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及案例分析共51页文档

合集下载

各国金融管理制度对比范文

各国金融管理制度对比范文

各国金融管理制度对比范文各国金融管理制度对比引言:金融管理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旨在监管和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管理制度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监管体系、监管机构设置以及监管政策等方面。

本文将对美国、欧洲、中国、印度和巴西等五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管理制度进行比较,以探讨不同金融管理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美国金融管理制度:美国金融管理制度是由多家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组成的。

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和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等。

这些机构在监管银行、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权力分散,这有利于避免任一机构滥用职权。

另外,美国金融监管机构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强调市场自律和竞争,不过度干预市场。

这种制度特点促进了金融创新和发展,也促使美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然而,美国金融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监管机构之间的权力划分模糊,导致监管重叠和信息不对称。

其次,金融监管制度的分散性,使得监管政策的一致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再者,美国金融管理制度在监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套利和利益输送等问题,导致监管失灵的风险增加。

二、欧洲金融管理制度:欧洲金融管理制度是由多个国家共同构建的,以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为核心,主要有欧洲银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和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等监管机构。

这些机构的设立旨在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则,以加强区域金融市场的监管。

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与风险管理

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与风险管理

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与风险管理随着现代金融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而在这个过程中,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问题。

一、监管机制金融市场监管是保证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因为在金融市场,各种风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监管机构就很多了。

主要分为国际级别和国家级别。

1. 国际级别监管机构目前,国际上开展监管工作的机构主要有如下几个:(1) 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作为一个由国际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监管合作的机构。

该委员会成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由189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全球经济合作和金融稳定。

该组织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3) 巴塞尔银行家协会:巴塞尔银行家协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银行监管机构之一,主要是制定全球银行业的监管标准。

该协会成立于1930年,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

2. 国家级别监管机构除了国际级别的监管机构之外,还有很多国家级别的监管机构。

例如,中国的监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等。

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都会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以维护自己国家的金融安全。

二、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种类繁多,而且在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金融机构常用的风险管理措施。

1. 内控管理内控管理是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基本措施。

在内控管理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与权限,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通过严格的规范化管理降低操作风险,并定期开展内部风险评估工作。

2. 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在金融机构中,风险评估工具非常重要。

例如,在交易活动中,采用了VaR风险测量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监管和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分析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分析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分析1. 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开放,金融监管体制在维护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分析,包括监管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监管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比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我们将评估中国监管体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概述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由多个监管机构组成,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些机构分别负责对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进行监管。

2.1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等职责。

它还负责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2.2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是中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对银行和保险业进行监管。

它的职责包括批准和监督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设立、监督其业务运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处理金融风险等。

2.3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中国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负责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

它的职责包括批准和监督证券公司的设立、监督证券交易、监管公开募股和发行债券等。

3.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优势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3.1 统一的监管框架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将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下,有利于实现跨市场监管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能。

3.2 职责分工明确不同的监管机构在职责分工上明确,有利于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银保监会负责银行和保险业的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市场的监管。

3.3 监管力度加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中国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规范市场行为,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4.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不足然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4.1 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在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中,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相对不完善。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目录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案例四:“中航油”事件案例五: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案例七:越南金融危机案例八:深发展15亿元贷款无法收回案例九:AIG 危机案例十:中国金属旗下钢铁公司破产案例十一: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十二:冰岛的“国家破产”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一、案情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

