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一地理会考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地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4502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9.png)
高一地理会考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构造和变化的总和。
地貌的特点与地理位置、地质历史、气候等因素有关。
了解地貌是理解地球表面的基础,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和会考尤为重要。
以下将介绍高一地理会考中常见的几个地貌知识点。
一、高原高原是指地势高于周围地区的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大片地区。
高原的形成通常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有关。
在地质活动的作用下,地壳发生抬升和运动,形成了地势较高的高原。
比如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其主要地质构造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产物。
二、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地区,通常由沉积和侵蚀作用形成。
沉积平原主要由河流、湖泊以及海洋沉积物构成,如中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平原之一。
侵蚀平原则是在长期侵蚀作用下,原来的山地或高原慢慢削平形成的,如位于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三、盆地盆地是指地势较低相对封闭的地区,由构造抬升与侵蚀作用共同形成。
盆地的形成通常与地壳构造运动有关,抬升使周围的地面垂直下沉,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盆地。
比如四川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地壳活动的结果,也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
四、山地山地是指地势较高、山脉纵横的地区,是地壳抬升和构造运动的结果。
山地通常由岩石、矿石等垂直起伏而形成,地势陡峭。
山地对于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作用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和水资源的分布。
五、河谷河谷是指河流在地表削蚀下形成的地势低洼的地区。
河谷通常由河流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形成,河流沿着洼地或者石化地形剧烈侵蚀。
河谷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农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河谷之一,其地势陡峭、曲折,风景秀丽,也成为了旅游胜地。
六、湖泊湖泊是指由地表河流、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的作用,形成的较低洼、有一定面积的水域。
湖泊的形成通常与河流侵蚀、堆积和地壳运动等因素有关。
湖泊在自然和人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0cd37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3.png)
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
丘陵山区 聚落多呈条带状 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 我国南方的村落
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
通便利
平原
平原是城市聚落 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 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 在地势较低的第三 级阶梯上
聚落的 分布
山区和高原
一般气候寒冷, 城市多分布在山 间谷地中
(2)特殊情况:对环境或资源要求严格的工业,多建在山坡上 、山麓或者山洞里。如精密设备制造业有的选择在地下进行, 以保持恒温和防止各种震动的影响;我国大数据产业一方面考 虑散热降温,另一方面考虑安全,选择建在贵州的云贵高原上; 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梯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一些国防工 业考虑到国防安全的需要,有的钻山进洞。
3.(2019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 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
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 层较薄。(任答三点即可)
P86页对点集训: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 是( )。
有利:地势平坦。 不利: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基础不稳固。
小结:
地形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境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聚落 交通 农业 工业
谢 谢观
PART 03
微专题3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篇热点专题攻略 专题四地表形态变化及其影响 考点2 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篇热点专题攻略 专题四地表形态变化及其影响 考点2 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b89e98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58.png)
考点2 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考查内容情境载体考查素养1.地表形态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2.地形对聚落、交通运输方式等的影响以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等为情境,考查地表形态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对聚落和交通运输方式等的影响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2021·湖南选择考)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
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
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
据此完成(1)、(2)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3)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化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审题思维】[破题]材料信息①地理位置: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②滑道落差:滑道落差近900米;③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图表信息①山脊线、小海坨山的位置;②等高线分布情况:山谷、山脊等地形区的位置[解题]第(1)题,解题思路如下:第(2)题,解题思路如下: 第(3)题,解题思路如下:[答案](1)B (2)A (3)C 1.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地形对人文环境的影响:高山冻原是指在温带和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低矮植被。
下图为我国某高山冻原带的一种植物类型。
据此完成1~3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雪峰山B.太行山C.武夷山D.长白山2.图示植物叶子四季常青的最大益处是( )A.利于春季光合作用B.增强夏季植物蒸腾C.适应秋季土壤冷湿D.抵御冬季风沙危害3.图示植物多生长在石质山坡上,其生态习性表现为( )A.株形高大B.根系发达C.生长期长D.花朵硕大【解析】1选D,2选A,3选B。
高考地理重难点:地壳运动与地形塑造(解析版)
![高考地理重难点:地壳运动与地形塑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ec44905ef7ba0d4a733bfb.png)
高考地理重难点:地壳运动与地形塑造(解析版)【重难点解读】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对地理环境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部分是高考的重点。
从历年高考题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很高。
