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0572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2.png)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机械制造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涉及到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加工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有效地教授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提供一份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制造工程中常用的工艺和工具。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机械制造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规范。
2. 机械制造工程中常用的工艺和工具:-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用的机械加工工具和设备;- 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巧。
3. 机械制造工程的创新和发展:- 机械制造工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机械制造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性。
-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工程中常用的工艺和工具。
2.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机械制造工程的过程和技巧。
-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理解和经验。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 通过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评估其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 评估学生在机械加工实验中的表现和成果,看是否能熟练使用机械加工工具和设备。
3. 小组讨论评估:-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看是否能合作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思路。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61f24448d7c1c708a14522.png)
第7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7.1-教学时数15分钟教学进程:一节课后能将以下内容进行理解上的初步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划的制定过程常用的基本概念。
7.1.1-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与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7.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7.1.3-生产类型与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7.1.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
(2)能力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基本概念有初步的实际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在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机加工有一定的兴趣,有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为了能够具体确切的说明加工工艺过程,一般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重点:充分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书P328)三、教学难点1.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应用(先从文字层面理解,再从实例中进行理解,然后举例进行初步的应用)2.仅用文字说明实例不具有生动形象,便于记忆和理解的特性,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尽量弥补同学对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
3.在初步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应用的合理性(依据:省时省力省钱)注意:该处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步应用现让同学们形成一种意识,以后再实验课的过程中加以强调。
四、教学内容以下面的轴零件为讲例图7-1上图7-1的零件加工内容包括:1加工小端面2.对小端面钻中心孔3.加工大端面4.对大端面钻中心孔5.车大端面外圆6.对大端面倒角7.车小端面外圆8.对小端面倒角9.铣键槽10去毛刺根据工序概念划分工序安排方案工序:机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加工过程。
安装:在同一个工序中,工件每次定位和加紧一次所完成的那部分加工称为一个安装如:第一种工序安排中工序1在车床上要4次安装工序2中在铣床上只需要1次安装(P329表格)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动)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机身变换加工位置,我们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所完成的工艺过程称为工位。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71d42ffad6195f312ba6be.png)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绪论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程原理2、课程内容:3、学习目的:培养专业人材4、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二、制造行业现状发展快,要求高,专业人员缺乏现代制造的目标: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自动化第一章工件的定位夹紧与夹具设计本章内容:第一节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第二节夹具概念第三节定位原理第四节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第五节夹具举例第一节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一、安装概念定位:把工件安放在机床工作台上或夹具中,使它和刀具之间有相对正确的位置。
夹紧:工件定位后,将工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
二、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的三种安装方式1、直接找正安装2、划线找正安装3、夹具安装夹具安装指直接由夹具来保证工件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并在夹具上直接夹紧工件。
第二节夹具概念一、夹具的概念机床夹具是将工件进行定位、夹紧,将刀具进行导向或对刀,以保证工件和刀具间的相对运动关系的附加装置,简称夹具。
二、夹具的基本构成夹具构成:1、定位元件;2、夹紧装置;;3、导向元件和对刀装置;4、连接元件;5、夹具体;6、其它元件及装置。
三、夹具的分类1、通用夹具2、专用夹具3、成组夹具4、组合夹具5、随行夹具第三节定位原理一、六点定位原理长方体六点定位三、定位方法1、平面定位⑴支承钉固定支承钉可调支承钉自定位支承辅助支承辅助支承和可调支承的区别:辅助支承是在工件定位后才参与支承的元件,其高度是由工件确定的,因此它不起定位作用,但辅助支承锁紧后就成为固定支承,能承受切削力。
辅助支承主要用来在加工过程中加强被加工部位的刚度和提高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增加一些接触点防止工件在加工中变形,但又不影响原来的定位。
