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合集下载

经济师《初级金融》高频考点

经济师《初级金融》高频考点

第一章知识点:现金流通1.现金流通的概念:是以现金形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

2.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现金发行;再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领域,形成企事业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的过程,称为现金投放;而随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现金进行各种支付,流通中的现金又流回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过程,称为现金归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存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的过程称为现金回笼。

3.现金流通的程序和渠道知识点: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进而有了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分为几个层次:M 0=流通中的现金(流动性最强)M 1=M 0+单位活期存款M 2=M 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外资、合资金融机构存款+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M 3=M 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额存单等第二章知识点:影响利率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利率水平的上限。

2.借贷成本3.资金供求状况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率上升。

4.借贷期限(正比)5.借贷风险6.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

7.国际利率水平:当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外国资本就会向国内流动;反之,当国内利率水平低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国内资本就会流向国外。

知识点:贷款利息的计算1.票据贴现计息贴现利息的决定因素是贴现票据的票面金额、贴现率和贴现期。

其中,贴现率就是办理贴现使用的贴现利率,贴现期就是票据自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的前一日止的时间,如票据承兑人在异地,则贴现天数的计算需加上三天邮程。

2014银行从业考试 风险管理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

2014银行从业考试  风险管理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

二、信用评级及其方法(重点)
【答案】B ;
【解析】A信用评分模型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而非当前
市场数据)模拟的基础上;C从字面上看,信用评分的主
观性更大一些,定性的方法运用较多,因此提供准确数值
的可能性不大,信用评分模型只能给出客户信用风险水平 的分数,无法提供客户违约概率的准确数值,B正确,排 除C;D信用评分模型采用的是历史数据,历史数据更新 速度比较慢,从而无法及时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
一、信用风险识别(重点)
【答案】BD; 【解析】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的信用风险 识别过程,非财务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层风 险分析、行业风险分析、生产和经营风险 分析、宏观经济分析、自然环境分析,所
以B、D项不属于非财务因素分析。
初期繁荣:一战结束,大量公司扩充资本(有强烈的融资需要)。 2.商业银行绕过限制,通过控股的证券公司将资金投放到证券市场。 3.1927年《麦克法顿法》取消禁止商业银行承销股票的规定。
银行从业 风险管理
冲刺班 主讲老师:姬新龙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本章全面介绍了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 思路及具体的方法,包括:信用风险识别内容及方法, 信用风险计量内容及方法,信用风险监测、报告内容及 方法,信用风险控制方法、信用风险资本计量的内容和 方法等。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测试);国家风险主权评级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风险监测对象(单一客户
风险监测,组合风险监测);风险监测主要指标(不
良资产/贷款率,预期损失率,单一(集团)客户授 信集中度,贷款风险迁徙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风险预警(风险预警的程序 和主要方法,行业风险预警,区域风险预警,客户风 险预警);风险报告(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风险 报告的主要内容 )

信用风险监测的关键指标监视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

信用风险监测的关键指标监视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

信用风险监测的关键指标监视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信用风险监测是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和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从而减少可能的损失。

在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需要关注一系列关键指标,以确保其自身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指标,可以用于监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1.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贷款组合中不良贷款的比例。

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可能意味着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下降,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定期监控不良贷款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2.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金融机构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资本充足率越高,金融机构越能够承受损失,抵御不良资产的冲击。

监视和维持充足的资本充足率对于保护金融机构免受信用风险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

3. 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率是指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贷款的比例。

较高的逾期贷款率可能暗示了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下降,而这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

对逾期贷款率进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

4. 资金充足率资金充足率是金融机构储备充足的资金量与其债务的比例。

监测资金充足率可以确保金融机构在面对支付追索需求时有足够的资金储备。

低资金充足率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从而增加信用风险。

5. 违约风险预警指标违约风险预警指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潜在的违约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负债率、现金流量覆盖率等。

监测并及时解决这些指标的异常情况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信用风险。

6. 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标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评估其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的风险敞口。

这些指标可能包括流动性资产与负债之比、市场转换能力等。

监测和评估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信用风险,保护其自身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信用风险监测的关键指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监视其健康状况并减少可能的损失。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定义:风险监测指标有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分别用定量分析和现状信息分析● 详细描述:1、信用风险监测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层面:①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②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2、主要指标:(1)不良资产/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x100%(2)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x100%(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集中度一般指客户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