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

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

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

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

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

”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

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

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

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

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

银行监管体制案例分析

银行监管体制案例分析

四、影响分析
(三)国际金融市场上监管合作会继续加强。加强国际金融 市场监管,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离不开国际监管合作,这 可以通过加强各国合作和成立有限权利的国际金融组织来 实现。首先是各国金融监管合作的加强。在美国的法案以 及在G20的承诺都提出要加强各国监管当局的合作,未来 各国监管当局间的合作会有所加强。其次,金融稳定委员 会将起到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作用。在2010年,金融稳定 委员会完成其重组,并对其新的使命制度化以促进全球金 融体系的稳定。第三,监管者联席会议的建立。为加强对 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稳定委员会和各国监管部门会 通过建立和发展监管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球性金融 机构的监管合作。
五、我国金融监管启示
(二)引导金融机构“审慎推进”综合经营,集中精力做好 主业。对综合经营所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必须有足够的 重视,监管部门需要提前应对,确保综合经营在风险可控 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我国金融监管机构要对国内金融机构 通过发债、募股快速筹集资本,通过跨业、跨境并购快速 扩张,开展多元化经营等活动所蕴含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对综合经营持更为审 慎的态度,包括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银行系保险公司、 保险系金融控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综合经营试点 工作的推进应更为审慎。总之,在当前综合经营风险结构 趋于复杂、关联交易增多、风险交叉传递的可能性加大的 情况下,不宜过早过多地把精力转向综合经营,而应集中 精力做好主业。
三、原因分析
(一)美国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 金融创新越来越多,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 层出不穷,加之金融业普遍存在的注重短 期效益的薪酬激励制度,在市场盲目乐观 的氛围中,金融风险在不断积聚。08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促使各界开始反思金 融监管存在的滞急待变革。美国在政治领域历 来强调权力的分散和制衡,在监管领域同样如此。 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货币监理署、联邦 储备体系、州银行机构,其他监管机构还有司法 部、证券交易委员会、储蓄机构监理局和其他储 蓄机构监管者、州保险专员、联邦商务委员会等。 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既有分工,也有重叠,多个 监管机构同时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监管权 力的制衡,并提高了监管机构的专业化程度,这 种监管体系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民主和自由的环境, 但是这种监管体系在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面前可 能出现监管者缺位、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等情况。

金融监管报告(案例分析)

金融监管报告(案例分析)

1.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案例分析1.1案例内容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

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

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1.2案例发生原因分析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金融监管 案例分析

金融监管 案例分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金融监管案例分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一、高山案——106特大金融诈骗案“1.06”特大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支行行长高山案内外勾结1、案件始末2、高山其人3、10亿资金人间蒸发过程违规背书转让,转移资金伪造存款证明及对账单,维持资金仍在账假象假冒业务人员,偷梁换柱借道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资金4、案件意义:高管人员素质何其重要高级管理人员素质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该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所以银行业监督管理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必须要考察其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品质、能力、经验、信誉。

高山案发暴露出的漏洞及原因内控严重缺失:“人治”高于制度,业务人员唯行长指令是听,违规操作。

账户管理混乱:多个账户无任何开户资料,开户审查制度形同虚设。

印鉴卡管理不严:为偷换印鉴卡提供机会。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不善:为虚假账户转移资金和盗用客户资金提供可能。

没有执行上门服务的内控制度。

对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外部监督不到位,案件长期未被发现。

资金异常流动未引起足够警觉。

高山案引发的启示思考及相应对策建立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是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具体包括人员使用、职工培训、职工考核与轮换等方面。

1.打破“官本位”,建立起多元化的职位体系,拓宽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2.打破“终身制”,建立竞争性的聘用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3.打破“大锅饭”,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建立起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与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4.改变传统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核方法,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1.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全行的业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制约机制以及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而且要对这些制度、流程、机制职责本身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审核。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随着国际金融全球化的加速,金融风险的跨国传递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国际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

本文将讨论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一、发展阶段1.0 阶段——国家主权监管这一阶段的金融监管主要是以国家为主体,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主要以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和发展为目标。

这种监管模式一般属于国家层面的监管,包括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发放银行牌照,担任法律监管角色等等。

2.0阶段——市场监管这一阶段主要以市场为主导,金融监管职责大部分由市场机构和自律组织来完成。

监管政策注重市场化、自律和合规的原则。

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承担财政、税务、审计等监管职责,并建立失信名单、强制执行等办法。

该阶段的特点是靠市场自律来完善监管,政府主管部门往往只担任监管协调者、咨询与服务机构等辅助角色。

3.0阶段——全球一体化监管这一阶段的金融监管模式主要以全球一体化、国际协调为主,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联系和通力合作得到了重视。

此阶段的特点是加强跨境合作,通过国际组织和全球协调机制强化监管。

二、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国家大规模失业,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很多金融机构因资本损失和信誉危机而倒闭。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种共性问题。

