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合集下载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真题汇编(12套)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真题汇编(12套)

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物理14.(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D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解析:绕在磁铁上的线圈没有和磁铁相对运动,因此并没有引起穿过闭合线圈磁通量的变化,故无感应电流,A选项错误.同理,B选项错误;C选项中虽然可产生感应电流,但时间很短,因此再到另一房间是无法及时观察到感应电流的,选项C错误.在给线圈通、断电瞬间,将在另一线圈中引起磁通量变化,可产生感应电流,D选项正确.15.(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解析:安培力总是垂直于磁场与电流所决定的平面,因此,安培力总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垂直,A项错误,B项正确;安培力F=BILsin θ,其中θ是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夹角,所以C项错误;以直导线与磁场垂直放置为例,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导线受到安培力的有效长度变为原来的,安培力变为原来的,D项错误.16.(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D )A.2B.C.1D.解析:根据qvB=,=·,穿过铝板后动能减半,则=,穿过铝板后半径减半,则=,因此=,D项正确.17.(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 )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解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0,静止时kx1=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l0+x1=l0+,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kx2sin θ=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l0+x2)sin θ=l0sin θ+,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18.(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C )解析:由题可知线圈cd上的电压波形为方波,则选取0.5格时间内进行研究,其电压恒定,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线圈ab内、cd内及铁芯中的磁场在均匀变化,由于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表明该时间内线圈ab中的电流也在均匀变化,即变化率一定,这说明电流与时间应是线性变化关系,观察四个选项,只有选项C正确.19.(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轨道半径1.0 1.5 5.29.51930(AU)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解析:金星运动轨道半径小于地球运动轨道半径,运行周期小于地球,因此可能发生凌日现象而不会发生冲日现象,选项A错误;地球周期T地=1年,则ω地=,同理得T木=年,则ω木=,木星于2014年1月6日冲日,则(ω地-ω木)·t=2π,解得t=≈1,表明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现象,B选项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天王星周期年,远大于地球周期,说明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间隔近似一年,同理土星周期为年,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故C错误;周期越长,相邻两次冲日间隔越接近一年,D项正确.20.(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B.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C.ω=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当ω=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解析:最大静摩擦力相等,根据F向=m·rω2可知b需要的向心力较大,所以b先开始滑动,A项正确;在未滑动之前,a、b各自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其向心力,因此b受到的摩擦力大于a受到的摩擦力,B项错误;b处于临界状态时kmg=m·2l,ωb=,C项正确;a处于临界状态时,kmg=m·l得ωa=,所以当ω=时,小于a的临界角速度,说明此时a所受静摩擦力还没有达到最大值kmg,D项错误.21.(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如图,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AD )A.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φP大于φM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点电荷在图中的O位置,ON为∠FNP的角平分线,A项正确,B错误;因为是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将正试探电荷从P搬运到N,电场力做正功,C项错误;因为是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越靠近场源电荷的等势面,电势越高,D项正确.22.(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6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b)可知,a 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解析:(1)根据图中描出的各点,作出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2)图像不过原点,有拉力但没有加速度,原因是摩擦力的影响.(3)完全平衡摩擦力之后,在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得出小车质量不变情况下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答案:(1)非线性(2)实验之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3)实验之前做好平衡摩擦力工作远小于小车质量23.(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9分)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 Ω),电阻R0(阻值为3.0 Ω),电阻R1(阻值为3.0 Ω),电流表○A (量程为200 mA,内阻为R A=6.0 Ω),开关S.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③以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R图线(用直线拟合).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与R的关系式为.(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 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②.R/Ω 1.0 2.0 3.0 4.0 5.0 6.07.0 I/A0.1430.125①0.1000.0910.0840.077 I-1/A-1 6.998.00②10.011.011.913.0(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A-1Ω-1,截距b= A-1.(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解析:(1)电流表电阻是R1的2倍,所以干路电流为3I,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3.0I(r+R0+R)+IR A,代入数据,化简得=R+.(2)电流表每小格表示4 mA,因此电流表读数是0.110 A,倒数是9.09 A-1.(3)根据给出的点,画出一条直线,如图所示,得出斜率k=1.0 A-1Ω-1,截距b=6.0 A-1.(4)斜率k=,因此E==3.0 V,截距b=,r=-5=1.0 Ω.答案:(1)=R+(2)0.110 9.09(3)1.0 6.0 (4)3.0 1.024.(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解析: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安全距离为s,反应时间为t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ma0①s=v0t0+②式中,m和v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μ0③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ma④s=vt0+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 m/s.⑥答案:20 m/s25.(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20分)如图,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OA.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q>0),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OAB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时的动能是初动能的3倍;若该小球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另一方向抛出,恰好通过B点,且到达B点时的动能为初动能的6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无电场时,小球到达A点时的动能与初动能的比值;(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解析:设小球的初速度为v0,初动能为E k0,从O点运动到A点的时间为t,令OA=d,则OB=d,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dsin 60°=v0t①dcos 60°=gt2②又有E k0=m③由①②③式得E k0=mgd④设小球到达A点时的动能为E kA,则E kA=E k0+mgd⑤由④⑤式得=.⑥(2)加电场后,小球从O点到A点和B点,高度分别降低了和,设电势能分别减小ΔE pA和ΔE pB,由能量守恒及④式得ΔE pA=3E k0-E k0-mgd=E k0⑦ΔE pB=6E k0-E k0-mgd=E k0⑧在匀强电场中,沿任一直线,电势的降落是均匀的.设直线OB上的M点与A点等电势,M与O点的距离为x,如图,则有=⑨解得x=d.MA为等势线,电场必与其垂线OC方向平行.设电场方向与竖直向下的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可得α=30°⑩即电场方向与竖直向下的方向的夹角为30°.设场强的大小为E,有qEdcos 30°=ΔE pA由④⑦式得E=.答案:(1)(2)见解析33.(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物理——选修33] (15分)(1)(6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过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B.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E.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2)(9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气缸内,气缸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地滑动,开始时气体压强为p,活塞下表面相对于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外界的温度为T0,现取质量为m的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若此后外界的温度变为T,求重新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体积.已知外界大气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解析:因为=常数,从图中看,a→b过程不变,则体积V不变,因此a→b过程是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体积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无外界对其做功,则一定是吸热过程,A正确;b→c过程温度不变,但是压强减小,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应该是吸收热量, B错误;c→a过程压强不变、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但由于温度降低,说明对外放热大于外界对其做功,故C错误;状态a温度最低,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D正确;b→c过程体积增大了,容器内分子数密度减小,温度不变,分子平均速率不变,因此c状态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分子碰撞的次数减少了,E正确答案:ADE(2)解析:设气缸的横截面积为S,沙子倒在活塞上后,对气体产生的压强为Δp,由玻意耳定律得phS=(p+Δp)h-h S①解得Δp=p②外界的温度变为T后,设活塞距底面的高度为h'.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③解得h'=h④据题意可得Δp=⑤气体最后的体积为V=Sh'⑥联立②④⑤⑥式得V=.⑦答案:见解析34.(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物理——选修34] (15分)(1)(6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 s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1.5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是平衡位置为x=2 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波速为0.5 m/sB.波的传播方向向右C.0~2 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 cmD.0~2 s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E.当t=7 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2)(9分)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ⅰ)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ⅱ)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R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解析:(1)v== m/s=0.5 m/s,A正确.x=1.5 m处的质点在2 s时正在向下振动,可判断机械波向左传播,B错误;0~2 s是半个周期,波向左传播半个波长,表明P点在0~2 s时间内从波峰运动到波谷,故路程为8 cm,C项正确,D项错误;7 s是1T,这时P点刚好回到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E正确.答案:ACE(2)解析:(ⅰ)在O点左侧,设从E点射入的光线进入玻璃砖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θ,则OE区域的入射光线经上表面折射后都能从玻璃砖射出,如图.由全反射条件有sin θ=①由几何关系有OE=Rsin θ②由对称性可知,若光线都能从上表面射出,光束的宽度最大为l=2OE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已知数据得l=R.④(ⅱ)设光线在距O点R的C点射入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及①式和已知条件得α=60°>θ⑤光线在玻璃砖内会发生三次全反射,最后由G点射出,如图.由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OG=OC=R.⑥答案:见解析35.(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物理——选修35] (15分)(1)(6分)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2)(9分)如图,质量分别为m A、m 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 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 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m B=3m 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ⅰ)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ⅱ)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1)解析: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可以发生衰变,A错误;放射性、半衰期都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B、C正确;三种射线α、β、γ穿透能力依次增强,D正确;原子核发生α或β衰变时常常伴随γ光子,但同一原子核不会同时发生α、β、γ衰变,E错误.答案:BCD(2)解析:(ⅰ)设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B,由运动学公式有v B=①将h=0.8 m代入上式,得v B=4 m/s.②(ⅱ)设两球相碰前后,A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1'(v1'=0),B球的速度分别为v2和v2'.由运动学规律可得v1=gt③由于碰撞时间极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总动能保持不变.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有m A v1+m B v2=m B v2'④m A+m B=m B v2'2⑤设B球与地面相碰后的速度大小为v B',由运动学及碰撞的规律可得v B'=v B⑥设P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由运动学规律可得h'=⑦联立②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可得h'=0.75 m.⑧答案:(ⅰ)4 m/s (ⅱ)0.75 m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14.(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解析:对v t图像分析可知,因甲车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比乙车大,由此可知在0~t1这段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A项正确;若乙车在0~t1这段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 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平均速度为=,因乙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要比小,因此B项错误;因甲车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比乙车大,故由图像面积的意义,可知C项错误;v t图像的斜率即为加速度,由此可知,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而汽车乙的加速度也是逐渐减小,由此可知D项错误.15.