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细集料颗粒级配
一、细集料颗粒级配检测实施细则(一)国标1、检测依据1.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2、质量要求2.1 产品标准2.1.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2001)。
2.2 技术要求2.2.1 GB/T14684-2001规定的颗粒级配颗粒级配(GB/T14684-2001)表2.2.1注:a、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2.1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0mm筛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b、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 85 , 2 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 , 3 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
2.2.2 DB50/5017-2001规定的颗粒级配机制砂颗粒级配(DB50/5017-2001)表2.2.2注: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2.2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0mm筛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3、适用范围3.1适用于建设工程检测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和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4、主要仪器设备4.1方孔筛:孔径为0.15mm、0.30mm、0.60mm、1.18mm、2.36mm、4.75mm及9.50mm,筛底和筛盖各一只;4.2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4.3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4.4 摇筛机;4.5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5、检测前的准备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
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1100g 作为颗粒级配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 筛除大于9.50mm 颗粒,记录筛余百分率。
5.4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检测步骤6.1 准确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1g 。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外掺料组成的。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决定的,同时也与施工工艺(拌合、浇筑、养护等)有关。
因此,了解各原材料的性质、作用及其质量要求,对合理选择材料及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故称为骨料(集料)。
砂子填充石子的空隙,砂、石构成的坚硬骨架可拟制由于水泥浆硬化和水泥石干燥而产生的收缩。
混凝土中砂的作用是调节比例,使配合比最优,从而在少用水泥的情况下更好的发挥各种材料的作用。
一、混凝土用细集料(砂)基本类型及其性质粒径为0.15~4.75的集料为细集料(砂)。
砂按产源有天然砂或人工砂。
天然砂是岩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由不同矿物散粒组成的混合物,一般有海砂、山砂及河砂。
山砂的颗粒多具棱角,表面粗糙,与水泥黏结较好。
河砂的颗粒多呈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的黏结较差。
因而在水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山砂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差,但强度较高,而河砂则与之相反。
人工砂是由人工采集的块石加工而成的,棱角多,较洁净,但造价高。
工程中常选用河砂配制混凝土。
混合砂是由人工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砂,它执行人工砂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把人工砂和天然砂相混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降低机制砂的生产成本。
一般在当地缺乏天然砂源时,可采用人工砂或混合砂。
根据砂用途将其分为三类: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或建筑砂浆)。
二、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是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砂的粗细程度。
建筑用砂通常分为粗、中、细三个级别。
在相同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
细集料
2-1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物理性质
砂石材料密度概念小结
2-2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级配
采用标准套筛对集料进行过筛分析,以确定集料粗细颗粒的分布即级
配就是所谓筛分试验。通过筛分试验,求得集料试样的级配参数。
以细集料的筛分为例: 在筛分试验中,分别称量500g砂样充分过筛,根据砂样存留在各筛上
的筛余质量,分别计算出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率。
请同学们观看试 验过程的演示:
细集料的检测技术—课后思考题
简述下列各试验的流程, 并写出相应的精度及结果整理。
⑴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⑵细集料堆集密度试验;======试验(一)
⑶细集料筛分试验
细集料的检测技术
可以休息一会了,下面的 工作由大家在实训室完成。 我会很好的配合你们
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p
i
通过百分率
:是指通过某号筛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即
100与某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之差。
式中:Ai —— 某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2-2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级配
总称量500g
筛析法:一套标准筛。
(旧筛方孔)5.0 mm——4.75mm (新)
2.5 mm—— 2.36mm
3.装填密度:装样方法不同可为堆积密度、振实密度和捣实密度
ρ
空隙率:集料在某种装填状态下的空隙体积(含开口孔隙)占装填体积的
物理常数 百分率 粗集料的骨架间隙率:通常指4.75mm以上粗集料颗粒间的空隙体积的百 分含量。其大小用于确定混合料中细集料和结合 料的数量,评价集料的骨架结构。 细集料的棱角性:由在一定条件下测定的空隙率表征。 石料和集料涉及多种密度,现将这些密度归纳在下页表中: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二、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一)国标1、检验依据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质量要求2.1 产品标准2.1.1《建筑用砂》(GB/T14684-xx);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xx)。