(4)关联授信比例关联授信比例=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x100%(5)贷款风险迁徙1)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4)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 x 100%,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5)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 x 100%,在报告期内, 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占比25分。

易出多选题,重点章节。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信用风险识别、计量、检测与报告、控制和资本计量,在复习时要注意法人和个人信用风险识别、内部评级法、违约概率模型、风险监测主要指标和关键业务流程/ 环节控制这些知识点。

3.1 信用风险识别考点01 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 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商业银行的客户可划分为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根据其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客户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

2. 对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

3. 财务报表分析关注四项内容: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4. 盈利能力比率,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杠杆比率,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身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流动比率,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支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5. 现金流是指现金在企业内的流入和流出,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中过的现金流、融资活动中的现金流。

6. 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3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3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定性指标或非财务指标),二是财务指标。
① 基本面指标主要包括: 品质类指标:还款意愿、信用记录 实力类指标:技术设备的先进性 环境类指标: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节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② 财务指标主要包括: 偿债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指标
增长能力指标
第三节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2)外生变量 从客户风险的外生变量来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 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上述相关群体的变 化,均可能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造成影响。因 此,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 企业。
区域风险预警 行业重大突发事件 客户风险预警
建立客户风险预警信号指标体系
A.外部环境因素预警信号
B.财务因素预警信号
C.经营管理因素预警信号
D.道德风险预警信号
三、风险预警
2. 行业风险预警 (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
①经济周期因素
②财政货币政策
③国家产业政策
④法律法规
三、风险预警
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的变化,如汇率、利率 的调整,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政策;
预期损失=PD×LGD×EAD, 其中,PD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 违约风险暴露。
二、 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3.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 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 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 的各项贷款的总额,客户是指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 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各项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 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 定义一致。

信用风险的动态监测与控制

信用风险的动态监测与控制

信用风险的动态监测与控制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一方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按时或者无法按约定方式履行其支付义务,给另一方当事人带来损失的风险。

在金融领域,信用风险是一项重要的风险之一,具有很高的风险敏感性。

为了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动态监测和控制成为金融机构和企业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

一、动态监测信用风险的指标体系1. 整体融资状况指标- 流动性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短期债务占资产比重等,用于衡量企业的流动性状况。

- 偿付能力指标:包括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比例、流动比率等,用于评估企业的偿付能力。

- 资本结构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债务比率等,用于评估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

2. 业务运营指标- 利润指标:包括收入增长率、净利润率等,用于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 市场份额指标:包括市场份额的变化、竞争对手情况等,用于评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 客户结构指标:包括客户信用评级、客户流失率等,用于评估企业对不同客户的信用风险。

3. 外部环境指标- 宏观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利率水平等,用于评估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

- 行业发展指标:包括行业增长率、行业竞争格局等,用于评估所处行业的风险水平。

- 政策法规指标:包括法律法规的改变、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用于评估外部环境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

二、动态监测信用风险的方法和工具1. 数据分析工具- 数据挖掘: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潜在的信用风险因素和模式,提供风险预测和预警的依据。

- 统计分析:根据历史和实时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和建模,为风险监控提供支持。

2. 模型建立和应用- 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对客户的财务、经营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评估和打分,判断客户的信用风险等级。

- 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相关指标,建立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情况。

3. 实时监测和报警系统- 建立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建立监测平台和监测指标体系,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各章分值占比及考点归纳

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各章分值占比及考点归纳

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各章分值占比及考点归纳《风险管理》必考点主要在第2、4、6、7章,考前需重点(理解)记忆。

具体各章重要知识点归纳如下: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占比10分左右)第一节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知识点一:风险、收益与损失。

(了解)知识点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掌握)知识点三: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掌握)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知识点一: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了解)知识点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了解)第三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知识点一:资本的定义和作用。

(了解)知识点二:监管资本的构成。

(了解)知识点三: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了解)第二章风险管理体系(占比5分左右)第一节风险治理知识点一: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

