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学新课程改革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学校新课改管理制度

学校新课改管理制度

学校新课改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教育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也在促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进行新课改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以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新课改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

因此,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进行新课改管理制度改革。

二、新课改的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新课改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素质。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发展。

为教师搭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创新激情和工作热情。

4. 推动学校发展。

通过新课改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学校向着现代化教育机构的目标迈进。

三、新课改的主要内容1. 教学管理(1)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学生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师资培训(1)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机会,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励教师积极工作。

(3)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学成果的共享。

3. 学生管理(1)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龙海市浮宫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龙海市浮宫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龙海市浮宫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年,我省出台了《福建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18级高一年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为了响应新高考政策,我校也针对性对2018级的高一年新生启动选课走班的新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整体素质为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遵循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决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使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根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做到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目标和任务1、结合我校实际,全面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制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

开设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必修课,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努力构建我校富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2、构建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水平监测体系。

形成学生个性化选课方案和选课指导制度,制定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建立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秩序。

4、积极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新课程要求、凸现学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师教学水平监测体系,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

高中新课程学分内部管理方案

高中新课程学分内部管理方案

高中新课程学分内部管理方案1. 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国对高中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整合,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方案旨在详细阐述高中新课程学分内部管理的相关事宜,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 学分定义及分类2.1 学分定义学分是衡量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及质量的主要标准。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2.2 学分分类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

其中,必修学分是指国家规定的学生必须获得的学分,以满足基本的学习要求;选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自主选择的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以体现个性化发展。

3. 学分管理组织架构3.1 学校设立学分管理委员会,负责全校学分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3.2 学分管理委员会下设学分管理办公室,负责学分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3.3 各学科教研组协助学分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学科课程的学分认定和统计工作。

4. 学分认定与积累4.1 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4.2 必修课程学分认定: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经考试或评价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4.3 选修课程学分认定: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经课程教师评价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4.4 学生在校外参加的各类学习活动,经学校认定,可转化为相应的选修学分。

4.5 学生学分积累:学生所获得的学分累计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认定为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5. 学分监控与调整5.1 学校学分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学生的学分进行监控,确保学生学分积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2 对学分累计不足或存在问题的学生,学校学分管理办公室将及时进行预警,并协助学生制定改进方案。

5.3 学校学分管理办公室每学期对学生学分进行一次审核,对不符合学分认定条件的学生进行调整。

6. 学分管理激励与保障措施6.1 学校设立学分管理奖励基金,对在学分积累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前言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从2008年秋季起,我校高一年级进入新课程实验。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22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我校高一年级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了《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试用)》。

它是我校2008-2011年开展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一套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的方案。

这套新课程实施方案是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的背景下出台的。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第一,在培养目标上更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新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三级结构有序展开。

尤其是模块化设计使科目的内部有了新的突破,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这样既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又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成才。

第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更突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第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学校的管理方式等都呈现崭新的面貌,自主、合作、探究、民主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

美好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蓝图最终只有落实到实践才有意义。

为了实施新课程改革,学校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课程领导,重视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

我校成立了课程领导小组和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开展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

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学情,将制订一系列适合我校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文件,譬如学生选课指导方案、学分认定方案、班级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课程资源开发计划等,从管理层面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直属中学:根据省教育厅统一部署,自2007年秋季起,我市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

为保证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07〕1号)以及《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基〔2007〕7号)精神,特制定《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四月五日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本着“积极实施,稳步推进;统筹规划,明确责任;以校为本,求实创新;专业引领,样本示范;过程监测,确保质量”的工作策略,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市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时代特征的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全面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高中新课改管理制度

高中新课改管理制度

高中新课改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阶段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中生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是为了有效推进高中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中学生。

一、新课改管理制度的介绍新课程管理制度主要分为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管理、评价制度、师资培训等几个方面。

在课程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管理上,重视教育教学评价,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师资培训方面,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实施新课程管理制度以来,我校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

