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
谈杜牧七绝诗的艺术性
谈杜牧七绝诗的艺术性杜牧的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他的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
杨慎论唐人绝句时说:“擅场则王江宁,骖乘则李彰明,偏美则刘中山,遗响则杜樊川。
”这种评论是比较公允的。
杜牧七绝诗好在哪里,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以“远韵远神”概括,未免笼统。
杜牧七绝的艺术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杜牧的七绝诗,就其内容可分为咏史和写景抒情两大类。
他的咏史诗,善用翻案法,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见解颇为独特。
杜牧少有大志,注说兵书,向往贞观遗风,此诗便意在表达恢复唐朝国势的政治抱负。
由此可见,他的咏史诗往往具有鲜明的政治针对性。
在杜牧的七绝中,最能代表他的诗歌成就的还是写景抒情诗。
杜牧的七绝写景,画意浓厚,形象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明丽的画面则给人隽秀之感。
他的诗有的如姑苏名园,小巧别致,饶有情趣;有的似太湖奇石,平淡中见雅致,不经意处见匠心。
在他的笔下,既有“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的汉江春色,也有“马放平沙夜不收”、“塞垣高鸟没狼烟”的边塞奇观,极尽画工之妙。
其实,杜牧本人就是丹青能手。
据《画史》载,宋米芾就曾称赞杜牧所摹维摩画像“精彩照人”。
诗画兼工的杜牧,把诗画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诗中有画的独特神韵。
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写过一首《齐安郡后池绝句》,便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这一特色。
诗云: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全诗设色精绝,浓而不艳,以绿为底色,泼笔涂抹,以鸳鸯之“红衣”与盈盈绿水相映衬,呈现出清丽和谐的格调。
而杜牧又从动态把握意象,使景物生意盎然,栩栩如生,尤其是一个“透”字,一个“弄”字,一个“浴”字,虽只有寥寥数笔,却境界全出。
夏莺鸣啭,又给画面增强了音响效果,静景、动态、声响通过诗画与画的纽带被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诗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加上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和细致的观察力,稍一涉笔,就描绘出一幅完整生动的画面,而江南烟雨美景、山明水秀,又为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才使他的诗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在文学史上同李商隐并成为“小李杜”的杜牧,他的诗在晚唐极负盛名。
如果说晚唐是唐朝的夕阳反照,那么杜牧的诗就是一束光彩的夕照,辉映着晚唐诗坛的满目青山。
杜牧有远大的抱负,刚正的气节,忧国忧民,同时他在文学方面又有高超的天才与深厚的艺术修养,诗文俱佳。
他的各体诗都有杰作,而最能体现它的独特风格的则是绝句。
管世铭评:“杜紫薇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
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宋人曾季鲡云:“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清人吴乔亦云:“杜牧诗,惟绝句最多风调。
”一些有影响的绝句选本,如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蘅退居士的《唐诗三百首》等所选杜牧的诗,也都以七绝为主。
杜牧诗歌具有思想敏锐,情怀旷达的特点。
前人评价杜牧诗歌的特色有“俊爽”“俊迈”“气俊思活”“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豪健俊逸”等语。
李商隐曾写诗极表自己对杜牧的关切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独有杜司勋。
”(《杜司勋》)含蓄而准确的道出了杜牧诗歌的那种把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报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1、在“清新俊逸”的统一风格下,杜牧诗歌显示出多样性。
首先,诗的风格,是诗人的思想、个性、精神气质以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反映,如刘勰所讲:“吐纳英华,莫非情形。
”杜牧毕生攻研诗书,胸怀积极用世之志,这使他成为唐代独一无二的诗人兼军事家,也陶冶了他那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这是他风格的主导方面。
杜牧出身于“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高门世族、官僚地主家庭,京兆杜氏自从习汉御史大夫杜周开始,就世代为官。
比较有名的是东汉的杜笃、西晋的杜预。
杜笃工为文章,曾做《论都赋》;而杜预在历史上尤其有名,他做官到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吏,封当阳侯。
他不但通晓战术,建立军功,而且博学多能,精于刑律、立法、水利,能造河桥,又注《左传》,当时人称他为“杜武库”,言其胸中无所不有。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诗鉴赏:“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先是写春到江南,莺啼婉转,燕语悠扬,红花绿叶,交相辉映,河水荡荡,山色佳丽,水村山郭,酒旗飘扬。
这盎然生机的天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在这尺幅“千里”的画卷中,不仅有春莺、春花、春草、春水、春山、春风等春天的景物,而且声、色、动、静兼备,听觉、视觉的景色并置。
“水村”、“山郭”、“酒旗”、“风”等四对名词联缀使用,表现出人与自然的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因人而生机勃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面上取点式的绘景,又是讽谕朝政的议论。
在细雨濛濛、烟霏云敛的江南,兀立着一座座雄伟壮丽的佛寺,庙中的古钟发出阵阵轰响,更给这江南春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南朝”二字提领那一段历史,引发人透过历史的“烟雨”,联想到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财伤命,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入膏盲的南朝政权,相反,昏聩荒唐的迷信活动却加速了其崩溃的步伐。
而今,留下来的南朝佛寺成为衰败历史的见证,在风雨的剥蚀下点缀着江南春光,聊供人们凭吊和游览。