(了解)知识点二:监事会。

(了解)知识点三:高级管理层。

(了解)知识点四:风险管理部门。

(熟悉)第二节风险偏好和风险文化知识点一:风险偏好的定义。

(熟悉)知识点二:有效的风险偏好框架和风险偏好声明。

(熟悉)知识点三:风险偏好维度和指标。

(熟悉)知识点四:风险文化。

(熟悉)第三节风险额度知识点一:风险限额管理的基本原则。

(熟悉)知识点二:风险限额的种类和限额设。

(熟悉)知识点三:限额管理。

(熟悉)第四节风险政策、流程知识点一:风险政策。

(了解)知识点二:风险管理流程。

(掌握)第五节风险数据与IT系统知识点一:风险数据加总。

(了解)知识点二:风险管理IT系统。

(了解)第六节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知识点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了解)知识点二: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熟悉)知识点三:内部审计。

(熟悉)第一节信用风险识别知识点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掌握)知识点二: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掌握)知识点三: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掌握)知识点四: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掌握)第二节信用风险计量知识点一:专家判断法。

(了解)知识点二:信用评分模型。

银行从业考试风险分值分布

银行从业考试风险分值分布

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第一章占分是10分,讲述了风险主要类别、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风险与资本、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在复习时要注意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四大主要风险、四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资本的分类这些知识点。

★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第二章在考试中占5分,主要讲述了风险管理环境、组织和流程,在复习时要注意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流程这些知识点。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第三章考试中占25分,主要讲述了信用风险识别、计量、检测与报告、控制和资本计量,在复习时要注意法人和个人信用风险识别、内部评级法、违约概率模型、风险监测主要指标和关键业务流程/ 环节控制这些知识点。

★第四章市场风险管理第四章市场风险管理占20分,本章主要讲述了市场风险的管理包括的五个部分,首先是市场风险应该怎么识别,识别之后要怎么计量,之后计量完成需要检测和控制风险,到了第四节风险资本计量方法,以及第五节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第五章操作风险管理本章考试占18分,第一节中强调定义、特点,最重要的是操作风险分类,里面细分类要非常清楚。

第二节掌握风险评估原则、原理就行了。

第三节风险控制中风险缓释非常重要,尤其是里面业务外包要重点关注。

第四节关键风险指标法、损失数据收集的原则和价值,以及6个风险报告的主要部分。

最后,第五节中要掌握基本标准法的计量和标准法计量。

★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六章在考试中占11分,主要讲述了流动性风险识别、评估、检测与控制,在复习时要注意流动性风险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比率/指标法这些知识点。

★第七章其他风险管理第七章考试占分6分,主要讲述了国别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在复习时要注意国别、声誉、战略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

★第八章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第八章考试占分4分,主要讲述了银行监管和市场约束,在复习时要注意风险监管原则、银行监管方法、市场约束参与方及其作用这些知识点。

003.信用风险管理

003.信用风险管理

第03章信用风险管理考试内容(一)掌握单一法人客户、集团法人客户、个人客户和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要点(二)熟悉信用风险评估和计量的发展历程、基于内部评级的方法以及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三)掌握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和报告的方法及内容(四)掌握信用风险限额管理、关键业务环节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缓释方法(五)掌握信用风险资本计量的权重法、内部评级法(六)熟悉集中度风险的定义和特征、授信集中度管理主要框架(七)熟悉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分类和风险管理框架(八)掌握贷款损失准备管理与不良资产处置方法3.1 信用风险识别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应主要从基本信息分析、财务状况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担保分析四个方面入手。

(一)基本信息分析商业银行在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需要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

(二)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

对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1)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2)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3)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4)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2.财务比率分析(1)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

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收益率。

(2)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监测对象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监测对象