⑵支承板支承板2、圆孔定位⑴圆柱定位销圆柱定位销菱形销⑵圆锥销圆锥销⑶心轴刚性心轴3、外圆柱面定位⑴V形块⑵定位套工件外圆以套筒和锥套定位4、圆锥孔定位工件在锥度心轴上定位三、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实例一:如何对下图所示工件定位?解:方案一:不完全定位球体上通铣平面限制2 个自由度:X、Z 方案二:不完全定位球体上通铣平面限制2 个自由度:X、Y、Z 实例二:不完全定位实例三:完全定位四、欠定位和过定位1、欠定位: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被限制。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5d2f6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e.png)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教案《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是一门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以下是《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的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掌握机械工程制造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工程概述1.1机械制造工程概念及发展历程1.2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第二章:机械工程材料与材料性能2.1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其特性2.2材料测试方法及材料性能的评价第三章:机械制造工艺与加工方法3.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3.2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原理第四章:数控机床及编程4.1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结构4.2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五章:数值控制与自动化5.1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5.2数控系统的编程和调试技术第六章:刀具与切削技术6.1常见刀具的类型和材质6.2切削力分析和切削力计算第七章:零件装配与质量控制7.1机械零件的装配与调试7.2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梳理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程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4.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等。
2.作业和小组报告: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3.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教材;2.相关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资料;3.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料。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一学期课程,每周两次授课,一次实验操作。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设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设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0a788797fd5360cba1adb0a.png)
前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重要工艺文件。
它不仅是企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也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于指导生产、组织加工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还是新建和改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之后,我们综合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全面的一次综合性生产实践的检验。
课程设计说明书概括性的介绍了设计过程,,对设计中各部分内容作了重点的说明、分析、论证和必要的计算,系统性整理、表达了在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要求,有条理的表达了自己对工艺规程作用的独到见解。
本次设计中,由于生产经验和专业知识有限,设计中一定存在较多的缺点和错误,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节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一零件图 (3)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3)三零件的生产类型 (3)第二节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 (3)一选择毛坯 (3)二确定毛坯尺寸 (4)第三节加工方法的选择及工艺路线的制定 (4)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4)二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三制定工艺路线 (5)第四节工序设计 (6)一选择工艺设备及工艺装备 (6)二确定工序尺寸 (6)第五节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7)一工序I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7)二工序II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8)三、工序III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9)四工序IV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0)五工序V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0)六工序VI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0)七工序VII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0)八工序VIII的切削用量及时间的确定 (10)九工序IX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十工序 X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十一工序XI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十二工序XII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十三工序XIII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第六节量具设计 (12)第七节课程设计小结 (13)第八节参考文献 (14)第一节、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一、零件图二、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有六个待加工处:外圆表面加工,通孔加工长155mm宽25mm,盲孔深220mm直径40mm,凸台,前头。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c3662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1.png)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课程设计选题背景《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机械制造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教授工程绘图、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工程设计与制造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
