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第二章 医学原虫

合集下载

常见人体寄生虫 医学原虫

常见人体寄生虫 医学原虫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4.寄生虫学检查
在粪便中检获大、小滋养体、包囊均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硫酸锌离心浮聚法,碘液染色法 。也可采用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等免疫学的方法辅助诊断。
5.防治原则
加强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注意个人 卫生,饮食卫生,消灭苍蝇和蟑螂;普查普治病人和带虫者 ,常用的驱虫药有甲硝咪唑,甲硝磺酰咪唑等。
(3)配子体
1)雄配子体 2)雌配子体
三、疟原虫
2、生活史
三、疟原虫
3.致病性
(1)发作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胀破红细胞引 起疟疾发作,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退 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周期与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的 周期一致。间日疟隔日发作1次,三日疟隔两天发作1次, 恶性疟隔日发作1次或不规则发作。 (2)再燃 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重新感染的情况下, 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 再次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引起再燃的原因是:虫体 抗原发生变异及宿主免疫力低下。
小结
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感染阶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核包囊,感染方式误食,致病阶段大滋养体。
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分为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引起疟疾。疟 原虫的生活史中,人是中间宿主,蚊是终宿主。感染阶段子孢子,感染 方式雌性按蚊叮咬,生殖方式世代交替。
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女性阴道、尿道以及男性尿道和前列腺,可引起 相应部位的炎症。虫体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在 人群中传播。
三、疟原虫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和肝细胞内,引起疟疾。寄生于人体 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 形疟原虫,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现以间 日疟原虫为例介绍如下。

人体寄生虫之原虫-132页精选文档

人体寄生虫之原虫-132页精选文档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利什曼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六大热带病之一。 引起内脏利什曼病也称黑热病,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于人体的利什曼原虫有4种: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内脏利什曼病, 热带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利什曼病,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利什曼病, 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粘膜皮肤利什曼病。
2.播散倾向
• 某些原虫侵犯人体后,引起的病变并不仅 局限于某一器官或部位,而具有向其它组 织扩散的倾向。
3.机会性致病(条件致病)
• 有些原虫对健康宿主不表 现明显致病性,但当宿主 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 能不全时,引起急性感染 或严重发作,称为机会致 病原虫。
六、常见医学原虫分类
肉足鞭毛门 顶复门 纤毛门
官受到损害。
三、致病
主要致病机理: 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 使巨噬细胞相对较集中的一
些脏器,如脾、肝、骨髓、淋 巴结等器官出现明显的病理损 害。 浆细胞也大量增生加剧上述变化。
临床表现
潜伏期:3-7个月,甚至一年。 发热:表现为长期不规则热,常呈双峰热型; (上下午各一次
高热) 全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大量被破坏,红细胞、白
医学原虫
(Medical Protozoa)
一、概念
• 1.原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属原生生物亚界,能独立 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
• 2 .医学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 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
二、原虫的基本形态
• 原虫很小,大多在数十微 米左右,最大的有200μ m 左右 。
a.主要是含有包囊的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有时可造成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含答案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含答案

第二章医学原虫学测试题一、填空题1.原虫的基本结构由、和三部分组成。

2.原虫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和。

3.原虫的有性生殖主要有和;无性生殖主要有和。

4.机会致病的原虫主要有、和。

5.可在人体肠腔内寄生的阿米巴原虫主要有、、、和。

6.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细胞质分为和。

7.碘液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未成熟包囊,可观察到个核、呈棒状的和棕红色的。

8.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成熟包囊有个细胞核。

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传染源是从粪便排出的感染者,包括。

10.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侵入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转变为。

11.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原学诊断包括粪便检查和病灶检查,后者只能查到时期。

12.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观察到位于核中央,核膜内缘有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

13.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构造同滋养体,呈棒状,被溶解而呈空泡状。

14.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在外界很快,在流行中。

15.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侵入肠壁静脉,可随血流至肝、肺、脑等组织引起炎症,形成脓肿。

16.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宿主肠壁组织,引起;并可侵入肠壁静脉,随血流至肝、肺等组织引起。

17.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自粪便中排出具有的特点,所以需要多次检查,才能提高检出率。

18.溶组织内阿米巴呈分布,它的流行与环境的关系甚大。

1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被人误食后,在小肠内脱囊而出,进行增殖,主要寄生部位为。

