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

合集下载

使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的基本知识

使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的基本知识

使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的基本知识使用胰岛素泵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措施之一。

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假如不能掌握这些知识,胰岛素泵的优点就很难显现。

1、每日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应根据患者糖尿病分型、血糖水平以及体重情况确定,初始推荐剂量如下:(1)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根据不同的糖尿病类型胰岛素剂量设定为:1型糖尿病:一日总量(单位)=体重(公斤)×(0.4~0.5)2型糖尿病:一日总量(单位)=体重(公斤)×(0.5~0.8)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2)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胰岛素泵治疗前的胰岛素用量计算,具体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而定,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一日总量(单位)=用泵前胰岛素用量(单位)×(70%~100%)2、胰岛素剂量分配(1)基础量和基础输注率的设定定义:基础量是指维持机体基础血糖代谢所需的胰岛素量。

基础输注率是指胰岛素泵提供基础胰岛素的速度,一般以胰岛素用量(单位)/小时表示。

每日基础量=全天胰岛素总量×(40%~60%)(平均50%)基础输注率与时间段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以及生活状况来设定。

实用文档基础输注率的设定模式较多,可根据血糖控制的需要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临床大多分为3-6个时间段。

往往1型糖尿病较2型糖尿病采用更多分段。

在运动或某些特殊情况时,可相应地设定临时基础输注率。

(2)餐前大剂量的设定定义:在三餐前一次性快速输注的胰岛素量。

初始设定的餐前大剂量总量一般为初始全天胰岛素用量的50%。

按照三餐1/3,1/3,1/3分配,或者1/5,2/5,2/5分配。

特殊情况下根据饮食成分,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血糖情况个性化设定。

(3)剂量分配的注意事项初始胰岛素泵治疗时,总剂量的50%为基础量,50%为餐前大剂量;年轻的患者可采用基础量40%,餐前大剂量60%的方法来分配。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T1DM)现况与规范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一、中国T1DM患者生存状况(一)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2003年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控制管理状况调查研究显示,平均年龄12岁的T1DM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8%,在西太平洋地区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位列第9,血糖控制不良者占64.2%[1]。

2004年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调查发现,15岁以前发病患者平均HbA1c为8.9%[2]。

来自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的数据显示,年龄中位数29.6岁的T1DM患者平均HbA1c为8.6%[3]。

2013年北京地区T1DM儿童血糖控制管理状况研究显示,18岁以下患者平均HbA lc 为8.5%,血糖控制达标率仅15.0%[4]。

2013年重庆、武汉、成都地区的T1DM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调查及分析发现,12岁以上青少年HbA1c>7.5%者占39.3%[5]。

我国上述调查观察的患者数量较少,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但已显示与2009年美国“SEARCH for Diabetes in Youth”研究调查中20岁以下T1DM患者HbA1c达标率为44.4%、平均HbA1c水平为8.18%相比,有一定差距[6]。

(二)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2002年美国一项T1DM急性并发症调查研究显示,T1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为8/100次人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为19/ 100次人年[7]。

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50年奖章”项目随访的351例50年以上病程的T1DM患者中有超过40%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8]。

而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的调查显示,T1DM患者的DKA发生率达26.4次/100人年[9]。

另一项针对西太平洋地区T1DM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表明,中国大陆地区T1DM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达38.8次/100人年,且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位于各地区前列[10]。

胰岛素使用指南

胰岛素使用指南

胰岛素使用指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3、处于应激状态时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4、某些继发糖尿病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2、胰岛素使用原则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3、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需10----20d完成如下过程:1、初始剂量的选择2、餐前剂量分配3、剂量缓慢调整4、最终治疗量)。

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24----32U,空腹平均分泌0.5---1U/h,进餐后分泌水平上升为基础值的8----10倍,高达1.5---4U/h,因此将24U作为胰岛素的基础量,餐后作为追加量。

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必须用普通胰岛素,经反复调整满意后,为减少注射次数需配合NPH或PZI,正规胰岛素与N混合后,各自起作用,与P混合后剂量比例发生变化。

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量

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量

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量1、胰岛素生理分泌量胰岛素成人每日合成量约48个单位,每小时1个单位(为基础分泌,24小时分泌24个单位),三餐每餐约8个单位。