《江南春绝句》短短四句,绘景明晰,聊聊几字就简练明确地展示了一幅壮阔无比的春光图。
这种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艺术表现技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幅春色图。
诗的末两句写景如画,景中寓情,诗人虽一笔带过“南朝”和佛寺,却并无剑拔弩张的谴责之语,诗中只是在凭吊南朝覆灭时对“烟雨”中寺庙的来历稍加点拨,就使人能纵向想见这些佛寺建造的历史,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唐王朝崇信佛教导致衰败现实,讽谕之辞含蓄地脱颖而出。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2《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七言绝句的艺术特色
世号 小 杜
,
以 别杜 甫 … …
”
可见小 杜绝 句意境 之 美
、 、
估 从 三 方面 分析
,
① 创 造 出鲜明生 动的艺 术形 象 一首好 诗 特点
。 ,
必 须有 鲜明
、
生动
、
感 人 的形 象
杜 牧 一 些 脍 炙 人 口 的优秀 诗作都 具有 这一
、
如
《 江 南春 》
。
《山行 》
《清 明 》三 首给 我们最 大的 感受是 形象 鲜 明
,
。
陈延 寿先
他 根据 诗人创 作 出的诗 的意境 优劣 理 由是 这 样
,
把唐 人 的绝句分 为上
、
中
,
、
下品
。
他 认 为牧 之 的绝
`
句为 上品 能
, ,
“
中书舍 人杜樊 川最 擅长此体
。
豪而 艳
:
有气概
,
清时有 味是 无
,
之章
意 在 言外
。
,
晚唐 人 不 及也
。
《秋 夕 》
。
《山 行 》二绝 有大 白 之 风
,
形 象化
把 抽象的 思 想 变成 可感 的生动的 形象
。
然纸 上
感 染读 者
,
使读者醉 心 于 这 诗所 展 现 的鲜 明 意境 之 中
,
。
与 此相 反
,
,
一 些 人不用 形象
思 维其 结果 他们 的诗 必 定缺 乏 鲜 明的形象 味如 嚼 蜡
“
一 首短短
的小 诗 界 来!
目前
,
就能 恰道好处 的 描绘 出 一 幅优 美的 画 面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诗鉴赏:“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先是写春到江南,莺啼婉转,燕语悠扬,红花绿叶,交相辉映,河水荡荡,山色佳丽,水村山郭,酒旗飘扬。
这盎然生机的天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在这尺幅“千里”的画卷中,不仅有春莺、春花、春草、春水、春山、春风等春天的景物,而且声、色、动、静兼备,听觉、视觉的景色并置。
“水村”、“山郭”、“酒旗”、“风”等四对名词联缀使用,表现出人与自然的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因人而生机勃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面上取点式的绘景,又是讽谕朝政的议论。
在细雨濛濛、烟霏云敛的江南,兀立着一座座雄伟壮丽的佛寺,庙中的古钟发出阵阵轰响,更给这江南春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南朝”二字提领那一段历史,引发人透过历史的“烟雨”,联想到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财伤命,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入膏盲的南朝政权,相反,昏聩荒唐的迷信活动却加速了其崩溃的步伐。
而今,留下来的南朝佛寺成为衰败历史的见证,在风雨的剥蚀下点缀着江南春光,聊供人们凭吊和游览。
《江南春绝句》短短四句,绘景明晰,聊聊几字就简练明确地展示了一幅壮阔无比的春光图。
这种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艺术表现技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幅春色图。
诗的末两句写景如画,景中寓情,诗人虽一笔带过“南朝”和佛寺,却并无剑拔弩张的谴责之语,诗中只是在凭吊南朝覆灭时对“烟雨”中寺庙的来历稍加点拨,就使人能纵向想见这些佛寺建造的历史,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唐王朝崇信佛教导致衰败现实,讽谕之辞含蓄地脱颖而出。
杜牧《江南春绝句》唐诗鉴赏2《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杜牧今存诗500余首,其怀古咏史的七绝才气纵横,伤别诗深婉艳情,纪行写景诗笔调清新飘逸,能在晚唐诗坛自成一格,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不满当时诗坛的绮靡倾向,强调诗歌创作的内容,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总体看来,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于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的艺术风格。
具体说来,其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首先,晚唐诗人中,杜牧是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的。
他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着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而那些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了诗人横溢的才气。
其次,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
善于选择清新明朗的景物抒写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诗人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再次,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彩,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义神韵疏朗。
李商隐的《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道出
了杜牧诗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论杜牧七言绝句的刚柔之美
论杜牧七言绝句的刚柔之美刘飞龙【摘要】唐朝大诗人杜牧七绝之成就,前人多有论述。
有的给予了较为诚恳的评价;有的认为他的七绝某些虽发语新奇,但多直达,没有很大的成就;有的虽从艺术上对他的七绝进行了肯定,但却认为气格不高;有的认为其写景抒情之作大多创造了优美的意境,然颇多柔弱之风。
特别是对其描写艳情的作品,则几乎是否定的态度。
然而,有些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实际上,杜牧七言绝句往往具有刚柔相济的特色:刚而不流于枯直,柔而不失于绮靡。
这与杜牧的出身经历、理想和信念等方面是绝然分不开的。