设计目标1.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工程设计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能力4.检验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掌握程度设计内容课题选择根据学科前沿和现实应用需求,在以下几个方向中选择课题:1.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2.数控加工技术与数控编程3.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控制4.注塑成型工程设计与制造5.模具设计与制造设计要求1.小组人数:2~4人/组2.设计时间:不少于4周3.设计成果:•课程设计报告:要求5000字以上。
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设计思路与方案、论证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与改进意见等部分。
•设计成果实物或图纸:根据选题需求,设计实物或图纸,并制成样品或打印成品,附在报告中。
4.设计评分:报告占60%,设计成果实物或图纸占40%。
设计步骤1.确定小组成员和分工2.确定选题和设计任务,并进行深入调研和文献检索3.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经过讨论确定初步实施方案4.进行设计实验和测试,并收集数据和样品5.结合实验数据和样品,分析和总结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并加以实现6.撰写设计报告,附上设计成果实物或图纸,进行展示和评分设计注意事项1.设计过程要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兼顾科研意义和实践价值2.设计报告要体现出独立思考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语言清晰、流畅、准确3.设计成果实物或图纸要形象、精美、符合规范要求4.课程设计需严格按照学院课程设计相关规定完成结语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化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8ea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b.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技术。
(3)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加工方法、顺序、路线、夹具和刀具等。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铸造、焊接、切削、磨削、钻孔、铰孔、镗孔等。
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与生产率: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工艺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3)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夹具、刀具选用。
(2)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计算和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和生产率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机械制造技术。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 评价内容:(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的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原理教案模板范文
![机械制造原理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dfaf1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3.png)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原理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方法;(2)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使学生熟悉机械加工设备、工具和量具的基本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2)树立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一、绪论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方法;2. 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3. 机械制造专业的发展趋势。
二、机械制造基本理论1. 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2. 金属切削原理;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液的原理。
三、机械加工方法1. 切削加工方法;2. 铸造加工方法;3. 焊接加工方法;4. 压力加工方法;5. 非金属材料加工方法。
四、机械加工设备、工具和量具1. 常见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2. 常用刀具的类型、特点和应用;3. 常用量具的种类、用途和选用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机械制造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2. 结合实际案例,简要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二、讲授新课1. 系统讲解机械制造基本理论,如金属切削原理、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液等;2. 介绍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如切削加工、铸造加工、焊接加工等;3. 讲解机械加工设备、工具和量具的基本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刀具进行切削加工;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工具和量具;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2.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动态;3. 安排课后作业,如撰写机械制造相关论文或设计小型机械装置。
机械制造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97f54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6.png)
机械制造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加工、金属切削、公差配合等核心概念;2. 使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常见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其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数控加工、机器人焊接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和优化简单的机械加工工艺;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程项目实践,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利用技术资料和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激发对机械制造技术研究的兴趣;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机械制造过程中应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工艺方法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机械制造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概述:包括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制造概述2.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涵盖金属切削原理、刀具材料及几何角度、加工表面的形成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3. 常见机械加工方法:介绍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等加工方法及其特点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见机械加工方法4. 