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述题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于连的形象分析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个人奋斗的典型,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矛盾人物。

(1) 青年个人奋斗典型:①有平等的要求和出人头地的愿望②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孤傲反抗的性格③采用“个人主义”的斗争方式,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勤奋学习,从木匠之子到家庭教师到神学院教师再到侯爵秘书,努力谋求个人幸福。

(二)主体世界的对立与冲撞(矛盾性格):《红与黑》真实地展现了个人奋斗者于连的心理演变历史,这5年也是他人格中两种自我的相互压制与抗争的过程。

①既有反抗又有妥协:他短暂的一生,是反抗--妥协--反抗的一生。

他反抗命运,但在谋求个人幸福时多次妥协:勤奋研习神学,向贵族阶级低头。

而法庭上的演说,拒绝乞求赦免,是回归反抗性的体现。

②既自尊又自卑:初出茅庐的于连胆怯、敏感、腼腆,却怀着要出人头地的雄心。

如:为了考验自己的勇气,抓住德·瑞那夫人的手臂,战胜了“自卑”心理;他有才,对《圣经》倒背如流,常以此来获得优越感,自尊和高傲压制了他的自卑心理。

③既真诚又虚伪: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是“心坎里的爱”,在狱中想的还是德·瑞那夫人,在谢朗神父的慷慨大度面前哭泣等,可以看出他的真诚。

他对玛特尔小姐的爱是脑袋里的爱,心里只有拿破仑却勤奋地研究神学,不接受好友富凯的发财方式只为证明自己的才干等,又体现出他虚伪的一面。

④既勇敢又怯懦:他不择手段去追求个人幸福,追求德·瑞那夫人,法庭演说等都是他勇敢的表现。

但他崇拜拿破仑是偷偷的,与夫人的感情败露便逃避进入神学院,在此,他又是怯懦的。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的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情节、场景的对照1、 情节的对照:①两个王国:路易十一封建王朝之下,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巴黎高墙环绕,人民怨声载道”。

外国文学论述题

外国文学论述题

外国文学论述题一、简述《罪与罚》的思想与艺术。

答:《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作者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一起无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

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

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五、综述题1、《尤利西斯》艺术特色。

答:⑴《尤利西斯》标志着乔伊斯意识流动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在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上堪称一场革命,被称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

整个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

作者使用交错型的意识流,互相交织,体现三个人物的复杂思想变化过程。

⑵《尤利西斯》的特点还表现在作者对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上。

⑶《尤利西斯》还运用了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⑷《尤利西斯》集多种文体之集大成,还运用多种语言,独创一些词汇。

⑸《尤利西斯》的结构很奇特。

作者试图通过各章的不同重点各自构成一个整体,然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整体。

2、比较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各种以悖逆传统文学为共同特点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⑴从哲学思潮、社会思潮看,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理性主义,非理性化特征。

反对用理性来认识事物,主张靠一种直觉。

现代主义作家热衷于潜意识、性本能、梦境幻觉、自动写作,意识流方式展示内心心理。

⑵从文艺表现的内容看,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表现人性异化,非人化现象。

⑶从作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态度看,传统与现代主义作家都要反映现实描写社会,但具体表现不一样。

如传统的作家,批判人性丑恶、金钱的罪恶。

现代主义作家从个人角度、从局外人身份,对社会作笼统的攻击,给人以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同时又是对社会的全盘否定。

⑷从文学艺术观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以表现论为基础的,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有两种倾向:一、是注重表现。

二、是主体客体化。

而传统文学强调,文学要再现和模仿生活。

⑸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创造,追求形式主义倾向他们对艺术形式和技巧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反传统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

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段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

外国文学-论述题

外国文学-论述题

论述题:一、《十日谈》独特的妇女观A、对妇女的同情和尊重,并认为妇女是最美妙的创造物,如第四日,开头插曲:“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

B、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封建专横,如第四日的故事第一。

讲的是唐克莱亲王杀死女儿的情人,取出心脏,盛入金杯,送给女儿。

公主把毒液倾注在心脏上,和泪饮下而死。

婚姻问题上:亲吻所爱的人的身体一部分。

如法国斯丹达尔的《红与黑》中的玛特儿对于连;英国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莎乐美对侍卫队长;中国郭沫若的《王昭君》中的汉元帝对王昭君。

