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简易自创实验激活科学课堂
简易自创实验激活科学课堂科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好方法。
很多学校并没有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或者是因为各种原因,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验。
那么,有没有一些简易的自创实验,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激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些简易自创实验,帮助教师激活科学课堂。
实验一:自制热气球材料:小塑料袋、蜡烛、打火机步骤:1. 将小塑料袋张开,放入适量的空气。
2. 将蜡烛点燃,将小塑料袋悬挂在蜡烛的火焰上方,让塑料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
3. 待塑料袋中的空气充分膨胀后,迅速将塑料袋放在桌子上,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热气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现象。
这个实验也可以激活学生的实验兴趣,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实验二:自制简易发电机材料:磁铁、导线、铜线、电池1. 将一根导线绕在磁铁的一端,形成一个线圈。
2. 将两根铜线连接到导线的两端,然后将铜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池的两极。
3. 转动磁铁,观察导线两端的铜线上是否有电流产生。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发电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电磁感应带来的奇妙效果。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他们在实验中学到知识。
材料:硫磺、木炭、硝酸钠1. 将硫磺、木炭、硝酸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
2. 将混合物放在火上加热,直至混合物燃烧。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火药的制作原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了解火药的危险性。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火药,以及火药对人体的危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安全知识。
实验四:自制简易酸碱中和反应材料:醋酸、小苏打1. 在一个容器中倒入适量的醋酸。
2. 将小苏打分批加入醋酸,观察反应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反应,让学生实际感受到这一化学反应的奇妙过程。
这个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化学知识。
科学教具制作手工
科学教具制作手工科学教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
而制作科学教具的手工活动更是一种生动有趣的体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易制作的科学教具手工活动。
一、水力火箭水力火箭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产生推力的玩具,通过手工制作,可以深入了解飞行原理。
制作水力火箭的材料简单,主要包括塑料瓶、纸张、粘胶带等。
1.首先,准备一只空塑料瓶作为火箭的机身,底部稍微修整一下,使其平整。
2.然后,用纸张制作一个圆锥形的喷口,并将其粘贴在瓶口的一侧。
3.接下来,在火箭背部制作稳定翼,可以用纸张剪出三角形或其他适合的形状,再用纸夹或胶带粘贴在机身上。
4.最后,将火箭底部的塞子取下,往瓶子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再用塞子将瓶口封好。
完成以上步骤后,将水力火箭竖直向上对准空旷的空地,轻轻掀起火箭底部的塞子,空气与喷出的水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飞向高空。
二、电偶制作电偶是用金属导线制成的人形模型,通过手工制作,可以直观地展示电流的传输和导电性的原理。
制作电偶的材料也很简单,包括金属导线、绝缘胶带等。
1.首先,准备一段金属导线,根据人形选择适当的长度。
2.然后,将导线弯曲成人形的形状,头部、手臂、腿部都要弯曲得光滑美观。
3.接下来,用绝缘胶带将导线固定在一起,保证各个部分不会松散。
4.最后,将双头插头插入导线的一端,另一端接通电源,电偶即可发挥其展示电流传输的功能。
在电偶制作完成后,只需要将电偶连接好电源,电流就会从一端进入,然后经过导线传输到另一端,生动地展示出电流的传输和导电性的原理。
三、水温变色杯水温变色杯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颜色变化的科学玩具,通过手工制作,可以观察和理解热导性质。
制作水温变色杯的材料主要包括热敏材料、杯子等。
1.首先,准备一个透明杯子,并在杯子的表面涂上一层热敏颜料。
2.然后,将杯子放置在热水中,观察热敏颜料的颜色变化,根据不同温度变化可以分为多个颜色区间。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 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
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
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
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
至于活动 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
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一、教具名称:“水结冰时的温度观察”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教科版(修订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水结冰了》一课,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活动。教材是这样设计活动的: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会出现一个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要准确地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温度计的感温泡就不能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而试管又比较细,学生就很难控制温度计,因此学生的主要精力将会集中在控制温度计上,从而影响了对试管中水温变化的观察(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结果导致实验数据的不科学甚至失败。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15×180㎜试管一只、2号软木塞一个(上钻二孔:其一直径为1㎜,另一直径为5㎜)、温度计一只。