(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B )A. B. C. D.解析:设物块的初速度为v0,质量为m,则因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则m=mgh,则h=,①落地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h+m=mv2②由①②联立得v=v0,则cos θ==,则θ=,由此可知B项正确,A、C、D项错误.16.(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C )A.W F2>4W F1,W f2>2W f1B.W F2>4W F1,W f2=2W f1C.W F2<4W F1,W f2=2W f1D.W F2<4W F1,W f2<2W f1解析:因两个过程中运动时间相同,所以两个过程中的位移之比为x1∶x2=t∶t=1∶2,所以两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 f1=-fx1,W f2=-fx2,由此可知W f1∶W f2=x1∶x2=1∶2,故W f2=2W f1;对两个过程分别应用动能定理,可得W F1-W f1=mv2,W F2-W f2=m(2v)2,由此可知W F2-W f2=4(W F1-W f1),整理可得W F2=4W F1-2W f1<4W F1.由以上分析可知C项正确,而A、B、D错误.17.(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C )A.Mg-5mgB.Mg+mgC.Mg+5mgD.Mg+10mg解析:小环在从大环最高处运动到大环最低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大环半径为R,则mg·2R=mv2①,小环在最低点处F N-mg=②,由①②联立得F N=5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环对大环的压力为5mg.对大环进行受力分析可得,轻杆对大环的拉力为F=Mg+5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故大环对轻杆的拉力为Mg+5mg,由此可知C项正确,A、B、D项错误.18.(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密度为( B )A. B.C. D.解析:对赤道上质量为m的物体进行分析可知mg0-mg=,由此可得R=,在两极上,物体的重力大小等于万有引力,即=mg0,则M=,则地球的密度为ρ==,由此可知B项正确,A、C、D项错误.19.(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地方解析:因电场线方向处处与等势面方向垂直,因此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由此可知A项正确;电场强度大小与电势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B、C项错误;在电场中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由此可知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D项正确.20.(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B.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C.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解析:电子、正电子、质子以相同的运动方式进入磁场,电子的受力方向与正电子、质子的受力方向相反,因此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恰好相反,因此A项正确;由Bqv=知,r=,因带电粒子的速率未知,因此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大小关系未知,故B项错误;因质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相同,但运动轨迹的半径大小不一定相同,由此可知C项正确;由(mv)2=2mE k知,mv=,代入r=得r=,由此可知D项错误.21.(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b端和c、d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和U cd,则( BD )A.U ab∶U cd=n1∶n2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 cd越大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解析:因副线圈负载中有二极管,因此a、b两点间电压与c、d两点间电压不再满足与线圈匝数成正比,因此A项错误;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会使副线圈中的电流变小,因此原线圈中的电流表示数变小,故B项正确;根据变压器原理知原副线圈电压比由原、副线圈匝数决定,当负载电阻变化时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不变,故c、d两点间电压不变,选项C错误;当二极管导通时会造成半波损失,若将二极管短路,半波损失会消失,因此电阻消耗的电能会加倍,由P=UI知,因P加倍而U不变,因此I加倍,因此电流表的读数加倍,故D项正确.22.(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能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能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能2. [2014·重庆卷] 某车以相同的功率在两种不同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的阻力分别为车重的k 1和k 2倍,最大速率分别为v 1和v 2,则( )A .v 2=k 1v 1B .v 2=k 1k 2v 1C .v 2=k 2k 1v 1 D .v 2=k 2v 12.B [解析] 本题考查机车启动过程中功率的相关知识.机车在不同的路面以相同的功率按最大速度行驶,可推断机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由公式P =Fv ,F =kmg ,可推出P =k 1mgv 1=k 2mgv 2,解得v 2=k 1k 2v 1,故B 正确,A 、C 、D 错误.15.[2014·新课标Ⅱ卷] 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π6 B.π4 C.π3 D.5π1215.B [解析] 由题意可知,mgh =12mv 20,又由动能定理得 mgh =12mv 2-12mv 20,根据平抛运动可知v 0是v 的水平分速度,那么cos α=v 0v =22,其中α为物块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解得α=45˚,B 正确.16.[2014·新课标Ⅱ卷] 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 1、W 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 1、W f 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F 2>4W F 1,W f 2>2W f 1B .W F 2>4W F 1,W f 2=2W f 1C .W F 2<4W F 1,W f 2=2W f 1D .W F 2<4W F 1,W f 2<2W f 116.C [解析] 因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前后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2倍关系,那么位移x =t 也是2倍关系,若W f 1=fx ,则W f 2=f ·2x 故W f 2=2W f 1;由动能定理W F 1-fx =12mv 2和W F 2-f ·2x =12m (2v )2得W F 2=4W F 1-2fx <4W F 1,C 正确.15.[2014·安徽卷] 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 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 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则( )A .v 1=v 2,t 1>t 2B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15.A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类比法与vt 图像方法解题,考查“化曲为直”的思维能力.首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v 1=v 2=v 0,小球沿着MPN 轨道运动时,先减速后加速,小球沿着MQN 轨道运动时,先加速后减速,总路程相等,将小球的曲线运动类比为直线运动,画出vt 图像如图,可得t 1 >t 2.选项A 正确.19. [2014·全国卷] 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 分别为( )A .tan θ和H 2 B.⎝ ⎛⎭⎪⎫v 22gH -1tan θ和H 2C .tan θ和H4 D.⎝ ⎛⎭⎪⎫v 22gH -1tan θ和H 4 19.D [解析] 本题考查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速度v 上升时,12mv 2=μmg cos θH sin θ+mgH ,以v2速度上升时12m ⎝ ⎛⎭⎪⎫v 22=μmg cos θh sin θ+mgh ,解得h =H4,μ=⎝ ⎛⎭⎪⎫v 22gH -1tan θ,所以D 正确.18. [2014·福建卷Ⅰ] 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两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 )A .最大速度相同B .最大加速度相同C .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D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18.C [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θ,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时,有kx =mg sin θ,若m 1<m 2,则x 1<x 2,当质量为m 1的物块到达质量为m 2的物块速度最大位置的同一高度时,根据能量守恒得:ΔE p =mg Δh +12mv 2,所以v =2ΔE pm-2g Δh ,因为m 1<m 2,所以v 1>v 2max ,此时质量为m 1的物块还没达到最大速度,因此v 1max >v 2max ,故A 错;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撤去外力时两弹簧的弹力相同,此时两物块的加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F 弹-mg sin θm,因为质量不同,所以最大加速度不同,故B 错误;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两弹簧与物块分别组成的两系统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物块上升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两物块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相同,故D 错误;由E p =mgh 可知,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所以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故C 正确.16. [2014·广东卷] 图9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中( )A .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 .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 .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D .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16.B [解析] 由于楔块与弹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摩擦力做负功,则缓冲器的机械能部分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车厢撞击过程中,弹簧被压缩,摩擦力和弹簧弹力都做功,所以垫块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性势能,选项C 、D 错误.21. [2014·福建卷Ⅰ] 图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表面粗糙的AB 段轨道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 在B 点水平相切.点A 距水面的高度为H ,圆弧轨道BC 的半径为R ,圆心O 恰在水面.一质量为m 的游客(视为质点)可从轨道AB 的任意位置滑下,不计空气阻力.(1)若游客从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 点时沿切线方向滑离轨道落在水面上的D 点,OD =2R ,求游客滑到B 点时的速度v B 大小及运动过程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 f ;(2)若游客从AB 段某处滑下,恰好停在B 点,又因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P 点后滑离轨道,求P 点离水面的高度h .(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一点,质点所受的向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F 向=m v 2R)21.[答案] (1)2gR -(mgH -2mgR ) (2)23R[解析] (1)游客从B 点做平抛运动,有2R =v B t ① R =12gt 2②由①②式得v B =2gR ③从A 到B ,根据动能定理,有mg (H -R )+W f =12mv 2B -0④由③④式得W f =-(mgH -2mgR )⑤(2)设OP 与OB 间夹角为θ,游客在P 点时的速度为v P ,受到的支持力为N ,从B 到P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 (R -R cos θ)=12mv 2P -0⑥过P 点时,根据向心力公式,有mg cos θ-N =m v 2PR⑦N =0⑧cos θ=hR⑨由⑥⑦⑧⑨式解得h =23R .⑩34.[2014·广东卷] (2)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①如图23(a )所示,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g 取9.80 m/s 2)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________.③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 ;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 .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________.④重复③中的操作,得到v 与x 的关系如图23(c).由图可知,v 与x 成________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________成正比.(a) (b)(c)34.(2)①50 ②相等 ③滑块的动能 ④正比 压缩量的平方[解析] 根据F 1=mg =k Δx 1,F 2=2mg =k Δx 2,有ΔF =F 1-F 2=k Δx 1-k Δx 2,则k =0.490.0099N/m =49.5 N/m ,同理可以求得k ′=0.490.0097 N/m =50.5 N/m ,则劲度系数为k =k +k ′2=50N/m.②滑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相等. ③在该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④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v 与x 成正比;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E 弹=12mv 2,即弹性势能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则弹性势能与压缩量平方成正比.[2014·天津卷] (2)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填字母代号).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③平衡摩擦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2)①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②D③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 ④CD21.(8分)[2014·山东卷] 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实验步骤:①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④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D间的距离s.图甲图乙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G 图线.(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v =________(用h 、s 、μ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 21.[答案] (1)略(2)0.40(0.38、0.39、0.41、0.42均正确)(3)2μg (s -h )[解析] (1)根据实验步骤③给出的实验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2)上问所得图线的斜率就是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3)重物下落h 时,滑块的速度最大.设滑块的质量为m ,细绳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为W F ,对该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F -μmgh =12mv 2-0滑块从C 点运动到D 点,由动能定理得 W F -μmgs =0-0由以上两式得v =2μg (s -h ). m.15.[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 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 .(1)若乙的速度为v 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s; (2)若乙的速度为2v 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3)保持乙的速度2v 0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 ,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15.[答案] (1)2v 202μg (2)2v 0 (3)45μmgv 05[解析] (1)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45° 侧向加速度大小 a x =μg cos 45°匀变速直线运动 -2a x s =0-v 20 解得 s =2v 22μg.(2)设t =0时刻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θ,侧向、纵向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x 、a y 则a y a x=tan θ很小的Δt 时间内,侧向、纵向的速度增量 Δv x =a x Δt ,Δv y =a y Δt解得Δv yΔv x=tan θ 且由题意知 tan θ=v y v x 则v ′y v ′x =v y -Δv yv x -Δv x=tan θ ∴ 摩擦力方向保持不变则当v ′x =0时,v ′y =0,即v =2v 0.(3)工件在乙上滑动时侧向位移为x ,沿乙方向的位移为y , 由题意知 a x =μg cos θ,a y =μg sin θ在侧向上 -2a x x =0-v 20 在纵向上2a y y =(2v 0)2-0 工件滑动时间 t =2v 0a y乙前进的距离y 1=2v 0t工件相对乙的位移 L =x 2+(y 1-y )2则系统摩擦生热 Q =μmgl电动机做功 W =12m (2v 0)2-12mv 20+Q由P =W t ,解得P =45μmgv 05.。

