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苏科版__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1.发现并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6.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7.交流与合作(评估)第1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实验:P9 器材、做法、物理研究方法。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实验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隔声消声吸声)(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五、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3.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4.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5.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六、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计算第2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通常指的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
(完整版)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课堂笔记
苏科版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课堂笔记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1.发现并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相等/不相等)6.提出新的问题7.交流与合作(评估)第1章声现象1.1声音是什么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钟罩实验(1)实验方法:理想实验法(科学推理法)(2)最后还能听到一点点声音的原因:①不可能抽成真空②手机声音还可以通过绳子传播三.声音是一种波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用水比喻声波,这种物理方法:类比法2.声波是疏密相间的波3.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距离大于17m时间大于0.1s四.声速: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15℃)取340米每秒1.V固>V液>V气2.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3.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五、声能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2乐音的特性一、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1.内在因素: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外在因素:①距离声源的远近②声音的集中与分散③传声介质的种类二.音调的高低1.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3.弦乐器音调的高低与三个因素有关:(1)三个因素有关:音调低:长、松、粗音调高:短、紧、细(2)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3)采用三根琴弦较为合理: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4.装有水的玻璃杯:①吹:空气柱②敲:玻璃杯和水如图(从左到右)敲:音调降低吹:音调升高三.音色-声音的品质1.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2.音色无相同的物体,音色可以用来辨别物体(例:闻其声知其人)四.波形1.波上下的长度:响度2.如图,甲和乙音调(频率)相同,乙和丙响度(振幅)相同,丁是噪音五.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1.3噪声及其控制一.从物理学角度定义1.噪声:声源振动无规律的声音2.乐音:声源振动有规律的声音二.从人的感觉定义1.乐音:好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2.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三.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一切干扰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叫噪声四.噪声来源1.生活噪声2.工业噪声3.交通噪声4.建筑工地噪声五.噪声的危害(课本17页)1.用声强级来描述声音的强弱(响度)2.单位:分贝(dB)3.用噪声监测仪来测量噪声4.人耳能听到声音最小分贝数是0dB5.人感觉安静舒适:不超过50dB6.不对他人交谈干扰:不超过70dB7.保护听力:不超过90dB六.噪声的控制1.声源处控制(改进声源的结构;加装消声器;采取减振隔板技术)2.传播途中控制(隔声,吸声,消声)3.人耳处减弱噪声(带耳塞、耳罩、头盔)问:一场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为什么?答:雪蓬松多孔,能吸声消声(阻断噪声传播)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分类1.可听声:可以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2.不可听声①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②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三.超声波1.超声波的特点①方向性好②穿透能力强③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2.超声波的应用①方向性好,传播远:蝙蝠用超声波导航、声呐②穿透能力强,能成像:测地形、B超(超声波诊断仪)③易于获得较集中的能量: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牙刷、超声波碎石四.次声波1.特点:能传播很远,无孔不入2.一切自然灾害和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都是次声波3. 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附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附2、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第2章物态变化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物质的三态(1)固态:雪、霜、冰、雹、雾凇、冰花(2)液态:水、雨、露、雾、“白气”(3)气态:水蒸气(无色无味、看不见)(4)特殊的:云(小冰晶和小水滴混合物)3.物态变化 :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二.酒精灯的使用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2.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高)3.用灯帽盖灭4.洒在桌面燃烧时,用湿抹布扑灭三.温度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2.测量仪器:温度计(1)温度计的原理: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类型:水银、煤油、酒精(会根据图表,选择合适的温度计)(3)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①常用温标:摄氏温标②单位:摄氏度③符号:℃④0℃:通常情况下(或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⑤10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⑥1℃: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是1摄氏度⑦分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温度⑧量程:测量的温度范围(4)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5)常见温度:一般人的体温 37℃或36.5 ℃让人感到舒适的室温 23℃左右洗澡水的温度 42℃左右盐城夏天最高气温 38℃左右盐城冬天最低气温 -10 ℃左右四.一般温度计的使用顺序1.估:估测被测物体温度(有时没有这步)2.选:选取合适的温度计3.看:观察量程和分度值4.放: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5.稳: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6.读: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同时温度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7.收:收好温度计例:25℃读作:二十五摄氏度-25℃读作:零下二十五摄氏度(或负二十五摄氏度)五.体温计1.特殊结构:缩口(“只升不降”)2.量程:35~42℃3.分度值:0.1℃4.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六.温室效应原因: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七.热岛效应表现:城市平均气温高,周围乡村温度低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2.2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⑴蒸发⑵沸腾3.