2.制作过程
①先将2号软木塞钻直径分别为1㎜和5㎜的直孔(5㎜的直孔居中)各一个;②再将温度计插入5㎜的孔中(使温度计最下端距离软木塞的下端大约16厘米);③最后将温度计(带软木塞)插入试管中,调节好温度计插入试管中的深度,使温度计的感温泡不要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底部(感温泡的下端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观察试管里的水温变化情况,而不必去担心温度计的感温泡会不会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从而使活动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科学,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3.装置图
四、教具使用说明
进行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将试管上的软木塞连同温度计一起拿下来,再往试管里注入大约10毫升的水后将软木塞连同温度计插入试管口(使温度计的感温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在确定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接触到试管壁及试管底部后,实验操作员手持本装置,将试管的底部插入杯里的碎冰中保持不动,然后小组各成员一起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钻1㎜的直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试管里的温度逐渐下降时,由于热胀冷缩而可能造成温度计的下滑而接触到试管的底部。
小学科学优秀自制教具演示教案
小学科学优秀自制教具演示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科学优秀自制教具演示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和探索的兴趣。
3. 提供一个互动和合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内容:1. 科学概念: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有关科学概念,如物体的浮力、电路的导通等。
2. 自制教具:介绍学生如何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自制教具,如水平仪、电路模型等。
3. 演示过程:指导学生展示自制教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过程,鼓励他们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兴趣,如浮力的应用、电路的作用等。
探究: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制教具进行探究和演示。
3. 自制教具制作: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步骤,制作自己选择的自制教具。
4. 实验演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实验演示,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总结:6.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自制教具的应用价值。
7. 学生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收获。
拓展:8.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探索。
9. 展示和评选: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自制教具,并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评估:10. 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中的表现、学生分享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反思,评估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自制教具的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引入部分的故事、图片或视频资源。
2. 自制教具制作的材料和步骤指导。
3. 学生分享和讨论的记录表格或工具。
4. 拓展活动的参考材料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概念,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年级科学小制作,数学学具
三年级科学小制作,数学学具1. 眼镜蛇玩具材料:棕色和绿色的毡布、胶水、一根细棍子、一片白色的纸片、两个塑料眼珠。
制作方法:1)用棕色毡布剪一个半个手掌大小的长条形,然后用胶水将两头黏在一起。
2)用绿色毡布剪一个蛇头,将嘴巴剪成V形。
然后再剪长长的两条舌头。
3)把蛇头用胶水黏到长条形的棕色布上,然后再用胶水将眼珠黏在蛇头上。
4)用白色的纸片剪一个小阴影,黏在眼珠上,使眼睛看起来更逼真。
5)最后将细棍子插到蛇身里,做出弯曲的形状,眼镜蛇玩具就完成了。
2. 苗圃小制作材料:透明的塑料瓶、种子、土壤、剪刀、温水。
1)先将塑料瓶的上部剪下来,然后用剪刀在塑料瓶侧面切出几个长长的圆孔。
2)将土壤倒入塑料瓶中,然后用温水将土壤湿润。
3)将种子洒在土壤上,用手轻轻地按压。
4)用剩余的土壤将种子完全覆盖,并用温水再次湿润。
5)将上部剪下的塑料瓶套在下部上方,制作成一个小苗圃。
6)每天给幼苗适量的阳光和水,等到它们长大后,就可以移植到花园中了。
二、数学学具1. 观察器观察器是一个非常简单但是有用的数学学具,它由半圆的透明盒子和一个亮光发射器组成。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几何图形,尤其是对于三维几何图形的观察。
通过观察器,学生可以轻松地看到几何图形的各个面和角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形状和特点。
