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电力系统分析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v a t i o n o b j e c t i v e a s t h e s t a n d a r d o f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o f
p o we r s y s t e m a n a l y s i s , we s h o u l d s t a r t f r o m t h e p r o b l e ms e x i s t i n g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t e a c h i n g a n d c a r r y o u t a c o mp l e t e r e or f m f r o m b o t h t h e o r e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 . C o mb i n e d wi t h p r a c — t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 t h i s p a p e r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n e c e s s i t y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f o r p o we r s y s t e m a n a l y s i s , 河北・ Nhomakorabea石 家庄
摘
要
电力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不仅包括扎 实、 广
博的专业知识,还包括 熟练的操作技术 与具有创 新性的思 维理 念。将这 一培养 目标作 为 电力 系统分析课 堂教 学 改革
基于卓越计划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
分学 时, 6 学时 实验, 第二学 期开设 电子部分, 命名为 “ 电工电子技 术1 ( 下) ” , 4 O 学时, 4 学时
实验。 机械设计 制造及其 自动化专业, 分 为两个 学期授课 , 第一
1 . 教学中引入 多 媒 体、 仿真软件 网络技术
修课 程和部 分文 科专业 的选修 课程 , 在教学 培养体系 中占有 重
要地位 , 卓越计划强调按照行业标准培养工 程应用型人 才’ 因此 基于卓越计划的专业基础课 程改革具有重 要的实践价值。 [ ”
一
、
明确培养 目标 。 优化教学 内容
培养 工作 , 淮阴工学院机 械学院和生化学 院顺利获 批教育部 第
验, 采用秦曾煌 主编的 《 电工学》 ( 上下册 ) 为教材。
二、 成立课程组。 创新教学方法
二批 卓越计划试 点专业 , 电工 电子类课 程作为机械 、 生化 、 交 通 等工科专业基础课 程, 包括 “ 电工基础”、 “ 电工电子技 术” 、“ 电 工电子实 习” 、“ 电工实习” 课 程, 是高等院校工科非 电类专业 必
育培养计 划” 下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 湖南工
计算 机科 学 与技术 专业 , 包括 软件工 程方 向、 网络工 程方 向, 分为上下 两个 学期授课 , 第一学期 开设 电工部分, 命名为 “ 电 工基础” , 4 0 学时, 其中含有8 学时实验, 第二学期开设 电子部允 命名为 “ 电子技 术基础” , 5 6 学 时, 包含1 6 学 时实验 。 车辆 工程 、
程 学院康 颖安对 “ 卓越 工程师 ”培养 目标 下的理 论力学教 学改
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
的 界 面如 图1 所示。
本 文考虑 如何 在有限的学时中能引导学 生提 高学 习效率与
学 习兴趣 , 同时注重学 生在 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 两个方面的能 力的提升。 主要从理论与实践 两方 面探究教学改革 , 主要用到电 子设计 自 动化 E D A( E l e c t r o n i c D e s i g n A u t o m a t i o n ) 技术 , 具体采 用虚拟仪器L a b VI E W-  ̄M u l t i s i m仿真平台。
目标 的必然要求 。 『 因此 , l 研 究如何 在理论 教学基础 上 , 培养 学 生系统 的、 综 合的实践能力 , 使其 更好地发 挥大学 专业 知识
于实际工作中是十分重要 的。
显示和过程 监控等任务。
利用L a b VI E W, 可 以通过G 语言编写后 台程序, 通过图形化
关键词 : 卓越 工程 师; 电工学;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陆宁 ( 1 9 8 0 一 ) , 女, 壮族, 湖北武汉人 , 武汉理工大学自 动化学院, 讲师。(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基金项 目: 本 文系武汉理 工大学人才模式改革类教 学研 究基金 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1 4 — 0 0 6 5 - 0 2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98作者简介:李目,工学博士,副教授,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吴笑峰,工学博士,教授;吴新开,工学硕士,教授;吴亮红,工学博士,教授,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湘教通〔2017〕452号,序号236);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G31454)。
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为了解决当前高校工程教育中存在的工程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
在这种大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1,2]。
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3]。
2012年,我校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高校。
以此为契机,学校以长株潭“四化两型社会”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着力点,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也是我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与实践的课题。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电工电子实验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4],对学生掌握电类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我校“卓越计划”的总体目标,从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角度出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课程的特点,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刘凤春;陈希有;牟究民;李冠林;王林【摘要】As a technical major course of the non-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zations, Electrotechn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apacity of the students. In order to be in concert with our school to implement Excellence Engine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when building the basic core course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he author has implemented a new round of reformation of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l for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engineer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 and tried out engineer- ing-project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new curricula of Electrotechnics and methods of engineering-project teaching design, for reference.%“电工学”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各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向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课程建设改革探索与实践