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地表形态形成的过程和作用力,尤其是从整体性原理的视角,审视某地地貌形态演变及其产生的影响是近年来命题的重点。
此外,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命题点,难度一般。
命题形式上常采用地貌景观图、剖面图、地质构造图作为命题素材,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内外力作用的过程。
【典例探究】(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
(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
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
2018届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核心突破--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分层特训(含解析)
![2018届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核心突破--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分层特训(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adffd8d5bbfd0a79567383.png)
三轮冲刺核心突破--地形对聚落的影响A组下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 )A.山地区和丘陵区B.平原区和台地区C.丘陵区和平原区D.台地区和山地区2、到清代中期,开拓聚落的重点是( )A.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丘陵区B.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台地区C.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台地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D.河流中下游河谷平原及丘陵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
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3—4题。
3、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4.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 B.② C.③ D.④5、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中聚落分布规律是 ,呈状形态分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河流对聚落的有利影响是。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
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
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试评价当地自然条件对铁路的影响。
B组读武广高铁及湖南省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高铁韶关和郴州之间路段的单位距离造价较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 B.地形 C.气候 D.技术2.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浙江西南山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2d301e856a561253d36f04.png)
【第16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之小船创作[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山区和平原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的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疑难辨析】聚落仅仅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吗?提示不是。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既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
不仅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如街道、广场、公园、运动场等。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形影响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考点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例1】(2014·广东文综,4~5)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图2(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答案(1)C (2)A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类型集中式带状组团图示影响因素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①高原的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②山区地形限制;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受地形或河流阻隔,聚落由几片组成,各片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3.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微专题透析湖泊(大而全)
![微专题透析湖泊(大而全)](https://img.taocdn.com/s3/m/ad7c416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4.png)
微专题透析湖泊(⼤⽽全)来源:樊勇地理⼯作室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湖泊与其他⾃然要素的关系⼀、⾃然地理环境要素对湖泊的影响(⼀)地形、地质作⽤对湖泊(湖盆)形成的影响1.构造湖构造湖是指由于地球的内⼒作⽤,导致地壳运动,形成地质构造运动从⽽造成岩层的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形成的各种构造洼地,使得⽔分汇聚,形成的湖泊。
若湖盆为向斜,称为向斜湖。
某个部分地壳⼤规模沉降,也能形成构造湖。
其⾯积通常很⼤,形态不很规则,例如鄱阳湖、洞庭湖(见下图)。
由断层⽽产⽣的洼地则称为断层湖。
断层中相对下降的地堑部分,断裂凹陷,形成的湖泊是构造湖中常见的⼀类。
多数断层湖具有形态狭长,湖⽔较深及岸线较直等特点。
如东⾮裂⾕带上的湖泊以及亚洲的贝加尔湖(见下图)。
我国云南昆明的滇池呈弯⼸形,南北长约150km,东西宽10.5km,是在⼀个⼤背斜上由断层形成的(见下图)。
在新疆地区,存在⼀系列断层陷落成因的⼭间湖泊盆地。
如伊犁地区海拔2073m的赛⾥⽊湖,东西长28.3km,南北宽25.5km,最⼤⽔深92m;天⼭东端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湖⾯低于海平⾯154m,也是由断层陷落⽽成的。
2.⽕⼭⼝湖⽕⼭⼝湖是湖盆系⽕⼭⼝坍塌下陷⽽成。
具体过程指⽕⼭喷发之后,在⽕⼭锥的顶部,形成⼀个相对内凹的低洼⽕⼭⼝,等⽕⼭活动停⽌,后来⽔分聚集⽽形成的湖泊。
⽕⼭⼝湖在地球上很多地⽅都并不常见,只有在哪些多⽕⼭活动的区域,才能见到,位于吉林省延边⾃治州长⽩⼭脉中朝边境的⽩头⼭天池,为我国东部最⾼和最深的⽕⼭⼝型淡⽔湖。
3.堰塞湖因河⾕被⼭崩形成的岩块、⽕⼭喷出的熔岩流或泥⽯流的砂⽯阻塞,或冰川⾕被冰川终碛堵塞⽽形成的湖盆,称为堰塞湖。
通常为地震、风灾、⽕⼭爆发等⾃然原因所造成,也有⼈为因素所造就出的堰塞湖,例如:炸药击发、⼯程挖掘等。
如1933年四川茂县叠溪地震后,岷江被堵,形成了总长17km、深达130多⽶的两个湖泊。
⼜如帕⽶尔⾼原1911年的地震引起⼭崩,在莫尔加布河⾕中堆积了⼀座⾼700多⽶、长8000的⼤坝。
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热点难点突破)
![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热点难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ac72d61deefdc8d376ee327a.png)
专题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阿巴拉契亚山答案 B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
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形谷组成。