正确答案:A 解析:管理层素质属于品质类指标。 2.运营效率属于()指标 A.品质 B.技术 C.实力 D.环境 正确答案:C 解析:实力指标包括营运指标在内的多种指标,实力指标是通过财务数据将 企业的各个方面能力进行量化,给企业一个合理定位 3.客户风险的基本指标不包括()。 A.品质类指标 B.技术类指标 C.实力类指标 D.环境类指标 正确答案:B 解析: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定性) 4.()是指信用风险管理者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的异 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阀值。 A.信用风险识别 B.信用风险度量 C.信用风险监测 D.信用风险控制 正确答案:C 解析:略。 5.我国监管当局出台的贷款分类包含()等级的贷款。 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E.损失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知识点:风险监测对象
● 定义: 信用风险监测是指信用风险管理者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
标的异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阀值。 ● 详细描述:
1、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 (1)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定性 ) (2)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定 量) (3)内部评级是监测和控制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信用风险的重要工 具 (4)评级下降的客户应当接受额外的管理和监测。 (5)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2、结构进行分析监测 (2)资产组合模型 ①估计各暴露之间的相关性 ②资产组合模型 例题: 1.管理层素质属于()指标。 A.品质类 B.技术类 C.实力类 D.环境类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我国监管当局出台的贷款五级分类包含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 失的贷款。 6.客户风险的基本面指标不包括() A.品质类指标 B.技术类指标 C.实力类指标 D.环境类指标 正确答案:B 解析: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和环境类指标 7.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贷款客户间最不可能产生违约相关性的事件 是()。 A.贷款客户所在地区经济持续下滑 B.贷款客户间互保联保现象较为普遍 C.贷款客户所投资的个别项目出现亏损 D.市场资金紧张,企业票据贴现利率大幅提高 正确答案:D 解析:市场资金紧张企业票据贴现利率大幅提高很多人会选择去贴现所以有 钱还款不可能违约 8.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组合分析的过程中,当组合模型采用集中度指标来近 似表示相关性时,集中度越大,则组合中的()。 A.负债和组合的相关性越大 B.资产和组合的相关性越大 C.负债和组合的相关性越小 D.资产和组合的相关性越小 正确答案:B 解析:资产越集中相关性就越大 9.下列关于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 因素的贷款,属于关注类贷款 B.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

银行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的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信用集中度风险,是指因单个信用风险暴露或信用风险暴露组合分散不充分,可能给本行带来重大损失或导致本行风险状况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可能性。

信用集中度风险的影响程度由各维度资产的集中度水平及风险占比、信用风险情况及结构、资产违约相关水平、客户分散化程度等因素共同决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是指通过信用集中度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和处置等手段,防范和化解信用集中度风险的过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承担信用风险的各类表内外信贷及非信贷资产和业务。

(一)信贷资产包括一般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买入返售非金融机构资产、透支和垫款等表内信贷资产,以及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和贷款承诺等表外信贷资产。

(二)非信贷资产和业务包括存放同业、拆放同业、买入返售金融机构资产、各类投资、应收类资产、衍生产品、承担信用风险的销售和购买协议、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我行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

第五条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规性原则: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各项要求符合监管规定,相应要求不低于监管标准。

(二)重要性原则:重点关注风险程度高、影响大的信用集中度风险维度。

(三)渐进性原则:结合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情况,持续提高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第六条本行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应涵盖的维度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对手或借款人、地区、行业、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表外项目。

(一)交易对手或借款人集中风险。

对同一交易对手、借款人或由多个交易对手、借款人组成的同一集团具有较高的风险暴露而产生的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纳入该维度管理。

(二)地区集中风险。

对同一地区的交易对手或借款人具有较高的风险暴露而产生的风险。

银行业风险监测与评估指标

银行业风险监测与评估指标

银行业风险监测与评估指标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为了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有效地识别、衡量和管理风险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依靠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风险监测与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就像是银行的“健康检测仪”,能够帮助银行管理层和监管机构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一、信用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它指的是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用风险指标:1、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指不良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不良贷款包括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这个指标反映了银行贷款资产的质量状况。

不良贷款率越高,说明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大。

2、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率。

它反映了银行对不良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

较高的贷款拨备覆盖率意味着银行有更充足的准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损失。

3、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率是指逾期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逾期贷款是指借款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日期归还的贷款。

这个指标能够及时反映银行贷款的偿还情况,是信用风险的早期预警指标之一。

4、客户信用评级银行通常会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根据其财务状况、还款能力、信用记录等因素将客户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

客户信用评级的分布情况可以反映银行客户群体的信用风险水平。

二、市场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导致银行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化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1、利率风险指标(1)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

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利率敏感性缺口会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2)久期缺口久期缺口用于衡量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率风险暴露程度。

