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在文学史上同李商隐并成为“小李杜”的杜牧,他的诗在晚唐极负盛名。如果说晚唐是唐朝的夕阳反照,那么杜牧的诗就是一束光彩的夕照,辉映着晚唐诗坛的满目青山。杜牧有远大的抱负,刚正的气节,忧国忧民,同时他在文学方面又有高超的天才与深厚的艺术修养,诗文俱佳。他的各体诗都有杰作,而最能体现它的独特风格的则是绝句。管世铭评:“杜紫薇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宋人曾季鲡云:“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清人吴乔亦云:“杜牧诗,惟绝句最多风调。”一些有影响的绝句选本,如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蘅退居士的《唐诗三百首》等所选杜牧的诗,也都以七绝为主。
杜牧诗歌具有思想敏锐,情怀旷达的特点。前人评价杜牧诗歌的特色有“俊爽”“俊迈”“气俊思活”“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豪健俊逸”等语。李商隐曾写诗极表自己对杜牧的关切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独有杜司勋。”(《杜司勋》)含蓄而准确的道出了杜牧诗歌的那种把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报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在“清新俊逸”的统一风格下,杜牧诗歌显示出多样性。
首先,诗的风格,是诗人的思想、个性、精神气质以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反映,如刘勰所讲:“吐纳英华,莫非情形。”杜牧毕生攻研诗书,胸怀积极用世之志,这使他成为唐代独一无二的诗人兼军事家,也陶冶了他那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这是他风格的主导方面。
杜牧出身于“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高门世族、官僚地主家庭,京兆杜氏自从习汉御史大夫杜周开始,就世代为官。比较有名的是东汉的杜笃、西晋的杜预。杜笃工为文章,曾做《论都赋》;而杜预在历史上尤其有名,他做官到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吏,封当阳侯。他不但通晓战术,建立军功,而且博学多能,精于刑律、立法、水利,能造河桥,又注《左传》,当时人称他为“杜武库”,言其胸中无所不有。杜牧的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历顺宗、宪宗两朝,作有《通典》。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五十年中,藩镇跋扈,宦官专政,政治混乱,农民失业,土地集中,赋敛繁重,民生艰窘。杜牧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中降生下来的,而在他降生以后数十年中,这些坏情况依然存在与发展,并且在政治上又出现新的纷争,如牛李党争。所以说,杜牧所生的时代正是中、晚唐多事之秋,也就是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又错综复杂的时代。
家族的矛盾加上时代的使然,使杜牧怀有忧国的热情。杜牧十六岁时即元和十三年,朝廷正派兵讨伐李师道。杜牧看到宪宗
连年用兵讨伐藩镇,很感到用兵的重要,后来博读经史,更深信兵事关系国家兴亡,又根据《礼记》:“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认为士大夫应当知兵,而当时士大夫对于兵事漠不关心,完全仰赖壮健击刺之徒,杜牧对于此情况很不满意。从此他就注意兵法,后来一直继续研究,曾注解《孙子》十三篇,并且对当时军事问题提出意见。杜牧以诗人的身份兼军事家,迥异于时人,使他于时人的绮思柔情之外,平添一种挺拔伟岸的气质,发而为诗,就使他的诗与清新之中平添了一种峭拔之气,从而形成杜牧诗特有的“俊爽”特色。
其次,绝句最贵含蓄,要耐咀嚼。史论家都反对意尽言中,反对一览无余。绝句虽然短短的四句话,但是他精炼、含蓄、婉转、曲折,能表达丰富的情思,摹写生动的景象,能获得“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的艺术效果。那么怎样才算含蓄呢?前人讲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说,一首蕴含丰富的小诗,甚至一两句诗,读者可以根据它的意境和情感,发挥成一篇篇幅十倍、百倍于他的文字。杜牧知识渊博,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他深谙这个道理。因此他的一些绝句,平平写来,却有言外之意,言外之致,不着议论而议论自见,达到“意工”的境界,令人玩味不尽。清人郑板桥曾说:“李白,仙品也;王维,贵品也;杜牧,隽品也。”“隽品”就是指杜牧这种委婉含蓄、意味深远的风格。如《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
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向来是以含蓄被人喜爱的。诗中的“冷”和“凉”已透出一丝寂寞,“卧看”一句更是形象托出了这位少女的心曲。“看”字虽平平不露声色,但是他自叹孤独,羡慕牵牛、织女双结良缘的丝丝情感全凝聚在其中。这里有不及织女、牵牛的自叹;有长闭深宫,失去自由和爱情的幽怨;有回顾和向往;又有憧憬和希望。诗中所采用的含蓄手法是把主人公的感情隐蔽起来,表面似一泓宁静的秋水,深处却激荡着感情和波澜。有时这种波澜会在水面激起一朵不太引人注意的浪花,引导人去循声体味,发掘表面所没有的东西。这就是杜牧的绝妙之笔。《艇斋诗话》评论说:“小杜《秋夜宫词》含蓄有思致。”正是指此而言。再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他含蓄而深刻的揭露。作者在诗中没有明白说出唐玄宗的荒淫好色,也不言杨贵妃的持宠而骄,而是用“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个特写镜头说明问题:当年周幽王为了博得妃子的一笑,随便点燃烽火,以致国破身亡;唐玄宗同样是为了博得妃子的一笑,不惜千里驿站,换人换马,急如星火地传送荔枝,结果,这种荒淫误国的行为,同样换来了国破家亡的下场。以致安史之乱过后仅几十年,唐王朝就迅速地走向了灭亡。这其中包含的联想本身,不就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吗?结尾的一句,尤其含蓄不尽。作者为什么不说“千里传送荔枝来”,而说“无人知是荔枝来”呢?因为
老百姓绝对想象不到皇家的荒淫奢侈已经到了什么程度。看着这风驰电掣、星夜兼程的驿马,老百姓还以为是什么紧急公文军报,哪里能想象是贵妃娘娘想尝鲜荔枝呢?这就更加突出了李杨那种纵情享乐、为所欲为的荒唐。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即是在形象地描绘中渗透了作者的情感,寓意深刻,同时又含蓄有力。如果把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与苏轼《荔枝叹》中的“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稍加比较,就不难看出,苏诗的对比更加强烈,指斥更直露,感情更加慷慨激昂;而杜牧此诗却显得含蓄而深沉。
还有《泊秦淮》、《江南春绝句》、《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途中一绝》等,用精练的语言传达微妙的情思,在诗中造成一种风流自赏而绰妙含蓄的深远意境,引人入胜,余味无穷。这就是沈德潜所说的:“牧之绝句,远韵远神。” 再次,杜牧一生胸怀大志,以讨平藩镇、抵抗外侮、振兴唐王朝为己任。但由于政治昏聩、官场黑暗、社会衰蔽而无法施展,不免多愁善感,这便形成了诗歌创作上值得重视的特色。他的那些忧国忧民感怀身世的七绝悲伤而不消沉、抑郁而不颓废,一面带着感伤的情绪,一面又表现出旷达的情怀,以情韵细腻、感情遥深见长,体现出“清新俊逸”的深层格调。如《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