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⑴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⑵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通速度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⑶在温度计表面涂酒精,用风吹,观察到:示数先下降,后升高,最后保持不变(4)蒸发的应用①加快蒸发:晾衣服、电吹风、干手器、晒稻谷②减慢蒸发:坎儿井、喷灌、滴灌、仙人掌③吸热致冷:降温退热、降温消暑比较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一定温度(沸点)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温度变化降低不变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面上的气压的大小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器材 :1.实验器材组装顺序:①自下而上(目的: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石棉网的作用:使物体受热均匀2. 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的方法①提高水的初始温度②减少水的质量③加大火焰④加盖子3.如何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水沸腾后,将酒精灯移开,观察是否还能继续沸腾4.有时候,移开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因为:①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②水可以继续吸热5.水浴法加热使,水量要“适当”,适当的含义a.试管底部不碰到烧杯底部,b.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6.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⑴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①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②若水的沸点低于100℃,则此时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⑵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吸热⑶沸腾时的特点①温度保持不变②吸热状态温度声音气泡沸腾前升高变大由大变小沸腾时不变变小由小变大三.液化⑴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⑵特点:液化时需要放热⑶常见的液化现象:雾、露、雨、白气的形成⑷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局限于部分气体)(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n:Physics explores the mysteries of the physical world througha scientific process consisting of the following steps:1.Identify and propose a problem.2.Make hypotheses and ns.3.Develop a plan and design experiments.4.Collect evidence through n。
n。
etc.5.Evaluate whether the evidence supports the hypotheses and ns (equal/unequal).6.Draw ns/propose new ns.municate and collaborate (n).Chapter 1: Sound PhenomenonI。
Sound n1.Sound is produced by the n of objects.Examples include humans using vocal cords to produce sound。
bees using small black dots under their wings to produce sound。
wind producing sound through air n。
wind instruments using air columns inside to produce sound。
string instruments using string n to produce sound。
drums using drumhead n to produce sound。
and clocks using clock n to produce sound.2.When n s。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听课笔记--物理八年级上册(苏科版)第一课:物质的组成和运动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部分3. 分子的热运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4. 固体的特性:形状不变、体积不变5. 液体的特性:形状可变、体积不变6. 气体的特性:形状可变、体积可变7. 小结:物质的组成和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不同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
第二课:测量1. 物理量:具有大小和单位的量2. 常用的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3. 常用的单位:米(m)、千克(kg)、秒(s)4. 量纲:物理量的种类5. 量纲式:用基本物理量表示物理量的公式6. 计算物理量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7. 小结:测量是科学实验的基础,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的使用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第三课: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两个基本特征:大小和方向2. 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牛顿(N)3.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 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5. 力对物体的压力:压力=力/面积6. 合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压缩、伸长、弯曲、拉力、压力、摩擦力等7. 小结:力是物体发生运动或产生形变的原因,力的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四课:运动的描述1. 位置的变化:用参照物和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2. 位移和距离:位移是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直线距离,距离是路径的长度3. 速度和速率:速度=位移/时间,速率=距离/时间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瞬时速度是某一时刻的速度5. 负加速度表示减速6. 小结:运动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位移、距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运动。
第五课:力的效果:物体做功1. 功:力沿着物体的移动方向所做的功2.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位移×cosθ3. 功的单位:焦耳(J)4. 不同方向的力对功的影响:力和位移在同一方向时做正功,力和位移在垂直方向时不做功,力和位移在反方向时做负功5. 功率:功率=功/时间6. 计算功率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7. 小结:力对物体做功,功值取决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以及力和位移的夹角。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XXX物理八上知识点复归纳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1.发现并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相等/不相等)6.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7.交流与合作(评估)第1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电磁波)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XXX,振植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留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自力;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1XXX物理八上知识点复归结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研究、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XXX: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削弱(戴耳塞)6.以声消声:新的反噪声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笔记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 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真空能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什么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并具有能量.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关系是怎样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大于液体,液体大于气体。
在空气中声速为340米每秒。
5、回声是如何形成的?产生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应用?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听到的声音。