二、单项选择题1.医学原虫是指AA.寄生于人体并能致病的原虫B.营寄生生活的原虫C.引起人兽共患病的原虫D.单细胞真核动物E.寄生于人体的非致病性和致病性原虫2.生活史属人间传播型的原虫是AA.齿龈内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虫C.刚地弓形虫D.疟原虫E.上述所有原虫3.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起BA.阿米巴性角膜炎B.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C.阿米巴痢疾D.阿米巴肝脓肿E.皮肤型阿米巴病4.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最常用方法是CA.离心沉淀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C.碘液涂片法D.生理盐水涂片法E.透明胶带法5.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为DA.二核包囊B.滋养体C.包囊D.四核包囊E.滋养体和包囊6.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主要感染方式为BA.经皮肤B.经口C.经媒介昆虫D.接触E.经胎盘7.阿米巴肝脓肿患者体内原虫的发展过程是E8.A.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B.包囊→肠腔型滋养体→包囊C.肠腔型滋养体→包囊→肠腔型滋养体D.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包囊E.包囊→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8.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组织型滋养体不能EA.转化为肠腔型滋养体B.排出体外C.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大量繁殖D.吞噬红细胞E.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形成包囊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阶段是BA.肠腔型滋养体B.组织型滋养体C.肠腔型滋养体和组织型滋养体D.包囊E.以上各期10.溶组织内阿米巴能否致病与下列因素有E 关A.肠道内环境B.虫株的毒力C.细菌的协同作用D.宿主的免疫机能状态E.上述所有因素11.急性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病理变化是AA.肠壁上的烧瓶样溃疡B.阿米巴肉芽肿C.虫体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的破坏D.弥漫性炎症反应E.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的变态反应12.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壁而致病的机制C 为A.酶的溶组织作用B.伪足运动的机械性破坏C.对靶细胞的接触粘附、酶的溶解、伪足运动的机械破坏和对组织的吞噬降解D.变态反应E.随血液循环的播散作用13.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为阿米巴肝脓肿,B其次为A.阿米巴肿B.阿米巴肺脓肿C.阿米巴脑脓肿D.皮肤型阿米巴病E.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14.经口感染的阿米巴有CA.溶组织内阿米巴和棘阿米巴B.布氏嗜碘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结肠内阿米巴D.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E.齿龈内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15.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的病原体是BA.耐格里属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B.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D.哈氏内阿米巴和棘阿米巴E.结肠内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16.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一般可见于AA.成形粪便B.脓血粘液便C.肝穿刺液D.水样便E.肺脓肿穿刺液17.阿米巴病的防治措施是EA.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B.加强粪便管理及保护水源C.治疗病人和带囊者D.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E.所有上述各项18.确诊阿米巴痢疾的主要依据是DA.粪便中查到滋养体B.粪便中查到包囊和滋养体C.粘液血便中查到白细胞D.粪便中查到吞噬有红细胞的滋养体E.粪便中查到包囊19.急性阿米巴痢疾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A是A.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C.IHA查抗原D.ELISA查抗体E.碘液染色法20.粪便污染食物不会致人感染EA.微小内蜒阿米巴B.结肠内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D.布氏嗜碘阿米巴E.福氏耐格里阿米巴21.可通过机械携带传播阿米巴病的医学昆虫是AA.苍蝇B.中华按蚊C.淡色库蚊D.微小按蚊E.白蛉22.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与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的主要鉴别点是BA.胞质内有无吞噬的细菌B.胞质内有无吞噬的红细胞C.胞质内细胞核的多少D.胞质内糖原泡的大小E.胞质内拟染色体的形状23.治疗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的首选药物是 CA.二氯散糠酸酯B.甲苯咪唑C.甲硝咪唑(灭滴灵)D.氯喹E.乙胺嘧啶24.只能用作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辅助诊断E的方法是A.生理盐水涂片法B.碘液涂片法C.乙状结肠镜检查法D.肝脓肿穿刺液查E.ELISA查抗阿米巴抗体25.对人致病力较强的两种阿米巴原虫是DA.结肠内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B.微小内蜒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C.布氏嗜碘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D.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E.结肠内阿米巴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三、名词解释1.隐性感染2.机会致病寄生虫3.世代交替4.肠外阿米巴病四、问答题1.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原虫概论

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原虫概论

三、生活史类型
(一)人际传播型
(二)循环传播型 (三)虫媒传播型
四、分类
根据运动细胞器的有无和类型分为:
(一)叶足虫:以伪足为运动细胞器。
(二)鞭毛虫:以鞭毛为运动细胞器。
(三)孢子虫:无显著的运动细胞器。
(四)纤毛虫:以纤毛为运动细胞器。
溶组织内阿: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 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熟悉:原虫运动方式、生殖方式。 了解:原虫的基本形态结构。
医 学 原 虫 概 论
一、形态
(一)胞膜 (二)胞质 1.基质 2.细胞器 3.内含物 (三)胞核
二、生理
(一)运动:伪足运动、鞭毛运动、纤毛运动。 原虫的生活史过程一般有2个时期。 滋养体(trophozoite) 包囊(cyst) (二)生殖: 无性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和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和配子生殖 世代交替
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滋养体和包囊形态、 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 方法、防治原则和治疗药物。 熟悉: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流行因素。
蓝氏贾第鞭毛虫 (贾第虫)
Giardia lamblia
一、形态
(一)滋养体
(二)包囊
碘液涂片
铁苏木素染色
二、生活史
滋养体 (小肠)
四核 包囊
腹泻
三、致病
(一)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二)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 : 2.胆道系统症状: 3.全身症状:
四、诊断
(一)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
2.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3. 肠检胶囊法: (二)免疫学检查
五、流行
(一)分布: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病人及带虫者。
2.传播途径:通过包囊在人群中传播。

