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校政治社会化的因素

合集下载

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67)

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67)

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6/7)第三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对政治社会化的专门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到60年代中期,它己成为现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不过,对于政治社会化的含义,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界定。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与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1.家庭。

这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2.学校。

在确定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特定的政治符号。

4.大众传播工具。

5.社会政治组织。

6.政治实践。

比起其他媒介来,它更具有根本的意义。

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利益因素。

2.政治权力因素。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文化因素。

5.政治事件。

6.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第三节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一、政治社会化的类型1.按照不同社会政治形态来划分,可划分原始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奴隶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封建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

2.按政治社会化的年龄阶段来划分,可分为儿童时期的、青年时期的和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3.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划分,可分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和间接的政治社会化。

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形式有政治模仿,政治教育、政治专业训练和政治实践等。

间接的政治社会化形式有人际转移、价值转移、规则转移等。

二、政治社会化的作用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政治社会化的名词解释

政治社会化的名词解释

政治社会化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政治是人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把政治观念和行为纳入自身认同和行为的过程。

它是一个个体如何逐渐理解政治并参与政治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如何通过政治参与来实现自己权益和改变社会的过程。

政治是指控制社会资源和权力分配的一系列行为和制度。

人们参与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系列的政治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

这些政治观念和行为受到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机构的影响。

首先,家庭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个体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成员的政治观点和行为会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一个支持政治参与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往往更容易形成积极的政治观念,并愿意参与政治行为。

其次,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传播者。

通过学校的政治教育,个体可以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关系,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

另外,媒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媒体是政治信息的传播者,通过新闻、电视、互联网等渠道,传达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影响个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然而,媒体的政治倾向和报道方式也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偏见和影响。

政治社会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对政治的认同和参与,也是一个社会对政治的反映和检验。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可以实现自己的权益,改变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实现自由、平等和公正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的基石。

然而,政治社会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个体需要付出努力来理解政治并参与政治。

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政治腐败、群体利益冲突等。

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参与,个体才能逐渐实现政治自觉和政治目标的实现。

总之,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个体在理解政治、参与政治的过程。

家庭、学校和媒体等社会机构对政治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可以实现自身权益,改变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十一章 政治社会化

第十一章  政治社会化

思考题
1、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涵义。 2、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3、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4、分析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5、如何正确理解政治社会化在政治体系中 的重大作用?
全球化 社会转型 网络化
全球化带给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促进——使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定位明确。 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冲击——一是政治认 同危机。二是对我国政治文化的侵袭。
“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 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 输入。”(亨廷顿)
政治学者的几种政治社会化的观点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 和技能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 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违背和延续的 过程。
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 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 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 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 动过程。 通俗地说,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 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 的过程。
(3)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划分 (或说政治社会化的方式) 1)直接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模仿 ——政治教育 ——政治训练 ——政治实践 2)间接政治社会化 ——人际转移 ——价值转移 ——规则转移
2、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1)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社 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 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 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 段。 (3)从政治体系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 是影响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
第四媒体带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

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政治学家对政治社会化有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代相传的方式。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上述各家定义,实际上包含了政治社会化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

在社会的政治领域,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训练,使之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生活。

这就最通俗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另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来讲,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

第二,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_涵义_特征_功能

政治社会化_涵义_特征_功能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李元书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文章将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并进而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将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概括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认为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实现功能、变革功能。

关键词 政治 社会化 政治学 政治理论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会化属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专用语。

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社会化在这些学科中也有不同的含义。

这种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丰富了社会化的内涵,也对嗣后兴起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政治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既有对社会化传统观点的直接继承,又有全新思想的大胆创新,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国内外学者有关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五种观点。

(一)社会教化论。

社会教化论是对社会化的社会学观点的直接继承。

持这种观点的人,视政治社会化为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

赫斯和托尼指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教导幼年成员或新成员学习、掌握有关的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¹兰顿也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把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

º西格尔和格林斯坦则似乎对正式教育机构情有独钟,他们把政治社会化界定为“正式教育机构有意识地灌输政治和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并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摘要:人的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因素有社会、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等,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诸如政治冷漠、政治功利化等现象。