产生回声的条件距离声源大于17米。
应用于回声测距。
6、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音色。
7、什么是响度?响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8、什么是音调?音调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影响音调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9、音色由什么决定?音色有什么用途?音色由声源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音色可用于辨别不同的声源。
10、如何控制噪声?在声源处控制。
在传播途中控制。
在人耳处控制。
1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多少赫兹?频率在20HZ------20000HZ12、什么是超声波?有什么应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可用于制作声呐测距,B超,超声波清洗、焊接。
13、什么是次声波?有什么应用?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可用于预测台风,测定地震震源,核爆。
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个人精编】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打印版)
第一章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积累】(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震动停止,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继续存在并传播。
(3)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物体越“紧张”,传播声音的速度就越快,传播的距离也越远。
15℃时在空气中声速为340米每秒,每升高1℃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增加0.6米。
【典例】(1)百米赛跑时,应该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计时,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实际成绩相比,一定少了0.294秒。
(如何算?);如果听到枪声计时结果为14s,那么实际成绩是14.294s。
(留意)(2)进行超音速飞行试验时,当飞行速度有限时,是在高温天气还是在低温天气试验更容易成功?(低温天气,因为声音在低温条件下传播慢。
)4. 声音是一种波。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并具有能量。
5. 回声的形成,回声产生的条件,回声的应用。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听到的声音。
产生回声的条件:距离声源大于17米。
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 大于0.1秒 回到人耳,人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应用于回声测距:s =21vt 【典例】(1)如下图,用测速仪测车速,求汽车的速度。
(v 声=340m/s )(2)汽车以36km/h 的速度行驶到距一悬崖绝壁875m 处按一声喇叭,在行驶的汽车里,驾驶员多长时间听到回声?(v 声=340m/s )6.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音色。
7. 响度及影响因素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苏科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在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液体传播又比空气快。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波的频率在20Hz~Hz之间,超声波的频率高于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的特点。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1℃。
使用温度计时,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底或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苏科版)江苏物理-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
(苏科版)江苏物理-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为一体叫声源,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软木和橡胶等特殊固体除外(软木500m/s,软橡胶在常温下40~5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应用声速可以测距离。
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3.乐音的三要素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一般来说,振动部分越短,音调越高;对于弦乐器来说,弦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
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跟发声体结构及材料有关4.噪声及其控制:噪声定义物理学定义:无规律的振动;环保:影响他人噪声的危害:噪声的声强级(分贝dB);超过90dB的声音会造成听力损伤。
噪声的控制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中,在人耳处5.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可听声:20~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可应用于声呐测距,B超成像,测速,清洗,焊接等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播很远;可应用于预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为监测核爆炸提供依据。
二.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度的规定: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将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分是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常用温度计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体温表,寒暑表等。
苏科版八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八上物理知识点归纳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物体的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
物理学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2.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方向由箭头表示。
3.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反之,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
4.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5.力的三要素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一致,作用点与力的作用点相同。
6.物体的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物体的质量决定了物体的惯性。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在地球上的重量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乘以物体的质量来计算。
重量的单位是牛顿(N)。
7.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要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必须作用一个或多个力。
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所受合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为F=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当合力不为0时,物体产生加速度;当合力等于0时,物体的加速度为0,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9.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所受的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均作用于不同的物体。
10.力的计算计算力的大小时,可以利用力的定义公式F=ma或分解与合成力的方法。
在力的计算中,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单位。
11.分离力和接触力分离力和接触力属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_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如尺子伸出桌面的振动快慢、空气柱振动都是音调的变化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可听声波: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太空,月球等地方)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钢铁中5200米/秒),而在液体(水中1500米每秒)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声呐,必须注意声音通过的距离一般是一来一回。
