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
09国贸1班陈伟斌20094071020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2008-2010)的分析【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国际收支现状带来的影响、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双顺差;原因;影响;措施,,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
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
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不少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贬值的情况,而中国对外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运行,外汇供求关系逐渐趋于平衡,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2008年,货物贸易顺差3154亿美元,增长14%,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经常项目顺差规模虽有所上升,但由于受名义GDP较快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经常项目顺差相当于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3%降至9.8%,为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拉动的依赖性进一步减弱。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2、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原创)
系列1
劳动密集型产品 12% 10% 8% 6% 4% 2% 0% 劳动密集型产品 服装 11% 纺织品 8% 鞋类 6% 劳动密集型产品
—贵金属
“环境壁垒”是影响贵金属的出口量的另 一因素
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较高,就对发展中国 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一种限制性较强的“绿色屏障”。发 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较大制约,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贵金属矿采选业出口商品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项目
贷方
186 23 1 247 9 1086 92 994 426 0 426
借方
134 20 3 188 8 653 21 632 89 3 89
差额
52 3 -2 59 1 433 72 361 337 -3 340
项目
二、资本与金融项目 A.资本项目 B.金融项目 1.直接投资 1.1 我国在外直接投 资 1.2 外国在华直接投 资 2.证券投资 2.1 资产 2.1.1 股本证券 2.1.2 债券证券 2.1.2.1 (中)长期 债券
贷方
450 0 450 267 457 0 457 4125 321 22 298
借方
320 315 5 216 1 0 1 3540 0 0 0
差额
130 -315 445 52 456 0 456 585 321 22 298
项目
3.2.2 贷款 长期 短期 3.2.3 货币与存 款 3.2.4 其他负债 长期 短期
影响出境旅游的主要因素
1、多国货币贬值令出境游超值 2、旅游业跃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4、台湾游限制进一步放宽 5、日韩进一步开放自由行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国际收支平衡分析报告——基于2000-2011年数据分析国贸09-2 男生275寝室组成员:牛通通朱济强赵若鹏曹存猛霍文豪朱龙飞2000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年一个台阶,其中货物项目差额始终为顺差,而且均值达到了1483亿美元。
如图表所示,货物项目差额一般比经常项目差额小,但是在2003年以前,情况则相反,而2003年之后,经常项目差额逐渐超过货物项目差额并且差距在逐渐扩大,这说明服务项目在经常项目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由此可知,货物项目的差额始终是经常项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经常项目的差额状况一般与货物项目相一致。
服务项目是指一个国家对外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所发的收支,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以及政府服务的收支状况。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年均达到了103.9亿美元。
这说明我国的服务项目近年来,基本上是进口大于出口。
如图表所示,服务项目对经常想和睦差额起到的是反向冲减的作用,部分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的逆差所抵消。
但是服务项目的差额与货物项目的差额相比较小,因此服务项目差额不会改变经常项目差额的方向。
有图表可知,历年来服务项目的差额呈现出递增的趋势,2008年突破100亿美元的大关,2009年更是达到了294亿美元的高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依然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表现出相对下降的势头。
经常账户大贷方,从2000年到2008年总体保持稳定,08-09年下降,10年有回升,借方与贷方大体相同,虽然08-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减少,但是由于进口也相对减少,所以总体并为导致经常账户的逆差,使得从2000年以来,保持顺差。
二资本金融账户分析(负责人:朱龙飞曹存猛)证券投资净流入有升有降。
2006年处于低谷,2008年证券投资净流入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
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下降。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2011至2014上半年一、经常项目账户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直坚持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对外发展。
所以反映到国际收支表上,经常项目账户一直都是顺差,尤其是货物的顺差是经常项目保持顺差的主要原因。
从国际的角度看,近几年,可以看到货物的顺差基本维持不变,而服务的逆差继续扩大,尤其是运输、旅游、金融服务方面成为服务逆差的主要来源。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呈现多元化发展,加之人民币一直保持着逐渐升值的趋势,出境旅游和出国留学变得频繁,这些境外消费和咨询等带动旅游项目逆差的逐年扩大,形成了较大的旅游逆差。
另一方面,大量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也带动了运输项目的逆差。
而随着我国金融的逐步市场化和全球化,金融作为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项目逆差的重要来源之一。
服务贸易逆差过大的问题在我国并非很快就能解决,我国服务贸易大但并非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进口,带动了运输,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逆差,而近几年较为火热的出境旅游和出国留学带动了旅游逆差的扩大,此外,由于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且相对投入周期较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服务贸易的规模仍然会继续增长。
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格局在短期将难以改变。
另外,通过经常项目账户可以注意到的是我国的经常转移项目一直是顺差,而在13年却变为了-87亿美元,出现逆差,这除了国际上的一些援助变化外,可能与我国的相关外交政策有关,如对朝鲜的援助在减少等。
从国内的角度看,经常项目的顺差在国内表现为储蓄大于投资,我国一直是投资主导型经济,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少消费,国内消费不足,投资甚至过热使得对外资产增加,这对经常项目的顺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也反映了我国政府部门的盈余,即政府部门的收支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常项目的差额。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是一个“双顺差”的格局,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一直都是顺差,金融项目顺差的扩大是形成该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
我国2009年国际收支金融项目分析
我国2009年国际收支金融项目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46-01摘要本文以我国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为研究对象,将关注重点聚焦于资本与项目中的金融项目,重点分析其中我国对外投资的部分,通过对这一类项目的分析,进而为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与流向提出自己的建议,特别是对外汇储备投资实现多元化进行思考。