本文从社会、学校和学生等方面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课堂、学生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措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格公民是高度政治社会化了的人。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讲到:“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养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提高其政治社会化水平,使学生成为现行政治体系的支持者和维护者,从而成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1]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一、影响政治社会化的因素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学校。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因此在确立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

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播工具的宣传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直接宣传政治事件、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进而也对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特定的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人物的肖像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

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传递作用,尤其对人的政治心理来说,更具有直观的刺激作用。

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

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

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无论从宏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还是从微观的具体环境来看,都具有多样复杂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中,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是比较直接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从政治因素来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反映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确立,但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够充分,因而,我国的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民主化程度还不高,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都妨碍着我国公民,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实现。

其次,从经济因素来说,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现代化工程,交织着否定与创新的双重内容,它打破了原由的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利益平均化的状态,引起了整个社会利益和社会结构的分化和重组,因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利益调整。

这一方面给我国公民带来了普遍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利益的差距,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对公民,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最后,从文化因素来看,影响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政治文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这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联系,社会政治文化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引发了公民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在以上几方面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基础性因素,政治因素是关键性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作为对意识形态起直接作用的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影响大学生的环境因素,作用更为直接的是下列微观具体的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学校和大众传播媒介。

整个社会的变革导致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信息社会的到来更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因而,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起决定意义的因素。

比较政治学导论考试要点

比较政治学导论考试要点

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学: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的政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政治科学的分支学科。

是政治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政治学学科获得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理论滋养的主要来源之一。

政治社会化:从政治文化角度看,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对于公民个体来说,是“政治人”的培养过程,或政治角色的训练和生成过程;对政治系统和政治结构来说,是自我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环节。

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

政治参与: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风标模型理论:强调国家本身无足轻重而只是体现和反映着在政治竞技场上获胜者的意见,一如风标体现着强风所向,又如“现金记帐员”一样统计着参与竞争者的输赢得失。

依附:是这样一种状况,一些国家的经济受制于他所依附的另一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张。

依附状况导致依附国处于落后和受统治国剥削这样一种局面。

体系理论:主要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政治体系”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其由此所得到的学术成果。

强权国家:指那些基于政治现实主义,关注于政治生存斗争和统治效力的各种国家概念。

合法性国家:指那些力图揭示并思考有关国家行为之依据,以及其行为由此而取得合法性的基本哲学问题的学术探讨结果。

相对剥夺:在人们所理解的他们所能得到的如财富、福利和政治地位等,与他们所理解的他们理应得到的之间存在着差距,但这种差距是一种心理心智方面的认知和评价,与实际的状况基本无关。

人们往往不是因某种原因而真正的被剥夺,而是在心理上感觉的自己在遭受剥夺,这就是所谓剥夺的相对性。

民主巩固:指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已经完成由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过渡的新兴国家,如何使民主游戏规则制度化,如何培育一种与民主政体相应的稳定的政治文化,如何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如何深化民主,以建筑一道防止威权政体复辟的强固堤坝这样一个过程。