2014年全国15套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4年全国15套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4年全国15套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选择题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答案 B A C B AC AD BD BD AC 非选择题 34、(18分)(1)①1.30②A ③B ④短路(2)①50 ②相等③滑块的动能④正比压缩量 35、(18分)解:(1)P1、P2碰撞过程,动量守恒mv1=2mv ① 解得v= v12=3m/s ② 碰撞损失的动能ΔE=12mv21-12(2m)v2 ③ 解得ΔE =9J ④ (2) 由于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故P在AC间等效为匀减速运动,设P在AC段加速度大小为a,由运动学规律,得μ(2m)g =2ma⑤ 3L=vt-12at2⑥ v2=v-at⑦ 由①⑤⑥⑦解得v1=t2+24tv2=24-t22t ⑧ 由于2s≤t≤4s 所以解得v1的取值范围10m/s≤v1≤14m/s ⑨ v2的取值范围1m/s≤v2≤7m/s 所以当v2=7m/s时,P向左经过A 点时有最大动能 E=12(2m)v22=49J ⑩ 36、(18分)解:(1)粒子在电场中,由动能定理有 qEd=12mv2 -0 ① 粒子在Ⅰ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qvB0=mv2r ② 当k=1时,由几何关系得r=L ③ 由①②③解得E=qB02L22md ④ (2)由于2<k<3时,由题意可知粒子在Ⅱ区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几何关系可知(r-L)2+(kL)2=r2 ⑤ 解得r=(k2+1)2L ⑥ 由②⑥解得v=(k2+1)qB0L2m ⑦ 粒子在Ⅱ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qvB=mv2r1 ⑧ 由对称性及几何关系可知 k(3-k)=rr1 ⑨ 解得r1=(3-k) (k2+1)2kL ⑩ 由⑧⑩解得 B=k(3-k) B0 2014高考物理海南卷 1.如图,在一水平、固定的闭合导体圆环上方。

