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全国获奖.pdf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全国获奖

一年级数学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全国获奖
(五)智力闯关,巩固发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所有规律,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闯关游戏,看看大家是不是闯关小能手,你有信心吗(发布练习)
1第一关:选一选
(设计意图:“闯关”的练习形式,适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在第一关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发现的简单规律确定后一项或者缺失的项。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推理能力。)
《找规律》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
一、内容解析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正式教学内容。所谓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者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本节课是第一学段的探索规律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一些直观图形和具体事物的排列变化规律,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为学习后面数量、方向、数字关系及其他性质的规律打好基础,也为今后在对有关具体对象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数学概念、习得计算方法打下根基。
师:谁能简洁地说出彩旗的规律吗
生:彩旗的规律是按一黄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大家可以像他这样既简洁又完整地说出彩旗的规律吗(全班说)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很重要,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一组,重复排列。
师:对,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一黄一红这样的一组,并且它是重复排列的,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师:这里有这么多彩旗,你有什么办法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彩旗的规律呢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这些有助于学生学习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思想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有规律的事物。

全国教学设计一等奖

全国教学设计一等奖

全国教学设计一等奖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室《艺术字标题》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内容: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隶属于word文档编辑知识。

2.单元及课时教材分析“艺术字标题”是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中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Word的编辑和使用知识。

本节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和设置艺术字的技巧,这些内容对已掌握了一定WORD操作技能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况且插入艺术字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探究,然后交流、讨论,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

本课知识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今后word 文档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极为重要。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艺术字的插入和简单设置。

而教学难点则是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方法的引导。

3.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部分教材的编写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艺术字的设计,来美化自己设计的电子报刊,同时对Word文档的更加熟练的掌握应用<4•教材内容的核心教学思想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体会一种美化的教学思想。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i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鼠标和键盘的操作,Word的基本操作(如文字的输入和编辑、图片插入。

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 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情景所吸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充分激发他们,但应该注意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对开放式学习还有陌生感,需个别指导。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艺术字可以说并不陌生,比如说学生日常所买的各种零食包装带上的标题、商店的标牌、喜欢看的动画片的名字等等。

学生对这些漂亮的文字比较的常见,只是在没有学习本课之前,思想上并没有形成一种“艺术字”的认识。

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Word文档的操作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学习本课来也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在学习本课前,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但本节课毕是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艺术字工具栏的操作会比较的陌生,需要加大教学力度。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对生活中某些现象加以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加深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认识。

2.感受对比、归纳等科学方法在化学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进一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3.通过走进三个情境,感受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与环境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通过小学科学、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对二氧化碳有所了解,比如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供给呼吸等;在日常生活中,学并不陌生,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生对CO2三、重点:(1)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2)CO的性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2的相关性质。

四、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分析得出CO2五、设计思路:化学来源于生活,本课题设计思想是从生活中的文化娱乐、常见碳酸饮料、城市环境三个角度让学生体会二氧化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随着学习的深入,利用生活与化学知识的完美融合,不断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六、设计流程:情境一:舞台云雾效果舞台云雾效果引入干冰,明确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进一步通过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的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等性质。

情境二:碳酸饮料通过了解碳酸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是二氧化碳,以及碳酸饮料的部分生产流程等信息,引导学生探究碳酸饮料生产中隐含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情境三:绿色植物通过图片展示,引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对改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挖掘与二氧化碳相关的更多的知识,认识到利用化学知识改变环境、改变世界的必要性。

全国说课一等奖说课稿实用

全国说课一等奖说课稿实用

全国说课一等奖说课稿实用全国说课一等奖说课稿实用1说课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形式,及其对应的焦点、准线。

(2)能力目标:通过对抛物线概念和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建立坐标系的能力,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形成学生对事物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德育目标:通过抛物线概念和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提问、讨论、思考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抛物线的定义及焦点、准线;(2)利用坐标法求出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3)会根据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1)抛物线的四种图形及标准方程的区分;(2)抛物线定义及焦点、准线等知识的灵活运用。

说课方法:启发引导法(通过椭圆与双曲线第二定义引出抛物线)。

依据建构主义教学原理,通过类比、归纳把新知识化归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二次函数与抛物线方程的对比,移图与建立适当建立坐标系的方法的归纳)。

利用多媒体教学说课过程:一、课题引入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提问学生:1、椭圆的第二种定义: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用课件演示)2、双曲线的第二种定义: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大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用课件演示)由此引出:到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等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以问题为出发点,创设情景,提高学生求知欲)教师用直尺、三角板和细绳演示,学生观察所得曲线。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1、对抛物线的初步认识物理中抛物线的运动轨迹;数学中二次函数的图象;生活中抛物线的实例(图片显示)等。