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4)威廉斯通的政治社会化理论. 斯通是一位在心理学和政治学方面 有着广博研究的专家.他在荟萃了众多 政治学家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从人的个性角度来研究政治社会化.他 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对人的个性的塑造 个性的塑造. 个性的塑造 他把人的个性中的性格结构划分为三个 要素——认同因素 认知因素 情感因 认同因素,认知因素 认同因素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 素.
在斯通看来. 在斯通看来 . 对理解政治行为较重要 的东西是性格, 的东西是性格,个人性格中的三个基本因 素是有联系的.性格的认同, 素是有联系的.性格的认同,认知和情感 因素既决定了个体对他的政治世界的不同 方面的信念的接受, 方面的信念的接受,也决定了他怎样将这 些信念组织起来,形成信念和态度结构, 些信念组织起来,形成信念和态度结构, 这种态度结构构成了个人对他的政治环境 的取向.也就是说, 的取向.也就是说,政治态度的获得首先 是建立在个体性格结构基础上的. 是建立在个体性格结构基础上的.因为斯 通从政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领域来解释政 治社会化,所以, 治社会化,所以,他把政治社会化的方法 当做个性完善的方法, 当做个性完善的方法,把优化人的认知结 提高人的自我认同, 构,提高人的自我认同,使人的情感外倾 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 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
注重政治稳定研究的伊斯顿认为, 注重政治稳定研究的伊斯顿认为,"一个政治 体系要得以维持, 体系要得以维持,必须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必 要的能量交换, 要的能量交换,这种能量交换在输入方面主要表现 为求得社会成员对这一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为求得社会成员对这一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而这种对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正是通过政治 社会化来获得的. 社会化来获得的."政治体系在它的社会成员还在 童年时期就通过政治社会化这一机制向他们灌输政 治文化,随着这些成员的成长, 治文化,随着这些成员的成长,他们逐渐接受并持 有了该政治体系的政治思想,政治规范,政治观念, 有了该政治体系的政治思想,政治规范,政治观念, 政治标准,政治信仰,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 政治标准,政治信仰,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 情感并外化为他们的政治行为模式, 情感并外化为他们的政治行为模式,扮演该政治体 系所需要的政治角色.按照该政治体系的目标行动, 系所需要的政治角色.按照该政治体系的目标行动, 支持和维护该政治体系. 支持和维护该政治体系.如果不重视政治社会化这 一过程, 一过程,没有向政治体系的成员有效地传播政治文 就会导致该政治体系的不稳定. 化,就会导致该政治体系的不稳定.

关于影响确立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关于影响确立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关于影响确立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政治社会的存续不仅需要制度性安排,同时还有赖于主体力量不断对成员传递既存的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以培养社会成员对政治社会的忠诚。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主体力量所开展的政治社会化都存在着价值取向问题。

一、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内涵政治社会化就是在政治社会中,社会成员通过学习政治文化,形成自我政治价值,培养一定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具有一定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即是由“自然人”走向“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具有训练个人、维系既有的政治文化和维系政治体系稳定等方面的功能。

在此进程中,它存在着主导力量的发挥的问题,而这种发挥就涉及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问题。

所谓价值取向,是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和所选并实现的某种可能性。

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就是政治社会化主体在培养其社会成员习得特定政治文化、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个体社会政治价值观所持有的倾向性或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倾向性就是指而言就是意识形态倾向。

由于政治社会化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在个体方面,主体让其社会成员接受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情感,使之变为政治人。

在政治体系层面,又要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意识,对其成员进行政治教化,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社会个体宣传和推介本体系的政治价值取向和应有的行为模式,力争使更多的个体对这一体系产生认同感,从内心中确证现存政治体系的合法性。

在这个意义上,对主体力量而言,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就是以维护政治体系的存续为目的,实现社会成员对既定政治体系的政治认同。

二、影响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确立的因素分析1、国家性质是判断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首要前提人类自身的各种社会政治关系说到底就是利益关系,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生活的利益关系的产物,一切政治活动无不围绕着利益的争夺展开。

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其他方面的利益纠葛,都需要制度性安排进行调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环境因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环境因素分析

