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
思维文化素养——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
![思维文化素养——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d0d9e6f4910ef12d2af9e763.png)
出一个锐 角的三角形 不一定是锐 角三角形 。 接着 , 大家
通 过 讨 论 得 出 以 下 结 论 :每 个 三 角 形 最 多 有 一 个 直 角
或 钝 角 , 少 有 两 个 锐 角 , 以 , 要 看 到 一 个 直 角 或 最 所 只
钝 角 . 可 以判 断 出它 是 直 角 或 钝 角 三 角 形 , 锐 角 三 就 而 角 形 必 须 三 个 角 都 是 锐 角 , 只 看 到 一 个 锐 角 是 无 法 判 断 它 是 否 为 锐 角 三 角 形 的 . 是 看 到 两 个 锐 角 , 还 要 就 也 看 这 两 个 锐 角 的 和 是 多 少 才 能 判 断 , 如 果 和 大 于 9 0 度 , 是锐 角 三角形 , 果 和等 于 9 则 如 0度 则 是 直 角 三 角
数 学 是 打 开 科 学 大 门 的钥 匙 , 其 他 科 学 提 供 了语
人 们 生 活 、 动 和 学 习必 不 可 少 的 工 具 : 学 在 提 高 人 劳 数
的 推 理 能 力 、 象 能 力 、 象 力 和 创 造 力 等 方 面 有 着 独 抽 想
形 . 果 和小 于 9 如 0度 . 是 钝 角 三 角形 。通 过 这 个 游 戏 则
既 要 使 学 生 掌 握 现 代 生 活 和 学 习 中 所 需 要 的 数 学 知
识 、 能 、 本 思 想 和 基 本 活 动 经 验 , 要 发 挥 数 学 在 技 基 又
培 养 人 的 创 新 思 维 、 文 精 神 、 合 素 养 等 方 面 不 可 替 人 综 代 的作 用 。我 们 要 把 “ 维 ” “ 化 ” “ 养 ” 为 小 学 思 、文 、素 作 数 学 教 育 的重 要 的价 值 追 求 ,并 在 教 育 实 践 中 认 真 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追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68978d18524de518974b7d4d.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追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了落实这个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四个“追求”。
一、营造轻松、有序氛围,追求和谐课堂和谐的课堂应具有轻松的教学氛围。
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民主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尝试,思维活跃,发言积极。
和谐的数学课堂更应该是有序的。
在数学课堂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小学生操作完学具后,老师组织交流了,还有学生在玩学具;有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就有学生喊出答案;有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却有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有时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却在谈论一些不相干的话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有序课堂与轻松课堂不是矛盾对立的。
有序是在轻松课堂中的有序,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些活动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的一份关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举措.二、突出学生主体,追求生命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我们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概括的教师不去概括等等,教师要“引”“导”有方,“进”“退"有度。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7a96f116bd97f192279e9ae.png)
(二) 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关
键是有效使用生成性学习资源。
◆预设生成资源的恰当处理 教学设计的开放必然导致学生生成资 源的多元化,但课堂教学又是有目的、有 计划,追求一定效率的活动,教师的引导 就显得非常的必要。毕竟学生个性化、多 样化的学习成果并不一定是教学所要追求 的理想结果,它有创新和发现,同样也有 错误和平庸。
1. 认真比较,学会鉴别 2.注重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3. 适时提升,形成共识 4. 充分利用错误性生成资源 第一:对错误分析具有典型的意义 第二:对错误分析具有反衬意义 第三:对错误分析有促进生成的意义
有一天,莫泊桑拾到一串《项链》, 巴尔扎克认为是《守财奴》的,都德 说是自己在突出《柏林之围》时丢失 的,果戈里说是《泼留希金》的,契 可夫则认定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 最后大家请高尔基裁决,高尔基判定 说,你们这些失主都是男的,而男人 是不用这东西的,所以真正的失主是 《母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的思考与实践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沈百军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
◆ 基本要素: 教师 学
生
学生
学习材料
发展
学习方式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 ◆ 价值追求:
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 学生具备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能 力,更在于通过数学教育本身蕴含的智 力价值和精神价值去提升学生的素养。
◆ 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 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精心 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 ◆ ◆
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必要性思考 如何达成目标——操作性思考 是否具有先进性——发展性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7001b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3.png)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基本数学能力的重要环境,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数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明白数学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家的事迹和成就,让他们懂得数学是一门崇高的科学,培养对数学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感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数学学习是一个过程,对于一些难题可能需要多个人一起协作才能解决。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攻克难题。
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在团队中的责任心和协作能力,让学生们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型的问题和习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学校要注重数学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情感上渗透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
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和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
![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0c48ccebcc22bcd127ff0c03.png)
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陈东辉3.文化关怀:让数学课走向文化创造。
作为数学文化源头的西方数学及其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