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物理 试卷及解析(大纲卷)

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物理 试卷及解析(大纲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 B.x=8m C.x=9m D.x=14m2.(6分)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N/C、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一质量为1.00×l0﹣4kg、带电量为﹣1.00×10﹣7C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m.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改变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忽略空气阻力)()A.﹣1.50×10﹣4J和9.95×10﹣3J B.1.50×10﹣4J和9.95×10﹣3JC.﹣1.50×10﹣4J和9.65×10﹣3J D.1.50×10﹣4J和9.65×10﹣3J3.(6分)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1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4.(6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 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cm,则双缝的间距为()A.2.06×10﹣7m B.2.06×10﹣4m C.1.68×10﹣4m D.1.68×10﹣3m5.(6分)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6.(6分)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A.tanθ和B.(﹣1)tanθ和C.tanθ和D.(﹣1)tanθ和27.(6分)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齐.让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下落.条形磁铁在圆筒中的运动速率()A.均匀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增大,趋于不变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不变8.(6分)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 (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静止,则碰撞前与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之比为()A .B .C .D .二、非选择题:第22〜34题,共17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6分)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单位:cmx1x2x3x4h S10.7615.0519.3423.6548.0080.00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3(2)因为可知斜面是粗糙的.10.(12分)现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利用的器材有:电流表,内阻为1.00Ω;电压表;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R3、R4、R5;开关S;﹣端连有鳄鱼夹P的导线1,其他导线若干.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a)所示.(1)按图(a)在实物图(b)中画出连线,并标出导线1和其P端.(2)测量时,改变鳄鱼夹P所夹的位置,使R1、R2、R3、R4、R5办依次串入电路,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4中数据,在图(c)中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画出U﹣I图线.I(mA)1931531116930U(V) 2.51 2.59 2.68 2.76 2.84(3)根据U﹣I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内阻r=Ω.(保留2位小数)11.(12分)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kg.当他以5.0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畺为100kg、速度为3.0m/s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碰后甲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1)碰后乙的速度的大小;(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12.(20分)如图,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y 平面)向外;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沿x轴负向.在y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轴正向平行、大小为v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该粒子在(d,0)点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求:(1)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2)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5。

(物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Ⅰ及参考答案

(物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Ⅰ及参考答案
6分。第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波速为0.5m/s B.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C.0~2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cm
D.0~2s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 E.当t=7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2)(9分)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 为R的半圆,AB为半圆的直径, 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 (ⅰ)一束平行光垂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
A.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 射线 (2)(9分)如图,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个弹性小 球A、B静止在地 面上方,B球距离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 上方,先将B 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s时,刚 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 的速度恰好为零。已知mB=3m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忽略空 气 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ⅰ)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ⅱ)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
课标卷)Ⅰ
理综物理部分
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 应电流的是

09.磁场(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09.磁场(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09.磁场1.(2014年 安徽卷)18.“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

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 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不变。

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 正比于AB .T CD .2T 【答案】A【解析】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 成正比,即k E T ∝。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洛仑磁力提供向心力:2v qvB m R =得mv B qR =。

而212k E mv =故可得:mvB qR ==又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不变,所以B ∝∝A 正确。

2.(2014年 大纲卷)25.(20 分)如图,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y 平面)向外;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沿x 轴负向。

在y 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 轴正向平行、大小为v 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该粒子在(d ,0)点沿垂直于x 轴的方向进人电场。

不计重力。

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 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求:⑪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 ⑫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25. 【答案】(1)201tan 2v θ (2)02tan d v θ【考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1)如图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粒子质量与所带电荷量分别为m 和q ,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0,由洛伦兹力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得:2000mv qv B R =由题给条件和几何关系可知:R 0=d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 ,粒子进入电场后沿x 轴负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a x ,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离开电场时沿x 轴负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y 。