久期越长,资产或负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

2、汇率风险指标(1)外汇敞口头寸外汇敞口头寸是指银行在外汇买卖中,未进行套期保值的外汇多头或空头头寸。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3号——信用风险管理》的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3号——信用风险管理》的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3号——信用风险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日期】2023.10.20•【文号】深证上〔2023〕979号•【施行日期】2023.10.20•【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3号——信用风险管理》的通知深证上〔2023〕979号各市场参与人: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参与主体开展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提高信用风险管理实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本所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进行修订,并更名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3号——信用风险管理》,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完善为上市期间特定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完善为挂牌期间特定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规定与本指引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指引规定执行。

二、本所于2017年3月17日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深证上〔2017〕181号)、2018年2月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深证上〔2018〕74号)、2020年1月15日发布的《关于债券回售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深证上〔2020〕41号)、2020年7月30日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公司债置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深证上〔2020〕671号)同时废止。

附件: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3号——信用风险管理深圳证券交易所2023年10月20日附件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3号——信用风险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管理业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挂牌规则》等业务规则,制定本指引。

《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风险管理》二、学分及学时4学分、64学时三、适用专业金融与证券专业四、教学目的本课程为专业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运用本课程所独有的知识,能为企业进行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分析,能够参与制定风险管理决策方案,能看懂风险评估报告等工作能力。

五、教学要求学生已修完《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基础教程》、《概率与数理统计》,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与事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参考《风险管理》,作者刘新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风险管理》,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丛书编委会著,立信会计出版社,时间为2009年3月。

六、教学学时数分配表七、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风险管理(8学时)内容提要:风险管理的含义、风险与收益损失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风险的本质。

2.风险管理的概率统计知识。

§1.1风险的基础知识(1学时)1.1.1风险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1.2风险与不确定性1.1.3风险与收益1.1.4风险本质§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类型(1.5学时)1.2.1信用风险1.2.2市场风险1.2.3操作风险1.2.4流动性风险1.2.5国家风险1.2.6声誉风险1.2.7法律风险1.2.8战略风险§1.3商业银行管理的主要策略(1学时)1.3.1风险分散1.3.2风险对冲1.3.3风险转移1.3.4风险规避1.3.5风险补偿§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5学时)1.4.1资本的含义1.4.2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性§1.5风险管理常用的概率及数理统计知识(3学时)1.5.1常用的概念和统计分布1.5.2收益的计量1.5.3风险的量化1.5.4风险的敏感性分析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2学时)内容提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教学重点和难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和风险管理组织(0.5学时)2.1.1商业银行风险文化2.1.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1学时)2.2.1 风险识别2.2.2 风险计量2.2.3 风险监测2.2.4 风险控制§2. 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0.5学时)2.3.1 数据收集2.3.2 数据处理2.3.3 信息传递2.3.4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4学时)内容提要: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监测和监控。

(整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科目考试大纲.