此外,观察器还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几何图形中的对称性和不规则性。
2. 平衡尺平衡尺是一个用于测量物体重量和质量的数学学具,它包括一个木框架和两个负重托架。
如果两个托架分别放置相同质量的物体,则平衡尺将保持平衡状态。
通过平衡尺,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重量和质量,以及如何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质量大小。
此外,平衡尺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质量的基本单位。
3. 数学卡片数学卡片是一个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数学学具。
它包括一组数字或符号卡片,学生可以利用它们进行加减乘除和其他数学操作。
通过数学卡片,学生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规律和关系。
自制科学教具作品介绍
自制科学教具作品介绍
自制科学教具作品是一种充满创意和乐趣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
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这些作品可以反映科学的原理和现象,帮助
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知识。
以下是两种自制科学教具作品的介绍:
1.纸杯电话
纸杯电话是一种很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通过简单的材料制作。
制作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将两个纸杯拼在一起,用一根绳子穿过两个
纸杯并系紧即可。
孩子们可以将一个纸杯放在自己的耳朵上,另一个
纸杯则放在朋友的耳朵上。
当一个人说话时,声音通过绳子传递到另
一个纸杯,朋友就可以听到他说的话。
这个教具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声
音的传播原理。
2.纸风车
纸风车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制作的科学教具。
通过制作纸风车,孩子们了解了空气的物理特性,并学会如何制作简
单的机械。
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张,将它们剪成风车
的形状,并将它们固定在纸杆上。
当孩子们吹气给纸风车,风轮就会
旋转。
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风的原理。
自制科学教具作品的好处:
1.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2.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
维能力。
3.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自制科学教具作品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
子们在玩耍中学习,真正理解科学知识。
这不仅有益于孩子们的学习,也有助于他们培养一种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精神。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一、教具名称:“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二、教材实验分析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本课安排了让学生在借助手电筒光照射到乒乓球上,会在球上形成亮面和暗面,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希望通过模拟实验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但是这个实验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是教材中选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但手电筒的光也只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并非向四周传播。
二是在学生自由交流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时有学生提出“地球自转并绕这太阳转”的假说,这时候让学生拿乒乓球去模拟地球一直自转操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像书本中那样让乒乓球自由转动起来很难做到绕着太阳转,且转得太快不利于学生观察。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效果较好。
三、材料与制作1(材料与工具电线、纸板盒(面大)、小灯泡(带灯座)、开关、电池、乒乓球、小竹签(一头粗一头细)2(制作过程?组装电路,将小灯泡露出纸板盒,开关装于侧面,其他元件放于纸板盒内。
?在乒乓球上钻一小孔,将竹签细的一头插入乒乓球直至固定。
3(装置图四、教具使用说明进行实验时,先将开关闭合,小灯泡亮,模拟“太阳”。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蜡烛来模拟太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学生实验时由于过分小心翼翼却忽视了观察。
通过转动竹签带动乒乓球自转。
此处之所以选用乒乓球而不用地球仪原因有:?乒乓球的反光能力比较强,就算“阳光”比较弱也能观察到比较明显的现象,也能清晰地观察到明暗交界线,而地球仪却很难。
?教师用书中还提到使用“地球仪”,“地球仪”是科学家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才发明的,在《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一课中才对地球仪进行简单观察。
这里过早的使用不利于后面的研究。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原因是: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时,观察到的明暗现象并不明显。
五、效果分析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提高了模拟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很好的控制了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阳光是像四面八方照射的,避免了用手电筒时的局限。
科学教具制作小学