”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是来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
这同时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室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再造,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可以安排让学生创造轴对称图形。
又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时候,在更多的时候是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由此学生自创命名为“加法结交律”。
这不可不谓是一种创造,一种数学式的思考,使得数学课成为一个审美的课堂、一个情趣的课堂、一个智慧的课堂,体验数学发展年4月第1版。
[2]〔美〕M.克莱因着.刘志勇译.数学与知识的探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美〕R·柯朗.H·罗宾.《数学是什么》,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4]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5]郑毓信.数学文化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陈士文.小学: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江苏教育》.2006年第1期。
[7]张奠宙.数学的明天.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作者简介:陈东辉,1976年出生,男,小教高级教师,现任温州市实验小学高段数学组组长。
曾主持过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同级分层、异步达标教学教法研究》及市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有效反馈途径研究》等,并获省教育成果二等奖。
撰写的《“数学味”即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本色的回归》、《多元互动式评价――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等数十篇论文、案例先后在省市各级评比中获奖、发表。
2003年进入温州市实验小学后,一直致力于儿童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数学课堂文化领域进行了独到的探索。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39901094b9d528ea81c779e9.png)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作者:林丽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5年第05期【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追求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0007-01当前的数学课堂仍然存在大量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遏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要从“有效教学”这个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探寻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改变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意义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最大受益产出为归宿,以规律性的教学策略为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而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状态”及“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
因此,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发展、最快乐的体验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一)精彩导入,激活思维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精彩的导入既能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时,笔者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十个丫丫,分成两家;光会干活,不会说话。
”学生很快猜出。
笔者说:“我们的小手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这时,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从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入手,让学生填表:一只手有多少个手指?两只手有多少个手指?三只呢?四只呢……并试着说出算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追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3a1e1ac281e53a5802ff76.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追求“瘦、皱、漏、透”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科学性和小学生认知的模糊性和笼统性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我们小学课堂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这两者往往难以兼顾。
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渐渐趋于以丰满的活动支撑课堂、以丰富的媒介展现内容、以活泼的形式揭示算理,但是冷静反思之下,我们的孩子在一节课中几乎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整个人的思维在都在不停的追赶着老师的进度,对所学的的知识来不及进行“反刍”,思维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缺乏深度和精度。
在小学新课标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应该着力抓好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统一、教师主导和学生参与的和谐。
具体来说应该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教学环节上追求“瘦”正所谓“大道至简”,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过多的环节,无论是导入、讲解、练习还是作业我们的老师总是倾尽全力,热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视频资料、教学用具不断的呈现,努力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至于教师的过度介入剥夺了我们孩子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
为了真正落实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性质,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减少教学环节,控制活动的数量,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对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够发现的知识,就放手让学生启动自己的思维,点燃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删繁就简,增强教学环节的适切性。
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在充分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21+31,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讨论、合作和探究,在思维碰撞和互相启发、质疑和补充之后,教师适当进行引导,我们的新知识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教学环节也会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和简洁。
孩子们也会因充分的思考、假设、猜想、验证和体验而更增加自主学习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三多三少”:儿童立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
![“三多三少”:儿童立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2642e10da6c30c2259019e6e.png)