面向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课程建设改革探索与实践电气工程作为现代科技和工业的基石,其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业的不断升级,电气工程领域对工程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培养卓越电气工程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
课程建设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改革和实践,能够有效提升电气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本文将探讨面向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课程建设改革的现状、挑战、策略和实践经验。
一、现状分析当前的电气工程课程体系多基于传统的知识结构,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课程体系已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课程内容更新滞后、实践环节不足、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理论与实践脱节:许多课程仍以理论知识为主,而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和实际操作的训练不足。
这种脱节使得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非常迅速,但课程内容的更新却往往滞后。
这种情况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及时跟上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
综合素质培养不足:当前的课程体系往往侧重于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
二、挑战与问题在电气工程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认识到这些挑战,有助于我们在改革过程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课程体系的僵化:由于传统课程体系的惯性思维,许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这种僵化的体系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师资队伍的不足:改革过程中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支持。
许多电气工程教师的实践经验有限,缺乏对最新技术和行业需求的深入了解。
这使得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改革面临困难。
产学研结合的困难:电气工程课程的改革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和行业需求。
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往往不够完善,导致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与电路基础教学改革
University Education 2016年3月March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电工与电路基础课程有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动手能力为目标,深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电工与电路基础;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3-0133-02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与电路基础教学改革(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系,湖南长沙410073)[收稿时间]2015-08-23[基金项目]2013年国防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面向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的‘电工与电路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U2013012”)。
[作者简介]唐莺(1971-),女,湖南祁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及相关理论。
唐莺陈棣湘潘孟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年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而推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1]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创新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历来为中外高校所重视。
电工与电路基础课程(以下简称电路课程)是面向我校各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卓越计划中具有一定的指标性。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与电路方面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分析和解决与电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工程素养,建立科学的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技术、科学研究、装备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以及相关领域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秉承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为目标,我校对电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惠州学院为配合国家教育战略,促进学院学科建设,在学校内开展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活动,其中电子科学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首批试点专业之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模式,探索三创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方式,着力加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了解、专业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学科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力系统分析是一门理论分析严谨、涉及内容广泛的课程,包括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两大部分。
它既是后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学生专业素质形成的关键课程之一,对学好本学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现状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内容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又有大量的计算,学生普遍反映学起来难度较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的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