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有关天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北坡,B为背风坡B.A坡植被比B坡的更为茂盛C.L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D.可找到冰川运动痕迹3.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A.冰雪融水提供优质水源B.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C.多样植被营养丰富D.高寒缺氧提高耐力答案 2.D 3.A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A坡雪线高于B坡,雪线以下同一自然带A坡高于B坡,则可推知A坡既是阳坡又是背风坡,B坡既是阴坡又是迎风坡,故A坡为南坡,B坡为北坡。
B坡的自然带数量多于A坡,故B坡植被更为茂盛。
L自然带介于山地草甸带和山地草原带之间,且海拔较高,又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低,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该山顶部有高山冰雪带,海拔2800米处有“U”形谷分布,故可以找到冰川运动痕迹。
第3题,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有利于形成其善奔跑的特点;多样植被为其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了其较小的体型特征。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
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4~5题。
4.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5.M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常绿硬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答案 4.A 5.D下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
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aa3f8527e21af45b207a81a.png)
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知识点复习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对于地形效果的描述
![对于地形效果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9abffa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c.png)
对于地形效果的描述
地形效果是指地形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形效果描述:1. 高度和坡度:地形的高度和坡度会影响水流、气流和声波的传播。
例如,山区的陡峭山坡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滑坡,而平坦的地形则更容易发生洪水。
2. 地形起伏:地形的起伏会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风和气流,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
此外,地形的起伏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迁徙。
3. 土壤类型:不同的地形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而影响农业和生态系统。
例如,山区的土壤通常比较贫瘠,而平原的土壤则更肥沃。
4. 水资源分布:地形会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流动。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降水,形成山脉两侧的降水差异,进而影响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分布。
5. 交通和建筑:地形会影响交通和建筑的规划和建设。
例如,山区的地形复杂,交通建设和房屋建设的成本通常较高。
地形效果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农业、交通和建筑等多个方面。
了解地形效果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https://img.taocdn.com/s3/m/b355b3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d.png)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地理高考中对地形的考点涉及到地貌类型、地形要素、形成过程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与地形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貌类型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因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河谷地带等。
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山地带通常由多座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存在大面积的高原、盆地和山谷。
高山地带的形成往往与板块运动和岩石抬升有关。
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平原地带大部分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平原地带形成主要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有关。
3.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区,地势较为起伏,以丘陵地形为特征。
丘陵地带通常由多座小山丘组成,其形成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蚀等过程有关。
4. 盆地地带盆地地带是地球表面深达数十至数百米的盆状地形,通常受山脉或丘陵地势所包围。
盆地地带形成通常与构造运动、岩盐溶解等过程有关。
5. 河谷地带河谷地带是由河流侵蚀形成的线形地形,通常位于高山或丘陵地带。
河谷地带具有较大的纵向起伏和横向展宽,形成原因主要与河流的侵蚀和冲刷有关。
二、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指地形形成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影响因素。
在地理高考中,常见的地形要素包括地壳运动、水体作用、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壳在板块构造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地震、地质活动等。
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形成和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指水体对地表的侵蚀、沉积和改造作用。
水体作用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侵蚀和冲刷,以及水体的沉积和泛滥等现象。
3.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扬土作用。
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对地表的侵蚀和形成沙丘等地形有重要影响。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5 整体性差异性(含2014高考真题)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5 整体性差异性(含2014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112b0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7.png)
考点5 整体性差异性(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7~9·12分)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1~3题。
表1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1选A,2选D,3选D。
第1题,从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生物量有所提高,植株密度有所改变,植被分布并未改变。
第2题,从表中地下生物量的数据分布可知,地下生物量的灌木植物与草本植物此消彼长。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灌木数量不变,草本植物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灌木植物量减少,草本植物量明显增加,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8、9·8分)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4题。
4.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解析】选B。
