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词语专项复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 | 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翻译一、重点字词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巴陵郡越(到)明年增其旧(从前的,原来的)制(规模)胜(美好)状(景色,景象)汤汤(水流大而急)横(宽阔)无际涯(边际)朝晖(日光)夕阴大观(壮丽景象)前人之述备(完全,详尽)矣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文人)若夫(句首发语词像那)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浊浪排(冲)空日星隐曜(光芒)山岳潜(隐没)形(形迹)樯(桅杆)倾(倒下)楫(船桨)摧(折断)薄(迫近)暮(傍晚)冥冥(昏暗)至若(又如)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涌动)一碧万顷(极言广阔)沙鸥翔集(停息)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白芷)汀(小洲)兰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青青此乐何极(哪有尽头)宠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对着)风尝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居(处在)庙堂(朝廷)之高是(这样)进亦忧微(如果没有)斯人吾谁与(跟,同)归(归依)二、重点句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天色昏暗,景象变化无穷。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变化无穷。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5、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在阴云中。

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人家)批评指责。

7、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

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微风时,)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材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材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实词复习
材料
一、基本概念
1. 实词是指有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2. 实词可以独立使用,有自己的词义,可以作为句子成分。

二、名词
1. 名词是实词的一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方等具体或抽
象的事物。

2. 类别:名词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 可数名词:可以用来计数的名词,如:书、篮球。

- 不可数名词:不能用来计数的名词,如:水、空气。

三、动词
1. 动词是实词的一种,用来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行为等。

2. 类别: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 及物动词:需要一个宾语才能构成完整的意思,如:看书、
打电话。

- 不及物动词:不需要宾语就能构成完整的意思,如:走、笑。

四、形容词
1. 形容词是实词的一种,用来描述名词的特征、性质等。

2. 特点:形容词一般在名词前面修饰名词。

五、副词
1. 副词是实词的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特点:副词一般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达方式多样,如:很、非常、慢慢地。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实词的复习材料。

这些内容总结了实词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类型的实词,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词。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一、文言文常考字词1. 言言,言语也。

文言文中,“言”字用途广泛,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如:“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坚决。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二、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言言,言语也。

翻译为:说话、言语。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翻译为:的、之。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综上所述,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需掌握字词的基本意义,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

《桃花源记》词语解释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寻病终(不久) D.后遂无问津者(探A.无论魏晋(不管)B.访)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3.对下面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便扶向路(沿,顺着) D.寻病终(寻找)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下列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寻病终C.便扶向路寻向所志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二、填空题6.解释。

①捕鱼为业:________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③才通人:________④屋舍俨然:________⑤乃不知有汉:________⑥此中人语云:________⑦便扶向路:________⑧欣然规往:________⑨寻病终:________ ⑩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7.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今义:②咸来问讯________。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说如此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8.解释。

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②欲穷其林________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⑤此中人语云________⑥便扶向路________⑦欣然规往________9.解释多义字词寻寻向所志______ 寻病中________志处处志之_______寻向所志________10.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知识汇总初中语文课标23篇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注:黄色字为难写易错字,需特别关注其写法。

九年级下册1.《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心句)(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举例论证)(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举例论证)2.《送东阳马生序》(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

(6)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7)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3.《曹刿论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统领全文)(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3)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4.《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令初下,群臣进谏(jiàn),门庭若市。

5.《出师表》(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中考(7年级-9年级)文言文实词188个高频考点

中考(7年级-9年级)文言文实词188个高频考点

中考(7年级-9年级)文言文实词188个高频考点音序实词意义A安①安逸,安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身: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B 白①没有功名的: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②白色: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备①具备、具有: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②防备,戒备:军细柳:以备胡。

(《周亚夫军细柳》)③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④装备,挂着:右备容臭。

(《送东阳马生序》)⑤准备:日侍坐备顾问。

(《送东阳马生序》)奔①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

(《狼》)②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

(《三峡》)本①本来,原来:本在冀州之南。

(《愚公移山》)②本原:请循其本。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鄙①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②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毕①尽、全: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②完成、结束: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蔽①遮蔽,遮盖:隐天蔽日。

(《三峡》)②蒙蔽,所受的蒙蔽: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音序实词意义B 兵①士兵:一老河兵闻之。