此了解较为细致和深刻 , 有利于子女对家庭环境影 响的正确理解和深层吸收。同时家庭环境影响具有隐 蔽性 、 间接性 的特点, 这种影响较多地通过潜移默化和家长的身教言传表现出来。
14 大 众传媒环 境 .
随着电视、 广播 、 卫星、 互联 网等技术的普及 , 信息能够大量产生 、 复制和大面积 即时传播。大众传媒 不仅传达消息与知识 , 而且包含着特定 的观念和价值 ; 不仅具有告知作用 , 而且具有导向作用。大众传媒
措施。
关键词 : 大学生 ; 思想政治教育 ; 社会化环境
中 图分 类 号 :6 1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5o2 o)2 07 4 17 —69 (0 80 —0 1 —0
当前 , 际形 势 复杂 多变 , 内改革 开放不 断深化 , 国 国 国际 国 内的大 环境 成 为 加 强 和改 进高 校 思想 政 治 教育 的基本 前提 和社 会基 础 。把握 时代 脉搏 , 强和改 进 大学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 , 加 特别是 要强化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社 会化 功 能 , 以培 养 富有 时代精神 和社会 共 同理想 的人 才 , 为改革 开放 和社 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 提 供长 久 的动 力支 持和 政治保 证 , 是党对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工作 的新要求 。 这里所 说 的社会 化 , 指 高校思 想政 治教育 要立 足于社 会本 体进行 教 育 , 合运 用社会 的各种有 利 因 是 综 素开 展高校 思想政 治 教育 , 利用 社会 大环境 把大学 生培 养成具 有 较高思 想政 治 素质 的社会人 。 思 想政 治教育 社 会化 环境 既纷 繁复 杂 、 层次 多样 , 又有着 鲜 明而 突出 的特点 。本 文 旨在 归纳 和分析 思 想政 治教育 社会 化环 境 的 内部 结构 , 认清 和把握 思想政 治教 育环 境 的现状 , 而更好 地利用 环境 因素 的影 从 响 , 实践 中优化 和 充分 利用思 想政 治教育 环境 , 高思 想政 治教 育效果 。 在 提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政治社会化)【圣才出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政治社会化)【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社会化5.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1.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特点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认识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①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②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

③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动因、内容和后果等方面:①从政治社会化的动因来看,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为了适应、参加或改变政治生活和政治现实而从事政治学习的。

②从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来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是对于社会政治的认识、取向和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技能。

③从政治社会化的后果来看,通过这一过程,社会成员了解既有政治文化,熟悉政治准则,并且形成独立的政治意识。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是人们的政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a.它是人们对于政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以理性指导感性的过程。

b.它是人们通过政治实践获得政治知识,再把这种知识付诸实践从而深化检验原有知识或获得新的政治知识的过程。

②从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政治社会化始于人们进入社会政治生活、参加政治实践,终于人们失去政治活动和实践能力,是个人形成和调整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长期过程。

③从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来看,政治社会化就是现有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情感等等,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政治共同体的每个成员。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四、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1、利益因素 2、政治权力因素 3、政治权利因素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社会文化因素 6、政治事件 7、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五、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1、从社会成员个体层面看,政治社会化使之形成和获 得了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心理、政治思
想和政治技能;
2、从政治文化层面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
改变和创造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3、从政治体系层面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政治体 系能否正常运转和顺利改变的重要因素。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有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一;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文
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4)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 2、学校 3、社会 4、社会共同体。 5、大众传播媒介 此外,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歌、 国徽、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重大历史事 件,也会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情感、政治思想观 念和政治评价标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1、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 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 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第三种观点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 递和延续过程。 2、定义 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 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 政治立场的过程。它是一个人获得“政治人”属 性的过程,也是社会中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 程。

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高校因素及对策分析

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高校因素及对策分析

活 动之 外 , 宿舍 是大 学 生最 常 进行 交 往 的场 所 ,大 学 生们 对 于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的 见 解 与 争 辩 ,为人处 世 的风 格 ,调节 精 神 压 力 的能 力 ,都 受 到宿舍 文化 的影 响 。因此宿 舍 文化 对大 学 生社 会化
也 具有 引导作 用 。 ( 五) 就 业教 育 因子
表1 因子 相 关 参 数 统 计 表

