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设计】:《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23: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23: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e24c9faf45b307e971974d.png)
一:安宁市极乐村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
二:云南省人大代表的选举。
三:某地情况特殊,在6名领导人员的选举中,为保证选举的顺利进行,在充分考虑了年龄结构、男女比例之后,推出了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候选人。
四:某县进行县长正职的选举,市里提供了几位具备较强实力和较高威信的候选人备选。
思考:他们采用了哪种选举方式?各有什么利弊?
①促使当选代表更加重视肩负的责任和选民的重托
②是选民了解候选人,更好行使选举权的重要环节
③旨在加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扩大选民的选择范围
④是扩大候选人的社会影响以保证当选的必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可以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B.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C.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D.适用于任何民主选举
2、(2014•全国大纲)在最近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某市开展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4536名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4314名镇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依法参加了活动。让候选人从“纸上”来到选民面前接受“面试”的做法(A)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导入
本节课我们就进入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的学习。
学习目标展示
『知识目标』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含义、优缺点;
明白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及我国选择的选举方式;
明确公民应如何行使选举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参与民主选举的能力。
『情感目标』珍惜民主选举的权利,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重点』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
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提问:(1)我国选举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247493da38376baf1faea1.png)
课时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课前预习·预习案♒♒♒♒♒♒♒1.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难点)2.理解四种选举方式各自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重点)3.识记四中选举方式各自的含义。
民政部表示,中国农村有58.9万个村委会,有98%以上实行直接选举,村民参选率95%以上。
最近一届村委会选举,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全国有6亿农民参加直接选举。
这是世界上涉及人数最多的直接选举。
在我国除了直接选举,还有哪些选举方式?让我们共同走进“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一、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珍惜选举权利的原因(1)选民参加选举的和,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2.行使选举权的要求(1)出于公心,以为重。
(2)了解候选人的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1.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由选民选举的方式。
(2)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再由他们代表选举的方式。
它适用于、的情况。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的合理性。
(4)差额选举: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
差额选举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2.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1)理论依据:选举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物质生活条件、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与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一、判一判:1.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省时省力且民主程度高。
2.等额选举比差额选举更科学、更优越。
3.等额选举不会发生舞弊行为。
4.选民的文化条件影响选举方式的采用。
5.我国目前采用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二、判一判:1.公民意识即公民参加选举的态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精品学案: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精品学案: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https://img.taocdn.com/s3/m/11a19d00d5bbfd0a7856732f.png)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课时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要点晨背1.识记四种选举方式的含义。
2.理解四种选举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重点)3.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难点)4.深刻理解珍惜选举权利的重要性及如何行使选举权利。
(重点)1.政治认同:明确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择相结合的方式。
2.科学精神:科学分析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3.法治意识:依法行使选举权利。
4.公共参与:珍惜选举权利,理性投票。
1.从选民角度看,选举方式主要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被选举人角度看,选举方式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它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学新知』1.主要的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2)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4)差额选举: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小提示:四种选举方式各有优点和局限性,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选举方式好。
2.我国实行的选举方式(1)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利,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小提示:选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保证。
4.行使选举权利的要求公民行使选举权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28: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28: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2b6c01c77da26924c5b0af.png)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教学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其核心有三:一是、民主选举面面观,二是选举方式的选择,三是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本框内容的讲述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逻辑顺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第一课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本课题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中,要着重讲清我国的选举方式的范围、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影响选择选举方式的因素,重点强调国家性质对选举方式选择的制约;在公民选举权的重要性中要引领学生分析“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错误想法,从而明确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点:我国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掌握及理解其关键就是明确采取这种选举方式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教学目标』1、知道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知道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
3、了解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4、理解公民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目标『解析』』1、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即直接选举。
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即间接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为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2、直接选举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
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
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等额选举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差额选举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
金钱交易等。
3、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设计】:《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设计】:《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https://img.taocdn.com/s3/m/37711b79783e0912a2162a70.png)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安排的内容。