科学教具制作小学科学教具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提升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科学教具制作方法,以帮助小学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教具。
一、水力电站模型制作水力电站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力发电原理,并且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塑料杯、塑料瓶、小电动机、铝箔、铜导线等。
然后,将塑料杯剪开成一个扇形,用铝箔覆盖住其中一部分。
接下来,在塑料瓶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将小电动机固定在塑料瓶上,并通过铜导线将小电动机与铝箔连接。
最后,将塑料瓶装满水,让小电动机转动,观察铝箔上是否产生电流。
二、植物生长观察装置制作植物生长观察装置可以帮助学生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提高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塑料容器、纸巾、水培种子等。
然后,将塑料容器剪开一侧,制作成一个透明的观察窗口。
接下来,在塑料容器内铺上湿纸巾,将水培种子放置在纸巾上,并加入适量的水。
最后,将观察装置放置在明亮的地方,并定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磁力实验装置制作磁力实验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力的作用和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铁钉、磁铁、钉板、纸夹等。
然后,将磁铁固定在钉板上,将铁钉固定在纸夹上,并将纸夹夹在钉板上。
接下来,我们可以观察到铁钉受到磁铁吸引而保持悬浮的现象。
通过观察探索,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磁力的特性和应用。
四、密闭空气压力实验装置制作密闭空气压力实验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压力的作用和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玻璃瓶、橡皮塞、水、吸管等。
然后,将橡皮塞固定在玻璃瓶口上,插入一根吸管。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捏住吸管封住出气口,并将瓶子倒置入水中,观察到水上升的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理解空气压力对物体的作用,并探索出一些有趣的现象。
五、太阳系模型制作太阳系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科学领域教具制作
科学领域教具制作在科学教育中,教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适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领域教具制作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电路板实验装置制作电路板实验装置是学习电路知识的重要工具。
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板实验装置并不难。
我们需要准备一块实验板、电子元件和导线。
首先,将实验板固定在一个平稳的平台上。
之后,根据电路图先将电子元件插在实验板上,并使用导线连接它们。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元件或调整连接方式,达到不同的实验效果。
这种电路板实验装置制作简单,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进和扩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的各种现象,深入了解电路工作原理。
二、化学实验器材制作化学实验器材对于学习化学课程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化学实验器材制作方法。
1. 烧杯:使用适当大小的无色玻璃杯,烤箱或火炉中加热至玻璃软化,迅速取出并用塑料夹子塑形,最后放置冰水中冷却,就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烧杯。
2. 滴定管:取一根长长的玻璃管,在一头加热软化并迅速拉长,待冷却后在另一头制成滴定管端口。
3. 过滤纸:在无色的滤纸上用铅笔画一段直径长约2厘米的圈,将圆圈内的纸剪掉,就可以得到一个过滤纸。
这些自制的化学实验器材虽然简易,但足以满足基础化学实验的需求,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实验器材进行各种有趣的化学实验。
三、生物模型制作生物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生物模型制作方法。
1. 植物细胞模型:使用透明塑料杯作为细胞的外部膜,植物细胞核可以用纸制成,细胞质则可使用黏土来塑造。
通过这样的制作,学生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核、质体、细胞壁等不同结构的位置和作用。
2. 动物骨骼模型:使用细而坚硬的金属线或塑料制材料,按照动物骨骼的比例制作出骨骼模型。
可以根据动物的种类和特征来制作,比如制作鸟类的骨骼、哺乳动物的骨骼等。
科学教师自制教具一等奖
科学教师自制教具一等奖
获得科学教师自制教具一等奖的教师制作了一种名称为“生态环境模拟器”的教具。
该教具是一个模拟自然环境的装置,可以用于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教学中。
该教具主要由一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一台加热器、一台水泵和一套控制系统组成。
教具中的水可以通过水泵循环流动,加热器可以提供恒定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调节温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参数。
通过调节这些参数,教师可以模拟不同的自然环境,如沙漠、草原、雨林等,让学生观察和研究植物和动物在这些环境中的生长和适应情况。
该教具的制作过程也十分具有创意和科学性。
教师首先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了解了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然后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技术设备和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和程序编写等工作。
最终,教师成功制作出了这个具有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生态环境模拟器。