定 义 , 从 狭 义上 讲 ,就 是指 从 生物 人 到社 会人 的转变 。 从 广 义 上 来讲 ,社 会 化是 指 社 会
将 一个 生 物 人 转 化 成 为 一 个 能 够 适 应 社 会 文 化 环 境, 参 与社 会生 活 , 按 照 社 会 发展 的需 要 承 担社 会
途 径 之一 , 在 培养 大学 生 社 会认 识 的全 面性 ,增 强 大学 生对社 会 的认 知 ,提高 大 学生 的社 会 适应 能 力
化就 是指 大 学生 在大 学 期 间 , 通 过 课 堂 学 习 、课 程 实习、 社 团活动 、社 会 实 践 等 活 动 ,建 立 起 科 学 的 世界 观 、人 生观 和价 值 观 , 掌 握 专 业 的 理论 知 识 和 实际操 作 技能 ,并 通 过 实 践 活 动 接 触 和认 识 社 会 ,
关键词 :大学 生;社会 化 ; 高校 ;影响 因素 中图分类号 :G 6 4 1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7—1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9— 4 9 7 0 ( 2 0 1 3 ) 0 1 — 0 0 4 5— 0 3
作者简介 :罗晴( 1 9 8 3一) ,女 ,河南洛阳人 ,河南科技 大学助教 , 研 究方 向为德 育。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以“ 大学 生 政 治社 会 化 ” 并含“ 影响” 为 检
索要 件 , 在 中 国知 网检索 到 的 核 心期 刊 文 章共 1 2 1篇 , 其中 1 9 9 2年 4篇 , 1 9 9 3年 3篇 , 1 9 9 4年 1篇 , 1 9 9 6年 1篇 , 2 0 0 0年 3篇 , 2 0 0 1年 1篇 , 2 0 0 3年 1篇 , 2 0 0 4年 1篇 , 2 0 0 5年 6篇 , 2 0 0 6

高 校 相 关 类
1 . 大学 生 政 治 教 育 一 直 是 高 校 教 育 的重 点, 是 旧有模 式 下 大 学生 政 治 社会 化 的主 要途 径 。李 雪和 高 明 明认 为 , 高 校 是 培 养人 才 的 重 要 基地 , 必须 把 培 养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事 业 的 建设 者 和接 班人 作为根 本 任务 , 因此 , 在政 治社 会 化视 阈下 大力 推进 大学 生思想 政 治教 育多 方
大学生政 治社会 化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孙 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黑龙 江 大学 政 府 管理 学 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0 )
[ 摘 要] 以“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并含“ 影响” 为 检 索要 件 , 在 中国 知 网检 索 到 的 核 心 期 刊 文 章 为 依
据。 归纳 总 结 得 出近 年 来 学界 关 于 大 学 生政 治社 会 化 影 响 因素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于 : 高校 相 关 类 、 经 济 文 化 等社 会 因 素相 关 类 、 大众 媒 介 相 关 类及 网络 相 关 类 。 最 后 通 过 分 析 得 出关 于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的传 统 影 响 因素研 究 较 为 全 面 , 网络 对 大 学 生政 治社 会 化 的 影 响 研 究 有 待 完 善 并 且 缺 少社 会 学 对 大 学 生政 治

社会化的阶段及影响因素

社会化的阶段及影响因素

社会化的阶段及影响因素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包括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等过程。

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级社会化阶段:出生到5岁左右的孩童阶段,通过与父母、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接触,学习语言、价值观、社会行为准则等。

2. 中级社会化阶段:6岁到青少年期,通过学校教育、同伴交往等途径,初步掌握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

3. 高级社会化阶段:成年后,通过职场、家庭、社交活动等途径,继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形成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1. 家庭环境:父母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对孩子的社会化影响较大。

2. 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对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3. 社会文化: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等也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4. 社会制度:法律、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等都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5. 媒体及网络:新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也为社会化带来新的影响因素,包括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大学《政治学》复习题

大学《政治学》复习题

政治学复习题1.认定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的多少,二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

从这两个标准出发,古往今来的国家政体可以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

2.政治革命有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两种方式。

历次政治革命,莫不总是两种方式互为补充,前者为后者创造条件,后者则为前者降低“成本”。

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形成形式。

4.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

5.政治改革目标对于政治改革的成功与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必须贯彻三项基本原则:合理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过程性原则。

6.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7.恩格斯曾指出:“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的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这段话启示我们,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有能动性。