公差配合与测量: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以及测量工具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公差配合与测量5. 机械制造工艺:分析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包括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参数的选择等。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0592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a.png)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学生能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技术要求及设备选择;3. 学生能掌握机械加工误差的成因、控制方法和精度分析;4. 学生能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加工编程的能力;2. 学生能够根据零件图纸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机械加工误差的检测和调整;4.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制造理念融入机械制造过程。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程学基本概念:包括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制造过程的组成及各阶段任务。
2. 机械加工工艺:介绍车削、铣削、磨削等常见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参数及设备选择;讲解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顺序的安排。
3. 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分析加工误差的成因、控制方法;探讨表面质量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4.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及应用;讲解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5.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学习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工艺文件编写技巧。
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学教案
![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ea1f3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7.png)
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能够实现机械制造设计;
4. 掌握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历史、机械制造中的传热、传质、力学、动
力学等学科知识。
授课方法:讲解和讨论。
2.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加工方法、制造设备、工艺设计等。
授课方法:讲解和案例分析。
3. 机械制造设计
机械制造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标准件选择、零件装配、图样设计等。
授课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操作。
4.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标准、质量检验、质量反馈等。
授课方法:讲解和案例分析。
三、评价方法
采用普通考试和实验操作评价方式。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所读内容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建议
1. 加大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
2. 关注工程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机械制造工程学相关项目实践;
3. 引导学生参与机械制造领域的科研工作,增强科研能力。
五、教学成果
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制造机械零件;
4. 学生能够掌握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10c6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4.png)
机械制造技术教案一、课程背景简介在当前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作为传统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现代机械制造技术需求的综合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在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准备和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常见工具和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3.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机械制造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的分类和基本原理;•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其特点;•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常见的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制造精度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4. 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流程和要素;•项目管理在机械制造工程中的应用;•机械制造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或工作坊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使用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机械制造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机械制造工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通过项目成果和答辩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17c7da26925c52cc5bf3a.png)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工程系飞行器制造教研室一.采用教材与参考书①冯之敬主编.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②程序,吴国梁主编.机械制造工程原理.1998年;③陈日耀主编.金属切削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④乐兑谦主编.金属切削刀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⑤王先逵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二.课程教案:绪论1、.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0.5学时)(1)机械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2)制造业的发展简介;(3)目前形势和任务;(4)强调几点要求。
2、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4、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整合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和特种加工等大课的基本内容。