研究发现,当成人胰腺全部切除后,每日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48U左右。

因此,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U左右。

但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24~30U/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2、1u胰岛素可以降低多少血糖浓度对胰岛素敏感的人,1单位胰岛素可降低血糖2.7mmol/L。

计算方法:正常情况下,1U胰岛素可降低2-3克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量是180,即可降低11.1-16.65mmol葡萄糖。

除以血容量5L,即可降低血糖2.22-3.33mmol/L,取其平均值为2.7mmol/L。

胰岛素1单位可消化糖10~15克,因劳动需多吃一两(50克)主食时,需追加胰岛素5单位,也就是1单位胰岛素可降低10克主食增高的血糖。

经典的Sliding Scale换算方法:血糖201-250mg/dl 皮下注射RI 3U血糖251-300mg/dl 皮下注射RI 6U血糖301-350mg/dl 皮下注射RI 8U血糖351-400mg/dl 皮下注射RI 10UUCSF Medical Center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促进1克糖原合成约需0.36mmol的钾。

3、胰岛素初始用量的估算与调整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1、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的适应证:1)1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疗。

2)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及乳酸酸中毒。

3)控制糖尿病病人手术期、妊娠期及分娩期的血糖。

4)糖尿病病人并发急性感染时。

5)糖尿病病人合并结核。

6)糖尿病病人有肝、肾疾病及功能不全。

7)2型糖尿病病人对口服降糖药无效。

2、胰岛素需要量:在生理性基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大约是1U/h,在进食后高血糖刺激下,约5U/h(包括基础状态的1U。

一般开始胰岛素用量0.2-1.0/kg.d,由于个体间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大,初始量一般偏于保守,约0.4U/kg左右,3天后根据血糖反应调整剂量,每次加减2-4U。

3:胰岛素剂型的选择:种类发生作用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给药途径超短效15min 1h 3h短效胰岛素0.5-1h 2-3h 4-5h 皮下、静脉中效胰岛素2-3h 4-6h 8-12h 皮下长效胰岛素3-6h 14-20h 24-36h 皮下(注:我院目前多用诺和公司产品)4、用法:胰岛素应皮下注射,一般餐前15-30分钟注射。

1)短效胰岛素:由于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消失也快,刚开始胰岛素注射时,多选用每天3或4次短效胰岛素注射,当血糖控制满意时,再换用混合胰岛素制剂。

短效胰岛素是将全天的用量分成3份,早餐前略多,午餐前略少,晚餐前为全天1/3左右,如30U/d,可分配为早12U、中8U、晚10U。

2)混合胰岛素: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不方便,可改用混合胰岛素,如30R(短效:中效=30:70)和50R(短效:中效=50:50),将全天胰岛素量分为3份,早餐前注射2/3,晚餐前1/3,根据注射后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3)短效换混合算法:30R=R×(0.6-0.8)(早餐前2/3,晚餐前1/3)如短效R早12U、中8U、晚10U换30R:(12+8+10)×0.6=18U(早:18×2/3=12U,晚18×1/3=6U。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9. 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反应性高 血糖,胰岛素用量不增反减。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胰岛素单位用量的简单计算方法

胰岛素单位用量的简单计算方法

胰岛素单位用量的简单计算方法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一种位于胰腺中的细胞群)产生的激素,它对人体的血糖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的单位用量是指每单位胰岛素所能降低的血糖浓度。

胰岛素单位用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的计算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计算方法。

1.基于体重的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计算胰岛素单位用量的。

一般来说,每公斤体重需要0.5-1.0单位的胰岛素。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胰岛素单位用量=体重(kg)×胰岛素敏感系数胰岛素敏感系数是一个反映患者胰岛素敏感程度的系数,常见的取值范围是0.5-1.0。

对于胰岛素敏感性较高的患者,可以取较小的值,反之亦然。

2.基于胰岛素敏感性的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来计算胰岛素单位用量的。

胰岛素敏感性的测定可以通过胰岛素刺激试验或胰岛素敏感系数计算得出。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胰岛素单位用量=胰岛素敏感系数×胰岛素总剂量胰岛素总剂量是指每天使用的总胰岛素量,通常使用者一天需要0.5-1.0单位/公斤体重。