关键词国际收支对外投资外汇储备一、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金融项目数据金融项目从属于资本与金融项目,同时拥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个子项目,在2009年,此项目发生了如下变化:1.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下降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9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10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撤资清算等流出318亿美元,增长143%,增幅比上年增加126个百分点;净流入782亿美元,下降47%4。
2009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金融和非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均呈现下降态势。
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41亿美元,下降72%;非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059亿美元,下降28%。
2.对外直接投资减少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48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4%;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等汇回42亿美元,增长91%;净流出439亿美元,下降18%。
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金融和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不同的态势。
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47亿美元,下降69%;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434亿美元,增长7%。
3.对外股本证券投资大增,债券投资继续回流09年我国对外股本证券投资净流出338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出11亿美元;对外债券证券投资净流入437亿美元,上升29%。
4.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增加二、直接投资项目分析直接投资项目包括外国来华的直接投资以及我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2009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两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在笔者看来,这与国际经济尚未完全且明朗地复苏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潜流涌动有巨大的相关性。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
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 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
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
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
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
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
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
近六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动态分析
中国近六年的国际收支平衡动态分析对于任何国家而言, 国际收支不平衡都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长期国际收支不平衡, 特别是长期的、巨额的逆差或顺差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而动态平衡是一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通过对国际收支的动态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到若干连续时期内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达到大体平衡状态。
利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 对2006-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了动态分析。
最后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经常项目分析经常项目在较大程度1、总体上可以看出, 这六年内, 经常项目差额变化趋势较为起伏, 2006年至2008年之间差额有大幅度的增长, 而在2008年却有很大程度上的下降, 之后就是较小幅度的下降。
2、我国近六年以来, 经常项目一直呈现顺差状态, 在2008年达到六年以来经常项目顺差的最高值4206亿美元, 经常账户持续的顺差表明了我国的净对外投资国地位。
3、货物和服务项目分析我国近六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占经项目的比重很大, 也就是说, 经常项的顺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货物和服务易的顺差造成的。
4、 其中, 货物贸易六年内保持顺差, 并增长很快, 相反服务贸易一直呈现逆差, 而且2008年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逆差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可以说, 部分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逆差所抵消。
5、2007年下半年以来, 受美国次贷危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需求减弱, 导致2008年货物和服务差额长率大幅减小。
目前, 需要努力扩大内需, 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减少对外的过度依赖。
我国投资收益的变动趋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006—2008年, 收益项目较之前相比转为顺差, 主要是由于随着我国在国外投资和储备资产逐渐增大, 获得的投资收益逐渐增多, 从而超过了吸收外资所支付的投资收益。
7、 而2008年之后, 收益项目又转为逆差, 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外市场缺少发展与投资, 我国吸收外资较多, 对外支付的投资收益较多8、经常转移项目2006年—2011年, 经常项目都处于顺差, 但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在六年期间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波动。
2009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09年国际收拾平衡表分析一、2009年中国收支总体情况根据2009年国际收拾平衡表数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2495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94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43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37亿美元。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上升6.64倍。
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387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679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因交易而增加3984亿美元。
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净增加3821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特别提款权增加111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4亿美元,货币黄金增加49亿美元。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此外,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35%。
同时,国际储备资产增加额比上年下降18%。
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调整压力。