(《河中石兽》)②兵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周亚夫军细柳》)并①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河中石兽》)②都: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③和:对联、题名并篆文。

(《核舟记》)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②看轻,轻视:不宜妄自菲薄。

(《出师表》)C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用马鞭驱赶: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错①错杂:觥筹交错。

(《醉翁亭记》)②同“措”,安放: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察明察: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朝①zhāo,早晨:有时朝发白帝。

(《三峡》)②朝见:余朝京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字词专项复习【最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字词专项复习【最全】

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复习专题:文言字词句子成分:(定语)主语<状语>谓宾(定语)宾语词性:定语是形容词,主语是名词或代词;状语是副词或者介词加名词(介宾短语),谓语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宾语是名词或者代词。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宾语是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一、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古代诗歌四首》】1、东临碣石()2、以观沧海()3、水何澹澹()4、百草丰茂()5、若出其中()6、幸甚至哉()7、幸甚至哉()8、歌以咏志()9、闻道龙标过五溪()10、随君直到夜郎西()11、次北固山下()12、客路青山外()13、归雁洛阳边()14、左迁()15、天净沙.秋思()16、西风()东风()南风()北风()17、断肠人在天涯()()18、三五二八时()19、明月不谙离恨苦()20、但愿人长久()二、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世说新语》二则】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3、欣然()3、何所似()()5、差可拟()()6、未若柳絮因风起()()7、即公大兄无奕女()10、陈太丘与友期行()11、太丘舍去()11、去后乃至()13、门外戏()14、尊君在不()16、相委而去()16、下车引之()17、元芳入门不顾()三、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论语》十二章课外诗】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5、为人谋而不忠乎()7、传不习乎()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9、不逾矩()10、温故而知新()12、可以为师矣()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4、饭疏食()15、饮水()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8、逝者如斯夫()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四、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诫子书》】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4、险躁则不能治性()5、遂成枯落()6、悲守穷庐()7、将复何及()五、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狼》】1、止有剩骨()2、缀行甚远()()3、投以骨()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5、屠大窘()6、恐前后受其敌()7、顾野有麦场()8、场主积薪其中()9、持担持刀()10、眈眈相向()11、少时()12、一狼径去()13、其一犬坐于前()14、目似瞑,意暇甚()()15、屠暴起()16、方欲行()()()17、一狼洞其中()1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9、止露尻尾()20屠自后断其股()21、乃悟前狼假寐()22、盖以诱敌()23、狼亦黠矣()24而顷刻两毙()2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6止增笑耳()27、狼不敢前()28、与家犬杂畜()29、亦颇驯()30昼寝()31闻群犬呜呜作怒声()32、再就枕将寐()()33、乃伪睡以俟()34、将啮其喉()35、乃杀而取其革()36、信不诬哉()37、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38、兽不足道()()39、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六、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1、家无井而出溉汲()2、常一人居外()3、及其家穿井()4、国人道之()()5、闻之于宋君()6、丁氏对曰()7、求闻之若此()8、不若无闻也()9、身亡所寄()10、若屈伸呼吸()11、其人舍然大喜()12、亦不能有所中伤()13、奈何忧其坏()14、耐地坏何()七、课外诗八首1、岐王宅里寻常见()2、遥怜故园菊()3、我言秋日胜春朝()4、晴空一鹤排云上()5、十一月风雨大作()6、尚思为国戍轮台()7、夜阑卧听风吹雨()。