%The great Tang Dynasty poet Du Mu's achievements about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re discussed more than their predecessors. Some give a more honest evaluation; Some believe that although the language of some of the seven-character quatrain is novel, but more directly, don't get very big achievement; Although some of their art from the seven-character quatrain are positive, but lack of temperament; Some believe that most of the portrait of lyrical beauty is create, but to feminine. Especially its description of erotic works is almost a negative attitude. However, much view is biased. In fact, Du Mu's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often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sculine and feminine: masculine without being dry straight, feminine without being profusion. This background experience with Du Mu, ideals and beliefs and other aspects are radically inseparable.【期刊名称】《云梦学刊》【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5页(P102-106)【关键词】杜牧;晚唐时代;七言绝句;刚柔之美【作者】刘飞龙【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杜牧,字牧之,世称杜樊川,是晚唐杰出的文学家。
谈谈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
谈谈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前人论七绝,盛唐推王昌龄、李白,中唐称李益、刘禹锡,晚唐则举杜牧、李商隐。
管世名在《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中说:“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遗风,而时出入于梦得。
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亦云:“杜牧诗,唯绝句最多风调……”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看法,中小学课本中选取杜牧的七绝最多。
那么,杜牧的七绝究竟好在哪里呢?杜牧的七绝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对历史、现实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更在于对这种认识和感受有自己特殊的表现方法。
本文就以中小学课本中杜牧的七绝为例粗略地谈谈其表现方法。
(一)诗人善于将自己的感慨赋予历史典实、现实事件之中,在咏史和咏怀的结合上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委婉含蓄,寄托深远。
杜牧很喜欢运用这种方法。
如《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篇通过对妃子一笑的描写,形象地说明了亡国的根源所在,无情揭露了曾励精图治、创造过开元盛世的唐玄宗的罪过。
为博得妃子一笑,竟不惜人力物力千里送荔枝,这种荒淫生活预示了唐王朝必将走向衰亡。
因此在《泊秦淮》一诗中,诗人不禁发出了深深的叹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轻水寒,淡月朦胧,在如此凄清迷茫的夜晚,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上。
秦淮河是六朝金粉之地的历史见证,六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当年就是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被俘的,诗人的用意并非指责歌女,而是讽刺不关心国事、一味买醉取乐的上层人物。
清醒与麻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映射,传达出了一种浓厚的忧时嫉俗的感伤情怀。
这类诗往往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作为怀古幽思生发的媒介,而全诗则着重于现实感受的抒发,融史于诗,寓情于诗,不留痕迹;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诗人不仅善于把咏史和咏怀结合起来,而且也善于以深含哲理的议论入诗,破旧说而立新意。
杜牧的论史七绝往往破中有立,善作“翻案”文章,体现出诗情与哲理的结合,闪烁着哲理与论辩的光芒。
赏析唐诗《寄扬州韩绰判官》
赏析唐诗《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公元833年。
这首诗通过描绘扬州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韩绰的怀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内容分析:
这首诗通过对扬州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韩绰的怀念之情。
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描绘了扬州的自然美景,青山与绿水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2.艺术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扬州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扬州的美景与长安的繁华进行对比,突显了扬州的宁静之美。
3.语言风格: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扬州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4.情感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绰的怀念之情。
诗人通过回忆扬州的美景,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扬州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
总之,《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唐诗,通过对扬州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晚唐绝句大家——杜牧——谈杜牧绝句“清新俊逸”的风格
