗教信仰 ③自然科学 ④专制制度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九年级上册(RJ)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最早是由什么 人发现并使用的?
学习目标
1.认识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古代埃及 疆域的发展变化。 2.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知道古埃及医学和天 文学的产生。
3.通过书中金字塔的描述,认识金字塔是古埃
及文明的象征及修建的意义。
4.培养学生、记忆,概括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
力。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 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经非洲东 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 入地中海,长6670公里, 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 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 河。
目标导学三:法老的统治
法老,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埃 及,“法老”一词本义是“ 法老大房子”, 后来用来指国王其象形文字写作,意为大房屋, 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 )仅指王宫, 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 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 对国王的一种尊称。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不仅最早发现了“勾
股定理”,他们还发明了钟表等60进位的数字、
星期制等历法知识。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
能够用到的知识,古代两河流域人类早在公元
前4000到3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了。那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两河流域人的文明。
学习目标
1.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 2.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 实行。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感受人 类法制的源远流长。
九年级上册(RJ)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 相关的古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 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在这些大河 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 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 度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还有以古希腊、 古罗马和玛雅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这些文明古 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我 们就去领略一下古埃及文明吧!
法老图特摩斯统治时期: 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疆 域:见右图
古埃及文明终止:外族 入侵
(二)古埃及文明的巨大成就
埃及的数学发展
古代埃及的农业生产需要促进了数学的诞 生。数学用于指定历法和测量面积。
使用数学分配物资
埃及人发明了分数
发现了黄金比例
木乃伊
木乃伊的制作增长了解剖知识,从而促进 了医学的发展。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
国王:汉谟拉比; 策 略:各个击破;
统一地区:两河流域中 下游 制 度:君主专制
法 典:《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头像》约作于公 元前2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 米亚
乌尔王朝时期苏美尔都城想象图
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
从左到右依次为第四王朝门卡乌拉(胡夫之孙)、 哈佛拉(胡夫之子)、胡夫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 塔是孙子的几个妻子。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 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 的结晶。
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法老胡夫的。它规 模巨大,建筑技巧高超,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人们 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这不能 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法老
课堂小结
古 代 埃 及
尼罗河 与古埃 及文明
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对文 明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古埃及科学与文化成就
金字塔: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法老的统治: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 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随堂训练
1.尼罗河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母亲河,它的基本流向 是( )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 D.自上而下
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工程浩大,规模宏伟, 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具有这种建筑能 力。比如,一百年前,我国的一份报纸在首次介 绍金字塔时,就提出这样的疑问:“夫五千年以 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 直到今天,有人仍然对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 能力表示怀疑。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的 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