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揭西县东园中学林晓旋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是学生接触到的的第二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它是以直接开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深入探究,是由特殊到一般的一个拓展过程,又对继续学习后面的公式法有着指导和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运算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提高小组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配方法的定义,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2.能力目标:提高自学能力、归纳能力、交流能力,增强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学生间交流、探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同时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难点:熟练进行配方.四、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
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九年级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借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引导探索法,整个探索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手段: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启发、引导、点拔、评价学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观察猜测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说课稿
课题: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瓦店二中的代华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在学过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后,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学习。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介绍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设计理念: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为了能更好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并对方程的工具性能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2、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过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种通用方法——配方法。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基础是直接开平方法,而配方法又是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基本方法;另外,虽然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很少在中考中直接出现,但是中考的一个重要内容二次函数与配方法息息相关。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配方法,会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个探究活动逐步得到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步骤;体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本思想-----降次,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4、教学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教学难点:怎样通过配方将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变形为(x+p)2=m的形式。
二、说教法为了便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本节课采取学案导学与启发诱导相结合,争取实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说学法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我校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上明确提出一点要求:每节课至少设计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给充分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
所以本节课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学习并对设置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通过探究和合作来实现课程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1、设置问题,引入新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第5页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方根的意义解决问题,然后引出方程:(x+3)2=5你会解吗?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①学生通过对方程x2=25的理解自主探究方程(x+3)2=5解题过程,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体会降次的根本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如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总结配方法的步骤等。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配方法的理解。作业的布置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配方法的步骤,能够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发现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他们自己总结配方法的概念和步骤。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借鉴。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包括配方法的概念、步骤和示例等。内容上,我会突出配方法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风格上,我会采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图形,以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和总结,确保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逐步呈现配方法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介绍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将方程写成标准形式、找到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添加适当的常数使得方程变为完全平方等。接着,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配方法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步骤一起操作,从而加深他们对配方法的理解。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配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让他们明白配方法的本质。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根的判别式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解法,通过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既是一种技巧,又是一种策略。
在本节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学的知识进行运用,通过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 对配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运用;2. 在转化方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3. 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理解不够全面,容易忽视其他解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配方法的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优美,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配方法的原理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配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从而引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通过实例理解配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
4.教师讲解:教师对配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信息•课本名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数学•章节:第X章-X.X-X节•知识点: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第X章-X.X-X节,主要内容是介绍如何利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并能够独立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二.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熟练运用配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配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 教学难点•运用配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抛物线的应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知识点讲解与示范首先,向学生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的含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然后,详细讲解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示范。
3. 学生练习与巩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些基础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程度。
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4. 拓展与应用在巩固学生对配方法的掌握之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抛物线的图像问题等。
5. 归纳与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归纳总结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强调其实际应用。
6.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完成课堂练习、预习下一课内容等。
五. 教学资源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及相应标记工具•教材及教辅资料2. 多媒体技术•PPT演示文稿3. 其他辅助材料•学生练习题集•相关实际问题材料六. 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2节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提问:同学们,会解这个方程吗?
12
解:移项得: x2 -6x = 16 两边同时加上 32 得:x2 -6x﹢ 32 =16﹢ 32
即 (x-3)2=25 两边同时开平方得:x-3 =±5
x-3 =5或x-3 =-5 解得: x1=8 , x2=-2(舍去) 强调:8和-2是方程x2-6x -16=0 的两个根,但
九年级上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说课稿
1
一、教材内容分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二)学情分析 • (三) 教学重难点 • (四) 教学课时
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降次— —解一元二次方程”主要内容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 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配方法”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种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法,它是以直接开平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深入探究, 由特殊到一般的一个拓展过程,又对继续学习后面 的公式法有着指导和铺垫作用,为今后学习高次方 程、二次函数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x2-4x+6=3
(2) x2+6X+7= 2
10