我们老师要 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儿童 的思维 ,
示意知道答案 了)
【 分析 】 提问一经提出马上引发了学 生的思考 。 这
个 问题贴近学 生 的生 活实 际 ,较易在 学生 中产生 共 鸣, 问题直指 要寻找谜 底这一 教学活 动 , 因而具有 一 定 的指 向性 。 3 . 精彩机智 , 促进你我 和谐 沟通 。课 堂机智是课 堂 随机生成 的一种东 西 , 精彩 的课堂机 智 , 既可 以体 现一个教师 的教学技艺水平 , 同时它也可 以成 为师生 和谐 沟通 的添加剂。如在教学“ 认识线段 ” 时, 我要 求 把铅笔 的长 1 5 厘米 画出来 , 大部分学生都是 “ 画一条 1 5 厘米 的直线 ” , 有一位学生 只画 了两个点( 它们 之间 的距离是 1 5厘米 ) , 这 时全班人都嘲笑他 。 于是 , 我引 导: 其 实我们 要感谢这 位 同学 , 他给 我们发 明 了两 个 点( 端点) , 把 这位 同学 的专利 用在大 家 的作 品上 , 就
一
么? 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小结 : 1 元 = l O 角; ( 2 ) 出示暖 羊羊和懒羊羊 的红包 ,认识 1 元与 2角 、 5角的关 系 。 师: 懒羊羊 和暖羊羊 的红包也 都是 1 元 的, 而且 每一 个红包里面人 民币 的面值都是一样 的。 先看懒羊羊的 红包 , 这是 面值 多少的人 民币? ( 露 出 5角纸 币一 角 ) 师: 想一想 , 这个红包里面装 了几张 5 角 的纸 币?为什 么会是 2 张呢?得出 : 两个 5角就 是 1 0 角, 1 0角也就 是1 元。 师: 再来 看看 暖羊羊 的红包 , 每张人 民币 的面 值都是一样 的, 一共也是 1 元。 老师告诉你们 , 里面装 了5 张人 民币 。 猜猜看 , 可能是 面值多少 的人 民币呢? 你是怎 么想 的? 得出 : 5 张 2角就是 1 元; ( 3 ) 出示 四种 红包 , 回顾 1 元的不同组成 。 师: 村长在发红包 的时候 可是 动了一番脑筋的 , 回顾 1 元 的不 同组成 。设计 了 村 长给小羊们发红包的故事情境 , 与学生 的生活实际 相联 系 , 学生更感兴趣 。 2 . 在游 戏中教学 。 陈省身先生讲 : “ 数 学好玩 。 ” 学 习数学应该成 为一个快乐 的经验 。 游戏是儿童非常喜 爱的一种活动方式 。 把学生喜爱 的游戏 引入数学教学 之 中, 不仅 可 以活跃课 堂气 氛 , 还 能提高学 生 的学习 兴趣 , 激 发学生 的观察力 、 想 象力 、 创 造力 , 启迪 学生 智慧 、 培养学生个性 , 增强学生 团结合作 的意识 , 让学 生在玩 中学 , 在学 中获取知识 。
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的追求与坚持
![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的追求与坚持](https://img.taocdn.com/s3/m/01f75b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2.png)
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的追求与坚持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数学的学习往往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们的兴趣。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许多教师开始追求和坚持数学课堂创新,希望能够通过创新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的追求1. 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数学的实践性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尤其需要将数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很多学生存在着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认为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求知欲。
4. 强化数学的游戏性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然的热爱,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的坚持1.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创新的时候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坚持拓展数学学习的渠道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给学生拓展数学学习的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堂外的时间进行数学活动。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阅读数学故事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进行数学学习。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且对数学的学习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的追求与坚持
![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的追求与坚持](https://img.taocdn.com/s3/m/c0491a3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0.png)
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的追求与坚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
该如何创新教学,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可以追求
和坚持的。
其次,要注重数字概念的建立和巩固。
数字是数学的基本元素,而数字概念的建立和
巩固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字概念的建立和巩固,这样
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成绩,让他们对数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再次,要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培养。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强的
学科。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培养,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最后,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变。
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变是推进数学教育改革的
必要条件之一。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竞赛、故事、绘本等,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方式,让孩子们更轻松地学习数学,从而提高他们的数
学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总之,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创新,需要我们持续的追求和坚持。
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尝试
新的教学方法与方式,积极寻求变革创新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和挑战的数
学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更快乐地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追求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1f2368e5f8c75fbfc77db24f.png)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追求布鲁纳认为: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精彩的提问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动机,促使教与学在思维和感情上产生同频共振,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营造出乐学的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一、提问要有指向性,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案例一】《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老师出示题目:“甲乙两人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决定谁先参加踢毽子比赛,这样的方式公平吗?为什么?”通过交流讨论,学生纷纷提出,要看比赛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可能性,再看甲和乙赢的可能性占其中的比率是多少。