2.2 技术要求2.2.1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
3、适用范围3.1 适用于检测天然砂和人工砂的表观密度,即其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与实体积之和)的烘干质量。
4 主要仪器设备4.1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2 容量瓶:500ml;4.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4 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等。
5 检测前的准备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660g作为表观密度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 操作步骤6.1 称取试样300g(G0),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加入冷开水,接近500mL刻度处停止加水。
6.2 用手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出气泡,紧塞瓶塞,静置24h左右。
然后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6.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水(与第6.1条冷开水相比,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
7 数据处理7.1 表观密度?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0?(G0)??水G0?G2?G1式中:G0—试样的烘干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水—水的密度,1000 kg/m3。
7.2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0kg/m3。
2.3集料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粗集料:粒径大于 集料划分 细集料:粒径小于
粗集料 集料技术性质 细集料 物理性质 力 学 性 质 物理常数 级配
4 . 7 5 mm 4 . 75 mm
物理常数 级配 坚固性 压碎值 磨光值 冲击值 磨耗率
集料磨耗值(AAV)
集料磨耗值用于评定抗滑表层集料抵抗车轮磨 耗的能力。采用道瑞磨耗试验机来测定集料磨耗值 (AAV) 集料磨耗值愈高,表示集料耐磨性愈差。高速 公路、一级公路抗滑层用集料的AAV应不大于14。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
物理常数 级配
级配参数
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 通过百分率
分计筛余百分率
粒状物料试样经过筛分,存留在各号筛上的试 样占全部试样质量的百分数。 定义表达式为 式中: a i —— 某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mi —— 存留在某号筛的质量(g); M —— 试样总质量(g)。
累计筛余百分率
粒状物料试样经过筛分,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 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之 总和。 定义表达式为
粗集料的技术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常数:主要研究集料中的孔隙(开口孔隙和 闭口孔隙)及颗粒间的空隙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表观密度
物理常数
毛体积密度 堆积密度 空隙率
级配:粗集料中各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情况 称为级配通过筛析试验确定。
观看动画
级配参数
分计筛余百分率
细度模数
在混凝土中表示砂、石粗细程度的一种指标, 由对砂、石试样筛分结果计算而得。 定义表达式
式中: —— 细度模数; A4.75、A2.36…A1.18——4.75、2.36、……、0.15mm 各筛 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砂的粗度按细度模数可分为四级: 粗砂 f = 3.7~3.1 中砂 f = 3.0~2.3 细砂 f = 2.2~1.6 特细砂 f = 1.5~0.7
沥青混合料中粗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
5
T 0320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项目
单位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45
T 0328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5
T 0333
砂当量,不小于
%
50
T 0334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项目
单位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
t/m³
2.45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30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35
T 0317
表观相304
吸水率,不大于
%
3.0
T 0304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
20
T 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
1
T 0310
T 0604
软化点(R&B)不小于
℃
A 43
T 0606
软化点(R&B)不小于
℃
B 42
软化点(R&B)不小于
℃
C 41
15℃延度不小于
cm
A 100
T 0605
15℃延度不小于
cm
B 100
15℃延度不小于
cm
C 60
15℃延度不小于
cm
C 60
塑性指数
≤9
T 0118
液限指数
≤26
T 0118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
细集料技术指标
3.I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II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 土;III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4.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mm筛孔 的累计筛余不得大于15%,0.3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砂分级
0.3mm
95~80
92~70
85~55
0.015mm
100~90
100~90
100~90
注:1.表中除4.75mm和0.6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
其超出量不得大于5%。
2.人工砂中0.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I区可放宽到100%~85%,II区可放宽到
100%~80%,III区可放宽到100%~75%。
砂组 细度模数
表6.3.3 粗砂 3.7~3.1
砂的分类 中砂
3.0~2.3
细砂 2.2~1.6
方孔筛筛孔边长尺
寸 I区
累计筛余(%)
级配区 II区
III区
4.75mm
10~0
10~0
10~0
2.36mm
35~5
25~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0.6mm