这些危机主要是由于市场监管阶段的监管失灵导致的,金融机构过度泛化,制定出一系列不规范的金融产品和业务,金融相互交易量过高,因此销售和盈利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金融危机。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类金融监管机构和相关国家本着自我保护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运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从金融机构和市场两个方面实现金融监管制度的全面升级、再造和整合。

三、我国的借鉴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还处于第二阶段,即市场监管阶段。

但在面临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已经开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自身的金融监管。

国际金融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国际金融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YZ银行是一家位于A国的国际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2010年,XYZ银行与B国的XYZ公司签订了一项贷款合同,合同金额为5000万美元,用于支持XYZ公司在B国的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

贷款期限为5年,利率为浮动利率,按照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加上2%计算。

贷款合同中约定,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则提交C国的国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2015年,由于B国经济形势恶化,XYZ公司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XYZ银行向B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XYZ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XYZ公司则辩称,由于LIBOR利率在贷款期间存在操纵行为,导致其支付的贷款利息过高,要求法院判决降低利息。

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LIBOR利率的操纵行为是否影响到了贷款合同的效力。

二、争议焦点1. LIBOR利率操纵行为是否构成对贷款合同的实质性影响?2. 如LIBOR利率操纵行为构成对贷款合同的实质性影响,XYZ公司是否可以要求降低贷款利息?3. A国法院、B国法院和C国仲裁机构之间是否存在管辖权冲突?三、案例分析1. LIBOR利率操纵行为是否构成对贷款合同的实质性影响根据国际金融法的相关规定,LIBOR利率是国际金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基准利率之一,它反映了市场对短期资金借贷成本的预期。

然而,2012年,全球多家银行因操纵LIBOR而被曝光,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本案中,LIBOR利率的操纵行为确实对XYZ公司的贷款成本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由于LIBOR利率被人为操纵,导致XYZ公司在贷款期间支付的利息远高于实际市场利率。

根据贷款合同条款,LIBOR利率是确定贷款利息的基准,因此,LIBOR利率的操纵行为直接违反了贷款合同的约定。

2. 如LIBOR利率操纵行为构成对贷款合同的实质性影响,XYZ公司是否可以要求降低贷款利息根据国际金融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金融监管的成功案例分析

金融监管的成功案例分析
完善监管制度
各国应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 和权限,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稳定。
3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跨国金融犯罪和金融风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 稳定和发展。
07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金融监管成功案例的共性与特点
完善的监管框架 成功的金融监管案例通常具备清 晰、全面的监管框架,包括明确 的监管目标、原则和指导方针。
未来金融监管的挑战与趋势分析
金融科技创新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机构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 带来的挑战,如加密货币、区块链等。
跨境金融风险
全球化使得跨境金融风险日益突出,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风险传染。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 议题,监管机构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标准,确保金 融数据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了大量非法集资、庞氏骗局等乱象,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 金融市场的稳定。
整治行动措施及成效分析
制定专项整治方案
中国政府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乱象,制定了详细的专项 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原则、措施和时间表。
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 ,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监管措施。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建议和启示
完善监管框架
我国应继续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监 管目标和原则,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和有
效性。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应 对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
强化监管能力
加强监管机构的专业能力和资源建设 ,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准确性。

金融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金融危机是指经济和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导致各行业、各国财政的不断紧缩,致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近年来,金融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深刻影响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金融危机事件案例,以期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二、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从2007年8月开始的一场金融危机,因次贷(subprime mortgage)贷款风险高,而引发的信贷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

最初,美国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 Mac和Fannie Mae发行了一些房屋抵押贷款并出售给投资者,美国一些借款人因信用记录差而很难使用常规方式获得抵押贷款,于是推出了“次贷”项目以获得房屋抵押贷款。

然而许多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次贷贷款出现违约情况,这导致了次贷市场的恶性循环,催生了金融市场的应激反应,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因此破产。

此外,多位投资大佬对这一市场的不健康趋势和泡沫提出警告,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未能有效监管和控制金融市场风险,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三、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欧洲许多国家面临财政持续赤字和高额债务的经济危机。

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到西班牙、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几乎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债务问题,局面几乎每年都在逐步恶化。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欧盟内多个国家欠款过多,欧盟各国的政策协调不足,多个国家因过度开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表面上看,欧盟国家的竞争力和债务水平共同恶化。