近年来,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新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国提出进行新能源革命从而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发展战略后,全球掀起了新能源开发及应用和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的热潮。
[2] [3]可见,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实践创新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问题教学法在理论教学环节的应用问题教学法是教育理论中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
[4]笔者采用问题教学法来讲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将课程的主体结构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并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完成以下4个任务:1.电力系统建模,以稳态模型为主,兼顾暂态模型;2.计算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况下的功率、电压的分布(即潮流分析);3.计算电力系统发生各类故障时的电压、电流分布(即故障分析);4.计算电力系统在各种扰动下能否维持稳定运行(即稳定分析)。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摘要]作为高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电工学”对于工科专业的高校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高校的电工学课程也应当以强化高校学生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最终的目标进行教育改革。
通过改革能够促进高校“电工学”课程更好地发展,同时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基础性的课程。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电工学培养改革2010年6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改革促进并引导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高等院校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实用型人才。
电工学作为非电学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学科,不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而且对于大学生完成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从事各类技术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严重滞后,导致现阶段高等院校电工学教学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甚至出现“学而无用”“毕业即失业”等现象的发生,不但严重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同时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秉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理念,大力加强电工学教学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有用人才,无疑就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目标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学习的重点是电工学理论知识,很少进行电工学工程实践,这样就导致相当多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电工学理论知识,但是一旦遇到电工学的实际问题,常常难以解决。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创新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工程实践为重点的电工学教学改革。
推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将传统的在校电工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单一学习模式,转变为在校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实践学习的双学习模式,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大学生工程实践时间,为大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时间基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重要的工科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培养出具备卓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成为了当下教育界和企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基于多年的实践和经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应具备以下专业技能和素质:1、理论学习能力: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更新知识。
2、实践技能:熟练掌握常用的电气工程实验室设备和工具,具备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3、创新意识:具备发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思路,能够对新技术和新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
4、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合理利用团队资源,完成团队任务。
二、培养方案。
基于以上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应该采取以下培养方案:1、课堂教学: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
结合案例分析、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验教学:设置多个电气实验室,提供多种电气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经验和品质素养。
3、工程实践:开展工程项目实践,结合企业实践,依照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相关产品及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4、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科研动态,提高对领先技术的认知,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并参与科研论文的发表。
5、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流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或项目,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
三、评价体系。
为评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成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