5.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3)音色与材料,结构有关,可以分辨某个人,某种乐器。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一支利箭):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及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
停止,发声就停止。
声音不仅传递,还传递。
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用了法显示出物体振动。
2.声音的传播条件是。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声音在固体中的效果好。
声音不能在中传播,这个结论的出的方法是在的基础上得出的。
3.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称作。
其中把水波和弹簧中的波以及声波作对比是一种的实验方法。
4.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传播最,在气体中传播最。
5.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在时计时,声音传播一百米约需秒。
6.乐音的三个特性:、、。
频率是指,频率是表示振动的物理量。
单位为符号。
卡片在4分钟内振动了2400次,它的频率为。
7.声音的响度与有关,振幅越大,响度。
用刻度尺可以演示这个实验,应控制刻度尺,用的力弹拨。
声音的响度还与有关。
8.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
用刻度尺做实验,用的力,刻度尺伸出桌子外的长度,刻度尺伸出桌子越长尺就振动的。
音调就越。
钟的数量多是为了获得丰富的。
9.不见其人便闻其声、辨别不同的乐器都是根据。
10.人们以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响度。
11.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2)(3)。
在传播途中又可以通过、、来控制噪声。
12.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超声波频率。
次声波频率。
超声波特点,应用举例;次声波特点,应用举例。
13.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的好坏方法是,这种方法称为法。
14.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摄氏温标规定为0℃,为100℃。
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待温度计内液面时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的上表面。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为15.汽化指物质由变为,汽化要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16.蒸发指发生的的汽化现象,在温度下进行,要热。
影响蒸发快慢得因素①②③④液体的种类。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科学方法叫。
17.沸腾指。
在温度下进行。
沸腾前的现象是,沸腾时的现象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0 引言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得出结论二、物理方法:1、控制变量法2、 1.1 声音是什么一、声音是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固、液、气都可以成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都能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表示声音在空气中每秒向前传播 340m。
一般来说:v 固 v 液 v 气三、声能:声音具有能量叫作声能。
例:声音能够粉碎结石声音能使物体振动四、回声:1/ 17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作回声 1、人耳能区分出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s 以上; 2、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测距 1.2 乐音的特性一、响度: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常用大、小形容影响因素: 1、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如何影响: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离声源的远近二、音调: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常用高、低形容影响因素:频率: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单位:赫兹,符号 Hz 如何影响: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一般像厚、宽、长、松、粗的物体发声时音调较低三、音色:声音的第三个特性四、小结:乐音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性。
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1.3 噪声及其控制一、什么是噪声 1、物理学角度:---------------------------------------------------------------最新资料推荐------------------------------------------------------ 噪声是由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二、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控制噪声声源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可听声的范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通常在 20Hz20190Hz 之间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超声波:频率高于 20190Hz 的声音叫作超声波①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②应用:声呐测距、B 超成像、清洗、焊接、测速等 2、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叫作次声波①特点: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②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等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物质的三态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液态: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水的三态名称:冰、水、水蒸气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作物态变化二、温度 1、3/ 17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2、测量: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①构造:a.一根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b.玻璃管的下方有一个壁很薄的玻璃泡 c.玻璃管和玻璃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液体 d.在玻璃管的外侧刻有刻度、标有单位②测温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③使用方法:a.测量前: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准备读数: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例:0℃,读作零摄氏度-5℃,读作零下5℃或负5℃ 人的正常体温:36.8 泰兴气温:-5℃~35℃ (35℃以上称为高温天气) 5、测量水温的一般步骤:①估计水的温度②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④读数⑤取出温度计 6、三种温度计的比较---------------------------------------------------------------最新资料推荐------------------------------------------------------ 2.2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作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一)蒸发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动 3、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例:夏天,吹电风扇为什么感觉到凉快?电风扇吹出来的风加快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而蒸发需要吸热,所以人感觉到凉快。