由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x qE ma = x qE ma =x v at = 2xv d = 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如图所示tan y v v θ=联立得201tan 2E v B θ= (2)同理可得02tan d t v θ=3.(2014年 广东卷)36、(18分)如图25所示,足够大的平行挡板A 1、A 2竖直放置,间距6L 。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曲线运动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曲线运动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曲线运动2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 ′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B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C .ω=kg2l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 .当ω=2kg3l时,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20.A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圆周运动与受力分析.a 与b 所受的最大摩擦力相等,而b 需要的向心力较大,所以b 先滑动,A 项正确;在未滑动之前,a 、b 各自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其向心力,因此b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a 受到的摩擦力,B 项错误;b 处于临界状态时kmg =m ω2·2l ,解得ω=kg2l ,C 项正确;ω=2kg3l小于a 的临界角速度,a 所受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值 ,D 项错误.4.[2014·四川卷] 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 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A.kv k 2-1 B.v 1-k 2 C.kv 1-k 2D.vk 2-14.B [解析] 设河岸宽为d ,船速为u ,则根据渡河时间关系得du∶d u 2-v 2=k ,解得u=v1-k 2,所以B 选项正确.17.[2014·新课标Ⅱ卷] 如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A .Mg -5mgB .Mg +mgC .Mg +5mgD .Mg +10mg17.C [解析] 小环在最低点时,对整体有T -(M +m )g =mv 2R,其中T 为轻杆对大环的拉力;小环由最高处运动到最低处由动能定理得mg ·2R =12mv 2-0,联立以上二式解得T =Mg +5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T ′=T =Mg +5mg ,C 正确.6.[2014·江苏卷] 为了验证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 球水平抛出,同时B 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B.两球应同时落地C.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D.实验也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6.BC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故A错误;为了说明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且两球应总能同时落地,故B、C正确;该实验只能说明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而不能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8.[2014·四川卷] (1)小文同学在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时,将一条形磁铁放在桌面的不同位置,让小钢珠在水平桌面上从同一位置以相同初速度v0运动,得到不同轨迹.图中a、b、c、d为其中四条运动轨迹,磁铁放在位置A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填轨迹字母代号),磁铁放在位置B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填轨迹字母代号).实验表明,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8.(1)b c不在21.[2014·安徽卷] (18分)Ⅰ.图1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yx2图像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________.a bc d图2图3(3)图3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 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 、B 、C ,测得A 、B 两点竖直坐标y 1为5.0 cm ,y 2为45.0 cm ,A 、B 两点水平间距Δx 为40.0 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 0为________m/s ,若C 点的竖直坐标y 3为60.0 cm ,则小球在C 点的速度v C 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 取10 m/s 2).21.Ⅰ.D3(1)ac (2)c (3)2.0 4.0[解析] Ⅰ.本题考查“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原理、理解能力与推理计算能力.(1)要保证初速度水平而且大小相等,必须从同一位置释放,因此选项a 、c 正确.(2)根据平抛位移公式x =v 0t 与y =12gt 2,可得y =gx22v 20,因此选项c 正确.(3)将公式y =gx 22v 20变形可得x =2ygv 0,AB 水平距离Δx =⎝⎛⎭⎪⎫2y 2g-2y 1g v 0,可得v 0=2.0 m/s ,C 点竖直速度v y =2gy 3,根据速度合成可得v c =2gy 3+v 20=4.0 m/s.[2014·天津卷] (1)半径为R 的水平圆盘绕过圆心O 的竖直轴匀速转动,A 为圆盘边缘上一点.在O 的正上方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以初速度v 水平抛出,半径OA 的方向恰好与v 的方向相同,如图所示.若小球与圆盘只碰一次,且落在A 点,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抛出时距O 的高度h =________,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大小ω=________.(1)gR 22v 2 2n πv R(n ∈N *)19.[2014·安徽卷] 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2.5 m 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g 取10 m/s 2.则ω的最大值是( ) A. 5 rad/s B. 3 rad/s C .1.0 rad/s D .0.5 rad/s19.C [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cos θ-mg sin θ=m ω解得ω=1.0 rad/s ,选项C 正确。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含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含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直线运动 专题2. 相互作用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4. 曲线运动专题5. 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专题6. 机械能 专题7. 静电场 专题8. 恒定电流 专题9. 磁场专题10. 电磁感应 专题11. 交变电流 专题12. 光学专题13. 原子物理 专题14. 动量专题专题15.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直线运动14.[2014·新课标Ⅱ卷]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A [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 1+v 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14. [2014·全国卷] 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14 m14.B [解析] 本题考查v t 图像. v t 图像与x s 1-s 2=3 m ,由于初始坐标是5 m ,所以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臵为x =3 m +5 m =8 m ,因此B 正确.(2014上海)8.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 ,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B)(C(D[答案]A13.[2014·广东卷] 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3.B[解析] 0~3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错误;v 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内和第4 s选项B正确;v 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第3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和0~4 s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5.[2014·江苏卷]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AC5.A[解析] 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a1x=v2,由此可知选项C、D错误;设刹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0,速度为v0,其后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减速过程有v2-v20=2a2(x-x0),这里的v20=2a1x0,x>x0,则v2=2a1x0+2a2(x -x0)=2(a1-a2)x0+2a2x,即v=2(a1-a2)x0+2a2x(x>x0,a2<0).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15.[2014·山东卷]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t1B.t2C.t3D.t415.A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图像.速度图像中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也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2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反向;t3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也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4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反向.选项A、C正确.1.[2014·天津卷]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1.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 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 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 错误,D 正确.22. [2014·全国卷] 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 ;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 1、x 2、x 3、x 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 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9.80 m/s 2.单位: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2.(1)4.30(填“4.29”或“4.31”同样给分) (2)物块加速度小于g hs =5.88 m/s 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解析] (1)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 =(x 3+x 4)-(x 1+x 2)(2T )2=4.30 m/s 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θ=g hs =5.88 m/s 2,由于a <a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相互作用14. [2014·广东卷] 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4.A [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 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 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 向上,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 、D 错误.14.[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4.A[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 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 θ=G cos θ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14.[2014·浙江卷]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14.B[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题6图3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 P和T 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 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T 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题6图4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 ,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P ”或“T Q ”)的曲线.②在重物从P 移到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 ”或“Q ”)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 0=________ N ,它与L 、D 、m 和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为T 0=________.[答案] (2)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 T P ②Q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mgL L 2-D 22(L 2-D 2)[解析] (2)①从曲线Ⅱ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60 cm 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 P sin α=T Q sin β,当结点偏向左边时,α接近零度,sin α<sin β,则T P >T Q ,故可推断曲线Ⅱ为T P 的曲线,曲线Ⅰ为T Q 的曲线.②通过①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Q 点所在的立柱. ③曲线Ⅰ、Ⅱ相交处,T P =T Q =T 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 0sin α=T 0sin β,得α=β,T 0cos α+T 0cos β=mg ,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 1,由几何关系有l 1sin α+(L -l 1)sin β=D ,以上方程解得T 0=mgL L 2-D 22(L 2-D 2).21. [2014·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图(a)第21题图1第21题表1(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 、B 的示数L A 和L 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第21题图221. [答案] (1)(15.95~16.05)cm ,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N/m 能[解析] (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 cm ,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 cm.(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 1≈4 cm ,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 2≈5.80 cm ,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23. (10分)[2014·新课标Ⅱ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 ­n 图像.图(b)(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③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④__N/m.23.[答案] (1)①81.7 ②0.0122 (2)略(3)③1.75×103n (在1.67×103n ~1.83×103n 之间均同样给分) ④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同样给分)[解析] (1)①k =mgΔx =0.100×9.80(5.26-4.06)×10-2=81.7 N/m ;②1k =181.7m/N =0.0122 m/N. (3)由作出的图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5.8×10-4,故直线方程满足1k =5.8×10-4n m/N ,即k =1.7×103 n N/m(在1.67×103n ~1.83×103n之间均正确)④由于60圈弹簧的原长为11.88 cm ,则n 圈弹簧的原长满足n l 0=6011.88×10-2,代入数值,得k =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正确).11.[2014·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 1和F 2的方向分别过P 1和P 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 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题11-1图)(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2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题11-2图)(题11-3图)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11.(1)(见下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解析] (1)用力的图示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并量出其大小.(2)画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橡皮筋的拉力F与手的拉力F手的合力F合总与重力G平衡,故F cos θ=G,两次实验中的θ角相同,故F=F(3)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A错误,B正确;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错误;根据轨迹越向右相差越多,说明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1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7.A[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0,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1,由平衡条件有kx1=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1=l0+mgk,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kx2sin θ=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2)sin θ=l0sin θ+mgk,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18.[2014·北京卷]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18.D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分析、超重和失重.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向下为失重,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即超重过程,从加速后到手和物体分离的过程中,可以匀速也可以减速,因此可能失重,也可能既不超重也不失重,A、B错误.手与物体分离时的力学条件为:手与物体之间的压力N=0,分离后手和物体一定减速,物体减速的加速度为g,手减速要比物体快才会分离,因此手的加速度大于g,C错误,D正确.19.[2014·北京卷]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19.A本题考查伽利略理想实验.选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题目中给出斜面上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小球的位臵逐渐升高,不难想象,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没有能量损失,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臵,这是可以得到的直接结论,A正确,B、C、D尽管也正确,但不是本实验得到的直接结论,故错误.15.[2014·福建卷Ⅰ] 如下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 BC D15.B[解析] 设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下滑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μg cos θ-g sin θ,故D 项错误;由速度公式v =v 0-at 可知,v -t 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 项错误;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可知,B 项正确;由位移公式及几何关系可得h =s sin θ=⎝⎛⎭⎫v 0t -12at 2sin θ,故A 项错误. 8.[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8.BCD [解析]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f 1,A 对B 的摩擦力为f 2,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1和f 2的最大值均为2μmg ,f 3的最大值为32μmg .故当0<F ≤32μmg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F ′-2μmg =2ma ′,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解得F ′=3μmg ,故当32μmg <F ≤3μmg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于B 滑动.由以上分析可知A 错误,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2μmg =3ma ,解得a =μg 3,B 正确.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 =2μmg -32μmg =12μmg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D 正确.7.[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7.BC [解析] 若P 在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v 2小于v 1,则P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绳的拉力时,P 做加速运动,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加速运动,第二种是先做加速度运动,当速度达到v 1后做匀速运动,所以B 正确;当P 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时,P做减速运动,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从右端滑出;第二种是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加速运动,从左端滑出.若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的速度v2大于v1,则小物体P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使P做减速运动,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第二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受到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第三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所受的静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则P将继续减速直到速度减为0,再反向做加速运动并且摩擦力反向,加速度不变,从左端滑出,所以C正确.5.[2014·重庆卷] 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5.D[解析] 本题考查v-t图像.当不计阻力上抛物体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因加速度a=-g,故该倾斜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g.当上抛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时,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 v=ma,可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通过图像的斜率比较,A错误.从公式推导出,上升过程中,|a|>g,当v=0时,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此时a=-g,而B、C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g,故B、C错误,D正确.2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b)可知,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22.(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 本题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根据图中描出的各点作出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故小车的加速度和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图像不过原点,小车受到拉力但没有加速度,原因是有摩擦力的影响.(3)平衡摩擦力之后,在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得出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结论.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24.2 m/s(或72 km/h)[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s =v 0t 0+v 202a 0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0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 =ma ④s =v t 0+v 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 m/s(72 km/h).⑥24.C5[2014·新课标Ⅱ卷]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 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4.[答案] (1)87 s8.7×102 m/s(2)0.008 kg/m[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①s=12gt2②根据题意有s=3.9×104 m-1.5×103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87 s④v=8.7×102 m/s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 v2max⑥由所给的v-t图像可读出v max≈360 m/s⑦由⑥⑦式得k=0.008 kg/m ⑧23.(18分)[2014·山东卷] 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求:图甲。