晚唐绝句大家——杜牧——谈杜牧绝句“清新俊逸”的风格从唐文宗太和、开成之后到唐亡,文学史上将这七、八十年称之为晚唐,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俗称“小李杜”。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生于803年,死于853年,二十六岁中进士,先在江西、淮南等节度使手下为幕僚,十年后内迁为京官,又受人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后又一度内调,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原有恩济苍生的大志,他的政治理想是恢复盛唐洽世,他希望国家能安定统一,他反对藩镇拥兵作乱,反对吐番、回纥入侵,反对统治阶级的苟且偷安,为此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
他的《阿房宫赋》用赋体形式对秦亡的历史教训做了深刻总结,并提醒人们要牢牢吸取这一前车之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这显然是对当时摇摇欲坠的唐王朝提出当头棒喝。
同时杜牧尤喜论兵,有《战论》、《守论》等篇,并为《孙子》作注。
但是,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又给他带来深沉的苦闷,他晚年离别长安赴池州任刺史时曾说“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深刻地揭示了他将要到遥远的地方去任职之前登上乐游原,凭吊唐太宗陵墓时,向往贞观之治而又无法实现时的苦闷心情。
又因为他出身于世家大族,久经宦海浮沉,所以也有借酒浇愁放浪形骇,纵情声色的一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是说自己一事无成,只在歌妓生活的青楼之中留下一个薄情负心的名声,这话虽为自我解嘲,但也不难看出这正是他放纵沉沦的写照。
杜牧既有政治才干,又懂兵法,只是因为晚唐主昏政乱,致使他徒具“相才”(《唐诗谈丛》)而未能大用,只能把满怀抱负和一腔愁绪倾注于文学作品之中。
他在文学创作中是个多面手,“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唯韩、柳、小杜三家。
”(《北江诗话》卷二)他与韩愈、柳宗元一样,既善赋诗,又工为文。
不仅如此,杜牧还精于绘画书法,曾临摩过顾恺之的维摩像,米芾称赞其画“精彩照人”;其《张好好诗》行书真迹流传至今,后人认为“深得六朝人气韵”(《渔洋诗话》引董其昌语)。
独树一帜力求脱却标新立异——纵论杜牧诗文成就
独树一帜力求脱却标新立异——纵论杜牧诗文成就文/肖旭杜牧的诗在晚唐诗坛上,可说是独树一帜。
其特征是在于不落寻常窠臼,力求脱却当时一派诗风的影响,是在有意在标新立异,磅礴澶漫,有奔腾澎湃之势。
杜牧的文是那样的沉厚奇变,诗又是那样的英姿雄发,他的诗辞旖旎动人,拗峭过甚,正以如此,有时也就流入纤巧了。
不过要知道,元稹、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等都是与他上下同时,他既不愿效风行一时的元白所创的元和体,又不愿效温李的晦涩;不得不自成一色,力矫时弊,立意必在奇闢。
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
欲了解杜牧之诗,不难自两方面观之。
一为牧之之性格,一为牧之背境。
当晚唐之世,藩镇方张,朝廷多事,牧之既有用世之心,复目击生民之流离,故其伤时之作,慨乎言之,而辞意深切,体贴入微。
牧之晚年不遇,壮志飘萧,故其悒郁之情,溢于辞表。
牧之的才气,是纵横非常,下笔成咏。
他不仅是一个绮靡的诗人而已,悲壮的诗,在他的集子中何止数十篇。
写情写物也都入于上境,他的诗名似乎超过了他的文名。
实在的,他不但是唐末的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一个压阵的文豪哩!我们论诗时,必须记住所论的是“诗”,不是散文论著,尽管思想性在诗中是很重要的,但是仍然不能只阐发它的思想性,不能只说明作者思想与意图的价值,而必须结合它的艺术性,说明诗的意境、风格、韵味,甚至于技巧方面的种种特点。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应着重分析杜牧独创的诗歌风格,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
这是杜牧平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而以艺术天才表现出来的特征。
杜牧的诗歌之所以如此杰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杜牧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豪迈不羁的气概使他选择了一条与追求形式技巧的晚唐诗人所不同的创作道路,也就是在遵守以内容和气势为主、艺术形式为辅的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融合今古之长,创造自己的风格。
杜牧《江南春》赏析
杜牧《江南春》赏析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杜牧《江南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杜牧《江南春》赏析篇1《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要具体一些,似乎使人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人描绘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
“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
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论杜牧的咏史七言绝句
论杜牧的咏史七言绝句李琳指导教师:张小丽(中文与新闻传播系2003级1班)摘要:杜牧的咏史诗史识高卓,内涵丰富,尤其是咏史七绝,范围广大,有重评历史、讽咏现实、抒写怀抱等多类;艺术手法上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喜用翻案手法,巧用问句,含蓄婉转,论断精警,风华掩映,具有含蓄清丽之美。
杜牧被后人誉为晚唐七绝“第一高手”,其咏史七绝更是赢得“二十八字史论”之美誉,成就卓绝。
关键词:杜牧;咏史;七绝;艺术特色咏史诗,就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歌。
它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既富诗歌的情韵之美,又能在批评议论中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以诗咏史,由来已久。
《诗经》、《楚辞》中的部分包含咏史成分的内容可视为咏史诗的滥觞,但真正意义上的首篇咏史之作,则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东汉班固的《咏史》。
此诗写汉文帝时孝女缇萦救父之事,虽有感叹之音,却被钟嵘批评“质木无文”[1](P1),缺乏诗意。
魏晋六朝时,以诗咏史之风盛行,最著名的当推左思的《咏史》八首。
左思在诗中借“史事”以抒“己意”,“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2](P166),把咏史与咏怀结合了起来。
这种摆脱史事,而以寄托襟抱为主的写法,是对咏史诗的创造性发展,开唐人咏史先河。
