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镑观后感10篇
百万英镑观后感精彩10篇
![百万英镑观后感精彩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0a964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8.png)
百万英镑观后感精彩10篇《百万英镑》读后感篇一还有,在《百万英镑》“遗失”了后,人们对他的态度的改变,大声骂他是骗子,非常不信任他,到后来找到《百万英镑》后的懊悔,谦恭,也是不能比的,而这一切也是因为金钱。
所以,也许,金钱是很重要的。
是,影片的最后,女主人公说的一些话很让我感动,她说不管他是不是百万富翁,她爱的始终是他这个人,这样看来,爱情在金钱面前,似乎超越的它的地位。
还有那对富有的兄弟,到影片的最后还在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我突然发现他们每个人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金钱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要看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了。
不过这部喜剧片还是非常讽刺的,就像书一样,批露的当时社会以金钱为荣,以权贵为势的不良风气,值得我们借鉴。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这本书还是这部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
百万英镑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二暑假里,我读了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马克。
吐温写的一本著名的幽默小说——《百万英镑》。
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
有句俗话说的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可以见得钱有多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没钱但梦想着天上能掉下钱来给他们花。
这本书主要写了描绘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幸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
他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镑的钞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
在小说的结尾,小人物不仅活过了三十天,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
看到这儿,我很羡慕这位如此“幸运”的主人公,但同时我又想:人们之所以讨好他,不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看重金钱了吗?这本书讽刺了某些人抵制不住金钱对人的诱惑,从而干出一些见利忘义的行为。
这本书也教育我们,钱财乃身外之物。
没有钱财可以再靠自己的能力来赚钱。
但是,一个人没有做人的原则是不行的,即便他有再多的财富,他也不会快乐的。
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也会迷失自己定的方向,要想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
《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7b2acc67ec102de3bd8925.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百万英镑》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古语有云,“钱财乃身外之物”,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这篇__主要写了:一名旧金山的小职员亨利·亚当因意外而流落伦敦,身无分文。
这时,一对富家兄弟为了打赌,给了亨利一张百万英镑。
之后,亨利在餐厅用餐或任何店铺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开始是因为衣着等而备受冷漠和怠慢,后来当他拿出百万英镑时,则受到店员和老板的热情款待,这种热情已经到了无需花钱即可购买物品的地步。
读完了这篇《百万英镑》,我的内心受到了震撼。
作者马克·吐温通过写这篇__,讽刺了社会上虚伪的人格和一群守财奴的形象。
钱只不过是一堆纸而已,虽说没有钱寸步难行,但是也不要被钱阻挡了前行的脚步啊!金钱不是万能的,它能买来美食,买来漂亮的衣服,却买不来朋友、亲人的关心与爱!爱是无价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两篇__:第一个__讲的是:有一个农夫因为厌倦了穷日子,想致富,便一心一意地创业。
七年过去了,当年的农夫已经成为了富翁。
而当他去找妻子,想要告诉她这个好消息时,却被告知妻子带着孩子走了,具体地点不详。
这时,富翁才知道自己忽略了妻子和孩子,捶胸顿足,去找她们,但是却没有找到。
富翁因为对钱的迷恋,永远地失去了妻子和孩子。
第二篇__讲的是:有一个富家大小姐,个人就拥有四十亿钱财。
正因如此,她每天都会收到许多恐吓信。
她的妈妈担心她的安全,便把这个年仅8岁的小女孩关在一个小木屋里,以隔绝外界的伤害。
不想这个女孩却患了抑郁症,整天沉默寡言。
她的妈妈到处求医,却再也治不好她的病。
这个小女孩的生命,就因为钱,而再也没有缤纷的彩虹。
钱财,多么熟悉而陌生的一个词。
自制力不强,无法掌握、运用钱财,就会沦为钱的奴隶,百万英镑读后感。
天天围着钱转;如果可以很好地运用钱财,你一定会将钱踩在自己脚下,不被它所控制!让我们合理运用钱财,不当守财奴!《百万英镑》读后感2《百万英镑》,这个早有耳闻的名字出现在我耳边,妈妈拿着这本书,微笑着走来,把书往我手上一递,说:“奕含,夏老师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了,你要好好看哦。
《百万英镑》读后感12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d48a0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b.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12篇《百万英镑》读后感1这天,我读了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古语有云,“钱财乃身外之物”,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名旧金山的小职员亨利·亚当因意外而流落伦敦,身无分文。
这时,一对富家兄弟为了打赌,给了亨利一张百万英镑。
之后,亨利在餐厅用餐或任何店铺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开始是正因衣着等而备受冷漠和怠慢,之后当他拿出百万英镑时,则受到店员和老板的热情款待,这种热情已经到了无需花钱即可购买物品的地步。
读完了这篇《百万英镑》,我的内心受到了震撼。
作者马克·吐温透过写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虚伪的人格和一群守财奴的形象。
钱只但是是一堆纸而已,虽说没有钱寸步难行,但是也不好被钱阻挡了前行的脚步啊!金钱不是万能的,它能买来美食,买来漂亮的衣服,却买不来朋友、亲人的关心与爱!爱是无价的。
分手后的签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两篇文章:第一个文章讲的是:有一个农夫正因厌倦了穷日子,想致富,便一心一意地创业。
七年过去了,当年的农夫已经成为了富翁。
而当他去找妻子,想要告诉她这个好消息时,却被告知妻子带着孩子走了,具体地点不详。
这时,富翁才知道自己忽略了妻子和孩子,捶胸顿足,去找她们,但是却没有找到。
富翁正因对钱的迷恋,永远地失去了妻子和孩子。
第二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个富家大小姐,个人就拥有四十亿钱财。
正因如此,她每一天都会收到许多恐吓信。
她的母亲担心她的安全,便把这个年仅8岁的小女孩关在一个小木屋里,以隔绝外界的伤害。
不想这个女孩却患了抑郁症,整天沉默寡言。
她的母亲到处求医,却再也治不好她的病。
这个小女孩的生命,就正因钱,而再也没有缤纷的彩虹。
钱财,多么熟悉而陌生的一个词。