2014高考物理大题汇总分类

2014高考物理大题汇总分类

一、动量:
广东35.(18分)图24 的水平轨道中,AC段的中点B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1沿轨道向右以速度v1与静止在A点的物体P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1=2s至t2=4s内工作,已知P1、P2的质量都为m=1kg,P与A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段长l=4m,g取10m/s2,P1、P2和P均视为质点,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
⑴物块与凹槽相Leabharlann 静止时的共同速度; ⑵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
⑶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
(1)若v1=6m/s,求P1、P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2)若P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点,求v1的取值范围和P向左经过
A 点时的最大动能E.
全国卷二如图,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离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好为零。已知mB=3m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1)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2)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安徽24.(20分)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所示,L为1.0m,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0=5m/s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取10m/s2。求:(

2014年6月8日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大纲卷)

2014年6月8日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大纲卷)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大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B.x=8mC.x=9mD.x=14m2.(6分)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N/C、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一质量为1.00×l0﹣4kg、带电量为﹣1.00×10﹣7C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m.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改变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忽略空气阻力)()A.﹣1.50×10﹣4J和9.95×10﹣3JB.1.50×10﹣4J和9.95×10﹣3JC.﹣1.50×10﹣4J和9.65×10﹣3JD.1.50×10﹣4J和9.65×10﹣3J3.(6分)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4.(6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cm,则双缝的间距为()A.2.06×10﹣7mB.2.06×10﹣4mC.1.68×10﹣4mD.1.68×10﹣3m5.(6分)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6.(6分)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A.tanθ和B.(﹣1)tanθ和C.tanθ和D.(﹣1)tanθ和7.(6分)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齐.让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下落.条形磁铁在圆筒中的运动速率()A.均匀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增大,趋于不变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不变8.(6分)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 (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静止,则碰撞前与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之比为()A. B.C. D.二、非选择题:第22〜34题,共17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6分)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单位: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可知斜面是粗糙的.10.(12分)现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利用的器材有:电流表,内阻为1.00Ω;电压表;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R3、R4、R5;开关S;﹣端连有鳄鱼夹P的导线1,其他导线若干.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a)所示.(1)按图(a)在实物图(b)中画出连线,并标出导线1和其P端.(2)测量时,改变鳄鱼夹P所夹的位置,使R1、R2、R3、R4、R5办依次串入电路,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 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c)中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画出U﹣I图线.(3)根据U﹣I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内阻r=Ω.(保留2位小数) 11.(12分)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kg.当他以5.0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畺为100kg、速度为3.0m/s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碰后甲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1)碰后乙的速度的大小;(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12.(20分)如图,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y平面)向外;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沿x轴负向.在y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轴正向平行、大小为v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该粒子在(d,0)点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求:(1)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2)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13.已知地球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R.地球同步卫星A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圆轨道上运行,卫星B沿半径为r(r<h)的圆轨道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行,其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求:(1)卫星B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卫星A、B连续地不能直接通讯的最长时间间隔(信号传输时间可忽略).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大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B.x=8mC.x=9mD.x=14m【考点】1I: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512: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象可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根据速度图象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何时物体离原点最远.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图象在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解析】解: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图象在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故8s时位移为:s=,由于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故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8m,故ACD错误,B正确。

2014年四川省高考真题理综物理(详解)

2014年四川省高考真题理综物理(详解)

2014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物理试题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物理答题区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并用2B 铅笔将答题卡考号对应数字标号涂黑。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甲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乙是发电机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A.用户用电器上交流电的频率是100HzB.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嗲呀有效值是500VC.输电线的电流只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D.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的损失的功率减小【答案】:D 【解析】:从图乙得到交流电的周期为T=0.02s,f=T1=50Hz;变压器在输电能的过程中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所以 A 错误。

从图乙得到交流电的最大值是 500V ,所以有效值为 V 2 502V ,所以 B 错误,输电线的电流是由降压变压器的负载电阻和输出电压决定,所以 C 错误,D 正确。

2.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与很多领域,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常用的遥控器通过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B.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C.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答案】:C 【解析】:衍射、干涉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所以 A 错误;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红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所以 B 错误;遥远天体和地球的距离发生变化时,遥远天体的电磁波由于相对距离发生变化而出现多普勒效应,所以能测出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所以 C 正确,D 考察的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不同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是相同,即光速不变原理,所以 D 错误。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卷)(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卷)(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 B.x=8m C.x=9m D.x=14m×l0﹣4×10﹣72,忽略空气阻力)()×10﹣4×10﹣3J×10﹣4×10﹣3J×10﹣4×10﹣3J×10﹣4×10﹣3J3.(6分)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4.(6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 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cm,则双缝的间距为()×10﹣7m×10﹣4m×10﹣4m×10﹣3m5.(6分)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6.(6分)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A.tanθ和B.(﹣1)tanθ和C.tanθ和D.(﹣1)tanθ和7.(6分)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齐.让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下落.条形磁铁在圆筒中的运动速率()A.均匀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增大,趋于不变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不变8.(6分)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 (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静止,则碰撞前与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之比为()A.B.C.D.二、非选择题:第22〜34题,共17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6分)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2.单位:cmx1x2x3x4h S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可知斜面是粗糙的.10.(12分)现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利用的器材有:电流表,内阻为1.00Ω;电压表;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R3、R4、R5;开关S;﹣端连有鳄鱼夹P的导线1,其他导线若干.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a)所示.(1)按图(a)在实物图(b)中画出连线,并标出导线1和其P端.(2)测量时,改变鳄鱼夹P所夹的位置,使R1、R2、R3、R4、R5办依次串入电路,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c)中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画出U﹣I图线.I(mA)1931531116930U(V)(3)根据U﹣I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内阻r=Ω.(保留2位小数)11.(12分)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kg.当他以5.0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畺为100kg、速度为3.0m/s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碰后甲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1)碰后乙的速度的大小;(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12.(20分)如图,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y 平面)向外;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沿x轴负向.在y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轴正向平行、大小为v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该粒子在(d,0)点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求:(1)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2)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13.已知地球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R.地球同步卫星A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圆轨道上运行,卫星B沿半径为r(r<h)的圆轨道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行,其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求:(1)卫星B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卫星A、B连续地不能直接通讯的最长时间间隔(信号传输时间可忽略).。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分类汇编(选考3-4)机械振动、机械波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分类汇编(选考3-4)机械振动、机械波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十五)机械振动、机械波1.(2014年 安徽卷)16.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1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A .0.5mB .1.5mC .2.5mD .3.5m 【答案】C【解析】由图2结合图1可知该质点x 坐标值可能是1.5m 和2.5m ,而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由图1可得向下振动的质点为x 坐标值2.5m 的质点,故C 正确。

2.(2014 北京)17.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 、b 是波上的两个质点。

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 的大B.t=0时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b 的小C.图2可以表示质点a 的振动D.图2可以表示质点b 的振动【答案】D【考点】机械振动、机械波【解析】由图1的波形图可知t =0时刻,a 在波峰,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b 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AB 项错误;根据上下坡法可以确定0时刻b 质点向下振动,所以图2是质点b 的振动图象,C 项错误,D 项正确。

