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材料智能变色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环化合物
14
俘精酸酐是丁二酸酐的二亚甲基衍生物,通过价键 互变异构发生分子内周环反应,产生光致变色现象。 俘精酸酐类变色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抗 疲劳性,存储寿命长。 光致变色反应见式3:
15 杂环基取代的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 化合物顺旋闭环生成显色体,而显色体在可见光照 射下又能发生相反的变化,即周环化反应; 近年来研究最为广泛; 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热稳定性、抗疲劳性及响 应速度快等诸多优点; 典型的反应见式4:
4
光致变色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反应,这是一个重要的 判断标准。在光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反应,也可导致颜 色的变化,只属于一般的光化学范畴,而不属于光致变 色范畴。
λA和λB分别代表化合物A和B的最 大吸收波长。当使用λA波长的光照 射化合物A时,化合物A会发生一 定的反应生成化合物B,表现在紫 外可见光谱上,就会导致A的吸收 逐渐减弱,而B的吸收逐渐增强。 此过程在外观上一般都会表现出颜 色的加深,称为光成色过程。反过 来,当使用λB波长的光照射化合物 B时或物质B吸热时,会出现相反 的现象,此过程一般称为光消色过 程。
实用的光致变色材料
有机化合物; Zn、Cd、Hg、Cu和Ag的一些无机化合物
光致变色玻璃:在光的激发下发生变色反应的玻璃 原理: 在某些玻璃组成中添加了很细的 AgCl 微晶。当 紫外线辐照时,离子Ag+还原成原子Ag。此时银原子 团簇影响光的入射,产生深色效应;在没有紫外线 照射时,Ag原子转变为离子Ag+,原子团簇解体,镜 片褪色。
7
具有实际应用的光致变色材料需具备以下特征: ①A,B必须有足够的热稳定性; ②A,B必须有足够长的循环寿命,即较高的耐疲 劳性; ③A,B的吸收光谱至少有一个在可见光区; ④A,B的响应速度应足够快; ⑤A,B的变色反应灵敏度高; ⑥A,B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⑦A,B的颜色视差显著; ⑧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其中最重要的是呈色体必须有足够的热稳定性 和耐疲劳性。
2、结构异构型变色分子 分子结构的异构:顺反异构、构象异构、互变异构、 几何异构和单聚-多聚异构 偶氮类和席夫碱类化合物是结构异构型变色分子的 典型代表 偶氮类化合物通过键的顺反异构化反应而产生颜色 的变化,该类化合物的颜色变化不太明显 光致变色反应见式5:
16
17 水杨醛缩苯胺类席夫碱是席夫碱类光致变色化合 物的典型代表,其光致变色过程涉及质子转移, 显示出由黄到橘红的颜色变化。 特点:抗疲劳性好,不易光化学降解,成色-消色 循环可达到104~105次;光响应速度快。 其变色反应见式6:
5
正常状态 第二种状态
光线移开
一种颜色(或者无色) 第二种颜色
暴露在光或其它适当波长范围的辐照之下
原来的状态
原来的颜色
6 光致变色的材料早在1867年就有所报道,但直至 1956年Hirshberg提出光致变色材料应用于光记录 存储的可能性之后,才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光致变色的定义除 了单分子反应体系外,还包括多组分反应模式、 环式反应模式(多稳态可逆反应模式)、多光子光致 变色反应体系。
13 螺噁嗪类化合物是20世纪70年代在螺吡喃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光致变色化合物。 合成方法、光谱性质及光致变色反应机理等与螺吡喃 类化合物相似。 螺噁嗪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光致变色反应见式2。
螺环化合物的闭环体通常为无色或浅色,在光激发 下使螺原子环系的碳-杂原子单键发生异裂,形成 一个大的π共体系,从而使其吸收光谱红移而显色, 颜色变化明显。
固体中都可以观察到变色性,外界激发源可以是光、
百度文库电、热和压力等。
3
变色玻璃
当作用在玻璃上的光强、光谱组成、温度、热 量、电场或电流产生变化时,玻璃的光学性能将 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其在部分或全部太阳能 光谱范围内从一个高透态变为部分反射或吸收态, 使玻璃发生变色反应,也可根据需要动态地控制穿 透玻璃的能量。
开环-闭环型变色分子 结异构型变色分子 氧化还原型变色分子
11
1、开环-闭环型变色分子 主要包括若干杂环和芳环组成的螺环化合物和桥环 化合物。 螺环化合物主要有螺吡喃类、螺噁嗪类衍生物。 桥环化合物主要有俘精酸酐类、二芳杂环基乙烯类 和吲哚啉噁唑烷类衍生物。
螺环化合物
12
螺吡喃是最早进行研究且研究较广泛深入的一类有 机光致变色化合物。 光致变色现象在1952年被发现 生色过程是通过分子中的C-O键发生异裂,导致构 象的转换和电子的重新排布,生成具有共轭结构的 开环化合物。 变色反应见式1:
8
9
Ag+ + Clhv1 hv2,Δ
Ag0 + Cl0
不吸收可见光, 呈透明态
对可见光强烈吸收, 呈着色态
★着色过程:变暗与退色相互竞争达到稳定着色程度
★添加Br或I,使敏感性移向长波长
★添加敏化剂(CuO) ,提高着色灵敏度
Ag+ + Cu
+
hv1 hv2,Δ
Ag0 + Cu2+
★得到特定色调:引入着色剂:锰、钙、钴、镍等 的氧化物
光致变色玻璃的组成
基体:碱金属硼硅酸盐玻璃 Ag浓度:0.2~0.7%(质量百分数)
10
卤素:Cl、Br和I或它们的结合,浓度:千分之几
敏化剂浓度:0.01%
典型情况
卤化银粒子平均直径:<10nm
颗粒的平均间距:50-80nm
体积浓度:1015-1016个/cm3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根据光致变色机理可大致分为:
1
第七章 智能变色材料
世界正因为有了颜色而五光十色,生活正因为有 了颜色而变得多姿多彩,这一切都来自于大自然的馈 赠和人类的聪明才智。随着科技一日千里,人类已经
2
能用多种方式来表现颜色、应用颜色,其中变色材料
的研制和应用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多彩”生活。
在外界激发源的作用下,一种物质或一个体系发
生颜色明显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色性。在气体、液体或
类型: 光致变色
电致变色 热致变色等
7.1 光致变色材料
光致变色(photochromism)现象是指一个化合物 (A) 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辐照下,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 获得产物(B),由于结构的改变导致其吸收光谱发生明显 的变化(发生颜色变化),而在另一波长的光照射下或热 的作用下,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式。这种在光的作用下 能发生可逆颜色变化的化合物,称为光致变色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