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2
乡土小说与问题小说
【乡土小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说过于西方化的一次反拨。
“五四”小说以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追求和对西方近现代文学及语言的借鉴与中国传统小说划清了界限、实现了小说的革命,然而“五四”小说创作因此也存在很多弊端。
其一是概念化,小说成了作家演绎思想、表达观念的形式,这个弊端主要表现在问题小说中;其二是欧化,这主要集中在浪漫小说中。
浪漫小说不仅在抒情方式上直接借用了19世纪西方浪漫文学(尤其是卢梭的作品)的抒情方式,而且在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上也过多受到卢梭及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影响,因而这一派小说在叙事上不象小说,而在语言上则又非本土化。
针对这种缺陷,新文学作家曾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提倡文学应有“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
所以,乡土小说在20年代初、中期的崛起,实际是新文学在革命之后着手建设的象征,反映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追求。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并证明其艺术魅力的,是鲁迅。
但是,无论是鲁迅还是那些后来被称为乡土作家的青年作家,在20年代初、中期都不曾明确使用过“乡土文学”或“乡土小说”的概念,更未以此相标榜。
最早将这批作家回忆故乡、抒写乡愁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的,是鲁迅1928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
后来人们便沿用这一概念指称这一时期的这批作家的创作。
乡土小说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鲁迅的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而开始创作的,大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5)许杰(1901-1993),浙江台人 。
许杰的小说以描写故乡浙东乡民强悍好斗的习 俗和宗教观念见长,代表作是短篇小说《 俗和宗教观念见长,代表作是短篇小说《惨 小说透过两个村落、 雾》。小说透过两个村落、两大家族之间的械 斗,写出了在争权夺利的背后更为深层的封建 宗法意识和族权观念, 宗法意识和族权观念,表现了乡民们的愚昧是 如何掩护了腐朽的传统思想的。 如何掩护了腐朽的传统思想的。 许杰的《赌徒吉顺》 许杰的《赌徒吉顺》较早记录了浙东一带的另 一种野蛮习俗——典妻。 典妻。 一种野蛮习俗 典妻
叶绍钧小说多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 题材,称为“教育小说家”。通过对 教育界的黑暗内幕,来把批判的矛头 指向整个旧的社会。 对知识分子弱点的关注和审视是叶绍 钧小说主题的又一个重点。 《潘先生在难中》刻画了教育界一个 患得患失、自私精明的卑琐小人物形 象。
《倪焕之》(1928)把中国辛亥革 命、“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 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人物成长 的舞台,刻画了执著追求崇高理想 的知识分子倪焕之的典型形象。倪 焕之经历了事业悲剧、爱情悲剧和 政治悲剧。 小说以广阔的时代背景、生动的历 史场面、丰富的生活细节、鲜明的 艺术形象,显示出叶绍钧在小说创 作中的现实主义的成熟。
许地山《命命鸟》 许地山《命命鸟》写一对缅甸青年加陵 和敏明的爱情故事。小说揭露封建婚姻 和敏明的爱情故事。 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 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 的宗教精神。 的宗教精神。 最充分表现许地山宗教思想的是《 最充分表现许地山宗教思想的是《缀网 劳蛛》 主人公尚洁的“我像蜘蛛, 劳蛛》。主人公尚洁的“我像蜘蛛,命 运就是我的网”的人生哲学, 运就是我的网”的人生哲学,既体现着 勇对命运的坚韧精神, 勇对命运的坚韧精神,也包含着佛家 “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的宿命意 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 识。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第03章 20年代小说(二)
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意义: 1、社会现实对于正义感及具有合理愿望的主人公
的压迫是其“忧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主人公的情感苦闷和不幸遭际都与对于祖国
贫弱的哀伤紧密交织,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 3、 对主人公孤芳自赏、耽于忧郁,空有愤激、
短于行动的性格弱点的呈示,对“五四”时期及以后 的知识分子都有一定的警策作用。
教 叶圣陶纪念馆案
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他被称为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 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教案
《潘 先 生 在 难 中》:
以军阀混战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 市民习气颇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在虚惊来了时最先张皇失措,而在 略感得安全的时候他们又是最先哈哈地笑;是 一些没有勇气和环境抗争,揉揉肚子就把他的 “理想”折扣成为零的妥协者。” ——茅盾
教案
(四)蹇先艾: 贵州遵义人。
《到家的晚上》:以抒情化语言叙写主人公 在京城求学十年后重返故乡,目睹家境的衰败荒 凉,而产生的无限感伤。 《水葬》:揭示了贵州乡间“水葬”的野蛮 习俗。
教案
(五)彭家煌:
湖南湘阴人。 代表作《怂恿》描绘了农村因宗族矛盾而 引发的一场闹剧。
教案
(六)废名: 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教案
五、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自叙传的性质。 郁达夫坚信法郎士所说的关于“文学作品 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 2、感伤的抒情。
教案
