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春》优质说课稿
《春》说课稿 课件(共48张PPT).ppt

成功之处: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把学生分四人小组,每 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并在小组 内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择优到班上交流。让每个学生有了说 话锻炼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活动效 果很好,可以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足之处:1、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品读妙 词、佳句活动中很难驾驭学生。 2、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很难激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环节二、诵读赏析“春风图” 1教师范读。 2无疑,在草、花、风、雨的景致中,风因其无形、无味、无色是最难绘 写的,而朱自清先生却以他细腻的观察静心体悟,抒写得和谐优美、有 情有感,请问: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尽显其妙的?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 不寒杨柳风”,又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 盈,笛声的嘹亮,让人感到春风的柔和。 3学生集体诵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化,开展多层次的读, 如初读、精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 语感,受到情感熏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 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讨论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欣赏以及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工具。可将图、 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 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 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 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 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春》优秀说课稿(5篇)范文精选

一、说教材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两个单元,比如《在山的那边》《紫藤萝瀑布》《理想》等,主要是书写人生感悟,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体面。
本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等,构思精致,语言精湛,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色采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着不同的特征,每个人对于四季都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普通的语言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
二、说学情学法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
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不少。
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辟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
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
问:提问指出问题。
想:思量并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
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通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通过朗读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
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
《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末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
所以,我多次让学生朗读课文,读顺,读熟,并有感情的朗读。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1)

《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作品,理解其“文笔清丽”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结合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品味、欣赏比喻和拟人修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诗意春天探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在流利、有感情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文意,理解文中的诗意。
2.了解比喻、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刚才在课间同学们观看了一组四季美景欣赏的视频,看着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表情啊,老师就知道同学们还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啊。
其实,神奇的大自然本就是一组诗,周而复始,重章叠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景。
今天,徐老师就跟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欣喜去探访一下春天这一动人乐章。
一、创设诗意情境,走入唯美春天前段时间网络有一个流行语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屏显),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春天那么美,我们去看看”(屏显)。
当然,这个看看不仅仅是用我们的眼睛,还要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去感知这个美丽的春天。
1.春天那么美,我们去听听听读课文,感受诗意。
听课文录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图景。
(屏显)2.春天那么美,我们去说一说说心中的春天。
在想象的基础上,说一说你所喜爱的春天。
(鼓励学生自主说;如若冷场,教师可提示从所见所闻所感等五官角度出发。
)3.春天那么美,我们去读一读有感情地自由诵读课文,在读中想,在想中感受春天的诗意、温情。
教师提示重音和连读。
4.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基本信息,教师提示关注“文笔清丽”的语言风格。
二、疏通文本,初探诗意春天1.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识读生字词。
师带读,生齐读。
2.学生分组,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和迎春五个方面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意。
三、赏析语句,再寻诗意春天(一)诗意在古文的意蕴里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说课教案初中春

说课教案初中春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文章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提高朗读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的景色或活动。
2. 教师总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 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课文的结构。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朗读不够流利、语气和情感把握不当等。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敬爱的各位老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春》的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本诗适合三年级学生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较为基础,但对于描述事物的能力和联想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气息;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朗读的技巧;3.通过诗歌的形式感受自然界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1.幻灯片:包含诗歌的整体图片,细节描写的图片;2.诗歌卡片:每个学生发一张,上面写有全诗;3.春天的图片或实物:花朵、蝴蝶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引发思考,营造氛围)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季节的气息?春天的特点有哪些?2.诵读理解(感受春的美丽)教师诵读全诗,引导学生重复跟读,重点表达春天的美丽和特点。
然后进行分句朗读,再进行简单的理解问题,如:(1)“河水春风绿如蓝。
”请问这句话形容了什么景象?(2)“花开花落春无限。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3.诗歌分析(理解诗歌的主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表达的主旨:(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春天的美丽?4.朗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全诗中选取一个或多个段落进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5.语言表达(写出春天的印象)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感知和联想能力,写出对春天的印象。
教师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如花朵、阳光、蝴蝶等,帮助学生展开思路。
6.总结回顾(强调诗歌的美丽)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习到的诗歌,强调诗歌所表达的春天的美丽和特点。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春河水春风绿如蓝花开花落春无限六、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天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印象。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朗诵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选取一些描写季节和自然景象的诗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感知能力。
《春》说课稿部编版 《春》说课稿五分钟部编版