自制力不强,无法掌握、运用钱财,就会沦为钱的奴隶,天天围着钱转;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钱财,你必须会将钱踩在自己脚下,不被它所控制!让我们合理运用钱财,不当守财奴!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无论怎样爱钱,都不好丧失了良知,诚实与道德!古话说的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百万英镑》读后感2伟大的文学家伏尔泰说过“读书使人心眼明亮”。
电影百万英镑观后感
![电影百万英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69110e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0.png)
电影百万英镑观后感电影百万英镑观后感【篇1】故事是这样的;英国的兄弟俩打赌,从银行中取出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由此体验它的价值。
于是,身无分文的亨利·亚当斯得到了这张巨款。
他带着它来到哈里士餐馆,原本想赶他走的老板得知他是百万富翁后,不但免费服务,而且还亲自送他离开饭店。
亚当斯又来到一家成衣店,遭到店中伙计的冷眼。
当他拿出支票后,伙计立刻改变了态度,并送给他许多漂亮的衣服。
亚当斯在一家豪华宾馆住了下来,一夜之间,他成了着名人士,从一个穿着破烂、靠乞食度日的人变身为高贵的人,从一个穷光蛋变为百万富翁。
过了几天,美国公使请亚当斯参加他举行的宴会。
宴会上,亚当斯认识了一位二十二岁的英国姑娘,名叫波霞·郎汉姆。
他们一见钟情,不久便定了婚。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了,亚当斯把这张百万英镑的支票还给了波霞的养父(支票的原主),他把支票拿去银行兑换成结婚礼物送给了波霞和亚当斯,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部电影揭示了英国金钱至上的世风;有了金钱,你就可以呼风唤雨,没了金钱,你就只能流落街头,同时也歌赞了爱情,它可以摆脱一切恶俗,正是这种力量,才使波霞得知亚当斯是穷光蛋后,克服家人的阻拦,回到了他的身边。
电影百万英镑观后感【篇2】《百万英镑》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主人公亨利·亚当斯是一位身无分文、饥寒交迫沦落于英国街头的美国水手,他甚至要去捡路边儿童玩脏了扔下的烂梨。
也就在此时,一对想要打赌兄弟看出了他的贫穷与诚实,他们放心地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交给了他。
从此,他的地位一下子从地狱升到了天堂。
人们对他点头哈腰,卑躬屈膝,阿谀谄媚。
首先,餐馆得知他是百万富翁之后态度骤变。
接着,豪华宾馆什么时候付账都行,高级制衣没钱不付账也送货。
而他也得以出没上层社会,参加豪华派对,并且被各年龄段的女士们奉为有涵养的绅士……而在宾馆女佣把他的支票藏起之后,人们的态度有从天上狠狠地跌回了地狱……马克·吐温先生很好地运用了幽默滑稽的手法,生动有趣又入木三分地展现了金钱社会的世态炎凉,极具有讽刺意味。
《百万英镑》观后感(通用10篇)
![《百万英镑》观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75eec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7.png)
《百万英镑》观后感(通用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百万英镑》观后感(通用10篇)》,您浏览的《《百万英镑》观后感(通用10篇)》正文如下:《百万英镑》观后感篇1这次,我看了一部《百万英镑》电影,它叙述的是两名英国人打*,在英国一张百万钞票是不是万能的?事实证明在当时的英国,有了百万英镑就能在英国人中受到盲目崇拜,阿谀奉承。
而且我看的过程中,发觉了这样一个猛烈对比。
亨利·亚当斯刚来到英国,由于别人看到他衣着不整,吃顿饭都受人讥笑,可当他拿出那张一百万英镑支票时,店主立马从瞧不起变成敬重;在亨利·亚当斯定制衣服也是如此,从患病鄙视到敬重。
从中,我可以看到当时的英国人盲目的拜金主义思想,有了钱就是最好,就是富翁,就要崇拜。
之后亨利·亚当斯在住宿里丢了那张支票,舆伦与媒体快速炒作,买股票都是看亨利·亚当斯买的人快速恼火,发觉他是一个骗子,但后来找到了,人们快速又投来敬重的眼神,一个老太婆在亨利·亚当斯丢支票后,高呼:“你这个大骗子,毁了我的一生!”找到支票后,却又叫:“*会保佑你的!”我又看出20世纪英国人过于留意钱,而不留意一个人的品质,这令我格外吃惊,我不仅感受到英国当时不良好的社会风气,还为那时候穷人可怜。
相比,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沦陷,根本谈不上金钱,也就是上海香港富有城市略微有钱。
伦敦的风气和中国的富有城市的风气极其相像,有钱就是最好,就得崇拜。
可为什么呢?莫非就由于有钱?而失去人的良好品德?生活中,钱不是万能的,为什么两国对钱的看法如此相同。
我认为,钱虽然可以买来临时在物质上的奇特,但却永久买不来友情等其他东西,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和金钱一样多,可时间比金钱重要多了。
当时两国人民的贫富相差观应当差不多。
钱象征着地位,道德素养象征一个人的真正内涵,两者比较明显道德素养更重要,但为什么被人们看反了呢?由于人们看到了钱的好处,没看到道德素养的好处,人们看到了钱可以带来物质上的享受,道德素养却什么也没有。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13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fbb4e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5.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13篇)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1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百万英镑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万英镑读后感篇1《百万英镑》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著的小说。
他用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用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说。
主要讲述了一个身无分文的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因为伦敦的两位富豪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后如何收场。
可一个月后,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因为他的机智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的故事。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亨利驾驶小帆船,因走得太远而漂入大海。
后来,他被开往伦敦的双桅船救了上来,靠在船上以工作酬而勉强维生。
到达伦敦后,亨利举目无亲,在用掉仅剩的一美元后,就陷入无衣无食的窘境中。
就在亨利饥肠辘辘地踟蹰在波特兰广场时,一个小孩把一个咬过一口的梨子扔进了阴沟里。
亨利饥饿的目光紧盯着那个泥污中的“宝贝”,垂涎欲滴。
正当读者紧张于亨利马上就要抓起那个“宝贝”的时候,“请进来一下”——短短的五个字,犹如晴天霹雳,将读者的紧张心情释放开来。
从此,亨利的命运得以改变。
在小说的主体部分,亨利经历了衣食住行的各种主动赊账后,住进了汉诺威广场专供富人住的豪华旅馆,并成为全世界最大都市中的著名人士之一。
在参加美国公使举行的宴会中,他认识了美丽可爱的英国姑娘波霞,并与其双双坠入爱河。
在宴会上,二人玩得旁若无人,痛快至极。
甚至就连他的美国同事兼好友劳埃德讲述其痛苦经历时,亨利也是听而不觉。
在回到宾馆,当劳埃德赞美其舒适陈设和奢侈用品时,亨利才从天堂回到现实。
也就是在此时,他才深刻地意识到,他债台高筑,在世界上一文不名。
甚至和一个可爱姑娘的爱情,也可能因自己的贫穷而搁浅。
就在读者感慨其毫无希望、命运悲惨时,劳埃德的出现却让亨利起死回生。
《百万英镑》观后感10篇
![《百万英镑》观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03584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4.png)
