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电子教案刘涛

金属工艺电子教案刘涛

金属工艺一、本课程的特点1、本课程是一门有关机械零件制造方法及其用材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

2、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应积极认真地参加生产实习和实践,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生产实践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任务1、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及改性方法,初步掌握其应用范围和选择原则。

2、掌握主要毛坯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3、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基本原理和设备;了解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能制定简单的制造工艺过程。

4、了解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每章学习时,首先阅读自学指导书,了解本章学习目标中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难点所在,而后阅读教材和自学指导书中本章基本内容的阅读指导。

阅读时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要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每章阅读理解后,要结合复习思考题进行自检,看是否初步掌握基本内容,并要及时完成习题作业,以求达到较牢固的掌握基本内容。

3、每章学完后,要闭书回忆,循序总结,自测自验。

根据记忆和熟练周期,阶段性安排复习,恢复和唤起所学过的内容,以求达到深入、全面、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加强实践训练,多干、多看、勤思考、多积累。

这样才能够良好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第1章金属材料的性能一、学习目标1、清楚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2、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各项指标的概念,符号及表示方法,应用条件和范围。

3、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应用。

二、基本内容1、金属材料的性能1)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2)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

2、载荷的概念1)静载荷:大小不变或变动很慢的载荷。

2)冲击载荷:突然增加或消失的载荷。

3)疲劳载荷:周期性的动载荷。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各项指标的概念符号及表示方法应用条件和范围1)强度概念: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十二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高教版 王英杰主编)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十二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高教版 王英杰主编)

第十二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一、教学组织1.复习提问10分钟2.讲解75分钟3.小结5分钟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切削加工概述一、切削加工的实质和分类♦切削加工是指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获得符合预定技术要求的零件或半成品的加工方法。

切削加工包括机械加工和钳工加工两种,其主要形式有:车削、钻削、刨削、铣削、磨削、齿轮加工以及钳工等。

二、切削加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及特点(1)切削加工可获得相当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2)切削加工几乎不受零件的材料、尺寸和质量的限制。

第二节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一、切削运动♦在切削过程中,加工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就是切削运动。

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个基本运动。

1.主运动♦主运动是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主要运动,它促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刀具前面接近工件。

主运动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多数机床的主运动为旋转运动,如车削、钻削、铣削、磨削中的主运动均为旋转运动。

2.进给运动♦进给运动是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运动,它使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附加的相对运动,加上主运动,即可不断地或连续地切屑,并获得具有所需几何特性的已加工表面。

进给运动有直线、圆周及曲线进给之分。

直线进给又有纵向、横向、斜向三种。

任何切削过程必须有一个,也只有一个主运动。

进给运动则可能有一个或几个。

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可以由刀具、工件分别来完成,也可以是由刀具单独完成。

二、切削用量切削用量要素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个要素。

要完成切削,三者缺一不可,故又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待加工表面──工件上有待切除的表面;♦已加工表面──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产生的表面;♦过渡表面──工件上由切削刃形成的那部分表面,它是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之间的过渡表面。

1.切削速度υc♦切削速度是指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单位为m/s 。

2.进给量f♦进给量是指主运动的一个循环内(一转或一次往复行程)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2)掌握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3)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金属的晶体结构;(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金属加工工艺的特点;(3)运用实践操作,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晶体结构(1)金属晶体的特点;(2)金属晶体的结构类型;(3)金属晶体的性质。

2. 金属的熔炼与铸造(1)金属的熔炼工艺;(2)金属的铸造方法;(3)铸造缺陷及防止措施。

3. 金属的锻造与热处理(1)金属的锻造工艺;(2)金属的热处理方法;(3)热处理变形及控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2)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晶体结构的微观解释;(2)金属加工工艺的原理及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2. 演示法:展示金属加工工艺的实验操作;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金属加工实践;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加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金属工艺学》;2.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显微镜、铸造模具、锻造设备等;3. 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演示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进行金属加工实践,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技能。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加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分享学习心得。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课题编号】13------2【课题名称】砂型铸造【教材版本】郁兆昌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金属工艺学(工程技术类).第2版.:高等教育,2006【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了解砂型铸造的几个概念。

二、能力目标了解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要求基本掌握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的操作。

【教学重点】掌握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的操作。

【难点分析】。

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的操作。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1.郁兆昌,潘展,高楷模研编制作.金属工艺学网络课程.:高等教育,20052.郁兆昌主编.金属工艺学教学参考书(附助学光盘).:高等教育,2005【教学安排】45分钟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中穿插练习与设问,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是模样?什么是芯盒?•2型砂的组成有哪些?种类有哪些?•3造型材料的强度指什么?二、导入新课手工造型是砂型铸造的常用方法,本节讲叙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