本框题承接第一课所讲到的国家的本质和公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研究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
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学好本框题,能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的意义;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民主选举;懂得我国民主选举权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提高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教学难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多媒体课件,选举的案例。
导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关于民主选举,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
学习新课:选举方式是指选举的形式和方法。
选举方式是影响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选举人个体选举意愿表达的方式和质量,也直接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如果从选民的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加选举投票的选举方式。
(观点辨析:选举我知道)问题一:有的同学认为:“还是直接选举好,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2教学案: 1.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2教学案: 1.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https://img.taocdn.com/s3/m/d2744125ff00bed5b9f31deb.png)
课前预习案班级:姓名:一、必会内容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比较:3、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的选举方式。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行使好民主选举权利的意义: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的素养,行使好,才能更好地管理,管理。
(2)如何行使好选举权利: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的重要尺度。
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的表现。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要了解,在、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自主检查1、某省2007年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的实行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
与“海选”相比,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节约选举成本②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③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④有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2、1979年我国制定了第二部选举法,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选举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等。
这说明( )A、我国的各级人大代表全部实行直接选举B、我国现有的选举制度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C、我国县以上各级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D、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3、关于等额选举( )A、就是指正式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B、候选人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等额选举都是直接选举D、等额选举都是间接选举★4、我们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5、年近70岁的张老师保存着十几张选民证。
回想起自己第一参加选举的情景,张老师感到特别自豪。
他说:“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选民,但我不认为自己这一票是可有可无的。
投这一票,我感觉自己脚下的土地更加坚实。
”这个事实说明()A、只要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就能满足自己的心愿B、公民只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C、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决定因素D、如此认真没有必要,因为选举与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课堂教学案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师生合作探究材料一: 2008年11月8日,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第一次参加由他们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案14(人教版必修2)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案14(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769d148763231126edb11e2.png)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和理论依据】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
【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学生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理解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明确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二课承接第一课的“是什么?”讲解“怎么做?”的问题。
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民主选举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第一目民主选举面面观此目为情景导入。
教材选择了三个真实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就选举方式及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进行了形象的表述,由此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目选举方式的选择此目为情景分析。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材简要介绍了什么是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差额选举的一个环节──竞选,并对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没有采用直接下定义的方式,而是采取叙述的方式,对这几种选举方式进行概括。
在本框中,这部分知识起着铺垫的作用,不是本框的重点,学生只要明确这些知识即可。
其次,教材明确地指出,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这部分知识在本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后,教材简要回顾了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指出我国为什么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这部分内容为本框的重点,也是本框的难点。
第三目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此目为情景回归。
旨在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并提升他们的价值取向。
主要分三个层次加以表述。
首先,教材指明了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
其次,教材告诉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参与选举。
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政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bd37d6dd36a32d737581ff.png)
做法
教
学
反
思
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回答应该怎么做
高考链接
.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④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板
书
设
计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课
题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授
课
记
录
月日星期节
年班
月日星期节
年班
月日星期节
年班
月日星期节
年班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理解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符合国情。知道民主选举的意义、正确态度。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参与民主选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优缺点。Ppt示
3随堂练
Ppt示两道选择题请学生选择
4由选举方式语言过渡到选择方式的依据并做说明
5介绍我国的选举方式并提问原因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自主分析,增强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运用比较法,对选举方式加以区分理解。
检测可以加深印象,并巩固所学知识
贯彻启发性原则
学生自主归纳
强化学习效果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识记
学生理解识记
学生了解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优秀教学案例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201de6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9.png)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最近的县级人大代表选举为背景,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民主选举现象。