• 【设计意图】 • 第1、2、3小题通过对完全平方公式和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 为讲配方法做好铺垫,第4小题给学生 留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求欲望。
11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教材P31)问题2:要使一块 长方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米,并且面积 为16平方米,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 方法一: 设场地的长为x米,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教案
课题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探索凑配成完全平方的方法与技巧四.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1: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 ,并且面积为16m 2,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解:设场地宽xm ,则长(6+x )m 。
根据矩形面积为16m 2,列方程 X ·(6+x )=16,即x 2+6x-16=0。
问题2:如何解所列方程?怎样把它转化为我们已经会解的方程?(二)对比探究,解决问题1.回顾完全平方公式:a 2±2ab+b 2=(a ±b )22.填空:(1).(x+1)2=x 2+2x+(1)2(2).(x-4)2=x 2-8x+(4)2 (3). 222) (5)25(++=+y y y (4). 222) 41 (21-)41-(+=x x x 观察:在上面等式的右边要添加的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 结论:要添加的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3.配方两边同加32直接开平方将次解两个一次方程得出原二次方程的解由于矩形场地宽度不能为负,故场地的宽为2m,长为8m。
4.配方法的定义:像上面那样,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5.例题分析:(1)x2-8x+1=0 (2)2x2+1=3x (3)3x2-6x+4=0与同桌讨论,交流归纳如何用配方法解这三个一元二次方程。
你能从这3道题的解法归纳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吗?(三)总结归纳,形成技能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2.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4.开方:根据平方根意义,方程两边开平方;5求解: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写出原方程的解.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用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 x2-10x+25=7 (2) x2+6x=1(3) 2x2-3x=8 (4) x2+2x+2=8x+4(五)编写口诀,帮助记忆•法力无边配方法︱一移二化一三配方︱•两边同加b半方︱写成完全平方式︱•右边若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解︱•右边若为一负数︱方程没有实数根‖(六)布置作业基础题: P34练习 1 2 (1)、(2)P42习题22.2 3思考题:解下列方程(1)x2+12x+25=0 (2) 2x2+4x=10(3) 4x2-6x=11 (4) x2-2x-4=0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配方,配方的对象是含有未知数的二次三项式,其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式,配方的方法是通过添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构成完全平方式,对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它,确实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后批改中发现学生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在利用添项来使等式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公式时,等式的右边忘了加。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各位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首先,我对本节课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八年级下第十七章第二节“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本节共3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用配方法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配方法”是学生接触到的的第二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它是以直接开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深入探究,是由特殊到一般的一个拓展过程,又对继续学习后面的公式法有着指导和铺垫的作用。
在“配方法”的探索过程中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高次方程、函数等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针对上述分析,结合初中数学现行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技能:理解配方法,会利用配方法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方。
数学思考:(1)通过对比、转化、总结得出配方法的一般过程,提高推理能力。
(2)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1的分类处理,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解决问题:(1)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发现不同方程的转化方式,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配方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八年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已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分析归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会用配方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配方方法的探索。
二、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法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地获取新知。
21.2.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1.2.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是否遇到过一元二次方程难以求解的情况?”(如x^2 + 5x + 6 = 0)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配方法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易于求解的形式。它在解特定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中非常有效,是数学中重要的解题方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方程x^2 + 6x + 9 = 0为例,通过配方法将其转化为(x + 3)^2 = 0的形式,从而轻松求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配方法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通过实例演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4)让学生练习并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5)拓展讨论:配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掌握b2—4ac>0,ax2+bx+c=0(a≠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x2+bx+c=0(a≠0)没实根,反之也成立;及其它们关系的运用。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0、b2—4ac=0、b2—4ac<0各一题,•分析它们根的情况,从具体到一般,给出三个结论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重难点关键1、重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根。
2、难点与关键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3x=0(2)3x2—2 x+1=0老师点评,(三位同学到黑板上作)(1)b2—4ac=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b2—4ac=12—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b2—4ac=│—4×4×1│=<0,•方程没有实根。
二、探索新知方程b2—4ac的值b2—4ac的符号x1、x2的关系(填相等、不等或不存在)2x2—3x=03x2—2 x+1=04x2+x+1=0请观察上表,结合b2—4ac的符号,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docx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芹池中学刘小平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节第2课时的内容。
从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而,谈谈我对这一节课教学的处理情况。
一、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共学四种解法,配方法是在学习了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配方法又是下节公式法的基础。
因此在本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的意义。
即如果如果X2=a,那么X=±Va o;他们还学习了完全平方式X2+2Xy+y2=(X+y)2.这对配方法解…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过初中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力, 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
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九年级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因此,我遵循学牛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借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1、理解配方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配方法解-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3、能熟练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 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能熟练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 X2-81=0( 2) 9X2=1(3) (x+1) J4 ( 4) x“4x+4=2(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交换检查)2、提出问题:你会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5吗?(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25页例4思考1、由X2=5,可得_________ ,由(x+1 ) 2=5,可得xi= ____ ,X2= ____2、对于方程X2+2X-5,要用直接开平发求解,必须将方程化为(x+a)2=k的形式,即设法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适当的数,使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__________ ,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数学教材中通常会提供一些典型例题和 练习题,学生可以通过解题实践加深对
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教材中还会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进行比较和总结,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各
种解法的优缺点,提高解题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步骤2
为了使左边成为完全平方,需要添加和减去 同一个数。计算 $frac{b}{2a}$,并求其平方, 即 $(frac{b}{2a})^2 = frac{b^2}{4a^2}$。
04
步骤4
将左边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即 $(x + frac{b}{2a})^2 = frac{b^2 4ac}{4a^2}$。
04
学生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题一:如何确定方程的解?
理解解的概念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目标是找到满足方程的未知数值。首先,需要明确解的概念,即满足方程的未知数 的值。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通常寻找一个数,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
问题二:如何应用配方法?