在师资培训方面,学校大力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新课改管理制度的展望尽管新课程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个性化,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师资培训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教师更加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新课程管理制度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我校将继续积极推进新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培养更多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向着更好、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为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提高我校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稳妥实施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文件精神和《昭通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依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1、学制与课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周4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0课时为1学分。

2、课程类别、科目、学分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其中,必修课程是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的,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完并进行合格性考试。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选修课程,由我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昭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具体学分和课时指导意见如下:说明:(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无锡立人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无锡立人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无锡市梅梁中学为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高中课程体系,根据国家教育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规划和江苏教育厅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意见,滨湖区教育局自2005年秋学期起,在全区高中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为保证我校高中新课程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区普通高中课改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新课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也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对于推动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立足我校实际,借鉴兄弟学校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提高我校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课程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我校新课程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1、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试行)第一部分教师管理制度一、课堂教学管理(一)教学常规制度1、计划(1)学年课程计划。

每学年初各学科教研组提出本学科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方案和课程说明,报学校教务部门;教务部门进行汇总和调整,排出必修课课表和选修课清单,报校长批准。

(2)模块教学计划。

每学期初各教研组、备课组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安排好模块教学进度。

任课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深入领会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所任教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模块教学计划。

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实施步骤与措施等。

2、备课备课是教师经验积累的过程,是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对学情的分析,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更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课和课后补备课现象,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和课件要在上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要在课前完整、熟练地操作一遍。

各功能室教师要认真协助任课教师准备实验。

(1)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深入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以及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学生状况进行备课,做到“六备":①备课标。

课标是模块教学的指南,老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相关科目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方向。

②备教材。

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在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扎扎实实抓好基础.要注意把抓好基础与科学方法指导、能力培养相结合;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的培养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与社会、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相结合,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③备学生。

教学应了解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确定教学深广度和容量,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力求因材施教。

④备教法和学法。

精心设计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动”相结合的优化教学程序,把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与学法的指导相结合。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试行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试行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江苏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新课程课时与学分安排及选修I模块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江苏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江苏省普通高中校本评价指导意见(试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5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苏教基[2001]86号)精神,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江苏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为建设教育强省、推进“两个率先”提供有力支撑。

2.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时代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课程。

二、目标与任务1.结合江苏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2.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保证高中教育质量,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推广、完善和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

3.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形成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提高国家课程的执行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营造课程实施的交流平台,形成先进的课程文化。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与任务1、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既要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要体现学校实际特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求。

设置并开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开齐一定数量的选修1模块,能够满足学生在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在选修1中至少获得22个学分。

根据我校的师资和设备情况,创造条件开设好一定门类的选修2模块即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在选修2中至少获得6个学分。

从实际出发做好课程开发、设置、实施和管理工作。

2、落实新课程学分管理制度。

学分管理是新课程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制度,也是落实新课程的一个保障性制度。

必须认真做好各学科、各模块的学分考核、认定与管理工作。

3、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研究和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共23个必修学分,占总必修学分的20%,必须认真做好落实、管理及学分认定工作。

4、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全部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能够承担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具备研发、开设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能力,具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具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能力,具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具备对学生进行学分考核和管理的能力。

5、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学校具备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学生选课Z低开班人数达到30人。

6、建立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

为了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新课程的教学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请全体教师参照执行。

第一条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制定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是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

教师都要制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规范。

教学计划应由备课组研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应在开学一周内完成,经教务处审定后实施。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1、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措施,不随意降低或拔高教学要求。

2、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3、要充分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教学的原则,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要体现有利于学个性发展。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在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业务学习与研究及有关活动安排;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单元或章节拟定教学进度。

具体见每学期初发放的“教学进度计划表”第二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程序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双边活动安排;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具和仪器使用;教后反思等。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特别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整合。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电子)表达形式,教案的详略程度可因教材和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注重实效,学校提倡教师制作电子教案。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教学设计应在学科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师教学特点及风格的教学预案。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文档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文档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文档System docu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Senior H igh School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文档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为了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新课程的教学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请全体教师参照执行。