另外,又增加了一些先进制造技术的部分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求:(1)掌握基本理论;(2)掌握基本知识;(3)具有基本技能;(4)了解国内外机械制造方面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能初步进行试验研究,主动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方法:(1)为达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采用启发与激励的教学方法。
如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打好基础;用辩证法作指导,抓主要矛盾;综合分析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提倡创新和发表论文;用美国和日本对制造业的看法及我国差距启发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2)达到“热爱”的目的:除讲国内外制造业的发展外,要突出我校切削加工技术的新成就,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的目的。
同时也有启发与激励的作用。
(3)注意幽默: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器”可讲好多有趣的、幽默的例子(鐾刀的例子—为切屑变形、消除积屑瘤和提高表面质量打基础;斜角切削切猪皮不太恰当的例子—为讲刃倾角功用打基础;磨刀加水或油的例子—为μ、冷却、T打基础;大刀王怀女┈)。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0de3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0.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了解机械制造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4.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4.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理论讲解:(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
(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介绍机械制造中常见的工艺和方法,如切削、冲压、焊接、铸造等,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3)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介绍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机械性能和耐久性等因素的考虑,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和工装选择。
(4)应用实例:通过一些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互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机械制造案例,要求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机械制造实践活动,例如利用3D打印机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和方法,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供有关机械制造相关书籍和网站的推荐,以便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互动情况;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设计一份笔试或实践性评估,以检验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4.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用于理论讲解和案例演示;2.机械制造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3.机械制造相关书籍和网站的推荐。
机械制造原理教案模板范文
![机械制造原理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5b27d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b.png)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原理授课班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制造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制造设备。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绪论1. 机械制造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二、机械制造基本原理1. 金属切削原理:切削运动、切削力、切削温度等。
2. 机械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等。
3. 机械加工设备:机床的分类、功能、结构及操作方法。
三、机械制造工艺过程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加工顺序、加工方法、加工参数等。
2.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轴类零件、齿轮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
四、机械制造设备1. 机床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常用机床的加工范围及适用性。
3. 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引出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分析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二、讲解机械制造基本原理1. 金属切削原理:切削运动、切削力、切削温度等。
2. 机械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等。
3. 机械加工设备:机床的分类、功能、结构及操作方法。
三、讲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加工顺序、加工方法、加工参数等。
2.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轴类零件、齿轮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
四、讲解机械制造设备1. 机床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常用机床的加工范围及适用性。
3. 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五、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2. 学生演示机床的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制造方法的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工程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893f7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a.png)
机械制造工程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机械制造工程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机械工程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
3. 熟悉机械制造工程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4. 具备良好的图纸阅读和技术标准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
3. 机械制造工程的常见设备和工具。
四、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工程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3. 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的介绍,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刨削等常用加工方法。
4. 常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如车床、铣床、钻床等。