《百万英镑》观后感《百万英镑》观后感10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万英镑》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万英镑》观后感1“百万英镑”描述了一个流落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他遇上两名打赌的伦敦亿万富翁,从而得么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百万英镑观后感。
亨利饥肠辘辘,去了一家饭店,老板见他像个穷光蛋,打发他到角落里,侍者也觉得他没钱付,当他结账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支票却是一百万!于是他被当成了一个行为古怪的百万富翁,不仅吃饭免了单,临走时老板还对他两次90度的鞠躬! 由于衣衫破旧,他准备做一套衣服,在服装店内,营业员将他一个推给另一个,最后被推到了成衣间。
小店员极为势利,给他一件很不合身的衣服打发他,结账前还讽刺他一番。
当亨利拿出百万英镑时,小店员竟哭了起来!老板知道后,为亨利免单量身订做了48套一年四季在各种场合穿着的衣服!“百万富翁”着重揭露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又何尝没有,有的情节比这种说话变卦、态度变卦更加严重!一些医生为了钱,可以为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给病人吃不必要的药,在这种丧失医德、人性的医生眼里,金钱比生命更可贵!这种行为不知比“百万英镑”中的现象要恶劣多少倍! 不管如何爱钱,不要丢掉做人最基本的诚实的本性;不管怎样爱钱,不要抛弃道德、良知;不管怎样爱钱,不要伤害别人;不管怎样爱钱,必须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百万英镑》观后感2“百万英镑”描述了一个流落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他遇上两名打赌的伦敦亿万富翁,从而得么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百万英镑观后感。
亨利饥肠辘辘,去了一家饭店,老板见他像个穷光蛋,打发他到角落里,侍者也觉得他没钱付,当他结账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支票却是一百万!于是他被当成了一个行为古怪的百万富翁,不仅仅吃饭免了单,临走时老板还对他两次90度的鞠躬!由于衣衫破旧,他准备做一套衣服,在服装店内,营业员将他一个推给另一个,最终被推到了成衣间。
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dd0c0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9.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百万英镑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万英镑读后感1《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营业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
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在兄弟那里也获得了一份工作。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心情很微妙。
因为它的主人翁亨利·亚当斯的遭遇让我觉得很奇怪。
在它一分钱也没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理他。
就好像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
但当他有了这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的时候,人们却把他看的像一个王似的。
这真令我惊奇。
每当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是在文字中感受到了讽刺和幽默。
马克。
吐温是个天才,他用了这种讽刺而幽默的语气反应了“金钱是万能的”一说法。
就像那句俗话:财富造成的贪婪人,比贪婪造成的富人要多。
百万英镑读后感2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他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马克吐温所写的一篇著名的中篇小说《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主要讲述了一个在旧金山工作的一位职员。
他去海滨开快艇旅游。
不小心撞上了暗礁。
他靠给其他船只做工来抵押船票才到了英国。
就在这时,一对富豪兄弟用一张面值百万英镑的现钞打赌,看这张钞票究竟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还是只是一张一文不值的“小纸片”。
主人公本来吃饭、买东西都招人白眼。
但是只要拿出百万英镑的钞票。
都会招来人们的无线热情。
有人甚至愿意借好多钱给他,公爵、王室甚至以和他交往为荣,他被人称为腰缠万贯的怪物……我真的很羡慕这位主人公,因为一张支票,因为一次打赌,他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百万英镑》读后感(通用15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efda0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9.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通用15篇)《百万英镑》读后感1“百万英镑”是一张巨额钞票,在20世纪的英国这张钞票不仅象征着财富,象征着地位。
更能让一个一文不值的流浪汉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百万富翁。
__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
《百万英镑》讲述了一个流浪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他遇上两名打赌的亿万富翁,两个人打赌如果给一个穷人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让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
结果亨利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去了一家裁缝店,侍者见他像个穷光蛋,对他冷眼相对,老板也也一直不露面,当他拿出钞票后。
侍者惊呆了,钞票却是一百万!老板听见了声音,也赶了出来。
不仅边称赞自己这套衣服做的好,边量尺寸。
还把亲王拿来大做__。
从此亨利不仅活了三十天,而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横财,身边的人个个拼命地拉拢他,从免费吃饭,买衣服,到免费住宿。
不仅如此他还娶了一位好妻子和20万银行的利息。
作者马克·吐温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让我们看清了20世纪的人们在金钱面前的丑态。
有句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句话说的不错。
在当时,不是人人都心甘情愿的当金钱的奴才吗?拜金主义是可耻的,不劳而获更不应该!金钱不是万能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我们不要做一个让人耻笑的守财奴。
《百万英镑》读后感2《百万英镑》是由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马克.吐温原名赛缪尔.郎赫恩.克莱蒙斯,1835年出生,因父亲早逝,他12岁是便开始独立生活,1862年成为记者,而马克.吐温只是他的笔名,1872年后,他从事文学创作,在此之后,他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书,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