医学寄生虫笔记整理

医学寄生虫笔记整理
(四)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的寄生,引起异位病变(ectopic lesion)。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1


2
3
4
5、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⑴Ⅰ型超敏反应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一)传染源: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转续宿主也可作为传染源。
A、基质—外质:较透明、凝胶状。具有与细胞膜相类似功能。
—内质:溶胶状。是原虫代谢和营养贮存场所。
B、细胞器(按功能分):
①膜质细胞器:主要参与细胞的能量合成代谢。
②运动细胞器:伪足、纤毛、鞭毛等;特殊者尚有—波动膜、吸盘等。
运动细胞器是原虫分类的重要标志,根据其有无和类型分为:
医学寄生虫学笔记总结
总论
第一章引言
一、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
1、定义: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目的: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基础。
3、范畴: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1>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肉足鞭毛门:叶足纲: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
动鞭纲:鞭毛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纤毛门:动基裂纲: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顶复门:孢子纲:孢子虫─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
<2>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s):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多细胞软体动物,借身体肌肉的伸缩作蠕形运动。

寄生虫各章习题(有答案)

寄生虫各章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总论二、单项选择题1.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叫A.体外寄生虫B.体内寄生虫C.兼性寄生虫D.永久性寄生虫E.暂时性寄生虫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A.终宿主B.第一中间宿主C.保虫宿主D.第二中间宿主E.转续宿主3.可诱导变态反应的寄生虫抗原有A.表面和虫体抗原B.代谢产物抗原C.绦虫的囊液和线虫的蜕皮液D.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E.A、B、C、D全部4.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伤,除外A.阻塞腔道B.夺取营养C.压迫组织D.吸附作用E.破坏细胞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有A.无季节性B.仅有季节性C.无地方性D.仅有地方性E.既有地方性,又有季节性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生物因素是A.寄生虫病患者的存在B.感染的脊椎动物的存在C.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存在D.带虫者的存在E.健康人群的存在7.寄生虫病的传染源,除外A.感染的中间宿主B.带虫者C.感染的家畜D.感染的野生动物E.寄生虫病患者8.寄生虫侵入人体后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是A.诊断阶段B.致病阶段C.感染阶段D.游移阶段E.寄生阶段9.专性寄生虫是A.成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B.幼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C.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D.成虫和幼虫均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E.寄生虫生活史全部阶段,或至少有部分阶段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10.机会致病寄生虫是A.偶然感染的寄生虫B.感染非正常宿主的寄生虫C.暂时寄生的寄生虫D.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E.免疫功能正常时致病的寄生虫1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人主要作为A.保虫宿主B.转续宿主C.终宿主D.第一中间宿主E.第二中间宿主12.预防不需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主要采取的措施,除外A.粪便管理B.防止粪便污染食物、水源C.注意个人卫生D.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E.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四、问答题1.阐述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2.寄生虫对宿主可造成哪些损害?3.阐述寄生虫抗原的特点。

医学原虫-寄生虫学课件

医学原虫-寄生虫学课件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寄生,通过破坏红细胞和释放毒素引起症状。疟疾的典型症 状包括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以及贫血和脾肿大等。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流行,是全球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钩虫
总结词
钩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源进入人 体,引起钩虫病。
详细描述
钩虫主要寄生于小肠内,通过吸取肠道血液生存。感染后症 状包括贫血、营养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等。钩虫病在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可通过改善卫生条件和加强个人防护 措施来预防。
阿米巴原虫具有变形能力,可以在不同环境中适应生存。它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并随粪 便排出,导致阿米巴痢疾。感染后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和发热等。阿米巴肝脓肿是由于阿米巴原虫进入肝脏并在 其中繁殖引起的。
疟原虫
总结词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引起周期性发热和贫血等症状。
详细描述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组织 活检等手段确诊寄生虫感染。
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寄生虫种类和感染部位 ,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和辅助治疗等措施。
03
常见医学原虫介绍
阿米巴原虫
总结词
阿米巴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是导致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的病原体。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血吸虫主要寄生于肠系膜静脉中,引起肠道和肝脏病变。感染后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脓血便和肝脾 肿大等。血吸虫病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是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04
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 别是在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后 ,以及在准备食物之前和吃饭 之前。

Parasite寄生虫2-医学原虫-孢子虫

Parasite寄生虫2-医学原虫-孢子虫

疟疾(Malaria)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 大,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100万。 malaria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 在我国华南、华中的某些地区,特别是 云南和海南省尚有不少病例。 malaria仍是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 一。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三期六种形态 1.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 2.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3.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1 滋养体(trophozoite)期
Fig. 1: normal red cell; Figs. 2-6: ring stage parasites (young trophozoites)
2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 体小结实,圆形,不 活动 疟色素集中一团,黑 褐色 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 内脏毛细血管
3 恶性疟原虫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8~36个,通 常18~24个,排列不 规则 疟色素集中成一团 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 2/3至3/4
4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恶性疟病人脑标本切片