5. 图纸阅读和技术标准的基础知识,包括图纸符号、尺寸标注和公差要求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实验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测试:通过小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价: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操作规范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七、教学参考资料1. 《机械制造工程学》- 栾嘉诚著2. 《机械加工工艺与设备》- 王大兴著3.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基础》- 顾放春著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机械制造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学时)第二周: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的介绍(4学时)第三周:常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4学时)第四周:图纸阅读和技术标准基础(2学时)第五周: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4学时)九、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执行,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机械制造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培训课件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64f6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4.png)
使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
3 人机交互技术
通过界面设计和人机交互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数控机床的使用原理
数控机床
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机床的加 工过程进行精确控制。
数控编程
通过编写数控程序指令,实现机 床的自动化加工。
数控加工
利用数控机床进行高效、精确和 重复性强的加工。
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
工具与测量
熟悉各种机械工具和测量仪器, 确保精确和高效的工作。
物理学与力学
掌握物理学与力学原理,理解机 械工程中的力量和运动。
数学与统计学
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 决机械制造工程中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程设计
1 需求分析
了解客户需求,确定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目标。
2 概念设计
通过创意和设计理念,提出产品的初始设计方案。
3 详细设计
进行产品的详细设计,包括结构、材料和工艺等。
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1
材料准备
选择合适的材料,准备机械制造工艺所需的原材料。
2
加工
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将材料进行切削、锻造或成型。
3
组装
将加工好的零件组装在一起,形成最终的产品。
机械制造的机械零件设计原则
功能性
确保机械零件能够正常工作,实现预定功能。
可制造性
考虑到生产工艺和成本,设计零件时注重可制造性。
持久性
确保机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机械制造的传动原理
齿轮传动
通过齿轮的互相啮合来传递动力 和运动。
链传动
通过链条的拉力和弯曲来传递动 力和运动。
带传动
通过带子的张紧和摩擦来传递动 力和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绪论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程原理2、课程内容:3、学习目的:培养专业人材4、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二、制造行业现状发展快,要求高,专业人员缺乏现代制造的目标: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自动化第一章工件的定位夹紧与夹具设计本章内容:第一节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第二节夹具概念第三节定位原理第四节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第五节夹具举例第一节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一、安装概念定位:把工件安放在机床工作台上或夹具中,使它和刀具之间有相对正确的位置。
夹紧:工件定位后,将工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
二、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的三种安装方式1、直接找正安装2、划线找正安装3、夹具安装夹具安装指直接由夹具来保证工件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并在夹具上直接夹紧工件。
第二节夹具概念一、夹具的概念机床夹具是将工件进行定位、夹紧,将刀具进行导向或对刀,以保证工件和刀具间的相对运动关系的附加装置,简称夹具。
二、夹具的基本构成夹具构成:1、定位元件;2、夹紧装置;;3、导向元件和对刀装置;4、连接元件;5、夹具体;6、其它元件及装置。
三、夹具的分类1、通用夹具2、专用夹具3、成组夹具4、组合夹具5、随行夹具第三节定位原理一、六点定位原理长方体六点定位三、定位方法1、平面定位⑴支承钉固定支承钉可调支承钉自定位支承辅助支承辅助支承和可调支承的区别:辅助支承是在工件定位后才参与支承的元件,其高度是由工件确定的,因此它不起定位作用,但辅助支承锁紧后就成为固定支承,能承受切削力。
辅助支承主要用来在加工过程中加强被加工部位的刚度和提高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增加一些接触点防止工件在加工中变形,但又不影响原来的定位。
⑵支承板支承板2、圆孔定位⑴圆柱定位销圆柱定位销菱形销⑵圆锥销圆锥销⑶心轴刚性心轴3、外圆柱面定位⑴V形块⑵定位套工件外圆以套筒和锥套定位4、圆锥孔定位工件在锥度心轴上定位三、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实例一:如何对下图所示工件定位?解:方案一:不完全定位球体上通铣平面限制2个自由度:X、Z 方案二:不完全定位球体上通铣平面限制2个自由度:X、Y、Z 实例二:不完全定位实例三:完全定位四、欠定位和过定位1、欠定位: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被限制。
2、过定位:有重复限定的自由度⑴平面的过定位注意:这种过定位只用于已加工表面,以加强刚度。
⑵大端平面与长销组合产生的过定位解决方法一:长销小平面组合方法二:短销大端平面组合方法三:使用球面垫圈⑶一面两销组合产生的过定位解决方法:销2采用菱形销,释放了重复限制的自由度Y。
五、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1、基准不重合误差2、定位基准位移误差用支承钉作定位元件3、用V形块定位的定位误差分析定位误差的分解解析第四节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一、夹紧机构的作用夹紧机构保证了在加工力的作用下工件正确的定位状态。
二、夹紧机构的动力源夹紧机构的动力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手动夹紧机构、气(液)动夹紧装置和电磁夹紧装置。
三、电磁无心夹具的两种工作状态电磁无心夹具常见的两种工作情况是以外圆定位加工内孔和以外圆定位加工外圆。
其主要调整参数为偏心量e、偏心方向角θ、支承角α及两支承的夹角β。
四、夹紧力1、夹紧力的作用方向的选择2、夹紧力的作用点的选择第五节夹具举例本节将简要介绍钻床、镗床、铣床和车床等机床使用的夹具,并结合各灯机床夹具对夹具中有关元件或装置进行简要说明。
一.钻床夹具钻床夹具因大都具有刀具导向装置,习惯上又称为钻模,在机床夹具中,钻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1.钻模的类型钻模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固定式钻模、回转式钻模、翻转式钻模、盖板式钻模和滑柱式钻模等。
2.钻模设计要点(1)钻套钻套是引导刀具的元件,用以保证孔的加工位置,并防止加工过程中刀具的偏斜。
钻套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固定钻套、可换钻套、快换钻套和特殊钻套。
(2)钻模板钻模板用于安装钻套。