“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光景, 这最纯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 岛国里虚度过去, 可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 死灰的二十一岁! 我真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 花的日子了。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 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 肠! 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教案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20年代小说概况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
《海滨故人》
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叙传 抒情小说的界碑。
自传: 露莎、云青、宗莹、玲玉、
莲裳 ,“愁怨日多,欢乐时少”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 1 )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 人的浮沉与悲欢。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愁
六、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同 的创作倾向 —— “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命 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析派 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重等, 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感,
又总被愁云惨雾笼罩着。
(2)“悲哀”的主旋律
成因:
死、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
到出路。
冰心与卢隐比较
相同点: 福建人,北京 大学教育,五四运动, 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
3、夫妻反目
1938年7月5日,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刊 登《启事》,全文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關系,及搬 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 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 郁达夫谨啟
王映霞致郁达夫的最后一封信
我马上要上船了,一切手续也都已经办妥。你们报 馆里知道我缺少路费,昨天送来了钱币两百元,这是 首先该向他们表示谢意的。以前的家用所积余的二十 余元,我留下了给你。 你我结婚十二年多,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未曾做 过一件于心有愧的事情。今后如何,那就要看我的家 庭出身,我的本质如何了。当你我共同生活的初时, 你不但没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还给予我许多未曾偿清 的债务。就是后来的十二年里,在家庭的经济上,我 亦曾作过许多东凑西补的安排。而今天我所留下给你 的 , 债 务 是 没 有 的 , 你 已 经 有 足 够 开 支 的固 定 收 入 。 你 是饱受过经济的苦楚的,当你在尽情挥霍之时,望你 总要顾到三个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虽然他们都是从 艰苦朴素里成长起来,毕竟他们还都在学龄,没有自 立的能力,父亲若不以身作则的来管教,又让谁来管 教?
现代文学习题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1.识记:(1)《新青年》;(2)文学革命;(3)“八不”主义;(4)三大主义;(5)新文化运动;(6)文学研究会;(7)创造社2.领会:(1)五四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
(2)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主张及贡献。
(3)创造社的成立、主张及贡献。
3.分析:五四文考核要求:1.识记:(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3)抒情小说(4)零余者2.领会:(1)问题小说及代表作、特点(2)乡土小说及代表作、特点(3)抒情小说及代表作、特点(4)叶绍钧、许地山、冰心作品3.分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识记:(1)《狂人日记》(2)《呐喊》(3)前期杂文(4)《彷徨》(5)鲁迅的主要作品。
2.领会:(1)鲁迅思想的演变过程。
(2)《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
(3)《故事新编》的内容与艺术手法。
3.分析:(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2)阿Q形象及意义。
1.识记:(1)自由诗;(2)小诗(3)新格律诗;(4)象征诗;(5)现代诗;(6)纯诗;(7)《尝试集》;(8)《女神》;2.领会:(1)20年代诗歌发展状况(2)徐志摩诗歌的特点3.分析:结合新月社创作谈新格律诗主张及特点。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习题1.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
其主要作家由文学研究会成员构成。
主要作家:叶圣陶、冰心、庐隐、许地山等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 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5.乡土小说:又被称为“流寓者的文学”。