三、新课教学1定义•1造型是指用型砂、模样、砂箱等工艺装备制造砂型的过程。

2 制芯是将芯砂制成符合芯盒形状的砂芯的过程。

手工造型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

造型使用的基本材料和工具见下图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有:1、整体模造型如左图所示,它的特点是模样为一整体,分型面为一平面,型腔在同一砂箱中,不会产生错型缺陷,操作简单请看连杆的整体模造型过程录相,它主要用于最大截面在端部且为一平面的铸件,应用较广。

2、分块模造型如左图所示,它的特点是模样在最大截面处分开,型腔位于上、下型中,操作较简单请看支承台的分块模造型过程录相,它主要用于最大截面在中部的铸件,常用于回转体类等铸件,分块模两箱造型是应用最广泛的造型方法。

3、挖砂造型如左图所示,它的特点是整体模样,分型面为一曲面,需挖去阻碍起模的型砂才能取出模样,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高,生产率低。

请看手轮的挖砂造型过程录相,它主要用于中小型、分型面不平的铸件单件、小批生产4、假箱造型是指利用预先制备好的半个铸型简化造型操作的方法。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金属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研究金属材料加工及其工艺性能的学科。

本电子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3.熟悉常见金属工艺加工方法及其应用;4.能够分析和解决金属工艺加工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金属工艺学概述a.金属工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金属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领域c.金属工艺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方法a.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测试b.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c.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测试d.金属材料的热性能测试3.金属工艺加工方法及其应用a.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方法b.金属材料的塑性加工方法c.金属材料的焊接加工方法d.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4.案例分析与实验演示a.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讨论金属工艺加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b.实验演示:设计并进行一些金属工艺加工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金属工艺加工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及具体安排1.教学方法a.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传授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b.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金属工艺学知识。

c.实验演示: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金属工艺学的理解。

2.具体安排第一周:金属工艺学概述第二周: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第三周:金属工艺加工方法及其应用第四周:案例分析第五周:实验演示四、教材及参考资料1.主教材:《金属工艺学导论》2.参考资料:a.《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b.《金属工艺学基础》c.《金属工艺学实验教程》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根据学生的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及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估。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实验评估:根据实验报告和操作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02(高教版 王英杰主编)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02(高教版 王英杰主编)

第四节淬火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淬火、回火2.难点淬透性和淬硬性教学方法与手段1.利用挂图等教具。

2.举生活中应用淬火与回火的现象,分析原理与应用,触类旁通。

教学组织1.复习提问10分钟2.讲解75分钟3.小结5分钟教学内容♦钢的淬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临界冷却速度是指获得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马氏体是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是单相亚稳组织,硬度较高,用符号M表示。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

马氏体中由于溶入过多的碳原子,从而使α-Fe晶格发生畸变,增加其塑性变形抗力,故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越高,其硬度也越高。

一、淬火(一)淬火的目的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使钢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与适当的回火工艺相配合,更好地发挥钢材的性能潜力。

(二)淬火工艺1.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以上30℃~50℃。

3以上30℃~50℃。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12.淬火介质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有油、水、盐水、硝盐浴和空气等。

3.淬火方法(1)单液淬火。

♦将已奥氏体化的钢件在一种淬火介质中冷却的方法。

例如,低碳钢和中碳钢在水中淬火,合金钢在油中淬火等。

单液淬火方法主要应用于形状简单的钢件。

(2)双液淬火。

♦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先浸入冷却能力强的介质中,在组织即将发生马氏体转变时立即转入冷却能力弱的介质中冷却的方法,称为双液淬火。

例如,先在水中冷却后在油中冷却的双液淬火。

双液淬火主要适用于中等复杂形状的高碳钢工件和较大尺寸的合金钢工件。

(3)马氏体分级淬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浸入温度稍高于或稍低于Ms点的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在工件整体达到冷却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称为马氏体分级淬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能够减小工件中的热应力,并缓和相变过程中产生的组织应力,减少淬火变形。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金属工艺学》是工科类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制备工艺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如熔炼、铸造、轧制、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2.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2.1.1 金属的晶体结构2.1.2 金属的物理性能2.1.3 金属的化学性能2.2 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2.2.1 熔炼与铸造2.2.2 轧制与拉拔2.2.3 锻造与冲压2.2.4 焊接与切割2.2.5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2.3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2.3.1 力学性能2.3.2 物理性能2.3.3 化学性能2.3.4 应用领域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设备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特点。