初一语文文言文字词复习

初一语文文言文字词复习

文言文字词复习文言字词复习解释字词吾忘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遽契其余忆童稚时藐小微物项为之强鹤唳云端于土墙凹凸处凹者为壑庞然大物而忘操之及反,市罢无自信也是吾剑之所从坠明察秋毫私拟作群鹤舞空留蚊于素帐中常蹲其身拔山倒树而来怡然自得把酒不胜婵娟宫阙照无眠一词多义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度以丛草为林而二虫尽为所吞项为之强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而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忘操之是吾剑之所从坠故时有物外之趣驱之别院置之其坐入水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昂首观之之到……去代词鞋指量好的尺码不译结构助词的以丛草为林徐喷以烟何不试之以足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必细察其纹理使其冲烟飞鸣常蹲其身神游其中其解释下列通假字反归取之同而置之其坐同项为之强同以土砾凸者为邱同词性活用明察秋毫鞭数十时有物外之趣置之其坐形作动眼力名作动用鞭子打名词作状语时常动作名“坐”同”座” 座位固定句式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表反问作青云白鹤观当……看以丛草为林把……当做……翻译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2) 宁信度,无自信也(3)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4) 是吾剑之所从坠(5)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6)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7)其剑自舟中坠于水(8)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9)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10)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11)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1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13)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4)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1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6)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7)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8)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1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成语积累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刻舟求剑。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九 文言文知识梳理作业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九 文言文知识梳理作业
人教 九年级上册
期末专题训练 专题九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专题九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岳阳楼记》 1.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托 ⁠
1234567
2. 重点词语解释。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 (2)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美景 ⁠ (3)横无际.涯. 边际 ⁠ (4)朝晖.夕阴 日光 ⁠ (5)连月不开. 指天气放晴 ⁠ (6)浊浪排.空. 冲向天空 ⁠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答案: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案: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 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1234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答案: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 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1234
(3)白 上下一白.( 白色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
(4)大 见余大.喜( 非常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与“小”相对 )
1234
(5)余 余.住西湖( 我 )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整数后表示不定的零数 )
Hale Waihona Puke 12343.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 (2)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
古义: 景象 。 ⁠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义: 如果没有 。 ⁠
今义:细小;轻微。
1234567
(3)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 日光 。

今义:景致,风景。 (4)越.明年
古义: 到 。 ⁠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 识别方法:当一个字在句子中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可能是通假字。

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平时的积累来判断其通假的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3. 一词多义。

- 以:- 之:4. 词类活用。

二、虚词。

1. 之。

- 作助词:- 作代词:2. 而。

3. 其。

- 代词:- 语气词:4. 以。

- 介词:- 连词: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四、文言文翻译技巧。

1. 留。

2. 删。

3. 换。

- 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如“虽”换成“虽然”,“吾”换成“我”等。

4. 补。

5. 调。

五、重点篇目重点内容。

- 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仁”“礼”“义”等道德观念。

- 重点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体现了学习方法、交友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

- 思想内容:孟子主张“仁政”,认为“民贵君轻”。

- 背景:诸葛亮出师北伐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 内容: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对后主的劝诫,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提出了治国的建议。

- 主题: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重点描写:对桃花源中环境、人物生活的描写,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描写内容:按季节描写了三峡的山高、水急、景色秀丽等特点。

如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水势浩大;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了清幽的景色。

- 主题: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的转移:“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是“行走”的意思。

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3. 一词多义。

- 以“之”为例:- 再看“其”:二、虚词。

1. 而。

2. 于。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四、文言文翻译。

1. 原则。

- 信:忠实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 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雅:译文优美,有文采。

2. 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

例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卧龙”直接保留。

- 删: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在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可删去。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要补出省略的主语。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虽”换成“虽然”,“但”换成“只是”等。

-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如“何陋之有”要调成“有何陋”。

五、文言文诵读。

1. 断句。

-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如“今齐地/方千里”,“齐地”是主语,“方千里”是谓语,在主谓之间断开。

- 根据虚词断句。

像“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后面断开。

- 根据对话标志断句。

“曰”“云”等后面一般断开,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节奏。

- 一般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也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是主语,“不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部分。

初中必备文言文及词汇

初中必备文言文及词汇

初中必备文言文及词汇注: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 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

1.孔子语录《论语》【经典背诵段落】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2.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为政》)3.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为政》)5.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述而》)7.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 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述而》)9.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10.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1.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12. 子曰:“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3.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卫灵公》)14.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15.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16.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里仁》)17. 子曰: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述而》)18.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专题5 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专题5  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

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1.元方时年七岁时:名词作状语,当时《陈太丘与友期》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论语〉十二章》3.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论语〉十二章》4.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论语〉十二章》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论语〉十二章》6.饭疏食饮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论语〉十二章》7.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论语〉十二章》8.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诫子书》9.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诫子书》10.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诫子书》11.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诫子书》12.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1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狼》14.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狼》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狼》16.狼不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狼》17.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狼》18.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陋室铭》19.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