该教具获得了科学教师自制教具一等奖,不仅是因为它创新、有趣,更因为它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和生物适应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科学特色制作方案
小学科学特色制作方案一、项目名称:水母摇篮的制作项目简介:通过制作一个水母摇篮,让小学生学习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了解水母的生态特点,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塑料透明球、塑料袋、线、彩色纸、剪刀、胶水。
2.将塑料袋剪成长丝状,使其具有流动的感觉,代表水母的触手。
3.将触手系在塑料球的底部,形成水母的造型。
4.在球的底部用彩色纸制作水母的眼睛,增添其可爱的形象。
5.用线将塑料球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制作成摇篮的形状。
6.最后在摇篮的底部放入一些蓝色的装饰物,使其看起来像是在海洋中摇动。
项目意义:通过制作水母摇篮,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水母是一种神奇的海洋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需要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名称:植物生长之旅项目简介:通过植物生长之旅项目,让小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原理。
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花盆、土壤、植物种子、水壶、园艺工具。
2.将土壤放入花盆中,使其能够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3.在土壤中种植植物种子,小心照顾它们,确保它们能够正常生长。
4.每天给植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的变化。
6.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原理。
项目意义:通过植物生长之旅,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原理。
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项目名称:小学科学摄影比赛项目简介:通过举办小学科学摄影比赛,鼓励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比赛内容:1.比赛主题可以是自然景观、动物生态、植物生长等与科学相关的主题。
2.学生可以用手机、相机等设备进行拍摄,并上传参赛作品。
比赛步骤:1.宣布比赛主题和规则,并介绍科学摄影的一些技巧。
科学手工制作教具
科学手工制作教具手工制作教具是教育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工具,通过亲手制作,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和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手工制作教具的制作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
一、风车制作风车是学生们最常接触的科学手工制作项目之一。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风车制作方法:材料:- 彩纸- 饮料吸管- 图钉- 剪刀- 铅笔步骤:1. 将彩纸剪成一个正方形,边长约为8厘米。
2. 将正方形对角线方向剪一刀,但要注意不要剪到纸的中心点。
3. 将每个相邻的角沿边对接,用图钉固定住。
4. 用铅笔在剩下的两个角上分别扎一个小孔。
5. 将饮料吸管插入一个小孔中,固定好。
6. 用手吹风,风车就会开始转动了。
通过制作风车,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风能的转化,并体验到风的力量。
同时,他们也会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漏斗漏斗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通过手工制作漏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液体的流动原理。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漏斗制作方法:材料:- 透明塑料瓶- 剪刀- 胶带- 针步骤:1. 用剪刀将塑料瓶的底部剪掉,使之成为一个倒置的漏斗形状。
2. 用针在漏斗的侧壁上扎数个小孔,孔的大小和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用胶带将漏斗的边缘处封住,确保漏斗的底部封闭。
通过制作漏斗,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孔径和数量对液体流动的影响,了解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并在制作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太阳能车太阳能车是一种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小型车辆,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光能的转化和利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太阳能车制作方法:材料:- 小型直流电动机- 太阳能电池板- 小型轮子- 底盘(可以用木板、塑料板等材料制作)- 电线和螺丝步骤:1. 将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底盘上,可以使用螺丝进行固定。
2. 将电动机与底盘连接,确保电动机可以转动。
3. 将小型轮子固定在电动机的轴上。
4. 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机,确保电能能够从太阳能电池板传递到电动机。
小学科学:自制教学具
案例:斜面上的物体运动方式探究仪
--省三等奖
2、理清原理,正确设计
正确、科学的实验操作可以清晰地揭示要研 究的科学原理。课堂上要能正确、高效地引 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科学原理,在设 计自制教学具前必须要深入研究,了解、理 清此实验的原理,从原理上反过来指导设计 自制教学具。
案例:浮标式水钟--省一等奖
--省二等奖
教具促进思维进阶:
常规: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旁边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教材、课标要求学生达到的)
进阶:原来冷空气的位置,冷空气流走了,怎么办?又是谁来补充这年 地方的空间呢?