书中对“金钱是万能的”这一想法进行了讽刺,文中,主人公亨利,亚当斯在被确认是一个老实但贫穷的人后,收到了一些稀奇的兄弟,为了打赌而借给了他一百英镑,他的遭遇也十分有趣,人们先是从服装上瞧不起他,当他拿出一百英镑,希望别人找零时,人们不但对他点头哈腰,卑躬屈膝,而且就连对亨利来说比较昂贵的一些费用也不需要他马上支付,甚至有些人都愿意直接不要钱,因为他们找不开钱,最后亨利,不但如获至宝,得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妻子,还获得了三万元的利息。
《百万英镑》的读后感(10篇)
![《百万英镑》的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71b7c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f.png)
《百万英镑》的读后感(精选10篇)《百万英镑》的读后感(精选10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提供的《百万英镑》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
人们都说马克·吐温先生是个幽默大师,又很会挖苦社会上的各种事。
读了他的《百万英镑》后,我忍俊不禁,放声大笑。
主人公——因为种种原因——被一家兄弟选上打赌。
英格兰银行发行了两张面值为一百万的的钞票,大哥认为一个品德高尚、聪明懂事、举目无亲、身无分文的外地人只有一张一百万的钞票,绝对花不出去,二哥认为可以。
他便把其中一张买下来,找人和大哥拿两万英镑赌,另加一个职位,便找到了主人公。
他每去一家店,便叫人找钱,老板都毕恭毕敬,全部。
在一个舞会上,他还赚了二十万、认识了二哥的女儿,和她了。
读了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小说,我也看见了那令人哭笑不得的社会。
主人公在一家服装店买衣服时,效劳员还很厌恶他,当他抖出了那张百万钞票后,一下把效劳员“轰”晕了。
店老板竟口口声声管他叫“大爷”,一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的样子。
一个小小的动作,便引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啊,在这个“我爸是李刚我怕谁”的社会上,贵族、地主、官员们抢尽风头、有恃无恐。
所以,小市民们多牛,见了大官也得阿谀奉承,不管人家的态度好还是差,不管人家愚昧至极还是聪明绝顶,只要有好处便能捞。
然而,见了一些社会中所谓“XX的东西”,这些人们就会嗤之以鼻,用白眼、斜眼看他,甚至一脚狠踢,更别说饱受摧残的黑奴了。
因此,社会名流全是宝马香车,成天纸醉金迷;相反,贫民区里的人们可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了。
之所以那个年代社会腐败,和这些见风使舵的人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这个年代,也有。
一次,我看到路边有一个满脸是胡子的乞丐,正在低声乞求人们:“我好几天没吃饭了,谁给点钱——谢谢,谢谢,祝您全家安康……”一个时髦的男青年正领着一个时髦的女青年走过,一看到那年过花甲的乞丐,便一下子皱起眉头,绕得远远的,嘴里还嘀咕着:“这脏老头,真是……”我也实在看不惯,也只好绕过了。
百万英镑观后感(优秀10篇)
![百万英镑观后感(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0e65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e.png)
百万英镑观后感(优秀10篇)百万英镑观后感篇一一张极其普通的纸,只因几个数字和印章,竟然产生了如此大的魔力。
它不仅让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过上了好日子,还在股市中呼风唤雨。
一张百万英镑分文未变,所有的一切却因之而变。
作为影片的主角,亨利无疑是幸运的,我总觉得他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被动的出现。
当主动申请救助被拒绝后,他被动的接受了那一百万英镑;当主动选择衣物后,他又被动的接受了一大堆衣服;当主动向小姐解释无用后,他又被动向大众解释这一切。
通过影片处处强烈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人在看到那百万英镑支票之后那惊讶的眼神和极度谄媚的嘴脸。
没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先是以貌取人,然而最终极的,却是以“钱”取人。
货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它的本质还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使一切东西都有了一个统一的兑换标准,它貌似使什么都商品化,于是,拜金主义盛行。
然而,当人们发现商品货币的流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信用货币出现了。
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货币的依赖。
百万英镑,便是这样一种信用货币。
货币是有支付功能的,但它的面值太大,大到亨利在日常生活中花销的远远小于这个面值,于是,所有人都愿意让他欠着,因为有了“信用”。
得知他投资“好希望”。
所有人也都跟风而去,一个虚名,让这支股票飚红。
当得知他没有百万英镑后,一切的阿谀奉承消失了,他失去了“信用”,要他来还债的络绎不绝,股票狂跌。
即使他想使用自己真正的信用,告诉大家不要恐慌,但在没有基于支票的基础上,终是一场空。
所以,当百万英镑重现时,一切似乎就又都回到了正轨,“好希望”再度获得希望。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讲过,金融业本是依托着经济发展的,然而现在往往是本末倒置。
在股市里,亨利一分未投,竟获得了三万英镑的利润,而那个让亨利挂名的金矿老板,在真正投资的金矿上面亏得一塌糊涂,却只用借助一个头衔,就得以扭转乾坤。
即使金矿没有挖出金子,公司并没有雄厚的实力依托,但支票就是金子,从此飞黄腾达。
《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f2e5faa6c30c2258019eed.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15篇)《百万英镑》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百万英镑》。
他是马克·吐温写的一篇小说,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一个身无分文、漂泊异乡的穷小子,因机缘巧合得到一张百万大钞,从而时来运转、呼风唤雨的荒诞故事。
我读到这里后,觉得这个穷小子好幸运,能得到一张百万大钞,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用再受别人的讽刺,和别人对穷人的看法。
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让别人摆脱困难。
所以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只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了,就一定会开心的。
《百万英镑》读后感2这篇__讲述的是作者—马克·吐温竞选纽约州长的事件过程以及里面发生的多次挫折经历。
作者本是一名心地善良的人,从来没有做过亏心事,但在与对手竞争中,却出现了许许多多对作者的假证,使他心烦意乱,从而又背上了许许多多荒唐的罪名,使他不得不最终放弃竞选。
读了这篇__,我懂得了: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去面对,不能后退,要努力克服挫折;在生活中,要学会谦让和忍耐,不能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发火;做事情时要有信心,不能害怕自己做不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才是最好的自己;在社会上要多做好事,让自己的信誉增高,在关键时刻才会真正用得上。
《百万英镑》读后感3暑假,读了百万英镑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到了那些爱财如爱命的人的丑陋形象。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写的。
百万英镑这本书讲的是一对富翁兄弟打赌一个人穷人如果收到一百万英镑后结果会是什么。
哥哥说那个穷人会饿死。
而弟弟却说那个人会过的很好。
所以他们就拿主人公亨利。
亚当斯做实验,之后,主人公就由穷人变成了富翁。
他不仅成了公爵,而且还娶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百万银行利息。