放 性 与 设 计 性 的思 想 , 也 没 有 从 引 发 学 生 的兴 趣 与 需 要 去 进 行 考 虑 , 这 样和 卓 越 工 程 师 培 养 的 目标 相 背 离 。 同 时 在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手 段也 单 一 , 方 式 也 不 够鲜 活 。 虽 然 有 很多教师开始使 用多媒体 课件 , 但 是 也 仅仅是 将其作为课 本内容呈现 的方式 , 没 有 考虑 到 勇 气 来 激 活 课 堂 , 最 后 导 致 了学 生 学 习 兴趣 的 缺 失 。 I . 3在 实验 教学方 面 在 实 践 教 学 条 件 建设 上 缺 乏 一 个 明 确 的建设方向 , 和社 会 、 生 产 一 线 的结 合 还 不 够 紧密 , 很 多 实验 都 是 属于 验 证 性 的 。 同时 实 践 教 学 的 资 源 数 量 与 质 量 都 还 存 在 不 足。 实 践 教 学 条件 的 先 进 与 否是 提 高 实 践 教 学 的 一 个 重要 环 节 。 同时 , “ 双师型” 教 师 实 践 教 学 1 当前 电工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 也 是 实 践 教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保 证 。 面存 在 的不 足 额 要 求 教 师 不 仅 仅 要 有 较 高 的理 论 水 平 , 分 析 当 前 的 电工 教 学 在 卓 越 工 程 师 培 同时 还 必 须 要 有 很 好 的 实 践 操作 能 力 , 并 养 方 面 还 存 在 着 以下 几方 面 的 不 足 之 处 。 且 还 能 够 掌 握 教 育规 律 与 了 解企 业 的 运 作 1 . 1教 材方 面 情况 。 这样的教师现在还较 少。 当前 所 采 用 的 教 材 很 多 都 是 教 育主 管 部 门所 规 划 的教材 , 这些 教 材在 编 写 的过程 2 改善 电工学教 学 , 适应卓越工程师 中, 编 写 的教 师总 是 会带 着 怕使 用 的老 师 看 培 养 计 划 不起 的 心理 , 而 没有 能够 考虑 到 学生 的 具体 2 . I课 程体 系改 善 接受能力。 难 以为 卓越 工 程 师培 养提 供 有 力 卓 越 工 程 师 是 为 了 培 养 出 符 合 社 会 需 支持 ,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的 几 个 方 面 : 求的人才 , 为此 , 需 要 有 良好 的 教材 来 作 为 对理 论分析 与结 论十分 注重 , 没 有 能 支 撑 。 对 各 个 专 业 培 养 对 电工 课 程 的具 体 够 重视 和 专 业 或 实 际 进 行 联 系 。 当 前 所 使 要 求 , 将 理 论 教 学 和 实 验 教 学 内容 纳 入 到 用 的 电工 教 材 在 信 息 、 通讯 、 控 制 等 方面 几 课 程 体 系 中 去 。 结 合 电 工 电子 技 术 的发 展 乎是一片空 白, 内 容也 较 为 陈 旧落 后 , 关于 与 各 个 专 业 的 需 求 , 并 从 卓 越 工 程 师 培 养 对 电工 学 教 学 内 容 进行 整 合 , 要 现 代 科 技 知 识 在 专 业 技 术 中 的 应用 很少 有 计 划 出 发 , 提及, 教材 中的 实 例 不 足 , 习题 往 往 都 是 停 同 时 注 重 基 础 和 应 用 , 不 仅 仅 是 要 有 理 论 留在单纯的计算水平 上。 深 度 与 系统 性 , 还 必须 要 考 虑 实 践环 节 。 教材 内容基 本是面 向教 师编制 的 , 而 新 型 的 课 程 体 系 需 要 包 含 以 下 的 几 个 没 有 考 虑 到 让 其 成 为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工 方 面 : 具。 高 校 学 生 不 可 能像 初 高 中那 样 , 被教 师 ( 1 ) 电工 电子 相 关 的 基 本 理 论 、 概 念 以 押着学 习, 而 是 自学 的时 间很 多 。 当 前 教材 及 原 理 , 其中仍然是传统 的“ 电工学” 中 的 中的 内 容 , 有 的 即 使是 教 师 讲 授 也 需 要 花 教 学 内容 , 这 些 内 容 根 据 理 论 体 系 来 进 行 费 很 多 时 间学 生 才 能 够 理 解 , 这 样 的 教 材 划 分 。 ( 2 ) 理 论应 用 于 实 际所 需 要 的 知识 , 这 是 不 可 能 成 为 学 生 自主 学 习 工具 的 。 些 内容 是 为 了 帮 助 学 生 将 理 论 转 化 实 践 , 当前 的教材 中 ,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完 整 性 例 如可 编 程 控制 器 、 传 感 器 =自动检 测 技 术 与 系统 性 都 非 常 重 视 , 但是却很 少体现 出 等。 这 些 内容 可 以 独 立 成 章 , 也 可以 融 入 到 现 场 实 验 学 习 方 面的 内 容 , 和 专 业 实 际 结 理 论 章 节 中 去 。 ( 3 ) 学 生 学 习 必 备的 学 习 方 合 的较 少 , 没 有针 对 性 , 容 易让 学 生 失去 学 法 。 理 论 知 识 是 必 须 要学 习 的 , 那 么 要让 枯 习的兴趣 与求知欲 。 燥的内 容变得更加的生 动有趣 , 那 么就 需 1. 2 理 论教 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要从教学 与学习方法 着手 , 让 学 生 能 够 掌 教学 的过程 中 , 很 多 教 师都 是 采 用 的 握 属 于 他 们 自己 的 独 有 的学 习方 法 。 同 时 照本宣科 的方法 , 并 且 没 有 注 重 学 生 之 间 学 生还 需要 掌 握 电工 电子 的 一 般科 学 以 及 差异 , 一 视 同仁 , 这样 对 于 那 些 基 础 差 的学 具 体 研 究 的 各 种 方 法 , 这 样 就 能 够 为 他 们 生来说很难 听懂 。 在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往 往 都 进 行 跨 学 科 领 域 的 概 念 与 方 法 移 植 。 是 对 于 理 论 内容 驾 轻就 熟 , 体 系完 整 , 而 对 2. 2 教材 内容 选择 与 开发理 念 于 实 验 内 容 却 基 本 都 是 选 择 的 验 证 性 实 在选 择教材时 , 必 须 要 遵 从 适 应 性 原 验, 和 学 生 的 专 业 实 际脱 节 , 没 有 体 现 出 开 则 、 实用 性 原 则 、 适量性原 则。 适 应性 原 则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所制定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项目,拥有以下的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培养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通用标准与行业标准来培养工程人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强化培养。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并让所培养出的人才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电工学的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激情,知识掌握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想要响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就必须要打破这种难过局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1 当前电工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当前的电工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之处。
1.1 教材方面当前所采用的教材很多都是教育主管部门所规划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编写的教师总是会带着怕使用的老师看不起的心理,而没有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接受能力。
难以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对理论分析与结论十分注重,没有能够重视和专业或实际进行联系。
当前所使用的电工教材在信息、通讯、控制等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内容也较为陈旧落后,关于现代科技知识在专业技术中的应用很少有提及,教材中的实例不足,习题往往都是停留在单纯的计算水平上。
教材内容基本是面向教师编制的,而没有考虑到让其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工具。
高校学生不可能像初高中那样,被教师押着学习,而是自学的时间很多。
当前教材中的内容,有的即使是教师讲授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学生才能够理解,这样的教材是不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工具的。