85~71
70~41
40~16
表6.3.1 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云母(按质量计,%)
轻物质(按质量计,%)
有害物质含量
有机物(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
计,%)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细集料的取样数量、技术要求
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0.15 + A0..3+ A0.6+ A1.18+ A2.36)-5 A4.75细度模数公式:M= ————————————————100 - A4.75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
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
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砂的分区及继配范围说明:1、砂中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m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 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
试样300g。
密度:m0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m0 + m1 - m2m3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m3 + m1 - m2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
)m0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m3 + m1 - m2式中: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m1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m2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吸水率:m3 - m0吸水率公式:w x = ——————(精确至0.01%,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m0于0.02%时,应重做。
)式中:w x_________集料吸水率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质量试验仪器:天平、饱和面干试模、捣棒、烧杯、干燥器、浅盘、铝制料、温度计、玻璃棒、堆积、紧装、密度试验仪器:台称、容量筒、标准漏斗、烘箱、小勺、直尺、浅盘。
粗细集料技指标
粗细集料技指标————————————————————————————————作者:————————————————————————————————日期: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 一、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 3或600t 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 3或300t 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 为一验收批。
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项 目技术要求Ⅰ类 Ⅱ类 Ⅲ类 有害物质含量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 轻物质(按质量计,%)≤1.0 ≤1.0 ≤1.0 有机物(比色法)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 3质量计,%) ≤1.0 ≤1.0 ≤1.0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1 <0.02 <0.06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3.0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 ≤1.0 ≤2.0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亚甲蓝试验MB 值<1.4或合格 ≤5.0 ≤7.0 ≤10.0 MB 值≥1.4或不合格≤2.0 ≤3.0 ≤5.0 坚固性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合的质量损失,%)≤8 ≤8 ≤10 人工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25 <30表观密度(kg/m 3) >2 500 松散堆积密度我(kg/m 3)>1 350 空隙率(%) <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粗细集料试验结果精度及允许偏差
粗细集料试验技术要求粗集料:1、筛分:称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筛分后质量损失不大于0.5%结果精确至0.1%,取平均值,两次P0.75差值超1%时重新试验。
2、密度吸水率: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结果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两次结果之差不超过0.02,吸水率精确至0.01%两结果之差不超过0.2%。
3、堆积密度:感量不大于称量的确良0.1%,结果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到平均值。
4、含泥量泥块含量: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计算精确至0.1%,取平均值,两结果差超过0.2%重新试验,泥块含量超过0.1%重新试验。
5、针片状含量: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计算精确至0.1%,结果差小于平均值的20%加一次取3次试验平均值。
6、压碎值:称量准确至1g,计算至0.1%结果取3次试验的平均值。
细集料:1、筛分:称500g准确至0.5g,筛分后质量损失不大于1%,结果取平均值,两细度模数差超过0.2时应重新试验。
2、表观密度:称300g,天平感量不大于1g,试验温度23±1.7O C,取两次结果平均值,两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1g/cm3。
3、密度吸水率:称1000g,天平感量不大于0.1g,试验温度23±1.7O C,结果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两次结果于平均值之差不大于0.01g/cm3,吸水率精确至0.01%,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不大于0.02%。
4、堆积密度:取1L容量筒天平感量5g,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空隙率精确至0.1%,取两次结果平均值。
5、含水率:感量不大于2g,称500g,结果结果精确至0.1%,取平均值。
6、含泥量:称取400g试样两份(天平感量不大于1g),结果计算至0.1%取平均值,两次结果差超过0.5%重新试验。
7、泥块含量:称200g,(天平感量2g),结果精确至0.1%取平均值,两结果差超过0.4%重新试验。
8、云母含量:称10-20g(天平感量不大于0.01g),结果精确至0.1%。
水泥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粗集料、再生粗集料及细集料要求
(1)
配筋混凝土路面及钢纤维混凝 土路面中不得使用海砂。
(3) 采用机制砂时,外加剂宜采用 引气高效减水剂或聚羧酸高性 能减水剂。
总结
路面水泥混凝土对粗细集料的选择要符合规 范的相关要求。
外观 级配 外观 级配
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路面不应低于Ⅱ级; 中、轻交通荷载等级路面可使用Ⅲ级天然砂。