C、主张男女婚姻要有感情基础,反对不合理婚姻制度。

如引文:“如果说有感情的婚姻是有道德的,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婚外恋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a、父母包办造成其婚后不幸,与丈夫感情不和;b、从人的自然性出发,年龄悬殊的结合是不道德的。

如第二日的故事第十。

海盗帕加尼奴把老法官理查的妻子劫了去,那丈夫打听到她的下落,便去恳求海盗放她回家。

他答应不加留难,可是她偏不肯跟丈夫回去;后来等他一死,就跟海盗做了夫妻。

;c、因丈夫嫉妒心重,引起妻子不满,以愉快作为报复。

如第七日的故事第五。

一个嫉妒成性的丈夫乔装成一个神父听妻子忏悔,她说爱上了一个神父,于是丈夫守在大门口,妻子趁机把情人从屋顶上接下来共度良宵。

二、《高老头》中的四个人物形象①拉丝蒂涅原是一个破落贵族青年,巴黎某大学的在校学生。

主要写他蜕变成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的过程。

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塑造的最典型的形象之一。

他来自外省,是个涉世未深、未被污染的好青年,想来巴黎进大学重振家业。

不幸的是,他刚到巴黎就目睹了上流社会的挥金如土、灯红酒绿,从此掉进了大染缸,不久便发现,在“巴黎文明的战场上”,他需要更有力的武器。

投降与反抗经过多次较量之后,他终于选择了一条在他看来是最有把握的道路:高攀一位贵妇,让她作自己的靠山。

拉斯蒂涅深深地受益于鲍赛昂子爵夫人和伏脱冷的“教导”。

他们俩的唆使下,拉斯蒂涅日益丧失了正直的良心,开始为金钱而出卖正直。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教会文学:中世纪盛行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多取材于《圣经》,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2.奥涅金:俄国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出身贵族,受西欧进步思想的影响,厌恶上流社会,但又无所作为。

3.“威塞克斯小说”: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地区,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4.“战壕真实派”:苏联50年代中期一批真实描写战地生活作家的特称,代表作家邦达列夫等,其创作尽力突出战壕真实,渲染战争的残酷,突出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

5.俳句:日本江户时期诗歌方面的重要代表,每首俳句共17个音,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代表诗人松尾芭蕉。

1.简述希腊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2.简析《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的形象。

(1)梅尼特医生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形象;(2)因揭发厄佛里蒙地侯爵的罪行被关进巴士底狱;(3)出狱后,成为仁爱与宽恕的化身。

3.简述《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

(1)展示了平安时期宫廷贵族错综复杂的斗争;(2)反映出平安时期上层贵族政治上的腐朽,精神上的堕落;(3)揭示出整个平安贵族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

1.试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思想特征:①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②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

(2)艺术特征:①强调客观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真实。

②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论述《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气势雄浑的史诗性质;(2)塑造人物形象极其成功;(3)不仅描写人物感情,而且描绘复杂而细微的心理变化;(4)始终把人物置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背景之中进行描写。

1.市民文学:11世纪随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大多是民间创作,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自考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自考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论述题为什么说高尔基的《母亲》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1.《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他开辟了无产阶级的新纪元,不仅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的不朽著作。

由于它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所起的教育鼓舞作用,以及对世界无产阶级文学所做的巨大贡献,而被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典范性作品。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从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出发,以的主题、新的英雄人物和新的创作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历史进程想文学艺术提出的重要课题——表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问题,为无产阶级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是它深刻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时代的本质,正确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20世纪初期,俄国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已经有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在社会民主工党的领导下,开始进行有组织的革命运动,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而斗争。

其时代本质就是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将取得胜利。

而《母亲》正是描写巴威尔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描写巴威尔等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指引下,领导工人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作用,宣传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反映出时代的本质。

这就跟过去一切时代的文学作品是根本不同的。

如以往的资产阶级作家只是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但并不赞成从根本上砸碎旧的国家机器。

他们拯治社会的“药方”是人道主义,提倡社会改良或主张阶级调和。

有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虽然也主张暴力革命,但他们对未来的认识是朦胧的,带有空想的性质。

而《母亲》则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主张彻底摧毁旧制度,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是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形象。

过去资产阶级作家的作品中也有描写工人领袖的(如法国作家左拉的《萌芽》),但在那些作品中的工人领袖往往是带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在斗争遭到挫折后就变得灰心丧气。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
武器是人文主义,它也
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
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
核心就在于对“人”的肯
定,具体来说,首先,
以人反对神,宣扬人性,
反对神性神权。其次,
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
义,再次,以个性解放
反对禁欲主义。第四,
主张统一,反对封建