3.糖尿病类型与胰岛素单位用量的关系: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所需的胰岛素单位用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较高的胰岛素单位用量,因为他们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较低的胰岛素单位用量,因为他们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仍然存在,只是不能很好地利用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来计算胰岛素单位用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重通常较高,所以可以根据体重来计算胰岛素单位用量。

4.其他影响胰岛素单位用量的因素:除了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胰岛素单位用量。

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日常活动水平、身体组成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胰岛素需求量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单位用量计算方法。

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用量

各种不同的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胰岛素用量估算在确定胰岛素治疗时,首先需要使饮食总量及运动量相对稳定,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血糖、尿糖等估算胰岛素的初始用量。

一般主张在胰岛素初始治疗时,一律选用短效(正规)胰岛素,以便于剂量的分配和调整,但在国外对某些病情不重的病人,初始治疗选用中效胰岛素早餐前一次注射,然后逐步调整剂量。

美国国际糖尿病中心及Joslin糖尿病中心主张胰岛素初始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每天0.3~0.5 U,但考虑到我国人民热量摄入相对较少,潘孝仁等教授主张初始剂量应从每日0.4~0.8 U开始。

下面的方法仅作参考。

1 按体重计算法:(1)病情轻的患者:尚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分泌,初始剂量可按每千克体重每日0.4~0.5 U计算。

(2)病情较重,症状典型的Ⅰ型患者:实际体重较标准体重减轻20%以内,无急性应激情况,血糖较高,病情不稳定者,初始剂量可按0.5~0.8 U/kg·d计算。

(3)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有应激情况,如感染、手术等,胰岛素用量需相应增加,但一般不超过1.0 U/kg·d。

例如:某患者体重62kg,Ⅰ型糖尿病,体重减轻症状明显,无急性应激,其胰岛素用量为30 U/d左右。

2 按生理需要量估算:研究发现,当成人胰腺全部切除后,每日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48 U左右。

因此,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 U左右。

但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24~30 U/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3 按血糖浓度估算:一般地说,每单位胰岛素可氧化分解葡萄糖2g,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值,可以计算出体内多余的葡萄糖总量,进而推算出胰岛素的用量。

(1)根据公式:其计算公式为:〔实测血糖浓度(mmol/L)-5.56 mmol/L(正常血糖浓度)〕×180×体重(kg)×0.6÷(1000×2)公式中因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故体重×0.6为体液总量,重量单位为kg,换算成体积单位为L;公式分子中(实际血糖浓度-5.56 mmol/L)为过剩量葡萄糖的浓度,其单位为mmol/L,换算成mg/L需乘以系数180,因此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最终结果为过剩的葡萄糖量,单位为mg,再除以1000即换算成g,然后按每2g糖需胰岛素1 U(即除2)即可得胰岛素需要量。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用法及剂量计算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用法及剂量计算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用法及剂量计算
3、按体重计算:
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 病情轻,0.4--0.5μ/kg; 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例如一位病史3个月的1型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无效,全天血糖
>13.9mmol/l,尿酮体阳性,较瘦,体重50公斤,可从0.8单位/公斤 开始,则0.8×50=40单位,就是该患者每天所需要的胰岛素初始总剂 量。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用法及剂量计算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
• 根据WHO、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凡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 • 1、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并有糖尿病症状(多
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 • • 2、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 • 3、糖耐量试验(OGTT)中2h血糖≥11.1mmol/L(200mg/dl)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
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 正常的病人。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 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 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 括当天晨尿)。
5、综合估算:
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 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 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用法及剂量计算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
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素; • 2)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使用胰岛素泵疗法) 。

注射胰岛素的具体用量

注射胰岛素的具体用量

注射胰岛素的具体用量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注射胰岛素的具体用量,希望对你有帮助!注射胰岛素的具体用量1、皮下注射胰岛素用量一般每日三次,餐前15-30分钟注射,必要时睡前加注一次小量。

剂量根据病情、血糖、尿糖由小剂量(视体重等因素每次2-4单位)开始,逐步调整。

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素需用总量多介于每公斤体重0.5-1单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总量变化较大,在无急性并发症情况下,敏感者每日仅需5-10单位,一般约20单位,肥胖、对胰岛素敏感性较差者需要量可明显增加。

在有急性并发症(感染、创伤、手术等)情况下,对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4-6小时注射一次,剂量根据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2、静脉注射胰岛素用量主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治疗。