2、抛物线的定义3、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①学生回顾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列方程);②若焦点F和准线的距离为这样建立坐标系?由学生思考:可能出现的结果: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的内容:抛物线的定义,焦点、准线的意义及四种标准方程;2、理解参数的几何意义(焦准距)3、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是坐标系的适当选取。

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设计-全国获奖

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设计-全国获奖

《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这样的一个习作:我们已经读过了不少童话故事。

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

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

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

写好以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这次习作,是在以“童话”为主题的单元阅读学习之后,学生对童话的内容、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童话故事有了一定的兴趣基础上进行的。

习作具有非传递性和内在性的特点,习作课的主要内容,不是靠外部力量来实践的,它应该是儿童的习作实践。

学生只有求诸自己的思想,并且在写作的实践中才能学会写作。

【设计理念】本次习作,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线安排教学。

借用“混搭”的叙事模式,帮助儿童构思有趣的童话故事。

一、先从“猜童话名”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带给儿童关于童话故事“主干”的感性认识。

二、在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后,以小动物挑战的形式,借助“混搭”的游戏,调动孩子天生的“荒诞”情感逻辑,将随即生成的词语进行“串联”,产生离奇有趣的童话故事线索,激发孩子编写童话故事的情趣,完成童话“打开想象”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三、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架构故事主干,第一次写作,只要求学生将“混搭”生成的词语,用一般叙事模式——起因、经过、结果,列出写作计划,把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具体化,旨在培养良好写作习惯(先列提纲),分步循序渐进而降低写作难度。

四、通过交流、进一步细化、优化写作提纲之后,再按照写作计划,创写成童话,以两次写作分解了“创写”的难度。

五、尝试指导用三次反复的方法,把故事写具体。

激兴趣、抓主干、列提纲、学方法,巧修改,所有的写作技巧都是为写作目的服务,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学习目标】1、选择一种或几种喜欢的小动物做故事的主人公。

2、注意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合理地运用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写出较完整、较有趣的童话故事。

信息化教学设计《听觉器官及其保护》——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信息化教学设计《听觉器官及其保护》——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 维仿 真 、 视 频 案例 等f & -息 - 技 术与 资 源 , 为 学 生 营
造 自主 探 究 、 相 互交流 、 生 动 有 趣 的学 习环 境 。 二、 教 学 目标 确 定 : 根 据 护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结 合 职业 岗位 标准 , 从知 识 、 能 力 和 素 质 三 个

为 了使 教 学 更 贴 近 生 活 和 临 床 ,我 们 邀 请 往 届 学生 和行 业专 家一 起参 与教 学设 计 。 本 次教 学设 计 分为 以下 四个 方面 :

个 任 务 的 学 习。
任务二 : 熟 悉 耳 的功 能 耳 的主要 功能 是听 觉 , 是 本 次课 的 教 学 难 点 。
方 面 确 定 本 次 课 的 教 学 目标 如 下 :
1 . 了解 耳 的 结 构 ;
首 先通过体 验 音频 、 观看 动 画 , 直 接 感 知 不 同
音 量 对 听 觉 细 胞 的影 响 , 从而 引导学生正确 使用耳
2 . 熟悉 耳 的听觉 功能 ;
机 及进 行 防 护 。 接着 , 观看 视频 , 真 实 感 受 不 良 因 素 对 听 力 的
科 技
信息化教学设计《 听觉器官及其保护》
— —
全 国职业 院校信 息化教 学设计 ( 一等奖 )
房 德 芳
本 次教 学 设计 的 题 目为 《 听 觉 器 官 及 其 保 过 互 动 拼 图 游 戏 , 增 强 趣 味性 , 巩 固知识 。 系 统 根
护》 。 该 内容 是 中职 护 理 专业 的核 心模 块 。 本 次课
学 习。
教 材《 生理 学基 础》 。 由于 听觉器 官的结 构复 杂 、 功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国获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国获奖

2022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抱紧那个孩子——解读苏轼“逆商”的群文阅读教学学校: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科目:语文教材:(部编)九年级下册执教人:寇星电话:抱紧那个孩子——解读苏轼“逆商”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意图】近期,一则17岁男孩跳桥自杀的新闻令人唏嘘不已。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参与热议更应冷静思考: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包含抗挫能力培养的“生命教育”才能在类似事件发生之时,能有一双有形或无形的大手抱紧那个孩子。