5《堂吉诃德》的艺术成
就是什么?
答:《堂吉河德》在艺术
1.希腊神话的特点是什 么 2.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是什么? 3.试述《神曲》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 4.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5《堂吉诃德》的艺术成 就是什么? 6.试述《哈姆莱特》的 艺术成就。 7.试述《伪君子》的思 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8.试述答丢夫形象的概 括意义。 9.维特是一个什么样的 艺术形象? 10.试述浮士德形象。 11.试述《浮士德》的 艺术成就。 12.试述美丑对照原 则。 13.简述南果的人道主 义。 14.试述《红与黑》的 艺术成就。 15.试述《人间喜剧》 的艺术成就。 16.试述《双城记》的 艺术成就。 17.试述《死魂灵》的 艺术特色。 18,试述《罪与罚》的 艺术特点。 19.试述吾丝形象及造 成其剧的根源。 20.试述安娜形象及造 成其悲剧的根源。 21,试析《玩偶之家》 中的娜拉形象。 22.试述《玩偶之家》 的艺术成就。 23.试述《母亲》的艺 术成就。 24.试析《静静的顿河》 中葛利高里形象及悲剧 意义。 25.试述布莱希特的 “间离效果"艺术方法。 26.试述《追忆逝水年
人类的出路,并把这种
对现实的满腔忧愤之情
注入了他的《神曲》。《神
曲》的两个主要的人物
形象即维吉尔和贝雅特
丽齐也突出了作品的人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连神话中的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

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按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但是这种命运观念很快就随着古希腊人对外在和内在自我的认识与把握而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

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③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

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

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到全盛时期。

其中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为奴隶制城邦形成阶段,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是奴隶制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悲剧、喜剧、历史著作、散文和文艺理论。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是古希腊的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

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3、为什么说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罗马文学接受并模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

同时,罗马文学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它和希腊文学一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4、简析西方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论述题1.结合《变形记》节选,论述这篇小说如何体现卡夫卡小说的主要特征——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 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是卡夫卡小说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在《变形记》这篇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疑是具有荒诞色彩,但是卡夫卡通过精细的描写却使这一荒诞的情节显得真是可信。

这取决于卡夫卡的细部的写实原则和艺术手法。

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卡夫卡所注重的不在于展示外部世界,而注重内心心理表现,在《变形记》中表现出虚妄荒诞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

作品虚实交融,人虫合—,穿插的故事和场景常常游离于情节之外,有时记录瞬间的直觉,有时显示离奇的梦幻。

人在一夜之间变成甲虫,一方面有人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又逐渐具有了虫性。

读来看似荒谬离奇,但在异化社会中,人丧失谋生能力,被社会遗弃,无异于一只甲虫,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本质揭示。

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最初的反应尚不是对自己变成甲虫这一残酷现实感到惊恐,仿佛变成大甲虫是个自然不过的事,而是担心老板会炒他的鱿鱼。

他像平常一样,想着他的工作,想去赶车。

他形变心不变,虫形人心,时时还在关心家人,为自己不能上班赚钱造成家境贫困而内疚。

这一切使小说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荒诞性,情节虚幻怪异。

但对荒诞事件描述的细节,人物内心心理的表述,却是现实的,真实可信的。

家人从希望他好起来到完全失望;从小心翼翼地照顾到残忍无情地置他于死地,这一切都通过格里高尔的感受与心理活动,描绘了一幅现实的家庭生活图景。

细细品位,便觉真实无比。

卡夫卡将荒诞不经的事件安置在极为平常的家庭生活之中,同时又以极为真实自然的日常生活内容去进一步展示荒诞不经事件的全过程。

《变形记》写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

社会现实是一个使人异化的存在,格里高尔为了生存而整日奔波,却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归宿感。

社会甚至家庭、人伦都使他感到陌生,最终使他成为异己的存在物,被社会与家庭抛弃。

这就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形化的写照。

外国文学论述题

外国文学论述题

一、堂•吉诃德形象有什么特征?试论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堂吉诃德是是欧洲长篇小说的先驱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是塞万提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着力塑造的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他是西班牙文学乃至欧洲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形象之一。