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1)国内的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2)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3)外贸竞争优势的增强引起国际收支顺差;(4)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引起国际收支顺差;(5)长期实施的出口引资政策和外资政策的扭曲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原因:(1)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国际收支顺差;(2)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引起国际收支顺差;(3)国际投机资本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三、国际收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了我国内需不足和对外依存度过高,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造成了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明显失衡,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之下,并引起了外汇储备管理问题, 直接冲击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中国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理论研究商品与质量2010年5月刊52中国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邰秀秀赵倩(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一国国际收支情况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历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方案。
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来持续双顺差,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实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中国近年来的国际收支状况进行了分类总结,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找出了其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帐户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
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状况: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增加,增长迅速;错误与遗漏账户数额偏大,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增加。
一、经常账户货物贸易顺差逐年增加,但服务贸易却连年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
收入项目一直是逆差。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常账户顺差大量减少。
2002-2009经常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一)货物贸易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的扩大,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
从主观因素来看:一是我国处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生产力大幅提高,但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三是我国政府推进出口行业发展壮大,扶持进口替代产业日趋成熟;四是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
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外部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出口增长;二是国内投资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进口,却带动了出口;三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四是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急剧增加,因为2005年中国经济处于扩张期,企业利润增加,加工贸易迅速增长,造成货物贸易的大量顺益,纠正非独立董事由于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而可能导致的自我利益行为。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The reasons why it has double surplus
Global excess liquidity input. From 2001,The Fed began a low , interest rate policy more than 2 years, going with loose monetary policy, China's capital account surplus continued to grow,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is also growing. These events are not coincidental. In fact, due to the world's three major economies’s long-term low ’ interest rate policy, Creating a global excess liquidity, and global oil prices and asset price are pushed up,so that excess liquidity flow into China's capital market and real estate market, and China began to be made passive excess liquidity.
2010
Overview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situation in general
In 2010,China continue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macro-control, ,
中国近十年来的国际收支简析
中国近十年来的国际收支简析200930381235 轻化工程陈轼透过国际收支平衡表(见表 1)可以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可归纳为:一是近十年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从而国际收支总体保持了顺差。
二是资本与金融账户总规模扩大,其大量顺差成为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主要因素。
三是贸易帐户下货物的持续顺差,形成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来源。
四是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资本与金融帐户的巨额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
五是我国直接投资项目增长显著。
六是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增加。
表 1中国国际收支概览 2000~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国际收支的顺差是一个国家保持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的因素之一。
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顺差的格局。
但是,国际收支的大额顺差同样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首先,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二是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较快增加,容易引发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三是大额顺差使货币投放不断扩张,市场流动性过多,容易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同时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压力,制约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国际收支顺差有一定脆弱性: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自贸易,而且根据调查,其中一大部分来自加工贸易,且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附加值低。
经济增长对外依赖加大:经济增长对外依赖加大增加了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沿海经济区的部分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预计,我国以出口为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增长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
高额外汇储备在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消极影响:高额外汇储备有利于提高本币地位,增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力和维护本国信誉;有利于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3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5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由于人们觉得人民币会在不久的将来升值,这对于做外贸 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人们就不愿意持有外汇。出 口企业尽可能早收汇、多结汇;进口企业则推迟和减少购 汇、付汇;个人也不愿意持有外汇。这些行为致使我国资 本流入增加和资本项目顺差过大。