符合相关规定;细度模数在2.0~3.7之间。
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路面不低于Ⅱ级; 中、轻交通荷载等级路面可使用Ⅲ级机制砂。
符合相关规定;细度模数在2.3~3.1之间。
(2)
细度模数差值超过 0.3 的 砂应分别堆放,分别进行 配合比设计。
粗集料、再生粗集料及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1 2
模块六
水泥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粗集料、再生粗集料 及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 3
面施工技术
4
水泥混凝土路面小型机具施工 水泥Biblioteka 凝土路面三辊轴机组施工5 6
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机施工 碾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C目 录 ONTENTS 1 粗集料、再生粗集料技术要求 2 细集料技术要求
2 细集料技术要求
细集料
1.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不得使用再生细集料; 2.配筋混凝土路面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中不得使用海砂; 3.细度模数差值超过0.3的砂应分别堆放,分别进行配合比设计; 4.采用机制砂时,外加剂宜采用引气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
细集料
天然砂 机制砂
1 粗集料、再生粗集料技术要求
粗集料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
极重、特重、重交 通荷载等级
我国集料的技术指标
m1 Qe 100% m0
针片状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击实75次)
粗集料扁平颗粒含量对高温抗剪强度的影响
1.4粗集料棱角性
U S (U1 U 2 U3 ) 3
•U1为19~12.5mm粗集料空隙率,%;U2为12.5~9.5mm粗集 料空隙率,%;U3为9.5~4.75mm粗集料空隙率,%。
THANKS
m0 m1 Qn 100% m0
2.2棱角性
•称取烘干并且除去粉尘后的粒级0.075~2.36mm试样5份, 每份质量为m(kg)=1.0×γa/2.70,选用漏出孔径为12mm的 漏斗,打开漏斗同时开启秒表,在细集料全部流完时停 止秒表,读取留出时间即为流动时间,取五次平行试验 平均值即为细集料棱角性实验结果。
11石料压碎值?称取95mm132mm试样样m分3次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捣实25次用刮刀整平将试模放到压力机上开始加载在10min左右达到400kn稳压5s卸载取下试模用236mm标准筛筛分全部试样称取通过236mm筛孔全部细集料m修复替代衰老损伤器官成为医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成为治疗许多传统医学难以解决的重大疾病如白血病帕金森氏症的新希望
我国集料技术指标
1.粗集料技术指标 2.细集料的技术指标 3.矿粉(填料)的技术指标
1.粗集料的技术指标
表1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 标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 其他等级 路 单位 试验方法
表面层 其他层次 公路
1.石料压碎值
2.洛杉矶磨耗损失 3.表观相对密度 4.坚固性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大于
T 0351
T 0353 T 0355
3.1亲水系数
•称取烘干至恒重的矿粉5g,放在研钵中,加入15ml~30ml 蒸馏水,细磨 5min 后把悬浮液洗入量筒中,使量筒液面 恰为 50ml ;将另一份同样质量的矿粉,用煤油研磨冲洗 到量筒,页面亦为 50ml 。每天两次记录沉淀体积,直至 体积不变,水中沉淀为VB,油中沉淀为VH。 亲水系数:
粗、细集料技指标
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一、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砂的分类注: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表6.3.4细集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注:1、表中除4.75mm和600um 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起超出量不得大于5%。
2、人工砂中150um筛孔的累计筛余:Ⅰ区可放宽到100%~85%,Ⅱ区可放宽到100%~80%,Ⅲ区可放宽到100%~75%。
细集料各项试验取样数量及技术要求
细集料各项试验取样数量及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0.15 + A0..3+ A0.6+ A1.18+ A2.36)-5 A4.75细度模数公式: M= ————————————————100 - A4.75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
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
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
试样300g。
密度: m0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m0 + m1 - m2m3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m3 + m1 - m2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
)m0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m3 + m1 - m2式中: 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m1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m2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吸水率: m3 - m0吸水率公式:w x = ——————(精确至0.01%,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m0于0.02%时,应重做。
)式中: w x_________集料吸水率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质量试验仪器:天平、饱和面干试模、捣棒、烧杯、干燥器、浅盘、铝制料、温度计、玻璃棒、堆积、紧装、密度试验仪器:台称、容量筒、标准漏斗、烘箱、小勺、直尺、浅盘。
粗细集料技指标
粗细集料技指标
1.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
要因素。
一般来说,粗集料的颗粒应该呈块状或平面状,而不应该呈片状
或针状,表面应该光滑,无明显的裂缝和角。
细集料的颗粒形状应该规则,而不应该呈胶凝状。
2.颗粒大小和粒度分布:颗粒大小和粒度分布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
和强度的重要因素。
混凝土中粗、细集料的颗粒大小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粒度分布应该合理,细集料应该包含合适的细砂和粉状物质。
3.空隙率和密实度:混凝土中有一定比例的空隙是不可避免的,但空
隙率和密实度的大小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透性。
因此,合适的空
隙率和密实度是粗、细集料技术指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4.互相黏聚性和与水泥石粘结性:集料在混凝土中的黏聚性和与水泥