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制定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是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

教师都要制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规范。

教学计划应由备课组研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应在开学一周内完成,经教务处审定后实施。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1、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措施,不随意降低或拔高教学要求。

2、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3、要充分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教学的原则,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要体现有利于学个性发展。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在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业务学习与研究及有关活动安排;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单元或章节拟定教学进度。

具体见每学期初发放的“教学进度计划表”教学设计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程序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双边活动安排;作业布置;教学板书内容;教具和仪器使用;教后反思等。

高中新课程学分核定及管理模式

高中新课程学分核定及管理模式

高中新课程学分核定及管理模式一、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我国对高中课程进行了全新改革。

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本文档旨在阐述高中新课程学分核定及管理模式,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学分核定原则1. 全面性原则:学分核定应涵盖所有高中课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面的教育。

2. 过程性原则:学分核定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活动。

3. 个性化原则:学分核定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4. 公平性原则:学分核定应确保客观、公正,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三、学分设置与要求1. 学分总量:高中阶段总学分设置为144分。

2. 学科学分:每位学生需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中至少获得126分,其中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分不得少于60分。

3. 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修习,最多获得18分。

4. 实践活动:学生需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6分。

5.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需参加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四、学分管理模式1. 学分认定:学分认定由学校负责,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出学分建议。

2. 学分审核:学校教务部门对学生提交的学分进行审核,确保学分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 学分累积与转换:学生所获学分可累积,并可作为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参考。

4. 学分调整:对于特殊情况,如学生因故无法完成课程学习,可在学校指导下进行学分调整。

5. 学分记录与查询:学校需建立学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学分记录和查询服务。

五、实施与保障1.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新课程学分管理的顺利实施。

2. 培训与指导: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分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3. 家校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确保学分管理的有效实施。

新课程教学管理暂行办法

新课程教学管理暂行办法

英德市第二中学新课程教学管理暂行办法一、指导思想我校课程改革工作要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

要坚持把先行地区的课程改革先进经验和我校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我校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使学校获得更大、更高、更快的发展。

二、组织保障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我校成立三级组织:(一)成立新课程改革委员会课程改革委员会:主任:邓北平副主任:张鸿飞、马穗勤、李小兵、罗晓虹、委员:杨育康、邓东梅、何建鸣、莫四广、黄振雄、兰小军、李霞英、李海珍职能:第一、全面领导和指挥新课程改革工作。

第二、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把握我校课改的方向,统一全校教职工对课改工作的认识。

第三、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课改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

第四、对新课程实施实行动态管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第五、领导课程改革办公室的工作。

(二)成立新课程改革办公室负责人:马穗勤执行单位:教导处职责:第一、贯彻执行课程改革委员会的各项决议。

第二、收集、分析、整理各地区、各学校课程改革前沿的经验和信息,为课程改革委员会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有步骤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宣传新课程相关的新理念、新思想。

第四、开展对外交流,考察课改试验地区相关学校的课改情况,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借鉴一些与我校存在共同点的学校的课改模式。

第五、根据我校实际和国家课改精神,制定二中课改行动方案、二中新课程培训方案、二中设置及学分评定方案、二中分管理制度、二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等第六、编制学生选修课指导手册。

第七、编制二中“学生成长手册”。

第八、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制定工作。

第九、发布课改信息,编制课改材料。

(三)成立新课程改革专家咨询组组长:张鸿飞组员:学科带头人专家组要对我校新课程的设置、学生选课、学分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等提出意见,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将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措施。

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

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

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一、改革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愈加高,中国的高中教育需要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求。

2018年,国务院批准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旨在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全社会有关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内容1. 新的高中教育制度(1)高中教育将从原来的“6+3”变为“5+3+4”,以符合国际惯例和高等教育需要,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学习。

(2)高中学年将从原来的36周增加到40周,延长学习时间。

(3)建立“高中课程的基本和主要内容”以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个阶段的课程。

2. 新的课程体系为了实现更优质的教育,新的高中课程体系将分为<u>两部分</u>:(1)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基础课程的实施将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更加坚实。