2.设计各种选举场景,如学校班级选举、社区选举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不同选举方式的实际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投出理性一票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标准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3.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后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表达。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3.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选举场景,如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学校班级选举等,让学生了解选举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对选举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民主选举的基本原则:讲解普遍性、平等性、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基本原则,让学生理解民主选举的核心理念。
2.分析选举方式:介绍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如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让学生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实际操作过程。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表达。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Word版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517a6c01f69e3143329471.png)
为了让学生体验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获得民主选举的基本常识,激发学生参与民主选举的热情。
知
识
点
的
讲
解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一:分组讨论四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
组织小组成果展示:
第一小组:介绍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含义、优点、局限、适用范围。
充分讨论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情景模拟,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珍惜选举权利。
课
堂
练
习
1.某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48名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下列关于省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有利于节约选举成本
②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③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④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学生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前几课知识的学习,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情景导入:选举面面观
播放视频《村委会选举》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中反映了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参加,应该怎么办?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视频中村民通过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委员。不能参加的村民还可以用间接选举的方式参加。这两种选举方式有什么区别呢?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5: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5: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a188a814791711cd791774.png)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那么,怎样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
1、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7页内容,结合我国并不同时期选举方式的变化,了解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高,我国只在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了直接选举。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并实行了差额选举。
政治人教版必修2学案:《政治生活》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政治人教版必修2学案:《政治生活》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https://img.taocdn.com/s3/m/8cf24e35647d27284b735191.png)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不同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说明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
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二、重点难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我国为什么要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选举方式。
三、预习提纲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1. 民主选举面面观2. 选举方式的选择(1)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的优点及局限性(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3)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3.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 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3) 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四、基础知识梳理一、我国的选举方式有哪些?他们各自有何特点?1. 选举方式的选择从选民角度,我国的选举方式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1)直接选举①含义:由选民____________________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叫直接选举。
②优点:它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局限性:(2)间接选举①含义:先有选民选出_________________,再由他们代表选民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这种选举方式,叫做间接选举。
它适用于选民__________、分布__________的情况。
②优点:③局限性:从候选人角度,我国的选举方式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3)等额选举含义:正式候选人名额与________________相等,我们称之为等额选举。
①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理性。
人教版必修2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人教版必修2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2c5fc65022aaea998f0fb3.png)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课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课型:新授课班级: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明确民主选举的意义;培养学生政治参与能力;认识到民主建设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虚拟“选举民意代表”活动,反思不同选举方式和竞选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理性思考我国的民主选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四种选举方式选举方式的选择珍惜民主选举权利教学难点: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生活,走进课堂带领学生一起走近两位90后人大代表:跳水冠军陈若琳,公路收费员铁飞燕。
着重介绍“最美90后女孩”铁飞燕的事迹,通过她的语录让学生体会责任意识。
教师引导提问:这样优秀的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引出本课主题。
讲授新课: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生活动:亲历实践,合作探究组织“选举民意代表”活动第一步选择选举方式班长带领同学阅读:学生会关于“选举民意代表的通知”。
通知为了维护同学们的正当权益,及时反映同学们的合理诉求,经学生会研究并报学校审批,决定每个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4名民意代表,组成学生代表大会,并将民意代表名单于4月10日前报学生会。
校学生会3月24日小组成果展示:1组组长:介绍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含义、优点、局限、适用范围。
2组组长:介绍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含义、优点、局限、适用范围。
班长个别提问并计提征求意见,确定本次活动的选举方式。
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了解我国主要的选举方式,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落实课标要求。
第二步产生候选人、投票选举各小组根据推荐要求产生民意代表候选人。
班长分发选票,并提出投票要求。
组织投票、计票同时采访候选人:作为候选人,你有何感想?如果当选你打算怎么做?如果没选上,你如何面对这一事实?最后由监票人宣布选举结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65d3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9.png)
3.小组讨论,培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选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增强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选举过程,亲身体验选举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情感体验。
3.思考性作业:我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理性投票,如何抵制不正当选举行为。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自己的公民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创新性作业: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民主选举的宣传方案,如海报、宣传视频等。学生可以通过创作,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加深对民主选举的认识。
3.明确民主选举的原则,如普遍性、平等性、秘密性、直接性和公正性等。