我相信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答案,并首推被誉为“人见人爱”“顽固的乐天派”的苏东坡,他堪称以高“逆商”赢得人生的典范。

本课计划指导学生细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两词,略读《临江仙·夜归临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作及若干诗文,探求他是如何在最低的境遇中展现出最高的境界,从而鼓励学生笑对人生风雨。

【文本分析】1、细读篇目:《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二词均位于部编教材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推荐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及阅读提示读懂大概。

《卜》词写于苏轼初到黄州,开始人生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之时,过于清冷的意境让人不得不担忧,怕他郁结于心,从此一蹶不振,好在这只是作者自省后清高自守的表达。

《定》词写于三年后,或许是本性使然,或许是客观环境的催生,再见词人,已别有一番新天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探求这由“怕”至“不怕”,由“不肯栖”至“有所归”的转变原因,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核心,力求引导学生理解词作内涵,深入苏轼的内心世界,获得精神的给养。

值得注意的是,两词在难度上有明显差异,前者需要更大比重的时间分配及教师参与,即前者教读,后者自读。

2、略读篇目:《临江仙·夜归临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节选)《后赤壁赋》(节选)这几篇所选均作于黄州期间,有词有文,大体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作者的心路历程,但因一篇已学过,三篇是现行高中篇目,不宜做过多过深的解读,最好只抓住部分语句辅助理解前后心态变化即可。

二年级语文教案 猴子种树-全国获奖

二年级语文教案 猴子种树-全国获奖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树》教学设计内容分析:《猴子种树》是一篇含有深刻哲理的故事,猴子先种梨树,听信乌鸦的话改种杏树,又因麻雀的进言改种桃树,最后又听信杜鹃的话,种了樱桃,结果一事无成。

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农谚的意思,读懂猴子的行为是可笑的,愚蠢的,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

学生分析:学生普遍年龄小。

知识面窄小,部分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久,需要老师用多种方法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浓郁兴趣。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设计了合理的问题,以便在授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理解课文,自主合作探究课文。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

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

2、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

教学过程一、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2.板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水果大家认识吗有一只猴子也特别爱吃水果,它还自己动手种果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猴子种树》。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故事《猴子种树》。

2、说说猴子种了什么果树结果呢3、猴子种了那么多果树,为什么到最后什么树也没有种成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请大家看1—3自然段,说说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板书:梨树2.猴子是非常精心地照料梨树苗的,课文是怎么描写的3.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有一个小伙伴来了,哪个小伙伴来了,发生了一件什么事4.乌鸦飞来了,干什么说什么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乌鸦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学们看他读得怎么样(板书:乌鸦)5.农谚“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说说看。

6.猴子听了乌鸦劝告的话,猴子怎么想怎么做我们看课本是怎么写的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板书:杏树)7.“猴子一想”可理解为没怎么想。

人家说,马上做。

8.朗读指导。

—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二)合作学习4—8自然段。

最新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最新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最新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第1篇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希望能帮到你!【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问答法、讨论法、教师总结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同学们喜欢童话吗?(喜欢)喜欢童话的同学没有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呀?读过安徒生的什么童话呢?(《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大家都读过安徒生那么多童话,那大家了解安徒生吗?有谁给老师谈谈安徒生的?(安徒生是十九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童年生活贫苦。

他的一生写了160余篇童话。

刚刚同学们说到的《白雪公主》、《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都是他的名篇。

他的童话一直以来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因为他的童话通常很幽默风趣,同时也揭示了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大家知道是什么麽?(《皇帝的新装》)设计意图:以轻松的心态融入课堂,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童话初步认识,更有利于课堂的进一步学习。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童话并不直接说明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我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揭示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的呢?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大家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真善美、假丑恶)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分到角色的同学能够把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读出来。

①旁白:如作者给孩子讲故事,語气亲切、自然,語调平缓。

②皇帝:微胖、富态,語调傲慢,神情自负。

③骗子:油头滑脑,油腔清调,阿泱奉承。

④老大臣:年迈、苍老,老于世故,語调迟缓,故作镇定。

⑤诚实的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貌似“诚实”实则狡猾。

二年级语文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全国获奖

二年级语文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全国获奖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理解词语“四海为家”“纷纷”“铠甲”“炸开”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文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写生字、理解词语“四海为家”“纷纷”“铠甲”“炸开”的意思。