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怎样找出一共的可能性。
学生陷入了茫然,课堂气氛一度跌入低谷。
教师灵机一动:“我们来试着玩这个游戏,好吗?”于是教师和学生展开了游戏活动。
教师提问:“如果我出拳头,你可以怎样应对?如果我出布呢?出剪刀呢?”学生一度豁然开朗,游戏一共有9种可能性,其中甲赢的可能性占三分之一,乙赢的可能性也占三分之一,平局占三分之一,因此整个游戏是公平合理的。
【反思】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一角色的扮演要既不越位又及时到位,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要有调控的能力,对学生学习过程要有深刻的认识。
应该学生主动进行的活动,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应该由教师闪亮登场进行传授与讲解引导的环节,要及时走在前列,引领学生前行。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很好的教学引路工具,是体现教师本身在课堂上价值的重要载体。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进一步探索的方向,让思维变得清晰起来,学习活动走向有序和高效。
二、提问要有层次感,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案例二】《按比例分配》教学一位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出示例题:“六年级一共有学生35人,男生与女生的比是3:2。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多数学生都是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求出其中的几份是多少:35÷5=7,3×7=21,2×7=14。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追求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7c206206ddccda38376baf6c.png)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追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可以说是教学的生命。
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发展?值得我们积极的思考和追求。
一、解读教材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
教材的编排渗透着新课程的那些理念,有何意图,教材的前后有何联系,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起什么作用等等。
这些都是教师要上好一节有效、高效的数学课必备的前奏。
所以解读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解读教材首先要细致的研读新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教师的理念应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
学习过程、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当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解读教材还要研读教材的编排意图。
理解教材与前面的衔接,在当前的地位以及后续学习的作用。
屏弃那种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陈旧观念。
应该追求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
做到心中有度,教学有序,效果有效。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学习,所以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小学本真数学课堂的价值追寻
![小学本真数学课堂的价值追寻](https://img.taocdn.com/s3/m/312f840352ea551810a6873a.png)
小学本真数学课堂的价值追寻关键词:小学;本真;课堂教学一、简约是一种理念,设计简简单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是指从方法到语言都简简单单,从目标到环节,教学过程有条理,干干净净,返璞归真。
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约的教学内容,简便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简单高效的教学。
1.课堂语言追求简要教师在进行简约化教学时,要对复杂教学与简单教学的价值取向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教师课堂教学的复杂化,不等于让学生学习复杂化;教师课堂教学的简单化,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简单化。
话不在多,到位就行。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规范、简洁明了,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
2.教学方法追求简化现在的优质课、展示课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
教师对所教内容不加分析,随便套用一些热闹而缺乏实效的教学模式,似乎没有讨论就没有“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有“发现”。
每每听名师们的课感触颇深,他们的课堂上没有合作、没有课件,就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照样让我们学生如痴如醉,他们无疑追寻的是用简便的教学方法上简单数学课。
二、如何实行简约、高效的数学教学1.目标指向小学简约数学的目标指向应该是“达到优质和高效,最终实现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基础学力的发展、健全人格的生成”。
这样的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基础目标或显性目标,二是长远目标或隐性目标。
2.怎么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影响教学的一切要素,包括教材研读、教法确定、素材选择、活动组织、媒体使用、结构安排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等具体内容,也包括无形的师生关系、教学的物理环境、学习情绪调控等隐性资源。
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教学素材的使用能做到精当、经济、高效,以简驭繁,以少胜多。
3.结果如何“清晰、简洁、丰富、流畅、深刻”是对简约化的数学课堂的形象描述。
“清晰、简洁、流畅”是数学课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简洁明了,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清晰到位,学习过程、教学运行自然流畅等。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追求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5733d85e960590c69fc37604.png)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追求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们却感受到了一种空前的“震荡”。
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理念翻新、思想“繁荣”的背后,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却看不清脚在何处,路在何方。
当种种教学行为走向极端的时候,我能深刻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数学教育回归的声音……我们需要“技能训练”和“思想提升”走向平衡的课堂,我们更需要有文化润泽的数学课堂。
于是我努力地去思辨、探索,对数学及与这门学科相关的认识与理解渐渐地清晰起来。
我意识到了数学这门学科所应有的价值取向,或许还不够成熟,但至少不再迷茫。
具体地说就是:在数学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技能;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有意提炼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兴趣培养的基础上,意会数学中的美和辩证法的思想,让学生的心田浸润在数学文化中。
一、技能——数学课堂教育的基本点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会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中。