1 病原检查

血涂片姬氏或瑞氏染色法: 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经吉氏或瑞氏液染色 后光镜检查malaria parasites. 采血时间: 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发作数小时后因晚 期滋养体寄生虫的红细胞滞留下皮下脂肪及内脏 微血管中,不易查见。 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小时内,太久后原虫 数量要下降。
孢 子 虫
孢子虫属顶复门的孢子虫纲,营寄生生活。 生活史较复杂,具有无性的裂体增殖和有性 的配子生殖两种生殖方式。这两种生殖方式 可以在一个宿主或分别在两个不同宿主体内 完成。 危害人体较严重的有疟原虫、弓形虫、隐孢 子虫和卡氏肺孢子虫。

Parasite寄生虫2-医学原虫-鞭毛虫

Parasite寄生虫2-医学原虫-鞭毛虫
滋养体无色透明,有折光性,体态多 边,运动活泼
阴道毛滴虫作旋转式运动
滋养体—姬氏染色
鞭毛 椭圆形泡状核 轴柱 深染颗粒--氢化酶体
生 活 史
生活史简单,仅有滋养体期 虫体以纵二分裂法繁殖 滋养体为本虫的感染期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而传染 主要寄生在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多见,也可在 尿道内发现;男性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 也可在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
1. 滋养体 2. 包囊
1 滋养体
呈半个倒置梨形,9~21µ m× 5~15µ × 2~4µ m m 两侧对称,背凸腹平,腹面 前半部向内凹陷成吸盘 有4对鞭毛,分为前、后侧、 腹、尾鞭毛各1对 有1对并列细胞核在吸盘底部 有1对轴柱,纵贯虫体中部, 不伸出体外 1对半月形中体与轴柱1/2相交


1.致病机制 虫体本身毒力 宿主的生理状态—阴道自净作用减弱。阴 道自净作用:健康女性阴道内有乳酸杆菌, 发酵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产生乳酸,使阴 道保持酸性环境,该环境可抑制致病菌或 虫体的繁殖。
2.临床症状 1) 阴道感染滴虫后,一般分泌物较多,呈灰黄 色,带泡状,伴有臭味,也有呈乳白色的液状 分泌物,当伴细菌感染时白带呈脓液状或粉红 状。外阴搔痒,灼热、刺痛,性交疼痛。如尿 路也受感染,可出现尿痛,尿频,甚至血尿, 少数患者且有全身乏力,腰酸及下腹痛,不过, 亦有感染滴虫而阴道无炎症反应、无其他症状 的带虫者。
鞭 毛 虫
鞭毛虫隶属于肉足鞭毛门的动鞭纲,是以 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无色素体。种类 繁多,分布很广,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营寄生 生活的鞭毛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消化道、泌尿 道、血液及组织内。生活过程以分裂法繁殖。 有些种类尚可形成包囊。 寄生人体的鞭毛虫常见的有十余种,其中 利什曼原虫、锥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及阴道鞭 毛虫对人体危害较大。

医学寄生虫_复习重点

医学寄生虫_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又称医学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再现寄生虫病:指那些早已熟知,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寄生虫病。

1、新现寄生虫病的第一类:疾病和综合征已被认知,但未被确认或病原体未被确认;第二类:疾病早已存在,但病原体重新鉴定或分类;第三类:自由生活寄生虫,新发现可偶然寄生于人体;第四类是那些过去可能并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

新现寄生虫病:是指新识别的和未确认的寄生虫病。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栖(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河马与小鸟。

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s):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一、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二、寄生虫的类别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寄生虫考试大纲

寄生虫考试大纲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引言1.掌握世界范围内重点防治的十大热带病名称以及国内流行的五大寄生虫病名称。

2.了解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危害性,我国防治寄生虫病的重大成就和现状。

第二章寄生关系及演化1.掌握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2.了解寄生关系的演化。

第三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掌握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

2.掌握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

3.掌握寄生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4.了解寄生虫的营养和代谢。

第四章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1.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2.熟悉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第五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1.熟悉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

2.熟悉寄生虫抗原的特点。

第六章寄生虫病感染的特点1.掌握感染阶段、带虫者、隐性感染等基本概念。

2.熟悉寄生虫病感染的特点。

第七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制1、掌握传染源、易感者等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传播途径。

2、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特点和防制原则。

了解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第八章原虫概论1.掌握原虫的生活史类型。

2.掌握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3.熟悉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4.了解原虫的分类。

第九章叶足虫1.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病原诊断方法, 注意溶组织内阿米巴与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的形态鉴别。

2. 熟悉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特征。

3.了解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十章鞭毛虫第三节蓝氏贾第鞭毛虫1.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致病、病原诊断方法。