教学难点:知道文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视频时长一、质疑导入1、孩子们,当你们长大了,就可以告别妈妈,乘坐飞机、轮船、汽车,四处旅行。

就连牛马都有脚,鸟有翅膀,能去很远的地方。

那没有脚、也没有翅膀的植物怎么办呢2、指名读第一小节。

3、是呀,植物旅行靠什么办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3、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植,左边是木字旁,表示树木,右边的“直”表示读音,直直的树木。

法,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个去。

指名读课题(课题很长,你注意到了停顿。

)齐读课题。

4、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有哪些植物妈妈都有什么办法)启发学生紧扣课题质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1、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王国,解决这两个问题。

先听老师读课文。

2、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会听也是会学习呀!3、先来解决第一个疑问,课文里有哪些植物妈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1.读一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找一找。

读完之后,找一找课文里有哪些植物妈妈用横线画出来。

)谁来读一读读书要求4、读好了吗找到了吗课文里有哪些植物妈妈呢指名交流。

学生说,点红。

小朋友们,你们和他找的一样吗贴词语。

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5、小朋友们真厉害,自己读书就能找到答案啦!(擦第一个问号)有没有信心解答第二个问题这些植物妈妈都有什么好办法呢好,这次咱们请同桌两个互相合作。

(出示同伴合作要求:1.找一找。

在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位植物妈妈的办法。

2.说一说。

全国获奖教案精编版

全国获奖教案精编版

全国获奖教案精编版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案得到了全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获得了全国获奖教案的荣誉。

全国获奖教案是对一年来教学实践中优秀的教师个人或集体所制定的教学方案进行认可和肯定的奖项。

全国获奖教案的评选标准主要考察教案的设计、实施和反思能力等方面。

下面是一份全国获奖教案的精编版,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教案题目:《探究电子物质的特性》教案制作人:李老师学科:物理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物质的基本特性;2.掌握电子物质导电和绝缘的条件;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子制品的使用问题。

教学内容:1.电子物质及其特性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2.电子绝缘和导电的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电子物质的基本特性;2.电子绝缘和导电的条件;教学难点:1.电子物质导电和绝缘的条件;2.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子制品的使用问题。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清楚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学生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3.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观点。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呈现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简要描述图片中所展示的电子设备。

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电子设备都需要使用电源?”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电子设备需要电源供电,而电能可以传导到电子设备中。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电子物质的基本特性和电子绝缘和导电的条件,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概念和实验现象。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电子绝缘和导电的实验示意图,并讲解实验步骤和结果。

教师重点解释电子绝缘和导电的原理,强调导电的条件是电子物质内部存在自由电流的电子。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每个小组进行电子绝缘和导电的实验探究。

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年级语文教案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全国获奖

三年级语文教案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全国获奖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屋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读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倒”,注意“倒”与“到” 的区别。

2观察课本插图,认识“老屋”。

二、学习会认字,掌握读音。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③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

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1)屏显要求会写的13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这13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3)学生写字写词: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生字表中列出的本课生字的词语抄写一遍。

三、品读课文,感知故事。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看能了解到什么。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解释“窟窿”(你读懂了“窟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黑窟窿”是怎么回事)3从第一自然段,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

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二)研读二到五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猫请求进入老屋躲避暴风雨,安心睡觉。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蒹葭-全国获奖 (1)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蒹葭-全国获奖 (1)

《蒹葭》教学设计三道沟明德学校王敬贤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2、学习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教学重点:学习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学难点:学习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通过《在水一方》,引导同学们想象景物、图景,分析会有什么样子的人物形象出现——佳人;由佳人引出伊人,明确在《蒹葭》当中有对伊人形象的描绘;出示学习目标;二、新授:结合书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谈阅读感受,同学们可以说出如朗朗上口之类的感受。

教师进一步询问为什么它读起来会朗朗上口,学生分析。

明确:叠词、押韵、格式整齐;配乐朗读,要读出美感;分析诗作。

首先解题何为蒹葭,其次通过出处,考察同学们对于诗经知识的掌握;学习重章叠唱的写作特色,先让学生给诗歌划分层次,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后两层与第一层内容大同小异,重复吗——不。

分析这种反复的好处;解每一层的第一句,明晰写作意象、组成了什么意境,引出“起兴”的写作手法;分析伊人形象,她应该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哪里;分析追寻着,他在伊人的什么位置,他如何追寻的,遇到了哪些困哪,最后他追到了吗,那么他这样苦苦追求体现了什么;三、拓展:拓展《桃夭》《氓》两首诗,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于《诗经》中文体特点、写作特点和内容特点的理解;提问通过书中所学的几首《诗经》中的诗歌,以及拓展的诗歌,归纳它们中有哪些共同的人物形象——女子——伊人。