或许是因为这些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总和,因而显得弥足珍贵;或许是因为目前教育的功利性作祟,以致我们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也或许是因为教者自身因素,无法把握数学这门学科的实质……不可否认,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正如刚才所说: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知识的传授是数学教学的着力点,离开了知识教学,其他方面的教学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教学是一种结果性教学,在专注知识的教学模式里,教师会陷在知识的细枝末节中,学生会陷在无穷无尽的作业中,以致于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被折磨得干干净净。
要知道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文化意味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
![文化意味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6851f57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6.png)
文化意味: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一、“数学文化”一词,何时走入我的视野。
在我的脑海中,“数学文化”词逐渐清楚起来,源于几回这样的经历:一、由创设情境想到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有足足七个年头了。
在新课改伊始,教师在备课时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创设一个有趣的、适当的情境上去了。
我想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要上公开课时,首先想到的是就是情境。
的确,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对知识的好奇。
而如何能创设好情境,也成了新课改下一个教师所应具有的专业技术。
一些令人回味无穷的情境创设咱们就不说了,但在咱们的课堂上,教师们大多应用的仍是一些和小白兔呀,小博士呀,龙龙呀,文文呀的人物,把它们贯穿在文具店、丛林运动会等等环境中,这样的情境,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恍如起不到太大别的作用。
当咱们对这种情境愈来愈习以为常的时候,不知道大家的心中作何感想?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咱们的课堂上,能不能利用一些和知识本身相关的有趣的故事来代替呢?这是第一次,我想走进数学文化。
那时的我以为,数学文化就是数学来源小故事。
二、由语文课堂想到的——说实话,能语文公开教学的教学少之又少,尤其是听全课大赛的课。
07年,就有幸听到了一节。
课堂上,老师的语言那么美,学生在当堂课词语也丰硕了少。
乃至有的学生当堂就可以作出一段很有文采的小文章。
我不由又有了这样的想法:学生们学习完语文课后,有可以炫耀的东西:比如吟诵古诗,七步之才;学习完美术课,学生们可以炫耀一幅幅个性张扬,图案炫丽的书画作品;学习完科学课,那就更不用说了,小发明,小制作,各类天文知识,也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
那学习完数学课,学生们可以炫耀些什么呢?给他人讲几道高深的数学题?他人未必听得懂,或不爱听,那炫耀自己的数学考试分数,恍如还显得过于惨白了些。
有的老师或许会问:莫非,学习知识是为了炫耀吗?固然不是,但受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咱们不能不承认,兴趣是决定学生学习水平的第一条件。
走向思维的通透——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与实施要则
![走向思维的通透——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与实施要则](https://img.taocdn.com/s3/m/4803f6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d.png)
【主持人语】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娟老师基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儿童学习的一般规律以及数学教学的长远价值,提出了“为思维通透而教”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
这一主张植根于教育现实,理清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围绕基本思想,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种可能。
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的o四篇文章分别从理论概述和三个内容领域的教学实践切入,呈现相关的研究成果;最后一篇文章,则是郑毓信教授由这些研究成果生发的对当下教研工作的期许。
——邢晔走向思维的通透"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与实施要则顾娟(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26001)摘要: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理性思维)。
对此,要走向“通透”:灵活建立关联,深度理解本质。
思维通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从“孤立”到“整体”,追求学科价值;从“特殊”到“一般”,追求理论价值;从“符号”到“生活”,追求实践价值;从“理性思维”到“理性精神”,追求文化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走向思维通透的实施要则有:讲求知识与学习的统一;调和理性与感性的矛盾;指向存储与运用的转换;注重局域与广延的协调;寻找简明与混沌的平衡。
关键词:思维通透数学知识儿童学习“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或者说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理性思维),帮助学生获得认知的建构。
“通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没有阻碍,空气、光线等可以穿透过去”,另一种是“通达透彻”。
就数学教学而言,其意以后者为基础:通,意在沟通联系;透,旨在揭示本质;通透,即灵活建立关联,深度理解本质。
数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理性),决定了数学思维追求通透。
而儿童思维的直觉性与具象性(感性),更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走向学生思维的通透。
这具体地表现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结通畅,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运用自由,个体内部生成数学经验、感悟等的机制较为灵活、便捷,进入新的知能台阶的能力较强,等等。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388121b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e.png)
探索篇•教学研究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陆寒(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江苏宿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较为关注如何应用好的方法和策略,有时候求多求全,造成课堂比较混乱,虽然方法比较先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导致整个教学变得效率低,学生得不到好的引导,老师的教学也没有得到进步。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老师确定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确定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一、造成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的原因1.数学情境离题老师在设计数学情境时,过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将课本引入情境,导致即使有数学情境对教学帮助也不大。
数学情境离题,就说明这个情境和数学没有任何关系,是导致数学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难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模式。
所以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在以后教学时就应该更加注意情境设计,做到符合数学,具有数学特点。