晚唐时期,诗人们开始用七言绝句的形式,采用议论驱驾史事的笔法,创作咏史诗,杜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杜牧生当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风雨飘摇、正在走下坡路的晚唐,他忧国忧民的热情、经邦济世的抱负及杰出的军事才能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施展。
对当时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杜牧表示出无限的忧愤,这在他的诗文尤其是咏史诗中得到了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
其中,又以咏史七言绝句体现得最为明显,艺术上也最具特色。
一、杜牧咏史七绝的内涵与分类杜牧创作了众多笔锋犀利而又形象鲜明、义理深邃而又情味隽永的七绝咏史诗,“出现在其咏史诗中的抒情主体,既不是魏晋南北朝时的故事讲述人,也不像吊古诗中那种自己参加演出的导演者,而是一个评论家。
浅谈杜牧咏史绝句的艺术特色
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所以读诗必读唐诗,而唐诗成就卓著者除李白、杜甫之外,还有以“小李杜”并称于世的李商隐和杜牧,尤其杜牧的咏史绝句,在唐代诗歌成就最高。
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句子,已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因其读者的广泛性和其诗歌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的久远性,所以研究杜牧的诗,探讨其诗歌中咏史的绝句,也就很有必要.也因其特有的艺术成就,影响许多学者文人,就更见研究杜牧咏史绝句之艺术特色的必要了。
读杜牧的咏史绝句,会产生见史(形象)、言志(议论)和抒情融于一体的强烈感受。
因我喜杜牧的诗,读了一点关于杜牧咏史的资料,所以结合自己的读后感受,拙笔撰写了《浅谈杜牧咏史绝句的艺术特色》一文,供仁者知者斧正。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以承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审判和艺术鉴赏能力为原则,本文以杜牧的七言咏史绝句的艺术特色为主,作了尝试性的分析。
结合实例从四个方面浅析了杜牧咏史绝句的艺术特色。
(一)将议论融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描写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二)议论的哲理性是杜牧诗区别于其他诗人咏史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鲜明的史论色彩,不借助于课体形象,以其构思新颖而赢得人们的喜爱。
(四)不乏以讽刺见长的作品。
三、写作题纲绪论,从”绝句”的特点谈起,尤其是咏史绝句,能对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进行高度的典型的艺术概括,杜牧就是写作七言绝句的高手,杜牧的七绝一直保持着不朽的艺术魅力,他的咏史诗在唐代诗人中成就最高,突破了咏史诗的旧传统。
本部分简要概述了杜牧七言绝句的总体艺术成就,为下文的具体论析作了铺垫。
本论部分从四个方面论析了杜牧的咏史七绝的主要艺术特色及其具体表现:(一)、杜牧的咏史七绝,将议论融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描写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其代表作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题桃花夫人庙》等。
(二)、杜牧的咏史绝句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是议论的哲理性。
《赤壁》即体现了这一特色。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引言:唐人七绝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人七绝诗的浅释宋词赏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清唐文学对后世影响的巨大性。
一、人七绝诗的内容及特色1、人七绝诗是由唐代诗人杜牧组成的一套抒情诗,诗歌主要由七言古诗组成,共有七首诗,每首诗都分别象征一种心境,因此统称为唐人七绝。
这其中,意境抒情的“饮马长城空对月”、诗情相当迷离的“家住山林忽忆山东”,以及“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令人回味无穷。
2、唐人七绝诗的内容主要涉及了唐朝社会的主题,如唐朝的政治、宗教、文化等,以及唐朝生活的历史依据。
这些主题涉及到唐朝社会的繁华与荒凉、宗教与世俗、美好而不平等的社会情况等,因而被称为“唐宋文学的摇篮”。
二、宋词的内容及特点1、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宋词是表达宋代社会生活气息的一种艺术形式。
宋词是古诗词中最流行的一种,主要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为主,也有其他一些特殊的体裁,如曲辞、婉辞、安邦词等。
宋词的特点是表达抒情的风格,旨在表达爱情的喜悦或悲哀,也包含宋代社会生活中的景物、心情及抒发情思。
2、宋词的特点是以艺术性强,体裁广泛,表现力强,意象丰富,情调抒情,蕴涵丰富,音乐性强等等。
宋词通常以抒发情怀为主,从具体而深入地表达出爱情、亲情等。
宋词以其独特的韵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种种变化。
三、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1、唐人七绝诗的浅释宋词赏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唐、宋文学的差异,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
从宋词中,可以看到宋代社会的风云变迁,可以感受到宋代人民的情感,这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
2、唐人七绝诗和宋词虽然都反映出唐、宋两个朝代的社会情况,但是从诗歌形式来看,可以看到两者是有明显不同的:宋词比唐人七绝诗更注重情感表达,更加具有抒情性和富有诗意;而唐人七绝诗则注重抒发情思,具有明确的意涵和主题性。
论杜牧七言咏史绝句的艺术表现
论杜牧七言咏史绝句的艺术表现董梦媛摘要: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这类作品风格俊爽峭拔。
在晚唐萎靡诗风笼罩下,显得独树一帜。
杜牧的七绝咏史诗也是他所有诗歌题材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
杜牧喜作翻案之语,小中见大的构思,暗示象征的表现手法,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了他这类诗歌的艺术表现。
关键字:咏史绝句翻案之语独辟蹊径象征暗示直白含蓄杜牧的诗,题材众多,有表现军事谋略,政治抱负,关心民间疾苦,表现妇女幽怨情怀,展现清幽景色及咏史论今等多方面的,而以议论型的咏史诗最能反映其诗歌的成就.。
尤其是他的七言咏史绝句,更是他的经典之作。
这类诗歌大致可分两类,一是:论史之作,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等,多将他对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的独到见解呈现在这类诗歌中。