是指二十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主要作者有许杰、许钦文、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等6.自我表现的抒情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创造社为主体,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一个小说群体。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Nhomakorabea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三、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 1. 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 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 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 2. 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 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3. 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 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 了作品的感染力。
得失随缘、逆来顺受的宿命论式人生哲 学;异乎寻常的坚强性格与生活意志,佛 教的忍让和基督的博爱。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命命鸟》:在尘世难以实现的爱情用平静地双
双赴水殉情来实现;(缅甸的仰光)
《换巢鸾凤》:宦门小姐与一位当差私奔,落
草为王,官兵围剿而调崖殉情;(新加坡、印度)
《枯杨生花》:一对年轻时的情人,40年后再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叶绍钧问题小说的特点: 一方面客观地揭露问题 ‚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 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 另一方面主观地想用“爱”和“美”来解决问 题。 ‚他以为‘美’(自然)和‘爱’(心与 心相印的了解)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而且是 ‘灰色’的人生转化为‘光明’的必要条件‛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 导言》)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但冰心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很深刻,态 度也不是很激烈,冲突是平缓的,人物 也是很软弱的。 冰心具有‚不偏不激的中庸思想‛, ‚极端派的思想,她是不喜欢的‛,其 人物是一些‚软脊骨的人‛。 ——茅盾《论冰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
五四时期小说: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冰心《超人》《斯人独憔悴》、叶绍钧《隔膜》《潘先生在难中》、许地山《缀网劳蛛》、卢隐《海滨故人》王统照《生与死的一行列》等。
问题小说的特征:①问题小说集中而广泛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许多社会难问题,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代社会现象,特别是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状况;②具有丰富的这里色彩;③问题小说在创作方法上基本倾向于现实主义,它反映与揭露社会问题时往往是真实的,有着现实生活的基础。
2 乡土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许杰《惨雾》、王鲁彦《菊英的出嫁》、许钦文《石宕》、台静农《拜堂》、彭家煌《怂恿》、废名《竹林的故事》《菱荡》。
乡土小说的特征:①形成乡土小说的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文学风格;②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③致丽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是“乡土小说”作家们的共同追求;④“乡土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色,在写人叙事时注重情感的流泻和氛围的渲染。
3 自叙传抒情小说: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采石矶》、《茑萝行》、《迟桂花》叶灵风《女娲氏之遗孽》,冯沅君《旅行》《隔绝之后》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征:①以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②侧重表现情绪,感受心境,具有感伤的抒情格调;③着重心里剖析,开掘灵魂深层。
五四时期诗歌:胡适:代表作《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人力车夫》、《鸽子》、《老鸦》郭沫若:代表作《女神》李金花象征派诗歌:代表作《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艺术特征:①打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直抒胸臆;②白描的手法,用诗挖掘;③表现微妙的心理或潜意识本能的生命;④常采用“远取譬”方法,用象征。
五四时期的散文:鲁迅:代表作《野草》、《朝花夕拾》鲁迅散文的艺术特色:①注重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绘画美;②运用平铺直叙使文章具有真实感;③语言逻辑的严密与及受欧化的影响;④虚词的运用周作人:代表作《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周作人美文的艺术特点:①以“自我”为中心,抒写归返自然,顺乎天性,享受生活的情趣;②追求感情的节制与调和,将蕴蓄于心的情绪舒缓平淡、含而不露地表现出来;③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情趣性;④善于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方言等诸种成分加以杂糅调和,酿成一种“简单味”与“涩味”相结合的语言风格。
现代文学第3章2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
2.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第一,侧重自我表现,表现出强
节 郁 达 夫 说( 创 作 *
3 1896 1945 ) 小
烈的主观色彩。具体表现在取材、 形象塑造以及第一人称、主观叙 事角度、抒情文体等方面的偏爱。 第二,富于浓郁的伤感抒情情调。 第三,小说结构具有散文化倾向。 第四,文笔清丽、自然。
一、冰心小说创作 二、叶绍钧小说创作 三、许地山小说创作
2
第 节 郁 达 小夫 说( 创 作 * 1945 ) 3 1896
1.小说创作及其发展:
在日本时开始文学创作,早年作品如《银灰色 的死》、《沉沦》、《南迁》、《怀乡病者》、 《风铃》等作品的特色,正代表了创造社的倾 向。 1922年郁达夫回国,发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 》、《采石矶》、《薄奠》、《迷羊》、《过 去》等中短篇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 大革命后,郁达夫在创作上显示出作家思想的 矛盾。 郁达夫最后一篇小说是一九三五年写的《出奔 》。
第 节 郁 达 小夫 说( 创 作 * ) 3 1896 1945
2.小说《沉沦》分析: ⑴小说集中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特别是性
的苦闷,通过这些被扭曲了的人性的描写,发出 了渴望灵肉一致的爱情的呼喊,因而代表了“五 四”后青年一代要求个性解放非常坦诚、大胆的 呼声。
⑵小说中主人公身上性的苦闷又是和人生苦闷
• •
(二)乡土小说涉及到的主要内容: (三)初期乡土文学对文学史的贡献:
第 节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 1.概述:
作年 概代 述小 说 创 作 创
1 20
主观抒情小说的美学特征以及在文学 史上的贡献: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小说
(3)乡土文学的创作:鲁迅《故乡》(其空间形式的 “并置”运用,典型地体现了故乡过去、现在、未来的 不同状态);王鲁彦《黄金》(表现了故乡当下的生存, 金钱成为衡量人的地位、价值的唯一标准,是联结人与 人关系的唯一纽带);许杰《惨雾》(表现了传统中国 乡村宗法制下的人际关系以及“械斗”所展示的野蛮的 民风)。
冰心是问题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她于1919年下半年在《晨报 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风气。她的特点在于她以风靡一时的小说创作贯穿了五四“问题 小说”发展的全过程。 冰心的创作分两个时期: 前期(1919-1921)写于“五四”高潮阶段,涉及理想的家庭、 父子冲突、妇女、婚姻、军阀混战等各种社会问题,称为“社会 问题小说”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 《一个军官的日记》等。 1919年9月,冰心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用对照的写法否定封建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子,而肯定受资产阶级 教育成人的贤良女性,提出当时的家庭、教育乃至社会人生的普 遍问题。 《斯人独憔悴》,则反映了爱国学生与顽固封建家长的矛盾,表现 了"五四"时代父与子的冲突,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有关报刊 发表评论,还很快被改编为话剧演出。 小说《去国》从人才方面提出问题,愤怒责斥黑暗社会制度残 害人才的罪行。作品主人公英士,在国外勤奋苦读,归国后欲一 展抱负。他说:"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 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句话。"然而,严酷的现实却粉 碎了他的浪漫理想。真才实学者一事无成,他只好再次离乡"去国 "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创作特征:A、表现小知识分子小市民的“灰色人生”(软弱、 自私、空虚、苟且、麻木)。B、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手法。C、 平实而富有表现力,自然而纯正的语言。
第07讲 问题小说、为人生小说与乡土小说
第07讲问题小说、为人生小说与乡土小说2008-10-9双周星期四不上(第六周)2008-10-13单周星期一上(第七周)教学目的掌握冰心等人“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主题意义、艺术特征;了解冰心风格。
了解为人生小说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意义。
掌握乡土小说的概念内涵及1920年代后期出现的乡土小说作家群;了解1920年代乡土小说时代心理内涵与基本特色及其历史位置。
教学重点了解问题小说,为人生小说,乡土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基本特色及其历史位置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一、“问题小说”的产生“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异的文学现象。
它始于“五四”,终于“五四”,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发端,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涌现大量作家,他们以巨大的社会热情与自觉的理性精神去拥抱、透视与剖析当时社会各种问题,呈现出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针对性,探讨问题遂成为当时创作界的一种时代风气。
朱自清认为,“问题小说”既是新文学潮流的产物,也是依据外国小说的结果。
且不说五四新文学的肇始人之一胡适提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口号,早在五四运动以前,不少欧洲和俄国的反映社会和人生的文学作品就介绍到中国来,特别是易卜生的对现存社会制度进行批判的剧本(“社会问题剧”),从许多方面,诸如婚姻、道德、宗教、法律和政治等等,反映了社会问题。
由于他的思想和方法给五四时期的年轻作家展示了新的视角,所以“问题小说”的发展也得到促进。
事实上,“问题小说”的兴起,其根底在于作家们,尤其是青年作家们自身的遭遇逼迫他们去探讨研究社会的、自己的问题,以求得对于未来的生活信心。
五四运动落潮时期的北京社会状况曾被鲁迅概括为:“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O至一九二二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
”生活在这“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之中的一般青年的思想状况,茅盾在《文学旬刊》的一篇《杂感》中有着这样的描述:“我们的青年的思想,自‘五四’以来,不是也呈急遽的变迁么?而且不是也由兴奋而入颓废么?我们现在追想到‘六三’的热烈举动,追想到那时上海各校童子军如何在南京路维持秩序,女学生如何在各马路分散传单,我们把那时火剌剌的精神,满怀的乐观,和现在的半睡半麻醉的状态一比较,真不胜幻灭之悲哀!热烈的运动已经过去了,兴奋过后之疲倦的颓丧的刹那,正在继续着,虚空的苦闷,攫住了人心,在这当儿,给予慰安,唤起新的活力,是文学家的责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伤热潮,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 ”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其内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就业、家庭等问题,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2,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