(整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科目考试大纲.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科目考试大纲(2013年版)第1章风险管理基础1.1风险与风险管理1.1.1风险、收益与损失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1.2.1信用风险1.2.2市场风险1.2.3操作风险1.2.4流动性风险1.2.5国别风险1.2.6声誉风险1.2.7法律风险1.2.8战略风险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3.1风险分散1.3.2风险对冲1.3.3风险转移1.3.4风险规避1.3.5风险补偿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4.1资本的定义、作用和分类1.4.2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1.4.3经济资本及其应用1.5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1.5.1收益的计量1.5.2常用的概率统计知识1.5.3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第2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2.1.1公司治理2.1.2内部控制2.1.3风险文化2.1.4管理战略2.1.5风险偏好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2.2.1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2.2.2监事会2.2.3高级管理层2.2.4风险管理部门2.2.5其他主要风险控制部门/机构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2.3.1风险识别/分析2.3.2风险计量/评估2.3.3风险监测/报告2.3.4风险控制/缓释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3.1信用风险识别3.1.1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3.1.2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3.1.3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3.1.4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3.2信用风险计量3.2.1风险暴露分类3.2.2客户评级3.2.3债项评级3.2.4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3.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3.3.1风险监测对象3.3.2风险监测主要指标3.3.3风险预警3.3.4风险报告3.4信用风险控制3.4.1限额管理3.4.2信用风险缓释3.4.3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3.4.4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3.5信用风险资本计量3.5.1权重法3.5.2内部评级法3.5.3经济资本管理第4章市场风险管理4.1市场风险识别4.1.1市场风险特征与分类4.1.2主要交易产品及其风险特征4.1.3账户划分4.2市场风险计量4.2.1基本概念4.2.2市场风险计量方法4.3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4.3.1市场风险管理总体要求4.3.2市场风险监测与报告4.3.3市场风险控制4.3.4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4.4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4.4.1标准法4.4.2内部模型法4.4.3经济资本配置和经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估4.5交易对手信用风险4.5.1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定义和计量范围4.5.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计量4.5.3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第5章操作风险管理5.1操作风险概述5.1.1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特点5.1.2操作风险相关概念辨析5.1.3操作风险的监管规则5.1.4操作风险分类5.1.5操作风险识别方法5.2操作风险评估5.2.1操作风险评估的定义与原理5.2.2操作风险评估的原则5.2.3操作风险评估的步骤5.2.4操作风险评估的价值5.2.5操作风险评估与其他管理流程的结合应用5.3操作风险控制5.3.1操作风险控制环境5.3.2操作风险缓释5.3.3主要业务操作风险控制5.4操作风险监控与报告5.4.1关键风险指标法5.4.2损失数据收集5.4.3风险报告5.5操作风险资本计量5.5.1基本指标法5.5.2标准法5.5.3高级计量法第6章流动性风险管理6.1流动性风险识别6.1.1资产负债期限结构6.1.2资产负债币种结构6.1.3资产负债分布结构6.2流动性风险评估6.2.1流动性比率/指标法6.2.2现金流分析法6.2.3其他流动性评估方法6.3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6.3.1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6.3.2压力测试6.3.3情景分析6.3.4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第7章其他风险管理7.1国别风险管理7.1.1国别风险的概念7.1.2国别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7.2声誉风险管理7.2.1声誉风险的概念7.2.2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7.2.3声誉危机管理规划7.3战略风险管理7.3.1战略风险管理的概念7.3.2战略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第8章风险评估与资本评估8.1总体要求8.2风险评估8.2.1风险评估最佳实践8.2.2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8.3压力测试8.3.1基本框架和要求8.3.2关于压力测试的监管要求8.4资本评估8.4.1资本定义、功能与分类8.4.2资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及频率8.4.3主要监管要求8.5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ICAAP报告)8.5.1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作用8.5.2关于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的监管要求第9章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9.1银行监管9.1.1银行监管的内容9.1.2银行监管的方法9.1.3银行监管的规则9.2市场约束9.2.1市场约束机制9.2.2信息披露9.2.3外部审计。

金融信用风险与风险管理分析

金融信用风险与风险管理分析

金融信用风险与风险管理分析第一章金融信用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信用风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金融信用风险可以定义为一方在合同未满足或无法履行时,另一方可能面临的潜在经济损失。

金融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违约风险、信用评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1. 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履行债务还款责任的概率。

违约风险越高,对债权人的损失就越大。

2. 信用评级风险信用评级是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等级评定,主要由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

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越低,违约风险就越高。

3.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而导致借款人违约的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价风险等。

第二章风险管理金融机构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降低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测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

1. 风险测量风险测量是对信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主要方法有风险价值、Stress Testing等。

2.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规程,采取分散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等方法,降低不利风险影响。

3. 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对信用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风险监测主要包括风险报告和风险模型的运营和维护等。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应用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非常复杂,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管理。

1. 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是金融机构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

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市场表现、工作业绩等因素,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

2. 审查金融机构在对借款人进行贷前审查时,需要仔细审核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负债情况、往来企业情况等,进一步减少风险发生。

3. 散户理财散户理财是金融机构向个人投资者提供优质理财产品的一种方式。

通过散户理财,金融机构可以分散风险,减小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第四章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日趋复杂,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管理。

但是,金融机构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也会面临许多挑战。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风险监测主要指标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风险监测主要指标导语: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即: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二)关注类贷款占比;关注类贷款占比一关注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三)逾期贷款率根据《贷款通则》(试行)(1996年),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逾期贷款率一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逾期贷款率从是否按期还款的角度反映贷款使用效益情况和信用风险程度,促进银行对逾期贷款尽快妥善处理。

此外,实践中更常采用“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这一比率,如果大于1,意味着银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隐藏或延迟了“不良贷款”生成。