3.(2014 北京)20. 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0)。

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n<0),称为负折射率材料。

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依然满足 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

若该材料对于电磁波的折射率n=-1,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是【答案】B【考点】光的折射定律【解析】光从空气射入到材料中时,根据题意可知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A 项错误;根据折射定律可知:sin 1sinri=-,可知折射角等于入射角,C 项错误;根据光路可逆,光从材料射入到空气时,同理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也位于法线的同侧,D 项错误,入射角也等于折射角,B 项正确。

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5

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5

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5:光学34.[物理——选修3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2)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 的半圆,AB 为半圆的直径,O 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 =.(ⅰ)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 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ⅱ)一细束光线在O 点左侧与O 相距23R 处垂直于AB 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2)(ⅰ)R (ⅱ)略[解析] 在O 点左侧,设从E 点射入的光线进入玻璃砖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θ,则OE 区域的入射光线经上表面折射后都能从玻璃砖射出,如图所示,由全反射条件有sin θ=n 1①由几何关系有OE =R sin θ②由对称性可知,若光线都能从上表面射出,光束的宽度最大为l =2OE 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已知数据得l =R ④(ⅱ)设光线在距O 点23R 的C 点射入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及①式和已知条件得α=60°>θ⑤光线在玻璃砖内会发生三次全反射.最后由G 点射出,如图所示,由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OG =OC =23R ⑥射到G 点的光有一部分被反射,沿原路返回到达C 点射出.[2014·新课标Ⅱ卷] [物理——选修3-4] (2)一厚度为h 的大平板玻璃水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 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 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遮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射率.34.[答案] (1)BCE (2)2h[解析] (1)由Q 点的振动图像可知,t =0.10 s 时质点Q 沿y 轴负方向运动,A 项错误;由波的图像可知,波向左传播,波的周期T =0.2 s ,振幅A =10 cm ,t =0.10 s 时质点P向上运动,经过0.15 s =43T 时,即在t =0.25 s 时,质点振动到x 轴下方位置,且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也沿y 轴正方向,B 项正确;波动速度v =T λ=0.28 m/s =40 m/s ,故从t =0.10 s 到t =0.25 s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x =vt =6 m ,C 项正确;由于P点不是在波峰或波谷或平衡位置,故从t =0.10 s 到t =0.25 s 的43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不等于3A =30 cm ,D 项错误;质点Q 做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y =A sin T 2πt =0.10sin 10πt (国际单位制),E 项正确.(2)如图所示,考虑从圆形发光面边缘的A 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上表面的A ′点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有n sin θ=sin α①式中n 是玻璃的折射率,θ是入射角,α是折射角.现假设A ′恰好在纸片边缘,由题意,在A ′点刚好发生全反射,故α=2π②设AA ′线段在玻璃上表面的投影长为L ,由几何关系有sin θ=L2+h2L ③由题意,纸片的半径应为R =L +r ④联立以上各式可得n =2h ⑤20. [2014·北京卷] 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 >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n <0) ,称为负折射率材料.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依然满足sin r sin i =n ,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现空气中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负折射率材料,一束电磁波从其上表面射入,下表面射出.若该材料对此电磁波的折射率n =-1,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是( )A BC D20.B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是一道创新题,但本质上还是光的折射定律,本题给定信息“光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无论是从光从空气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空气,都要符合此规律,故A 、D 错误.折射率为-1,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同侧的折射角等于入射角,C 错误,B 正确.17. [2014·全国卷]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 nm 的光,在距双缝1.00 m 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 cm ,则双缝的间距为( )A .2.06×10-7 mB .2.06×10-4 mC .1.68×10-4 mD .1.68×10-3 m17.C [解析] 本题考查双缝干涉条纹间距离公式.双缝干涉相邻条纹间距Δx =d l λ,则d =Δx l λ=1.68×10-4 m ,C 正确.13. [2014·福建卷Ⅰ] 如图, 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 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 )A BC D13.A [解析] 光线由空气沿半径射入玻璃砖时,传播方向不变,由玻璃砖射向空气时,在其分界面处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故A 项正确;光线由空气射向玻璃砖时,由于光线与分界面不垂直,所以除了有反射现象之外还应发生折射现象,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 、D 项错误;光线由空气沿半径射入玻璃砖时,传播方向不变,由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故C 项错误.[2014·江苏卷] [选修3-4](1)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题12B1(甲)图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题12B1(乙)图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______.(题12B1图)A .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B .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C .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D .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1)B [解析] 根据Δx =d l λ知,要使条纹间距变大,可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光的波长(即降低光的频率)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故只有B 正确.2.[2014·四川卷] 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 .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B .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C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D .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2.C [解析] 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A 错误;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红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B 错误;遥远天体和地球的距离发生变化时,遥远天体的电磁波由于相对距离发生变化而出现多普勒效应,所以能测出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C 正确;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是相同的,即光速不变原理,D 错误.3.[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 )A .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B .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C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率变大D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3.D [解析]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只要在没有发生全反射的区域,就可以看到光线射出,所以A 、B 错误;光的频率是由光源决定的,与介质无关,所以C 错误;由v =n c 得,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所以D 正确.8. [2014·天津卷] 一束由两种频率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出射光分成a 、b 两束,如图所示,则a 、b 两束光( )A .垂直穿过同一块平板玻璃,a 光所用的时间比b 光长B .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 光临界角比b 光的小C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b 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D .若照射同一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8.A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率、全反射、双缝干涉及光电效应等知识点,根据图中光线的偏转角度可以判断出三棱镜对a 光的折射率比b 光的大,所以a 光的频率大,在玻璃中速度小,通过玻璃所用的时间长,A 正确;a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b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B 正确;发生双缝干涉时相邻条纹间的距离公式Δx = d l λ,由于b 光的波长长,所以b 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C 错误;由于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根据公式E k =h ν-W 得出a 光照射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D 错误.18. [2014·浙江卷] 关于下列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B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C .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D .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18.CD [解析] 本题考查光速、光的全反射、折射、双缝干涉等知识.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长越短,波速越慢,故红光的传播速度比蓝光大,选项A 错误;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是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不能发生全反射,选项B 错误;在岸边观察水中的鱼,由于光的折射,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深度要深,选项C 正确;在空气中红光的波长比蓝光要长,根据Δx =d l λ可知红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大,选项D 正确.(1)(6分)[2014·重庆卷] 打磨某剖面如题11图1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 、OQ 边与轴线的夹角θ切磨在θ1<θ<θ2的范围内,才能使从MN 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 边和OQ 边都发生全反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线第一次射到OP 边并反射到OQ 边后射向MN 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题11图1A .若θ>θ2,光线一定在OP 边发生全反射B .若θ>θ2,光线会从OQ 边射出C .若θ<θ1,光线会从OP 边射出D .若θ<θ1,光线会在OP 边发生全反射11.[答案] (1)D[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第二问考查波的图像.[2014·江苏卷] (3)Morpho 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见题12B2图.一束光以入射角i 从a 点入射,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b 点出射.设鳞片的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两片之间空气层厚度为h .取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 ,求光从a 到b 所需的时间t .(题12B2图)(3)n2-sin2i 2n2d +ccos i 2h[解析] 设光在鳞片中的折射角为γ,根据折射定律有sin i =n sin γ.在鳞片中传播的路程l 1=cos γ2d ,传播速度v =n c ,传播时间t 1=v l1,解得t 1=n2-sin2i 2n2d ,同理,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 2=ccos i 2h ,则t =t 1+t 2=n2-sin2i 2n2d +ccos i 2h .[2014·山东卷] (2)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 为BC 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 以角i 入射,第一次到达AB 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θ=15°,BC 边长为2L ,该介质的折射率为.求:(ⅰ)入射角i ;(ⅱ)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可能用到:sin 75°=42或tan 15°=2-.38. [答案] (2)(ⅰ)45° (ⅱ)2c 2L[解析] (2)(ⅰ)根据全反射规律可知,光线在AB 面上P 点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 ,由折射定律得sin C =n 1①代入数据得C =45°②设光线在BC 面上的折射角为r ,由几何关系得r =30°③由折射定律得n =sin r sin i ④联立③④式,代入数据得i =45°⑤(ⅱ)在△OPB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75°OP =sin 45°L ⑥设所用时间为t ,光线在介质中的速度为v ,得OP =vt ⑦v =n c ⑧联立⑥⑦⑧式,代入数据得t =2c 2L ⑨。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磁场.pdf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磁场.pdf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磁场 1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 本题考查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安培力总是垂直于磁场与电流所决定的平面,因此,安培力总与磁场和电流垂直,错误,正确;安培力F=BIL,其中θ是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错误;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导线受到安培力的情况与直角导线在磁场中的放置情况有关,并不一定变为原来的错误.[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面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 ) A.2 B. C.1 D. 16.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根据qvB=有= ,穿过铝板后粒子动能减半,则=,穿过铝板后粒子运动半径减半,则=,因此=,正确.[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场强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矩形区域abcd,水平边ab长为s,竖直边ad长为h.质量均为m、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的两粒子,由a、c两点先后沿ab和cd方向以速率v进入矩形区(两粒子不同时出现在电场中).不计重力.若两粒子轨迹恰好相切,则v等于( ) A. B. C. D. 18.B [解析] 两个粒子都做两个粒子在竖直方向上都做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竖直位移大小相等,所以它们的运动时间相等.两个粒子在水平方向上都做速度大小相等的匀速直线运动,因为运动时间相等,所以水平位移大小相等.综合判断,两个粒子运动到轨迹相切点的水平位移都为,竖直位移都为,由=,=v得v=B正确.[2014·新课标Ⅱ卷] 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 )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 [解析] 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垂直进入磁场时,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受到的洛伦兹力的A正确;由轨道公式R=知 ,若电子与正电子与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不同,则其运动的轨迹半径也不相同,故错误.由R==知,错误.因质子和正电子均带正电,且半径大小无法计算出,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正确.[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导电物质为电子的霍尔元件位于两串联线圈之间,线圈中电流为I,线圈间产生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与I成正比,方向垂直于霍尔元件的两侧面,此时通过霍尔元件的电流为I,与其前后表面相连的电压表测出的霍尔电压U满足:U=,式中k为霍尔系数,d为霍尔元件两侧面间的距离.电阻R远大于R,霍尔元件的电阻可以忽略,则( ) A.霍尔元件前表面的电势低于后表面若电源的正负极对调,电压表将反偏与I成正比电压表的示数与R消耗的电功率成正比 [解析] 由于导电物质为电子,在霍尔元件中,电子是向上做定向移动的,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向后表面,故霍尔元件的后表面相当于电源的负极,霍尔元件前表面的电势应高于后表面A选项错误;若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I与B都反向,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电子运动的方向不变,选项错误;由于电阻R和R都是固定的,且R和R并联,故I=,则正确;因B与I成正比,I与I成正比,则U=k,R又是定值电阻,所以正确.[2014·安徽卷] “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不变.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正比于( ) B.T C. D.T2 18.A [解析] 本题是“信息题”:考查对题目新信息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m解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由动能的定义式=,可得=,结合题目信息可得,选项A正确。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物理部分Word版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物理部分Word版