耽于幻想、脱离实际已成为堂吉诃德的代名词,他的形象是复杂的。

1、脱离实际,耽于幻想这一形象特点应该是作者出于讽刺目的着重赋予主人公的。

他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家的典型。

现实与理想脱节。

途中他把风车当成了巨人,把穷客店看成了豪华的城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等等。

“不仅变卖了好几亩地去买书看,还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去漫游世界,到各处去猎奇冒险,把书里那些游侠骑士的行事一一照办”,作者一开始就将其本质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行动盲目、办事不讲实际受流行的骑士小说的毒害,他迷上了骑士道,试图恢复过时的骑士道,他带着幻想中的其实狂热,行动盲目,办事不讲实际。

因而,虽然动机良好,但行为却极其荒唐,效果也极坏。

比如堂吉诃德把牧童安德瑞斯从地主的皮鞭下救了下来,自以为做了好事,扬长而去,可是他一走,牧童却受到了更残酷的暴打。

自以为做了好事,可得到的却是害人的结果。

3、具有崇高理想、学识渊博,是个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可敬人物唐吉坷德虽然维护骑士道,但是他并不是为了维护封建秩序,而是为了锄强扶弱,主持正义,消灭世间的罪恶。

只要不提骑士道,他的谈吐应答都十分的高明,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他对于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他对妇女所受的侮辱和压迫也十分关注,,他热情地支持美貌的玛塞拉摆脱封建偏见、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

他心中的理想世界反对私有制,具有明显地进步性。

他心中的游侠骑士是个全才,品德上还具有勇敢、文雅、大胆等各种美德,这样的人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具有献身精神,不顾个人安危在堂吉诃德看来,他认为“天叫我生在这个铁的时代,是要我恢复金子的时代,一般人所认为的黄金时代”。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 试论《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答:①小说具有精细而富于特征的环境描写。注重物质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反映时代风貌,与人物性格的发展紧密联系。围绕拉斯蒂涅来往于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院子这两个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人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拉斯蒂涅在两个引路人的唆使之下,完成了他野心家的性格发展。
从整部作品来看,于连的反抗虽然受自由思想的影响,但他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他反对等级压制,谋求个人出路,有时也不免有正义感,但他从不是革命者,他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不要求推翻封建王朝,所以玛特儿说:“他不是一只狼,只不过是狼的影子罢了”他憎恶贵族和教士的虚伪和卑鄙,但是双羡慕他们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他要飞黄腾达,但生不逢时,不得不屈从封建势力,这样形成他又反抗又妥协,又热情又虚伪的矛盾性格,而他的反抗和妥协都出于个人动机。当他受压时他的反抗性就占上风,当他认为对自己向上爬有利,或统治阶级肯抬举他时,他就妥协投降了。于连的形象反映了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妥协的动摇态度。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正如司汤达指出的,当时“法国有二十万个于连”,司汤达通过于连的悲剧命运揭露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社会风尚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表现也反封建的主题。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试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答:《红与黑》写查理十世统治时期,平民青年于连个人奋斗的故事,于连是法国外省一个木匠的小儿子,从小就崇拜拿破仑,不满自己低微的社会地位,一心想飞黄腾达,而最终出人头地的希望没能实现却走上了断头台的悲剧人生。
·莎士比亚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对比之中,显示出哈姆莱特的远大志向和坚定意志。
·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也可以用来交代一些情节,推动剧情发展。哈姆莱特的独白有六次之多,这些独白安排在人物思想转变的重要时刻,从而可以看出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了解他的思想性格发展的脉络。

外国文学论述题

外国文学论述题

1、哈姆莱特人物形象人文主义者的形象性格发展: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延宕王子——行动王子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德才兼备的理想君王,他复仇的实质在于重整乾坤,实现美好的理想。

他嫉恶如仇,敢于揭发社会上一切伪善与恶德,但对社会矛盾认识不够,在行动时还有较多的顾虑。

哈姆雷特在剧中的性格变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快乐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他的身上具备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

在他父亲死之前。

那时,他对一切都是乐观的,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这是他性格的“幼稚和谐”的时期。

他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对于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与传统的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的看法。

他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向往着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他以为现实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地和谐美好,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英明治国。

父亲与母亲恩爱相处,他与奥菲莉亚之间有纯真的爱情,他的周围有一些好朋友。

这时的他年轻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

可见,他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等等。

这些都表明哈姆雷特是一个理想化的人文主义者。

二、忧郁命运之神使哈姆雷特遭受了巨大变故,剧目一开始,三道打击就同时落到了主人翁哈姆雷特身上:父王的猝死,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