(2)选修课程:根据不同的个人需求和兴趣爱好,学生将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得到更多的发展。

3. 知识点和技能的结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外,新的高中课程将更强调应用技能的培养,学生会比以前更多地学习今日社会所需要的实际应用技能。

4. 创新思维能力新的高中课程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多地使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实践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

5. 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新的高中课程将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将借助学科知识和实践,不断提升其的独立思考和领导能力,为成为未来的领袖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改革的预期效果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将带来以下效果:(1)更全面的素质教育:学生成长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2)开阔学生职业发展的视野:启发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关注,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学校将为社会培养出了更多创新、应用的人才,走向国际、做好民族。

高中新课程改革及学分管理策略

高中新课程改革及学分管理策略

高中新课程改革及学分管理策略1. 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我国对高中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本次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同时引入学分管理机制,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新课程改革及学分管理策略。

2. 高中新课程改革概述2.1 课程设置新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与拓展,增加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减少重复性、理论性课程。

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跨学科素养。

2.2 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开展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评价体系新课程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单一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评价的影响。

3. 学分管理策略3.1 学分定义学分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完成课程和活动所获得的学业成就。

学分管理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3.2 学分获取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课程、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竞赛奖项等多种方式获取学分。

不同课程和活动的学分值有所不同,具体标准见附录。

3.3 学分要求学生需在高中阶段累计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才能毕业。

学分要求包括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和实践性学习学分。

3.4 学分管理平台学校建立学分管理平台,对学生学分进行实时记录和监控。

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学分情况,以便合理调整学习计划。

4. 实施保障4.1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学分管理的实施。

4.2 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和学分管理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4.3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理解和支持新课程改革和学分管理,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总结高中新课程改革及学分管理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通过本次改革,我国高中教育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中学新课程改革管理办法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为了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新课程的教学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请全体教师参照执行。

一条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制定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是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

教师都要制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规范。

教学计划应由备课组研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应在开学一周内完成,经教务处审定后实施。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措施,不随意降低或爱扬教学要求。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要充分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教学的原则,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要体现有利于学个性发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在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业务学习与研究及有关活动安排;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单元或章节拟定教学进度。

具体见每学期初发放的教学进度计划表二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程序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双边活动安排;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具和仪器使用;教后反思等。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特别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整合。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电子)表达形式,教案的详略程度可因教材和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注重实效,学校提倡教师制作电子教案。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应在学科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师教学特点及风格的教学预案。

倡导同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备课,鼓励不同教法的实验与创新。

教学设计要按课时编写,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精心预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家庭和社区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

、在学法指导上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备课时,既要注重本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相关知识和问题的联系与综合。

、积极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特别要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激、同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多元反思,写好课后反思。

三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省下发的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要求执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做到知识正确,概念清楚,同类材料丰富,容量适当,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充分。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课外辅导要安排在学生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不得妨碍其它学科教学,不得借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课外辅导一般要辅导记录,内容包括辅导对象、时间、地点,可参照二课堂活动的记录形式进行记录六条实验与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实验与信息技术,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要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完成实验课与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

开展实验与技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实验前应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对实验器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组合安装实验器具的能力。

、实验时应做好实验指导和教学组织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按实验内容和程序进行操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实验完毕,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并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比例应占%以上。

上机前要明确上机操作的任务,提出具体要求;下机前要检查学生练习的情况并及时向学生反馈。

上机练习内容要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突出练习的针对性,鼓励创新。

、地方课程的教育活动要与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要与本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突出活动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七条学业评价有计划地考核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要逐步形成教师、学生和激同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评价功能的发挥,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学业评价的基本要求:、重视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小组讨论、质疑和作业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描述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采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评价要有适当的记录(电子或文本)、利用检验、检测对学生进行平时学业成绩的评价。