福建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能力测试题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4北京高考理综物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第I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I)2014高考浙江省物理卷真题-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2014年高考真题——物理(江苏卷)福建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能力测试题第Ⅰ卷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3.如图,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 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图的是( )14.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 倍,半径为地球的q 倍,则该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 A. pq 倍 B.p q 倍 C.qp 倍 D.3pq 倍 15.如右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

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 、s 、v 、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16.图为模拟远距离输电实验电路图,两理想闫雅琪的匝数n 1=n 4<n 2=n 3,四根模拟输电线的电阻R 1、R 2、R 3、R 4的阻值均为R ,A 1、A 2为相同的理想交流电流表,L 1、L 2为相同的小灯泡,灯丝电阻R L >2R ,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当A 、B 端接入低压交流电源时( )A.A 1、A 2两表的示数相同B.L 1、L 2两灯泡的量度相同C.R 1消耗的功率大于R 3消耗的功率D.R2两端的电压小于R4两端的电压17.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如右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18.如图,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

2014年物理全国Ⅰ-Ⅱ卷(两套全)

2014年物理全国Ⅰ-Ⅱ卷(两套全)

2014年物理全国Ⅰ-Ⅱ卷(两套全)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6分)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6分)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6.(6分)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A.2B.C.1D.17.(6分)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8.(6分)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19.(6分)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家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为: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0 1.5 5.29.51930轨道半径(AU)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20.(6分)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运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ayA.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B.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C.当ω=时,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当ω=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21.(6分)如图,在正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A.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φP>φM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 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23.(9分)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量程为200mA,内阻为R A=6.0Ω),开关S.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③以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出﹣R图线(用直线拟合);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和R的关系式为;(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②.R/Ω 1.0 2.0 3.0 4.0 5.0 6.07.0I/A0.1430.125①0.1000.0910.0840.077 /A﹣1 6.998.00②10.011.011.913.0(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A﹣1Ω﹣1,截距b=A﹣1;(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撞,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25.(20分)如图,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OA,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q>0),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OAB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时的动能是初动能的3倍,若该小球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另一方向抛出,恰好通过B点,且到达B 点时的动能为初动能的6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无电场时,小球到达A点时的动能与初动能的比值;(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类物理题、3类化学题,2类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直线运动
14.[2014·新课标Ⅱ卷]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
2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14. [2014·全国卷] 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
A .x =3 m
B .x =8 m
C .x =9 m
D .x =14 m
(2014上海)8.在离地高h 处,小均为υ,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
(A (B ) (C (D 13. [2014·广东卷] 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
A .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 .第3 s 内和第4 s 内的加速度相同
C .第1 s 内和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 .0~2 s 和0~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5.[2014·江苏卷]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 过程的是( )
A B
C D
15.[2014·山东卷]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
方向相同的有()
A.t1
B.t2
C.t3
D.t4
1.[2014·天津卷]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22.[2014·全国卷] 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9.80 m/s2.
单位:cm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
14.[2014·广东卷] 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14.[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不变,F2变大
A.F
B.F1不变,F2变小
C.F1变大,F2变大
D.F1变小,F2变小
2F2cos θ=G,轻绳剪去一段后,θ增大,cos θ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14.[2014·浙江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
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
[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
题6图3
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 P和T 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 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T 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
题6图4
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P”或“T Q”)的曲线.
②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
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0=________ 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为T0=________.
21.[2014·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第21题图1
第21题表1
(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 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23.(10分)[2014·新课标Ⅱ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
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
图(a)
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
(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
k ­n 图像.
图(b)
(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③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④__N/m.
11.[2014·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
共同作用时,拉力F 1和F 2的方向分别过P 1和P 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 3的方向过P 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 1=3.30 N 、F 2=3.85 N 和F 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 1和F 2的合力.
(题11-1图)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题11-2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题11-2图)(题11-3图)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