一下把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梦想的年轻王子置于一个不堪的现实,他的世界观开始有了变化,对他原本童话般成长的地方他说出了“整个世界就一个监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牢房”这样的话。

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友谊,也不可靠,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

外国文学论述题

外国文学论述题

6.论述但丁在《神曲》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的两重性。

但丁生于中世纪后期,新时代的萌芽已在崇尚古代文学的时尚中长出。

一方面是10个世纪的基督教文化的浸透和培育,使但丁在总体上不可能全部超出旧时代的框架;另一方面则是古希腊罗马的知识和智慧,在人性层面形成启蒙。

但丁在《神曲》中既矛盾又统一地表现出其世界观的两重性。

从两个引导者的身份来看,维吉尔是异教徒,代表着新时代古代文化复兴的方向,但丁一方面按照基督教的价值观,将他放在地狱第一圈,等候判决,另一方面,却又让他作为自己的导师,引导自己游历地狱与炼狱,走出迷津;贝亚特丽齐本是人间女子,是但丁的世俗之爱,而且由于这种爱的不可得而使但丁痛苦万分,《神曲》中她却被但丁变成圣母,通体发光,导引着他们的感情由人间走向天堂,变为圣爱,使他的灵魂得以到达至善完美的境界。

因此,维吉尔和贝亚特丽齐成为但丁思想中新旧两个方面融合的最好载体。

具体到三界中居住者的选择与安排,也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但丁的矛盾心理,如他一方面同情一对恋人的不幸,一方面又按照教会的道德标准将他们作为淫罪犯放在地狱受罚等。

而在整体上,但丁本是作为一个人借助理性的力量反思、清理自己的灵魂,以期到达光明之境,却又将这种过程嵌在基督教的框架中,本身即表示了新旧交替时期的矛盾情境。

因此恩格斯评价但厂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4、分析《神曲》的思想进步性:第一,《神曲》表露了反对中世纪教会推行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

第二,突破了禁欲主义观念,肯定现世生活的意义。

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正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

第三,对上层统治阶级和教会僧侣提出严厉批判。

第四,渴望祖国统一复兴,反对分裂割据。

局限性第一,《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

第二,《神曲》中奥德修斯召唤世人追求美德和知识的话语,已成为了至理名言,可另一方面,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

外国文学 论述题

外国文学 论述题

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

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

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

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2 艺术价值(1) 结构紧凑、安排巧妙。

对于两个10年中所发生的事,分别只表现了其中51天和40天中的内容。

(2) 人物塑造上,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

(3) 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借动植物来喻人。

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术语解释荷马式的比喻荷马史诗中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

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喻人,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答:史诗包括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1)结构的巧妙和完整。

(2)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塑造了众多的人物,但并不显雷同,不显重复。

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

(3)史诗的诗句优美动听,成为欧洲文学史上此类作品的典范。

得力于它们具有丰富瑰丽的想象和出色的比喻。

因此全诗极富生活气息,而且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4)史诗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不用尾韵,节奏感很强。

与史诗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很协调的。

(5)史诗的有些表现手法与朗诵艺术有着密切关系。

如重复约占全诗的三分之一。

.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两部史诗中所发生的故事,分别跨度10年,但它不采取全面铺叙的模式,不是从头到尾的描写战争和漂泊过程,而是截取其最后最富于表现力的场面和情节,使史诗精炼、集中,很有凝聚力。

外国文学史 上编 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 上编 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上编论述题第一章古代文学1、试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特点。

答:1、以神话为基础;2、人本思想与现世思想;3、艺术上的首创性质(体裁、艺术手法)。

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论断:”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答:作为“武库”:神话中生动鲜明的形象和曲折离奇的情节,为以后的希腊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

作为“土壤”:1、神话浸润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2、神话表现出瑰奇的想象力;3、人本主义的思想萌芽。

3、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1、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是西方文学的开端;2、表现了古希腊罗马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思考,其中蕴含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内容;3、作为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品种齐全,既有神话、史诗、悲剧、喜剧,又有审言、抒情诗、散文、小说,有的文学样式虽然不够成熟,但为后来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