更远处的位置又是谁来补充?……可以不断延伸) 不断延伸的管道通过弯头改变方向,说明不同地方的空气也能流过来补
自制教学具
一、自制教学具的作用及意义
自制教具的意义
(自制)教学具是实验教学的需要 自制教学具是教学研究的需要 自制教学具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弥补了学校教学具配备上的不足 弥补了学校已有教具功能上的不足
自制教具的作用
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帮助 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
启迪师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师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案例:热传播演示套材
案例:能量转换装置
案例:数字显示、记忆合金金属条中热传递
探究仪
--省三等奖
5、关注学生思维,精准设计
教具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引导学生在 实验中思维不断得到提升与进阶,关注学生 的思维特点,利用教具能一步步操作的优势, 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 阶。
案例:风的成因模拟仪
案例: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套材
--省三等奖
案例:光的直线传播探究仪
3、触类旁通,巧妙设计
自制手工小玩具科学教案
自制手工小玩具科学教案引言手工制作小玩具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而通过制作小玩具,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科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的手工小玩具制作方法,并结合科学知识,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有趣的科学教育。
1. 风车材料:彩纸、牙签、胶水、剪刀制作方法:1)将彩纸剪成正方形,然后对角线对折,再次对折成小三角形。
2)将三角形的底部剪掉一小段,然后在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剪一个小口。
3)将三角形的每个角折到中心点,用牙签固定。
4)将牙签插入一个小木棍上,然后放到风口处,风车就会转动了。
科学知识:风车的转动是通过风的力量来驱动的,风的能量可以转化为机械能,这就是风能的利用原理。
同时,孩子们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几何知识,比如对称、角度等。
2. 纸飞机材料:A4纸制作方法:1)将A4纸对折,然后再打开。
2)将两条对角线对折到中心线上。
3)将两边的角分别对折到中心线上。
4)将上面的两个三角形再对折到中心线上。
5)将纸的两侧再对折到中心线上。
6)将两个小三角形再对折到中心线上。
7)将飞机的两个翼展开,然后就可以飞了。
科学知识:纸飞机的飞行原理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纸飞机的形状和重心的设计,来使得空气对纸飞机产生升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纸飞机,了解一些简单的空气动力学知识。
3. 气球火箭材料:气球、吸管、胶带、塑料瓶制作方法:1)将吸管用胶带固定在塑料瓶的口上。
2)将气球套在吸管的一端。
3)用手捏住气球的部分,然后往气球里吹气。
4)将气球放开,火箭就会飞出去了。
科学知识:气球火箭的原理是利用气球的弹性和空气的压力,当气球被吹起来后,释放气球时,气球会产生向前的推力,从而推动火箭飞行。
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气球火箭,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
结语通过手工制作小玩具,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科学知识。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制作小玩具的同时,讲解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自制科学教具简单图文教案
自制科学教具简单图文教案引言:科学教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然而,市面上的科学教具种类繁多,价格昂贵,有时候学校或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购买这些教具。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自制一些简单的科学教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自制科学教具,并提供图文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制作过程。
一、自制简易显微镜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生物结构。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材料:1. 一个透明的玻璃小瓶2. 一张透明塑料薄膜3. 一根橡皮筋4. 一张白纸5. 一支手电筒制作步骤:1. 将玻璃小瓶倒扣放在白纸上,用铅笔在玻璃瓶底部画一个圆圈,然后用剪刀将这个圆圈剪下来。
2. 将透明塑料薄膜拉紧放在玻璃瓶口上,用橡皮筋将其固定。
3. 将手电筒打开,将玻璃瓶底部对准光源,然后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在透明塑料薄膜上,就可以通过玻璃瓶观察物体了。
二、自制简易电磁铁电磁铁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产生磁场,吸引铁磁物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材料:1. 一根铁钉2. 一根绝缘铜线3. 一个 1.5V 电池4. 一块铁磁物质(如铁钉或铁片)制作步骤:1. 将铜线围绕铁钉的一端绕上10圈左右,然后将铜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池的两极上。