3.3 实践环节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工艺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和课程设计,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4课时,实验授课8课时。

5.2 授课安排第1-8课时: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9-16课时: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第17-24课时: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第25-32课时:实验及课程设计六、教学活动设计6.1 理论授课6.1.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通过PPT展示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特性。

6.1.2 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讲解各种金属制备和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工艺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电子行业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电子行业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电子行业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电子行业中的金属工艺学知识。

金属工艺学是电子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处理技术。

2. 金属工艺学概述金属工艺学是指将金属材料进行加工与处理,以实现特定功能或制造出特定形状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了金属的成型、切削、焊接、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技术。

2.1 金属材料的选择与分类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性。

根据需要,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来满足产品的要求。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铝、铜、钢铁等。

2.2 金属的成型工艺金属的成型是指通过加工来改变金属的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金属成型工艺有锻造、轧制、拉伸、深冲等。

这些成型工艺可以使金属材料具备所需的强度、韧性和形状。

2.3 金属的切削工艺金属的切削是指通过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将金属材料削去一部分来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金属切削工艺有车削、铣削、钻削等。

切削工艺对材料的切削性和切削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2.4 金属的焊接工艺金属的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压力使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在接触面上产生熔融,并在冷却后形成牢固的连接。

常见的金属焊接工艺有电弧焊、氩弧焊、气焊等。

焊接工艺对金属的熔点和熔化性能有一定的要求。

2.5 金属的表面处理工艺金属的表面处理是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结构和性质来改善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美观性。

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有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等。

表面处理工艺可以使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和耐用。

3. 金属工艺学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金属工艺学在电子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电子元件制造金属工艺学在电子元件制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金属的成型和切削工艺,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导电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3.2 电子产品外壳设计与制造电子产品的外壳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用性,金属工艺学可以提供相关的工艺和材料选择。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十章 锻压02(高教版 王英杰主编)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十章 锻压02(高教版 王英杰主编)

第三节金属锻造工艺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金属锻造工艺2.难点模锻教学方法与手段1.利用挂图等教具。

2.结合生活用品分析各类工艺的应用和特点,增强感性认识。

教学组织1.复习提问10分钟2.讲解75分钟3.小结5分钟教学内容一、坯料的加热(一)加热目的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金属的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以改善其可锻性和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

加热后锻造可以用较小的锻打力量使坯料产生较大的变形而不破裂。

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锻造时应在单相奥氏体区进行,因为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均匀一致的组织。

(二)锻造温度范围♦锻造温度范围是指由始锻温度到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间隔。

1.始锻温度♦始锻温度是指开始锻造时坯料的温度,也是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

这一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可能造成过热和过烧;但始锻温度也不宜过低,因为过低则使锻造温度范围缩小,缩短锻造操作时间,增加锻造过程的复杂性。

非合金钢的始锻温度应比固相线低200℃左右。

2.终锻温度♦终锻温度是指坯料经过锻造成形,在停止锻造时锻件的瞬时温度。

如果这一温度过高,则停锻后晶粒会在高温下继续长大,造成锻件晶粒粗大;如果终锻温度过低时锻件塑性较低,锻件变形困难,容易产生冷形变强化。

非合金钢的终锻温度,常取800℃左右。

二、锻造成形(一)自由锻自由锻是指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采用自由锻方法生产的锻件,称为自由锻件。

自由锻是通过局部锻打逐步成形的,它的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扭转、错移等。

1.镦粗♦镦粗是指使毛坯高度减小,横截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常用于锻造圆饼类锻件。

2.拔长♦拔长是指使毛坯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锻造工序,常用于锻造杆类与轴类锻件。

3.冲孔♦冲孔是指在坯料上冲出透孔或不透孔的锻造工序,常用于锻造齿轮坯、环套类等空心锻件。

4.切割♦切割是指将坯料分成几部分或部分地割开或从坯料的外部割掉一部分或从内部割掉一部分的锻造工序,常用于切除锻件的料头、钢锭的冒口等。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能和特点,认识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

2. 使学生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3.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能与分类1.1 金属的物理性能1.2 金属的化学性能1.3 金属的力学性能1.4 金属的分类及应用2. 金属的冶炼与制备2.1 金属的冶炼方法2.2 金属的制备工艺2.3 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3. 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3.1 铸造3.2 锻造3.3 焊接3.4 热处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金属性能、冶炼、制备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金属工艺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性能、冶炼、制备和加工工艺等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

4.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金属工艺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金属工艺学》2. 图片素材: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等图片。