2.了解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第四节阴道毛滴虫1、掌握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致病、病原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2.了解阴道毛滴虫病的分布和流行因素。

第十一章孢子虫第一节疟原虫1.掌握间日疟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2.了解疟疾的分布、流行因素、防治原则和措施。

第二节弓形虫掌握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致病和病原实验诊断方法。

寄生虫学——医学原虫概论

寄生虫学——医学原虫概论

医学原虫概论一、形态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生理功能呈球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由胞膜、胞质和胞核组成1.细胞膜(单位膜的结构)▪保护自身稳定▪参与与宿主相互作用▪参与虫体的感觉、运动、侵袭、摄食、营养、排泄等生理功能2.细胞质▪基质—外质(运动、摄食、呼吸等)和内质(营养存储、代谢)▪细胞器—①膜质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②营养细胞器,如胞口、胞咽等;③运动细胞器,如伪足、鞭毛、纤毛等▪内含物—如食物泡、糖原泡等3.细胞核▪由核膜、核质、核仁、染色质组成▪泡状核(多见)、实质核二、生理运动—运动方式:伪足运动(阿米巴)、鞭毛运动、纤毛运动滋养体(trophozoite) —能运动的原虫生活史阶段包囊(cyst)、卵囊(oocyst) —滋养体可分泌外壁,由运动转为静止营养—表膜吸收小分子营养;吞噬、吞饮、胞口摄取食物代谢—能量代谢与合成代谢大体符合寄生虫代谢特征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或两者兼有无性生殖—①二分裂;②多分裂;③出芽生殖有性生殖—①接合生殖;②配子生殖三、生活史类型简单型—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凭借直接接触或传播媒介的机械携带在人群中传播①生活史只有滋养体阶段—阴道毛滴虫②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多数肠道寄生阿米巴、鞭毛虫、纤毛虫循环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一种或一种以上脊椎动物,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的世代交替,如刚地弓形虫虫媒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经吸血昆虫体内的无性或有性增殖,再传播至人体或其他动物,如利什曼原虫四、致病特点增殖—虫血症(parasitemia)破裂—如弓形虫寄生的有核细胞,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压迫—如弓形虫的包囊阻塞—如疟原虫扩散—原位扩散、血行播散等机会性致病—有些原虫对健康人不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但在一些极度营养不良、晚期肿瘤、长期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以及艾滋病等免疫功能受累宿主,常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病症,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如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弓形虫等阿米巴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物、水与手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于肝、肺与脑等致病阶段:滋养体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1个四核包囊→口→小肠→脱囊成4核囊后滋养体→8个滋养体(二分裂繁殖)→定居于结肠粘膜皱褶或肠腺窝处→滋养体侵入肠壁或转变成包囊排出体外。

医学寄生虫学-2医学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2医学原虫学

2. 有性生殖
( 1 )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结合,交换核质,
再分裂成两个新个体
(2)配子生殖:由原虫的雌、雄配子结合(受
精)形成合子的过程
3. 世代交替: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殖两种方式交替进行
五、致病特点
1. 增殖作用 • 破坏细胞
• 播散作用
2. 机会性致病
隐性感染
条件适合
致病
危害生命
2. 讲究个人、经期卫生:避免间接接触
刚地弓形虫
( Toxoplasma gondii )
• 感染率高
• 人兽共患
• 机会致病 • 危害严重
一、 形 态
滋养体
宿主细胞膜 包 绕 虫体分泌 囊 壁
卵 囊
孢子囊
假包囊
(速殖子)
包 囊
(缓殖子)
子孢子
二、 生 活 史
在中间宿主体内
包囊 卵囊 假包囊
●从包囊感染到排出卵囊约需3~10天 ●从假包囊、卵囊感染到排出卵囊需20天以上
3. 卵囊排出量:1000万个/日,持续10~20天
小结:
1. 感染阶段多: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2. 寄生的组织部位多:所有有核细胞,特别是脑、 淋巴结、肌肉、心、肝、肺等 3. 中间宿主多:除人外,140多种哺乳动物, 鸟类,鱼类 4. 繁殖方式多:内二芽殖、二分裂、裂体增殖、 孢子生殖(无性); 配子生殖(有性) 5. 猫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医学原虫学
( Medical Protozoology )


一.定义
原虫:体积微小,能独立完成如摄食、
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生命 活动全部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 (原虫:6万5千余种,寄生原虫:1万种)