Page ▪ 4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储备率过高的结构性失衡。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备率过高。
2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即我国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 多年“奖出限入”以及“超国民待遇”政策的杰作。这些 政策制度使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 目流入大于净流出的格局。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极多,我 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 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
4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出口的多重限制。 发达国家为了避免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外流,几乎避 免它们的出口;而我国由于劳动力廉价,从而致使产品价格低,使它 们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人们更愿意出口。这样,以美国为首 的发达国家的出口就越来越少,而我国的出口则越来越多。
Page ▪ 3
Page ▪ 7
7
3、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 展。
由于我国近几年来国际收支都是顺差,这使得以美国为首 的发达国家,特别是国际收支为逆差的国家心里特别不爽。 所以他们就想尽办法来阻止我国的对外出口,比如反倾销、 反补贴等等措施。
Page ▪ 8
8
4、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就意味着国内资源 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4
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观察数据表可知:
2013年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元人民币(折合498亿美元),其中,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7088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逆差1481 亿元人民币,收益逆差2334亿元人民币,经常转移逆差218亿元人民币。资本和 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顺差4963亿元人民币(折合810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62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8017亿元人民币(折 合1308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 增加8030亿元人民币(折合131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减少13亿元人民币。
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9%,增速较货物贸易高3个百分点。我 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2012年,我国服务 贸易逆差达到89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
3.直接投资: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2年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流出624亿美元,同
比增长29%,其直接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流动规模大幅增长。受 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流入 253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011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1867亿美 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878亿美元。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观察数据表可知:
1.货物: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7922亿
美元,较2011年增长6%,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569亿美元, 较2011年增长8%,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17353亿美元,同比增长5%, 增速回落20个百分点。我国进出口增速回落至个位,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低迷 是首要因素。2012年前11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下降4.1%,中国对欧盟出 口下降7%;同期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下降2.9%,连续五个月负增长;美国经 济在2012年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增速低于预期。 2.服务: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情况看,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在这十年间均是顺差,且在不断增长。
虽受2023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我国国际交易收支交易总规模仍有所增长,并且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双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023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顺利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企稳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对我国近十年来国际收支情况的图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就总体而言,我国近十年国际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国际收支额也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下面结合图表进行具体分析:从“经常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中,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贷方从2000年的29897281.4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72589326.1万美元,而借方则从2000年的27845356.5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29978586.1万美元。
尽管在2023年借方和贷方都有所降低。
但是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极大影响发生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另外借贷方之差也不断增大即国际收支不断拉大,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逐年上升,贸易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从“资本和金融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借贷方的差额则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
从“储备资产项目”中可以看到借方逐年增加,而贷方几乎没有而且变化不大,进而导致二者之间的差额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从“2000年—2023年度国际收支各项项目的环比增长率”图表反映出“资本与金融项目”和“储备资产”的环比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而“经常项目”和“净误差与遗漏”的变化不大。
我国国际收支情况近十年来呈现出以上的趋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用微观方面的原因。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14年4月4日内容摘要2013年,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经济好转,但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取向也有所分化,部分新兴经济体汇率和金融市场面临压力。
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继续改善,顺差182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5%,与GDP之比为2.0%,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与GDP之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服务贸易逆差、收益和经常转移逆差与GDP之比均有所扩大。