3. 视频素材:金属冶炼、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工艺视频。

4. 实践工具:金属加工工具、设备等。

5. 网络资源:相关金属工艺学的在线资料和学术文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

2. 讲解金属的性能与分类: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并讲解金属的分类及应用。

3. 讲解金属的冶炼与制备:阐述金属的冶炼方法、制备工艺和制备过程。

4. 讲解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详细介绍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金属工艺学的概念;2.了解主要的工艺方法;3.知道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1.主要的工艺方法;2.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0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3.发展现状和趋势; 104.本课程的特点; 55.学习方法; 56.重要性。

5六、布置思考题1.试述金属成形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工程材料基础知识§1 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强度和塑性指标的符号、单位及意义;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

3.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4..了解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1.强度指标;2.塑性指标;3.硬度;4.冲击韧性;5.疲劳强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金属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难点:疲劳强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强度指标;152.塑性指标;103.硬度;104.冲击韧性;55.疲劳强度。

5六、布置思考题1.一铜棒的最大拉应力为70MPa,若要承受2000kg的载荷,它的直径是多少?(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2 金属的晶体结构)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纯金属结晶过程,过冷度与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细化晶粒的措施,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2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3.掌握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分析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4.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各相区的组织及性能,以及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实际应用。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第一章:金属学基础1.1 金属的晶体结构1.2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3 金属的物理性能1.4 金属的化学性能第二章:金属的加工工艺2.1 铸造工艺2.2 锻造工艺2.3 焊接工艺2.4 热处理工艺第三章:金属的性能检测与测试3.1 硬度测试3.2 韧性测试3.3 疲劳强度测试3.4 腐蚀速率测试第四章:金属的失效与保护4.1 金属的磨损与疲劳失效4.2 金属的腐蚀与氧化失效4.3 金属的裂纹与断裂失效4.4 金属的防护与修复第五章:金属材料的选择与应用5.1 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5.2 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应用5.3 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5.4 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金属的铸造工艺6.1 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6.2 铸造方法及其特点6.3 铸造合金的性能及应用6.4 铸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七章:金属的锻造工艺7.1 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7.2 锻造方法及其特点7.3 锻造合金的性能及应用7.4 锻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八章:金属的焊接工艺8.1 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8.2 焊接方法及其特点8.3 焊接材料的选用及性能8.4 焊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九章:金属的热处理工艺9.1 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9.2 热处理方法及其特点9.3 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9.4 热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十章:金属工艺学的实际应用10.1 金属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10.2 金属工艺学在制造业中的应用10.3 金属工艺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10.4 金属工艺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晶体结构是金属学的基础,理解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等)以及它们对金属性能的影响是本课程的重点。

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如滑移、孪生等)以及再结晶过程是理解金属加工的基础。

如何通过控制变形和热处理工艺来优化金属的性能是本章的重点。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七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01(高教版 王英杰主编)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七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01(高教版 王英杰主编)

第七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类与牌号2.难点牌号与应用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列举生活与生产中应用所讲材料,分析其应用,增强感性认识。

教学组织1.复习提问10分钟2.讲解75分钟3.小结5分钟教学内容♦通常把铁或以它为主而形成的材料,称为黑色金属,如钢、铸铁、铬、锰等就属于黑色金属;♦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称为有色金属或称为非铁金属,如铝、镁、铜、锌、锡、铅、镍、钛、金、银、铂、钒、钼等金属及其合金就属于有色金属。

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滑动轴承合金等。

第一节铝及铝合金一、纯铝1.纯铝的性能2.纯铝的牌号及应用纯铝牌号用1×××四位数字、字符组合系列表示,牌号的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最低铝百分含量。

当最低铝百分含量精确到0.01%时,牌号的最后两位数字就是最低铝百分含量中小数点后面的两位。

例如,1A99(原LG5),其WAl=99.99%;1A97(原LG4),其WAl =99.97%;1A93(原LG3),其WAl=99.93%等。

纯铝主要用于熔炼铝合金,制造电线、电缆、电器元件、换热器件以及要求制作质轻、导热导电、耐大气腐蚀但强度要求不高的机电构件等。

二、铝合金铝合金是以铝为基础,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如铜、镁、硅、锰、锌等)构成的合金。