4、试论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念并分析其原型意义。

答:《俄》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命运悲剧”。

1、杀父娶母,俄狄浦斯王的命运其实是反映了古希腊哲学中的一条定律:无形的命运不可抗争;2、个人反抗命运;提示人类悲剧命运的原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来到世上,他注定要完成一个命运的轮回。

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抗拒死亡的过程。

如何对待生命:我们遵循生命存在的哲学,我们却不屈从于生命。

5、试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

6、人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主题。

试比较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试述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

答:主要思想特点: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2、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3、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艺术特征表现:1、各种题材进入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和反映范围;2、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发展;3、艺术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开拓;4、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外国文学史解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解答,论述题

一、单选1.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2.《诗艺》的作者是贺拉斯。

3.最有名的骑士抒情诗是《破晓歌》。

4.龙沙属于七星诗社。

5.“英国诗歌之父”是乔叟。

6.弥尔顿的诗剧《力士参孙》取材于《圣经·旧约》。

7.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是布瓦罗(洛)。

8.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开创了讽刺传统。

9.“种我们自己的园地要紧”这句名言出自小说《老实人》。

10.英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流派是湖畔派。

11.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勃洛摩夫,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

12.19世纪英国宪章派诗歌属于无产阶级文学。

13.马克·吐温后期的创作由幽默客观转向悲观嘲讽,主要体现在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14.意识流小说的先驱者是普鲁斯特。

15.“他人就是地狱”这句名言出自萨特的剧作《禁闭》。

16.现代主义的主要标志是反传统和非理性。

17.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创始人是左拉。

18.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19.《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它开篇写的是阿克琉斯的愤怒。

20.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一般指的是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

21.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满足权欲和野心。

2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是人文主义文学。

23.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通篇贯穿的主线是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24.莫里哀的《吝啬鬼》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守财奴形象,这个形象的特征是爱钱,要女儿嫁给富有的老头,丧失人性。

25.拉辛的代表作《安德罗马克》中的主要人物,除同名主人公外,其余大多都是被情欲淹没理智的反面人物。

26.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肯定创造和劳动的名句是“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做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27.华盛顿·欧文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其代表作《见闻札记》大部分内容写的是英国故事。

西方文论常见论述题

西方文论常见论述题

三、简要论述1.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模仿”,但二人“模仿说”却有很大不同。

(1)模仿的对象柏拉图认为,艺术家模仿的是现实世界可感的实物,而现实中的实物并不是本质,不是真理,这些实物是理念世界的复制品。

柏拉图将理念世界中的概念称为理式,每种物体都有一个理式,,而且这个理式是唯一的。

他认为,理式“先于现实世界、高于现实世界,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式然后才有个别的具体事物”。

在《理想国》第十卷中,柏拉图“床”的例子阐释了艺术、实物以及理念世界三者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是模仿,但是他并不像柏拉图那样认为艺术是虚假的,和现实世界“隔着两层”。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真实的,艺术所模仿的不是现实世界的外形,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本质和规律。

至于模仿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模仿的是“在行动中的人,而这种人有必然是好人或坏人——只有这种人才具有性格...他们所模仿的人物不是比一般人好,就是比一般人坏”,这点与柏拉图的诗模仿“性中的低劣的部分”的观点也不一样。

(2)艺术才能的来源柏拉图认为模仿的诗人对所模仿的事物一无所知,本身也不具备什么艺术才能,而是要靠神来给予启示和“灵感”。

在《伊安篇》中,他用磁石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诗歌的最终创作者并不是诗人,,而是神,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

相反,亚里士多德则很重视人的智慧与能量。

他认为模仿是人的本性,人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善于模仿。

(3)艺术的功用柏拉图认为艺术不仅不能反映真实,还会欺骗人,使人远离真实,阻碍人们对真实的认识。

他觉得诗歌能激起人性中的低劣部分,因此应该驱逐出境。

亚里士多德则任务艺术不应被谴责,而应被发扬光大。

模仿不仅能让人获得知识,,还能让人感到快感。

(4)对艺术的态度柏拉图对艺术持否定态度,而亚里士多德对艺术持肯定态度。

柏拉图认为文艺应为贵族统治阶级服务,反对现实主义,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其“模仿说”带有一定政治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论述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外国文学论述题整理(网上)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阿喀琉斯是《伊利昂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史诗极力颂扬的理想英雄人物之一。