【北京大学-医学寄生虫】_医学原虫_20200425234131

【北京大学-医学寄生虫】_医学原虫_20200425234131
如弓形虫,隐孢子虫
原虫分类
传统分类(Levine系统)
1.动鞭纲(鞭毛): 杜氏利什曼原虫 阴道毛滴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2.根足纲(伪足): 溶组织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3.孢子纲 : 疟原虫、弓形虫
4.动基裂纲(纤毛): 结肠小袋纤毛虫
新教材分类(Cox生物学分类系统) 原生动物界
眼虫门,动基体纲 副基体门,毛滴纲 后滴虫门,双滴纲
无鞭毛体
(巨噬细胞)
大量繁殖
要点: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 致病阶段:无鞭毛体 感染途径:白蛉叮咬 也可经输血感染 寄生部位:巨噬细胞内
三. Pathogenesis
致病机理
无鞭毛体寄生于 单核巨噬细胞内
引起破坏、 增生病变
主要病变器官:脾、 肝、骨髓、淋巴结等
Clinical manifestation
Medical Protozoa
医学原虫
原虫(protozoa) 是指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形态学结构类似于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 生理学上具备多细胞动物的一切生理功能
寄生于人体的原虫称为医学原虫 (Medical protozoa)
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 致病性的,非致病性的
假包囊
速殖子
被食入


缓殖子
在肠腔内释出
成熟卵囊
子孢子
免疫功
侵入肠壁
能正常
假包囊
随血流侵入 (速殖子) 免疫功
有核细胞内
能下降
(有核细胞内)
包囊
虫体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类锥体接触细胞膜 棒状体分泌穿透增强因子 旋转运动 (后部)阿米巴运动的方式进入
虫体的逸出

人卫版人体寄生虫学之医学原虫概论教学护理课件

人卫版人体寄生虫学之医学原虫概论教学护理课件
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联系,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医学原虫病的防控工作。
交流平台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防控技术和政策方面的 信息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综合护理
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手段,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 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医学原虫病的防治知识,提高 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和生活调整,促进 身体康复。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接触污染水源。
环境卫生改善
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改善供水条件。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饮食卫生:注意食物的清洁和烹饪方式,避免生 食。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01
健康教育
02
03
04
提高公众对医学原虫病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传授 预防知识和技能。
CHAPTER 02
医学原虫感染与致病机制
感染途径与方式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污染的 环境而感染,如阿米巴
病。
消化道传播
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 物或水而感染,如贾第
鞭毛虫病。
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或注射等途径 而感染,如疟疾。
呼吸道传播
吸入被寄生虫污染的空 气而感染,如弓形虫病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监测与控制
建立健全寄生虫病的监测和控 制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寄生
虫病的爆发和流行。

寄生虫学第二篇 医学原虫--第九章 概论

寄生虫学第二篇 医学原虫--第九章 概论

第⼆篇 医学原⾍ 第九章 概论 原⾍为单细胞真核动物,体积微⼩⽽能独⽴完成⽣命活动的全部⽣理功能。

在⾃然界分布⼴泛,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约65000余种,多数营⾃⽣或腐⽣⽣活,分布在海洋、⼟壤、⽔体或腐败物内。

约有近万种为寄⽣性原⾍,⽣活在动物体内或体表。

医学原⾍是寄⽣在⼈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致病性原⾍,约40余种。

其中的⼀些种类以其独特的⽣物学和传播规律危害⼈群或家畜,构成⼴泛的区域性流⾏。

形态 原⾍的结构符合单个动物细胞的基本构造,由胞膜、胞质和胞核组成。

1.胞膜 包裹⾍体,也称表膜或质膜。

电镜下可见为⼀层或⼀层以上的单位膜结构,其外层的类脂和蛋⽩分⼦结合多糖分⼦形成表被,或称糖萼(glycocalyx)。

表膜内层可有紧贴的微管和微丝⽀撑,使⾍体保持⼀定形状。

研究表明,原⾍的表膜作为与宿主和外环境直接接触的界⾯,对保持⾍体的⾃⾝稳定和参与宿主的相互作⽤起着重要的作⽤。

已有证明某些寄⽣原⾍的表膜带有多种受体、抗原、酶类,甚⾄毒素;表膜还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些种类的表膜抗原还可不断变异;在不利条件下,有些种类还可在表膜之外形成坚韧的保护性壁。

因此原⾍表膜的功能除具有分隔与沟通作⽤外,还可以其动态结构参与营养、排泄、运动、感觉、侵袭、隐匿等多种⽣理活动。

对原⾍表膜的深⼊研究已成为揭⽰宿主与寄⽣⾍相互作⽤机制的重要⽅⾯。

2.胞质 主要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基质均匀透明,含有肌动蛋⽩组成的微丝和管蛋⽩组成的微管,⽤以⽀持原⾍的形状并与运动有关。

许多原⾍有内、外质之分,外质较透明,呈凝胶状,具有运动、摄⾷、营养、排泄、呼吸、感觉及保护等功能;内质呈溶胶状,含各种细胞器和内含物,也是胞核所在之处,为细胞代谢和营养存贮的主要场所。