同时,国际金融机构发行了大量的欧洲国家债券,其中许多是由于投资人追求较高收益而投资,带有高风险因素。

当各个国家债务危机爆发时,投资者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导致了债务危机的加剧。

四、美国次贷案美国次贷案是指在2008年,美国主要的投资性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导致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困境。

次贷危机助长了富人进一步谋取投机性收益的行为,当难以偿还贷款和创造财富的房地产市场崩溃时,从二级贷款市场到权益和债务证券的非传统型投资受到很大的冲击。

金融监管案例分析报告

金融监管案例分析报告

金融监管案例分析案例1【案例名称】英国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案例适用】混业经营与金融监管发展趋势【案例来源】根据平:《英国的单一监管体制及其启示》,《中国金融》2000年第3期;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现代金融混业监管的最新模式》,《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等报刊资料整理编写【案例容】英国金融服务业非常发达,从业人员有100多万,产值约占GDP的7%,同比高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有关比例④。

1998年6月1日之前英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

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不久,宣布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决定把包括英格兰银行在的原9个政府管理机构的金融监管职能,集中由一家新成立的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承担,统一负责对英国的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全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

FSA下设金融监管部、审批执法及消费者部、行政部和管理部。

金融监管部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及对养老金的监管;审批执法及消费者部负责审批各类金融机构的申请,起草金融监管标准和法规并推广执行,负责客户调查并受理客户投诉,对消费者进行金融知识教育,打击金融犯罪等;行政部和管理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部审计、部财务、信息系统、大宗采购和日常办公管理。

英国的此项改革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按照金融服务局改革方案,金融服务局将兼具以下机构在监管和注册方面的职能,包括:(1)建筑协会管委会——建筑协会;(2)互助协会委员会——互助协会;(3)贸易产业部保险委员会——保险;(4)投资管理监管委员会——投资管理;(5)私人(个人)投资机构零售投资业务;(6)互助协会的注册机构——信用联合会的监管(包括对建筑协会、互助协会、产业协会,以及其他互助协会的注册记录等);(7)证券期货管理机构——证券和衍生金融产品业务;(8)证券和投资委员会——投资业务(包括对交易所和清算所的监管);(9)英格兰银行部的审慎监管部——银行业的监管(包括货币市场的批发业务)。

英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我国之借鉴(DOC10)

英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我国之借鉴(DOC10)

英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我国之借鉴(DOC10)「内容提要」在上世纪末以来的〝金融业监管一体化〞的潮流中,英国和美国区分成为将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别出去和依然保管在中央银行的两个典型。

本文说明了两种监管形式的构成实际和实际,对比剖析了两国做法中的有益阅历,并对我国在创立独具特征的、迷信的、合理的、高效的金融监控制度的进程中如何自创英、美的一些有益做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调控,分别,整合上世纪末以来的〝金融业监管一体化〞潮流突破了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同为许多国度中央银行两大基本职能的原有格式,金融监管职能从央行职能中分别出去的趋向已日渐清楚,英国是其主要代表。

而与此同时,美国不只仍将银行监管职能保管在联邦储藏委员会,而且由于格拉斯——斯蒂格尔防火墙的被打破,银行混业运营的推行,美联储融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监管于一身而使监管职能失掉进一步增强。

一、英、美金融监管革新的实际与实际〔一〕英国〝分别〞式的监管革新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增强和金融混业趋向的抬头,全球性的金融革新随之展开。

更高一级的监管成为市场监管的冲击波,许多国度为此修正了原有的监管体系,即在银行、证券、保险三局部监管职权之上树立一个独自的监管者。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

1997年5月20日,英国财政大臣发布金融效劳业监管体制革新方案,剥离英格兰银行〔注:临时以来,英格兰银行是兴旺国度的中央银行中少数不具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权益的中央银行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格兰银行由于对银行业及金融市场具有精深而透彻的了解,经常对政府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方针给予技术性的建议,其在整个金融、经济开展中的作用失掉增强,独立性亦有所提高。

英格兰银行的监管职能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直到1987年,其监管职能才被«1987年银行法»所规范与定位,权利失掉增强。

英格兰银行和证券投资委员会区分担任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监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