石的粘结性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集料颗粒应
该具有适度的黏聚性,能够与水泥石充分粘结。
5.吸水性和含水率:集料的吸水性和含水率对于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
的影响。
过高的吸水性和含水率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
对于具体的粗、细集料技术指标要求,可以参考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可以根据现场试验和
经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总体而言,粗、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该综合
考虑其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能,以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工作
性能和耐久性。
粗、细集料技指标
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源-于-网-络-收-集注: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细集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注:1、表中除4.75mm和600um 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起超出量不得大于5%。
2、人工砂中150um筛孔的累计筛余:Ⅰ区可放宽到100%~85%,Ⅱ区可放宽到100%~80%,Ⅲ区可放宽到100%~75%。
3、Ⅰ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Ⅱ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Ⅲ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1.9.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1.9.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 1.9.2的规定。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 适用于0~ 1.75mm)或亚甲蓝值( 适用于0~2.36mm或 0~ 0.15mm)表示。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表 1.9.2高速公其他等级项目单位路、试验方法公路一级公路表观相对密度 t/m 3 2.50 2.45T 0328不小于坚固性 (>0.3mm 部分 )%12-T 0340不小于含泥量 ( 小于 0.075mm的含量)%35T 0333不大于砂当量%6050T 0334不小于亚甲蓝值g/kg25-T 0346不大于棱角性( 流动时间)s30-T 0345不小于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1.9.3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 1.9.3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
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 20%, SMA和 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表1.9.3筛孔尺寸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mm)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1.7590~ 10090~ 10090~1002.3665~9575~ 9085~100 1.1835~6550~ 9075~100 0.615~3030~ 6060~ 84 0.35~ 208~ 3015~ 45 0.150~ 100~ 100~10 0.0750~50~ 50~ 51.9.4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1.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 1.9.4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1.9.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1.9.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1.9.2的规定。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1.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
2.36mm或0~0.15mm)表示。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表1.9.2
项目单位
高速公
路、
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
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 2.50 2.45 T 0328
坚固性(>0.3mm部分)
不小于
%12 -T 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
的含量) % 3 5 T 0333
不大于
砂当量
不小于
%60 50 T 0334 亚甲蓝值
不大于
g/kg 25 -T 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
s 30 -T 0345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1.9.3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1.9.3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
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表1.9.3
筛孔尺寸(mm)
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中砂细砂
9.5 100 100 100
1.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90~100
65~95
35~65
15~30
5~20
0~10
0~5
90~100
75~90
50~90
30~60
8~30
0~10
0~5
90~100
85~100
75~100
60~84
15~45
0~10
0~5
1.9.4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1.75mm或
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1.9.4的要求。
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S15可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其他等级公路中使用。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表
1.9.4
规格公称粒
径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mm) 9.5 1.75 2.36 1.18 0.6 0.3 0.15 0.07
5
S15 0~5 100 90~
100 60~
90
40~
75
20~
55
7~
40
2~
20
0~
10
S16 0~3 100 80~
100 50~
80
25~
60
8~
45
0~
25
0~
15
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1.9.5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