(注:电风扇的风达不到降温的目的)(二)沸腾 1、实验:观察水的沸腾①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②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的变化③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纸片、温度计、水、火柴、手表④实验过程:⑤实验记录及数据的处理:⑥实验结论:2、定义: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5/ 17的汽化现象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沸点例:水的沸点是100℃,表示水在沸腾时保持100℃这个温度不变 4、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 5、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作液化 1、液化的条件:气体液化时需要放热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3、白气:通常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的小水珠例:冬天人嘴中呵出的白气夏天棒冰周围的白气开水上方的白气2.3 熔化和凝固一、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作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固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实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晶体:冰、海波、萘、各种金属等非晶体:蜡、玻璃、松香、沥青等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例:冰的熔点是0℃,表示冰在熔化时保持0℃这个温度不变注:有无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区别 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作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相同的 4、固体熔化时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时需要放热(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5、晶体熔化的条件:---------------------------------------------------------------最新资料推荐------------------------------------------------------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三、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1、利用熔化吸热来降温如:用冰来冷冻食品;用冰袋给发热病人降温;吃棒冰解热 2、利用凝固放热来保温如:北方的冬天在地窖中放几桶水 3、利用先熔化后凝固的方法来制成物品 2.4 升华和凝华一、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作升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作凝华二、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三、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地表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 2、窗花:室内高温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窗户琉璃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 3、用久了灯丝变细:升华现象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灯丝先升华后凝华 2.5 水循环一、物态变化图注:吸热的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放热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
二、节约用水 3.1 光的色彩颜色一、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天然光源:太阳、闪电等人造光源:火把、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注:月亮不是光源二、光的色散:7/ 17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的现象叫作光的色散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三、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四、颜色之迷: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一、红外线 1、定义: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存在的不可见光叫作红外线 2、特点:能使物体发热,热效应比较显著 3、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制导、红外夜视仪二、紫外线 1、定义:在色散光带紫光外侧存在的不可见光叫作紫外线 2、特点: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3、应用:验钞机(荧光效应)紫外灯灭菌(生化效应)3.3 光的直线传播一、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带有箭头的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一条直线(模型法) 1、平行光线 2、会聚光线 3、发散光线二、解释一些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日食、月食的成因 3、小孔成像三、应用 1、打靶时的三点一线 2、激光准直四、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 310 8 m/s 3.4 平面镜一、定义:表面是平的镜子叫作平面镜,符号:---------------------------------------------------------------最新资料推荐------------------------------------------------------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结论: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大小相等③像到平面镜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三、应用: 1、成像对称法作图:作垂线、并延长、使相等 2、改变光路 3、扩大视觉空间注:有关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几个问题 1、本实验中确定位置所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玻璃板的特点:既能成像又能透光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4、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成像更清晰、明亮 5、玻璃板应垂直于桌面放置,如不垂直则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6、选用较薄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看到两个像,不便于确定的位置 7、选用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①确定的位置②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8、选蜡烛的优点是成像清晰、明亮,缺点是时间长了点燃的蜡烛会变短 9、选棋子的优点是它们大小一样,不会改变,缺点是成像不够清晰、明亮。
改进的方法可用手电筒将玻璃板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前的蜡烛照亮 10、用方格纸代替白纸是为了方便得出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11、改变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以得出普遍的结论 3.5 光的反射一、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9/ 17象叫作光的反射二、光的反射定律 1、几个名词:反射面:常用 MM表示入射光线:常用 AO 表示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常用 O 表示法线:过入射点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常用 ON 表示反射光线:常用 OB 表示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常用表示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常用表示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3、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①作图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当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作镜面反射 2、漫反射:当平行光照到白纸上时,反射光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作漫反射四、凹面镜和凸面镜 1、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使光的能量集中应用:手电筒中的反光罩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 2、凸面镜:---------------------------------------------------------------最新资料推荐------------------------------------------------------ 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应用:汽车的后视镜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4.1 光的折射一、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二、光的折射特点:1、几个名词:分界面:MM 入射光线:AO 入射点:O 法线:NN 折射光线:OB 入射角:折射角:2、探究光的折射特点:3、光的折射特点:①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③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