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告诉我们,社会上都是以金钱为标准,人们离不开金钱,钱是人们的一切。
钱,是人们衡量的标准,为了钱,人们可以牺牲一切代价,包括亲朋好友。
我想提醒那些爱钱的朋友,钱真不是好东西。
《百万英镑》读后感
![《百万英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d6568f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f.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2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万英镑》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百万英镑》读后感篇1暑假里,我读了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马克·吐温写的一本著名的幽默小说——《百万英镑》。
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
有句俗话说的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可以见得钱有多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没钱但梦想着天上能掉下钱来给他们花。
这本书主要写了描绘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幸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
他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镑的钞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
在小说的结尾,小人物不仅活过了三十天,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
看到这儿,我很羡慕这位如此“幸运”的主人公,但同时我又想:人们之所以讨好他,不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看重金钱了吗?这本书讽刺了某些人抵制不住金钱对人的诱惑,从而干出一些见利忘义的行为。
这本书也教育我们,钱财乃身外之物。
没有钱财可以再靠自己的能力来赚钱。
但是,一个人没有做人的原则是不行的,即便他有再多的财富,他也不会快乐的。
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也会迷失自己定的方向,要想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
拜金主义是可耻的,不劳而获更不应该,金钱不是万能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百万英镑》读后感篇2《百万英镑》讲述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亨利·亚当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后发生的一系列曲折的故事。
故事开头,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亨利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
一个认为,这样一张支票对穷人毫无价值;另一个则认为,仅拥有这样一张不兑现的支票,就可以让穷人过上上等人的生活。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20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4a3d3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a.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20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万英镑读后感篇1在假期中,我在电脑上读了一本人们对穷人不一样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让我知道金钱虽然重要,但不是万能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百万英镑》讲述的是一个贫穷但非常诚实的人,也是这个小说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里面有一百万英镑,原来这对兄弟大打了一个赌,赌这个贫穷又诚实的人,拿到一百万英镑时,他最后有什么,有什么结果?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一百万英镑是他自己的。
弟弟则认为他会过的很好,于是把钱借给这个人,并出国30天。
没想到这短短的30天里,人们对这个一夜暴富的人拼命地拉拢关系,从住宿,买衣服,吃饭都是免费的,并一直提高他的地位,最后还成为了一个公爵!不光如此,他还得到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和3万英镑的银行利息,最后还从两兄弟那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读了这本书我感悟到;钱财乃身外之物,没有钱财可以在靠自己的能力在赚钱,但是,一个人做事没有原则是不行的,即便他有再多的财富,但他不会快乐!百万英镑读后感篇2那个家伙端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您没有带零钱。
我看像您这样的阔人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就说:“朋友,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他的衣帽来判断他的身份吧。
这套衣服我买得起,我不过不愿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大钞票罢了。
”这就是《百万英镑》里的精彩片段。
当时店员对流浪汉亚当斯蔑视、讥笑后见到百万英镑的惊讶表情,作者描述的入木三分。
这里面的幽默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
这本书是美国的马克·吐温经典之作。
书中讲述了一个矿山经纪人的办事员因开游艇开的太远,迷失方向,被一艘开往伦敦的双桅帆船救起,并以作为水手来作为路费。
《百万英镑》观后感 15篇
![《百万英镑》观后感 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7d3e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9.png)
《百万英镑》观后感 15篇《百万英镑》观后感1(约510字)《百万英镑》拍摄于1953年,改编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1958年即被译制到中国。
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曾高度评价马克吐温:“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马克·吐温写的一本书,叫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好一本书。
一切美国文学创作从这本书而来。
在这以前没有什么东西,打它以后的东西没有这么好。
”福克纳也说:“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这些人都是他的后裔”,“他是美国文学之父”。
负面的评价当然也有,在马克·吐温晚年,他的声望已经开始衰落,他自己就曾自嘲:“萨克雷的三分之二就可以抵上我”。
乔治·奥威尔则称他为“公认的弄臣”。
钱锺书在《说笑》一文里批评他把幽默当成一生的饭碗,“以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
这些都是题外话,只是让我想到了我们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现象。
比如,德莱赛在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中大抵算是二流人物,但我们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却给学生造成“美国仅此一人”的印象。