2. 将铁钉的另一端靠近铁磁物质,打开电池,就可以看到铁钉变成了一个电磁铁,能够吸引铁磁物质了。
三、自制简易天平天平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称量物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天平。
材料:1. 两个一样大小的塑料瓶2. 一根细木棍3. 一根细绳4. 一些小铁块或石头制作步骤:1. 将细木棍横放在两个塑料瓶上,用细绳将细木棍固定在塑料瓶上。
2. 将小铁块或石头放在两个塑料瓶上,调整位置使得天平保持平衡。
3. 将需要称量的物质放在一个塑料瓶上,就可以通过天平称量物质了。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
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
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
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
至于活动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
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最新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在使用时(暗室效果更佳),由于我采用了集成电池,直接按下开关,产生光源后,再转动地球仪,学生就可以较清楚的看到昼夜交替的现象了。
蜗牛观察板使用说明
自制教具名称
蜗牛观察板
用有机板加工一个25*30*25的长方体,并在左右上面三面上加工四个圆孔(如图)
3、特点:
(1)改进型的风的形成演示箱有一个抽拉式门,更便于清洁、放置蜡烛;且四周上下透明,使学生更容易观察。
(2)改进型的风的形成演示箱在原有仪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孔,不同位置的孔能演示不同角度的空气流动。
团结小学自制教具统计
磁化现象演示器使用说明
自制教具名称
磁化现象演示器
学 校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团结小学
制作人
李恒之
《请你和我跳个舞》使用学科
四、学唱歌曲科学
二、新课导入制成日期
2016、10
快乐、开朗热情、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出示课件,师:她是谁?同学们喜欢她吗?主题曲喜欢吗?制作成本
通过使用,教学效果明显,生动有趣。
风的形成演示箱使用说明
申请人单位:大坪小学填表时间:年11月2日
自制教具名称
风的形成演示箱改进型
使用学科
科学
制作人
童林伟
制成日期
2017、7
使用的主要材料及估价
废玻管、有机板等20元
教具的简单结构图及特点说明:(可附页)
1、原理:利用气压差使空气发生流动而形成风。
2、说明:
唱词是李白一首著名的小诗,朴实寻常的四句话,含义很深:宁静的夜晚,月亮洒在地上,一片洁白晶莹。诗人见到月色,首先想到的是霜,这暗示这时已是秋天了。由月想到霜,由霜想到季节的变换、时间的推移,自然想到离开故乡的日子久了,引起对故乡的思念。月亮高挂天上,照到床前,同时也照着故乡的土地。抬头望月亮,想象故乡的情景,但不可能上明月去望久别的故乡,低下头来自然陷入更深的怀念。(2)生随琴声轻声模唱。(注意音准、节奏)、
小学科学活动制作简易地震仪
小学科学活动制作简易地震仪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项有趣的科学活动——制作简易地震仪。
本文将介绍制作这个地震仪的材料和步骤,并解释它的原理。
材料:- 一个塑料瓶子(建议选择透明的塑料瓶子)- 黏土或者细沙- 一根铁棍(长约20厘米)- 四个小弹簧- 一根细线或者细线带- 一只小钟或者铃铛制作步骤:1. 准备一个塑料瓶子,并将它从中间切割成两个部分。
保留瓶子底部较宽的部分,这将成为地震仪的底座。
2. 在底座中央固定一根铁棍,确保它垂直地插入塑料底座中。
3. 在铁棍上方固定四个小弹簧,将它们均匀地固定在铁棍周围。
4. 将底座填满黏土或者细沙,以稳定铁棍和整个地震仪。
5. 在铁棍的顶端系上一根细线,并在细线的另一端系上一只小钟或者铃铛。
原理解释:这个简易地震仪的原理基于地震产生时地壳的震动。
当地震发生时,地壳会产生震动,通过底座中的黏土或者细沙传递给铁棍。
铁棍的震动会使得固定在其周围的小弹簧发生振动,振动的幅度和频率会根据地震的情况而变化。
当地震仪检测到地壳的震动时,铁棍震动会使细线上的小钟或者铃铛发出声响。
这个声响的大小和频率也会根据地震的情况而变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感知地震的方式。
通过这个简易地震仪,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发生的原理和地震的特点。
同时,他们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这个地震仪,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的兴趣。
结论:制作简易地震仪是一项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活动。
通过动手制作和观察地震仪的运作原理,小学生可以加深对地震的认识,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这个简易地震仪不仅可以在教室内进行实验,也可以带到户外进行观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
希望这个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
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
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
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
至于活动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
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
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木料底座一个,长短不一的铝合金管三根(根据实际需要),四号钢筋一根,可充电手电筒一个,带孔尺子一把(孔要能够套进铝合金管),量角器一个,带坠指针一个,电子表一个,温度计一个。