当前的教材中,对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都非常重视,但是却很少体现出现场实验学习方面的内容,和专业实际结合的较少,没有针对性,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1.2 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并且没有注重学生之间差异,一视同仁,这样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难听懂。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科技风2〇18年4月科教论坛D01:10.19392/ki.1671-7341.201812017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周珊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分析了 I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根据.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言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对《.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整奋<:电力电子技术|_及其相关课程,犹化教学内容,构建龙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0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我校2011年列入敦:育鄯实施,‘卓.越;师讓曹培静计划,,!实施高技,电气工程及其自着化专.业于2013年成为试点实施 专业,按照論:宁^4阜越:教曹培:難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试点♦业的要求,树立if面苘工业界、面向涂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 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理论 教学S实践教学等方面进改革探索,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 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鑛养适遽电力行並要求的:卓越 电气3:程师后备人才。
一、课程教学现状通过对美属,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菌家的工程师教育培 养拥情况进行分析和总_以发现f程师的敎育培_都是以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为核心,体现 y新世纪入才竟争的窗'际化。
自前,我国经济社会处竽快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面临如 何加供培养适逾时代发論新要求的禽虜營人才的新课题。
同时,国家颁霜了长擔教育:裁麗规划纲要》(2010---2012),#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畫培參计戈r项目、探化c d i o试点以及 :蒼展球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全属开展新一轮人才培霖模式创 新。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一线需求,按照“育人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应趙能力和玍程素质培养为主 线,小菘围^大幅度、多样性地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 点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适用工业工程一线需 要的高质鼉应用型人才"电#电子技术”是.,:工寝座其-动化专业的梭心专业 基础课。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控制电机课程教学改革
762020年11月总第349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控制电机课程教学改革薛树功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摘 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电机课程涉及原理复杂,理论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控制电机;自动控制元件;教学改革作者简介:薛树功,工学硕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卓越工程师”视域下《控制电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15jyxm23);安徽工程大学教学团队项目“运动控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编号:2018jxtd02);安徽工程大学新工科特色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编号:2018xgktssys05);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18ylzy002,2018jyxm0060)。
控制电机课程是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
课程主要讲授交直流测速发电机、交直流伺服电动机、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步进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性、应用及控制技术等[1]。
安徽省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家电等产业的自动生产线、产品的研发与制造都同运动控制系统联系紧密[2]。
控制电机中的信号元件是运动控制重要的敏感元件和校正元件,而功率元件又是运动控制重要的被控对象,因此控制电机课程在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卓越工程师培养对课程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1 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学习控制电机课程前已经学过电机基础课程,后续将学习运动控制系统课程,需要处理好相关课程间的关系。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作者:吴亮红,李目,赵延明,等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吴亮红a,b,李目a,b,赵延明a,b,卢明a,b(湖南科技大学 a.电子与电气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b.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电子技术是工科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加强课程团队建设,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使该课程教学方案更适应“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电气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7)10-0040-04收稿日期:20170730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5年学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SY2015Z081);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序号253;湘教通[2014]247号,序号282);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一般项目(G31454)作者简介:吴亮红(1977-),男,湖南宁乡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1-3]。
自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计划”以来,全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参与实施该计划。
实施“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4-7]。
课题研究论文:“卓越工程师教育”下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学科教育论文“卓越工程师教育”下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培养一批创造性强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计划,是新世纪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