再比如海明威是开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大师,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却只提他的《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
《百万英镑》观后感2(约635字)《百万英镑》讲了一个叫伯特﹒亚当的穷光蛋因迷了路,从英国赶到了美国。
一对颇具的弟兄决策在他的身上打个赌。
她们给亚当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亲哥哥觉得他若不换为钱便会死,而侄子不觉得是那样。
因此,亚当拿着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开始了他历时一个月的冒险之旅。
在经历了诸多艰难后,亚当趁着支票不仅赚了2万欧元,还找到一位老婆。
这一部影片尽管搞笑幽默,但它要我了解到的大道理却十分刻骨铭心。
在影片中,亚当获得支票一开始探险时,因为他的衣服裤子很旧,饭店里的人都瞧不起他,给他们太差的坐位,吃过饭后还心态粗暴地为他需要钱。
而当亚当展示那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时,那些人马上对他溜须拍马,不断致歉,不但免了他的信用卡账单,还送他外出。
《百万英镑》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b8a8e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b.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百万英镑》这本书中形象地写出了金钱的魔力,同时也警醒世人:要成为金钱的主人,控制它的魔力,合理使用金钱,这样才可能成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万英镑》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百万英镑》读后感范文一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作品《百万英镑》语言诙谐滑稽,文字清新有力,读起来生动有趣、欢乐之情溢于纸面。
他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令人忍俊不禁。
《百万英镑》讲的是一个贫穷、诚实的人亨利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
信里面有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英镑的钞票要借给他,一个月为期。
原来这对富翁兄弟打了一个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会受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甚至被捕坐牢。
弟弟则认为以他的诚实和智慧会过得很好。
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借给了亨利,并出国呆了一个月。
没想到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对这位突然暴富的罕见富翁,竟拼命地拉拢他,从免费吃饭,免费买衣服,免费住宿……一个个见钱眼开的嘴脸像乞丐一样讨好他,趋炎附势并不断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充分展示他的聪明,还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万英镑的银行利息,最后还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富翁。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把金钱看做比世上任何事物还要重,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马克吐温用夸张和讽喻的修辞方法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
我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口味;金钱可以买到书本,却买不到知识……金钱的确可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但最真实的还是人坦荡的生活。
《百万英镑》观后感15篇
![《百万英镑》观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3dd7bc2b160b4e777fcf51.png)
A person is like a watch whose value is determined by action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百万英镑》观后感15篇《百万英镑》观后感1百万英镑描述了一个流落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他遇上两名打赌的伦敦亿万富翁,从而得么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
亨利饥肠辘辘,去了一家饭店,老板见他像个穷光蛋,打发他到角落里,侍者也觉得他没钱付,当他结账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支票却是一百万!于是他被当成了一个行为古怪的百万富翁,不仅吃饭免了单,临走时老板还对他两次90度的鞠躬!由于衣衫破旧,他准备做一套衣服,在服装店内,营业员将他一个推给另一个,最后被推到了成衣间。
小店员极为势利,给他一件很不合身的衣服打发他,结账前还讽刺他一番。
当亨利拿出百万英镑时,小店员竟哭了起来!老板知道后,为亨利免单量身订做了48套一年四季在各种场合穿着的衣服!在这部电影里着重揭露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非常可笑的是,当一名开玩笑的英国贵族将支票藏起来后,股市大跌,人们开始怀疑亨利是否有支票,众人都来拆他的台。
一个贵族骂了亨利,衣服也被收走,可是,当支票又重新回到亨利的手中时,那位贵族马上又笑逐颜开说:“上帝保佑您!”衣服又原封不动送了回来。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又何尝没有,有的情节比这种说话变卦、态度变卦更加严重!一些医生为了钱,可以为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给病人吃不必要的药,把假的弄得比真的还认真!在这种丧失医德、人性的医生眼里,金钱比生命更可贵!这种行为不知比百万英镑中的现象要恶劣多少倍!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中考优秀生被冒名顶替,由于顶替人的父亲有钱,便可以使自己的子女冒名顶替别人,不仅分数顶替,姓名、身份、户口……全部被替代了。
受害者十余年沦落为黑户在外打工,因为是黑户备受欺凌,另一个却能受教育、拿工资……十余年后再查此事,法庭上除冒名者外,共九个被告:母校、班主任、教育局、公安局等等,也就是说,冒名者父亲的金钱驱使他们干出了这种违纪、违法、有愧于良心和道德的事来!不管如何爱钱,不要丢掉做人最基本的诚实的本性;不管怎样爱钱,不要抛弃道德、良知;不管怎样爱钱,不要伤害别人;不管怎样爱钱,必须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百万英镑》观后感2一张凭票即付的百万英镑支票能带来什么?比如,能给一位耿直、聪明、人地生疏的年轻人带来什么?哥哥奥利文认为:“只要你手里拿上这张小纸片,用不着兑现,要什么有什么?”弟弟罗德里克则认为:“因为钞票数额太大,无法兑现,所以完全没有用处。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15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8586d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0.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15篇)《百万英镑》读后感1《百万英镑》这本书重点突出了现实生活中的残酷,并不像书中描写的那么美好,那么幸福。
同时更突出美国当时混乱的社会。
比如“好孩子的故事”。
有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他在生活中处处都按照书中所写的内容去做,立志要做一个好孩子。
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总是和故事里的结局相反。
最终他死了都搞不懂这是为什么。
这到底为什么?其实生活中钱是必不可少的,而人的一生几乎都是为此而活。