3, 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 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
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4,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
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5,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于录》等话剧。
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
辛亥革命后,新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剧居多。
“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6, 零 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伤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 “三美”理论(诗歌的三美):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小说】(第一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小说】(第一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20年代小说的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
第二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为主体的“乡土小说”。
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一、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一)“问题小说”1.“问题小说”风气的形成1)发端:新潮社: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学生团体,1919创办《新潮》综合杂志,提倡新文化鼓吹文学革命,三年多的时间共刊出小说22篇,其中坚分子并非文学家的罗家伦是最早发表问题小说的作家之一。
2)“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端,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发端于新潮社《新潮》杂志。
主要的代表作有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王统照的《微笑》等,其总体倾向属现实主义。
爱与美是其表现的主题。
特征:1)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2)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理色彩。
3)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值被削弱。
2.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1)冰心的问题小说矛盾冲突平缓。
热烈的时代气息和清浅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形成了冰心早期问题小说的基本格调:微忧的爱。
爱是追求哲理所获得的济世良方。
2)《超人》1921主人公何彬,不事情节铺张,着力揭示人物心理、抒发作者感受的“五四”性质。
冰心的气质:个性淑婉、冰莹剔透。
文字清新、细腻,是女性作家中的“婉约派”这与她优裕的出身、父母之爱的温馨有关。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3.王统照1)问题小说:突出“爱”与“美”,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2)王统照早期的小说在叙事上常具有一种童心与诗意,将“爱”与“美”视为弥合人生缺陷的良方。
现代文学 20年代的小说(二)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考核要求: 1.识记:(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3)身边小说(4)零余者 2.领会:(1)问题小说及代表作、特点(2)乡土小说及代表作、特点(3)身边小说及代表作、特点(4)叶绍钧、许地山、冰心作品及成就 3.分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20年代小说的发展大致上形成了三种类型或三种潮流。
第一类是“问题小说”。
第二类是在鲁迅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身边小说”)。
一、为人生的“问题小说”1、问题小说概念: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
其主要作家由文学研究会成员构成。
主要作家:叶圣陶、冰心、庐隐、许地山等。
4、作家作品介绍庐隐王统照(一)“五四的产儿”:庐隐(1899-1934)原名黄英。
文研会首批会员。
命运多舛,难产而死。
第一个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发表,但不出色。
后来《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及《海滨故人》,显示出创作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
代表作《海滨故人》1923年发《小说月报》上,以“自叙传”的手法写露莎、玲玉、莲裳、云青、宗莹五个女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很有抱负,立志追求美好的人生。
但她们的美梦很快在现实中破碎。
这篇小说是自叙传体的写作。
纤微细腻的心理笔致,个人气质上的感伤色调,形成了主观浪漫的“庐隐风格”。
《象牙戒指》是以她的好友石评梅、高君宇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创作的。
描写知识女性爱情生活的坎坷和内心的苦闷。
凄艳动人。
(二)用美来改造世界: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
1913年到济南, 1918年到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
20年代小说(一)