二是:借古讽今之作,如《过勤政楼》《过华清宫绝句》,借历史上的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加以讽喻。
杨慎论唐人绝句时说:“擅场则王江宁,骖乘则李彰明,偏美则刘中山,遗响则杜樊川。
”这说明杜牧的七绝影响很大。
七绝一体,是杜牧的专长,有人评价说:“横放近于李白,讽刺近于刘禹锡”。
在晚唐,伤感萎靡之风笼罩下的诗坛中,杜牧的这种“雄姿英发”的风格是值得珍惜的。
尤其是他的七言咏史绝句。
他的这类诗歌之所以被人们代代传诵,是因为他的独特的艺术表现。
一,翻案之语咏史诗是品评历史,借古讽今的。
因此历史典故的引用是重要的部分。
如我们最熟悉的《赤壁》引用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故事。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寻欢作乐及送荔枝比送公文还急还快的胡作非为。
又如《过勤政楼》选用的典故是,玄宗在兴庆宫西南建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而玄宗常与他的兄弟在楼头游玩,可见勤政楼即为花楼,虽有两名,楼实一座。
试论杜牧七言绝句的艺术特色
试论杜牧七言绝句的艺术特色
杜牧的七言绝句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是富有感染力。
杜牧的诗歌节奏自然、韵律优美,语言生动,情感深刻,展现出极为强烈的感染力,让人一读就着迷。
二是善于抒情。
杜牧的七言绝句中抒情比例很高,他善于从古典文学中汲取精华,借助绝句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充满激情,让读者心有戚戚焉。
三是善于寓言。
杜牧的七言绝句中寓言比例也很高,他以深刻的寓言,把宏大的思想概念和深刻的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受益匪浅。
浅谈杜牧七绝诗
浅谈杜牧七绝诗在晚唐诗坛上,作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无疑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他的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
从内容上看,杜牧的七绝主要分为咏史和写景抒情两大类。
一、咏史诗杜牧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思想深受其家学影响,才兼文武,志在经济,心怀天下。
然而偏偏时运不济,晚唐社会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使得这个壮志少年满怀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于是在飘荡沉浮的人生仕途中,杜牧只能将自己的才气、睿智和热情诉诸于诗歌,写下了不少风格清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杜牧诗、文、赋兼善,而他的咏史诗之所以能够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这与其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
杜牧的咏史诗通常借古讽今,有现实针对性。
例如《泊秦淮》中,诗人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
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
“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
“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
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又如《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表面写景,但暗喻咏史,借暗写南朝诸政权因为崇佛而纷纷灭亡的事,来暗喻唐王朝当今崇尚佛老的弊政。
其次,杜牧的诗能跳出呆板的陈述史实和抽象议论的陈套,选择史实的某一片断,寓讽意于形象描写之中。
如《过华清宫》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建立了华清宫,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她的欢心,就命令从四川等地乘快马日夜兼程为她送荔枝,很多人与马跑死在路上。
杜牧七律艺术风格
杜牧七律艺术风格杜牧七律艺术风格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也是读者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一位才子。
他与李商隐齐名,一起挽救了颓衰的晚唐诗坛,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更产生了极大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牧七律艺术风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牧七律艺术风格杜牧是晚唐重要的诗人,除了绝句以外,他的七言律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从“俊爽”和“拗峭”两方面具体论述了杜牧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
杜牧是晚唐非常重要的诗人,他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他在诗歌、骈赋、散文、策论等方面均有建树,其七绝最为人称道,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等等,摇曳多姿。
事实上,他的七言律诗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吴乔《围炉诗话》云:“杜牧诗,唯绝句最多风调,――其七言律亦极有佳致。
”这就明确地指出了杜牧七律的成就仅次于绝句。
杜牧的七言律诗,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外甥裴延翰所编次的《樊川文集》二十卷,前四卷共收各体诗歌261首,其中七律57首。
如果加上宋人编次的《樊川外集》与别集中所收的七律,数量当更大。
关于杜牧诗歌的艺术风格,明代胡应麟《诗薮》中有“俊爽若牧之”语,各家诗评也都肯定了杜牧诗歌整体呈现出来的“俊爽”之气,我们可以认为杜牧诗歌总的风格是“俊爽”。
然而同一诗人所写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其风格也会在总的风格的基础上呈现某种特征差异。
推究杜牧的各体诗,其古体诗在“俊爽”的基础上显得“浓腴魁垒,笔酣句健”,其七绝在“俊爽”的基础上更具有“远韵远神”的艺术魅力。
就七律而言,刘克庄云:“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
”(《后村诗话》)杨慎也说:“(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
”(《升庵诗话》)可以看出,杜牧七律呈现出与其他各体诗不同的“拗峭劲健”的风格。
十六首杜牧七绝,体味二十八字中的豪放和艳丽,无尽风情与君说