可静脉持续滴入每小时成人4-6单位,小儿按每小时体重0.1单位/kg,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也可首次静注10单位加肌内注射4-6单位,根据血糖变化调整。

病情较重者,可先静脉注射10单位,继之以静脉滴注,当血糖下降到13.9mmol/L(250mg/ml)以下时,胰岛素剂量及注射频率随之减少。

在用胰岛素的同时,还应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并注意机体对热量的需要。

不能进食的糖尿病患者,在静脉输含葡萄糖液的同时应滴注胰岛素。

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糖尿病专家介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手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处。

主要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且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其中,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

有时,一些医生会主张患糖尿病多年的朋友,最好不要在腹部外的部位注射胰岛素。

那是因为这类病人的抵抗力较差,感染后需要在臀部等注射抗生素,所以应该将这个位置留给抗生素使用。

而从各个部位对胰岛素吸收的速度来讲,腹部吸收最快,大腿、臀部、上臂较慢。

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

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

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正确计算和调整胰岛素用量对于患者管理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和一些实际应用的举例。

1.1型糖尿病患者: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计算较为简单。

他们通常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首先,需要计算基础胰岛素用量,即维持血糖稳定的基础胰岛素。

通常情况下,每天需要注射0.5-1U/kg的胰岛素。

然后,根据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结果来计算胰岛素盖度,即进餐前需要额外注射的胰岛素。

胰岛素盖度通常为每10g碳水化合物需要注射1U胰岛素。

举个例子,如果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在就餐前测量血糖为10mol/L,计划摄入40g碳水化合物的饭食,那么他需要额外注射4U的胰岛素。

2.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情况。

首先,计算基础胰岛素用量,该用量通常为每日0.1-0.2U/kg。

然后,根据目标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敏感性来计算胰岛素盖度。

胰岛素盖度通常为每10g碳水化合物需要注射0.5-1U胰岛素。

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考虑其他因素,如饮食、运动、体重和血糖控制情况等。

举个例子,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目标血糖为6.0-7.0mol/L,计划进餐摄入30g碳水化合物,他的胰岛素盖度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0.5-1U之间调整。

3.混合型糖尿病患者:混合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计算方法之间进行平衡。

首先,他们需要计算基础胰岛素的用量,根据体重和胰岛素抵抗程度来确定每日所需胰岛素的大致量。

其次,需要计算胰岛素盖度来控制进餐后血糖的波动。

最后,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微调。

例如,一位混合性糖尿病患者在就餐前测量血糖为8.0mol/L,计划摄入50g碳水化合物,他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盖度之间进行调整。

总结: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涉及多个因素,包括个体情况、体重、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素分泌情况、饮食计划和运动等。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医学计算问题,涉及到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关键部分。

本篇将为你详细讲解胰岛素用量计算的相关知识,并给出一些实际案例,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胰岛素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应用的方法和用量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来逐一讨论。

1.Ⅰ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无法分泌而导致的。

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是必需的生命维持药物。

用量计算主要依据病情和生活方式来确定。

一般来说,初始用量通过体重来计算,为0.6~1.0单位/千克/天。

具体剂量的确定需要根据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程度、病史和个体需求来调整。

血糖监测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举例:小明,男性,15岁,体重60公斤,诊断为Ⅰ型糖尿病。

根据初始用量的计算,他的初始胰岛素剂量应为60-100单位/天。

小明的血糖监控显示,空腹血糖为10 mmol/L。

根据血糖水平,医生建议在饭前注射胰岛素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2.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导致的。

首先,Ⅱ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如果这些措施无法达到预期的血糖控制目标,药物治疗通常建议从口服药物起始。

当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时,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的用量计算侧重于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用量应根据血糖控制目标、患者个体差异和治疗进展进行调整。

举例:李先生,男性,50岁,体重90公斤,诊断为Ⅱ型糖尿病。

根据李先生的血糖监测数据,空腹血糖在7.0-10.0 mmol/L之间。

根据他的个体情况,医生建议通过胰岛素注射来帮助控制血糖。

通过初始胰岛素用量计算,李先生的初始胰岛素剂量为0.3-0.7单位/千克/天。

饭前注射胰岛素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峰值。

3.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暂时性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消失。