所以,有些人会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偷、抢、劫、骗。
有些人可能一生都不会遇到一个好人,就像文中的好孩子一样。
再说一说“坏孩子的故事”。
一个孩子很坏,经常捣乱、搞破坏。
但是,他长大的时候镜竟有了很大的成就,还杀了自己的家人,但这对他意味不了什么。
他从小就有了社会经验,从而就会看脸色,拍马屁,所以长大就特别会诱人心。
这真是讽刺啊!好人不得善终,坏人却升官发财。
这就是当时那个你必须与之同流合污的美国社会。
《百万英镑》读后感2近日观看了电影《百万英镑》,对我触动很大。
偶有所感,于此记下。
亨利。
亚当所处的那个英国社会,市侩、庸俗而金钱至上。
世风如洪流,日趋没落而力量巨大。
它在摩斯根股票交易所,让商人们放下津津乐道的利益一起把亨利扔出门外;它在宝博斯酒店,令总管们、仆役们当众搬走亨利的行李羞辱他,令投机者们不顾“绅士”“太太”的“尊贵”身份肆意谩骂,着实令人可笑、可叹、可悲。
亨利孓然一身,独自站在楼梯上,俯身面对着的不是投资者们,而是那个视金钱如上帝的社会。
他不顾嘲弄,据理力争,视百万英镑如一张废纸,以一己之力对抗着全社会,他所站的高度确是无人可及。
亨利与众人的差距正如一个楼梯的高度,只是无人愿站出来,洗去浸染已久的铜臭污浊,为亨利辩解,从而在思想上与他并肩。
只是可笑交际场上文雅的女主人听见亨利无钱的传闻后变脸堪比翻书,可叹商贾巨富看见百万支票后头也不回就返身股市,可哀一张纸片就可撕开上流社会的纱幔令亨利一路绿灯,可悲那个已为金钱奴化的社会。
《百万英镑》读后感10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8709cbaf45b307e97197df.png)
《百万英镑》读后感10篇《百万英镑》读后感1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这就是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下《百万英镑》的真实写照。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营业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
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在兄弟那里也获得了一份工作。
其中,有一个小片段。
当亨利在得到那张钞票后,饥肠辘辘的他急忙去一家饭馆吃饭。
那个老板见他像个流浪汉似的,便对他毫无好感,打发他到角落去,侍者也觉得他没钱付。
可等到他付钱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十分震惊,因为他掏出了一张一百万的钞票。
于是他不仅免了单,最后老板还对他做了两个90°的鞠躬。
这种拜金主义的故事在书上全都是。
可我看完后不禁思考一个问题:金钱是什么?在主人公亨利没拿到一百万钞票时,那种无助,那种窘况,那种悲催。
可拿到钞票时,多么潇洒,洋洋洒洒的,简直没人能比。
对于前后没拿和有拿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金钱吗?——金钱是万能的吗?在一次夜晚,我和妈妈在小区散步。
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以后要做一个可以赚很多很多钱的工作。
”可妈妈说:“宇添啊!工作不一定要以赚到钱为目的,金钱不是最重要的。
而是要爱这份工作,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开心。
你看,社会上那些贪污的人,就是不秉公执法,不用正经办法去赚钱。
金钱有时候是无底的大海,可以淹死人格、良心和真理。
但这样就会受到法律的惩判。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
”是的,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什么都能换来的。
还记得最后女主后来说的话,她说即使他不是百万富翁,她爱的始终是这个人,并不是爱他的金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万英镑观后感10篇百万英镑观后感(一):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百万英镑。
它是19世纪著名马克吐温的作品。
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在海上遇难的美国人,流浪到了英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张面值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后发生的事情。
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让我影像深刻,其一是:这位年轻人去了一家小餐馆,老板看他穿得像个乞丐似的,还怕他付不起钱。
当老板看到那张支票后,惊讶中带有贪婪,仿佛想一手把那张支票拿在手中,永远是自我的了。
离开饭店后,年轻人认为他的衣服太破了,要买一套新的,不要被人瞧不起。
所以,他去了一家大型的衣服店,店里的店员看他衣服又肮脏又破旧,都不约而同的避开他,店老板还认为他的到来会打扰店的气氛,想打发他走。
当奉命打发他的店员看到那张支票时,仿佛被电闪了一样,不会动了。
老板见状,立刻跑过来,看到那张支票后,浑身都在颤抖,那种激动、惊讶、贪婪的表情一一显露了出来。
看完了这两段故事后,我认为,做人不能太贪婪,太拜金,让人有一种自然的反感,得不偿失。
百万英镑观后感(二):《百万英镑》讲了一个叫亨利﹒亚当的穷人因迷路,从美国来到了英国。
一对富有的兄弟决定在他身上打个赌。
他们给亚当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哥哥认为他若不换成钱就会死,而弟弟不认为是这样。
于是,亚当拿着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开始了他为期一个月的冒险之旅。
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后,亚当借着支票不但赚了2万英镑,还找到了一位妻子。
这部影片虽然搞笑,但它让我认识到的道理却十分深刻。
在影片中,亚当得到支票刚开始冒险时,由于他的衣服很旧,餐厅里的人都看不起他,给他很差的座位,吃完饭后还态度粗鲁地向他要钱。
而当亚当亮出那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时,那些人立刻对他点头哈腰,连连道歉,不仅仅免了他的账单,还送他出门。
之后亚当的支票丢了,这些人又恢复了本相。
当亚当的支票找回时,这些人又立刻把他奉若上宾,比较十分强烈。
让人们一眼看穿了他们的内心:只明白巴结那些有权威、有金钱、有地位的人,对穷人则恶声恶气,不屑一顾,他们变脸比翻书还快,这些人的内心是最肮脏的。
其实,一个人的内心、品格比他的地位和钱财重要多了。
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个小品就是反映这种不良现象的。
小品中的小伙子在老板面前低声下气,尽说好话,彬彬有礼,而在外面却见死不救,耀武扬威。
最终,他最终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期望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能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百万英镑观后感(三):我看了一部《百万英镑》电影,它讲述的是两名英国人打赌,在英国一张百万钞票是不是万能的?事实证明在当时的英国,有了百万英镑就能在英国人中受到盲目崇拜,阿谀奉承。
并且我看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强烈比较。
亨利亚当斯刚来到英国,由于别人看到他衣着不整,吃顿饭都受人耻笑,可当他拿出那张一百万英镑支票时,店主立马从瞧不起变成恭敬;在亨利亚当斯定制衣服也是如此,从遭受鄙视到恭敬。
从中,我能够看到当时的英国人盲目的拜金主义思想,有了钱就是最好,就是富翁,就要崇拜。
之后亨利亚当斯在住宿里丢了那张支票,舆论与媒体迅速炒作,买股票都是看亨利亚当斯买的人迅速恼火,发现他是一个骗子,但之后找到了,人们迅速又投来尊敬的眼神,一个老太婆在亨利亚当斯丢支票后,高呼:你这个大骗子,毁了我的一生找到支票后,却又叫:上帝会保佑你的我又看出20世纪英国人过于注重钱,而不注重一个人的品质,这令我十分吃惊,我不仅仅感受到英国当时不良好的社会风气,还为那时候穷人可怜。
相比,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沦陷,根本谈不上金钱,也就是上海香港富裕城市稍微有钱。
伦敦的风气和中国的富裕城市的风气极其相似,有钱就是最好,就得崇拜。
可为什么呢?难道就因为有钱?而失去人的良好品格?生活中,钱不是万能的,为什么两国对钱的看法如此相同。