2.数学活动放任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能够帮助教学顺利进行,在枯燥的学习之余,放松学生的心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控制和管理,会导致整个活动比较混乱,也起不到该有的效果。
活动放任,让学生的思维脱离了课堂,没办法再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整个学习效率不高。
所以我们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适当地控制活动,管理学生至关重要。
3.数学提问简单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和前瞻性,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即使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却也没办法帮助学生去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点。
问题的提出没起到它该有的效果,从而导致教学变得没有效率。
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提问方面去加强和改善。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通过情境辅助教学在情境设计中,老师应该选择一些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设计方式来帮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投入到一个环境中,因为整个环境的氛围可以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然后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自我发展。
小学数学野有价值课堂冶略论
![小学数学野有价值课堂冶略论](https://img.taocdn.com/s3/m/b3c7402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2.png)
小学数学野有价值课堂冶略论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充分利用
教学资源,构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
下面是小学数学课堂有价值的几个方面:
1.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
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学科优势和不足等方面的情况,根据这些情
况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和学习潜能。
2.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和教学目标,合
理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开设实践性强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概念,强化数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有价值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
发展数学思维,让学生不仅具备计算数学题目的能力,而且具备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注重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应用跨学科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研究
的思想,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例如:使用数学思想分析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5.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时,可
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来发掘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要有价值,不仅要符合教育教学方针,而且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实
践能力以及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所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学是一种文化,但在当前的数学课堂,原本属于文化范畴的数学,如今正渐渐丧失了它的文化意味“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待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就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遭遇的现实问题引发思考,拟从数学课文化意味的本质、合理定位、达成策略来阐述作为数学课应有价值追求的数学文化,以期有效重构数学课堂文化。
[]学文化文化意味达成策略新课程以来,数学教育无疑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洗礼,虽然短暂,我们却已深刻体会到了一种诸如“思潮”般的动荡。
在数学教育这“繁荣”的背后,却只见其显平面化,虽“显赫”然而实质上却更加边缘化了,因为它远离了作为数学本身的博大精深和文明智慧,它越来越失却了数学本身的文化意味及价值追求……我们目睹着种种教学行为“误”入极端;我们亲闻呼唤数学传统回归的声音;我们追求着“数学化”和“生活化”走向平衡的课堂;我们更期待着以文化润泽的数学课堂。
——作者题记一、现实拷问: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最缺的是什么童年的数学应该充盈着一种游戏化的精神,童年的数学应该是五彩斑斓,充满想象的色彩。
它瑰丽、神奇,富于想象力,常常能带领孩子走进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空间的数学世界。
但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篇学生上交的数学日记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最缺的是什么?(一个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能写些什么呢?数学日记有什么意思呢?数学有什么用处呢?……遇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我们无需探寻其原因何在,但现实图景下,最根本的一点显而易见:孩子的数学学习缺少的正是一种“文化意味”。
童年数学对于他们来说,难道真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及?学生生活在童年数学的世界之中该如何去触摸、领略数学那开阔、丰富、优美、甚而是动人心魄的一面?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我们发现原本属于文化范畴的数学,如今正渐渐丧失了它的文化意味,变得不那么“文化”了。
数学常被局限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以“科学”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技巧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对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忽视不见,正在使数学本该拥有的文化气质和气度一点点剥落、丧失。
可以这么说,纯知识的技能教育已使得当今儿童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狭窄,他们的心灵越来越走向沉重和荒芜。
也因此,我们时常遭遇类似这样的尴尬: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学习数学除了操练习题以外,数学很难进入学生的生活,不能成为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
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后,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消退,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教育的悲哀。
而换一个视角,在我们的课堂中,倘若数学不再只是数字、符号、公式、规则、程序的简单组合,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高贵的精神和品格,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分享数学前行足迹中的创造、超越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和人性光芒,此时的数学,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现在课堂?“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这应该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选择,业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待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本质解读:小学数学课文化意味的内涵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这些却是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