通过课堂检测,单元检测等形式考试,对学生课堂学习或阶段性学习进行评价,做好评价记录。

并通过评价了解一个阶段教与学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法,促进教学达到学科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模块考试或终结性水平考试评价学生完成学业情况。

这种考试的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和题型的多样性,做到试题分布合理,难易适当,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区分度好。

监考组织严密,阅卷客观公正、宽严适度,及时进行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具体由教科处统一组织,级组配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评价按照其具体的实施办法执行。

、任何班级和教师个人不允许对学生按考试成绩公开排名。

八条反思与总结教师应经常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我评价与反思,通过评价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总结提高。

学期()结束后,教师应对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总结报告要报教务处备案。

总结内容包括:、本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

、学期教学质量分析。

、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课堂教学十条建议,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紧盯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突出课堂高效益的提高,针对学校领导和各级部主任、备课组长深入课堂听课发现的问题,现整理《课堂教学十条建议》,希望各级、各备课组做好参考,真抓落实,各位老师在规范课堂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个性教学,体会工作的快乐,提高教学的效益。

一、认真组织教学过程,上课预备铃结束前2分钟,应到达教室侯课。

每一节课都要组织教学,上课铃响,教师必须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宣布上课,对学生的致敬必须还礼。

下课铃响,向学生宣布下课。

二、每一节正课和自习都必须板书学习目标和明确要求。

每一节课都必须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课堂小结,一定留给学生-分钟的时间进行反刍总结。

三、杜绝课堂语言罗嗦,声音要洪亮,必须使用普通话,坚决克服语速过快和过慢,语言不带感情、说给自己听等现象,不能有口语和土话。

四、课堂教学必须加强管理,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根神经,积极动脑思考。

教师导学、点播所支配时间不超过25分钟。

五、多媒体的使用是在正常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时。

幻灯片多媒体不可多用,不能用手和教鞭敲击屏幕。

避免一节课出现多数是滚动的多媒体画面或者仅仅出示学习目标。

该板书的不能用多媒体代替。

六、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杜绝小儿科问题和假问题(只是浪费时间,放慢节奏),提问有深度的问题必须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尽量少用集体回答。

七、问题设计要符合实际,增大学生的思维量,培养思维能力是目的。

问题必须有深度,切合实际,充分调动学生,不能包办代替。

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八、课堂设计时间分配要合理,推进快,节奏快,衔接好。

加大课堂容量,加大学生思维量。

老师全身心投入,利用老师的情感唤起学生活跃的课堂气氛。

九、科学板书设计,板书要设计版面和所写内容,一笔一划,不能连笔。

板书要工整、大方、清晰。

坚决克服字写的小、乱、草等现象。

十、备课(正课和自习)一定要充分设计,要按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围绕知识落实扎实、能力训练到位、激发学习思考热情进行科学设计学案,下大气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科信仰。

板块清晰(每节课-个板块),过渡自然。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讲解、提问、练习面向全体学生。

要尽可能地利用师生、学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意志,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鼓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要讲易错点、易混点和易漏点。

教师上课时讲授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课时的三分之二。

、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

按时上下课,不随意缺课和私自调课,不在课堂上会客、抽烟、接打电话以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条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课堂作业包括巩固性练习(板演、口练、笔练)和检查性练习,课后作业除了布置常规的书面作业外,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活动性、实践性和研究性作业。

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要求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或设计作业内容,作业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

课堂作业力求当堂完成。

、着眼学生发展,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要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可选择地布置不同的作业,避免机械训练和重复训练。

、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

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对每次作业要给出积极的评价和及时的讲评,并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的相关要求对作业等过程评价做适当或详细的记载,即填写莘县一中学作业批改登记表。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作业一般要按课时布置,语文(基础知识)、英语作业以单元布置,原则上都要全批全改;语文作文每学期八大六小,大作文要全批全改;英语作文每学周一次,要求全批全改;政、史、地要适当布置基础知识的巩固作业外,一般布置以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性为主的课外作业。

鼓励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富有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的探索。

、综合实践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及选修课程(如地方课程)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参照综合实践课和选修课的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