我认为,钱虽然能够买来暂时在物质上的完美,但却永远买不来友谊等其他东西,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陰,时间和金钱一样多,可时间比金钱重要多了。
当时两国人民的贫富相差观应当差不多。
钱象征着地位,道德素养象征一个人的真正内涵,两者比较明显道德素养更重要,但为什么被人们看反了呢?因为人们看到了钱的好处,没看到道德素养的好处,人们看到了钱能够带来物质上的享受,道德素养却什么也没有。
事实相反,道德素养在无形当中会帮忙你成为一个好人,你会为社会做贡献,钱只会让你为了钱而生活,让你一味的钻到钱眼里,没有半点好处。
我们不应当是这样,我们要让自身道德素养提升,品质好了后,自然而然也能赚到钱,不是一举两得吗?看了这部电影,我真正体会到钱在有些人里是多么重要,而在有些人里却不值得一提,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我刚才说的。
我在生活中,不为赚钱而赚钱,要先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学会做人,才去学其它的。
如果一个人连这点都不学好,还能走正业吗?我长大后,要让自我的素养水平越来越好,努力做一个好人百万英镑观后感(四):《百万英镑》拍摄于1953年,改编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1958年即被译制到中国。
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曾高度评价马克吐温: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马克吐温写的一本书,叫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好的一本书。
一切美国文学创作从这本书而来。
在这以前没有什么东西,打它以后的东西没有这么好。
福克纳也说: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这些人都是他的后裔,他是美国文学之父。
负面的评价当然也有,在马克吐温晚年,他的声望已经开始衰落,他自我就曾自嘲:萨克雷的三分之二就能够抵上我。
乔治奥威尔则称他为公认的弄臣。
钱锺书在《说笑》一文里批评他把幽默当成一生的饭碗,以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
这些都是题外话,只是让我想到了我们教材中存在的一些趣味现象。
比如,德莱赛在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中大抵算是二流人物,但我们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却给学生造成美国仅此一人的印象。
再比如海明威是开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大师,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却只提他的《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
百万英镑观后感(五):一张凭票即付的百万英镑支票能带来什么?比如,能给一位耿直、聪明、人地生疏的年轻人带来什么?哥哥奥利文认为:只要你手里拿上这张小纸片,用不着兑现,要什么有什么?弟弟罗德里克则认为:因为钞票数额太大,无法兑现,所以完全没有用处。
于是,因为小汽艇失事流落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成了二人的试验品。
亨利亚当原本饥肠辘辘、四处碰壁,意外得到保留支票一个月的机会后,境况大为改善:制衣店送货上门、豪华旅馆住宿不要钱、大使馆借给现金,他只需不断签单即可。
此外,社交界大门完全敞开,各家报纸以重要版面追踪其消息,金矿开发商供给投资机会(帮亨利赚了两万磅)……被旅馆赶到其他房间的福诺格纳尔公爵气可是,指使亨利房间的女佣将支票藏在了地毯下,并将该消息散播了出去。
一夜之间,所有的光环烟消云散,亨利还被证券交易所愤怒的投资者丢到了门外。
似乎奥利文胜了。
亨利在一次社交晚会上认识了波西娅,两人很快陷入爱河。
亨利决定向波西娅坦白,波西娅却以为亨利是在考验她,从此不理亨利。
当满城都在传言亨利亚当是个大骗子时,波西娅才明白亨利是个坦率的人,又回到他的身边。
在那里,正如亨利所说:支票在他们之间只起了离间的作用,钱并不是万能的。
似乎罗德里克也不错。
但奥利文则冷冷地回了一句:没有支票,你们见不了面。
电影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下层社会的势利,投资界的盲从,赞美了亨利的正直和波西娅的忠贞。
至于那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实话说,我不明白奥利文和罗德里克谁更有道理些,我只明白如果没有这张钞票,亨利亚当肯定会是另一番境况,而他目前的境况似乎很不错(抱得美人归,一份年薪500磅的职业)。
百万英镑观后感(六):事实证明在当时的英国,有了百万英镑就能在英国人中受到盲目崇拜,阿谀奉承。
并且我看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强烈比较。
亨利亚当斯刚来到英国,由于别人看到他衣着不整,吃顿饭都受人耻笑,可当他拿出那张一百万英镑支票时,店主立马从瞧不起变成恭敬;在亨利亚当斯定制衣服也是如此,从遭受鄙视到恭敬。
从中,我能够看到当时的英国人盲目的拜金主义思想,有了钱就是最好,就是富翁,就要崇拜。
之后亨利亚当斯在住宿里丢了那张支票,舆论与媒体迅速炒作,买股票都是看亨利亚当斯买的人迅速恼火,发现他是一个骗子,但之后找到了,人们迅速又投来尊敬的眼神,一个老太婆在亨利亚当斯丢支票后,高呼:你这个大骗子,毁了我的一生找到支票后,却又叫:上帝会保佑你的我又看出20世纪英国人过于注重钱,而不注重一个人的品质,这令我十分吃惊,我不仅仅感受到英国当时不良好的社会风气,还为那时候穷人可怜。
相比,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沦陷,根本谈不上金钱,也就是上海香港富裕城市稍微有钱。
伦敦的风气和中国的富裕城市的风气极其相似,有钱就是最好,就得崇拜。
可为什么呢?难道就因为有钱?而失去人的良好品格?生活中,钱不是万能的,为什么两国对钱的看法如此相同。
我认为,钱虽然能够买来暂时在物质上的完美,但却永远买不来友谊等其他东西,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和金钱一样多,可时间比金钱重要多了。
当时两国人民的贫富相差观应当差不多。
钱象征着地位,道德素养象征一个人的真正内涵,两者比较明显道德素养更重要,但为什么被人们看反了呢?因为人们看到了钱的好处,没看到道德素养的好处,人们看到了钱能够带来物质上的享受,道德素养却什么也没有。
事实相反,道德素养在无形当中会帮忙你成为一个好人,你会为社会做贡献,钱只会让你为了钱而生活,让你一味的钻到钱眼里,没有半点好处。
我们不应当是这样,我们要让自身道德素养提升,品质好了后,自然而然也能赚到钱,不是一举两得吗?看了这部电影,我真正体会到钱在有些人里是多么重要,而在有些人里却不值得一提,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我刚才说的。
我在生活中,不为赚钱而赚钱,要先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学会做人,才去学其它的。
如果一个人连这点都不学好,还能走正业吗?我长大后,要让自我的素养水平越来越好,努力做一个好人百万英镑观后感(七):很久之前就听说过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这一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品,但一向没有时间阅读它,今日有幸在课堂上观看了这部电影,感慨良多。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美国人亨利亚当斯因为一次意外变得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但却因为偶然的机遇,从一对富翁兄弟那里得到了一张价值百万英镑的支票,当拥有一张百万支票后,人们的态度和他的生活也所以发生了改变:不花一分钱白吃白喝,还有无数人百般讨好他,但当之后人们开始怀疑这张支票的真实存在时,以往的绅士淑女们便纷纷要与他划清界限,直到最终,一个月的期限到了,虚荣与光环褪去之后,亚当斯并非一无所有,反而得到了一份真挚的感情,这份感情,比任何支票的分量都重。
看完这部电影后,人们对金钱的狂热和崇拜使我震惊。
电影中的人物不管是员工老板还是贵族富翁,他们的夸张表现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思想泛滥的典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