由图示可知科隆群岛距离陆地较远,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所以物种较多,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误区警示】解答此题组易出现的失误:忽略材料中的“动物”,误以为是植物,考虑为热量因素的影响,从而误选A(2014·某某文综·T5、6·8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高考地理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7 农业(附解析)
![高考地理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7 农业(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eed32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a.png)
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7 农业一、单选题(2022·全国甲卷)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
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量B.作物结构C.耕地质量D.作物熟制2.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A.提高秸秆产量B.增加秸秆种类C.调整农牧结构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3.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①作物轮作②土壤深翻③圈舍养殖④土地平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2·全国乙卷)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
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如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A.牧场面积B.牦牛数量C.劳动力数量D.收入来源5.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
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1·全国乙卷)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
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14ee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3.png)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地理地形地势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地球上各种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形地势知识点及其解释。
一、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
主要包括大陆、海洋、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
1. 大陆:指面积较大、较高的陆地区域,由各种岩石构成。
大陆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地壳部分,包括世界上七大洲。
2. 海洋: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地区,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主要由盐水组成。
3. 山脉:是指由岩石构成的连续的山地,通常由地壳运动形成。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4. 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通常位于大陆或海洋边缘。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亚马逊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平原地区。
5. 高原: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通常位于山脉之间。
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高原地区。
6. 丘陵:是指地势较为平缓、起伏不平的地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
英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丘陵地区之一。
二、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1. 地壳运动:地球地壳不断运动,形成了各种地形特征。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使得地表发生抬升或下沉,形成了山脉、高原等地貌特征。
2. 风蚀:风力可以吹走地表的细粒物质,形成沙漠和沙丘。
风蚀还可以造成岩石表面的风化和侵蚀,形成石林和风成沟等地貌特征。
3. 水蚀:水力可以冲刷地表的土壤和岩石,形成河流和峡谷。
水蚀还可以在海岸线形成海蚀崖和海蚀洞等地貌特征。
4. 冰蚀:冰川的运动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冰川谷、冰碛和冰川湖等地貌特征。
冰川蚀削带来的冰碛物质还可以形成冰碛平原。
三、地形地势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适宜发展不同的经济活动。
1. 平原适合农业发展,因为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8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师用书(含解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8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师用书(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32dd8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c.png)
第18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1)影响聚落的形成①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②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影响聚落的规模①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②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大。
(3)影响聚落的分布①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②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水位的地方。
教材金句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
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影响表现原因典例聚落的区位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某某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较为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某某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某某位于湟水谷地,某某位于黄河谷地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高原上相对较为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聚落的形态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多呈圆形或多边形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某某、我国北方的村落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
这样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某某、我国南方的村落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地形对黑土的影响地理题
![地形对黑土的影响地理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3d962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8.png)
地形对黑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地理问题,涉及到土壤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关于地形对黑土影响的地理题:
1.简述地形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黑土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坡度: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的程度。