阿喀琉斯是人与神的儿子,英勇善战,战无不胜。

他看重个人荣誉和尊严,珍视友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也刚愎任性,固执己见。

“阿喀琉斯的愤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第一次愤怒,是出于正义与阿伽门农争吵,并为了部落利益将自己的女奴交给阿伽门农,但未能消气怒而退出战场。

第二次愤怒是在自己的好友帕克洛特罗斯阵亡后,希腊联军也到了危急关头,阿喀琉斯一方面为朋友悲痛,另一方面也出于大局利益,摈弃前嫌,重新回到战场,杀死特洛亚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转败为胜。

阿喀琉斯的性格比较丰富,除了上述特点,还表现出残忍的一面,比如杀死赫克托耳之后拖尸绕城三圈;但当赫克托耳之父请求归还尸体时,望着老人的白发,又流下同情的眼泪,答应其请求,表现了极富人情味的一面。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品质和鲜明个性,同时在他身上体现了部落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奥德修斯是《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他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回到故乡。

在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曾多次献计建功。

在海上漂泊期间,凭着他的无穷智慧,闯过一道道难关,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

漂泊中不但有艰险,而且还有荣华富贵、美女的诱,惑,但都动摇不了他一心返乡的决心。

但他的性格中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

比如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又怀疑妻子的忠贞,假扮乞丐刺探家中实情,在设计杀死那些求婚者之后,又将不忠于他的奴隶割耳削鼻以泄私愤。

另外,他财产观念颇重,归家之前先把所带财物藏起来才去见家人。

所有这些特点都丰富了一个早期奴隶主的艺术形象。

史诗通过奥德修斯的经历,充分歌颂了人的奋斗、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赫克托耳是史诗《伊利昂纪》中的英雄人物,是特洛伊军的主将,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的长子。

他性格稳重,遇事冷静,作战英勇高强,指挥英明,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

他在战争中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与对方的强大,但为了保卫城邦,为了部落集体利益,仍然勇敢无畏地迎战阿喀琉斯,视死如归。

诗中有其父母劝阻他出战的情节,有妻儿的哭声,但他忍住悲痛,走上战场,为了部落英勇牺牲。

因此,他是一个富于人情味的十分感人的氏族领袖形象。

4.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两部史诗中所发生的故事,分别跨度10年,但它不采取全面铺叙的模式,不是从头到尾的描写战争和漂泊过程,而是截取其最后最富于表现力的场面和情节,使史诗精炼、集中,很有凝聚力。

《伊利昂纪》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展开全部情节,只写10年战争最后一年51天田发生的故事,希腊联军由于阿喀琉斯的退出与杀回,一败一胜,全;结束,这样的布局构思有利于突出阿喀琉斯冠盖群雄的英雄形象,有利于突出史诗的英雄主义精神。

《奥德修纪》将奥德修斯10年的海上漂泊生活和家中斗争凝缩在最后的40天之内,其余的情节皆由回忆来表现,这就使很散漫的两条线索变得线条清晰而集中。

7.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

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着名的文学形象。

在他身上,一方面是其喜剧性:由于读骑士小说入迷,便身体力行地将小说中的情节搬到现实中,把风车当巨人,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成受害的骑士,把绵羊当作恶人的军队,总之,一切在他眼里都变成奇景险境。

而他,则自认为是一个着名骑士,要扫尽天下不平,便一路冲杀过去,结果伤痕累累。

这种荒唐行为使他成了一个滑稽的喜剧性人物。

另一方面,当不涉及骑士之道时,他又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辩才,明晰的思路,从文治武功、贵贱等级、战争观念到教育文艺等,都有一套见解,广泛地涉及了人文主义者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如追求自由,向往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同情下层民众等等。

也正是具备这种高尚的理想,才可能将消除天下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才可能不顾性命危险单枪匹马见义勇为。

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脱节,常常害人害己,这是其悲剧性的一面。

从本质上看,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形象,这种复杂的典型性使他成了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6、分析堂吉诃德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可笑。

他模样可笑:明明是年过半百的干瘦老头,偏要夸口自己是个武艺精通、天下少有的模范骑士。

行为可笑: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

明明被风车摔倒在地,却非说是魔法师的诡计,总是单枪匹马地蛮干,结果却人仰马翻,以失败告终。

可爱。

堂吉诃德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性角色,因为他荒唐行为的出发点是高尚的,是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他立志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而且具有奋不顾身,自我牺牲的精神。