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3.4 按4次尿糖 估算:
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 需4μ胰岛素。 附:要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 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 变化逐步调整。
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1.胰岛素生理分泌量
胰岛素成人每日合成量约48个单位,每小时1个单位(为基础分泌,24小时分泌 24个单位),三餐每餐约8个单位。 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U左右。但是, 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 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24~3 0U/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另外:胰岛素1单位可消化糖10~15 克,因劳动需多吃一两(50克)主 食时,需追加胰岛素5单位,也就是1 单位胰岛素可降低10克主食增高的血 糖。
3.胰岛素初始用量的估算与调整 精蛋白锌胰岛素:每天注射1次,提供基础胰岛素需要量,3-4h起效,作用24-36h。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空腹血糖mg/dl÷10=日胰岛素量。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血糖的换算公式是:1mmol/L=18mg/dl。
3.2 按24小时 尿糖估算:
病情轻,无糖尿 病肾病,肾糖阈 正常者,按每2克 尿糖给1μ胰岛素。
3.3 按体重计算:
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 病情轻,0.4--0.5μ/kg; 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 3.3~6.1mmol/L (60~110mg/dl ),餐后半小时到 1 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 (180mg/dl )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 (200 mg/dl ),餐后 2 小时又回到7.8mmol/L (140 mg/dl )。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Q =[空腹血糖(mg/dl )-100]x10x 体重(公斤)x0.6十1000- 2100 为血糖正常值;x 10 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 0.6 是全身体液量为60% ;+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卩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 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卩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 0.8卩/kg ;病情轻,0.4--0.5卩/kg ;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 1.0/kg 。

4、按4 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 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 需41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 分钟注射,以早餐前> 晚餐前> 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 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胰岛素使用指南

胰岛素使用指南

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3、处于应激状态时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4、某些继发糖尿病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每日三餐前153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3、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需10----20d完成如下过程:1、初始剂量的选择2、餐前剂量分配3、剂量缓慢调整4、最终治疗量。

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24----32U,空腹平均分泌0.5---1U/h,进餐后分泌水平上升为基础值的8-10倍,高达1.5---4U/h,因此将24U作为胰岛素的基础量,餐后作为追加量。