这段话说得很中肯,涉及数学的精髓,也涉及人的数学素质。
我们培养的小学毕业生总不能只会解答数学题不知数学家的故事而从中汲取精神,不知感受数学之妙而从中体验审美,不知感悟数学思想而从中学会思考,以致将来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那我们所进行的就是如同教动物小熊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不是数学教育。
著名数学家柯朗(R. Courant)曾尖锐地批评数学教育:“数学的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
固然这可以发展形式演算能力,但却无助于对数学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不幸的是,教育工作者对此应负其责。
”数学对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它的抽象性决定数学就是一种文化。
说起数学文化,在我们的一般人的思维中,想到的是数学历史、数学故事、数学趣事、数学幽默与数学美学等。
其实,数学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公式定理,第二个层面就是思想方法,第三个层面就是文化价值。
数学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它的核心意义在于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
但我们很难用一句话把数学的内涵概括全面,这可能就是数学异于其他科学而作为文化的最主要的特点。
当我们认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时候那便可以说数学文化。
简言之,数学文化就是被推广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方式。
例如,黄金分割就是一种数学思维,但其被推广,上升为审美标准就成为一种数学文化。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克莱因(M.Kline)认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对定理、结论、解题方法的探究中,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
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数学文化的精髓。
数学是一种智慧,这智慧包容着数和形的美妙、具体和抽象的思辨、建设和超越的精神。
它是相对的、动态的、易谬的,数学学习追求的是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教师的观念只有从数学学科中跳出来,走向数学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
因此认为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
三、辩证思考:小学数学课文化意味的合理定位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传承数学文化对学生的作用极大,数学教学的文化眼界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
因此,数学课上出文化意味以涵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数学素养,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自身应有的诉求,也是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
《标准》在开篇的“基本理念”部分,对数学学科性质作了这样定性:“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过程,也是传播“数学文化”的过程。
数学学科教学只有放在“数学文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中进行,才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文化。
这种数学文化的感悟不同于大学里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与内容而进行讲授,也不同于中学里“数学文化节”活动体验与课堂教学中的有形渗透,它是一种极轻极淡的文化浸润和熏染。
我们可以借用不同时期的语言学习来譬喻: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如同婴幼儿牙牙学语,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如同学生照样子写句子,而大学里的数学文化则是关于主谓宾的语法分析。
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变过去的“印染”法,而采用“浸化”法,将数学溶透至小学生的思维深处,让它永不褪色。
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介绍数学发展中的趣事轶闻、辉煌成就、数学家传记、一些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引起学生多维思考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与数学有联系的诸如文学、美学、语言等领域的知识,仅只是数学“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
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关注的不是多么高深的数学文化历史,也不是要求学生去挖掘数学文化的实质,我想,数学教师要关注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去感悟数学的美,体验数学探索的过程,去领略其背后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观念。
因此,明晰数学文化,既不能将其窄化为数学史,也不能将其无限泛化指向课堂一切。
新课标数学教育中的三维目标与数学文化的基本内容之间的映照及升华关系如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适时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学习数学家探求的精神。
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有意提炼、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上,意会数学中的美和辩证法的思想,让学生的心田浸润数学文化。
四、有效践行:小学数学课文化意味的达成策略数学课如何体现出文化意味?首先要对数学课堂要有新的理解,要调适好自己数学观、数学文化观、数学价值观,要明晰自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对于数学教学课堂,在时间上,不仅指狭义的课堂有限时间,还包括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后延续、拓展阶段;在空间上,不仅是数学课堂教室的有限场所,还包括学校之外的任何场域;在对象上,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现在,还要为其将来负责;在内容上,不仅只是数学史实及背景故事,更要关注数学概念定义、法则规定、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方面面的数学文化教育价值。
由此,上出数学课的文化意味就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数学课程内容、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式实施等方面表现出其特性。
1.系统综合:让数学课强化文化意蕴。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统整,强化数学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学生理解种种学科知识所拥有的关联性,也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文化的情境性,实现文化的创造性,数学课也就超越了数学的“一般性实用目标”,走向了文化意味的境界。
如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系统综合成“走进圆的世界”单元。
课时内容的重组有助于学生在新的版块内部进行有意义的发现和归纳。
在单元内部可以重组,在学科之间可以进行系统整合和处理,这一切将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与之有效对话的平台。
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我们正是通过综合,使时间、空间上有了保证,借助于音乐、美术、多媒体等手段“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使数学课充满浓浓的文化味,强化了数学的文化意蕴。
2.找准切入:让数学课直抵文化内核。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