原⾍的细胞器按功能分为:①膜质细胞器:主要由胞膜分化⽽成,包括线粒体,⾼尔基复合体,内质,溶酶体等,⼤多参与与合成代谢。

某些细胞器可因⾍种的代谢特点⽽有所缺如或独有,如营厌氧代谢的种类⼀般缺线粒体;②运动细胞器:为原⾍分类的重要标志,按性状分为⽆定形的伪⾜(pseudopodium),细长的鞭⽑(flagellum),短⽽密的纤⽑(cilia)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医学原虫学三、名词解释1. 1.隐性感染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无临床表现,也不易用常规方法检出病原体,这种寄生现象称隐性感染。

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多属隐性感染。

2.机会致病寄生虫 2.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3. 3.世代交替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4. 4.肠外阿米巴病L:肠阿米巴病患者肠壁内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静脉,随血流到肝脏、肺、脑等组织,大量繁殖并破坏溶解组织,形成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称为肠外阿米巴病。

肺脓肿只有少数是因血液循环播散而致,多数是因肝脓肿内滋养体穿破横膈、经胸腔侵入肺而引起。

问答题1 1.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以下三种:(1)人间传播型完成生活史只需要一种宿主,通过接触或传播媒介的机械性携带而传播。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2)人与动物间传播型生活史中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作为宿主。

如弓形虫生活史中终宿主是猫,中间宿主是人或鼠等。

(3)虫媒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要在吸血昆虫体内发育和/或增殖至感染阶段。

如杜氏利什曼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在白蛉体内发育增殖后,通过叮咬注入人体。

22.简述急性阿米巴痢疾的致病机制及典型病变特点.急性阿米巴痢疾的致病机制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接触并粘附于肠粘膜,释放穿孔蛋白等细胞致病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破坏和溶解肠粘膜细胞,吞噬和降解这些靶细胞和红细胞。

早期病变主要在浅表的肠粘膜层,病灶区很小。

随后滋养体大量繁殖,并可穿破粘膜肌层,在疏松的粘膜下层繁殖扩展,溶解破坏组织,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为其典型病变。

33.诊断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病原学方法有哪些?并阐述其注意事项。

.诊断急性阿米巴痢疾,挑取病人少许粘液血便,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活动的滋养体,如发现吞噬红细胞的滋养体,即可确诊为阿米巴痢疾。

检查时应注意:(1)送检粪便必须新鲜、及时,并注意保暖。

(2)取材容器必须洁净,其内不能有化学药品或与粪尿相混。

4.4.通常认为人体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后大多数人呈无症状的带囊状态,其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人体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大多数呈现带囊状态的原因:(1)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后能否致病与虫株毒力、肠道环境因素和宿主的全身或局部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四核包囊被人食入后,基本过程是包囊→肠腔型滋养体→包囊,所以病人多呈带囊状态。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肠壁局部发生损伤或肠功能紊乱时,滋养体才侵入肠壁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甚至进而随血流或直接播散到其他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2)以往将不致病的迪斯帕内阿米巴也归于溶组织内阿米巴。

第二节鞭毛虫和纤毛虫三、名词解释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寄生于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全身组织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内,椭圆形虫体内可见圆形细胞核、杆状动基体和点状基体,为黑热病的致病阶段。

2. 2.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故称旅游者腹泻。

四、问答题1.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

1.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过程需要节肢动物白蛉和人或哺乳动物两个宿主。

在白蛉体内的发育当雌性白蛉叮刺病人或感染哺乳动物时,血液或皮肤内含无鞭毛体的单核巨噬细胞被吸入其消化道。

经3~4天后发育成熟为梭形前鞭毛体,同时以纵二分裂法繁殖,并集中在白蛉的口腔和喙。

在人体内的发育当感染前鞭毛体的白蛉叮咬健康人或哺乳动物时,虫体随白蛉的唾液注入宿主体内,一部分前鞭毛体被破坏,一部分进入巨噬细胞内形成纳虫空泡。

虫体在此形成无鞭毛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虫体大量增加,导致巨噬细胞破裂,释放出的无鞭毛体又可进入附近的巨噬细胞。

并可随巨噬细胞到达全身,特别是在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富含巨噬细胞的组织、器官。

杜氏利什曼原虫造成人体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淋巴结肿大。

2.简述黑热病患者贫血的机制2.黑热病患者贫血的机理为:(1)脾脏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大量被破坏,血液内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

(2)骨髓有巨噬细胞浸润,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

(3)免疫溶血①患者的红细胞表面附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抗原。

②虫体代谢产物中有l~2种抗原与人的红细胞抗原相同。

杜氏利什曼原虫诱导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红细胞结合,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红细胞。

3.黑热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3.黑热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1)穿刺检查:包括骨髓穿刺和淋巴结穿刺。

将穿刺物涂片、染色、镜检。

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其中髂骨穿刺简便、安全,检出率较高。

淋巴结穿刺的检出率略低。

(2)动物接种和体外培养法如果虫体数量少,涂片不易发现时,可将穿刺物接种于动物(如地鼠等)腹腔,1~2月后取动物肝、脾作印片、切片或涂片查无鞭毛体;或将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在25℃温箱培养一周后查前鞭毛体,这些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3)皮肤活组织检查:对疑似皮肤型黑热病的患者可从结节处刮取少许组织液,涂片、染色,检查无鞭毛体。