钻模板与夹具体的联接方式有固定式、铰链式、分离式和悬挂式等几种。
(3)夹具体二、镗床夹具具有刀具导向的镗床夹具,习惯上又称为镗模,镗模与钻模有很多相似之处。
1.镗模的种类镗模根据其镗套支架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面导向和双面导向两类。
2.镗模的设计要点(1)镗套镗套用于引导镗杆。
根据其在加工中是否运动可分为固定式镗套和回转式镗套丙类。
(2)镗模支架与夹具体镗模支架用于安装镗套,保证被加工孔系的位置精度,并可承受切削力的作用。
三、铣床夹具铣床夹具主要用于加工零件上的平面、键槽、缺口及成形表面等。
1.铣床夹具的类型由于铣消过程中,夹具大都与工作台一起进给运动,耐铣床夹具的整体结构又常常取决于铣削加工的进给方式。
因此,常按不同的进给方式将铣床夹具分为直线进给式、圆周进给式和仿形进给式三种类型。
2.铣床夹具的设计要点(1)夹具总体结构铣削加工的切削力较大,又是断续切削,加工中易引起振动,因此铣床夹具的受力元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夹紧机构所提供的夹紧力应足够大,且要求有较好的自锁性能。
为提高夹具的工作效率,应尽可能采用机动夹紧机构和联动夹紧机构,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多件夹紧和多件加工。
(2)对刀装置对刀装置用以确定夹具相对于刀具的位置。
铣床夹具的对刀装置主要由对刀块和塞尺构成。
(3)夹具体铣床夹具的夹具体要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因此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通常在夹具体要适当地布置筋板,夹具体的安装面应足够大,且尽可能作成周边接触的形式。
四、车床夹具车床夹具主要用于加工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回转成形面、螺纹及端平面等。
1.车床夹具的类型根据工件的定位基准和夹具本身的结构特点,车床夹具可分为以下四类:1)以工件外圆定位的车床夹具,如种类夹盘和夹头。
2)以工件内孔定位的车床夹具,如各种心轴。
3)以工件顶尖孔定位的车床夹具,如顶尖、拨盘等。
4)用于加工非回转体的车床夹具,如各种弯板式、花盘式车床夹具。
2.车床夹具设计要点(1)车床夹具总体结构车床夹具大都安装在机床主轴上,并与主轴一起作回转运动。
(2)夹具与机床主轴的联接车床夹具与机床主轴的联接方式取决于机床主轴轴端的结构以及夹具的体积和精度要求。
第二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含了几何参数方面的质量和物理机械参数方面的质量。
几何参数方面质量是指机械加工表面本身精度和表面这间相对位置精度即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物理机械参数方面的质量是指机械加工表面层因塑性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因切削热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和残余应力。
其中表面物理机械参数方面质量和微观几何形状精度属于表面质量范畴,在配音将作详细介绍,耐尺寸精度、宏观几何精度和位置精度属加工精度范畴,将在下章详细介绍。
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指经过机械加工后,在零件已加工表面上几微米至几百微米表面层所产生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以及表面层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所以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主要内容包含了表面层微观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
1.表面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层几何形状误差主要由表面粗糙度和波度两个部分组成。
表面粗糙度是指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它是切削运动后,刀刃在被加工表面上形成的峰谷不平的痕迹。
波度是介于加工精度(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周期性几何形状误差,它主要是由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的振动所引起的。
2.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表面层的金属材料在切削加工时会产生物理、机械以及化学性质的变化。
它主要有:1)表面层硬化深度和程度。
工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表面层金属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使表面层的硬度提高,这种现象称表面冷作硬化;2)表面层内残余应力的大小、方向及分布情况。
在切削或磨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变形和切削热的影响,加工表面层会产生残余应力,其应力状态(拉应力或压应力)和大小对零件合作性能有很大影响。
3)表面层金相组织的改变。
这种改变包括日粒大小和形状、析出物和再结晶等的变化。
如磨削淬火零件时由于磨削烧伤引起的表面层金相组织由马氏体转变为屈氏体、索氏体,表面层硬度降低。
4)表面层内其它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极限强度、疲劳强度、导热性和磁性等的变化。
二、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零件合作性能,如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腐蚀性、配合质量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耐磨性2、耐疲劳性3、耐腐蚀性4、配合质量第二节表面粗糙度及其影响因素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
1.切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1)切削速度的影响。
(2)被加工材料性质的影响。
(3)刀具的几何形状、材料、刃磨质量的影响。
2.磨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图5-10磨粒在工件上的刻痕图5-11磨粒上的微刃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是:(1)砂轮的粒度。
(2)砂轮的修整。
(3)砂轮速度。
(4)磨削切深与工件速度。
第三节机械加工后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一.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图5-12切削加工后表面层的冷硬图5-13切削速度与进给量对冷作硬化的影响影响冷作硬化的主要因素有:1)刀具的影响。
2)切削用量的影响。
3)被加工材料的影响。
二.加工表面的金相组织变化—磨削烧伤避免烧伤的途径是减少热量的产生和加速热量的传出。
具体措施与消除裂纹措施相同,将在后面叙述。
三.加工表面层的残余应力1.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1)冷塑性变化的影响。
(2)热塑性变形的影响。
(3)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
2.磨削裂纹及避免产生裂纹的措施磨削裂纹的产生与材料热处理工序有很大关系。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1)提高冷却效果。
(2)磨削用量的选择。
(3)改善砂轮的磨削性能。
第四节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1.控制磨削参数2.采用超精加工、珩磨等光整加工方法作为最终加工工序。
3.采用喷丸、滚压、辗光等强化工艺。
第五节振动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及其控制一.振动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图5-22切削加工中振动的类型二.自由振动自由振动是当系统所受的外界干扰力去除后系统本身的衰减振动。
三.强迫振动强迫振动是由外界周期性的干扰力所支持的不衰减振动。
1.切削加工中产生强迫振动的原因。
2.强迫振动的特点1)强迫振动的稳态过程是谐振动,只要干扰力存在,振动不会被阻尼衰减掉,去除了干扰力,振动停止。
2)强迫振动的频率等于干扰力的频率。
3)阻尼愈小,振幅愈大,谐波响应轨迹的范围大。
增加阻尼,能在效地减小振幅。
4)在共振区,较小的频率变化会引起较大的振幅和相位角的变化。
3.消除强迫振动的途径1)消振与隔振。
2)消除回转零件的不平衡。
3)提高传动件的制造精度。
4)提高系统刚度,增加阻尼。
四.自激振动1.自激振动的原理图5-23机床自激振动系统2.自激振动的特点3.消除自激振动的途径1)合理选择与切削过程有关的参数。
2)提高工艺系统本身的抗振性。
3)使用消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