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净流入,特别是在年中新兴市场出现局部振荡时,我国跨境资本虽窄幅波动,但仍呈现净流入。
国际收支总体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经常项目与直接投资顺差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动由2012年的逆差转为顺差,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327亿美元,较上年多增3340亿美元。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扩顺差”与“减顺差”的因素并存。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将保持一定规模,与GDP之比维持较低水平;国内外宏观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资本和金融项下总体将呈现振荡走势。
在此情景下,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跨境资本冲击风险仍是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
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建设,转变外汇管理职能,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
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 (6)(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6)(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8)(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15)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19)(一)货物贸易 (19)(二)服务贸易 (22)(三)直接投资 (26)(四)证券投资 (30)(五)其他投资 (31)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 (34)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 (42)(一)外汇市场发展 (42)(二)人民币汇率走势 (43)(三)外汇市场交易 (49)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 (55)专栏1.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仍然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服务贸易项下旅游逆差持续扩大3.为什么对外净债权增加≠经常项目顺差4.2013年新兴市场货币走势分化5.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退出的影响图1-1 2007-2013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1-2 2011-2013年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和货币指数1-32008-2013年我国季度GDP和月度CPI增长率1-42001-2013年经常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51994-2013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与GDP之比1-62001-2013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72001-2013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与外汇储备余额1-81990-2013年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及其结构1-92005-2013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及外汇储备变动情况1-10 2004-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基础性差额和非直接投资差额2-1 2001-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差额与GDP之比2-2 2000-2013年海关进出口差额主要构成2-3 2000-2013年我国按外贸主体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比重2-4 2000-2013年我国按贸易方式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比重2-5 2001-2013年我国出口商品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变动2-6 2004-2013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比较2-7 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分国别和地区的收支情况2-8 2000-2013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状况2-9 2000-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2-10 2000-2013年跨境证券投资净额2-11 2000-2013年其他投资净额3-1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3-2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开放度以及对外净资产与GDP之比3-3 2012年末我国及主要发达经济体对外金融开放度比较3-4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变化3-5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负债结构变化3-6 2005-2013年末我国对外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增速4-1 2013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势4-2 1994年1月-2013年12月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4-3 2013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远期市场1年期美元升贴水点数4-4 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历史实际波动率4-5 2012-2013年境外人民币对美元期权市场6个月期限价格4-6 2006-2013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量4-7 2013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结构4-8 中国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结构比较4-9 全球人民币外汇交易量4-10 2005-2013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外币对即期交易的币种构成C1-1 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以及储备资产变动与GDP之比C2-1 2001-2013年入境游客与内地居民出境人数C4-1 2012-2013年JP Morgan新兴市场货币和波动率走势C4-2 2013年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升贬值C5-1 实施QE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表1-1 2007-2013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1-2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1 2013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来源国情况表3-1 2013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4-1 2013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概况一、国际收支概况(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13年,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经济好转,但新兴市场增长放缓。
评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及变化
评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及变化评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及变化国际收支的“双顺差”表示在一国的国际收支中的其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除去官方储备)一同发生外汇支出小于外汇收入的盈余状况。
“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中国的“双顺差”更是同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
“双顺差” 已经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积极影响(一)双顺差结构总体上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双顺差的出现和持续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等目标进行选择的结果。