“伊人”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答查阅的资料,可以得知,伊人指“那个人”。

明确:伊人在五四之后逐渐被赋予了女性色彩。

教师拓展古代著作中带有伊人的一些句子以及古籍中一些对于本诗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本诗中的伊人不一定就是美女。

五年级语文教案 桥-全国获奖

五年级语文教案 桥-全国获奖

《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二:学生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

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

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清瘦、沙哑、放肆、呻吟、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四:教学过程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1 谈话引入课题出示各式桥的图片,这各式各样的桥让你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是实实在在的桥,它让我们赵州桥的历史悠久,坚固美观。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我们讲述了台湾同胞挽救浙江青年小钱的生命的动人故事,这座桥是人们心灵深处架起的血脉相连的生命桥。

今天我们学习16《桥》板书课题,读题。

桥以坚实的臂膀飞架两岸,天堑变通途,再读题。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设计电子版 -完整获奖版

教学设计电子版 -完整获奖版
深入文本并认真讨论找寻答案。
以应用多媒体倒计时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起思考。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作业:1、第八课练习册完成。 2、报道我们班你最敬佩的人 。(注意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300左右)
难点:学会人物通讯通过典型事例及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字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视频导入评论
一、视频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 我们都知道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有四大发明,那么大家知道对人类社会做出的第五大贡献是什么吗? 播放视频。 视频是对袁隆平的简单介绍,我们接着了解这一人物。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速读课文并且根据预习情况复习字词,思考文体以及本文的报道顺序。(板书题目)
(找1-2位同学到白板上做题)
其同学认看并进行修改。
三、了解文体 这一单元的文体是新闻,这节课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新闻体裁——人物通讯。什么叫做人物通讯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板书人物通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晚春-全国获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晚春-全国获奖

《晚春》教学设计福州市长乐区文武砂中学陈榕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注重指导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怎样通过谴词用句,来表达情感,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重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品味语言,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

【学习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大多的孩子都是从小听着并读着唐诗长大的,可见唐诗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提到唐诗,我们总是要提起诗仙李白,同学们,能不能吟诵李白的诗歌一代诗仙李白仙逝之后,唐朝又出现了一位伟大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今天老师将引领同学们走进韩愈,了解他以及他的诗。

PPT展示: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三岁丧父,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他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

后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对出生贫寒子弟多勉励。

有一句千古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至今仍然激励着许多学子勤学苦读。

二.认真朗读,读准音节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今天老师引领同学们一起走进韩愈的《晚春》,看看在韩愈笔下这春天又会一番怎样的美丽景色,诗中又会寄寓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

(一)展示学习目标1.朗读成诵: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学会欣赏:领会诗歌怎样通过谴词用句,来表达情感,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

(二)认真朗读,读准音节1.明确诗歌朗读节奏:二二三节奏格式。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注意朗读时的字音、节奏以及情感把握。

3.自由朗读,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要字正腔圆,注意停顿。

4.学生个读,教师点评后。

三年级语文教案 习作:写日记-全国获奖

三年级语文教案 习作:写日记-全国获奖

《学写日记》教学设计执教者——王晓旭一、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和描述事物。

2、尝试写一篇日记。

3、懂得表达要贴合实际并真情实意。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1、师与生讨论今天课堂不一样的地方(公开课、后排有老师、师生的心情)。

2、生练说安慰鼓励老师的话语。

(过渡:有了你们的鼓励,现在让我们走入今天的学习)。

3、出示鲁迅照片、简介引出鲁迅先生喜欢写日。

4、出示鲁迅一则日记,指名读,讨论格式内容。

板块二:练写日记1、模仿鲁迅日记写一则今天上课的日记。

2、生读日记,师随机纠正格式,生修改。

3、师提要求:把日记再写具体一些,生写。

4、师总结:日记写具体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板块三:观察描述1、描述老师穿着。