(四)贷款风险迁徙率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

1.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迁徙率一(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一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一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一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定义:风险监测指标有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分别用定量分析和现状信息分析● 详细描述:1、信用风险监测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层面:①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②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2、主要指标:(1)不良资产/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x100%(2)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x100%(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集中度一般指客户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

(4)关联授信比例关联授信比例=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x100%(5)贷款风险迁徙1)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4)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 x 100%,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5)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 x 100%,在报告期内, 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例题:1.以下有关资产质量的主要指标,正确的是()。

A.不良贷款率=(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B.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C.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D.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E.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正确答案:B,C,D,E解析: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x100%A.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B.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C.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贷款类资本总额×100%D.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正确答案:C解析: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3.商业银行某笔贷款,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为1%,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为30%,贷款违约风险暴露为2000万元,则该笔贷款的预期损失()万元。

A.20B.6C.10D.60正确答案:B解析:200×10%×30%=6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指标包括()A.不良资产率B.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C.预期损失率D.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E.不良贷款率正确答案:A,B,C,D,E解析:以上都包括5.对中长期客户授信,需要了解下列哪些情况?()A.客户预计资金来源以及使用情况B.预计的资产负债情况C.损益情况D.项目建设情况E.运营计划正确答案:A,B,C,D,E解析:以上都正确100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为40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为9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1亿元,则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A.0.5B.0.33C.0.13D.0.11正确答案:D解析:某银行的资产状况如下:正常类贷款余额为300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00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为40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为9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1亿元,则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117.某银行2011年年未次级类贷款余额为30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0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20亿元,可疑类货款余额为50亿元。

2009年年末该银行拨备余额为120亿元,则该银行2011年年末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A.1.2B.1C.0.9D.0.8正确答案:A解析: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8.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这是贷款五级分类中的()类贷款A.关注B.可疑C.次级D.损失正确答案:C解析:贷款风险迁徙按种类可分为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关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这是贷款五级分类中的次级类贷款9.一个由5笔等级均为B的债券组成的600万元的债券组合,违约概率为1%,违约后回收率为40%,则预期损失为()万元。

A.3.6B.36C.2.4D.24正确答案:A解析:一个由5笔等级均为B的债券组成的600万元的债券组合,违约概率为1%,违约后回收率为40%,则预期损失为3.6万元。

10.某银行2011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000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为400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为1000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8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总额为60000亿元,则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A.0.0133B.0.0233C.0.03D.0.0367正确答案:D解析:银行2011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000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为400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为1000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8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总额为60000亿元,则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036711.新发生不良贷款的外部原因包括()A.违反贷款授权授信规定B.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工破产倒闭C.企业逃废银行债务D.企业违法违规E.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正确答案:B,C,D,E解析:新发生不良贷款的外部原因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工破产倒闭、企业12.某银行2011年年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000亿元,其中在2011年年末转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货款金额之和为600亿元,期间关注类货款因回收减少了500亿元,则关注类货款迁徙率为()。

A.12.5%B.15.0%C.17.1%D.11.3%正确答案:C解析: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600/(4000-500)=0.171,关注类货款迁徙率为17.1%13.某银行2011年贷款应提准备为110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80%,则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为()亿元。

A.880B.1375C.1100D.1000正确答案:A解析:某银行2011年贷款应提准备为110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80%,则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为880亿元。

14.预期损失率的计算公式是()A.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B.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贷款资产总额*100%C.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风险资产总额*100%D.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总额*100%正确答案:A解析:预期损失率的计算公式是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A.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B.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C.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D.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的贷款余额正确答案:D解析:风险迁徙类指标计算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1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评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包括()A.不良资产、贷款率B.预期损失率C.贷款风险迁徙D.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E.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正确答案:A,B,C,D,E解析:以上全部属于中国银监会评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17.贷款迁徙类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商业银行()的变化程度A.市场风险C.流动性风险D.信用风险正确答案:D解析:贷款迁徙类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变化程度,风险迁徙类指标:动态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18.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属于()A.关注类贷款B.可疑类贷款C.损失类贷款D.次级类贷款正确答案:D解析:次级类贷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

19.某商业银行当期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为600亿元,其中100亿元在当期期末成为损失类贷。

期间由于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核销等原因可疑类贷款减少150亿元,则该银行当期的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A.25%B.20.22%C.22.22%D.32.22%正确答案:C解析: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贷款余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