(三)特点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2. 通过表现作家的情绪、心境来结 构小说,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的特征。 还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 说”。 3. 在创作手法上以“浪漫主义”为 主,同时借鉴了西方小说创作的一 些现代技巧。
冰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 心 简 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 介 壶”之意,还有笔名男士。近现代伟大的诗
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 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 “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 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 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 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 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 灯》等,主张爱的哲学。
(一)问题小说的出现过程
1.初期问题小说(1918-1920)
俞平伯创作的《花匠》,叶绍钧的《这也是 一个人?》他们在此期间的创作,初露问题 小说的端倪。 1919 年下半年冰心发表了小说 《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2.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以后的一些问题小说 创作日渐成熟。
年 代 小 说 ( 一 )
20
从 “ 问 题 小 说 ” 到 “ 人 生 派 写 实 小 说 ”
一 问 题 小 说
“问题小说”首先由周作人在《中国小说里 的男女问题》中率先提出:“提出一种问题, 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解决的,是问题小 说”;“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 物。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是以“表现并且讨 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为共识的。
(二)“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
三、抒情小说
1 概念: 自我抒情小说、浪漫抒情小说,是指那些着重 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感,表现作家自己境遇的小 说。 郁达夫、郭沫若、成仿、王以仁等。
2、分类
为”艺术派”的小说——抒情小说
自叙传小说:身边小说,即以自己身边的日 常琐事为题材,受日本私小说影响。 寄托小说:写古代或外国的事,以此抒发作 者出于现实的主观情怀或意绪。郭沫若的 《牧羊哀话》;郁达夫的《采石矶》
2.代表作家作品
庐隐P52——《海滨故人》 ‚‘人生是什么’的焦灼而苦闷的 呼问在她的作品中成了主调‛。 关注知识分子女性的爱情生 活与内心苦闷。
冰心P65
1919年9月 发表的处女作《两个家庭》
陈先生的家——三哥的家 家庭怎样才会幸福,妇女在家庭中的责任
1921年发表的《超人》——代表作
3.代表作家
郁达夫P68 他的小说创作集中体现了 自我抒情小说的特点,代表了 自我抒情小说的最高成就。 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 于192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小说集,郁达夫的代 表作。
小说发展阶段
前期 1921——1927年抒情性,性的苦闷——“自叙 传” 《沉沦》三部曲(留日时期):《沉沦》、《银 灰色的死》、《南迁》 “零余者”形象(多为青年知识分子): 1. 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异的个性以及过人的 才华,不被社会所容; 2. 性格较弱,意志不坚,对于不合理的社会无 力反抗,在现实面前无所作为,在自己所生存的这 个世界找不到适宜的位置。
1927年——1935年 后期 写实
《春风沉醉的晚上》为转变期的代表作。 1932年《迟桂花》 1935年《出奔》 “我”由衷地祝愿这两位主人公和自己都 要像迟桂花一样得到迟来然而持久的幸福。
2二十年代小说(一)
庐隐的小说充满感伤、厌世 的情绪,主人公由愤世嫉俗、追 求个性解放到厌世甚至自杀,其 原因既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 大反差,也来自这些貌似独立的 现代女性心灵深处的传统道德重 负。
王统照(1897—1957) ,字剑三,山东诸城人。1918 年到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英国 文学系,并开始发表作品。其 作品多用象征手法,执著地追 求“爱”与“美”。《沉思》 《山雨》等。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 气息。追求一些哲理色彩,是 一种特殊形态的“为人生”的 文学风尚。
(二)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 是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 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 方色彩的小说。它主要是针对“ 问题小说”的思想大于形象的通 病而产生的。
乡土小说作家:许杰、许钦文、 鼓家煌、冯文炳、台静农、鲁 彦等。
四、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浙 江富阳人,出生在一个衰败的书香世家 ,父亲早逝。他自小身体羸弱,家中只 有母亲和一个丫环照料。落寞的家境培 养了郁达夫内心忧郁的性格和同情弱者 的倾向。中学时在杭州府中学与徐志摩 同班。自幼好学,古典文学,旧体诗。
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内容: 1、以日本留学生的生活作为题材。 《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 迁》。一九二一年结集为《沉沦》 。这个集子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短篇小说集。
如家庭问题、婚姻问 题、妇女问题、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劳工问题等 。
1919年下半年,冰心在《晨 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 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 小说”的风气。