4.阴道毛滴虫的防治原则是什么?4.阴道毛滴虫的防治原则是(1)及时治疗感染者及带虫者,消除传染源。

常用甲硝咪唑(灭滴灵)治疗。

(2)定期对女性进行普查,反复感染的女性应注意男性配偶的检查和治疗。

(3)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提倡使用蹲式厕所和淋浴。

第三节孢子虫三、名词解释1.疟原虫红细胞外期1.疟原虫子孢子随蚊唾液进入人体,侵入肝细胞,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增殖过程叫红细胞外期,简称红外期。

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过程,但发育时间因种而异。

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的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完全相同,可能与两种类型子孢子有关。

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迅速发育繁殖,红外期所需时间短;而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呈休眠状态,休眠体复苏后才进行裂体增殖,红外期所需时间长。

2.疟原虫红细胞内期2.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的发育过程叫红细胞内期,简称红内期。

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为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环状体,其裂体增殖周期因种有所不同,间日疟原虫的红内期为48小时、恶性疟原虫为36~48小时、三日疟原虫为72小时、卵形疟原虫为48小时。

3. 3.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

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发作称为再燃。

四种疟原虫都可引起再燃。

4.复发4.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

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殖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为复发。

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5.带虫免疫5.人体感染某些原虫(疟原虫、弓形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导致临床痊愈,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的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如疟原虫感染产生的免疫现象。

6.刚地弓形虫速殖子6.弓形虫侵入宿主的有核细胞内,进行分裂繁殖,在细胞内形成有数个至十多个虫体的集合体,由宿主细胞膜包绕,其内的虫体繁殖速度快,称为速殖子。

7.刚地弓形虫包囊7.当宿主的免疫力增强时,弓形虫繁殖减慢,虫体外面形成一层有弹性的囊壁,形成了包囊,其内含数个或数千个虫体,繁殖速度慢,称为缓殖子。

四、问答题1.阐述疟疾发作的机理1.发作原因红细胞内成熟裂殖体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释放出裂殖子、疟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和变性的血红蛋白等一起进入血流,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被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节的紊乱而发热。

退热原因体温升高数小时后,血液中致病物质已被吞噬、降解,内源性热原质不再产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的因素消失了,于是体温调节逐渐恢复正常,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使体温迅速下降,恢复正常。

发作的周期性原因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裂殖子逸出,侵入新的红细胞,继续在红细胞内发育,经过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的裂体增殖过程,再胀破红细胞,又再度引起发作,以后每完成一次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过程,就发作一次,如此循环,形成典型的发作周期性。

疟原虫发作周期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所需要的时间一致。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分别为48h、36~48h、72h,故分别为48h、36~48h、72h发作一次。

2.简述疟原虫引起贫血的原因。

2.疟疾发作几次以后可出现贫血,贫血原因如下:(1)疟原虫直接大量破坏红细胞,疟原虫每完成一次裂体增殖过程,就要破坏大量的红细胞。

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的红细胞最多,贫血最为严重,这是由于发作时恶性疟原虫数量较多,并可侵犯各时期的红细胞所致。

而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分别仅侵犯网织红细胞和衰老的红细胞。

(2)疟原虫感染可造成脾肿大,引起脾功能亢进,脾脏巨噬细胞大量增加,吞噬能力增强,大量吞噬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和正常的红细胞。

(3)免疫溶血如疟原虫粘附在红细胞膜上,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溶解红细胞;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隐蔽抗原暴露,刺激机体产生抗红细胞的自身抗体(IgM),导致红细胞溶解破坏。

(4)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骨髓中红细胞生成障碍,加重贫血。

3.简述疟原虫引起脾肿大的原因。

3.疟原虫引起脾肿大的原因主要有:①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巨噬细胞增生;②疟原虫代谢产物刺激肝脾充血;③疟疾反复发作,纤维组织增生。

4.结合疟原虫生活史,解释疟疾的潜伏期。

4.由疟原虫子孢子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之前所需时间称为疟疾的潜伏期。

包括子孢子侵入肝细胞进行红细胞外期的发育时间和数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需时间的总和。

潜伏期长短主要取决于疟原虫的种、株的生物学特性。

5.如何用病原学方法诊断疟疾患者?5.取患者末梢血,制备厚、薄血涂片,用瑞氏或姬氏染色,油镜观察。

血涂片中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均可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可见环状体和配子体。

6.简述厚、薄血涂片诊断疟疾的优缺点。

6.薄血涂片中疟原虫形态典型,易辨认,但诊断时发现疟原虫较难,费时间,易漏诊。

厚血膜上发现疟原虫容易,省时间,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不易辨认。

7.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主要可引起哪些寄生虫病?严重程度如何?病原学诊断方法各是什么?7.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主要可引起弓形虫病、卡氏肺孢子虫病和隐孢子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