(二)双顺差结构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经济的增涨,扩大了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双顺差结构为缓解我国就业矛盾、扩大内需作出了贡献双顺差创造就业机会的作用。
(四)双顺差结构促进外汇储备的增长。
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消极影响(一)双顺差结构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明显加大使得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而央行为了稳定汇率,被迫发行本币而收回外币,这就加大了中央银行通过冲销方式维持国内货币供给稳定的成本和难度,从而造成了通货膨胀。
(二)双顺差结构加剧了我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
经常账户的顺差来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迅速增加的结果。
而出口贸易的迅猛增长必然会加剧全球出口市场的竞争,对他国的出口构成威胁,很容易招致世界一些国家的不满,引来他国的攻击和报复,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也伴随而来。
遇到出口国家的不满,导致贸易的摩擦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定价低出口量巨大,对他国的同行业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中国在多个产业上的大量出口造成的贸易顺差,势必招致他国的不满,产生贸易摩擦,使得贸易条件恶化。
(三)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外资的进入给中国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出现巨额盈余,接下去的严重的后果是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我国的贸易逆差国家大部分是欧美发达国家,长期的逆差使得他们持有大量的人民币,为了自身利益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则直接造成我国出口受到干扰;市场投机盛行;新增海外投资减少;国内就业压力增大;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受到冲击。
我国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货物贸易
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呈现以下主 要特点:
1.贸易顺差明显下降,进口降幅小于出 口。
2. 初级产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劳动密集型产 品出口降幅较小,贸易条件重现恶化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 产品物美价廉,加上这类商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 ,下降相对平缓。其中,服装出口 1071 亿美元, 下降 11%;纺织品出口 600亿美元,下降 8%; 鞋类出口280 亿美元,下降6%。纺织品出口599.7 亿美元,下降8.4%;而初级产品,如原油,煤,铁 矿砂增长率都在50%左右。
其中金融和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不同 的态势。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47亿美元,下 降69%;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434亿美元 ,增长7%。
我国出境人数达到4765.63万人次,增长4.0%
影响出境旅游的主要因素
1、多国货币贬值令出境游超值 2、旅游业跃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4、台湾游限制进一步放宽 5、日韩进一步开放自由行
相关政策
2009上半年全球经济大环境任处于金融 危机的阴影中,2月,国家为拉动内需, 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广东作为试点省 份率先试行,省政府颁布《关于试行广东 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助力 广东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09年旅游业走 出低谷。
250% 200% 150% 100%
50% 0%
铁矿砂
初级产品进口量增长率
原油
煤
初级产品
系列1
铜
12% 10%
8% 6% 4% 2% 0%
劳动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服装 11%
纺织品 8%
鞋类 6%
劳动密集型产品
—贵金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平衡表2009-2013(中国)
郝媛
11级国贸一班
112061112
一、
首先,从复式记账法的角度来理解一下这张国际收支平衡表。
在表中,每年的经常账户的余额都在贷方,符号为正,数值见表。
每年的不包含储备资产在内的资产和储备账户的余额除2012年以外都是在贷方,符号为正,数值见表;2012年的余额在借方,符号为负,数值见表。
这两部分的余额是是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产生的,是自发性的。
每年的储备资产的余额在借方,符号为负,数值见表,意味着这五年的的国际交易分别使我国的储备资产(以外汇为主)增加了如表中的数额,这个余额是被动产生的。
每年的减去储备资产余额后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分别为2019亿美元、1848亿美元、1223亿美元、1284亿美元、1052亿美元,与经常账户余额分别相差414亿美元、530亿美元、138亿美元、870亿美元、776亿美元,这就是净误差与遗漏账户的余额。
整张国际收支表平衡表的借贷双方都是平衡的。
二、图一
其次,由图一我们可以得知,2009年到2013年的经常账户差额和净误差与遗漏账户差额都平稳的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表明这五年间经常账户下的各国际间的经济交易都比较正常和合理。
相反,资本金融账户和储备资产变动额账户在2012年的时候彼此呈反方向的大幅度波动,而且差额都在借方,符号为负,特别是资产金融账户的差额为-318亿美元。
经分析可知是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导致资产金融账户首次出现逆差。
三、图二
四、图三
再次,由表、图二和图三分析国际收支的结构可得:我国这五年的经常项目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是货物和服务项目,差额分别如图,分别占全部差额的90.46%、93.78%、133.65%、107.61%、128.77%;并且在每年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中,货物收支为顺差,服务收支为逆差,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实际货物的出口来获取顺差。
而在每年的除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这反映了我国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的政策和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管制状况。
五、
然后,由表、图二和图三分析这五年的国际收支结构变化可得:我国这五年的货物和服务项目顺差差额在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差额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范围内平稳的上下波动,整体上是呈上升阶段。
并且在每年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中,货物收支顺差差额在小范围内呈上下波动主要是呈增长趋势,而服务收支逆差差额则呈逐年大范围内的增长趋势,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而每年的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顺差差额在除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中所占的比重也主要呈增长趋势,这反映了我国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的政策和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管制更加宽松,具备了更大的弹性。
六、
最后,考察一下表中国际收支的经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在经常项目和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上保持顺差,即所谓的“双顺差”,其结果是以外汇储备为主要内容的储备资产不断增加。
一方面,由于外汇数量的充裕,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价格有下降的趋势,人民币逐渐升值,这会对我国经济的总量和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下,绝大多数外汇必须向中央人民银行结算成人民币,中央银行在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需要按照汇率发行等量的人民币,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尽管中央银行可以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手段来冲销因购入外汇而发行大量货币的影响,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仍然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