2、问题小说来源主要有几方面: 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 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 一代”; 2)有“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基语)之称 的俄罗斯文学和东北欧文学; 3)五四时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作家易卜生 的问题剧; 4)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及抒情小说
“青年男女,好像是一朵含苞未放的玫瑰花,美 丽的颜色足以安慰自己,诱惑别人,芬芳的气息, 足以满足自己,迷恋别人,但是等到花残了,叶 枯了,人家弃置,自己憎厌,花木不能躲时间空 间的支配,人类也是如此,那么人生到底作什么? 其实又有什么可作?恋爱不也是一样吗?青春时 互相爱恋,爱恋以后又怎么样?不是和演剧般, 到结局无论悲喜,总是空的啊!并且爱恋的花, 常常衬着苦恼的叶子,如何跳出这可怕的圈套, 情景一辈子呢?”
3.自叙传的痕迹
(二)庐隐小说的局限性: 1.抒情性叙事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 调,少含蓄。 2.叹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力量,相对削 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
3. 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
(三)王统照的“问题小说”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 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2、冷静的写实风格。
《潘先生在难中》分析: (世俗性知识分子,个 人化的生存欲望)
(三)《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风格
1、冷静客观的叙述笔调。 2、双重批判(社会批判、知识分子灰色性格) 3、注重细节、心理描写。 4、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刻画人物有相当的独立性。
(四)《倪焕之》
《倪焕之》(20年代重要的长 篇):小说把中国辛亥革命、 “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年间 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倪焕之成长 的舞台,描绘了十年间社会生活 的各种人物群像。倪焕之怎样从 一个小资产阶级经历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 由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向 一个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进步的艰 难历程。
三、“乡土小说”的崛起 20年代乡土小说家群体:许杰、王鲁彦、许钦文、台静 农、彭家煌、废名、蹇先艾
鲁迅为何不归入“乡土小说”的作家呢? 1.什么是“乡土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小说就是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
由于作者思想倾向不同,初期问题小说中有一部分作品专以“美”和“爱”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大部分则并不提供答案,是所谓“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不开药方”本身,也正是问题小说的特点之一。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
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
后来,问题小说也体现著作家密切关心现实这一优良的传统。
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发展1、“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
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
如果说初期“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
《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
《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步曲”,爱的核心是“母爱”。
3、《倪焕之》它通过一个大的时空跨度去展示社会生活。
小说从辛亥革命发生写到大革命失败。
写了十几年的历史变迁,包括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再现了这十年间中国社会从乡镇到都市的现实生活。
》)《倪焕之》重现了五四青年的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悲剧处境。
是现代文学“知识分子心里变迁史”中的重要一章。
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
1. 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
2. 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
3. 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
乡土小说
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乡土小说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鲁迅的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而开始创作的,大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
乡土小说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
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住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意义:
1.突破了写知识青年的狭小天地,拓展了五四小说的题材领域;
2.改变了“问题小说”创作上的流弊,在人物、场面、细节描写上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
3.标志着新文学作家关注目光的转向:转向社会、转向农民、转向客观写实,加强和巩固了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