”这是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所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言:“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创新举措。
”因此,落实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计划”,开展创新性、实践性强的工程教育和教学改革是尤为迫切的。
在工程教学中,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好这门课程是学好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前提,所以它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该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没有清晰的主线,其理论比较抽象,而实践性又较强,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很困难,学生普遍觉得枯燥难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卓越计划”的稳步实施,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内容不合理模拟电子技术内容繁杂,理论多、概念多、电路分析方法多且较难理解,器件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极管等)晦涩难懂,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称之为“魔电”。
2、偏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引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差,这就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正确引导存在很大的弊端,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3、实验结构不合理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全面的接受和运用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课时和实践条件的限制,有时候安排了实验又都是基础实验,很少有验证性的实验,这样就缺乏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和创新引导的设计性实验。
卓越工程师方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全文)
卓越工程师方向电气操纵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全文)BXX:1671-489X(2021)22-0106-031 引言教育部出台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规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不少于一年,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实质就是贯彻行为导向教学理念,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2021和2021年,笔者与企业电气操纵工程师合作,分别带了卓越工程师方向14位学生的电气操纵技术课程设计,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介绍用行为导向教学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的实施要点和实施过程。
2 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和以行为导向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的区别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国的高等教育传统上是以学科理论体系为核心组织教学过程,每门课安排有限的实验,教学过程是先理论后实验。
电气操纵技术课程设计也往往是教师给个题目,学生画原理图,计算设备参数,写计算说明书。
尽管教师也认真备课认真教,但学生毕业后很难承担企业设备电气操纵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工作,其原因是这种教学理念没有以就业后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企业工程应用。
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德国职业教育界很早就提出并广泛应用的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也叫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1-3],陆续应用于很多GJ的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教学中,教学效果很好[4-5] 。
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最终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以教学目标就要以工作能力为本位,教学活动就要以教给学生工作过程及其工作能力为主导。
工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通过对工作过程中的“教学”,在工作过程中与实实在在的设备接触并施以操作,掌握其原理和应用。
教学行动要尽力在工作情境即现实工作场所实施,在这一情境中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强调“行动即学习,学中干,干中学”。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现行为导向教学理念我国近代教育教学专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方法要依据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要依据工作方法,工作是怎样去做就应当怎样去学,怎样去学就应当怎样去教,教和学都要以怎样做为主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工学因为其内容枯燥抽象,一直以来学生们都难以产生学习的激情。
为了能够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需要,必须要对电工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电工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3)01(b)-0065-0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所制定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项目,拥有以下的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培养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通用标准与行业标准来培养工程人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强化培养。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并让所培养出的人才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电工学的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激情,知识掌握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想要响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就必须要打破这种难过局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1 当前电工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分析当前的电工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之处。
1.1 教材方面
当前所采用的教材很多都是教育主管部门所规划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编写的教师总是会带着怕使用的老师看不起的心理,而没有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接受能力。
难以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对理论分析与结论十分注重,没有能够重视和专业或实际进行联系。