2.制作过程
①先在木料底座中心打一孔(孔要正好能够套进并固定住铝合金管),两侧中心各钻一小孔(固定铁丝用);②再将短铝合金管插入底座中心孔;③将剩下的两根铝合金管钻孔,用螺帽把量角器一起固定住,并用线系坠子当指针用,为避免缠绕影响准确性,线一头系小铁圈,再把小铁圈套在螺帽上;④最后将相交的两根铝合金管短的一根插入底座铝合金管。
观测气温时,应把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测量,所以我固定在底座后侧阴影处,根据我校学生自有电子表很少的实际情况,我又加了个电子表,固定在底座右上角。
3.装置图(略)
四、教具使用说明
做第一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调试底座的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一致,然后转动铝合金管对准太阳(以阳光通过铝合金管照在纸屏成圆形带杠光斑为准,这里为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埋下伏笔,根据铝合金管在底座上的位置就能判断出太阳的位置,读出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是太阳的高度。
做第二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拿掉相交的铝合金管,太阳照耀下,底座上铝合金管会产生影子,调整固定在底座上的套尺,,方便准确的读出影子的长度,避免了错误测量方法产生错误,也可以分时段用粉笔画出不同时间的影子方便比较。
做第三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把带手电筒铁丝两端插入底座两侧小孔,调整铁圈的倾斜度,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运动,观察影子的变化
五、效果分析
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铝合金管是做铝合金门窗的边角料,钻孔也可以让师傅帮忙钻一下,二三分钟就好,1米四号钢筋也是浇水泥预制板的剩下来的,这两样都不需要成本,木板到处都有,尺子量角器一两元钱,成本比较大的电子表也不过十元,而可充式手电筒虽然要十几元但可反复充电使用,属于一次性投资,并且在本册教材以后做模拟昼夜变化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制造彩虹时都要使用。
使用了本实验装置后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观察实验情况,而不必繁琐的准备材料,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活动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科学,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说明书
2009年张家港市教具创新设计评选活动
教师作品申报表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介绍
我们自制的是科学学科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本自制教具适合用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
教学用途:认识滑轮的结构,理解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实质。
主要材料:木质框架、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测力计、细绳、钩码等;我们做到了原理正确,结构简单牢固、合理、科学;材料便宜,制作简便,操作简单,美观实用性强。
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猜想、假设的基础上动脑、动手探究,有利于从直观上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使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教具做到了这点。
这是我们的一个亮点。
此教具最大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物体重力同等情况下,能够同时显示出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及滑轮组的滑轮个数的多少,哪个更省力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实质。
教学时利用此教具,安装方便,示范演示功能强,效果明显,操作、讲解、携带方便,直观、有效地演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直观、抽象的理性认识。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实验仪》与国家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结合,性能和教学应用效果非常好。
从课堂教学上来看,通过演示,一目了然地知道滑轮的结构、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使学生很直观、有效地辨认出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及滑轮组,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
自制教具的演示实验,配合讲解讨论,同时和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起来,直观清晰,易懂易理解;自制教具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了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学生知道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此教具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
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