十六首杜牧七绝,体味二十八字中的豪放和艳丽,无尽风情与君说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诗在唐代独树一帜,与李商隐堪称双璧,人称“小李杜”,风格高居流俗之上,格调豪迈跌宕,情趣洒脱,在奇峭之中见风华掩映之美,特别是七言绝句,情志新奇,意境深远,在艺术上很有独特性。
1、秋夕卧看牵牛织女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此诗写景自初夜至深夜,层层绘出,刻画了宫女的愁怨和寂寞,写得清丽婉约、含蓄蕴藉,展现了杜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2、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巧妙,在萧瑟秋风中撷取了绚丽秋色,不次明媚春光,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既是兴咏秋天景物的佳作,也同时表现了作者潇洒豪迈的志向意趣,风格清新洒脱、爽丽劲健,为历代读者所喜爱。
3、江南春绝句楼台烟雨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善于从历史细节中,揭示其内蕴的重大历史事件,用运荔枝引出对安史之乱的反思,此独特视角一出,后代诗人争相效仿。
5、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日暮之下,江山清丽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诗句以登乐游原起兴,诗意到昭陵便戛然而止,于深幽处虽未加一字,但对朝廷的忠诚,对盛世的追怀,以及抱负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正所谓以小见大、以轻搏重。
6、泊秦淮月笼寒水夜笼纱,近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诗为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引出了对陈叔宝追求淫乐乃至亡国的历史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和浓重忧虑。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在文学史上同李商隐并成为“小李杜”的杜牧,他的诗在晚唐极负盛名。
如果说晚唐是唐朝的夕阳反照,那么杜牧的诗就是一束光彩的夕照,辉映着晚唐诗坛的满目青山。
杜牧有远大的抱负,刚正的气节,忧国忧民,同时他在文学方面又有高超的天才与深厚的艺术修养,诗文俱佳。
他的各体诗都有杰作,而最能体现它的独特风格的则是绝句。
管世铭评:“杜紫薇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
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宋人曾季鲡云:“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清人吴乔亦云:“杜牧诗,惟绝句最多风调。
”一些有影响的绝句选本,如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蘅退居士的《唐诗三百首》等所选杜牧的诗,也都以七绝为主。
杜牧诗歌具有思想敏锐,情怀旷达的特点。
前人评价杜牧诗歌的特色有“俊爽”“俊迈”“气俊思活”“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豪健俊逸”等语。
李商隐曾写诗极表自己对杜牧的关切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独有杜司勋。
”(《杜司勋》)含蓄而准确的道出了杜牧诗歌的那种把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报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1、在“清新俊逸”的统一风格下,杜牧诗歌显示出多样性。
首先,诗的风格,是诗人的思想、个性、精神气质以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反映,如刘勰所讲:“吐纳英华,莫非情形。
”杜牧毕生攻研诗书,胸怀积极用世之志,这使他成为唐代独一无二的诗人兼军事家,也陶冶了他那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这是他风格的主导方面。
杜牧出身于“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高门世族、官僚地主家庭,京兆杜氏自从习汉御史大夫杜周开始,就世代为官。
比较有名的是东汉的杜笃、西晋的杜预。
杜笃工为文章,曾做《论都赋》;而杜预在历史上尤其有名,他做官到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吏,封当阳侯。
他不但通晓战术,建立军功,而且博学多能,精于刑律、立法、水利,能造河桥,又注《左传》,当时人称他为“杜武库”,言其胸中无所不有。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历顺宗、宪宗两朝,作有《通典》。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五十年中,藩镇跋扈,宦官专政,政治混乱,农民失业,土地集中,赋敛繁重,民生艰窘。
杜牧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中降生下来的,而在他降生以后数十年中,这些坏情况依然存在与发展,并且在政治上又出现新的纷争,如牛李党争。
所以说,杜牧所生的时代正是中、晚唐多事之秋,也就是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又错综复杂的时代。
家族的矛盾加上时代的使然,使杜牧怀有忧国的热情。
杜牧十六岁时即元和十三年,朝廷正派兵讨伐李师道。
杜牧看到宪宗连年用兵讨伐藩镇,很感到用兵的重要,后来博读经史,更深信兵事关系国家兴亡,又根据《礼记》:“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认为士大夫应当知兵,而当时士大夫对于兵事漠不关心,完全仰赖壮健击刺之徒,杜牧对于此情况很不满意。
从此他就注意兵法,后来一直继续研究,曾注解《孙子》十三篇,并且对当时军事问题提出意见。
杜牧以诗人的身份兼军事家,迥异于时人,使他于时人的绮思柔情之外,平添一种挺拔伟岸的气质,发而为诗,就使他的诗与清新之中平添了一种峭拔之气,从而形成杜牧诗特有的“俊爽”特色。
其次,绝句最贵含蓄,要耐咀嚼。
史论家都反对意尽言中,反对一览无余。
绝句虽然短短的四句话,但是他精炼、含蓄、婉转、曲折,能表达丰富的情思,摹写生动的景象,能获得“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那么怎样才算含蓄呢?前人讲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就是说,一首蕴含丰富的小诗,甚至一两句诗,读者可以根据它的意境和情感,发挥成一篇篇幅十倍、百倍于他的文字。
杜牧知识渊博,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他深谙这个道理。
因此他的一些绝句,平平写来,却有言外之意,言外之致,不着议论而议论自见,达到“意工”的境界,令人玩味不尽。
清人郑板桥曾说:“李白,仙品也;王维,贵品也;杜牧,隽品也。
”“隽品”就是指杜牧这种委婉含蓄、意味深远的风格。
如《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向来是以含蓄被人喜爱的。