他大战风车,是因为他把风车当成危害人类的巨人;他解放苦役犯,是因为他把苦役犯看作是受苦的骑士。

在荒唐的行为中,包含着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对封建专制暴政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可悲。

堂吉诃德忠于自己的信念,却又盲目蛮干,幻想用中世纪骑士游侠的方式实现理想,结果每次出马,总是失利,最终只能成为主观愿望与冷酷现实碰撞的牺牲品,充满着令人辛酸的悲剧因素。

7、《堂吉诃德》对欧洲小说的贡献,为什么说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文学做出巨大的贡献。

1、它摧毁了骑士文学,同时又继承了骑士文学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汉小说、英雄史诗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新型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2、描写生活极其广泛,但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而是注意环境的选择和典型概括。

小说比较集中描写了客店和贵族城堡,当做环境的交叉点,出现多种人物引出各种事件。

3、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8.分析夏洛克的艺术形象。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他是一个高利贷者,集贪婪、吝啬、狡猾和残酷于一身,视金钱如命,浑身散发着铜臭。

他对待女儿和对待仆人一样吝啬,独生女儿与人私奔,他痛不欲生,是因为女儿带走了珠宝和金钱。

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息”,妨碍了他赚钱,他怀恨在心,借机报复,设下“一磅肉”的诡计,在法庭上振振有词地钻法律的空子,欲置安东尼奥7死地,这是他作为邪恶的一面。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夏洛克是gC 太人,在一个基督徒的环境中备受歧视,这种境况也积聚了他对基督徒安东尼奥的仇恨,因此在法庭上发出“难道犹太人不是人吗”的责问,使他具备了某些受害人的意味,在人们对他的本质性厌恶中,加进了某种程度的同情。

因此夏洛克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

这种复杂性使他成为莎土比亚戏剧中三大艺术典型之一(哈姆雷特、福斯塔夫、夏洛克)。

9.分析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着名的艺术典型。

他是丹麦王子,曾在代表人文主义运动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受教育,接受了许多人文主义新思想观念。

他对人、对世界都有美好的看法,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世界则是“一幅壮丽的帐幕,”一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屋宇”,因此他对人平等,珍视友谊与爱情。

然而家庭的变故接踵而来,父亲暴死,母亲乱伦,朋友作了密探,情人成了仇人的工具,朝臣们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本来围绕着他的和谐美好环境一下子沦为黑暗,友谊、爱情、德行、忠诚全部变色。

巨大的灾难击落了温情脉脉的面纱,社会现实的丑恶涌现面前,诸如“人世的鞭挞和嘲弄,压迫者的虐待,法庭拖延,衙门横暴”等等。

因此他感到世界原本是一座监狱,而丹麦是最坏的一间,感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落到他肩上的,不仅仅是为父报仇,而是“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但哈姆雷特本质上是一个思想者,理想的幻灭使他陷于沉重的思考,他面对的又是强大的恶势力,无论是为父报仇还是重整乾坤,都相当艰难,于是造成他行动的“延宕”。

他精神抑郁,重新审视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刻的精神危机。

而且他始终是孤军奋战,不相信群众的力量,最终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因此哈姆雷特的悲剧既有个人性格的因素,又有时代的局限性,其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代表了一代人文主义的困境,因此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9、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

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强调智慧和理性。

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

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

(主观)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

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10.论述答尔丢夫的艺术形象。

答尔丢夫是一个伪装虔诚的恶棍,他用欺骗手段博得了富商奥尔恭的信任,混进奥尔恭家里充当良心导师。

奥尔恭将他奉若圣徒,为表达自己的信任与崇敬,不仅每天供养着他,不断地送他钱财,还将自己的政治秘密交付与他,将女儿许配给他,最后把家产全部赠给答尔丢夫。

而所有这一切正是答尔丢夫的目的。

等到奥尔恭醒悟过来认清其真实嘴脸时,答尔丢夫却以其政治秘声欲置奥尔恭于死地,以维护自己骗到手的财产,露出了他的凶残本性。

答尔丢夫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职业的宗教骗子。

他的手段是假虔诚,一边贪食、贪色、贪财,一边嘴里说着最为圣洁的言辞。

当时的法国教士假仁假义、口是心非,已成普遍现象,答丢尔夫集中体现了这种伪善的恶习。

因此当该剧演出后,不少宗教人士被对号入座,于是顽固势力出面施加压力,使《伪君子》禁演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