掌握配方步骤
VS
配方法是一种通过配方将一元二次方 程转化为更易于解决的形式的方法。 首先,将方程的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 边,使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三项式。 然后,在方程的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 一半的平方,使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 方项。最后,开方求解即可得到方程 的解。
03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 实例分析
实例一
总结词:标准形式
详细描述:该方程已经是最简形式,可以直接通过配方得到解。将常数项移到等号 的右边,得到$x^2 - 6x = -9$。为了配方,我们需要加上$(6/2)^2 = 9$,得到$(x - 3)^2 = 0$。因此,解为$x_1 = x_2 = 3$。
实例二
21.2.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说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思考:解方程 (2x 1)2 5 …②
x2 6x 9 2 …③
问题3:方程②与方程①在形式上有何联系? 可否借鉴方程①的解法,求解方程②
解:由方程②得
(2x 1) 5
整体思 想
所以 (2x 1) 5 或 (2x 1) 5
解得
x1
5 1, 2
1 5 x2 2
返回
问题4:方程③与方程②①在形式上有何异同?能 否将方程③转化为方程②的形式?怎样求解?
①若 8x2 16 0,则x的值是
.
②如果方程 2(x 3)2 72 ,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是 .
③解关于x的方程 (x m)2 n.
返回
五、教学评价分析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谢谢各位评委! 谢谢各位老师!
⑤ x 2 4x 4 5 ; ⑥ 9x2 6x 。1 4
(五)反思评价、发展提高
学生谈本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我学会了……
我体会到……
我感到困难的是……
课后作业布置: ⑴必做题:解下列方程
① 36x2 1 0
② 4x2 81
③ (x 5)2 25 ⑵选做题
④ x2 2x 1 4
结论:方程等号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这类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 表示为 x2 p( p 0) 或 (mx n)2 p ( p 0) 的形式.
返回
问题6:你能由问题5中的结论,谈一谈此类方程 解法的特点吗?
交流得出: ①转化为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 x 2 p( p 0) 的方程,得 x p ,变一元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材分析
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中公
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中公
一、课题: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学目的:
1. 让学生掌握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应用。
2. 让学生能够推出各种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熟练
地应用,熟悉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步骤,熟练地运用数学公式,推出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是指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成
的正负数形式的方程,它的求解步骤是把不等式变成等式,再把它变成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出方程的解。
2. 步骤:
(1)先把不等式变成等式;
(2)将相等的两边变成一元二次方程;
(3)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得到方程的解。
3. 应用:
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在计算面积、长度等问题中都可以使用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四、教学策略:
1. 情景教学:通过将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植入到一个有趣的情
景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
2. 启发式教学:针对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够正确理解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能够熟练地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 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
2. 如何让学生掌握配方法解方程的正确步骤和思路;
3. 如何让学生熟练运用数学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首先,我对本节课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九年级上第二十二章第二节“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本节共3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用配方法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配方法”是学生接触到的的第二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它是以直接开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深入探究,是由特殊到一般的一个拓展过程,又对继续学习后面的公式法有着指导和铺垫的作用。
在“配方法”的探索过程中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高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针对上述分析,结合初中数学现行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技能:理解配方法,会利用配方法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方。
数学思考:(1)通过对比、转化、总结得出配方法的一般过程,提高推理能力。
(2)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1的分类处理,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解决问题:(1)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发现不同方程的转化方式,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配方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九年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已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进行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分析归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会用配方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配方方法的探索。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法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地获取新知。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的是“问题——探究——问题”的教学模式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2、学法:
由于九年级学生已能按思维的概括去观察事物,观察的精确性、概括性有所提高,他们通过观察进而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并能把个别事物同一般的原理、规则联系。
因此,本节课将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发现等活动,灵活地运用旧知识去研究新问题,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
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
三、教学流程分析:
(一)复习提问,回忆旧知:
通过设置问题,由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后举例说明形如()()02
2≥=+=p p n mx p x 或的方程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出。
以方程2962=++x x 为例,通过师生合作,具体讨论其解法特点,从而为利用配方法解方程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新: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提出下面实际问题:
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 ,并且面积为16m 2,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再现生活场景,不仅能够生动自然引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体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本质,为下一步探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由前面情境问题,学生可整理得出方程:01662=-+x x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方程特点,类比方程2962=++x x 的解法,通过小组交流,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发现此方程的解法——配方将等号左边转化为完全平方。
这一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等活动,强化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
数学思想方法。
对配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转化是最独特的一种智力活动”.数学解题的实质就是实现新问题向老问题、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未知问题向已知问题的转化。
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设置例题,引出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一步完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通过设置适当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学有所得的乐趣。
(五)总结归纳,提高认识
1、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前面用配方法解题的步骤进行语言上的归纳和总结,加强记忆和应用能力。
2、总结提升:教师总结,使学生领会本节课通过配方法达到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再设新疑:
在学生掌握了用配方法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引出新问题:“如何利用配方法解方程02=++q px x ?”,让学生再次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并引导学生对配方后,等号右侧常数项部分的符号进行分类讨论;再由此问题过渡到让学生课下思考“如何解方程()002≠=++a c bx ax ”的问题,从而自然引出下一节要探讨的推导求根公式的方法上,为公式法解方程做好铺垫。
(七)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根据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则,分别布置基础训练和课后思考两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