《陋室铭》20.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指(品德)高尚。

《陋室铭》21.苔痕上阶绿。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

《陋室铭》22.草色入帘青。

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陋室铭》23.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陋室铭》24.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陋室铭》25.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爱莲说》26.不蔓不枝枝: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爱莲说》27.板印书籍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活板》28.火烧令坚 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活板》29.木格贮之 木格: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木格” 《活板》30.用讫再火令药熔 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活板》31.则以纸帖之 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活板》3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二年级上期文言文专题复习一、说明各句加线的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模样3.渔人甚异之。

(专门)(以之为异)4.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5.山有小口,看起来若有光。

(模模糊糊,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模样)6.便舍船,从口入。

(放下)7.初极狭,才通人。

(专门)(仅)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整齐的模样)(类)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全,都)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难道)(哪里)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全,详细)(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难道)(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详细地说出)(感叹惊奇)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说)(值得)(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差不多)(沿着)(从前的、旧的)(做标志)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到)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赶忙)(派遣)(标志)(因此,就)22.闻之,欣然规往。

(快乐的模样。

)(打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语专项复习(答案)一、一词多义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3.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4.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5. 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6. 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7.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8.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9.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0.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产生(计将安出)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11.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2.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3. 当:1、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3、将要。

(今当远离)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14. 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5. 得:1、得到(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6.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17.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18. 发:1、开放(野芳发而幽香)2、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9. 分:fēn 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20. 奉:1、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1. 否:1、同“否”没有(尊君在不)2、恶、坏(陟罚臧否)22.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23.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24. 苟:1、如果(苟富贵)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25.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安守,固守(君子固穷……)26.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所以,因此(故余虽愚)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27. 过:1、经过、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28.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29.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6、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30.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31.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2.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6、刻有(为人五)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7、被(仅有敌船为火所焚)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33. 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5、施行(大道之行)34.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35. 数:1、shù,表多次。

(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ò,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二、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2、诲女知之乎“女”(r ǔ) 同“汝”《〈论语〉十则》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4、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5、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6、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7、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9、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10、对镜帖花黄“帖”(tiē)通“贴”《木兰诗》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12、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13、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14、止有剩骨“止”(zh ǐ) 通“只”《狼》八年级(上册)15、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16、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核舟记》17、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核舟记》18、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 ǔ) 通“父”《核舟记》19、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2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21、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大道之行也》22、矜、寡、孤、独“矜”(guāng)通“鳏”《大道之行也》23、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望岳》24、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三峡》八年级(下册)25、蝉则千转不穷“转”(zhu ǎn) 通“啭”《与朱元思书》26、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与朱元思书》2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马说》28、才美不外见“见”(xiàn)通“现”《马说》29、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通“才”《马说》30、其真无马邪“邪”(yé)通“耶”《马说》3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3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通“披”《送东阳马生序》33、百废具兴“具”(jù)通“俱”《岳阳楼记》34、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 ǔ) 通“嘱”《岳阳楼记》35、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直”(zhí)同“值”《行路难》九年级(上册)36、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通“谪”《陈涉世家》37、为天下唱“唱”(chàng)通“倡”《陈涉世家》38、固以怪之矣“以”(y ǐ) 通“已”《陈涉世家》39、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通“披”《陈涉世家》40、故不错意也“错”(cuò)通“措”《唐睢不辱使命》41、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4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通“伸”《隆中对》43、自董卓已来“已”(y ǐ) 通“以”《隆中对》44、是以先帝简拔“简”(jiǎn) 通“拣”《出师表》45、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通“缺”《出师表》九年级(下册)46、子墨子九距之“距”(jù)通“拒”《公输》4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通“御”《公输》48、公输盘诎“诎”(qū)通“屈”《公输》49、亲戚畔之“畔”(pà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0、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1、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通“避”《鱼我所欲也》5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通“辨”《鱼我所欲也》5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通“德”《鱼我所欲也》56、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57、小惠未徧“徧”(biàn)通“遍”《曹刿论战》58、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愚公移山》59、汝之不惠“惠”(huì)通“慧”《愚公移山》60、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 ǘ) 通“无”《愚公移山》61、一厝朔东“厝”(cuò)通“措”《愚公移山》三、虚词在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一)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

例: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

例:肉食在者谋之。

(《曹刿论战》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4、指示代词,译为:这。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

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

例:何陋之有。

(《陋室铭》)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

例: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注:此处作实词)(二)以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把,拿。

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译为:用,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