胰岛素的用量及调节

胰岛素的用量及调节

如何调整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的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病人胰岛素缺乏的程度不一样,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也不一样,尽管同样的血糖但胰岛素的用量可能差别很大,所以胰岛素的用量没有具体的公式可计算,只能依据医生的经验摸索调整.现将个人的体会总结如下,欢迎同道讨论交流.1、以饮食、运动疗法为基础,从小剂量开始,剂量个体化,监测血糖,避免严重的低血糖.2、根据具体病情估计胰岛素用量,做到个体化,1型糖尿病维持剂量约0.7-0.8U/kg/d,2型糖尿病维持量约30-50U/U/d.3、一般从每日20-30U开始,三餐前剂量分配: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4、睡前NPH起始剂量6-10单位或空腹血糖数mmol/L或0.1U/kg,睡前剂量占全日总剂量25%以内,一般不超过20U.5、影响血糖的四大因素:饮食、运动、药物、应急.注意排除非药物因素影响再调整胰岛素剂量.6、年老体弱或肝肾功能不权胰岛素用量要小,感染发热胰岛素用量要大.7、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加,到妊娠后期可能增加到平时的两倍以上,终止妊娠后胰岛素用量骤减.8、依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监测时段: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睡前,必要时监测其他时段.9、调整幅度:每次2-6U,全天调整量<50%.每次只调整1-2个点,除非全天血糖均很高,一般不同时调整三餐前和睡前剂量.10、单次的注射量不宜超过30U,否则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11、动物胰岛素向人胰岛素转换时注意剂量调整:血糖控制达标则减少20%,不达标则按原剂量.12、注意识别黎明现象或Somogyi现象.13、餐后2小时血糖较高而下次餐前又有低血糖时,餐前胰岛素注射时间前提或两餐之间加餐.14、全天胰岛素用量超过40U加用口服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减少血糖波动和胰岛素用量.15、冬季胰岛素用量较夏季要多.胰岛素初始用量的估算与调整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从短效胰岛素变为30R时剂量计算日总剂量不变,将总量的2/3放在早餐前,1/3量放在晚餐前.如何更好更快调整胰岛素对于内分泌医生来说,在科里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调整胰岛素的种类、使用方法、剂量等,对于一高血糖患者来说,即使空腹血糖是16mmol/L,如果按教科书上的方法来调整,血糖水平是能够调整下来,但是住院时间太长,现在各医院住院时间有所限制,因为医保、效益、患者本身、周转率等原因,我们必须使血糖尽快降至正常,而且为患者提供一个有效、简便易行的出院后治疗方案.对糖尿病的治疗,尤其是对新诊断的二型糖尿病,很多指南提倡尽早使用胰鸟素,不但可以尽快控制高糖状态,而且还可以使胰岛B细胞功能得以休整和恢复,达到临床上的“蜜月期”.只是现在很多病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因此还需要我们医务人员的努力,加大对糖尿病认知的宣传.下面谈谈自己看到的胰岛素使用方法和经验看法:一、首先胰岛素量分为三方面,即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和调整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量的确定:一般0.2----0.3U/Kg,胰岛素种类:中效胰岛素NPH餐时胰岛素量的确定:从0.05――0.1U/Kg开始.胰岛素种类:普通胰岛素.调整胰岛素的确定:当血糖≥8.3mmol/L时血糖每增加2.7mmol/L加用1---4U与上述同型的胰岛素餐时加用.二、如果不能控制血糖水平,要考虑到影响血糖的其它因素,从基础胰岛素开始,每一到二天调整10%--20%,使血糖达标.如果效果不好,还可校正调整胰岛素的量.三、在调整胰岛素量时,还要考虑到体重和胰岛素的抵抗情况.比如消瘦的,敏感的,可能调整时要少加量.BMI值比较大的,可能就要适当增加调整量.对于每天胰岛素用量较大的,或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的,调整时的量可能要更大.但随着病人高糖状态的改善或基础病的好转,胰岛素的敏感性会很快改变.四、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基础胰岛素和餐时量比为1∶1.五、为了病人出院后使用方便,我们一般在其住院期间就使用诺和灵30R,或50R.,根据餐后和空腹血糖调整好剂量,并预测其工作量计算每日摄入热值和进餐食物分配,让其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时间长了病人自己就可以调整了.现在又有胰岛素类似物等新的剂型,比如诺和锐,可以更接近模拟胰岛功能.使用更方便.六、为了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可以加用二甲双胍.临床上胰岛素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有经验在里面,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完全准确计算,这就是个体化原则,要尽可能准确评估每个患者的情况,做出最适合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让患者在短时间内看到胰岛素使用的效果,提高其依从性.为了减少注射次数,还不影响疗效,增加治疗顺应性,应运而生了一些简化治疗方案.主要是利用不同的胰岛素剂型起效的差别,混合后注射,可以产生即能控制餐后又能控制基础的双相的胰岛素.最常见的是RN混合,因为R持续时间为8小时,N起效时间为1.5小时,4-12小时作用高峰,RN混合后4--5小时R下降期和N上升期可以联合形成另一个高峰,并且能够持续一定时间.R控制注射后30分钟的餐后血糖,N控制下餐后的血糖或空腹血糖.这样强化治疗就可以简化为2RN.这样一些不愿意多扎针,或无条件中午注射的人,也能够获得较合理的治疗.早晨前RN注射:30分吃早饭,5小时吃午饭.如果早餐后血糖控制太低,午餐前易发生低血糖.中午吃饭时间因人而异,又因注射部位,活动,早饭结构有不同.有条件的人可以测早饭后2,3,4,4.5,5,5.5小时血糖,以了解你自己的血糖低谷,此点就是你的中午胰岛素作用高峰,此前30分为你的进餐时间.另外N作为午餐后血糖的控制主体,峰值较小,时间较长,进餐量不易过大.必要时可以分餐或加用拜唐苹药物分餐,以利于血糖控制.晚餐前RN注射:30分后吃晚饭,最好将晚餐留1/4,作为睡前夜宵.因为如前所述,注射后4--5小时可以有另一个高峰,易于产生低血糖.虽然理论上N高峰持续4-12小时,但是其作用较强时间8小时左右.对一些黎明现象较重的人,这种方法的空腹血糖控制效果不好.这时可以将N改为睡前注射.原则:胰岛素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血糖轻度上升:4-6单位长效胰岛素中度上升:20-30单位预混胰岛素重度上升:胰岛素强化治疗还不能控制:加用单剂的增敏剂,拜糖平再不好:胰岛素强化治疗加用多种口服药联合应用.本方案的特点:强化了2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量或相对量不足的根源,予以积极的补充,体现一种另类的思维.与国内的传统截然不同,也是一家之言.