4.理解理性投票的含义,掌握理性投票的标准和方法,能够分析影响选民理性投票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选举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政治必修2《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的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定的选举现象,因此他们对民主选举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学生对民主选举的深层次原则和理性投票的内涵可能理解不深。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已掌握民主选举的基本概念,但对不同类型选举的特点和差异,以及理性投票的标准和方法,可能认识不足。在过程与方法上,学生可能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讨论能力,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可能对民主选举的重要性有初步认识,但在实践中能否坚持理性投票,尚需引导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安排的内容。
本框题承接第一课所讲到的国家的本质和公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研究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
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学好本框题,能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民主选举;懂得我国民主选举权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提高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教学难点】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多媒体课件,选举的案例。
导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关于民主选举,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
学习新课:
选举方式是指选举的形式和方法。
选举方式是影响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选举人个体选举意愿表达的方式和质量,也直接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如果从选民的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加选举投票的选举方式。
(观点辨析:选举我知道)
问题一:有的同学认为:“还是直接选举好,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教师总结:我们先通过填图表比较这两种选举方式,然后再来分析这种观点。
请同学首先填表。
同学填表:直接选举的优点是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机会,实现选民意志,选民参加选举热情高。
由于当选者是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这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视频一中出现的西王平村的村民积极参加村委会成员的选举,热情很高,就是因为村民可以亲自投票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实现本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泛的情况下,实施过程中,组织、技术工作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选举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相比较,优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由于
代表人数只是公民人数中的较少的一部分,便于组织,选举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而且由于代表素质一般会高于一般公民的素质,会从整体上更好地代表和体现公民意志。
但是,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的代表进行投票,不能直接表达选民意愿,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甚至会出现对公民意志的片面的反映和扭曲,选举的热情受到影响的不足。
追问:通过以上综合分析,你能对“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了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作为民主选举的方式,都进行投票选举,表达了选民意愿。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有利弊,不能简单说哪种方式更民主。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实行间接选举,便于组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因此,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哪些范围是直接选举,哪些是间接选举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目前,在我国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以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我国公民间接选举的范围有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
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那么如果从被选举人,即候选人的角度看,还可以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在一般选举中,为了使选票相对集中,选举中一般会事先确定候选人,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就是等额选举。
如果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就是差额选举。
问题二:“等额选举当选者已经‘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还是让我们先一起来探究分析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特点,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填表回答:
教师总结:等额选举在选举前有一个实现确定候选人的过程,在确定候选人的过程中,等额选举较好把握选举的规模和候选者结构,相对来说方法简单,耗
费时间较少,并且选举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等额选举的局限性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会影响选民选举的积极性。
而和等额选举相比,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能让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有助于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进行民主选举提供了选择余地。
但是,差额选举过程中,被选举人间的竞争如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金钱交易等不良现象。
另外还会存在选票不利于集中,效率较低的不足。
了解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点和局限后,我们再一起来分析“等额选举当选者已经‘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
”的观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对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比较分析,我们知道任何选举方式都有利有弊。
实行等额选举可以使得选票相对集中,优化当选者的结构,使之更加合理。
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容易给选民造成当选者已经内定的误会,事实上,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差额选举尽管能为选民进行民主选举提供选择的余地,在候选人间形成竞争,但也容易出现虚假宣传、贿选等情况的发生。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都是民主选举的方式,各有利弊。
因此,“等额选举当选者已经‘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
”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我国哪些范围是等额选举,哪些是差额选举呢?
学生回答:
资料展示:《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只在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等极少数情况下被采用。
(深入探究:民主选举的进步历程)
观看视频:一起感受《选举法》修订后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新变化,感受我国民主选举的进步历程。
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民主选举方式有什么变化?影响民主选举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我国民主选举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选民文化水平提高。
另外,我国的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还表明,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概括起来,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主要有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目前的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针对这种状况,我国该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呢?
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不断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同时,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是否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回归生活:行使好我们的权利)
问:小明所在的村子正在进行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小明应该怎样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公民平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尤其是民主选举的素养,积极行使自己的民主选举的权利。
在进行选举时,要不谋私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选举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
基础上,进行审慎的投票。
此次选举,一共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小张,他社会关系广、办事能力强、学历水平高、和我关系好、曾经有承诺……
另一位是小李,他为人正直、责任心强、不谋私利、踏实认真、热心服务……
追问:面对两位候选人,我们该选举谁来做“村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在民主选举时,不同选举岗位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无论什么岗位,对候选人应该有一些起码的品德和能力要求,比如:求真务实,愿意为百姓办实事;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办事公道,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谋私利、坚持原则等。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选出负责人的能够代表自己意愿的代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