《春》说课稿部编版《春》说课稿五分钟部编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围绕《春》展开,这是我们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篇课文。
这一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面貌和特点,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感受春天的气息。
•学习用诗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能力。
•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用诗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春天景色的视频或放春天的图片来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和兴趣。
2. 呈现课文(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课文《春》,并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诗歌的表达方式。
3. 听音乐欣赏课文(1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静静地听一段春天的音乐,并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天的大自然中。
然后教师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感受春天的美好。
4. 合作朗读课文(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用合适的语调、声音和表情朗读课文,尽量把握诗歌的美感和春天的气息。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如:“你们觉得春天最美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诗歌创作(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7. 诗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他们创作的诗歌。
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8.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初中语文《春》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初中语文《春》一等奖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初中语文《春》说课稿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它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好本单元其他课文,乃至以后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三维教学理念,加上本文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体裁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2)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3)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3教学重点,难点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年龄小,感悟力还不成熟,结合本文的体裁特点,重点设为目标的(2,3,4),难点设为目标的(4)第二、分析教法1、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启发式。
这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欣赏美文还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完成鉴赏。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这种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增强感染力。
第三、分析学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程标准提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蕴是不可言传的,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步骤1。
检查预习,补充相关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打牢字词基础,加强对字词,特别是有些多音,多义字的检测。
提问学生课外收集的作者情况,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优秀4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本文充满了希望、热情和生命的气息,阅读时注意感受,从而提高自己感受美、体悟美的能力。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重点难点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具学具1、运用课件,展示有关春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图片(根据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赏。
2、运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及学生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文。
预习要求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笔记本上。
2、反复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一、导入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二、整体感知课文1、播放《柔如彩虹》钢琴曲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像。
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2、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
(朗读比赛)3、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选手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三、赏析“春景图”1、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2、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说课稿

1 春一.说教材《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片课文,本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悟美,并指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①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②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训练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①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的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②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二.教法学法三.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回忆春天当树叶泛黄、秋风习习的时候,北飞的大雁又让人想起了绿意盎然的春天.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设计说明】唤取学生对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二)整体感知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几幅图画?【设计说明】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检查生字词,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随着音乐,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朱自清写《春》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设计说明】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全文的结构思路,即“盼春——绘春——颂春”.(三)研读赏析同学们读的好源于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美,你能找出他语言的精彩之处吗?(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提示〗语言赏析的切入点:①抓关键词②抓主旨句③抓修辞句④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方法:圈点勾画【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四)质疑反思1.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设计说明】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2.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面对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审美训练拓展延伸——畅谈春天: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有人说“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还有人说“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应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一环节就考察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运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而且在展示作品过程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教学设计:《春》一、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写景的特点,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理解作者的感情脉络,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三、教学方法:1."读-讲-读-赏-读"。
2.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四、教学时数:三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三课时一、导语设计:当第一缕秋风清扫落叶时,你是否怀念那和煦的春风呢?当秋日的抑郁布满整个天空时,你是否向往那温暖的春日骄阳?关于春天,人们从不吝啬情感,对她的喜爱与赞美写满了古往今来的诗篇。
请同学举例,分享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
二、合作探究:1.说到春,你会想到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回答,各抒己见。
2.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春天,你会用哪个字?请同学们回答。
3.请同学们想想春天你会怎么写?4.探究作者如何写春,如何描写景物的,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经过讨论后小结:作者选取春天哪些景物来写的?课文首尾段落作用为何?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方法:1作者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三慧心赏春天———写法蕴其中。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2.师生相互质疑。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这篇课文,掌握写景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感情脉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XXX先生通过他质朴秀丽的文笔和非凡卓绝的才情,为我们描绘了五幅美妙的图画,将江南春天的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那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呢?从景物特点、修辞手法、描写顺序、作者感情等方面谈谈你的发现与感受。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并在最能打动他们的地方做出勾画和评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本单元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
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
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比喻、拟人的运用及其作用。
2、领会文章的所写景物的特征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3、培养学生朗读技巧,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细致的观察景物,并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具体生动描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学习妙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绘物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这一环节我会采取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接力赛朗读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比如背景音乐、春的、全文脉络图等,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可采用朗读教学法(研读、精读、品读)。
《春》说课稿(优秀4篇)