当前所使用的电工教材在信息、通讯、控制等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内容也较为陈旧落后,关于现代科技知识在专业技术中的应用很少有提及,教材中的实例不足,习题往往都是停留在单纯的计算水平上。
教材内容基本是面向教师编制的,而没有考虑到让其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工具。
高校学生不可能像初高中那样,被教师押着学习,而是自学的时间很多。
当前教材中的内容,有的即使是教师讲授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学生才能够理解,这样的教材是不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工具的。
当前的教材中,对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都非常重视,但是却很少体现出现场实验学习方面的内容,和专业实际结合的较少,没有针对性,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1.2 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并且没有注重学生之间差异,一视同仁,这样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难听懂。
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对于理论内容驾轻就熟,体系完整,而对于实验内容却基本都是选择的验证性实验,和学生的专业
实际脱节,没有体现出开放性与设计性的思想,也没有从引发学生
的兴趣与需要去进行考虑,这样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相背离。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手段也单一,方式也不够鲜活。
虽然有很多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是也仅仅是将其作为课本内容呈现的方式,没有考虑到勇气来激活课堂,最后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
1.3 在实验教学方面
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上缺乏一个明确的建设方向,和社会、生产一线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很多实验都是属于验证性的。
同时实践教学的资源数量与质量都还存在不足。
实践教学条件的先进与否是提高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双师型”教师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保证。
实践教学额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必须要有很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还能够掌握教育规律与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
这样的教师现在还较少。
2 改善电工学教学,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1 课程体系改善
卓越工程师是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此,需要有良
好的教材来作为支撑。
对各个专业培养对电工课程的具体要求,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
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各个专业的需求,并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出发,对电工
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要同时注重基础和应用,不仅仅是要有理论
深度与系统性,还必须要考虑实践环节。
新型的课程体系需要包含以下的几个方面:
(1)电工电子相关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原理,其中仍然是传统的“电工学”中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根据理论体系来进行划分。
(2)理论应用于实际所需要的知识,这些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实践,例如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自动检测技术等。
这些内容可以独立成章,也可以融入到理论章节中去。
(3)学生学习必备的学习方法。
理论知识是必须要学习的,那么要让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那么就需要从教学与学习方法着手,让学生能够掌握属于他们自己的独有的学习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电工电子的一般科学以及具体研究的各种方法,这样就能够为他们进行跨学科领域的概念与方法移植。
2.2 教材内容选择与开发理念
在选择教材时,必须要遵从适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适量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能够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
实用性原则则是因为卓越工程师培训的是应用性的工人人才,因此,所选用的电工教材内容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适量则因为课时毕竟有限,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编写教材时,必须要从“重结论”向“重过程”进行转变,让教材成为学生“学”的工具,在注重理论的同时还必须要重视实践。
缺乏实践内容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不允许的。
2.3 教学方法的改善
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在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模式之后还必须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善。
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教师讲授转化为学生实践,将灌输转
变为启发引导、研究讨论,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突出,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教学方面,更是应该就爱那个实
验教学转变为一个是集验证、设计、综合、创新于一体的训练过程。
例如抢答电路的设计实验,可以让学生完成从实验方案的设计、电路设计、器件选择等流程,直到完成实验任务。
这样将更加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意识,也有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出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去凭借自己的直觉与经验观察物理现象,对规律进行分析,允许学生们进行讨论
或者争论,让学生可以独立发飙意见,并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与主动性。
总之,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提出使得原有的电工学课程体系、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都难以满足要求,必须要进行改进。
同时电工学的抽象而又枯燥的内容也要求对课程体系、教材的选择与编写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只有进行该进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激情。
参考文献
[1]陈遇春,王军,等.高等学校教学任务约定制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3):89-90.
[2]张桂凤,韩春艳,等.“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4):16-17.
[3]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函[2010]7号,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