诗中的“冷”和“凉”已透出一丝寂寞,“卧看”一句更是形象托出了这位少女的心曲。
“看”字虽平平不露声色,但是他自叹孤独,羡慕牵牛、织女双结良缘的丝丝情感全凝聚在其中。
这里有不及织女、牵牛的自叹;有长闭深宫,失去自由和爱情的幽怨;有回顾和向往;又有憧憬和希望。
诗中所采用的含蓄手法是把主人公的感情隐蔽起来,表面似一泓宁静的秋水,深处却激荡着感情和波澜。
有时这种波澜会在水面激起一朵不太引人注意的浪花,引导人去循声体味,发掘表面所没有的东西。
这就是杜牧的绝妙之笔。
《艇斋诗话》评论说:“小杜《秋夜宫词》含蓄有思致。
”正是指此而言。
再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此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他含蓄而深刻的揭露。
作者在诗中没有明白说出唐玄宗的荒淫好色,也不言杨贵妃的持宠而骄,而是用“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个特写镜头说明问题:当年周幽王为了博得妃子的一笑,随便点燃烽火,以致国破身亡;唐玄宗同样是为了博得妃子的一笑,不惜千里驿站,换人换马,急如星火地传送荔枝,结果,这种荒淫误国的行为,同样换来了国破家亡的下场。
以致安史之乱过后仅几十年,唐王朝就迅速地走向了灭亡。
这其中包含的联想本身,不就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吗?结尾的一句,尤其含蓄不尽。
作者为什么不说“千里传送荔枝来”,而说“无人知是荔枝来”呢?因为老百姓绝对想象不到皇家的荒淫奢侈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看着这风驰电掣、星夜兼程的驿马,老百姓还以为是什么紧急公文军报,哪里能想象是贵妃娘娘想尝鲜荔枝呢?这就更加突出了李杨那种纵情享乐、为所欲为的荒唐。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即是在形象地描绘中渗透了作者的情感,寓意深刻,同时又含蓄有力。
如果把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与苏轼《荔枝叹》中的“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稍加比较,就不难看出,苏诗的对比更加强烈,指斥更直露,感情更加慷慨激昂;而杜牧此诗却显得含蓄而深沉。
还有《泊秦淮》、《江南春绝句》、《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途中一绝》等,用精练的语言传达微妙的情思,在诗中造成一种风流自赏而绰妙含蓄的深远意境,引人入胜,余味无穷。
这就是沈德潜所说的:“牧之绝句,远韵远神。
” 再次,杜牧一生胸怀大志,以讨平藩镇、抵抗外侮、振兴唐王朝为己任。
但由于政治昏聩、官场黑暗、社会衰蔽而无法施展,不免多愁善感,这便形成了诗歌创作上值得重视的特色。
他的那些忧国忧民感怀身世的七绝悲伤而不消沉、抑郁而不颓废,一面带着感伤的情绪,一面又表现出旷达的情怀,以情韵细腻、感情遥深见长,体现出“清新俊逸”的深层格调。
如《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美,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岭无树起秋风。
乐游原,位于长安城南,是唐朝仕女登高望远的游览胜地。
登上乐游原,长安城了然在望,附近的景物尽收眼底,视野极其开阔,所以诗中的境界也是阔大的。
但在这阔大的境界里,却融入了诗人的无限苍凉和悲哀:广漠的长天,孤鸟消失在天际;而千年万载的历史,就消失、沉埋在眼前这现实的世界里。
回想汉王朝,当年曾建立了何等辉煌的功业。
但曾几何时,当年的盛事伟业、文治武功,多年的尊贵荣宠、权势功名,一切都烟消云散,被历史无情的埋葬了。
长安附近,只剩下汉长陵(高帝)、安陵(惠帝)、阳陵(景帝)、茂陵(武帝)、平陵(昭帝)等五个皇帝的陵寝,但已经荒凉败落到连普通人家墓上的树木也没有,面对着萧瑟的秋风,显露出无限的悲凉。
诗人在这里,固然是在凭吊历史的遗迹,但更多的却是对现实的感慨。
“万古销沉向此中”一句,是历史的咏叹,同时也是有实景引发的现实的悲哀。
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在这里是模糊的,混融在一起,它所表现的,既有诗人的历史兴亡感,也有现实的毁灭感。
“五岭无树”一句,沈德潜评论说:“树树起秋风,已不堪回首,况于无树耶?”(《唐诗别裁集》)近人俞陛云说:“诗后两句言汉家盛业,青史粲然,而五岭寂寞,只余老树吟风,亦可深慨,今并树无之,其荒寒为何等耶。
”(《诗境浅说续编》)都指出作者这里表达的感情,已不同于李白词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的悲壮,而更多的是扫空一切、历史虚无的慨叹,和“浮世荣枯万古同”的冷漠和悲哀。
这首诗将感慨和哀伤转化成一种悲壮美,具有鲜明的悲剧气氛和浓郁的感情色彩,是对夕阳晚唐的一种生动描摹。
又如《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将飘零作客、孤行怀人的羁旅之情,化为对江南山水的眷恋,感情真切但言辞不露,描写了扬州的美丽景色,景中含有凄淡的愁绪。
情景浑然一体,有峭拔之致。
正如前人所评:“杜紫薇才高,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
” 另外,杜牧还有些写景七绝,也写得清新自然,如一幅幅图画,体现了杜牧诗“清新”的艺术风格。
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没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那中抑郁寡欢、消沉颓唐之情,而是别出机抒,运用横云断岭的艺术手法,绘出了绚丽的峻岭秋色,把深秋红叶比作二月鲜花,清心奇异,气韵高绝,不但表现出经霜枫叶耐寒的特质,而且也闪烁着诗人豪迈俊爽的个性光辉。
杜牧比较有名的写景诗还有《清明》、《齐安郡中偶题》、《齐安郡后池绝句》、《商山麻涧》等,都是杜牧诗“清新俊爽”风格的典型代表。
以上凡此种种,可见出杜牧七绝诗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而同时又统一在“清新俊爽”的总体风格下。
2、杜牧诗的清新俊逸还表现在,他的诗中少了如老杜那样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而增添了风华流美之致。
这使他的清新俊逸更彻底,更明朗。
在诗歌创作中,杜牧“苦心为诗,本求高绝。
不务奇丽,不涉习俗。
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
结合他的诗歌创作看,追求的是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
他不满当时诗坛的绮靡倾向,但自己亦多绮情柔思,故而其诗能在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之致。
如《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作者风流放荡生活的反映,描写了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的美丽姿容,可以说其思想内容消极颓废的。
但是抛开这一层面不看,在欣赏的过程中,其语言的清新华美自然却好似在我们面前展看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春风里的扬州是那么美丽,唤起我们一种清新明洁的感觉,令我们想起的不是诗人的放荡,而是诗人的娴雅意气与潇洒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