坡度较大的地区,土壤
容易受到侵蚀,不利于黑土的形成。
相反,相对平缓的地区有利于土壤的积累和熟化,更有利于黑土的形成。
2.海拔: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较慢,有利于土壤中有
机质的积累。
同时,高海拔地区相对较为湿润,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进一步促进有机质的转化和黑土的形成。
3.地貌类型: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土壤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河流两岸的
冲积平原和山间盆地等地貌类型,由于水流的作用,有利于土壤的熟化和肥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黑土的形成。
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不利于黑土的形成。
综上所述,地形对黑土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坡度、海拔和地貌类型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积累、熟化和肥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黑土的形成和分布。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对黑土的影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黑土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高考地理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新高考地理地形对土壤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23de8a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4.png)
考点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地形影响土壤的厚度、肥力、酸碱性等。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如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肥力差,极易出现石质荒漠化;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的土壤厚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与水土容易流失有关。
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山麓冲积扇分布的地区往往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水热和地形条件下土壤发育情况不同。
研究人员在青海湖某支流上游(37°25'N,100°15'E)选取一处河谷开展实地测量研究。
该支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70.3mm,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07.4mm。
研究人员在研究区内分别选取阳坡和阴坡各一处钻孔取样测量,左图示意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右图示意两钻孔处土壤剖面。
(1)比较阴坡与阳坡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点的异同。
(2)判断阴坡钻孔对应的土壤剖面,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相同: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不同:阴坡比阳坡土壤有机碳含量高;阴坡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的幅度小于阳坡。
(2)乙土壤剖面。
该地降水少、集中在夏季,且蒸发量大,阴坡气温低,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生物量大,水分下渗多,土壤剖面的腐殖质层和淋溶淀积层比阳坡厚。
(或由图可知,阴坡土壤有机碳含量高,说明阴坡植被条件好,对应的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厚。
)【分析】(1)由图可知,越往地下,土壤阴坡与阳坡的有机碳含量都是越低。
不同点是同一深度,阴坡的有机碳含量高,阳坡的有机碳含量低。
离地面越近,土壤阴坡与阳坡的有机碳含量差异越小,随着深度的增加,差异增大(阴坡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的幅度较小,阳坡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的幅度较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bafa8e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6.png)
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1.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下题。
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读“重庆四面山2009年5~9月份相同降水量不同标准地林冠截留实力表”,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树种越单一,地表径流越少B.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C.涵养水源实力: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D.不同标准地河流含沙量: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3.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远眺到大片茂密的草地4.岛上很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暖和潮湿B.温柔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5.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整,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亲密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7.结合材料信息推想,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实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8.为防止艾比湖接着萎缩,在该湖流域应实行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整径流B.退耕还草爱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0fd60d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5.png)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陆地和水域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征。
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貌、水文、气候和土壤四个方面,探讨高三地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与演化。
高三地理环境中的地貌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高山地区的雪山和冰川资源为旅游业和滑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
平原地区通常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因此农业经济比较发达。
水文水文是指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文环境对于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水源,对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水文环境还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气候是地球上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
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热带地区气温高,降雨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可以发展农业经济。
而寒带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气候还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因此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经历生物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一种天然物质。