向纯铝中加入适量的铜、镁、硅、锰、锌等合金元素,可得到具有较高强度的铝合金。

(一)铝合金的分类根据铝合金的相图,可将铝合金分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类。

铝合金1.变形铝合金在旧标准GB3190—1982中规定变形铝合金的代号用“L+代号+数字”表示。

L是“铝”字汉语拼音字首;其后的代号表示变形铝合金的类别,如F表示防锈铝,Y表示硬铝,C表示超硬铝,D表示锻铝。

数字表示合金的顺序号。

例如,LC4表示4号超硬铝合金。

常见的变形铝合金有以下四类:(1)防锈铝合金它属于热处理不能强化的变形铝合金,一般只能通过冷压力加工提高其强度,主要是Al-Mn系和Al-Mg系合金。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四章钢的热处理03(高教版王英杰主编).doc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四章钢的热处理03(高教版王英杰主编).doc

第六节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2 •难点渗碳与渗氮教学方法与手段1.利用挂图等教具。

2.列举生活与生产中应用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渗碳与渗氮工艺的实例,分析原理与应用,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教学组织1 •复习提问10分钟2.讲解75分钟3.小结5分钟教学内容的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是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其中表面淬火是最常用的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是指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工艺。

其目的是使工件表面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依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耍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屯接触加热表面淬火及屯解液加热表面淬火等。

(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所产生的热效应,使工件表而、局部或整体加热并进行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称为感应加热淬火。

1.感应加热基木原理依靠感应电流的热效应,使工件表层在几秒钟内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迅速冷却,淬帔工件表面层,这就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基本原理。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1)加热时间短,工件基本无氧化、脱碳,且变形小。

奥氏休晶粒细小,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组织,使工件表层比一般淬火駛度高2〜3HRC,且脆性较低。

工件表面淬火后,在淬硬的表面层中存在较大的残余压应力,因此,提高了工件的疲劳强度。

(2)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生产率高,易实现机械化、口动化,适于大批量生产。

(3)感应加热设备投资大,维修调试比较困难。

3 •感应加热表而淬火的应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主要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制造的工件,如40钢、45 钢、400、40MnB 等。

生产上通过选择不同的电流频率来达到满足不同要求的淬硬层深度。

根据电流频率不同,感应加热淬火分为三类: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而淬火后,需要进行低温回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零件的工艺路线一般如下:毛坯锻造(或轧材下料)一退火或正火一粗加工一调质一精加工一感应加热表而淬火一低温回火一磨削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课题编号】
13------2
【课题名称】
砂型铸造
【教材版本】
郁兆昌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金属工艺学(工程技术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砂型铸造的几个概念。

二、能力目标
了解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要求
基本掌握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的操作。

【教学重点】
掌握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的操作。

【难点分析】。

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的操作。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1.郁兆昌,潘展,高楷模研编制作.金属工艺学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郁兆昌主编.金属工艺学教学参考书(附助学光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安排】
45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中穿插练习与设问,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模样?什么是芯盒?
•2型砂的组成有哪些?种类有哪些?
•3造型材料的强度指什么?
二、导入新课
手工造型是砂型铸造的常用方法,本节讲叙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

三、新课教学
1定义
•1造型是指用型砂、模样、砂箱等工艺装备制造砂型的过程。

2 制芯是将芯砂制成符合芯盒形状的砂芯的过程。

手工造型
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

造型使用的基本材料和工具见下图
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有:
1、整体模造型
如左图所示,它的特点是模样为一整体,分型面为一平面,型腔在同一砂箱中,不会产生错型缺陷,操作简单
请看连杆的整体模造型过程录相,它主要用于最大截面在端部且为一平面的铸件,
应用较广。

2、分块模造型
如左图所示,它的特点是模样在最大截面处分开,
型腔位于上、下型中,操作较简单
请看支承台的分块模造型过程录相,它主要用于
最大截面在中部的铸件,常用于回转体类等铸件,
分块模两箱造型是应用最广泛的造型方法。

3、挖砂造型
如左图所示,它的特点是整体模样,分型面为一曲面,
需挖去阻碍起模的型砂才能取出模样,
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高,生产率低。

请看手轮的挖砂造型过程录相,它主要用于中小型、
分型面不平的铸件单件、小批生产
4、假箱造型
是指利用预先制备好的半个铸型简化造型操作的方法。

此半型称为假箱,其上承托模样,可供造另半型,但不用来组成铸型。

如左图所示,
它的特点是将模样置于预先做好的假箱或成型底板上,
可直接造出曲面分型面,代替挖砂造型,操作较简单。

请看手轮的假箱造型过程录相,它主要用于小批或成批生产,
分型面不平的铸件。

5、活块造型
如左图所示,它的特点是将模样上阻碍起模的部分做成活动的,
取出模样主体部分后,小心将活块取出。

请看短导轨的活块造型过程录相,它的造型较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