但是临床实行很难.它的本质就是用胰岛素替代促泌剂.减少对剩余胰岛细胞的损害.但是:对于以抵抗为主的肥胖病人,效果较差.甚至会加重高胰岛素血症一、内地很多医院象30R、50R用的很普遍,其实用这两种胰岛素有时不能保证一天所谓的“七点监测、五点监测”的血糖全部正常,甚至不能达到糖尿病控制标准中HbA1c<6.5mmol/L甚或6.0mmol/L.可是这种预混胰岛素对患者确实方便,目前也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怎么办不知道战友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二、有很多基层医院或经济条件有限的地区不能够靠CBG来调整血糖,有时仅根据尿糖试纸来调整,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而且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用的猪胰岛素短效+长效混合,就此讨论下胰岛素用法的调整:⒈剂量的调整:先调整饮食、体力活动,血糖稳定后再调胰岛素.⑴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最好指标,1个+加2U.⑵每次的日加减总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 8U,1型患者在血糖接近满意时对胰岛素较敏感,应更加谨慎.⑶每次调整后,一般应观察 3~5 日.⑷尿糖阴性、血糖偏低者应及时减量.⒉注射次数的调整:以利于控制血糖为主.⑴开始时应先用短效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满意后,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长效胰岛素.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则疗效不佳.⑵改为短效+中效的方法: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常用比例为1:1左右,中效可略多.⑶加用长效:将两次短效胰岛素之和,按长效:短效=1:2~4的比例改为混合胰岛素,长效不宜超过短效的1/2,晚睡前长效用量一般不超过8U.如早12U、午8U可改为:短效 + 中效为10U+10U,早餐前用.或短效 + 长效为16U+4U,15U+5U,或为14U+6U早餐前用.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取短效.⒊品种的调整:关键在于使用技巧.从普通胰岛素改为高纯品、从猪胰岛素改为人胰岛素以及从国产胰岛素改为进口胰岛素时,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⒋调整注射部位:应轮流使用不同部位.对于多数人来说,前臂及腹壁比臀部及股前吸收快.有硬结或脂肪萎缩处不易吸取胰岛素,应避免使用.⒌注射时间的调整:短效者一般在餐前15~30 分钟注射.中效如单独使用,应在餐前 30~60 分注射.对有黎明现象的患者,早餐前胰岛素注射应早,最好不晚于早6:30.⒍注射器具的调整:器具包括篮芯玻璃注射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目前前三种用得较多.三、糖尿病住院期间,要使患者学到“五会” 学会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学会吃饭、学会监测、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学会简单地调胰岛素用量,当出院以后,遇到特殊情况时自己会处理,这也是住院期间的目标之一.四、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如何调整胰岛素什么时候该加口服药首先要判断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评价方法方法一:世界卫生组织评价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8年给出了评价标准.有一种下列异常:1.糖耐量低减;2.2型糖尿病;3.胰岛素抵抗.同时合并有下列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即可判定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高血压血压≥140/90mmHg;2.高血脂甘油三酯升高≥1.7mmol/l或高密度酯蛋白HDL降低:男<0.9mmol/l,女<1.0mmol/l;3.中心性肥胖腰臀比男>0.9,女>0.85或体重指数>30kg/㎡;4.尿中有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μg/min或尿白蛋白/肌酐≥30mg/g.方法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评价方法2001年,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III,2001的治疗指南中给出了新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新标准相对WHO的标准而言更加严格简便.只要下列五项指标中有三项达到该标准即可诊断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空腹血糖≥ 110mg/dl;2.血压≥130/85mmHg;3.甘油三酯≥150mg/L;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40mg/dl,女<50mg/dl;5.男性腹围>102cm,女性腹围>88cm.方法三:临床医生评价方法对病人下列6项临床症状进行打分:1.2分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家族史;2.1分男性脂肪分布WHR> 0.85;3.1分高血压>140/90mmHg;4.1分高甘油三酯>1.9mmol/L;5.1分高尿酸血症>386.8μmol/L;6.1分脂肪肝γ-谷氨酰转酞酶>25IU/L、B超密度增加.如果上述6项分数累加总和小于3时基本不怀疑有胰岛素抵抗发生,而大于等于3时就应该怀疑患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如果您是2型糖尿病人或是糖耐量减低病人,即可判断为胰岛素抵抗.对于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正常的人,还需要检测胰岛素,若FINS≥15mU/L则划入胰岛素抵抗,小于该值则不列入而继续观察.方法四:症状评价法如果有下面“八个高”中的两项以上也可以确定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这“八个高”是:1.高体重超重或肥胖;2.高血压;3.高血糖;4.高血脂血脂异常;5.高血黏稠度;6.高尿酸;7.高脂肪肝发生率;8.高胰岛素血症.另外,参考Alberti等及国内专家们的意见,从临床及社区防治的实际出发,只要存在肥胖体重指数≥27、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等情况者,即可按胰岛素抵抗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
文章目录*一、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二、六种情况需调整胰岛素*三、调整胰岛素剂量的4个注意事项
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1、健康人胰岛素需求量一般每天不
超过每公斤体重1单位,大多数病友为每日40~50单位胰岛素。