土壤对于农业发展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的土壤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促进农业生产。
同时,土壤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质量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三地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貌、水文、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地理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地理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进行小尺度区域问题的分析时,要关注地形等下垫 面因素,但还要以大尺度区域为背景综合考虑。
赛里木湖“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进行小尺度区域问题的分析时,要关注地形等下垫面因 素,但还要以大尺度区域为背景综合考虑。
大尺度 中纬度大陆内部 盛行西风
中尺度 我国西北边陲
地表径流丰富
小尺度
三面环山开口向 西的喇叭形谷地
夜雨
降水
背风坡,干谷: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迎风坡,湿谷
(2016全国)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 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阅读图文材料,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 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 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 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l0时左右,是 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 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底,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
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二、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山地
【资料分析】
说明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二、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山地
气温
地势高: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迎风坡(冬夏季风,盛行西风):气温年较差小 盆地:地势低,且封闭而不易散热; 冷湖效应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地形类型和要素
探究活动:
1.地形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2.山地的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
3.谷地的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
山地: 位置、海拔高度、相对高度、走向、坡向(迎、背风坡;
阳、阴坡)
谷地: 河谷、山谷、峡谷、干谷 、V形谷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 地”的课外研 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 都”。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示意攀枝花周边 地形。
A.年降水最少 C.年日照最主少
B.冬季气温最低
√D.冬季风力最大
二、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山地
地形
气候
水系
流向 流域面积 水系形态 支流 流程
河流
流速
水文 含沙量
水能
生物: 山地植物垂直分异
土壤: 山地: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层薄,贫瘠
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区:地质灾害
(1)说明堪察加 半岛地形对气候 区域差异的影响。
• ⑤分析丽江小凉山。苹果色鲜、个大、味 甘、多汁的原因。
• ⑥ 有人7月份去丽江古城旅游前,准备了防 晒霜、外套、T恤 、运动服等,你认为哪些
平原地区-种植业 ;高原地区---畜牧业;山地---林业 丘陵、山地:①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
②坡度大于25°发展成林业或养殖业;从山麓到山 顶可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或经济林)→薪柴林→原始林 (或次生林) 2)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平原区机械化水平就较高,生产规模大; 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规模小。
2020/3/6
9
问题情境:
薰衣草为多年生小灌木,喜光、耐热、耐旱、极耐寒、耐瘠薄、抗盐碱。 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地区,伊犁河谷引种后,发展成为世界薰衣草第二大产地。 薰衣草花期在6~7月,而伊犁河谷通过对薰衣草品种的改良可以使薰衣草花开 两季,第一季6月底收割一次;第二季9月底再收割一次,被称为夏花和秋花, 这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1.分析伊犁谷地“西域湿岛”的成因。 2.分析说明伊犁河谷能“花开两季”的原因.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
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
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3)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农产品外运。
不会被洪水淹没地形开阔 平坦
可以接近水源,河流有利 于防御
• ①.描述阅丽江读的:第地理89位页置丽江古城
• ②描述丽江地形特点。
• ③从地形角度思考,丽江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夏季降水丰富的原因。(分析丽江 的气候点)
• ④通过上述分析,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 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方向:抬升,阻挡
气流
强弱:峡管效应
气压: 地势高气压低
地势高:水气难以到达
降水
迎风坡和背风坡 谷底: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光照
地势高:光照强 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缺水 背风坡(冬夏季风,盛行西风) 干谷
考 向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 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 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 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微专题-----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一、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二、地形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
二、地形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 1)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多地形雨
冰雪融水
进 素世新,行界疆但小薰伊还尺衣犁度要草河区以产谷域大地尺问:度题法区的国域分普析为罗时背旺,景斯要综、关合日注考本地虑北形。海等道下富垫良面野因、
大尺度
普罗旺斯(地中海气候)
富良野(温带季风气候) 伊犁河谷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光照充足
夏季升温快
中尺度 西北季风 小尺度 三面环山开口向
西的喇叭形谷地
北部山脉阻挡 冬季风,秋季
降温慢
薰衣草习性 喜冬暖夏凉
喜光 耐旱、忌涝
伊犁河谷 “花开两季” 夏花和秋花
二、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谷地
气温
热量,日较差大 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逆温 盆地:地势低,且封闭而不易散热; 冷湖效应
谷地
气候
气流
下沉气流 山谷风 干热风 强弱:峡管效应
气压: 气压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