8.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9.在现代政治学上,按照政治权力的功能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10.权利: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取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这种资格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本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11.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法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2.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13.政治社团: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杜会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影响学校政治社会化的因素
学校与政治社会化目前属于学界的研究重点内容,但是我在查找文献时却发现很少有人谈及在学校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讨论,大多数讨论都集中于学校在政治社会中作用,以及探究学校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简而言之,大多数研究都是将学校作为政治社会化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校教育作为生活的主体的研究与探讨。

我就以我查找到的熊易寒、杨肖光所写的《学校类型对农民工子女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姚红建、刘莉所写的《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以及唐立山所写的《我国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三篇文章为参考,主要结合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对学校政治社会化因素的思考
一、政策方针
毫无疑问,国家,或者说政府,的政策方针对于学校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首要的。

学校,尤其是中国学校,基本处于行政管辖的范围之下,在教育独立性不够的
基础上,要想实现学校的政治社会化,首要的便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支持。

而在方针政策中,影响力最大的无疑是教育大纲。

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到教育内容,这些部分均对学校进行政治社会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教育纲领中没有
提到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的能力和素养,那么在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自然也
会忽略这一命题。

方针政策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实际的层面上,也体现在思想,思维的层面上。

方针政策的制定是带有思想导向作用的,作为国家方针一旦制定,国家机器就会按照方针
对国民施加影响,在国民的思想层面产生影响,比如文革时期,国家让学生参与政
治的方针就是进行阶级斗争,所以在学生中才会产生批评教育,抵制知识的思想。

二、行政力量
方针政策的施行,靠的是国家的行政机关的执行。

而行政机关作为执行机构却有自
己的一套行为逻辑。

在其中可能会产生行政力量自己的影响。

行政力量对于学校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就在于教育行政机构对于学校的管理与控制,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或者说学术主体,在进行政治社会化时,常常会产生不利于行政掌控的
情况,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行政主体,既要注重教育,也要注重行政。

所以在过程
中双方甚至可能产生对立。

比如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学潮,本来学生是学生参与政治,但是由于这种活动危害到了社会的稳定,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国家动用了行政力量来制止这
种活动。

三、经济因素
前面可以合称为政治因素,而经济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现代化工程,交织着否定与创新的双重内容,它打破
了原由的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利益平均化的状态,引起了整个社会利益和社会结构
的分化和重组,因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利益调整。

这一方面给我国公民带来了普遍的
利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利益的差距,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对公民,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社
会化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1。

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来说,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的深刻层度不
1姚宏建,刘莉.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19-121.
必多说,经济层面上的变革无疑也会成为学校改革教育的基石,教育无法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这边是经济因素影响教育的根本原因
四、文化因素
影响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政治文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这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联系,社会政治文化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引发了公民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在以上几方面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基础性因素,政治因素是关键性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作为对意识形态起直接作用的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
而对于更为广阔的文化来说,文化本就是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任何的教育都必须以该族群自己的文化为基础,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的多元性,文化对于政治社会化的理解也决定了教育对于政治社会化的理解
五、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教育的实体,有必要将其作为单独的方面进行讨论,教育作为政治的工具,意味着教育要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为具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培养政治人才,为一定的政治目标服务3
学校在进行政治社会过程,主要通过开始政治课程,开展政治活动,模拟政治生活,探讨政治问题来进行的。

学校的政治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政治课程外,还可以开始其他的有关国家政治的课程,同时如何把枯燥的政治课程办的更加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即政治课程的质量也是考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进行政治活动主要是举办有关政治的娱乐或竞赛型项目,比如模拟联合国等。

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政治,让政治更加亲民,更加有趣
而模拟政治生活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政治架构上可以更加贴近国家政治体系,将国家的政治生活缩小到学校之中,比如老师上课所讲的将班委看做是政治局常委,这就是学生体验政治生活的方式之一。

探讨政治问题则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学术风气上,可以开展与政治相关的学术专题,从讲座到竞赛,从研讨到发文,这样的学术风气可以帮助政治成为学生的关注焦点。

比如北师大的时事政治竞赛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以上五点是我的一点小感悟,望老师指正。

2姚宏建,刘莉.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19-121.
3马凤歧1教育政治学[M ]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