提示观察要注意顺序。

2、出示公开课照片比较当天着装找共同点(正式、一本正经)。

3、练说老师穿着,强调要让老师听着开心。

(提示表达要贴合实际并真情实意)。

4、出示鲁迅描写闰土的外貌文字,师总结描写人物要抓住其特点。

(今天老师最大的特点是着装与往常不一样)。

5、生练写师穿着,师指名读。

6、过渡:今天不仅老师穿着与以往不同,老师的心情也不一样,生答(紧张、不安)。

7、师:“王老师今天上课特别紧张,于是大家各种安慰。

”这可以作为开头——中心句,接着你要举列子补充。

8、生练写安慰老师的片段,师指名读。

9、生回答公开课的感受。

师:把感受作为结尾加进日记里,这就是一篇完整的日记了。

10、师指名读完整的日记,随机评议。

板块四:感悟收获1、出示名人日记,点明日记不在乎字数,而要有意义。

2、出示班级学生日记。

3、师总结日记的意义(留住童年)。

4、出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板书设计:学写日记规范格式抓住特点围绕中心句结尾有感悟。

一年级语文教案 《认识长裤》-全国获奖

一年级语文教案 《认识长裤》-全国获奖

《认识长裤》教学设计学法引导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而学生恰恰对生活中的知识最感兴趣。

所以,这节课我主要联系学生生活,通过唱一唱,读一读,说一说,摆一摆,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辨一辨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读、说),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建立长裤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长裤实物、字卡和图片;内裤、上衣、雨衣、短裤的图片和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教学步骤课堂活动设计思路一、热身运动唱一唱,动一动)1、课件播放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同学们起热身。

(儿歌内容: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复习:词语上衣,衣服,雨衣,内裤)通过唱儿歌,让学生动口,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A组图词配对,B组字字配对。

四、语言训练句子学习1、这是长裤。

2、巩固练习:这是长裤。

这是短裤。

这是内裤。

通过学习新句子和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A组学生要求能会读完整的句子,B组学生能跟读句子。

五、技能学习导语:老师知道同学们都会穿长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叠长裤。

请同学们认真看,并记住叠长裤儿歌。

1、看视频学习叠长裤。

2、叠长裤儿歌学习(《学叠裤子》小裤子,先放平,两条裤腿碰一起,然后再来弯弯腰,整整齐齐叠好了。

)3、学习叠长裤。

(分组练习,老师个别指导。

)4、学生展示叠长裤。

通过看视频学习叠长裤,读儿歌掌握叠长裤的技巧,动手叠长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全面参与课堂。

六、养成教育看一看,说一说,我们们要怎样做,向谁学习。

(出示学生着装图片,看看,说说哪个做得好,哪个做得不好,我们要向谁学习。

通过看看,说说,让学生养成衣着整洁的好习惯。

七、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裤,还学习了叠长裤同学们回家要把我们的小手动起来,主动收拾衣物,做个勤劳的乖孩子。

我们也要做到衣着整洁,做个文明的好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获奖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音版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古代音乐”部分的必听曲目。

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

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运用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变奏法,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审美素质,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

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

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不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乐段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

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

(三)交互合作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四)激励创新教学策略: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主题——“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环节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
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媒体设计: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

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设计,创设艺术体验与实践的空间,突现学习的主体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件演示】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

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

【课件演示】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题的页面。

2、简介乐曲:这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

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这首乐曲以动人的旋律,巧妙的构思与手法,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声誉,曾多次在西方国家进行演奏,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团媲美”的优秀曲目。

【课件演示】展示写有乐曲简介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页面。

【二、熟悉主题】 1、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国民族乐器?②比较乐曲每段
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
1、先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之后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视频,伴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欣赏。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

②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所变化。

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

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或主题。

【课件演示】①展示四种有代表性的乐器的相关图片。

②简单介绍“换头合尾”变奏法。

3、揭示音乐主题。

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

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

(出示乐曲结构图)【三、画面联想】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

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凤回曲水④花影层台⑤水深云际⑥渔歌唱晚⑦回澜拍岸⑧桡鸣远濑
⑨欸乃归舟⑩尾声【课件演示】
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四、合作演绎】师生视唱乐曲主题,并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课件演示】展示标有各打击乐器演奏谱的页面。

【五、创作升华】1、创作:①欣赏由琵琶独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在电脑上选择适合的图画。

(请几名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之后师生进行鉴赏。

)②欣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自己绘画或写一首小诗。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创作。

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挑选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阐述创作思路,之后进行评价。

【课件演示】①a、展示有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包含有五十多幅风景图片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欢迎来到寻宝屋。

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寻找认为合适的图画,放到‘学生文件夹’中,希望这里的‘宝贝’能够满足您。

请同学们试试看!”) b、在电脑上展示学生选择的图片。

②播放《春江花月夜》舞蹈视频文件。

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品。

2、升华: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到乐曲通过变奏,不仅描绘了“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的晚景,表现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

它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国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