2、初诊1型糖尿病病友每日胰岛素剂量可考虑从0.5~0.8单位/体重(公斤)起始。

以体重60公斤为例,每天胰岛素治疗剂
量约为30~48单位。

3、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者联合胰岛素(尤其是基础胰岛素),可考虑从0.1~0.2单位/体重(公斤)开始,以体重60公斤为例,每天胰岛素治疗剂量约为6~12单位。

一般可根据病友起
始胰岛素治疗时的血糖水平确定。

糖化血红蛋白8 0=“” 0=“”1=“”8.0%者从0.2单位/体重(公斤)起始;也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确定,如空腹血糖为10.0mmol/L者,起始基础胰岛素为10单位。

4、血糖很高或重症糖尿病患者,如每日2次诺和灵30R血糖不降,可增加次数,改为:①早餐、中餐前用诺和灵日,晚餐前用诺和灵30R,用同样剂量,血糖达标。

②睡前用长效来得时胰岛素,
三餐前用速效胰岛素诺和锐。

③三餐前和睡前4次短效胰岛素:
适用于初次用胰岛素或发生酮症而又暂时不能住院的患者。

④-
日6次短效胰岛素:适合于1型糖尿病或有特殊需要的患者。

六种情况需调整胰岛素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最近两三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首先要控制在7%以下,进一步达到6.5%以下。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说明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调整。

2、空腹血糖异常
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毫摩尔/升左右。

若空腹血糖异常往往需要调整睡前的胰岛素剂量。

3、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
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应控制在8.0毫摩/升左右。

餐后血糖升高大多与进食过多或餐前胰岛素剂量不足有关。

4、发生低血糖
若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出冷汗、心悸等),有条件的话,应及时检测血糖并进食,在饮食与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应减少胰岛素的
剂量。

5、饮食和运动变化
糖尿病患者规律饮食和运动是很重要的,饮食和运动发生变化,就需要相应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特别是在减少进食或运动量
增加时应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

6、合并其他疾病
当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时,血糖常会有波动,需通过血糖检
测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特别是在合并感染的情况下,血糖会难以控制,胰岛素剂量往往需要增加。

调整胰岛素剂量的4个注意事项临床上,通常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基础胰岛素(即中、长效胰岛素)的剂量,根据餐后2小时的血糖来调整餐时胰岛素(即短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结合饮食及运动情况。

1、一定要在饮食、运动以及情绪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2、两次调整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以防出现严重低血糖或使血糖大幅波动。

3、当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时,不要只想到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而应详细分析有无干扰糖代谢的其他因素(如药物因素、睡眠因素、感染因素等),一旦发现应尽快去除,而胰岛素用量未必需要调整。

4、掌握一定知识后可以在勤测血糖的基础上自己尝试小范围的剂量调整,但一旦血糖波动大,连续一周血糖不能够良好控制,还是尽早就医为好,以免耽误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