《春》说课稿(优秀4篇)篇一:《春》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春》这篇文章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陶冶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人们发现美的眼力。
这篇文章作者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着一整体思路来组织文章的,它符合人们认识了解春天的思维规律。
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作者运用饱含诗意的语言,用蘸着对春天浓浓的赞美之情的生花妙笔,把一幅幅春的优美画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看之欲往,听之欲醉,闻之欲香。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既讲究修辞,又注重语言节奏,既讲究词语准确,又注意叠词的运用,可以说,在这种语言表达下的春天,有了春的生机,有了春的烂漫,有了春的温柔,有了春的浪漫,更有了春是一年最美好时机的深刻内涵。
让人感觉在春天里,一切都有希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品味优美的语言。
2、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3、过程与方法,重点是学生朗读的过程,品味语言的过程。
教法:启发引导法,示范法,比较法。
学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的思想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朗读文章和品味语言,他们是结合在一起的。
难点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手段的应用:录音机、投影六、教学过程设计导课:大自然有四个儿女,春、夏、秋、冬,她们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特点,特别是春姑娘,特别喜欢打扮,可是打扮起来艳丽却不刺眼,柔美却不娇滴,充满生机与活力。
下面我们就走进春天美美的感受一下。
(一)、美读文章,共分为三个步骤,通过这三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春天的美,同时使学生注意朗读应注意节奏、语音的轻重、情感的抒发等。
1、初步感知文章,生朗读文章,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2、生个人读,读后师作指导(示范读、分析为什么这样读)3、分男女两组,每组六个同学,进行比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1课《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说教材】《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则是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
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
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
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
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
学习这篇课文课文有助于学生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说学情】我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1.知识结构初一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对写景的散文有了接触,对一些修辞方法有了初步的学习,为学习本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学习能力初一的到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3.心理特征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对待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读的主题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地引导。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感悟作者情感。
②体会拟人、比喻和排比手法的好处。
③品味文章中精美的语言和优美的图画。
而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春》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春》优秀说课稿《春》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
本单元是继前两个单元的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之后的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正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济南的冬天》的温情叙述,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此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还有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下面是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详细说明。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
《春》说课稿15篇

《春》说课稿15篇《春》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春》。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春》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类散文。
__作者朱自清通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热情又富有生命力的春景图。
__语言清新且活泼,善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丽。
__从盼春、绘春和赞春三个层次进行了叙述,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不仅体现了春天的缤纷多彩、生机盎然,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希冀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初中学段,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养成,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具有学习新知的动力和兴趣。
学生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诵读__并合作探究,习得__的重点并解决情感的理解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__中的关键词语,掌握__大意并捋顺__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__中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赏析__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春”的眷恋与期盼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运用__中的修辞手法,并赏析__语言特点。
难点:学生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春”的眷恋、期盼与热爱,也能感受对于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主要包括: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春》,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但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还是有待于引导的。
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我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酝酿、婉转、黄晕”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其优美的语言,揣摩精彩句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行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妙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绘物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们,大家好!我今天演示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的说课稿。
这一课是初中的开篇之作,它带领学生们感受春天的美好,理解春天的信息,同时也引出了古诗名句的阅读与感想。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一是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过程,三是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知道春天的自然特征、春天的节气等;b.掌握课文中作者对春天的描写、表达;c.了解古诗名句的意义、感受,理解诗歌语言、形式等。
2.能力目标a.能听懂简单自然现象的描写,感受美好;b.能阅读理解短文,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c.能概括归纳课文内容,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爱美之情,感受春天的美好;b.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学习能力、协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热身: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让学生参与讨论,感受春天的美好。
2.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征,课外见闻,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对自然、对人的意义。
3.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描写与抒发,分析文章结构,提出自己的问题与疑惑。
4.理解练习:依据文章内容,组织对话、问题回答、填空、完成句子等活动,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5.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古诗名句,理解诗句的意象和意义,感受诗歌语言,体验文学之美。
6.思考小结:通过活动或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本课学习的内容,体验合作学习的意义,提高学习效果。
(因时间问题,教学具体流程此处略去)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清新明媚、色彩斑斓的春天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思考春天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
2.课内外结合通过讲授课外知识、展示春天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生活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3.多元化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可以采用绘画、写作、口语表述等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传递对春天的理解和体验。
第1课《春》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春》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选编了一组文质兼美的散文,意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味,是学生学习写景散文的典范之作。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相对较弱。
他们对于春天这个季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的感受,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朗润、酝酿、卖弄”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五、说教法1.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提问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赏析法:指导学生对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板书:课题及作者朱自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
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七、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八、教学流程
(一)课文引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所寄寓的感情。
”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
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而课件文字的背景画面又暗示了该段文字的主题,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分小组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并且给出“研讨提示”,但学生的研讨并不限于提示,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尊重体验的个体差异,不求结论统一和唯一,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征词语感悟春的美丽。
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
绵”等词语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
...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
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
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的开头结尾对点题、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了解拟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传情达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带着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行朗读,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
让学生和文章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
有如下要点: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作业设计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
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用精炼、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形象直观,使美丽、温馨的春天永驻学生心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